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鉗工技術論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 深基坑支護;設計與施工;管理
中圖分類號:S6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0 引言
本文分析了建筑工程中深基坑支護設計及施工中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處理對策,以期在今后的工程實踐中不斷總結和提高技術水平,為發展深基坑施工的理論和實踐做出貢獻。
1 深基坑支護的設計
基坑支護體設計要根據實際施工需求,結合基坑側壁安全等級及重要性系數科學嚴謹的制定設計方案,應充分做到以下幾點:
1.1深基坑支護結構的設計要區別其他設計領域,要改變傳統觀念,具體條件具體分析。要充分利用新技術、新理念,以達到經濟、合理、安全可靠的目的。
1.2重視支護結構理論和材料的試驗研究,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在深基坑支護結構的實驗方面,我國與發達國家有較大距離。不過,由于我國經濟飛速發展,大量高層建筑拔地而起,積累了大量的施工數據,但缺少科學的測試數據,無法形成理論,我們以后一定要重視起來,很好的利用施工監測反饋的動態信息指引設計體系。
1.3勇于創新,設計支護結構時,應開拓思路,多進行新的嘗試,尋求新的設計思路,探索更好的計算方法。
基坑支護是一種特殊的結構方式,具有很多的功能。不同的支護結構適應于不同的水文地質條件,因此,要根據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從而選擇經濟、適用的支護結構。
2 深基坑支護施工中存在的問題
現今,深基坑支護結構的設計理論雖然有了很大發展,但是在實際施工中仍然存在許多不足的地方,主要表現為如下幾個方面。
2.1 先挖后撐
在深基坑施工中有些施工單位為了搶進度,圖局部效益,開挖順序混亂,邊進行支護設計、邊進行挖土。等支護方案出來了,基坑已經挖到底了,造成了“先挖后撐”違反土方開挖順序原則。
2.2邊坡不達標
在深基坑施工中經常存在挖多或挖少的現象,這是由于施工管理不到位,以及機械操作手的操作水平等因素的影響。深基坑支護工程施工中較為常見的不足是:機械開挖后,邊坡表面的不規則,不平整和不順直。
2.3邊坡水平位移較大
在深基坑施工中,曾有某工程基礎施工剛剛做完底板,基坑位移就達到 4cm以上,并且經監測,水平位移還在繼續加大。在此情況下,施工單位只能停止地下工程施工,并立即召集基坑支護設計和施工單位專家對基坑重新進行穩定性分析,提出處理措施。
2.4附近建筑物變形
在城市建設中,很多基坑緊鄰其他建筑物,稍有處理不當,極易造成附近建筑物地基沉降,引起建筑物變形。附近建筑物地基出現較大變形后,不僅危及該建筑物和居住人員的安全,也給在建的工程造成威脅,使得工程難以繼續進行下去。比如:上海13層住宅樓整體倒塌事件,就是由于此樓房前方開挖基坑,加之堆積了幾千噸的土方,導致此樓房產生10厘米左右的位移,對PHC管樁產生很大的偏心彎矩,最終破壞樁基,引起樓房整體倒置。
2.5環保措施不到位
基坑施工時,應當合理的選擇施工機械和基坑支護體,盡量減少噪音、震動干擾和施工環境污染等情況,以使附近單位和居民的正常工作,生活環境不受噪音、震動干擾。要做到文明施工,安全生產,減少安全事故。
3 深基坑支護實施策略
3.1 轉變傳統深基坑支護工程設計理念
現如今我國在深基坑支護技術上已經積累很多實踐經驗,初步摸索出巖土變化支護結構實際受力的規律,為建立健全深基坑支護結構設計的新理論和新方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但目前我國還沒有統一的支護結構設計的相關規范和標準。土壓力分布還按庫倫或朗肯理論確定,支護樁仍用“等值梁法”進行計算。這些陳舊的計算理論所計算出的結果與深基坑支護結構的實際受力懸殊較大,既不安全也不經濟。因此,深基坑支護結構的施工工程設計應徹底改變傳統的設計觀念,逐步建立以施工監測為主導的信息反饋動態設計體系。
3.2 專項施工方案的編制與下發。
在基坑支護施工時,應編制專項施工方案。考慮到上報、審閱與返回周期,專項施工方案應在施工前幾天編制,并及時上報監理。施工單位在接到正式批復的施工方案前不得進行施工。在當前的基坑支護施工中,施工方案未批復前就開始施工的情況時有發生,這作為深基坑支護規范化施工是應當避免的。
3.3重視變形觀測,并注意及時補救
