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臨床分析論文

      臨床分析論文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臨床分析論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臨床分析論文

      臨床分析論文范文第1篇

      【關鍵詞】不明原因發熱診斷回顧性分析

      不明原因發熱(feverofunkonwnorigin,FUO)是內科常見疑難雜癥,國內學者提出發熱待查的診斷標準為發熱期限>2~3周、體溫>38.5℃、經完整的病史詢問體格檢查及常規的實驗室檢查不能明確診斷者[1]。據統計,有200多種疾病可引起FUO[2]。根據已有的病因分類來考慮患者可能的病因,對臨床醫師有較大幫助。現對2005年1月至2007年10月在本院住院的FUO130例作一病因分析。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本組130例,其中男81例,女49例,年齡23~73歲(平均46.7歲);體溫38.5℃~40℃(弛張熱28例,稽留熱7例,間斷熱46例,不規則熱49例);發熱時間10d~2個月(平均37d)。

      1.2確診方法

      篩選及確診包括常規檢查、特殊檢查及診斷性治療三類。常規檢查:三大常規,血生化,微生物病原學及有關抗原抗體檢查,自身免疫性抗體,胸片,B超。特殊檢查:細胞學,病理學,CT,MRI,心臟彩超,HIV抗體及其他特異性抗原抗體等。診斷性治療:主要為抗結核治療。

      2結果

      130例發熱待查患者中,83例為感染性疾病(占63.85%,其中傷寒25例,敗血癥19例,結核13例,肺部感染10例,膽道感染5例,尿路感染4例,病毒感染3例,肝膿腫及恙蟲病各2例),結締組織疾病15例(占11.54%,其中亞急性敗血癥6例,類風濕性關節炎5例,系統性紅斑狼瘡及惡性細胞組織病各2例),腫瘤14例(占10.77%,其中淋巴瘤9例,白血病3例,肝癌2例),其他2例(占1.54%),病因不明16例(占12.31%,其中2例病情趨向緩解后出院,隨診無復發,7例轉上級醫院,7例因經濟困難放棄治療自動出院)。本組41%的患者僅靠病史、臨床檢查及常規實驗室檢查診斷,B超、CT、骨髓組織活檢確診率分別為3.95%、3.8%、8.9%。

      3討論

      不明原因發熱(FUO)是內科常見復雜病癥,經過臨床分析及血清免疫學、細菌學、骨髓細胞學、漿膜液、B超、X線、組織活檢和(或)CT等檢查后,確診率仍較高,本組確診率為86.15%(112/130),與國內有關報道一致[3,4]。由于FUO患者病程較長,多數已行各種常規檢查及多種手段治療仍未明確病因,尤其容易盲目應用抗生素、糖皮質激素、退熱藥物等,不僅浪費了大量的醫療資源,又延誤和干擾了疾病的正確診治,因此病因診斷必須盡早作出。

      本組資料中,感染是發熱待查的主要原因,占首位,其中傷寒25例。有研究表明,在引起FUO的具體病因中,傷寒所占比例約為9.1%~12.9%[5,6]。本研究傷寒比例顯著高于一般資料,這與溫州地區為沿海地區,海鮮食物供應較為豐富,而附近居民又喜食半生不熟海鮮有關。本組FUO最終確診為傷寒的患者中,均進行了血培養,血培養陽性僅5例,這一結果考慮與所有患者在入院前均不同程度地應用過抗生素有關。25例最終確診為傷寒的患者,絕大多數不具備傷寒的典型臨床表現,如稽留熱、相對緩脈、表情淡漠、肝脾腫大、玫瑰疹、粒細胞減少等,僅出現上述癥狀中的1~2項。如本組出現粒細胞正常或減少23例、相對緩脈12例、肝脾腫大6例、神情淡漠3例,甚至部分患者僅表現為持續發熱(熱型不典型),診斷上基本依靠的是臨床診斷。故FUO患者若出現疑似上述癥狀,考慮到本地區發熱患者傷寒比例較高,特別是出現粒細胞正常或減少的病例應考慮傷寒的可能性,并行相關的實驗室檢查。對FUO患者不宜隨便給予退熱劑,在患者可耐受的情況下盡量不予干預,以觀察熱型,協助診斷。

