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酸奶調查報告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生物;課外拓展活動;分類
生物學是一門以觀察、實驗、探究等活動為基礎的自然科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他們的觀察能力、實驗能力、科學調查能力、創新能力等科學探究能力,我們可以在初中生物教學中開展課外拓展活動。
生物課外拓展活動即與生物學科有關的課外拓展活動,利用本校及本地區的生物學資源,根據學生的需要、興趣和能力,在課后進行的一些自學探究活動。
一、生物課外拓展活動的分類
1.實驗類
(1)利用每周校本課保證校內拓展時間
我們主要利用每周一節的校本課,在生物實驗室來開展校內實驗類拓展活動。在固定時間、地點的保證下,我們可以靈活機動地來開展實驗類拓展活動。如各種預實驗的實施和改進,課后探究的進一步實驗,都可以在校本課內來進行。如,對植物的呼吸作用實驗器材的改進實驗,學生收集資料,畫出制作圖,自己動手制作實驗器具。
(2)開放生物實驗室,打開學生科學思維
我們可以利用實驗室開放的時間差,只要學生有空余的時間,如午飯后的休息時間等,都可以進入生物實驗室做實驗。學生在實驗過程中,變換不同的實驗材料,自己制定實驗步驟,親自動手、動腦,在此過程中學生的認知能力、動手能力、創新能力都得到了培養。如,制作甜米酒實驗后,學生就想能不能利用發酵原理制作其他的食物,他們通過后續的實驗制作了酸奶、果酒和腐乳等發酵產品,分享給老師、同學、父母等品嘗,收獲了成功和喜悅。
(3)建立小型家庭實驗室,拓展活動場所
在周末、法定節假日、寒暑假等時間,學生在家休息,在學生有探究欲望且時間比較充裕的休息日,建立小型家庭實驗室,可以讓他們體會到動手的快樂,獲得成功的喜悅感。小型家庭實驗室不需要投入很多,只需要網上購買少量的實驗器材或者實驗材料,就可在家庭中來進行實驗類的課外拓展活動。通過建立小型家庭實驗室,學生的活動場所有了進一步的保障,拓展了我們課外拓展活動的場所,解決了時間、空間的限制問題。
2.調查類
調查類的課外拓展活動也是很鍛煉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在活動中也較能體現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組織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從調查的題目的選定,到地址、時間等的確定,人員的組織等,都由學生自己分配。這樣就能極大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主動投入到探究性學習中來。學生通過豐富的課外活動,觀察能力、調查能力、分析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都得到了鍛煉和
提高。
(1)充分利用周末、寒暑假等休息日
七年級的學生在周末、寒暑假等休息時間,可以自由調查一些自己感興趣的話題,完成自己小組的調查報告。如,《調查齲齒的發生率》《調查家屬中紅綠色盲的駕照》等活動,學生都積極參與,小組團結協助,認真完成,真正地鍛煉了他們的收集資料能力、調查能力、創新能力、實踐能力等。
(2)利用學校的社會實踐活動
每個學期學校都會組織學生進行社會實踐活動,在實踐活動的同時,我們就可以利用這個機會和時間,來完成我們的調查類拓展活動。如,花博會期間的實踐活動,同學們都各自分成小組,完成了各自的調查報告。主要有:《調查各地方場館的主要花卉》《調查花博園區的行道綠化種類》等,學生在游玩的同時,不僅豐富了知識,還鍛煉了自己的科學探究能力。
3.制作類
制作類的課外拓展是最受學生歡迎的,因為會有顯性的成果,學生的成就感比較濃。如,《制作葉脈書簽》《制作動植物標本》《創作樹葉畫和種子畫》《呼吸運動模型》《制作動植物細胞》《制作草履蟲模型》等活動。可以在校本課進行,也可以在家庭實驗室操作。在活動前學生應該搜集資料,了解制作的過程以及注意事項,之后準備材料進行操作,這主要是考查學生搜集資料的能力和動手的能力。
