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小學生英語自我介紹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小學英語;話題教學;實踐;課堂
隨著社會生活信息化和經濟的全球化,凸顯了英語的重要性,英語作為新時期國內基礎教育的必需課,是信息時代對人才素質的需求,同時也是多元化社會對高端人才的基礎需求。隨著國內新課改的實施,小學英語教材選用了更為貼近學生生活以及更加強調生活實際運用的《牛津小學英語》。這一教材具有內容多,單元容量大的特點,而且此教材以“話題”作為教學內容編排的主線,但不乏一些單元的“話題”之間缺乏聯系,這給教師的教學工作帶來了極大的困擾。如何圍繞教材單元的話題展開深入的教學,是優化當前小學英語語篇教學的重要課題。
一、以話題展開小學英語教學的重要性
基礎英語教學中,通過圍繞單元話題開展英語教學,是培養小學生綜合應用語言能力最有效的手段和方法。以話題為中心,將一些新的語言項目引入具體的語言情景當中,從而使學生就新的語言項目展開新的討論,表達自己的情感、觀點以及態度,進而讓學生形成新的語言能力并掌握新的語言知識。這種“話題式”教學模式,是交際語言學理論最有效的實踐,而且通過這種教學模式,可以讓學生通過運用語言,進而有效掌握語言,提高學生實際的語言應用能力。
二、如何導入單元話題,進而有效開展話題教學
1.通過介紹導入
例如,《牛津小學英語》中的Unit 1“Hello”,這一單元是本教材英語學習的初始單元,以自我介紹以及詢問對方姓名為單元的主要基本句型,本單元還包括一些小學生較為感興趣的動物名詞。介于學生多數都是剛開始接觸英語,教師可以通過采取自我介紹的方式進行新課的導入:I’m ××.然后向學生提問:What’s your name?通過這種自我介紹消除師生之間的陌生感,同時還可以為以后師生關系奠定良好的基礎。但學生學習英語的初始階段,教師一定要選擇一些較為貼近學生生活的信息,從而激發他們學習和運用英語的熱情和興趣。
2.通過問候導入
以《牛津小學英語》中的Unit 2“Nice to meet you”為例,與Unit 1所不同的是,該單元以介紹和問候為主,以介紹他人為主要話題。該單元的話題導入,可以在Unit 1所學的“Hello”“Hi”的基礎上,由老師問候學生以及學生之間相互詢問姓名開始。
但在導入本課所學話題之前,話題的復習應作為教師檢查學生已學知識的情況,看學生是否已經具備了接受新知識的能力。如果復習中發現學生對以往知識掌握不是很牢固,應及時調整教學方案。
3.通過表演導入
以《牛津小學英語》中的Unit 5“How are you?”為例,該單元的主要話題圍繞著“How are you?”以及所對應的四種應答句開展的相關教學活動。該單元的表演活動設計,筆者結合以上幾個單元所學的知識點,將其貫穿,并編排一個情境。
圍繞話題進行教學時,教師必須把握以下幾點內容:(1)對話的主題必須突出。即在圍繞某個話題進行情境對話時,語言必須有針對性,從而有效提高話題教學的質量。(2)話題真實性。教師借助多媒體或者圖片等都可以開展情景模擬對話,但對話中必須讓學生充分感受語言存在的意義,真實的場景,才會讓學生有話可說。(3)對話要生動有趣。通過一些生動有趣的話題,激發學生參與話題討論的熱情。
小學英語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如果能將教材中的話題巧妙地引入到教學活動中,不僅能很好地體現英語在日常生活中的交際功能,而且更容易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為學生以后掌握運用英語夯實基礎。
參考文獻:
[1]王葆青.論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話題與書寫的應用[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0.
