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無土栽培營養液

      無土栽培營養液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無土栽培營養液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無土栽培營養液范文第1篇

      關鍵詞:無土栽培;營養液;平衡營養液;水稻無土育秧

      中圖分類號:S14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432(2010)-05-0060-2

      傳統的營養液配方大體上可分為兩個發展階段。首先是根據植物的養分需求比例設計而成的純無機營養液,比較著名的日本園試配方和山崎配方等都屬于這一類營養液配方。營養液的第二個發展階段是在純無機營養液的基礎上,加入了有機成分和化學控制元素,設計成了無機―有機營養液,這種營養液不僅能滿足植物的養分需求,而且還能調動植物的自身免疫性和控制植物的長勢,屬于比較高級的營養液,在當今的無土栽培應用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筆者經過長期的研究和實踐,發現以往的營養液無論是在配方設計思路上和實際使用效果上都存在很多不足,遂提出營養液平衡理論,并做初步探討。

      營養液平衡理論是根據植物根系對營養、環境、調控等因素的內在平衡關系來設計植物無土栽培營養液配方的一種思維方式,主要包括營養平衡、酸堿平衡、激素平衡和微生物平衡這四個方面的內容。

      在植物的生長過程中,由于根系對養分的選擇性吸收,根系周圍的營養液既有平衡關系不斷被打破,隨時形成的新的平衡關系,能夠保持這種平衡關系始終適合植物根系的生理需求,對植物的生長至關重要。因此,掌握這種動態平衡的內在規律是設計營養液配方的關鍵。

      植物根系周圍營養液的平衡關系對植物的生長狀況產生直接影響,其中營養平衡是營養液的基礎,酸堿平衡是滿足植物生長和進行技術推廣的前提條件,激素平衡和微生物平衡是最直接的增效手段。

      每種平衡內部除了具有復雜的平衡關系之外,他們還相互作用和影響,共同創造植物根系的整體平衡環境。

      一、營養平衡

      營養是植物生長的基本條件。營養平衡是指營養液所包含的元素種類齊全、比例適當、存在狀態合理。元素種類齊全和比例適當是配置無土栽培營養液的基本要求,在這方面各種無土栽培的書籍都有很多論述,這里不再累述。

      筆者發現,在各種營養液配方中,設計者往往非常重視營養元素的種類和它們之間的比例關系而忽略了營養元素的存在狀態。營養元素的存在狀態直接影響著植物對營養元素的吸收和利用效果,甚至決定著無土栽培的成敗。影響營養元素存在狀態的主要因素有:向營養液中添加化合物的的種類、營養液的酸堿度、基質的離子交換能力。

      在內蒙古阿榮旗三棟(每棟400平方米)水稻無土育秧大棚中研究了不同狀態氮素對水稻秧苗產生的影響時發現:采用銨態氮、硝態氮、有機氮三種氮源混合提供氮素的大棚秧苗長勢最好,采用純銨態氮作為氮源的長勢次之,采用純硝態氮作為氮源的長勢最差。另外,磷、鐵、鈣、鋅等元素以不同的存在狀態提供養分也產生了很大的差異。

      二、酸堿平衡

      酸堿平衡就是要求營養液的pH值適合植物根系的生長要求,并隨著植物根系對養分的選擇性吸收后營養液有自我調控能力。營養液的酸堿度不僅影響營養元素的存在狀態,也對微生物生存環境產生直接影響,對植物的生長狀況和抗逆性產生影響。

      現在很多無土栽培技術都在實驗室取得了成功,卻無法大規模推廣,沒有解決好酸堿平衡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實驗室條件下,技術人員和各種設施齊全,調整營養液的酸堿度非常容易,而對于農民來說卻是一個不可逾越的瓶頸。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就要克服傳統營養液酸堿度變化劇烈的缺點,讓營養液PH值有自我穩定的能力。根據筆者的實踐經驗,采用以往的營養液設計方法,即使非常了解各種營養成分的生理特點,把生理酸性和生理堿性肥料進行合理搭配,在實際生產中也不能十分有效地控制營養液的酸堿度。解決這一問題的最好辦法是向營養液中加入一些穩定酸堿度的物質,這些物質有些是植物生長需要的,有些是植物生長根本不需要的,筆者將這類物質稱作營養液酸堿平衡物質。這類物質大體上包括:PH值穩定劑、離子樹脂、包膜控釋肥料等。