4.培養類
在每個學生心中都有一個種植養殖夢。我們的課外拓展活動正好可以來完成這個夢想。可以在實驗室、教室、家庭中來培育一些動物和植物。如,《種植蔬菜》《制作小生態瓶》等。這個可以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養成愛護生命的思想。我們可將課后制作的生態瓶、扦插的吊蘭、小生態瓶等放在教室里,既能夠每天觀察、澆水,更美化了每天學習生活的環境。
肉類攝入過多
成都市民人均每日肉類攝入量135g,其中以豬肉為主,每日攝入量為80.6g,禽類、蛋類、魚類,每日攝入量分別為29.9g、27.2g、18.9g。
解析:肉類食品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和B族維生素、礦物質等。是人體所需的重要營養來源,供給人體所必需的氨基酸、脂肪酸、無機鹽和維生素。中國營養學會推薦人均每日肉類攝入量50g―75g,成都^肉類攝入量明顯超標。
蔬菜水果攝入量不足
成都市民人均每日蔬菜攝入量為361.5g,水果攝入量為120.3g。
解析:新鮮蔬菜、水果是人類平衡膳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和植物化學物質的重要來源。蔬菜水果攝取量若嚴重不足。加上脂肪攝食量偏高。會導致乳腺癌、大腸直腸癌、肺癌及前列腺癌罹患率節節高升。中國營養學會推薦人均每日攝入蔬菜量為300―500g,水果量為200―400g,成都^蔬菜攝入雖然達標,但處于下限;水果攝入量嚴重不夠。
奶類攝入量偏低
成都市民人均每日奶類及奶制品攝入量為65.0g,其中,鮮乳品57.0g、酸奶5.5g、奶粉2.5g,分別占奶類攝入量比重為87.7%、8.5%、3.8%。
解析:奶類是―種營養成分齊全。組成比例適宜、易消化吸收、營養價值高的天然食品,能為人體提供必須的優質蛋白質及多種微量元素。中國營養協會推薦人均攝入的奶類食品總量為300g。從報告看,成都人攝入量遠遠不夠。
水產品類攝入量過小
成都市民人均每日水產品攝入量為23.2g,其中魚類18.9g、蝦類0.8g、其他水產品及制品3.5g。
解析:水產品食品以魚蝦類為主。作為高生物價的蛋白、脂肪和脂溶性維生素來源,在人類營養領域具有重要作用。中國營養學會推薦標準為人均每日水產品食品攝入量75g―100g,成都人水產品攝入量過小。
谷類攝入量不均衡
成都市民人均每日谷類、薯類及雜豆食物攝入量287.6g,其中谷類攝入量197.1g,占攝入總量的68.5%。薯類及雜豆^均每日攝入分別占主食攝入量13.7%、17.8%。
解析:據“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人們每日應攝入谷類薯類及雜豆250g―400g為宜,薯類的攝入量應在200―250克左右。此外,雜豆(區別于大豆的豆類)、玉米、淀粉類蔬菜如土豆、芋頭、藕等都應該均衡攝取。
在外飲食支出比重略大
這些朋友非常可能缺乏一種人體必需的營養素――維生素A。
維生素A維護上皮細胞的完整性
提到維生素A,我們大家可能都了解它與眼睛的健康關系密切,如果缺乏會出現干眼病、角膜軟化和夜盲癥。其實除了與眼部有關,維生素A還與皮膚的健康有直接關系,如果維生素A不足,很容易發生皮膚干燥、起皮屑,并出現一種特殊的皮膚癥狀,即每根汗毛根部出現小的突起,形似雞皮,醫學上叫做“毛囊角化”。我有一些來自農村的女學生,她們都曾經出現過這樣的問題。讀大學后雖然進入了城市,但是她們體內維生素A缺乏或者邊緣缺乏的狀況并沒有得到改善,毛囊角化的皮膚問題依然沒有解決。在注意補充維生素A和胡蘿卜素之后,“雞皮”癥狀就改善了很多。
補水不能緩解皮膚干燥的真實原因
我們喝的礦泉水中有鋅、硒、鎂等某些營養素,但是,維生素A是脂溶性的維生素,水中是根本沒有的,水分也不會促進其吸收和利用;食用油和禽肉類的脂肪中維生素A的含量也非常少,因此,有人水喝得并不少,炒菜也放了很多油,但皮膚干燥依然如故,就是體內缺乏維生素A。