深基坑支護結構變形觀測的內容包括:基坑邊坡的變形觀測、及周圍建筑物及地下管線變形觀測等。通過監測數據可以及時分析并及時了解土方開挖及支護設計在實際應用中的情況,分析其存在的偏差以便及時了解基坑土體變形狀況和土方開挖影響的沉降情況還有地下管線的變形情況等。對設計中存在的偏差,在下部施工中及時校正設計參數,對已施工的部位采取恰當的補救和控制措施,為此,要求現場變形觀測的數據必須準確、可靠、及時,要求變形觀測人員嚴格按照預定設計方案精心測量、認真負責,保證觀測質量。如果在實際測量中確實發現異常情況,就需要即時研究采取措施以防止其惡化。研究和應用已有的基坑工程行業的和地區性規范以及當地的工程經驗。對于重大復雜的基坑工程目前國內采用專家論證的形式,對保證工程安全、降低造價是有效和現實的一種方法。
3.4 全程控制基坑支護的施工質量
深基坑支護施工重在過程控制,一旦施工過程控制環節出現問題,事后糾正和補救都會比較困難。因此我們必須進行嚴格的施工過程控制管理,確保施工質量,嚴格按設計方案組織施工。另外,地下水控制也屬于基坑支護的一部分,必須合理運用明排、降水、截水和回灌等形式控制地下水,保證基礎施工安全。施工單位在施工過程中不得隨意改變錨桿位置、長度、型號、數量,鋼筋網間距,加強筋范圍,放坡系數等。設計方案變更時必須重新經專家評審。基坑支護施工堅持分層分段開挖和分層分段支護的施工原則進行施工。土方開挖的順序和具體開挖的方法必須與設計的工作情況相一致,并遵循“開槽支撐,先撐后挖,分層開挖,嚴禁超挖”的原則,減少開挖過程中土體的擾動范圍,縮短基坑開挖卸荷后無支撐的暴露時間,對稱開挖,均衡開挖,合理利用土體自身在開挖過程中控制位移的能力。
4 結束語
對于深基坑支護設計和施工必須加強管理,實際施工管理中要求決策者需要掌握本地區或類似條件下已有的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根據特定的工程要求和條件進行綜合考慮,需從以下幾方面著手解決。
4.1 設計應全面考慮深基坑支護的設計依據和條件,這是做好深基坑支護工程的前提條件。
4.2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加強,支護體施工時,要盡量減少支護工程施工產生的環境污染。
4.3 基坑支護施工是工程得以安全、順利進行的保證,應加強施工過程控制。
關鍵詞:外墻;保溫板;施工工藝;質量;
Abstract: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exterior insulation layer construction preparation and construction craft, and from th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technology was introduced in detail in terms of exterior wall thermal insulation layer construction quality control key, can be used for other relevant construction work personnel for external wall thermal insulation construction work management to provide reasonable reference.
Keywords: exterior wall; Insulation board;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Quality;
中圖分類號:U215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引言
降低資源消耗,保護生態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現階段,建筑節能已經成為我國建筑行業的法律要求,推進建筑節能技術的推廣應用,對于提高建筑項目的經濟以及環保效益具有重要的意義。建筑外墻保溫技術由于將隔熱材料與墻體結合,有利于穩定室內環境溫度,提高外墻墻體的熱阻功能,作為建筑節能的一種,在實現建筑節能目標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完善發展建筑外墻保溫技術,對于促進建筑節能技術的發展,形成舒適優雅的人居及工作建筑環境具有重要意義。
1施工材料以及作業設備的準備
(1)施工材料準備。建筑外墻保溫層施工材料主要有保溫材料、膠粘材料、砂漿以及耐堿網格布等。在施工作業開始前,應選擇適當的材料存放以及砂漿拌合場地,嚴格執行材料質量進場管理制度,對于材料進行抽檢,質量不合格產品予以廢棄確保用于施工作業的材料滿足各項質量要求。保溫板材料重點檢查導熱系數、表觀密度以及壓縮強度等質量控制指標;膠粘材料則主要控制其粘接強度,耐堿網格布則要確保力學性能與抗腐蝕性能滿足要求;砂漿則要確保拉伸粘結強度滿足規范要求;柔性耐水膩子則重點檢查干燥時間、干燥時間耐堿性以及粘結強度符合要求;通過完善的試驗檢查制度,確保施工材料質量穩定可靠。