      筆者采用檸檬酸和檸檬酸銨復配的方法用于番茄的無土栽培試驗,基本上能控制住營養液的酸堿度變化。

      三、激素平衡

      植物的生長發育是有嚴格程序控制的,激素平衡就是采用植物生長調節劑和植物內源激素來嚴格控制植物的生長發育,激素平衡要求這些生長調節物質必須協調。

      無土栽培條件下植物根系的營養、水氣比、酸堿度等方面都處于最佳生長條件,如果能夠結合使用植物生長調節物質,必將對植物產品的品質、產量產生重要影響。

      植物在傳統的營養液中生長,由于脫離了土壤環境,根系所能接觸到的生長調節物質非常少,靠人工添加一種或幾種激素來調節植物的生長,如生長素、細胞分裂素等,在產生一定作用的同時往往會產生一些副作用,所以這種方法并不是最有效、最安全的方法。筆者認為,依靠人工方法把各種生長調解物質進行按比例搭配來調節植物的生長過程,不如模仿土壤中微生物的作用機理,利用微生物的發酵產物來調節植物的生長。用微生物發酵產物生產出來的植物生長調節劑具有調節物質種類多、協調、安全和無副作用的特點。

      筆者在對金魚草的無土栽培試驗中發現,使用發酵液(味精生產副產品,含赤霉菌)和赤霉素處理的幼苗在株高上一致,但前者在粗壯度和葉色上明顯好于后者。

      四、微生物平衡

      微生物平衡是利用一些有益微生物來產生一些對植物生長發育有利的生長調節物質和營養,同時抑制有害病菌和病毒對植物的侵害,增強植物的抗逆性。

      在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系統中對微生物的利用非常廣泛,而在以無機物為主的營養液栽培系統中對微生物的應用非常少,這可能是無機營養液系統中不具備微生物賴以生存的條件使得微生物難以發揮作用。

      以無機物為主的營養液一個很大缺點就是缺少土壤中的那些大量生長調控物質,這一點尤其在植物的幼苗期表現出來的生長差異最為明顯。由于受目前的研究水平限制,靠人工添加這類物質的方法并不十分理想,而通過微生物的方法卻能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實際上,任何一個無土栽培系統都不可能做到完全無菌,也都可以通過添加有機物的形式來維持一定數量的有益微生物的存在。

      在黃瓜的無土栽培試驗中,筆者分成三組進行對照。第一組采用日本山崎黃瓜專用配方,第二組在第一組的基礎上加入適量有機物(酵母粉下腳料,含多種菌類),第三組在第二組的基礎上在加入適量EM菌。瓜秧生長前期除第一組稍差些外,第二組和第三組基本沒有差別。生長中期時第二組開始衰落,基質中伴有臭味,根系局部腐爛,第一組和第三組正常。生長后期衰敗的次序依次是第二組、第一組、第三組,結瓜的總重量第三組最多,第二組最少。從這個實驗可以看出,某些菌類對對黃瓜增產有益,EM菌可以有效地抑制其它有害菌對黃瓜產生的危害。

      五、案例

      依據營養液平衡理論而設計出的水稻無土育秧營養液于2009年春季進行了大規模的推廣試驗,無土育秧的水稻秧苗綜合素質普遍好于土育秧,插秧后返青快、柯杈多、長勢強勁。具體情況是:

      試驗推廣單位:內蒙古阿榮旗領航農業科技開發有限責任公司。

      試驗地點:內蒙古阿榮旗、吉林省松源市、哈爾濱市呼蘭區、黑龍江省訥河市、望奎縣、依蘭縣、樺川縣、方正縣、通河縣。

      時間:2009年4月5日至2009年5月30日

      試驗材料:

      1.營養液:采用依據營養液平衡理論設計的水稻無土育秧營養液原粉加水配制。

      2.基質:底層1厘米珍珠巖,播種后覆蓋0.5厘米河沙。

      3.種子:采用各地土育秧相同的種子,如墾稻12等。

      試驗總面積:160公頃(本田面積)。

      評價標準:與同期同地水稻土育秧秧苗綜合素質(干物質含量、發根數等)進行全面對比,好于土育秧視為成功,一樣或不如土育秧視為失敗,整個育秧期全程不使用任何農藥和其它肥料。

      無土栽培營養液范文第2篇

      關鍵詞:蔬菜;無土栽培 優勢;特點;前景

      莒南縣交通便利,是公路南北通達、東西連貫,資源豐富,區位優越,是一塊富饒的土地。這里氣候宜人,土地肥沃,風調雨順,農業開發條件得天獨厚。近幾年來,莒南縣不論政治建設、還是經濟建設都進入高速發展階段,影響力顯著提高。現在人民的生活觀念與生活質量也呈現前所未有的高品味,然而食品衛生與蔬菜質量都已跟不上時代步伐,夏季蔬菜農藥中毒現象屢見不鮮,莒南縣無公害蔬菜建設雖然起了步,可任重道難。因此,為提高莒南縣人民生活質量,滿足市民生活的需要,在莒南縣建立一個大型的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大棚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勢在必行。這樣既能填補莒南縣無土栽培蔬菜建設的空白,又能解決一部分下崗人員或農村業余勞動力上崗,同時提高了市民的生活質量,滿足了市民的營養、安全、保健的飲食要求。

