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高中歷史教案中國古代的中央集權制度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高中新課程歷史教案一
教學目標:
基本知識:
春秋戰國時期宗法分封制的破壞,秦帝國的統一,秦朝政治機構的設置,秦朝政治制度的特征,秦代的地方政權機構體系,秦朝鞏固統一的措施,秦朝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建立的歷史影響。
方法能力:
1.閱讀材料,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對信息作整理和分析;
2.對一些問題采取小組討論的方式,通過學生的團結協作體驗知識的獲取和思維的擴大;
3.多方面收集材料(圖書館、網絡、社區資源庫等等)并對材料進行判斷、整理和分析的能力,能夠以適當的形式(小論文,圖表,ppt演示等)呈現成果。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認識秦代政治制度高度集權、嚴密、殘酷的特征,初步理解秦制對我國多民族統一國家形成的影響,滲透社會轉型時期文明進步原則與道義原則相悖的價值判斷標準。
通過了解秦統一帝國的建立和中央集權政治體制的形成,形成對國家統一的認識以及對中國古代政治文明自豪感和判斷力。
教材分析:
本課以秦代政治體制和官僚系統的建立為核心內容,在整個單元中起到承前啟后的作用,在整個模塊中也有相當地位,讓學生了解中國中央集權的政治體制的初建對于理解我國古代政治制度的發展乃至我國今天的政治體制,是十分必要的。
教學方式:
基本原則:教師引導和組織下的學生自主學習,采取小組討論,情景體驗等方式,達到教學目標。
教學實施:
引語: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西周,西周實行分封制,周王稱天子,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威,但是在此后近800多年的時間里,兼并戰爭不斷,周王室威嚴掃地,最終出現了一位偉大的歷史人物,他建立了中國上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統一的多民族封建帝國。今天就讓我們來回顧這段風起云涌的歷史,感受
一.從群雄爭霸到國家一統
教師引導學生閱讀課文第一部分,思考春秋以來宗法分封制度被破壞的具體表現,(這部分比較簡單,在書上可以直接找到)以及實質原因(這部分答案應該開放,重在拓寬學生的思維)
歸納:表現:周王求金、出訪諸侯,諸侯擅自分封土地,爭霸戰爭不斷。(具體內容在課文小字部分)
原因:諸侯實力逐漸增強,通過兼并戰爭,出現了一些勢力強大的諸侯國,而周王勢力逐漸衰落,喪失了對諸侯國的控制能力。
教師兼并戰爭是弱肉強食的游戲,導致強者更強弱者更弱,為了在這種殘酷的環境中求得生存和發展,一些國家紛紛實行變法,加強軍事和經濟實力,這其中最為著名的當數秦國的商鞅變法,它使秦國的國力逐漸增強,并最終確立了雄霸天下的地位,到公元前221年,秦國已經相繼消滅韓趙魏等六國,建立了空前統一的帝國,而最終完成這一偉業的就是今天我們要學到的秦王嬴政。
二.秦帝國中央集權制度的建立
1.“始皇帝”名稱的來歷
教師秦王嬴正也就是我們熟悉的秦始皇,為什么叫“始皇帝”呢?
(引導學生通過閱讀,歸納表述。表述分兩層,一是“皇帝”名稱的由來,二是“始”字的用意何在。)
2.秦帝國中央集權的政治體制
A.基本特征:
歸納:權力高度集中于皇帝一人手中,皇權至上,實行“家天下”的皇位繼承制。
教師引導學生理解“家天下”的含義,并通過現實生活中的事例來作類比。(如家族企業)
要讓學生明白:中央集權只是一種政治體制形式。
B.中央政府的設置:
“三公”:引導學生從職位名稱、職權范圍、任用標準、歷史意義等方面來歸納。
“九卿”:讓學生初步了解到九卿在三公之下,分工各不相同,互相牽制,都聽命于皇帝。
有兩個概念需要探討:“世卿世祿制度”,人事任免權之重要性(皇帝能控制官員的重要手段之一)。
教師歸納:
職位名稱職權范圍任用標準歷史意義
三公丞相輔佐皇帝處理全國政務“賢”
“能”是對世卿世祿制度的否定
御史大夫掌管律令、圖籍,并負責監察百官
太尉協助皇帝管理軍務
中央政府體系:
皇帝
丞
相
御史大夫
太
尉
奉常
郎中令
衛尉
廷尉
典客
宗正
治粟內史
少府
太仆
C.地方政權機構的設置:郡縣制
教學分為兩步:
a.學生通過閱讀和想象,自編自演“分封制”與“郡縣制”之爭。(可以由兩組同學分別來做)
b.地方政權機構名稱,讓學生對此有一定的整體認識。
皇帝
中央機構
郡
三公九卿
縣
鄉
里
郡守、郡丞、郡尉
縣令、縣丞、縣尉
三老、嗇夫、游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