(2)施工工具及設備準備。通常情況下用于建筑外墻保溫施工的主要機具有:用于局部打磨,從而保證保溫層具有足夠平整度與垂直度的手動打磨工具;進行快速大面積保溫層打磨的電動打磨工具;可以節約砂漿材料,保證混合砂漿均勻交辦的電動攪拌機;用于安裝機械錨固件的電動鉆頭以及用于測量與裝運的吊線、直尺以及電動吊蘭等機具設備。
2建筑外墻保溫層施工工藝研究
在建筑外墻保溫工程施工作業前,首先應保證外墻面層的垂直度以及平整度應滿足現行施工及驗收規范中的標準規定,同時對于涉及作業安全的吊籃等應檢查確保連接牢固,對于需要外墻保溫層施工的各主體結構接縫應事先進行處理。為了保證施工質量,施工作業環境溫度應在5℃以上。檢查確定外墻的各預留施工孔洞以及雜物已經得到妥善處理,需要預留的暗埋管線以及預埋件已經安裝結束,各項檢查滿足施工作業條件后方可進行外墻保溫層的施工。
2.1保溫基層墻面處理
為了保證保溫板可以緊密的貼在外墻基層上,避免保溫層與墻面之間出現裂隙影響保溫系統使用壽命,在粘貼保溫板之前首先應對基層墻面進行處理,對外墻保溫層墻面的處理項目以及質量控制指標如下表所示:
基層墻面處理指標控制表
2.2保溫板粘貼施工
在基層墻面處理結束后,應做出厚度控制線以便于進行保溫板的粘貼施工,現階段建筑工程保溫板主要采用聚苯板,其施工注意事項如下所示:
(1)對于涂料飾面位于需要施工的聚苯板邊緣外展諸如伸縮縫、沉降縫以及溫度縫等位置,應利用網格布進行翻包處理以免影響保溫聚苯板的施工質量,一般情況下翻包寬度高于保溫板厚度20cm左右。
(2)對于可以粘貼聚苯保溫板的位置嚴格按照設計施工圖紙進行施工,對于粘貼保溫板困難的區域,則應采取膠粉聚苯顆粒作為替代施工措施。
(3)對于建筑外墻的空調孔以及管線預留洞等位置,可以采取利用直徑相同的塑料管進行預留,將塑料管伸出墻面0.5-1.0cm左右,為了確保平整度要求應進行塑料管的封閉處理。對于外墻支架等設施的安裝,應在保溫板粘貼施工作業前完成,并對穿透聚苯保溫板位置進行嚴格的封閉處理避免出現滲水現象。
(4)保溫板的粘貼一般采取點框的方式,對于保溫板的尺寸,應用較為廣泛的聚苯板尺寸為0.6m*1.2m*0.06m,對于有特殊尺寸要求的可以對保溫板進行切割,但應保證切口光滑平整。對于聚苯保溫板的粘貼順序,應遵循水平順序排列,上下板之間錯縫施工原則。需要注意的是,聚苯板的板縫之間應利用聚氨酯或者其他發泡膠進行處理,確保聚苯板之間的拼縫高差在1.5mm以內,超過要求的利用打磨設備處理平整,避免拼縫位于門窗四周洞口等位置處。在進行保溫板粘貼時,應在保溫板的四周涂抹膠黏劑,中間位置膠粘點距0.2-0.25m,直徑在0.15m左右,膠黏劑涂抹之后立即均勻按壓粘于墻面上,并將擠出的粘結砂漿及時清除。
2.3抹面砂漿層施工
首層墻面采取涂料飾面的應該粘貼雙層耐堿網格布對保溫層進行保護,需要注意的是應保證兩層之間的抗裂砂漿均勻飽滿,避免出現干貼的現象。在抹面砂漿防護層施工前應根據設計資料配比抹面砂漿,為了保證防護層施工質量應避免使用過時灰。一般情況下,抹面砂漿防護層的厚度一般控制在0.3-0.5cm左右,完成面積相當于網格布面積的砂漿后,應及時將網格布壓入抹面砂漿之中,并將搭接寬度控制在0.1m以上,并確保施工過程中網格布緊貼墻面,網格布表面平整沒有褶皺出現。抹面砂漿防護層施工結束后,應進行柔性耐水膩子的施工作業,一般情況下耐水膩子需要施工兩遍,第一次刮抹結束待其干燥及時打磨平整光滑后,進行第二次刮抹,確保膩子層光滑平整以及整體飽滿均勻,抹面砂漿防護層施工結束后,根據施工進度安排進行涂料裝飾面的施工作業。
3建筑外墻保溫層施工質量控制措施研究
(1)完善施工質量管理控制措施。首先應成立施工質量管理機構,明確管理內容以及崗位職責,在外墻保溫施工階段加強質量監督控制,定期組織技術以及施工作業人員招考質量檢查總結會,對施工質量進行全方位管理。將質量管理控制在施工作業的設計圖紙審查、技術交底、材料及施工設備管理以及竣工驗收等全過程,嚴格依據《外墻外保溫工程技術規程》、《建筑節能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以及《建筑裝飾裝修工程質量驗收規范》等相關技術規范進行管理。
(2)加強工程施工過程中的重點項目控制管理。對于建筑外墻基層墻面處理,應保證墻體垂直以及平整度滿足外墻保溫層施工規范要求,確保墻面保溫層施工前清潔干燥無污物。對于保溫板的粘貼施工,首先應確保保溫板材料質量合格,滿足使用要求,而且應保證其與設計厚度相符粘接牢固。抹面砂漿防護層的施工,應做到厚度均勻,墻面整體無抹痕,整體平整無明顯接茬。
結語
建筑外墻保溫技術作為建筑節能技術的一種,近年來得到了大規模的推廣應用。但是由于施工材料以及施工工藝等原因,造成外墻保溫施工質量問題頻發。嚴格按照規范以及設計要求施工,加強施工材料管理,不斷完善施工工藝,加強全過程質量控制管理是確保外墻保溫工程質量合格的必要手段。同時,應結合新的保溫材料以及新的施工工藝技術,不斷提高建筑外墻保溫技術水平,以促進建筑外墻保溫技術的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陳奕慧.節能材料在建筑節能中的應用[J].南方建筑,2006,(2):85-86.