      感染性疾病中其次是結核病,本組13例中有9例依靠診斷性治療確診、4例依靠影像學檢查確診。診斷性確診患者在應用其他藥物無效后,詳細詢問病史,如患者多有乏力、納差、盜汗、消瘦等結核病中毒癥狀,應考慮可能是結核感染,應用抗結核藥物治療,在診斷性治療觀察期間體溫逐漸恢復正常,在其后的門診隨訪中體溫正常,未反復,視為試驗性治療有效,可確診為結核病。本組這部分患者多數是肺外結核,說明肺外結核的診斷與治療應得到足夠的關注。近年來結核病的發病率升高,而且與肺外結核多發的流行病學趨勢相吻合。傳統的結核病診斷方法如PPD試驗強陽性固然有診斷價值,但即使陰性也不能排除結核病。影像學檢查特別是CT的應用在診斷結核病時具有較大價值,通常一次掃描無異常結果,需隨著病情的發展多次復查才會有異常發現。本組中有1例脊椎結核患者,在應用一般抗生素2周后體溫始終維持在38℃,且自訴腰疼,后經多次脊椎及后腹膜CT掃描才診斷為脊椎結核。

      結締組織病也是發熱待查的常見病因。由于近年來免疫檢驗水平的提高,某些疾病早期即獲得診斷,而以發熱待查收住的大多是非典型的結締組織病,尤其是變應性亞敗血癥(still病)相對突出。成人still病臨床上較為常見,極易與敗血癥相混淆,其特點是:(1)長期高熱(可>39℃,持續數周或數月,多發于傍晚至夜間),但無顯著的毒血癥狀,且可有緩解期;(2)皮疹一過性,復發性,多形性;(3)血象中白細胞、中性粒細胞可明顯增高,但嗜酸性細胞一般不減少。新近有研究提示,血清鐵蛋白增高有助于still病的診斷[7],值得注意的是,診斷still病必須排除感染性疾病和其他疾病。

      腫瘤在發熱待查中的比例國內外有不同報道,本組腫瘤患者均有貧血、白細胞減少,部分患者有黃疸,肝、脾腫大、淋巴結腫大,均經多次骨髓檢查而明確診斷。骨髓常規檢查可提高血液系統疾病診斷準確率。

      【參考文獻】

      1陳灝珠編.實用內科學.第11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734.

      2SchneiderT,LoddenkemperC,RudwaleitM,etal.Feverofunknownorigininthe21stcentury.InfectiousDiseases,2005,130(47):2708~2721.

      3秦樹林,劉曉清,王愛霞,等.不明原因長期發熱110例臨床分析.中華內科學雜志,1998,37(9):605~607.

      4尹有寬,徐彬彬.原因不明長期發熱的病因診斷.上海醫學,2000,23(2):112~113.

      5李剛.不明原因發熱171例臨床分析.福建醫藥雜志,2005,27(3):39~40.

      臨床分析論文范文第2篇

      1、研究對象的基本特征本研究的研究對象中有181名女生(88.3%),24名男生(11.7%)。住宿舍的109人(53.1%)最多,和父母一起生活的51人(24.9%),住校外43人(21.0%),住親戚家2人(1.0%)。成績方面,平均分數在70到80分之間的有92人(44.9%)最多,80分以上的有13人(6.3%)最少。專業滿意度方面,一般的是80人(39.0%)最多,滿意65人(31.7%),不滿意51人(24.9%),非常滿意9人(4.4%),護理專業入學動機方面,就業98人(47.8%)最多<Table1>。2、綜合能力及臨床實習壓力程度(1)研究對象的綜合能力平均分數為130.47分,次要因素占的比例分別為:理解能力47.63分,管理能力48.15分,意義賦予性34.69分。(2)研究對象的臨床實習壓力滿分為5分,平均分為3.40分。5個次要因素的分值分別為:實習環境4.04分,最高,之后是實習業務壓力3.93分,不值得學習的行為3.74分,對人關系問題2.65分,與患者的矛盾2.64分<Table2>。(3)綜合能力及臨床實習壓力間的關系。綜合能力分數與臨床實習壓力分數呈現出負向關系(r=-.41,p<.001)臨床實習壓力和綜合能力的次要因素:理解力(r=-.24,p<.001),管理能力(r=-.38,p<.001),意義賦予性(r=-.42,p<.001)。<Table4>.3、造成臨床實習壓力的原因要找出影響臨床實習壓力的因素,在研究對象的普遍特點中表現出較大差異的性別、專業滿意度及其關系的分析中,呈現出較大關系的綜合能力的次要因素理解力、管理能力,意義賦予性作為獨立因數來實施大眾回歸分析。獨立因數中,明目因數作為可變因數處理,評測多重共線性(Multicollinearity)的結果為分散膨脹因素1.04-1.78。可以排除多重共線性(Multicollinearity)。最終確定為影響臨床實習壓力的變數為意義賦予性(β=-.02,p=.001),專業滿意度(β=.09,p=.019),管理能力(β=-.01,p=.044),他們對臨床實習壓力的說明力度為21.5%<Table5>。

