前言:在撰寫課程建設展望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優秀作品,小編整理了5篇優秀范文,希望能夠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摘要:生物化學是生物學相關專業的重要基礎課。河南農業大學生物化學教學團隊建設了生物化學網絡教學平臺,基礎生物化學MOOC、虛擬仿真實驗教學共享平臺及生物化學微信公眾號等多種線上教學平臺,包括基礎理論、實驗技術和前沿進展。相關內容輔助學生夯實理論基礎、提升實驗技能、培養學習興趣。生物化學系列在線課程建設對探索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拓寬高素質專業人才培養途徑和方法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生物化學;互聯網+;網絡教學;在線課程
1 “互聯網+”模式成為課程改革趨勢
2018年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該計劃的基本目標是2022年基本實現“三全、兩高、一大、三變、三新”,其中“三新”即努力構建“互聯網+”條件下的人才培養新模式、發展基于互聯網的教育服務新模式、探索信息時代教育治理新模式[1]。相關文件的出臺,為新時期高等教育教學的改革指明了方向。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移動智能終端的普及和便捷化,利用互聯網技術優化升級教學方法、滿足高等教育發展的探索在高等院校廣泛開展,如中國大學MOOC、超星學習通、優客、智慧樹、雨課堂等在線課程平臺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在線課程平臺建設初步實現了教學資源快速共享,師生高效互動,不僅彌補了傳統課堂的缺陷,同時優質高等教育資源得到充分共享。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探索,對高等院校培養高素質人才,乃至提升全民文化素養都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從教育教學和社會需求的角度而言,基于“互聯網+”模式下的課程改革勢在必行[2]。
2 生物化學課程地位與傳統教學面臨的挑戰
誕生于20世紀之初的生物化學是生物學領域基礎且前沿的學科,其發展過程貫穿百年的生物學發展歷史,生物化學學科先后培養了近70位諾貝爾獎獲得者,為推動生物學各學科的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時至今日,生物化學已經成為關聯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遺傳學及基因工程、酶工程等領域的支柱學科,在全世界范圍內成為高等院校生物學專業教學中的主干專業基礎課[3]。然而,生物化學研究成果日新月異與傳統課堂教學之間的矛盾已日益凸顯。依靠有限學時的課堂教學,難以兼顧經典理論知識傳授和前沿知識的拓展;相對滯后的實驗教學,脫離一線科研實踐,無法使學生動手能力得到本質提升;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傳統課堂無法滿足高效互動的需求,缺乏對學生足夠的引導和啟發。
1任課教師
大力引進博士生或具有副教授及以上高級職稱的教師,以改善教員結構。同時,青年教師必須通過學校組織的教員培訓與考核,由教學經驗豐富、教學效果好的優秀教師擔任青年教師的導師,制定培養計劃;青年教師先跟班聽課,并承擔指導實驗、批改作業與課外輔導等助教工作,老教師為青年教師提供傳、幫、帶作用;定期安排青年教師試講,試講時邀請學院和系督導員參與測評,只有試講合格后才能正式獨立授課;鼓勵在崗青年教師報考在職博士研究生,選派中青年教師到地方和軍隊院校學習,不斷提高教師的專業理論水平、教學素養、教學水平。任課教師積極參加指導本科生畢業設計,并講授其他相關專業課程。并且積極承擔科研工作,拓展教師的知識結構,豐富工程經驗,提高教師的綜合創新能力,把最新的教育科研成果運用到教學當中。
2教材編寫
《電工學》這門課的授課內容很多,涉及的知識面特別廣,而且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每年的內容都有所增加,但是課時卻越來越少,教材也編的較薄,并且講的比較簡略,很多概念和原理都是直接使用,學生很難理解,也增加了教員授課的難度。所以根據自己的實際,參考經典的《電工學》教材,自編教材很有必要,內容豐富、達到要求、基本夠用即可。經過多次研討,我覺得自編教材應該力爭在以下幾個方面體現特色:1)理念:教材的編寫應該充分體現“以學員為中心,以教員為主導”的理念。2)定位:由于我們是軍隊院校,教材內容和體系上應該與其他院校有所區別。3)體系:教材分為兩個部分:模擬電子技術和數字電子技術。兩部分前后貫通,有機結合,既有基礎理論,又有新技術、新方法,與時俱進。4)前瞻性:本教材能夠聯系后續專業課程及應用,甚至提出探索的問題,對現有知識或技能的展望介紹。5)思路:注重基本概念和知識性,不在計算上花費太多時間和精力,有效地提高學生對本課程的關注程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6)簡明:簡明扼要,力爭做到適用、實用和好用(本教材預計30余萬字)。
3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