[2]毛存勇:《談建筑外墻保溫施工技術和節能材料分析》,《四川建材》,2010,(6)。
[3]陳榮莉,陳麗,陳榮英.節能建筑與節能材料的發展方向[J].黑河科技,2001,(3):21-22.
各個學校都有各自的藝術特長,作為一支校園文化聯盟型的團隊,南湖區文化館在整合資源、優勢互補、實現共贏等方面積極探索,努力實踐,將零散式、松散式的學校文藝資源進行科學整合、有效實踐,樹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下面就以這支隊伍為例,從藝術團的組建、管理、作品創作、制度落實等方面探討文化館該如何整合資源、創新機制、樹立品牌,形成合力培育好業余團隊,更好地服務于公共文化。
一、領導重視,形成共識,建設高層次的少兒藝術團
在“建立一個全區性、高層次的少兒藝術團,整合資源,尋找合力,培育藝術新苗,活躍校園文化,為公共文化服務貢獻力量,力爭把少兒藝術團打造成這座城市的藝術名片”理念的共識下,南湖區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和南湖區教文體局提出建立南湖區“陽光”少兒藝術團的設想,由南湖區文化館具體組建,管理,南湖區教文體局將協同政府相關部門建立起區級扶持,逐漸形成以“陽光”少兒藝術團為龍頭,指導、帶動、激勵全區各所學校成立藝術團隊,培育、衍生出更多的學校文藝人才,構建資源整合、以點帶面的南湖區少兒藝術團隊建設模式。
二、打破常規,整合資源,形成合力
在團隊建設中,文化館針對各校不同門類、不同層次、不同結構的校園文化資源進行識別與選擇、激活和有機融合,使藝術團能在全區層面甚至更大范圍內參與校園文化活動,包括參與到社會公共文化服務中去,實現公共文化資源的共享,達到文化館、學校、社會共贏的局面。
(一)整合資源,形成合力,建立區、校兩級藝術團隊共同培育機制
根據藝術團成立之初的共識,打破以單一學校為主體的組團模式,在區屬學校中廣納優秀人才以及團隊,整合各校藝術資源,通過相互調配和使用校園文化資源、共同開展文化活動等形式,實現文化資源的互補與共享。區文化館負責總團組建、管理工作,負責協調各方資源,對藝術團做宏觀上的指導;各校作為藝術團基地學校進行微觀自主管理,負責基地分團的日常具體運作。
(二)組織有序,管理有力
以文化館館長作為藝術總團團長,各基地學校領導為分團團長形成的組織機構領導,雖各司其職,但經常交流溝通,合力齊心,為藝術團的發展豎起“定海神針”。文化館是校園文化的管理單位,各校既是校園文化的實踐者,又是校園文化的實際受益者,發展好、建設好藝術團就成了大家的責任和義務。作為學校而言,積極扶持藝術團隊的發展,既能完成學校自身的文化建設的使命,又能為南湖區的校園文化,甚至整個公共文化服務帶去更多的生機。
(三)特色整合,抱團合作,創出品牌
藝術總團經過摸底考察,首期擇優在南湖區招收了12支隊伍作為首批成員,整合了南湖區各所學校最有實力的藝術團隊,并且集合了優秀藝術輔導老師,通過文化館聘請專家,與團隊進行零距離的交流、輔導、培訓,多方形成合力,共同來提高藝術團隊的創作能力、活躍了校園文化。
三、完善制度建設,激勵團隊發展,形成品牌效應
藝術團的發展壯大,是通過健全有效的制度來實現的。在實踐中,只有通過不斷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并不折不扣地執行,才能使藝術團健康地向前發展。
(一)準入審核制度
南湖區文化館出臺了藝術團準入標準以及相應的申報制度、審查制度。各校的藝術團隊對照準入標準,堅持自主申報,總團再組織專家對各學校申報藝術團隊的組織建設、業務水平和取得成績等方面進行綜合考量;不僅注重藝術團整體競技水平,還關注藝術團在學校、社會的影響輻射能力。
(二)考核退出制度
為了更好地規范和激勵藝術團創作出好作品,藝術團實行星級藝術團隊考核退出制度。根據考核標準,以一個年度為考核周期,對每個基地學校藝術分團的日常輔導管理檔案、團員登記、節目創作數量和質量、外出演出記錄、所獲榮譽及今后發展潛力等方面做一個綜合的評估,同時還將不定期地對各藝術團開展指導、調研、抽查工作。考核的結果將作為星級藝術團隊評定的一個主要指標。
這樣的制度,從實踐上規定了基地學校特色團隊每年的常規工作,并對藝術團的工作成績做出了一定的要求,但同時又把主動權還給各個基地學校分團,使其在自主管理的情況下,真正開展活動,提升藝術團隊素質,活躍校園文化,參與了社會公益活動和公共文化服務。
3.藝術團日常活動管理制度