      二、研究結果

      研究對象的綜合能力平均分在130分,處于中等以上水平,比工作壓力處于高危群的護士要低。與其他專業的學生相比,護理專業的學生會因臨床實習和課業負擔面對更多的壓力,考慮到壓力與綜合能力之間的負向關系,本研究的研究對象的綜合能力水平不足以有效應對壓力。本研究的對象是在護士資源相對不足的中小城市的綜合醫院實習,并作為替補護士的情況較多。但是護理學校沒能盡到培養優秀護士的責任的問題也被廣泛認識到,接受了正規護理教育的新護士達不到醫療機構的要求的評價會增加教育及實習醫院間的緊張氣氛,對這兩個機構之間形成更緊密的合作關系有影響。因此,學校和實習醫院在培養未來的護士這方面有著共同的責任,通過二者間的深層次理解和充分的協商形成共同構建實習教育的伙伴。學校有必要確保實習醫院內部有良好帶教能力的帶隊人,從而減少學生因負面形象及實習負擔而產生的壓力。專業滿意度方面,滿意度越高,綜合能力越強。與之前的研究類似,工作壓力和社會心理壓力越多綜合能力就越差。對專業滿意度越高臨床實習壓力就越低。專業滿意度高的學生希望將在學校學到的理論知識通過臨床實習進行應用,這種動機強烈,對學習有更高的熱情,也能積極對待臨床實習。認識到壓力不是威脅而是機會,因能有效處理、應對壓力,可以減少臨床實習壓力。

      三、結論及建議

      臨床分析論文范文第3篇

      【關鍵詞】闌尾炎;微創技術

      文章編號:1009-5519(2008)13-1926-02中圖分類號:R6文獻標識碼:A

      隨著微創外科技術的不斷發展,闌尾炎腹腔鏡手術切除越來越被大家認可和接受。但是一部分闌尾炎患者利用小切口(約1~2cm)切除闌尾,不但可使穿刺孔減少,同時也減少了因腹腔鏡穿刺以及氣腹引起的并發癥與意外情況,經臨床觀察療效滿意。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本組患者男212例,女176例,年齡3~86歲,平均35歲。其中壞疽性闌尾炎24例,合并穿孔12例,化膿性闌尾炎243例,淺表性炎癥18例。

      1.2手術方法:選擇全麻或者硬膜外麻醉,小兒選擇基礎麻醉+適當應用肌松藥。選擇麥氏切口236例,3例縱切口(手術討論闌尾位置偏高以便延長切口可能),其余均為橫行切口,尤其壓痛最明顯處偏內者,皮膚切口1~2cm,而腹外斜肌腱膜切口應長約4cm,切口達腹膜外時充分鈍性分離使腹膜向切口膨出[1],以得于顯露。護皮以蚊式鉗夾腹膜與護皮墊,使腹膜完全覆蓋切口,術前B超示有積液者應用吸引器避免腹腔滲液或膿液污染切口。闌尾尋找時應注意:由于切口小,應注意不可將腸管提出切口處過多,否則會因切口小而致卡壓。順行或逆行切除闌尾。有膿液時,不沖洗腹腔,充分吸引,甲硝唑紗布蘸拭,尤其是直腸陷窩,必要時放置引流管。

      2結果

      1例73歲,女性患者因術中考慮為腫瘤而延長切口,快速病理檢查為炎癥,術后石蠟組織病理證實為闌尾類癌(術前為夜間急診而未做B超),另1例為腹膜后位,尋找困難而延長切口,2例因麻醉不順利而延長切口,3例因粘連、水腫嚴重而延長切口,除腹膜后位出現切口感染外,余均無切口感染發生,該組中有48例切口保護良好無明顯污染者,切口予以生物膠粘合,其中有2例形成皮下積液(分析原因可能因皮下組織較薄,未予縫合所致),余46例愈合良好且瘢痕形成不明顯,且免除了拆除縫線及縫線壓痕所致的瘢痕形成。小切口者住院2~7天,平均4天。經1.5年隨訪均無腸粘連,無殘株炎癥、無腸間及盆腔腫脹,糞瘺發生。

