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元宵節的詩句小學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教師自制教具的動機源于教材,以直觀說明、闡述物理現象的性質、規律的內容作為研究起點,以突出教學重點和突破難點,形成教具自制的初步構想;以結構簡單,演示或展示的效果明顯,取材容易、加工方便作為自制的原則。由此可見,教師自制教具是從教學的需要出發,是“教”的心智活動與“做”的動作技能相結合的過程。未來的中學物理教師,不僅要有動手加工教具的技能,更需要具備根據教學需要獨立設計與自制教具的能力。所以,師范院校關于制作中學物理教具的教學,應遵循自制教具的一般規律,把教學設計成發展學生思考力的探索課題,經教師引導、點撥,讓學生通過“分析教材、構思教法、確定項目、設計項目、制作項目”的過程去完成教具制作。
二、五環節教學法的程序
1.分析教材
學生在課前閱讀、預習課文的基礎上,匯報對教材分析的結果;教師歸納,讓學生對教材的結構、重難點以及教學目的形成共識。
2.構思教法
學生相鄰座位四人一組,討論這篇教材怎樣“教”。討論分兩個層次,一是整篇教材“教”的構思,可粗略一些。二是教師指定教材某個部分的構思,要求具體詳細,教師巡視指導,小組長歸納本組意見。
3.確定項目
教師對各小組的意見進行評價,概括出能達到教學目的并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案;學生對方案進行討論,明確教具在教學中的作用;教師歸納,決定需要學生制作的教具項目。
4.設計項目
小組討論,對項目的結構、尺寸、制作材料等方面進行設計;教師巡視指導;小組長上交設計圖,教師提出修改意見。
5.制作項目
各小組學生按修改后的設計圖動手制作。分兩種情況處理:容易制作的項目課堂上完成,難度較大,費時多的放在課后完成;小組共同完成或由學生個人單獨完成,由教師根據情況確定。現以制作高中物理“彈性勢能演示器”為例進行說明。
分析教材:高中物理課標教材《彈性勢能表達式》一節。讓高中學生著重體會探究的過程是教學的重點;猜想彈性勢能表達式可能跟哪些因素有關是本節教學的關鍵;讓中學生猜想彈性勢能大小更可能與哪些因素有關是教學的難點,如果照搬教材中陳述的方法,即通過重力與彈力的類比,高中學生一般很難猜想到彈性勢能大小跟形變量和勁度系數有關。所以,解決的辦法就是設計制作一件教具,突破教學難點。
構思教法:制作一個“彈性勢能演示器”,演示彈性勢能與彈力做功關系,揭示彈性勢能的大小與跟形變量和勁度系數的關系,達到引導和啟發學生進行科學猜想。
確定項目:制作的“彈性勢能演示器”,一是能顯示彈力勢能大小形變量的關系;二是能顯示彈力勢能大小與勁度系數的關系。
設計項目:長度相同勁度系數不同的彈簧2根;固定彈簧的木板;帶輪小車。
制作項目:教師根據演示型教具的設計要求,從教具的結構、大小尺寸、外觀裝飾等方面給予提示,確?!皬椥詣菽苎菔酒鳌痹趯嶋H使用中能發揮出應有作用。最后,安排學生課后獨立完成制作。
三、應注意的問題
1.學生具備自制教具的有關知識和技能是基礎
五環節教學法將學生放在教師的位置,著眼于從中學物理教材中“尋找”自制課題,并進行設計與制作,讓他們經歷“教”與“做”相結合的過程,創造了具體運用有關教育專業理論解決教學問題的訓練環境,有助于他們對教育專業理論的深入理解和掌握。因此教具的設計原則、裝飾要求、各類制作材料的加工技法等,教師應事先加以講解和訓練,為學生獨立設計和動手制作掃除障礙。
2.教材分析和教法構思是五環節教學法成敗的關鍵
一般來說,只憑學生的知識和能力,要完全達到分析教材透徹,構思的教法可行是極不容易的,因此教師在課前應做好充分的準備。教師應通過課前布置預習,巡視中的指導、點撥來組織調控教學,使學生都能生動活潑地去感知教材,積極思考,深入探究,既保證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作用,又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