初次見面,想必大家對我還不是很熟悉。所以,下面我就為大家做一個簡單的自我介紹。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提供的初中初一的自我介紹作文范文。歡迎閱讀。
初中初一自我介紹作文范文一:各位同學們,大家好,我的名字叫xxx。在學校里,這是我與大家的初次見面,想必大家對我還不是很熟悉。所以,下面我就為大家做一個簡單的自我介紹。
我今年13歲,圓圓的臉上,鑲嵌著一雙炯炯有神的小眼睛。我的眉毛又黑又粗,好似兩把大掃帚,在圓圓的鼻子下面,長著一張能說會道的嘴巴。
我生活在一個甜蜜的四口之家中,我的媽媽是一位老師,在三中工作,也就是我現在所處的學校。我的爸爸同樣也是一位老師,在岱岳鄉中心校工作,我的姐姐呢,是一個品學兼優的學生今年在中學讀高中一年級。
我生性好動,是個開朗活潑的孩子。我酷愛體育運動,尤其是球類這一方面的。比如:足球、籃球、羽毛球、乒乓球……也由于開朗活潑的緣故,我很愛笑,一笑起來,那雙小小的眼睛就瞇成了一條縫。
各位同學,既然我們分在了一個班級中,就應當在學習中相互交流,在生活中相互扶持幫助,我的目標是在幾年后的中、高考中考出優異的成績,為家人爭光。可是,要想取得優異的成績,就得付出艱辛的努力,為此,我將堅持不懈。朋友,那你的目標是什么呢,你愿不愿意為之付出努力嗎?讓我們一起努力吧!
這就是我,一個開朗活潑的男孩,愿為目標而付出努力的人。
初中初一自我介紹作文范文二:我是xxx,今年xx歲,家住xxxxxx。
我一直期望的初中生活從今天就要開始了,真希望在新的年紀,新的學校,和各位同學老師們相處融洽,學習愉快。一起度過愉快的3年初中生活。。
在來到這里之前,我的小學生活豐富多彩。六年的小學生活中,有三個學期我都得了雙百分,并且在校都能和各位同學和睦相處,不過也有點小缺點,就是我是一個小動作太多,有時候會影響到其它同學,以后在和大學相處的日子里我一定努力改正。
我比較喜歡文學還有音樂,曾經也有文章在校刊發表過,課余時間喜歡聽聽悠閑的音樂。
新的學期里,我愿和大學共同進步,用我們最寶貴的幾年時間來完成學業,有困難相互幫助,我一定會第一個上前。請大家監督我。
我的個人自我介紹就到這里,感謝大家!!
初中初一自我介紹作文范文三: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好!
我是一個非常開朗、活潑的女生,從來沒有過不開心的不開心的時候,就算有也只是暫時的。好學的我啥都學,舞蹈、唱歌、彈古箏樣樣都行,不過不擅長的是數學、英語這兩門科目。上了初中之后,我已經不再不想上這兩門課了,我覺得初中的數學和英語比較簡單的時候,就開始拼命讓自己喜歡這兩科,使自己的成績跟上班上的同學。
我最擅長彈古箏,我很高興自己有毅力學了五年左右的古箏,有一雙好彈古箏的手兒。喜歡古箏的我,時不時的彈首樂曲,撥動琴弦,美妙的音樂便會在我房間徘徊。
我現在已經是初一的學生了,我想把精力都放在學習上,只有星期天的時候學完作業才會彈古箏,既不落下學習,又不會讓自己的技藝生疏。希望自己能在彈琴水平提升的同時,學習也能跟著進步。
這就是我了,一個很熱情的女孩子。
我的個人自我介紹就到這里,感謝大家!!
初中初一自我介紹作文范文四:大家好,我叫xxx,今年11歲,現讀初一,就讀三亞實驗中學.初一(9)班.我比較喜歡藍色,而最近學校強調天天都要穿校服,所以一直都沒機會穿自己喜歡的衣服了.我的優點是:思考問題是比較專心,而且為人開朗.缺點嘛,就是非常粗心,考試時總看錯題而導致非常后悔.記得有一件事,也是因為我的粗心引起的!
有一天,我去了嬸嬸家,我正洗東西呢,媽媽叫我下樓拿東西,一上來,看到衛生間快成海洋了,原來是我出門時忘了關水龍頭,咳,這都是因為我的粗心造成的,我什么時候才能改掉這個缺點呢?