      3討論

      3.1合理選擇患者:發病時間短,一般少于48h,在此時即便有粘連及大網膜覆蓋,其炎癥反應也相對較輕,易于術中操作,粘連易于分離(可以手指鈍性分離)。患者應中等肥胖以下,腹壁厚度較薄,利于手術中小切口暴露。術前仔細查體及詳細詢問病史,若為慢性且本次發病>72h,腹膜炎癥狀明顯,不宜采用,此類患者粘連廣泛且堅固,組織質脆水腫明顯,術中操作困難。故臨床觀察對于急性單純性闌尾炎中等肥胖的患者尤為適用。

      3.2B超在診斷治療中必不可少[2]:若患者有典型的轉移性右下腹痛,B超提示回盲部淋巴結腫大及腸間積液(往往考慮早期闌尾炎癥的滲出),此時手術小切口的成功率極高(炎癥反應輕,污染輕,粘連輕,術后恢復快);若B超提示右下腹管狀低回聲,而不是伴有粗大光點回聲的液性暗區,表示闌尾炎癥明顯而未形成闌尾周圍膿腫,這時手術小切口的成功率也很高;若B超提示回盲部淋巴結腫大及腸間或直腸陷窩積液,這樣往往提示闌尾位于盲腸后位(結腸氣體組織干擾不易發現闌尾),手術時輕柔操作,沿結腸帶尋找也不困難的;若B超提示回盲部低位回聲團塊或提示闌尾周圍膿腫,此時回盲部往往炎性反應顯著,組織水腫較脆,易出血,手術相對損傷大,應充分顯露手術視野,選用小切口是極為不妥的。

      3.3良好的麻醉效果是手術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只有肌松效果滿意,切口伸縮性大,且腹膜切口往往比皮膚切口大許多,易于暴露,麻醉建議選用T11~12間隙[3],臨床觀察此段麻醉牽拉反應極輕,很少引起呃逆,這樣術中腹壓減輕,易于操作。

      3.4手術操作要點:(1)皮膚切口盡可能小;(2)腹外斜肌腱膜的切口要大于皮膚切口,約4cm;(3)鈍性分離的肌層組織范圍要大;(4)達腹膜外時充分游離使腹膜膨出,這樣腹膜切口后寬大且闌尾易于提出切口外;(5)護皮應將腹膜提出至腹壁以上,以蚊式鉗夾腹膜與護皮墊,避免切口污染;(6)尋找闌尾方法[4]:①切口切開后如見回腸袢充填切口內將其向下內方推開,或提起一段回腸袢沿回腸系膜向右下方尋找,回盲部闌尾多位于其下外方;②如切口內所見升結腸,找出3條結腸帶在盲腸末端匯合處,即為闌尾根部;③以術者食指沿右骶髂關節外動脈搏動,在該動脈搏動上行至骶關節前方手指受阻不能上行,是為小腸系膜根在后腹壁上的附著點終端,常可觸及基底部;④若上述方法尋找闌尾困難,則沿盲腸及升結腸外側切開腹膜,將升結腸及盲腸內翻,于盲腸后位及腹膜后位找到闌尾[5]。

      3.5決不盲目追求小切口:闌尾切除應以安全第一,副損傷控制在最小程度以下。手術者本身的手術習慣及經驗也至關重要。

      3.6優點:闌尾經過小切口手術切除使患者的住院平均日縮短基本同腹腔鏡手術,且加快床位周轉率,相應提高每日床位收入,同時由于縮短住院時間從而減少了患者的經濟負擔。臨床觀察該方法不失為靈活可行,創傷小、經濟、并發癥少,且容易被患者及家屬接受的微創術式。尤其橫切口沿皮紋方向,瘢痕形成不明顯,不影響美觀。本科自開展該術式以來已收到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M.L.格利埃德曼.外科手術技巧圖譜[M].西安:世界圖書出版公司,1992.308.

      [2]周永呂,郭萬學.超聲醫學[M].第四版.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2.2040.

      [3]劉俊杰.趙俊現代麻醉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9.791.