3.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是五環節教學法的靈魂
分析教材、構思教法、確定項目、設計項目、制作項目是教學的主旋律,教師只是起引導、幫助的作用,不可本末倒置。五環節教學法把教學過程有機地劃分成若干環節,并輔之以一系列問題,促使學生獨立思考和討論。在整個教學中,既有學生的積極參與,又有教師的點撥、引導,通過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的信息交流,不斷將教學活動引向深入,訓練和培養了學生的探索精神、協作精神、分析處理教材的能力、設計教具的能力、動手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加強了學生從教能力的發展。
4.五環節教學法的適用范圍
從內容上講,它適用于演示儀、模型、掛圖等簡單教具的制作;從學生程度上講,它適用于已學過《物理教學論》課程的學生。自制教具必須了解教學特點,只有符合教學要求的直觀教學手段才能準確地闡明最深刻的道理,揭示事物的本質和規律,使學生建立與鞏固物理概念。
五環節教學法符合教具自制的基本規律,對師范院?!白匀唤叹咧谱鳌闭n程教學變單一技能訓練為多種能力培養,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教育教學效益,具有重要的意義。
作者單位:
關鍵詞 街舞 體育健身 健身街舞課程 開設 研究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1 街舞健身課程的開設符合高職院校的教學需求
健身街舞極具自由性,街舞技巧可以通過細小的肢體動作及細膩舞步的自由組合,完美的展現個人身體的協調性,這就是體育運動中健身方式之一。通過這一西方舞蹈的教學課程開設,能夠讓學生切實感受美國人的一些文化生活。同時健身街舞也摒棄了流行舞蹈中難度過大、具有一定的危險性等特點,將街舞的自由、獨特、夸張的舞姿特征發揮得淋漓盡致。所以健身街舞的開設符合高職學生體育課程中身體鍛煉的要求。
2 開設健身街舞課程的好處
2.1 有利于身體素質的提高
學習街舞有很多有利于身體健康的現實意義。街舞中常常會有跳躍、跑動、快走和轉胸、扭腰、屈膝等關節部位的運動,有利于練習者自身的協調靈敏能力的提高。一套街舞往往在超強的節奏感和Hip Hop音樂伴奏下,持續時間約為3~4分鐘,這相當于跑步1200米。在娛樂中提高了自身的身體運動能力,也有利于減去身體多余的脂肪。
2.2 有利于健康心靈
街舞健身俱樂部是街舞愛好者的聚集地,俱樂部成員通過一起學習、探討和競賽等方式進行交流,這使他們能夠找到更多跟自己志同道合的好朋友,從而有更強烈的歸屬感,這對于心理加壓和負面情緒的宣泄具有很顯著的作用。在激情的Hip Hop音樂下,街舞更能夠激發學生的鍛煉熱情,而且能夠很好地調節學生的形體、動作等美感。街舞中的各種競技比賽都有很好的表現力,能夠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以及團隊精神。
2.3 豐富學生的校園文化生活
通過開設街舞健身俱樂部,能夠使更多喜歡街舞的同學走到一起,通過練習過程中的交流、探討、模仿等來促進這些街舞協會的發展,而且有利于街舞水平的提高。通過各種比賽能夠有效增強參與者的紀律性,還能有培養學生具有勤學苦練、吃苦耐勞的精神文明,這對和諧社會的構建以及學校的精神文明建設都起到非同小可的作用。
3 高職學校體育俱樂部街舞教學的現狀
3.1 沒有系統的教材
理論學習是我們學習每篇課程的必要依據,只實踐而沒有理論基礎,很難深刻學習課程內容。目前的高職學校街舞教學大多數教材只有教師通過網絡學習自身編創教學內容,很少有出版社出版正規街舞教學圖書資料。雖說有部分大學正在編寫街舞教學圖書,但是現階段的教學資料嚴重缺乏,遠遠不能夠滿足教學實踐的需求。
3.2 街舞教學師資短缺