維生素A和β胡蘿卜素有豐富的食物來源
維生素A是人體必需的營養素,人體自身不能合成,必須由食物來提供。維生素A最好的來源是動物性食品中的海魚、牛奶、蛋黃、肝臟等,還有植物性食品中富含β胡蘿卜素的蔬菜、水果,如西蘭花、番茄、胡蘿卜、南瓜、辣椒、紅薯、空心菜、莧菜、小白菜、黃巖早橘、香蕉、柿子、橘子、黃桃、哈密瓜等。β胡蘿卜素也叫“維生素A原”,在我們的體內可以轉化成維生素A,是我國居民維生素A的重要食物來源。β胡蘿卜素通常在深顏色(深綠色、紅色、黃色等)蔬菜、水果中含量豐富,比如西蘭花中的β胡蘿卜素比白菜花含量高,紅心地瓜中的β胡蘿卜素比白心的含量高,黃桃中的β胡蘿卜素比白桃含量高等。
脂肪幫助維生素A和β胡蘿卜素的吸收
維生素A和β胡蘿卜素的吸收需要一定的條件,它們都要在脂肪的幫助下才能被吸收。如果早上起來只喝胡蘿卜、西紅柿和橙子混合制作的果蔬汁,再吃一個饅頭,因為這些食物中的脂肪很少,那么β胡蘿卜素的吸收就很有限。如果同時吃一個雞蛋,雞蛋中的脂肪可以促進果蔬汁中β胡蘿卜素的吸收,效果就很好。
我國維生素A缺乏的人群數量非常大
距今最近的資料是2002年第四次全國營養調查報告,該資料顯示,我們居民普遍存在微量營養素缺乏。其中維生素A缺乏十分突出,以兒童尤為明顯,3歲~12歲兒童維生素A缺乏率為9.3%,兒童維生素A缺乏不僅體現在眼部和皮膚上,還將影響其生長發育,后果十分嚴重。我國維生素A邊緣缺乏率為45.1%,幾乎達到人群的一半,其中城市為29.0%,農村為49.6%。“維生素A邊緣缺乏”是營養學的一個術語,指體內的維生素A含量在缺乏的邊緣,很多人感到皮膚干燥、眼睛干澀,基本屬于這種情況。
秋冬時節,老人為何易中風
秋季來臨,北方多干燥涼爽而南方則可能陰冷多雨,晝夜溫差也逐步加大,若老年朋友不注意配合環境溫度的變化而調整好飲食起居,常可誘發或導致中風的發作。例如氣溫的劇降,不僅可直接導致血壓的增高,促發血栓或血管破裂;還常誘發老年人多見的呼吸系統感染。從而激發一系列的不適,導致多個臟器功能受損,誘發中風。
秋冬節假日繁多,如中秋、國慶、圣誕、元旦、春節、元宵等,老年人與小輩團聚,常因興奮而誘發中風。同時,飲食的不節制、過度飲酒、吸煙乃至操勞等因素都可誘發中風。再者,老年人因天寒而深居簡出者不少,缺少必要的體力活動,不僅可能導致體重增長和體質減弱,有時還延誤一些看似小毛小病的及時診療,導致中風等大病的發生。
防中風,不可忽視3大信號
據WHO的調查報告,中國腦卒中的發病率目前排名世界第二、亞太第一。我國約有占總人口2%的高危人群;存活的腦卒中患者中75%有不同程度的殘疾。無疑,中風發病急、高致殘、高復發、高死亡的特點,令其防治刻不容緩,尤其是防遠勝于治。
信號1:小中風
不少老年朋友常會忽略的這些細節:偶爾發生的一過性肢體麻木、無力、步態不穩、言語不利、口唇麻木、視物不清、黑朦等,要知道上述癥狀,恰是俗稱的小中風(短暫性腦缺血癥狀)。別小看了這些一閃即逝的不適,老年朋友應盡快去醫院做進一步診治,以預防大中風的發生。
信號2:高血壓老人鼻出血
高血壓是中風的首要獨立危險因素。不少高血壓患者有夏季減藥的習慣,但入秋后若不及時根據自身血壓水平調整服藥劑量,是非常危險的;加之秋季空氣干燥,老年高血壓患者常有鼻出血現象,這與血壓控制不佳是密切相關的。有報道稱,鼻出血后1-6個月內發生中風的可能性約為50%。
信號3:中風前的先兆
據調查,2/3的中風患者都曾有先兆:突然眩暈或頭痛突然加劇、暫時性視物不清、舌根發硬或說話不清;一側肢體突然麻木、乏力、活動困難;精神疲乏、頻打哈欠或惡心嘔吐;性格無法控制、智力減退、無原因的疲憊嗜睡等。若發現上述癥狀,應立即送醫院診治,積極治療,有效控制中風的發生,以利康復。
營養餐食防中風
都說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中風發生的根本原因,特別是不良的飲食習慣更可加大老年朋友的中風危險。若已有肥胖及肥胖相關性代謝紊亂,建議老年朋友盡早去各大醫院的營養或內分泌門診咨詢,調整自身飲食結構和營養狀況。通常高鹽、高糖、高蛋白、高脂肪、低膳食纖維、暴飲暴食等不良習慣均可加大中風的風險。那么,老年人如何安排飲食來防范中風的發生呢?