TPR教學法小學英語教學方法新課程標準倡導任務型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感知、體驗、實踐、參與和合作等方式,實現任務的目標,感受成功。“TPR”,是“Total Physical Response”的縮寫,指全身反應教學法,注重的是語言學習中的互動模式,強調身體的互動性、教學的生動性,利用小學生活潑好動的特質作為教學中的突破口,激發孩子對英語學習的濃厚興趣,從而促進學生綜合運用語言能力的發展。
如何在課堂上有效利用TPR教學法,進行英語教學活動,在查閱了各種相關資料結合本人的工作實際,主要應用了以下幾種教學方法:
一、TPR游戲教學法
老師組織游戲教學,讓學生在游戲中快樂地學習英語,在輕松歡快的氣氛中形成英語意識和英語思維。
例如,在教授一年級生詞“stand up”和“sit down”時,可以首先采取吹氣球(blow the balloons)游戲進行,即學生邊說單詞邊做吹氣球的動作,聲音隨著氣球的大小發生相應的變化,用于操練單詞。然后采取翹翹板(play on the see-saw)的游戲進行:教師說單詞,學生與教師做出相反的動作,鞏固記憶。
再如,有些學生對于方位詞“in”“on”“under”等一直分辯不清。在教這些方位詞時可以采用尋找東西的游戲來教學。先用布把一個同學的眼睛蒙住,等東好后,這位學生開始解下布,并且邊用“Is it in the book”“Is it under the desk”“Is it on the pencil-case”等句型邊說邊找,這樣可以很好的檢驗出他對這幾個方位詞的掌握情況。
二、TPR繪畫教學法
經驗表明,小學生對黑板上的圖畫比文字更感興趣。英語老師應該根據教學內容和需要,黑板上畫出所講講內容,逼真而夸張的圖畫將有助于兒童展開想象。
例如,在教授三年級自我介紹課程時,要求學生自己制作名片卡,將自己的姓名寫好,并且用圖畫的方式裝飾,然后利用自己的名片卡進行自我介紹,有的學生把自己喜歡的顏色、動物涂畫在卡片上,既完成了自我介紹,也復習了關于動物、顏色、喜好等英語表達方式。
再如,在教授動物類詞語時,可以讓學生畫出自己喜歡的動物,然后剪開圖片,讓學生進行拼圖,這樣在動手繪畫的同時,學生練習了顏色的表達,同時拼圖過程中的手腦并用,也會加深學生對于動物的表達以及動物習性等的記憶效果。
三、TPR表演教學法
老師通過形象的表演,即運用身體語言來表達口中語言信息。例如,在教授有關動作的英語單詞“walk”“run”“jump”“stop”時,可以引入兒歌“Walking,walking,walking,walking,run,run,run;Jumping,jumping,jumping,jumping,nowlet’s stop,now let’s stop”,同時要求學生在學唱兒歌的過程中做出走、跑、跳、停止等相應動作。
再如,教授“Clap your hands”“Snap your fingers”“Wave your arms”“Stamp your foot”等動作。第一步老師邊說邊示范其動作,然后老師發指令讓學生做動作,通過幾次操練后,請同學上來發指令其他同學做,學生的學習情緒也明顯高漲多了。
四、TPR直觀教學法
孩子的心理特征之一是專注于具體的直觀事物,物體越具體,形象越直觀,學生越感興趣。因此,生活學習中常見的、常用的、常聽的事物名稱,孩子掌握往往更容易。
例如,教學“animals”時,教師可準備好動物的卡片,同時模仿其滑稽的形態,發出惟妙惟肖的叫聲,學生自然就記住了這種動物的英語名稱。
再如,學習有關水果的詞語,老師可以提前準備好幾種水果,蒙上學生的眼睛,讓他們通過觸摸的方式猜水果,這樣既可以直觀的讓學生感知水果,記住相關詞語表達,同時也可以讓學生復習關于顏色、形狀、觸感等多方面詞匯,有效拓展課堂內容。
TPR英語教學方法雖然靈活豐富,但是在實際操作中也存在很多問題,需要教師靈活把握課堂秩序。例如,TPR教學法包括了游戲、表演、競賽、舞蹈等大量活躍元素,這樣小學生很容易在教學進行時注意力分散,手舞足蹈,東張西望,倘若沒有比較好的課堂管理方法,則將很難將小朋友有秩序地組織起來,從而導致英語課堂無法取得預期的教學目標。這是TPR英語教學的不易把握性,也對教師的教學能力和經驗有一定的要求。
綜上所述,TPR教學法是包括視覺、聽覺、觸覺、在內的多種感官學習方法,它具有很強的兼容性和靈活性,可以和其他的教學法很好的配合使用。有助于迅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小學生在真實的環境和體驗中學習英語,消除學生的緊張心理,促進學生大膽開口說英語。因此,把TPR教學法和傳統的教學法有機的結合起來,互相取長補短,一定能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取得理想的效果。
參考文獻:
[1]羅曉美.對TPR教學法的理性認識[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1,(5):139-140.