雖說目前街舞在我國廣泛流傳,但是還很少有專業街舞專業畢業的人才。有極個別的街舞團隊經營狀況良好,但是整體看來街舞團隊還沒有達到我們預期的效果,這對街舞的廣泛推廣不利。因此高職院校專業的街舞教師極為短缺,從事街舞教學的大多數老師基本上都是“外行”人士,只是通過某些街舞培訓機構的學習后便開始街舞教學。
3.3 學生身體素質不足
街舞是一種有氧運動,學習街舞要消耗很多體力,但是在實際的學習過程中,有些同學平時不注重自身身體素質的鍛煉與提高,導致很多街舞動作無法達標,無法體現街舞美感與青春活力。只是參與當前比較流行的健康舞蹈培訓,而沒有耐力去完成街舞的系統學習。
3.4 高職院校的重視程度
在素質教育不斷加強的今天,按照學生的興趣愛好分類培養逐漸成為未來教學計劃的趨勢。雖說街舞在大學校園中很流行,但是很多院校由于種種原因沒有能夠按照學生的興趣愛好開設健身街舞課程。眾多的高職院校中只有學生自發組織的街舞協會,但是學校教學工作中沒有能夠符合此類學生興趣愛好的教學工作,所以學校應該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去進行教學計劃。
3.5 健身街舞的場地
因為很多高職院校沒有設置健身街舞這一體育課程,所以很多院校沒有專門的街舞教室為學生提供練習場地,雖然街舞對于場地的要求不是很高,在廣場、路邊都可以進行,目前很多大學的街舞團體在平時自己練習時,都在教學樓附近的廣場或者學校甬道旁邊練習,街舞的學習給大學生活帶來了生機與活力,但是也影響了教學樓的專業課程教學,也為同學的人身安全造成了隱患。對此應該引起校方及學校街舞團隊的注意,選取恰當的練習場地對于我們來說尤為重要的。
4 加強高職學院街舞教學的建議
(1)隨著青年朋友的追捧以及現代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街舞的普及度愈來愈高。針對這種情況,國家有關部門應該根據實際情況,將街舞學習教材盡快出臺,來滿足現代街舞教學的需求。這樣能夠有效促進街舞學習的專業性,并能夠更好地體現街舞學習的實際價值。(2)隨著社會需求的多元化,高校發展也應該審時度勢地改變人才培養策略,針對社會的實際需求去培養人才。現在很多專業方向的人才過剩,而且專業分類不夠細化,在自身的學習過程中不夠系統,由此可見體育類院校和師范院校設立舞蹈專業的必要性。對于高職院校來說應該通過專業性的人才教學來切實有效地提高高職院校的街舞教學水平。(3)由于街舞的練習需要消耗很多體力,所以對于學生的身體素質要求就相對提高?,F在的高職院校學生大多都是90后,很少進行體力勞動,出門汽車上樓電梯,部分同學也很少參加體育運動,營養過剩。出于青年朋友的健康考慮以及街舞練習的需求,建議大家平時多參加體育鍛煉,提高自身的身體素質。(4)由于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有學習街舞的渴望與熱情,所以學校不但應該開始街舞課程,而且還應該加大街舞課程的班型,最大程度地滿足學生對于街舞學習的需求,并深化、系統化地培養學生對于街舞這一健身課程的興趣愛好。(5)高職學校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下開設健身街舞課程,場地建設也顯得尤為重要。為了使校園的教學計劃得以有效的開展,學校應該建設專門的舞蹈教室,為街舞教學提供場地,為街舞愛好者提供很好的練習場地,這對于街舞的發展和街舞課程的教學工作都尤為重要。
5 總結
在當今社會的發展趨勢下,流行元素已經步入了越來越多的人的生活當中,對于各種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是我們的責任與使命。年輕學生的身心健康也直接關系到我們祖國的未來,以上是筆者對于現階段高職學校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下健身街舞課程的開設的幾點看法和建議。
參考文獻
[1] 王瑩.高校健身街舞課程的構建與實踐.體育學刊,2009.52.