      臨床分析論文范文第4篇

      本組6例患者均來自湖州市第三人民醫院,均為女性;年齡最小14歲,最大36歲;病程最短1個月,最長10年。臨床伴有關節疼痛4例,腎臟損害2例,皮膚損害2例。經過入院后的中西醫結合治療及針對性護理,全部病例均明顯好轉,趨于緩解期而出院。

      2護理方法

      2.1心理護理

      SLE以年青女性多見,育齡婦女占90%~95%[2],該病病程遷延,反復發作,間有長短不等的緩解期。因此患者大多有悲觀失望情緒,應當鼓勵他們做好長期治療的思想準備。疾病或服用激素可引起體態、容貌改變,嚴重者部分功能喪失,使患者情緒低落,思想負擔過重,對生活失去信心,拒絕治療。護理人員和家屬應多與患者談心,給予精神及情緒上的支持,增加對治療的信心。由于SLE常同時侵犯全身器官,在發病后患者常有病重感,因此,護理人員應盡量避免在患者面前反復使用“狼瘡”一詞,以免增加患者的恐懼和不安。這類患者特有的心理特點是容易產生不良的情緒,而人的情緒可直接影響免疫系統[3]。這使我們認識到,心理社會因素在疾病的遷延和治療中起作重要作用,作為臨床護理工作者更應該重視患者的心理活動。

      2.2病程觀察

      ①注意觀察病情變化:觀察患者皮損及潰瘍的部位、范圍,末梢循環情況,有無伴隨癥狀,如咳嗽、胸痛、關節痛等。久病涉及腎臟,注意監測血壓,記錄24h出入量,觀察有無水腫發生;病及心肺者,注意體溫、脈搏、呼吸、血壓、心律的變化;病及胃腸道者,觀察有無惡心、嘔吐、便血及食欲改變等情況;累及神經系統時,需密切觀察意識狀態、面色、瞳孔等情況。②注意藥物反應:使用糖皮質激素類藥治療時,告知患者,需堅持長期服藥,應嚴格按醫囑執行,不可自行停藥或增減藥量,并說明服藥后可出現滿月臉、痤瘡、多毛等現象。服藥期間,同時密切觀察患者情緒變化及有無真菌感染、潰瘍病、糖尿病、骨質疏松、電解質紊亂、庫欣綜合征等不良反應發生。應用環磷酰胺(CTX)主要的不良反應為胃腸道反應、脫發、膀胱出血、白細胞減少,大劑量沖擊前需查血常規、肝功能。CTX沖擊時靜滴速度一定要放慢,防止液體外漏以免引起局部組織壞死。對于血小板減少者,在靜脈穿刺前,扎止血帶時間不宜過長,以防皮下出血。白細胞減少時,要做好保護性隔離,避免院內感染。服用免疫抑制劑時應多喝水,以減少腎臟的損害。

      2.3飲食護理

      SLE患者的基本飲食應為高維生素、優質蛋白質、低脂肪的平衡膳食,動物實驗顯示低脂肪對自身免疫有益。一項雙盲交叉研究顯示狼瘡患者進低脂肪飲食并補充海魚油每日10g,共6個月,病情較對照組明顯進步。減少刺激性食物攝入,長期應用激素者注意補充鉀、鈣。腎衰者應限制含鉀食物攝入。急性活動期患者宜進食野、金銀花茶、綠豆、赤豆湯、西瓜、冬瓜等清熱涼血之品;緩解期患者,進食牛奶、蜂蜜、甲魚湯、銀耳湯以滋陰降火。均忌食或少吃芹菜、無花果、蘑菇、豆莢、煙熏食物,以避免誘發SLE。

      2.4皮膚護理

      保持皮膚清潔干燥,避免陽光直接照射,夏日出門應撐傘,對于局部暴露部位,應使用陽光濾過劑,減少局部受刺激。每天檢查皮膚,以便發現新的病灶。面部出現紅斑者,忌用堿性肥皂、化妝品及油膏,宜用鹽水清洗有皮疹、紅斑或光敏感者。皮膚紅斑處,急性期外涂黃連膏,切忌擠壓皮膚斑丘疹,預防皮損和感染。加強四肢末端的保暖,禁用冷水,避免接觸冰雪或暴露在低溫下,防止雷諾現象發生。夏天癥狀相對較輕,亦注意保暖,不可貪涼、冷飲等,可經常行局部按摩和溫水浸泡手腳,促進局部血液循環。避免接觸刺激性的物品,如染發燙發劑、發膠等。