防中風營養餐
案例:張先生和太太,部已70出頭,與兒女分開居住,張先生患有高血壓多年,目前血壓維持在155/5mmHg,體重近2年雖有所回落,但仍大腹翩翩,每日飲食無肉不歡;張太太則相反,自中年開始體態偏瘦,皮膚白皙,有輕微貧血,經常吃齋一,他們日常的膳食有保姆照料,每月平均用油5斤、鹽8兩
[配餐建議]每天在保證食物新鮮的前提下,兩位老人的飲食改善從菜籃子抓起:首先要先改變重油重鹽的烹調方式(每月用油和鹽的上限分別控制在3斤和3兩);其次在食物的選配上,既要遵循倆位老人的嗜好,也要有所調整(人均每天):
瘦肉類100克,其中畜、禽、水產按份量的比例(以周計)大致為2:2:3;
蔬菜400克,其中各種深色葉菜最好占一半;
低脂奶類產品1-2份;
易消化的豆腐、百葉等豆制品1份;
水果1份;
蛋半只;
主食則依個人胃口再適當增加些雜糧小豆為佳。再者,適當的戶外活動有助體重的控制、骨質疏松的預防和改善。
防中風營養餐推薦
早餐:枸杞金玉粥(小米+大米)、雞蛋香椿軟餅、胡蘿卜卷心菜絲
點心:低脂牛奶、全麥小面包
午餐:紅燒肉百葉結、芝麻拌菠菜、南瓜燴飯
點心:水果
晚餐:豆豉蒸昌魚、香菇菜心(切小)、木耳絲瓜、燕麥(10%-20%)飯或粥
點心:酸奶、杏仁(熟、粉碎)
飲水:除上述進食外,時常飲上一口水,每天5-6杯,有利健康
有助于降低中風幾率的營養素
關鍵詞:商務管理專業;畢業設計;教學改革
作者簡介:鐘蘋(1977-),廣西桂林人,南寧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高職教育管理、物流管理。
基金項目:本文系2009新世紀廣西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十一五”第五批立項“基于工學結合的高職經管類人才培養模式研究”(編號:2009A039)成果之一。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7518(2012)14-0047-02
教育部在《關于加強普通高等學校畢業設計(論文)工作的通知》(教高廳〔2004〕)4號)明確了畢業設計(論文)的重要性,指出畢業設計是實現培養目標的很重要教學環節,尤其針對高職教育提出了明確的指導方針。近年來,由于學校不斷擴招,學生就業困難,教學資源緊缺,部分教師責任意識不強等原因,導致了部分學生畢業設計(論文)水平降低,甚至出現論文粗制濫造、抄襲、買賣等學術腐敗現象,畢業設計質量逐年下降,以致有的教師提出取消學生畢業設計(論文)的看法。對此,我們需要反思高職畢業論文工作,挖掘問題的根源并找出解決的辦法。
一、高職經管類畢業設計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畢業設計定位不清
最近幾年,人們意識到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的差異,并在理論和實踐上進行了研究和探索,取得了不少重大成果。然而,高職經管類畢業論文的目標、選題、撰寫要求等方面,仍然采用學科本位下的論文標準,強調畢業論文的學術性、理論性、創新性。無論是教師指導記錄還是評閱記錄、答辯記錄,均充斥著“該論文邏輯性強,層次清楚”、“論文的創新程度不夠,深度有待挖掘”、“文字流暢,論據充分,論證有力”等字眼,無不顯示著學術論文觀的理念。
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教育,其課程設置要求基礎理論必須遵循“實用為主,必須夠用為度”的原則,不強調知識的系統性、邏輯性和完整性而強調針對性和實用性。因此,高職院校很少有學生對某一學術領域有自己的獨到見解,即使有,文字表達又是一大難題。在課程設置中,并沒有論文寫作這門課程,且課程教學與實際的論文寫作有著很大的差距。顯然,讓高職生寫出有獨立見解的學術論文確實有些勉為其難。