一、創設誦讀情境,激發誦讀情感
德國一位學者說過一句精辟的比喻:“將幾克鹽放在你的面前,無論如何你難以下咽。但當將這幾克鹽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湯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時,將這幾克鹽全部吸收了?!鼻榫持谥R,猶如湯之于鹽。鹽需溶于湯中才能被吸收,知識需要融入情境之中才能顯示出活力和美感,可見情境在教學中的重要性。古詩文的理解與感悟更需要情境的支持,僅靠教師的語言,學生很難展開豐富的想象,而運用遠程教育資源可有效創設身臨其境的畫面。如教學李白的《早發白帝城》時,學生僅從詩句表面很難想象詩人描繪的詩情畫意,應用遠程教育資源中的視頻資源使詩中的畫面和詩人的感情在學生腦中“動”起來,讓學生思維集中起來,學生從動人的畫面上,從輕柔的樂聲中,想象著、體味著、感受著詩文的藝術魅力。情有所感,理有所悟,學生在欣賞中對古詩詞的描繪進行再造想象,豐富了學生的內心世界,感受到了詩文的意蘊,從而增進了學生對詩詞的理解,進而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激感,使詩人創造的意境在學生心中再現,很好地引導學生馳騁想象,理解詩文的內涵美、韻律美。
二、利用數字資源,提高學生誦讀能力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提出了誦讀的方法,誦讀是反復朗讀,自然成誦,尤其適應于抒情詩文。古詩文誦讀是一種美的教育和情感的熏陶。在教學中,我們使用課程資源中媒體資源上的朗讀資源來訓練學生的朗讀能力。教師通過輕柔、舒緩、恬美的語言范讀古詩,再配上資源中的音樂與動畫,創設一種具體的、直觀的、生動的、形象的“先入為主”的情境,使學生在抑揚頓挫、和諧優美的語言環境中感受古詩的聲韻之美。然后讓學生跟著錄音有感情地朗讀,通過自己大聲朗讀、低聲吟誦、指名讀、齊聲誦讀和分小組朗讀等多種形式,培養學生的誦讀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三、采用七巧板拼圖,深刻理解古詩文意境
中華五千年的文化積淀是我們取之不盡的精神財富,其中頗具影響的便是詩詞,或氣勢磅礴,或以言壯志,或寄情山水。自古以來詩畫同源,以畫傳詩情,以詩表畫意。利用七巧板可以“以美帶學,借學促美,陶冶情操,全面發展”,將古代語言文字中含有的大量美的因子,通過學生筆端構畫出來,使之想象力得到發展,表現力得到提高,繪畫語言得以豐富,并用七巧板的形式把圖畫意境表現出來。筆者用網絡數字資源提供的音頻誦讀作為背景音樂,讓學生應用七巧板拼圖。如運用七巧板拼圖教學“兩只黃鸝鳴翠鳥,一行白鷺上青天”的詩句,學生的拼圖與數字資源上的動態畫面相對照,學生興趣濃厚,詩意理解深刻。
四、創新誦讀方式,推動學校古詩文閱讀
我們運用數字資源在課內讓學生理解古詩,感悟古詩之美,充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同時積極由課內向課外延伸,讓學生通過賽詩會、誦讀表演、古詩文情節劇等開展經典誦讀。同時還根據季節的變換,讓學生收集與春天、夏天、秋天、冬天有關的詩句,遇到節假日,讓學生收集清明節、元宵節、中秋節、重陽節等有關的詩句。筆者還設計了一些古詩文活動方案,如個體活動方案:收集喜歡的古詩文,設計名人名言卡,匯編某一主題的古詩文,如勤學篇、立志篇等;集體活動方案:中秋朗誦與“月”有關的詩文內容,對對聯,走進
(下轉頁)
(上接頁)
古詩意境等。每年學校都開展“經典誦讀節”,大力開展中華古詩文誦讀,同時還開展中華書法和繪畫活動。在體育課上,有的學生在跳皮筋、踢毽子的時候背誦古詩,有的學生在玩拍手游戲時背誦,課間活動玩“丟手絹”“切西瓜”等游戲時用古詩配合表演。這些活動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進一步激發了誦讀古詩文的興趣,為提高語文素養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五、利用網絡環境,激發學生誦讀興趣
網絡以其資源的豐富性、全面性深受學生喜愛。在經典古詩文學習中,我們充分利用網絡,讓學生在網絡環境下誦讀。如在教學白居易的《琵琶行》時,我們整合相關的數字資源,建立了“琵琶行專題”學習網站,并利用學校的網絡教室讓學生參與網站的建設和學習。學生通過專題網站進行學習,發現了學習的樂趣。對《琵琶行》中的經典名句“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所描繪的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妙境,通過動畫模擬視頻資源,學生有了真切的感悟和深刻的理解,從而激發了學生在網絡中自我學習經典古詩文的興趣。
【關鍵詞】小學語文 漢字文化 詩歌文化
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發展的過程中形成的,保留了國家的歷史特點,具有傳承性。中國具有五千年的歷史發展歷程,作為主要語言教育工作者,教師肩負著傳承傳統文化的任務,只有把傳統文化更好地融入和滲透到小學語文的教學中,才能使學生真正理解和接受我國的傳統文化的魅力,也能使我國的傳統文化蓬勃的發展。