      3健康教育

      過勞、感染、生育常是復發的誘因,應注意避免。告訴患者及家屬要嚴防感染,要少去公共場所,以免感染疾病。出院后必須堅持按治療方案服藥,不可隨意停藥或減少激素用量,及時門診復查。若出現癲癇發作、神經精神癥狀、發生關節腫痛、口腔潰瘍或皮損加重、尿蛋白增多應立即到醫院就診。即使無癥狀,也應定期復查。保持心情舒暢,避免情志刺激。適當參加強身健體的鍛煉,但需注意不可勞累。

      4小結

      SLE育齡婦女發病率高,嚴重影響患者的工作和生活,當患者明確本病后需要積極治療。經過對患者的病程觀察、心理護理、飲食護理、皮膚護理及健康教育,取得了滿意療效,維持了較好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林懋賢.風濕病診斷手冊[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20.

      臨床分析論文范文第5篇

      一、臨床療效觀察的實驗設計問題

      在各種醫學期刊中,半數以上是療效觀察方面的論著。現擇其較普遍存在的統計學問題,結合實驗設計基本原則加以討論。

      (一)對照與均衡性測定

      國內醫學期刊有關臨床療效觀察的文章甚多,不少雜志刊登了一些事先未設計對照的文章,其結論難以令人信服。如《用柴葛解肌湯治療上呼吸感染》一文,報道治愈好轉率為97.7%,因無對照,無法斷定其效果如何,因此,治愈好轉率中含有假像。

      對照的方法雖有多種,但對照的基本原則是與實驗組齊同可比,最好作均衡性測定。

      (二)安慰劑與盲法試驗

      安慰劑與盲法試驗是醫研(主要是比較性研究)中常用的科研方法,結果準確、誤差性小。安慰劑在形、量、色、味等要與實驗藥物一樣,不能給受試者和執行者任何暗示。這種試驗就是雙盲法試驗。但近年來,尚有人用改良的雙盲法,此法分兩期:第一期(公開期)試驗有效者留,無效者棄。有效者進入第二期(雙盲試驗),以確定療效是否系安慰劑的作用。在預防效果觀察時可采用該法,臨床上應用諸多困難,應視具體情況而定。

      (三)樣本含量與重復原則

      沒有足夠樣本的研究結果,是經不起重復試驗的,有的論文憑少數病例觀實的結果下結論,是不慎重的。如《重癥肺炎并發DIC29例》一文,作者觀察腦型患者3例,其中死亡一例,就得出“一般腦型病死率高達57%,本組腦型病死率較低,看來及早用肝素阻斷DIC過程,對降低腦型病死率可能具有重要意義”的結論。因無對照,結論不可靠。

      (四)隨機分組與實驗設計類型

      隨機化分組即每個實驗對象有同等機會被抽樣(分配)到各組去,而不受任何系統因素的影響。常用的實驗設計類型有完全隨機設計、自身對照設計、交義設計、配偶設計、隨機區組設計、拉丁方設計、正文(析因)設計、序貫設計、半數效量實驗設計(動物試驗),回顧性與前贍性調查研究設計等。科研設計時應根據研究目的要求選擇不同類型的實驗設計方法,進行相應的統計處理。

      (五)診斷與療效標準——指標設計問題

      亚洲老妈激情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 亚洲熟女少妇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精品尤物yw在线| 久久亚洲中文无码咪咪爱|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A片苍井空| 亚洲偷自精品三十六区| 亚洲免费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精品免费在线观看| 亚洲成a人片毛片在线| 亚洲成年人电影网站| 亚洲制服丝袜在线播放| 亚洲youjizz| 亚洲最大中文字幕无码网站| 亚洲黄页网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欧美综合四区| 亚洲综合小说另类图片动图| 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久久| 亚洲国产欧美国产综合一区 | 国产 亚洲 中文在线 字幕| 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精品亚洲|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专一区| 亚洲国产熟亚洲女视频| 亚洲人成人无码.www石榴|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7777777| 国产午夜亚洲精品不卡电影| 亚洲国产精品尤物yw在线|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一久久区| 久久国产亚洲精品麻豆| 亚洲资源在线观看| 亚洲乱码一二三四区国产| 亚洲最大的成人网| 亚洲国产成人影院播放| 国产aⅴ无码专区亚洲av麻豆| 久久亚洲国产欧洲精品一| 91亚洲va在线天线va天堂va国产| 亚洲精品视频专区| 涩涩色中文综合亚洲|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一区在线观看| 亚洲午夜AV无码专区在线播放| 亚洲乱色熟女一区二区三区丝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