準入審核制度和考核退出制度為藝術團的正常運作提供了前提和后勁,但真正的實踐還要落實到每個基地學校藝術團的日常實際的活動管理和培訓輔導等,所以制定一些常規的管理制度,不但能為藝術團的正常工作奠定實施基礎,也同時規范了整個團隊的管理,便于檢查、考核。這些日常的管理制度包括:藝術團日常訓練記錄、藝術團成員信息資料庫、活動開展、參與登記表、節目創作獲獎登記表、藝術團安全責任制度等,要求資料完備,存檔備案。
四、創新工作模式,提升作品質量,盤活校園文化
藝術作品是藝術團生命力的象征。基于此,我們在做好藝術團日常管理的同時,時刻不忘提高藝術團節目創作的質量,力爭以優秀的作品展示藝術團的風采,贏得社會各界的認可,創出藝術團的品牌。
(一)以藝術總團名義聘請省內外專家名師作為藝術團的顧問指導,分批分點下團指導交流。
這些專家顧問將根據藝術團的實際情況,每周抽時間為藝術團流動指導、傳授技藝、指點迷津。總團還將不定期地為分團聘請省內外的專家老師,做專業上的集中培訓講座,或者是現場教學和節目創作指導、修改潤色,借此提升藝術團的創作、輔導、管理等能力。
(二)打通交流瓶頸,全區優勢互補,形成合力,共享資源。
改變學校各自為政的建團模式,總團把區內的優秀藝術輔導老師都集中到一個團隊里,打破學校界限,交流輔導經驗,探討教學得失,為了同一個節目群策群力,直到找出節目的最佳方案。這樣既讓各個基地學校藝術分團的老師主動地交流學習,互相取長補短,共享了藝術人才資源,又使各個基地學校之間優勢互補,增強團隊的凝聚力。
(三)建立藝術團團隊人才資源庫和節目信息動態庫。
總團對各個基地學校藝術團定期檢查和活動指導,根據學校學生畢業、流轉的特點對各個分團進行數字化動態管理。藝術總團團隊人才資源庫里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整個藝術團的藝術師資輔導實力、各團隊人數、代表性人才、藝術活動、展演或者比賽介紹、榮譽記錄等;節目信息動態管理庫實行校園輔導精品文化節目統一上報制度,對每個基地學校藝術團的創新節目,精品或者代表性藝術作品做好備案登記,這樣便于總團將更好地掌握藝術團的活動和發展,可以及時統籌、合理利用作品資源,為各分團尋找表現平臺,參與公益演出,服務公共文化。
(四)搭建多元平臺,展示藝術風采,活躍校園文化,豐富公共服務
每年藝術總團將以年終匯報演出的形式為各藝術分團搭建展示舞臺,舉辦校園文化藝術節,使他們都有一展身手的機會。此外還將組織各分團的藝術精品以適當的方式、適當的成本在區內校際之間作巡回展演,并且對接社會公益服務,參與百姓大舞臺、省市文藝匯演、大型文體活動演出、送戲下鄉、接受菜單式邀請等,在展示藝術團的風采之時,既活躍了校園文化,打響藝術團品牌,又助力公益活動,豐富公共文化服務。
五、資金有保障,考核有激勵,發展有信心
藝術團要發展,除了要有管理上的完善,自身素質的提高以外,還得要有資金上的保障。“陽光”少兒藝術團的資金來源主要有兩部分組成:
(一)基礎資金
藝術團成立后,文化館從自身有限的文化活動經費中為藝術總團的每個基地學校藝術團劃撥了一萬元作為基礎資金,用于各個團隊的基礎建設、節目創作、輔導、彩排、演出、道具的添置等日常必要的開支。這筆經費由每個基地學校分團團長負責根據實際的需要自主管理使用,確保專款專用。
(二)以獎代補
關鍵詞:暖通空調;安裝;施工技術;難點
中圖分類號:TU74文獻標識碼: A
前言
由于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均生活水平的提升,高樓建筑已經在人們的生活當中普及開來,那么建筑中的暖通空調系統的安裝施工問題也逐漸被人們所關注。暖通空調系統設備的安裝、操作是否正確、質量是否過關等等方面都會對暖通空調設施系統的正常運轉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也影響到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文章主要探討暖通空調安裝施工中存在的問題,以及技術中的難點,以給人們的生活、工作營造一個較為舒適、健康的環境。
一、暖通空調概述
由于暖通空調具有空調、采暖和通風三大特性,同時它比普通空調,更能創造舒適的室內環境,因此暖通空調迅速獲得了人們的青睞,幾乎占據了整個市場。