一、漢字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融合與滲透
(一)課堂教學中讓學生進行編字猜字謎
組合法、象形法以及意會法是教師讓學生明白猜字謎的三種方法。組合法是根據字謎的表面暗示,把要猜字的筆畫進行加減,再組合另外一個不同的字。例如,四個人搬木頭猜一個字,四個人把木頭舉起來,木頭在上人在下,四個人一根木頭就組成了“杰”字。在例如,一個人搬兩個土猜一個字,一個人把兩個土堆起來放一起就組成了“佳”字。
象形法是需要通過一定的空間想象力和觀察力把字的P畫來比擬成不同的事物。例如,窗下一支沖鋒槍,因為“畀”字上部為田象形窗戶,下部“丌”酷似一枝沖鋒槍,所以這個字是“畀”字。再例如,草下藏著一只鴨(猜一字),謎底是"藝"。這里把"乙"字看作是"鴨子"的形象,謎面"草下藏"("草"字的下面部分掩藏起來)即為"艸",與"乙"合之為"藝"字。平地蓋起樓三層(猜一字),謎底為"且"。"且"字底下一橫看作"平地","且"字的整體結構就象是一座在平地上蓋起的三層樓房。意會法是要用聯想的思維去猜出字的意思,讓學生有了一定的聯想思維后老師再去解答,例如,“客滿”猜一個字。客滿就是人太多,謎底就是“侈”。采用這三種方式不僅加深了學生對漢字的印象,同時激發了學生對漢字的興趣也提高了漢字的趣味性。
(二)了解漢字的起源對漢字趣味性的增加
要想提高學生識字寫字能力就要讓他們先了解漢字的起源和發展。例如,老師可以專門做一個漢字起源與發展的視頻教學,讓學生了解漢字的起源從商朝的甲骨文開始,歷經了由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隸書 楷書 行書的發展歷程,也可以讓學生閱讀相關的書籍《文字的起源與發現》加深他們的了解。只有在學生足夠了解的基礎上才能進行教學中的實際演練過程。
例如,學習小學二年級語文上冊《識字1》的時候,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通過觀察圖中的美麗秋天景色,說出圖中的樹木花朵都像什么字,再用多媒體的方式實際演練出這些字的發展歷程,最后告訴學生要學的字都是根據圖上的圖像演變而來的。識字的過程一般都是從簡單筆畫的字到復雜筆畫的字,這樣的認識方式加深了學生對文字的了解,也提高了學生的認識能力更使得學生了解了文字的魅力。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適當的拓展課外的知識豐富學生的視野,讓他們有學好漢字的信心。
二、詩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融合與滲透
(一)有節奏感的朗讀能更好的體會詩中的情感
只有通過具有節奏和帶有情感的朗讀,才能讓學生更好的感知詩中所表達的形象,理解詩的內容體會更好的情感,所以對教師而言,要先培育學生讀出詩歌美感的方法。例如,五言詩的誦讀節奏或稱音調節奏為上二下三,如唐代王勃的“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其基本句式也應為上二下三,即“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七言詩的誦讀節奏或稱音調節奏為上四下三,或上二中二下三,前兩個字一起,頓下,兩個字一起,頓下,然后三個一起,比如,兩個/黃鸝/鳴翠柳等。
又例如,王維的《山居秋瞑》:“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1]。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痹姷氖茁擖c題,交代時間、地點,可用敘述口吻讀。頷聯、頸聯是詩的主體部分,寫的是傍晚時分山村的旖旎風光,同時寄托了詩人閑適的感情。末聯出句是陪襯,對句“王孫自可留”是全詩主旨所在,要用肯定的語氣緩緩讀出,表現詩人對隱居生活的滿足心情。在學生朗讀的時候老師要注意學生的發音和咬字重力,以及朗讀的語氣和語調的高低,有必要的時候可以搭配背景音樂,讓學生更好的感受詩中的美感,激發學習古詩的興趣。
(二)運用想象感受詩歌的意境
如果只是僅僅理解了詩歌的內容而沒有更好的領悟出詩歌的意境,那么也就不能學習到詩歌的精髓。如王維詩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這兩句詩寫進入邊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壯麗的風光,畫面開闊,意境雄渾。邊疆沙漠,浩瀚無邊,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邊塞荒涼,沒有什么奇觀景象,唯有“孤煙”,一個“孤”字寫出了景物的單調,緊接著一個“直”字,卻又表現了它的勁拔,堅毅之美。沙漠上沒有山巒林木,那橫貫其間的黃河,就必須用一個“長”字才能表達詩人的感覺。落日,本來容易給人以感傷的印象,這里用一個“圓”字,卻給人以親切溫暖而又蒼茫的感覺?!皥A”“直”二字不僅準確地描繪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達了作者的深切感受,詩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緒巧妙地融化在廣闊的自然景物的描繪中,達到了至高的藝術境界。通過使得學生更好的體驗詩中的意境,才能更好的對他們展示詩歌的魅力,產生對古詩中傳統中國文化的興趣[2]。