(二)畢業設計選題不當
有的教師所提出的畢業設計題目往往不能反映和跟上時代的需求,不能有效的將畢業設計與市場需求結合起來,多是一些理論行研究或是學術論文題目,造成畢業設計空洞無實用價值。而有些教師每年的畢業設計的選題多是與上一屆大同小異,學生往往隨意找找資料,或是類似論文,就變成了自己的東西。
(三)學生忙于找工作,無力進行畢業設計
幾年來,畢業生就業問題已經成為社會的一大問題。面對嚴峻的就業壓力,學生基本上將精力放在實習和找工作上,學生花在論文寫作上的時間和精力很少,許多學生為了找工作,基本上是應付了事,質量不高。國家對畢業生的就業形勢十分重視,經常統計就業率,以此來確定該校的招生指標。在此壓力下,許多學校為了提高就業率,允許學生在第五個學期離開學校開展頂崗實習,但是畢業設計教學環節也剛好是安排在這個時間段,但是往往因為工作繁忙且缺乏安心撰寫畢業論文的環境,更何況安排的學術論文與他們正從事的工作沒有關系, 很多學生視畢業論文為一種負擔。
(四)畢業指導環節松散不利于畢業設計完成
畢業設計的完成離不開老師的有效指導。但是由于教師資源的緊缺,一個指導教師往往帶15個甚至20個以上的畢業生,老師不僅時間精力難以保證,也不可能樣樣精通,不能有效地指導每個論題。加上頂崗實習,學生不能得到教師面對面的有效指導,教師主要通過電子郵件對學生的論文寫作進行遠程指導。一些學生在做畢業論文的過程中很少甚至從不主動與指導教師聯系,對指導教師提出的修改意見也是置若罔聞或不能正確理解,有時甚至要通過十幾封郵件才能講清一個問題。
二、基于職業能力勝任的商務管理專業畢業設計改革方案
隨著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推進,高職經管類專業都提出了畢業論文改革為畢業設計環節。針對畢業設計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在基于職業勝任要求下,我院商務管理專業(連鎖經營方向)制定出一套改革方案,強調以學生為行動的主體,以基于職業情境中的行動過程為途徑,以師生及學生之間互動的合作行動為方式,運用所學的相關專業知識,通過“信息的獲取與利用、決策與計劃、實施、檢查與評估”四個環節完成畢業設計(論文)。
(一)改變畢業設計(論文)的形式
對畢業設計形式進行調整,將原來只是簡單提交一份論文文稿的形式變為提交“調研方案(含調查提綱、調查問卷)+市場調研診斷報告+可行性報告(或是商業企劃書、經營實施方案)”的特有畢業設計范式。以基于職業情境中的行動過程為途徑,運用所學的相關專業知識,通過“信息的獲取與利用、決策與計劃、實施、檢查與評估”四個環節完成畢業設計。
(二)基于工作過程的設計任務內容
選題范圍主要是所學專業和崗位在學習中或是社會調查中所涉及的問題,并且針對不同環節有不同針對性的任務要求。
1.設計調查方案。可以具體實習單位或是選定企業為對象,通過調研方案組織、調研問卷設計、對選題對象企業在特定業務方面的工作進行調查和分析。在這一環節可以給出類似“XXX超市柜臺商品銷售經營業績調查”或是“XXXX企業客戶滿意度調查方案”這樣的選題方向做為參考。
2.市場調研診斷。通過調研數據收集、調研數據的整理統計分析,對選題對象企業在特定業務方面的工作進行數據整理分析,提出診斷報告或是意見書。如可以提交“XXXX企業客戶滿意度調查報告”或是“XXX超市柜臺商品銷售經營業績調查”
3.撰寫可行性報告(或商業企劃書或經營方案)。根據前一環節的“市場調研診斷報告”找出來的企業問題,撰寫解決問題的可行性方案。如“三星品牌手機在手機賣場的布局陳列設計方案”、“步步高電子產品POP海報投放方案設計”、“童樂乳業酸奶產品推廣營銷方案設計”、“領跑體育用品連鎖門店商品結構規劃設計企劃案”、“南城百貨連鎖超市商品配送優化方案設計”等企劃書。學生在撰寫的過程中就需要將商品銷售、消費心理分析、商品陳列、門店管理、采購配送等等以前所學的相關知識進行綜合的運用。