[2]向繼霖.全身反應教學法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海外英語,2011,(3):24-25.
關鍵詞: 小學英語課外閱讀課 重要性 引導方法
“讀”在整個小學英語教學階段是一個很重要的部分。閱讀可以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豐富學生的課外知識,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陶冶學生的道德情操,還有利于學生了解歐美國家各地的生活習俗、思維習慣及英語不同的表達方式。同時,閱讀還可以促進學生自學能力的發展,為將來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這些都體現了英語課外閱讀的重要性。我認為老師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幫助小學生更好地進行課外閱讀。
一、在課堂上開展every day English和free talk
在每節課前幾分鐘,每天輪流讓一到兩名學生用英語來自我介紹、講一個小故事、笑話或者唱一首英文歌曲,教師應該為他們的課外閱讀成果提供一個平臺。這個方法在小學中高年級實行的話會有不錯的效果。上個學期我在六年級班上嘗試開展了“every day English”的活動,由于之前沒搞過這樣的活動,剛開始我只要求學生站在講臺前用英語說幾句話,慢慢地就要求并鼓勵他們運用課外的單詞和句子。學生很踴躍參與這個活動,并且在這個every day English中也學會了不少新單詞和新句子。例如有個學生說:Hello, everyone. I’m Mike. I’m a cool boy. I like reading. I think everything is impossible.在這個學生的自我介紹中同學們知道了cool的意思和用法,也知道了I think everything is impossible句子的意思。為了這個課前演講活動,同學們都會積極地去尋找一些課外的知識,這樣一來他們對英語的學習興趣就更濃了,他們越來越喜歡我的英語課。除了開展“every day English”活動之外,還可以在上課之前開展free talk活動,老師給一個話題,學生圍繞這個話題去交流。學生在free talk環節你一言我一句,交流得非常積極。學生在這樣的交流活動中把自己在課內或課外學到的新句子都用上了,老師下去傾聽學生的交流,把發現的新句子反饋給學生,并對表現好的學生進行表揚和獎勵。這種方法既能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又能運用課內外的知識,好處真不少。
二、合理選擇英語繪本,有效開展英文故事閱讀
英文繪本能讓學生在最自然的環境下學習英語。英文繪本并不像教材,必須重點介紹或是復習某些目標詞匯或句型,而是在書中呈現一個完整的故事情節。學生可以沒有負擔、沒有畏懼,自然而然地進入由英語繪本提供的“悅”讀環境中來接觸和探索英語。
英文繪本中所呈現的整體語言應用是學生學習語言的最佳途徑。優秀的英文繪本不僅具有能啟發孩子想象的圖畫,其故事本身更是一個整體的語言應用實例。詞匯的選擇,押韻的使用,同一句型的反復,都能帶給學生在聽覺、視覺和整體學習方面一種正向的刺激。
英文繪本所提供的多元文學風格、素材和充滿想象的世界,能激發學生的想象力。透過英文繪本的閱讀,開啟一扇英語文化的知識大門,拓展學生對于不同文化的認識,增加學生對多元文化活動的了解,延伸學生的知識觸角并開發他們的想象空間。
三、創造英語學習環境,激發小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
校內大環境應該營造出英語氛圍,比如說在不同的學習區域張貼英語標語,懸掛英語格言,學校廣播站播放英語歌曲和有趣的西方文化背景介紹。學校最好能夠經常組織豐富多彩的英語活動,如英語講故事比賽、英語朗誦比賽、知識競賽、英語歌曲大賽,等等,讓學生時時刻刻感受英語,這樣學生才能認為英語很親切,才有欲望去學習。另外教室內的小環境也可以用英語來武裝,師生共同辦英文黑板報,設計英文海報,創立英語圖書角,利用多媒體在課外收看英語節目,等等。這樣,學生無論在校園的任何角落都能看到英語,聽到英語,還能參與英語活動,潛移默化地學好英語。
四、巧用英文寫作,激發學生英文閱讀的熱情
關鍵詞:小學英語;對話教學;策略
隨著時代的發展,國人越來越意識到英語學習的重要性,大多數家長秉承著從娃娃抓起的原則,讓自己的孩子從小就開始接觸英語。在打基礎的小學階段,教師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英語語感。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狠抓對話教學,讓學生在說英語時發音標準、吐詞清晰、語言流利。下面從利用圖片、巧妙創設情境、創造性使用教材、注重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開展多樣化的教學活動五方面對小學英語對話教學進行探討。