目前,社會發展中人類追求和應用的主要電氣設備之一是暖通空調。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建筑行業也得到很大的發展,建筑工程中有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暖通空調,暖通空調是隨著建筑行業的發展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同時在工藝和技術上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因此來適應不斷發展社會需求。在市場經濟發展下,建筑行業已經成為一項支柱產業,而暖通空調的發展也得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在技術和系統上已經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暖通空調的發展趨勢逐步向節能、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發展,不但不提升了自身的條件同時也要安裝的建筑環境在衛生安全方面業需要進一步的改進。
人們在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開始逐步了解暖通空調,了解其工作原理是結合了采暖、通風、調節等等功能為一體的新型空調,其使用的舒適程度和環保型也非常符合目前人們對生活的要求。目前社會發展需要,人們開始大范圍的使用環保、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家用電器以此來創造一個舒適環保的室內空間。同時暖通空調的技術也正好符合環保、健康的新標準,而這也是其迅速占領市場的原因之一。
二、暖通空調安裝施工中普遍存在的問題
1.空調水系統水循環
中央空調在安裝過程最為關鍵的環節是水系統安裝,如果一旦在散裝過程中有質量問題會嚴重導致無法正常使用。中央空調有一個常見的毛病就是冷凍水系統管道循環不暢。
2.流水線設備
針對一個全面的建筑物體,回風管、排氣管、冷凍管、冷凝水管及噴淋管、消防、電橋等包括其他專業管線都是吊頂空間空調末端設備的必需品。如遇繪制施工圖標志不足的時候,前期的管線建設往往很容易安裝,但是安裝后的管道建設卻非常困難。在安裝的時候必須注意安裝位置或標高安裝不會影響工程進度和質量的情況下方可安裝。要解決這些問題,需遵循一體化設計管道項目的原則。
3.設備噪聲超標方面
安裝的設備所產生的噪音,主要是來自于空調末端設備的噪音影響。尤其是安裝不當所產生的噪音是不可忽視的。在安裝的時候除了專業的暖通空調之外還涉及到專業建設、聲樂、結構、噪聲控制等跨專業的協調。
三、暖通空調安裝技術難點
1.冷凝液
暖通空調系統經常發生循環水冷凝現象,特別是在冬季,這種現象更嚴重。這對在正常使用的空調系統有很大的影響。為此,我們必須采取措施來解決這個問題。您可以選擇在安裝或旨在實現這兩方面來解決建筑技術或材料上的問題。
(1)在管道設計上,配管的長度和坡度要適當,否則會出現滴落現象。在安排管道安裝上面,應盡快適應冷凝水排放,你可以根據需要設置密封裝置。
(2)專注于絕緣材料。冷凍管和管道必須指出的是保溫,管道保溫必須把握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為了保證其完整性,另一方面是保證其密閉性。完整性要求冷保溫管不得有損壞現象存在,對其的要求是鋪設保溫隔熱材料的處理。所需的絕緣,是為了確保它是氣密的絕緣水平,不允許有任何的損壞,只有這樣才能確保氣密密封。
2.設備噪音超標的處理
暖通空調系統所產生的噪音是運行存在的最大問題,這將嚴重影響了居民正常的生活和休息。為了解決這一缺點,有必須做HVAC噪聲控制處理。在實際的空調系統安裝中,需要從管道安裝、風系統安裝和安裝支架等方面來進行抗噪聲系統處理。其具體技術措施如下。
(1)設備安裝。新風機通過帶彈簧阻尼器來減震,風扇及風道通過柔性連接,將新風機組和管道通過柔性連接。風機盤管與彈簧鉤安裝連接,用軟管管風機盤管和連接空調。空調房間進行聲學處理,如用絕緣材料制成的外殼,可有效防止設備噪音,或在張貼的空調機房中使用吸聲材料。
(2)水管道安裝。管道安裝應嚴格執行國家標準,冷凍水冷卻管道吊架使用減振彈簧,將其固定在吊架地板上。并將梁或梁箱梁架設計在固定在鋼槽梁之間。通過地板或穿墻管必須殼體,該殼體和管道之間使用阻燃材料進行填充。
(3)空氣系統安裝。風管制作安裝,應嚴格按照國家標準安裝在消聲器及阻抗風力渦輪機的建設,以及進出口使用消聲百葉新進氣口。將消聲器安裝在管道的適當部位,空調采用優質絕緣材料絕緣空氣并清新外部。靜壓箱中所采用的是高品質的吸音材料。
(4)頭冷凍水管道支架。噪音將沿著冰封的傳球把一些滾動設備損壞。經過研究測試之后改善剛性支撐,彈簧減振器即在剛性框架的原始電荷中安裝。振動和噪聲就在地板和剛性支架彈簧減振器之間有效消除。建議建筑公司在建設過程中,使用冷凍水充電以此來消除噪音。