3.1教學方法的改革。
摘要:
本文闡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建設與改革,從師資隊伍建設、人才培養方案、課程教學改革三個方面提出思考,堅持立足以大學生的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為原則,逐步在大學生團體心理輔導活動訓練方向培養優質學生,積極吸取相關課程的教學成果,及時應用于教學之中。
關鍵詞:
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教學改革
一、師資隊伍建設
學校高度重視心理教學師資隊伍的團隊建設,特別注重教師隊伍年齡結構的均衡發展,對照省級優秀教學團隊的有關標準與條件,逐步建設與打造“心理學優秀教學團隊”。具體來說,一是激勵心理教研室全體教師積極參與團隊建設,充分發揮已有學科優勢;二是力爭獲得學院的支持,完善學科梯隊;三是對新引進的教師實行教學導師制,把好青年教師上課關,鼓勵青年教師積極申報各類教研科研項目,做好教學工作的同時,不斷提高其科研能力。
在過去的一年中,我系按照學院工作部署,圓滿的完成了北遷大學城,人才培養水平評估,常規教學,學生管理等各項工作任務,全系教師發揚艱苦奮斗,團結協作的精神,取得了顯著的工作業績和效果.展望20*年,我系將嚴格按照學院的工作安排和要求,根據新的一年學院提出的發展目標以及我系的實際情況,繼續發揚艱苦奮斗,團結協作的工作作風,努力做好以下各項工作:
一,指導思想和工作重點
(一)指導思想
以十六大精神為指導,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開拓創新,圍繞學院20*年總體工作思路,在認真落實教學管理工作和學生管理工作的基礎上,抓好專業建設,師資隊伍建設和畢業生就業工作,繼續加強實踐教學,突出課程建設工作,努力實現各專業的培養目標.
(二)工作重點
1,教學管理工作
2009年是*學院各項事業取得重大進展的一年。一年來,學院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在上級業務部門的指導下,學院廣大師生員工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學習黨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教育教學工作為中心,不斷加快內涵發展步伐,解放思想,務實苦干,辦學水平不斷提高,辦學實力日益增強,規模、結構、質量、效益協調發展。
認真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扎實有效開展了“解放思想大討論”和“實踐科學發展觀,爭當黃河三角洲開發建設排頭兵”學習教育活動,為學院建設發展提供了堅強的思想和組織保障;專業建設和精品課程建設取得新突破,化工技術專業教學團隊被評審為“省級教學團隊”,成為我院第一支省級教學團隊,《網絡設備的安裝與調試》課程被評審為國家級精品課程,實現了我院國家級精品課程零的突破,建成省級特色專業1個,省級精品課程1門,院級精品課程4門;科技與社會服務工作取得顯著成績,3項課題被列為國家級項目,13項課題被省、市科技、教育等部門立項,獲得市級以上科研獎勵63項,成立了“黃河三角洲旅游文化研究所”、“高等職業教育研究所”,為我院開展較高層次研究提供了研究平臺;師資隊伍建設取得可喜成績,具有碩士以上學位人員占專任教師總數的44.9%;成人教育穩步發展,中等職業教育取得優異成績,中專部在市政府對全市12所中等職業學校辦學情況的評估檢查中獲得第一名;招生就業工作取得輝煌成績,招生人數列全省同類院校第二位,增幅列全省第一位,在校生達13700余人,畢業生就業率達穩定在98.%以上,各項主要就業指標均位居全省同類院校第一位;以學生為本,全面開展國家助學貸款工作,全年有1200余名在校生獲得助學貸款663.46萬元,發放國家、省政府和市政府獎助學金860余萬元,落實獎助學金、勤工助學和學費減免等資金200余萬元,發放臨時伙食補助93萬元;全面推進后勤物業管理改革,提高了管理服務水平;進一步完善了“學院領導聯系系部,處室機關聯系學生班級宿舍,骨干人員聯系學生”工作機制,全面推進全員育人工作……這些成績的取得,是全院師生員工團結奮斗、開拓創新、辛勤耕耘、無私奉獻的結果,是上級領導、社會各界關心支持的結果,對此我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日月開新元,天地又一春。回顧過去,振奮人心;展望未來,滿懷豪情。新的一年,學院將認真貫徹黨的十七大、十七屆四中全會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學院工作全局,進一步加強學科專業建設,強化內涵發展意識,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大力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努力建設高素質師資隊伍;進一步抓好科研工作,不斷提升科技創新能力;繼續深化產學研聯合辦學和學院內部管理體制改革,把一切為了師生員工,一切依靠師生員工貫徹到落實各項任務和實現辦學目標的實踐之中,求真務實,銳意進取,全面開創學院各項工作的新局面。
伴隨著悠揚的新年鐘聲,讓我們共同祝愿偉大的祖國更加繁榮昌盛,祝愿*職業學院明天更加燦爛輝煌!并祝全體教職員工事業進步,祝全體老同志身體安康,祝全體同學學業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