(三)感受詩歌中傳統節日文化的魅力
我國的傳統節日有很多,最熟悉有春節、元宵節、中秋節、清明節等,這些不同的傳統節日給人們的生活也帶來了不一樣的文化氛圍。傳統節日也出現在了我國小學語文的教材課本中,例如,春節是我國一個古老的傳統節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因此春節的習俗也多種多樣。因為相傳年獸怕紅色,怕火光和怕響聲,所以人們便有貼春聯、放鞭炮、敲鑼打鼓等習俗。不同時期、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習俗都不相同。在語文課本中就有描寫春節的詩歌,王安石的《元日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3]。
三、總結
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是與中國傳統文化相互滲透的過程。小學語文教師應該認真對待教學中的工作,引導學生理解中國傳統文化,使他們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美麗。
【參考文獻】
[1]房殊. 怎樣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J]. 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3,11:277-278.
論文摘要:語文課程改革的核心是學習方式的變革,教學中更注重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和創造性,可以說綜合性學習進入語文教材標志著學習方式變革的全面展開。綜合性學習要求學生從實踐中獲得語文知識,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綜合性學習是一種與學科課程、活動課程并列的相對獨立的課程組織形態,是超越了單一學科的界限,它將人類社會的綜合性課程和學生關心的問題以單元的形式統一起來,通過學生主體創造性的解決問題的學習過程。它有機的將知識與經驗、理論與實踐、課內與課外、校內與校外結合起來,以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促進知情意行和諧統一的發展。它要求學生從實踐中獲得語文知識,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它雖然是語文學習,但更重要的是綜合實踐。通過綜合性學習,“以加強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以及與生活的聯系,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推進和協調發展。”
語文課程改革的核心是學習方式的變革,教學中更注重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和創造性,可以說綜合性學習進入語文教材標志著學習方式變革的全面展開。學生在學習中通過不斷的搜集、整理、分析,與同伴交流合作,自主學習,改變過去機械訓練、被動學習的學習方式,培養了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
新課程改革實施四年來,在廣大農村中學的語文教學實踐中,綜合性學習還沒有真正進入語文教學的領域,在很多教師的心目中,它只不過是語文教材的附庸,沒有重視這一版塊在語文學習中應有的位置。近年來,初中畢業會考中出現了綜合性學習能力的考查題,這本來是一個很好的導向??墒谴蠖嘟處熀鲆暳司C合性學習實踐性的特點,往往是通過專題的訓練,利用搜集到的資料,對學生進行機械的訓練,來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以應付考試。在這里,語文綜合性學習被,新課程改革的精神被篡改,這種現象亟待引起高度的重視。
當然,造成這一現象有它的客觀原因:一是農村中學由于地區的差異,經濟貧困,教育發展相對滯后,基礎教育相對薄弱,教育設施嚴重不足,教學資源相對缺乏。語文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綜合性學習更注重實踐性,而農村中學確實存在著不容忽視的困難。二是農村中學的學生整體水平偏低,由于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加上大部分學生是留守兒童,學生的語文能力整體下滑,有很多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還處于小學四五年級的水平。這給綜合性學習帶來了諸多困難,語文教師多以綜合性學習的設計不適合農村學生為由而放棄教學,這完全背離了新課程的理念。