3.解決故障水循環的方法
HVAC系統,針對影響空調正常運行的問題,空調水循環衰竭一直是HVAC系統的一個重大問題。如何提高安裝技術并有效提高效率和安裝質量成為了暖通空調工程設計研究的重中之重。建議采取以下技術措施來實現這個令空調水循環衰竭的問題。
(1)專注于管道的優質。基于循環冷卻水的上述特點,管道連接需要考慮其溫度、壓力、耐腐蝕性等以此來清除故障。例如,通過合理安排管道坡度和標高,安裝等方法來提高水的循環排氣閥故障在實踐中具有很強的操作性意義。
(2)改善水質。循環冷卻水的處理分為兩種,分別是物理方法和化學方法。采用物理的水處理方法是用冷卻循環水系統的連續排放功能,在排放的標準內進行排污。對于新安裝的供水系統,或者已經徹底做過大掃除的系統也可以一周或兩周進行一次排污處理。化學方法有添加量水穩劑和離子交換方法。加水質穩定劑是為了增加循環水水質穩定劑阻垢、緩蝕、殺菌、滅藻等循環水進行處理作用。還需要注意其腐蝕、水垢、殺菌、抗藻類的協同效果。如果水質穩定劑的配方選擇不當,也會造成損失。
4.加強與其他專業的合作
由于空調系統在實際安裝過程中需要與一些其他專業相互合作。如建筑、裝修、給排水、電力等,所以為了確保空調系統的安裝達到理想效果,除了要注意與安裝專業的技術措施和方法之外還應該注意加強與其他相關專業協作。
(1)對安裝人員的要求。前期沒有預留通風管道的混凝土墻、地板等民用專業的土木工程制圖實施孔徑,為現建設時又新開孔增加了不必要的開支,甚至還會影響到建筑物的結構強度特別是吊裝大型設備、人防工程的通風管道以及壓力管道預留預埋孔的工作如果沒有做好,后期再來新開孔會很難處理。
(2)土木工程專業人員之間的專業設備和協調。傳統的處理方法是,包裹管掛在下部橫梁,當管道多時就必須增加層高。但事實證明這些管道比較集中,從而將整個地板提高,這種方法顯然是不經濟的。如果更新結構設計,在梁內預埋金屬管道,讓一些不太大的束管穿梁敷設,這樣做有效利用空間同時其結構也是完全能夠承受的。此外,一些建筑體中,建筑的過道、門口的梁板頂部應適當內嵌一些套管以備緊急所用。對于因建設周期長且復雜的結構,添加或修改管道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多預留一個或多個主干道梁加套管是非常有必要的。該結構可以從鋼筋上增強,但如果要在梁內筑巢就犯了民間大忌了。
結語
總之,暖通設備安裝的建設是一項復雜而細致的工作,本文從概念到實際建設中的不足簡單論述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措施。這為日后建設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了有效的依據。
參考文獻:
論文關鍵詞:一體化,數控,探索
隨著越來越多高精尖技術在我國裝備制造業中使用,以數控機床為代表的高科技裝備,已成為我國制造業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雖然我國的數控機床的使用率還不如歐美發達國家,但是隨著我國“世界工廠”的地位凸現,數控機床的使用率將持續增長,成為我國制造業的主力軍。隨著數控機床普及率提高,隨之而來的就是需要大量懂得數控編程與機床操作的高級技術工人。中等職業學校便面臨著為國家培養高級數控技術工人的新的挑戰。
傳統的中職數控教學存在許多弊端。主要表現在:數控專業的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被相對分開,各成一體。導致學生跟著理論老師學完一個學期的理論之后,利用期末集中到數控車間跟著實踐老師再學習實踐。因為數控技術對于中職學生來講比較抽象,學生在學習理論的時候,積極性普遍不高。通常一本書的理論學完了,真正掌握的學生很少。而期末到車間實踐的時候,很多學會的東西也已經忘了很多。這樣一來,導致學生覺得數控技術難學,普遍抱有恐懼心理,學習效果可想而知。
找到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學不好的癥結后,我校從2005年開學以數控專業為試點教育教學論文,進行理論與實踐一體化的教學改革。即把數控專業學生第二年所學的專業課分成數控車削技術、數控銑削技術、鉗工技術、電器與PLC、CAD/CAM等若干素質技能模塊。將這些素質模塊全部進行理論與實踐教學并進,每一個模塊的理論與實踐教學由一個老師全部完成。學生在學習每一模塊時,先由老師講解當天所學理論,學生掌握后就直接到車間實驗室進行實踐練習。經過近幾年的試點,我校數控專業學生學習積極性相比以前有很大提高,學習效果也顯著改善。