在這一環節盡量利用產學合作形式,做到真題真做,讓學生參與到學校、企事業單位的相關課題和合作項目,讓可行方案變成操作性的經營方案。其中的重要環節是要學生提交“企業經營成本分析”,其中主要是圍繞資金籌措、經營成本費用核算、現金流控制、預期收益值、降低成本費用的方法、措施進行分析。如果無法結合真實項目實現,也可以自主創業方案為模板來分析“某店經營成本費用”。
4.成果匯報與交流。每組學生將完成的文稿制作成PPT演示稿,推薦代表口頭陳述的方式進行成果展示,并對老師或是同學的提問進行解答。借此機會學生可以相互交流心得體會。
通過這四個環節的前后銜接,在完成畢業設計的過程中,學生從查資料到選題,再到查資料、做設計方案,實際上是一個非常系統的學習檢驗過程。可以很好的將學生三年所學的專業課程很好的串聯在一起,極好的檢驗了學生學習所得,也讓學生明白了整個專業的學習目標和要求。
(三)改變完成方式
鑒于工作過程的整體性及其所涉及的較寬知識面,原來單獨個體是很難完成任務的。因此,畢業設計要求團隊合作,一般以6-10個人為宜,通過分工合作的方式完成畢業設計中的一些綜合性項目。而學生之間的交流不僅有助于問題的解決,促進學生相互學習與提高,而且能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對應的,指導老師也不再是一對一的指導,這就需要將3-4名不同專業教師組成指導團隊共同指導學生完成。在時間上,適當提前進行畢業設計的布置和安排,統一安排在學生頂崗實習前以4-8周的時間內完成。
(四)改革考核方式
畢業設計完成方式的改變也隨之帶來了考核方式的變化。改革傳統文本閱卷評價方式和一般答辯方式,要求學生將撰寫的畢業設計與專業、崗位的適用性和可操作性結合起來,采用“PPT演示+口頭陳述+回答提問”的方式進行現場評價考核。考核成績中“畢業設計完成度”占60%,“PPT演示+口頭陳述”占30%,“回答提問”占10%。通過這種形式的改變能培養和提高學生對本專業理論、實踐或技術領域成果的捕捉、提煉、歸納、概括、分析和運用能力,訓練學生對專業理論或技術問題的把握能力,提高其文字和口頭表達能力和技巧。
(五)完善指導和監控過程。
畢業設計的執行階段是畢業設計質量控制的重點。鑒于工作過程的實踐性、復雜性,這對指導教師提出較高要求,需要教師有較強的工作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畢業設計開始前將學生按人數分成畢業設計小組以便互相學習、討論,并且要選出責任心、強理論扎實的學生擔任小組長。在指導的過程中需要教師進行必要的監督和管理,指導教師要嚴格執行計劃,將制度落實,為學生畢業設計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要加強學生考勤,處理好學生找工作與畢業設計的時間安排。要對學生畢業設計完成進度及時檢查,督促學生按要求的時間完成規定的設計內容。及時解答學生在設計過程中提出的問題,平時還要注意記錄學生在完成設計過程中的表現。在畢業設計答辯階段,按照統一規定,嚴格評分標準,規范答辯程序,做好有關記錄,認真填寫各種表格。畢業設計工作完成后,系部和教研室要對整個畢業設計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全面檢查,找出哪些工作與計劃相吻合,哪些工作尚有偏差,形成完整的檢查報告。
參考文獻:
[1]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加強普通高等學校畢業設計(論文)工作的通知[Z].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