一、巧妙利用圖片,激發學生的對話靈感
小學生正處于活潑好動的年紀,對于圖片的感覺會比文字強烈。小學英語課本里有大量地精美配圖,教師要靈活利用這些精美的圖片,激發學生的對話靈感,使得學生在對話練習的時候不至于冷場或者無話可說。
例如,一些關于媽媽步行去購物、爸爸開車上班、我騎自行車去上課等圖片,教師可以啟發性地先問學生:“What are they doing?”然后讓學生互相描述一下圖片的內容,并由圖片引申到自己身上,談談學生自己家的情況。又如教師可以利用一些描繪房間擺設的圖片,問學生:“What are these?”“Are those books?”然后讓學生判斷正誤,讓學生互相介紹房間里的擺設,畫出自己心目中理想的房間格局,向自己的伙伴描述,這樣便可以激發學生的對話興趣。教師在巡視過程中,要注意學生之間對話的流暢性,而非緊抓個別的句子語法不通,要以鼓勵為主,矯正為輔。
二、巧妙創設情境,開啟整體教學模式
在教學當中,教師一般會先讓學生記憶單詞,然后逐句給學生講解句型,以便讓學生最后能達到流利使用英語的目的。這種方法看似有效,事實上忽略了英語作為一門整體性語言,將英語學習的各個部分割裂開來。因此,教師在進行對話教學時,要注意巧妙地創設情境,并將句型、語法、單詞等教學內容帶入其中,達到整體教學的目的。
比如,教師在讓學生進行自我介紹的對話練習時,可以將“Wh-家族”的單詞“what,where,when,who,whose,whom”等系統介紹一下,讓學生整體記憶。還有自我介紹時像“I, you,he,she,her,his,me,myself,herself,himself…”這樣的人稱代詞、反身代詞以及人稱代詞的所有格,主格,賓格等知識,也可以貫穿于學生對話練習中。最后,還有一些常用的自我介紹句型,例如“Hi,my name is Liming,what's your name?”等,教師也應該進行歸納整理,以便學生掌握。
三、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事實上,學生學習英語的能力和基礎不一樣,教師在進行對話教學時,不必拘泥于逐章逐句的講解模式,應該靈活地運用教材,將一個單元當中的重點難點歸納總結出來,把難點作為學生的閱讀材料,重點作為反復練習的對象,以便學生能掌握教師講述的內容,不斷提高運用英語的能力。
例如,在進行有關顏色或者水果的單詞教學時,教師可以把一些較長的單詞例如“strawberry”“watermelom”等重點圈出來,讓學生在進行對話練習時,反復運用這些單詞,幫助學生強化記憶。再者,對于“have,has”和“there be”等相似的句型,教師也應該整合出來,作為學生課后閱讀和課堂上對話練習的內容,以便加深學生對于這些句型的理解。
四、在教學過程當中注重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
任何一門語言都深深根植于本土的文化,正如中文的發展也經歷了漫長的時光,在這漫長的時光當中,一些俗語、俚語、成語以及神話典故等相繼涌現,才形成了泱泱中華的漢語文化。
比如,在進行對話練習時,教師可以適當補充關于圣誕節的知識,讓學生了解“火雞” “圣誕樹”“圣誕老人”等故事,讓學生在對話練習的過程中對西方文化進行補充說明。又如,教師可以針對一些當前洋節沖擊中國傳統文化節日的問題,讓學生進行探討。“which holiday do you like better?the Mid-autumn Day or the Thanksgiving day?Why?”或是“When you send someone the rose,do you still remember our traditional Magpie Festival?”這些問題可以促使學生對文化問題進行深入的思考,拓展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五、開展多樣性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寓學于樂
小學生活潑好動,喜歡玩樂。因此,教師在進行英語對話練習時,教學方式應該靈活多變,而不是拘泥于刻板的教學模式。比如,教師可以采取分小組演話劇的方式,讓學生進行英語交流。一般情況下,女孩子對白雪公主、灰姑娘、長發公主等故事感興趣,教師可以讓女生扮演灰姑娘、白雪公主、長發公主、惡毒的王后等角色,讓男生扮演騎士、王子、侍衛、小矮人等角色,讓課堂變成一個大舞臺,使學生在游戲當中領略英語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