新課標理念強調語文教學中教師地位和角色的轉換,教師不再僅僅作為課程的消極接受者,而要作為積極的課程開發者。教師開發課程主要表現的對課程資源的開發上。一方面,教師要對“國家課程”進行“二次開發”,另一方面,要開發新的“地方校本課程”,還要開發課外課程資源?!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教材要有開發性和彈性。在合理安排課程內容的基礎上,給地方、學校和教師留有開發選擇的空間?!薄敖處熓菍W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應該創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課程資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p>
作為農村語文教師,應該要針對本地實際,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本地資源,積極創設綜合性學習的環境,提升升學生語文學習的能力。其實,農村中學綜合性學習的資源也十分豐富,關鍵在于教師要把目光由教材轉向生活,善于挖掘身邊的資源,創造性的開展綜合性學習。本人作為農村教師,收集了一些教師綜合性學習活動的設計方案,供苦于沒有教學資源的語文教師借鑒,讓綜合性學習回歸到語文教學的實踐中去。
1.關注家庭生活。要求學生搜集家庭成員不同時期的照片,調查了解照片的背景,挖掘照片背后的故事。以小組為單位,結合照片,撰寫照片說明,介紹自己的家庭,講述和照片有關的人和事。本方案簡單方便,易于操作,可以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2.關注校園生活。校園生活是學生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開學初,可結合九年級教材中“獻給教師節一份特殊的禮物”設計活動方案。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要求對科任教師和校長進行采訪調查,按照老師的工作和生活,設計學生關心的問題進行筆錄或錄音,然后分析整理。最后在班上召開一次主題班會,交流調查的結果和感想。
3.關注社會生活。社會生活可以把學生的語文學習引向廣闊的空間。七年級教材中“為本地人物立傳”的綜合性學習活動。先把學生進行分組,根據學生的意見選擇合適的對象,可以是一個村長、一個技術能人、一名富翁、一位德高望重的教師,也可以是一位默默無聞的郵遞員或街道清理工。再根據大家關心的問題設計調查提綱,進行調查訪問,寫成人物的傳記或事跡介紹。
4.關注民情風俗。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每一個地方都有自己獨特的民情風俗??梢髮W生針對本地的某一節日或某一習俗進行觀察調查,按照其時間順序寫出經過和風俗習慣,穿插適當的說明材料。可以選取春節、元宵節、端午節等,也可以選取婚喪嫁娶的習俗。這樣的活動,可以讓學生在真實的社會環境中感受到語文學習的樂趣。
5.關注個性發展。教材綜合性學習的編排中有很多是注重學生個性發展的活動,它能尊重學生主體,有利于學生的個性發展。如教材中的“編一份手抄報”、“編演短劇”、“自己給自己出一本書”,這些都屬于這一范疇。像“編演短劇”的綜合性學習活動,能多方面的展示學生的個性,能使每一個學生找到發展自己個性的空間?;顒又杏袆”镜木帉?、道具的制作、背景的布置、音樂的處理、劇目的演出等,整個過程能讓每一個學生的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展示,也體現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6.關注科技發展??萍嫉陌l展改變著我們的生活,學生對科技發展有著濃厚的興趣。教材中設計的“現代科技給我們帶來了什么”和“從古詩看古代交通”的綜合性學習活動,就是要求學生把視野投向科技世界?!皬墓旁娍垂糯煌ā本C合性學習的設計,可以要求學生分組搜集小學階段和初中階段所學習的古詩,從中摘錄出涉及到交通的詩句。從道路交通和通訊交通兩方面進行分析,然后同現代的交通、通訊進行比較,感受現代科技帶給人們的極大的便利,激發學生崇尚科學,熱愛科學的情感。
“語文的外延即生活”,生活為我們的語文教學提供了取之為盡,用之不竭的寶貴資源。盡管農村中學經濟落后,學生素質偏低,語文綜合性學習的開展與城市相比存在著較大的差距,但只要我們廣大語文教師認真學習,把握新課程的理念,積極創造條件,就能找到適應本地區、本校學生實際的綜合性學習的有效的教學方法,就能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1]語文課程標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