但是隨著這幾年一體化教學的展開,其中的不足也在教學中顯現出來。數控專業學生所學的素質技能模塊彼此相對獨立,學生由于個人興趣不同等原因,往往只對其中的幾個模塊感興趣,而對剩余的模塊提不起學習興趣,造成學習過程中的偏科。這樣一來,使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目標便失去了意義。為此,我校機械系的教師以近五年一體化教學中積累的經驗為基礎,對數控一體化教學進行了一些新的探索與嘗試。
我們從學生在技能模塊學習中偏科的問題著手,分析學生偏科的原因。歸結起來主要是學生個人的興趣不同和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所致。因此,在假期中,我系老師積極探索,把學生第二學年所學習的若干模塊進行了整體規劃。以數控車削技術和數控銑削技術兩個模塊為主線,把鉗工技術、電器與PLC、CAD/CAM等模塊的內容穿插在數控車削技術與數控銑削技術的學習中。
具體實施的步驟分為:首先,數控專業的學生升入二年級學習后,我系老師在新學期開學第一天對學生進行素質技能模塊學習前的動員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在動員大會上,老師會向學生介紹整個技能模塊學習的總目標。總目標的實施依靠具體項目進行落實。具體的項目是由我系老師在假期中經過細致篩選,以數控中級工國家職業標準為考核依據,設計出的由軸類零件和平面輪廓零件組成的配合工件。通過把配合工件的內容分解,其中的知識點主要由學生將要學習的技能模塊組成。接下來,學生在進行每個模塊學習的第一節課里,專業老師都會向學生詳細介紹學生所學模塊在整個總體項目中所占的地位,學生所要掌握的知識點,以及如何完成所分配的目標。
在CAD/CAM模塊的學習中,老師會把學生要完成的總的配合工件的三維實體造型展示給學生,讓他們首先從直觀感受到學習完所有模塊后所要完成的配合工件的造型。然后,老師會把配合工件的實體造型進行逐步分解,最終分解成學生所要學習CAD/CAM模塊中的最基本的知識點,使學生明白,通過從最基本的知識點開始學習,逐步深化,最終才能完成整體的配合工件的實體造型。學生通過對CAD/CAM模塊中零件的實體造型有了了解后教育教學論文,在鉗工技術的學習中,首先從要完成的配合零件的毛坯入手。老師發給每名學生原始毛坯。學生通過學習鉗工技術的劃線、鏨削、鋸削、銼削、鉆孔、锪孔、鉸孔、攻螺紋、套螺紋、研磨、測量等知識后,對原始毛坯進行加工,以保證在數控車削和數控銑削加工中對毛坯的精度質量要求。得到達到精度要求的毛坯后,學生就開始在數控專業老師的帶領下,從數控機床的組成、基本操作、數控程序編制、自動加工和精度控制等知識點開始由淺入深地學習。學生學習數控車削技術和數控銑削技術同時,同步開始電器與PLC的學習。電器與PLC主要包括各種電器元件、控制電路和PLC編程。而這些知識點恰恰涉及數控車床和數控銑床的電器控制部分。在學生學習數控車床、數控銑床操作的同時理解機床動作的原理,使他們不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學生根據第二學年開始時的總項目介紹,逐步隨著一體化教學的進行完成學習任務和目標。由于總目標劃分了若干小的模塊化目標。當學生由于興趣或其他原因完不成其中某一模塊學習時,就會造成后面的模塊學習無法進行,進而影響了整個總體目標的達成。在一體化教學中,教師還引入了團隊競爭,把一個教學班的學生分成若干小組。當完成一個基本模塊學習實踐后,各個小組會進行評比排名。基于以上兩點,學生在學習中偏科的現象大大減少,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相比以往有大幅提高。學生考取兩個或多個國家職業資格證書的人數也有大幅提高。
事實證明我校在一體化教學中引入總項目引領各個分項目的一體化教學嘗試非常成功。但畢竟只是嘗試,肯定存在許多不足需要我們不斷改進與完善。只有我們不斷改進和完善一體化教學模式,不斷適應社會對人才需求的變化,才能為國家培養出更多優秀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使我國的裝備制造業始終立于國際不敗之地。
參考文獻:
[1]孫文堂數控加工專業教學之我見[J] 職業教育研究,2004,2
[2]馬春峰,于宏輝.職業技術教育理論與實踐教學探討[J] 遼寧高職學報,2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