      1無土栽培的主要優勢

      蔬菜無土栽培就是用人造的根際環境取代天然的土壤栽培作物。這是近十幾年發展起來的一種新的作物栽培技術,它不像傳統的栽培技術那樣在土壤里栽培作物,而是將作物栽培在人工配制的營養液里,或者是栽培在特殊的介質中(河沙、蛙石、農作物秸稈等),定時定量地供給營養液,所以也稱營養液栽培、水培、水耕等。

      無土栽培與傳統土壤栽培相比,無土栽培具有非常鮮明的優勢。

      1.1生長快、產量高、周期短。無土栽培能依作物不同生育階段特點,提供最適宜的營養、水分、空氣等條件。只要陽光充足,可以進行密植或立體栽培,收獲期提前,產量可提高幾倍至十幾倍。

      1.2產品質量好。無土栽培通過控制營養液的成分和濃度甚至環境,能提高作物的營養成分。其商品外觀和糖度、維生素及其他礦物質的含量有明顯提高。同時,由于無土栽培可避免重金屬離子、寄生蟲、病原菌及人糞尿、農藥、除草劑等對產品的污染,產品可達潔凈化,亞硝酸鹽含量也有所下降。

      1.3節省勞動力、肥料、用水。無土栽培改革了傳統的農藝操作,可以機械化、自動化生產,減輕勞動強度。無需翻耕、除草,節省勞動力。避免土壤栽培時的肥料水分流失,以及土壤固定所造成的浪費,較傳統栽培省肥50%、省水80%。

      1.4克服土壤連作障礙。無土栽培可以避免土壤傳染性病蟲害,防止土壤鹽類積聚,也可以避免土壤缺素癥;設備的清洗消毒方便,種植任何作物均可連作。

      1.5不受土壤條件限制。無法實施土耕的地區只要陽光、溫度、水分等條件滿足,都可以進行無土栽培,如海島、沙漠、陽臺、樓頂、輪船以及鹽堿地、復耕地等。

      1.6不完全受氣候變化的影響。較先進的無土栽培采用全自動控制,光、溫、水、二氧化碳均由電腦控制,不受氣候環境變化的影響。初級的無土栽培也有設施保護,不完全受氣候環境變化影響。

      蔬菜無土栽培技術是現代科學技術在蔬菜生產上的集成,代表先進的生產方式,屬高新農業技術,將成為未來優質蔬菜的發展方向。

      2簡易無土栽培技術

      無土栽培可分為固體基質栽培和液體栽培兩大類,每類又有多種方式,目前國內外較常采用的無土栽培有固定基質栽培中的砂培、巖棉培、農作物廢棄物基質培和液體栽培中的營養液膜培、動態浮根培。營養液膜培需要較好的設備,且營養液量較少,不大穩定,短期停電、停水對作物影響很大,對環境變化(如氣候)適應性差。此法不太適宜莒南縣市實際情況,在山東省無土栽培面積較大的是固體基質培的砂培及動態浮根培的華南式浮根水培。

      2.1華南式浮根水培的特點

      該技術設備由保護系統、栽培系統、循環系統、控制系統和加氧系統五部分組成。具有下列5個特點:創造良好豐氧的根際環境,增加氣生根;具有穩定的根系溫濕度條件;營養液動態流動,對植物營養供應穩定,不怕短期停電;降溫效果好,適應熱帶亞熱帶地區使用;投資低,建設速度快,設備簡易且可多次使用。

      2.1.1設備構成。①保護系統標準鋼架薄膜大棚,大棚結構為6m×30m,高3.0m,上蓋寬7.5m,厚0.075mm的多功能防滴膜,在炎熱夏天上蓋透光率459毛的遮陽網,四周為白色防蟲紗,規格為20目/cm。②栽培系統由定植板、營養杯及液糟組成。定植板和液糟由聚苯泡沫板組成,定植板寬38cm、厚2cm、長1m,板上有定植孔,液糟內蓋一層0.03~0.04mm的聚乙烯黑膜。③循環系統由水泵、管道、貯液池組成。營養液循環路線為貯液池―水泵―管道―出液口―栽培床―排液口―貯液池。④控制系統由定時器、自動加水器、控溫儀等組成。定時器主要用于控制供液間歇。⑤加氧系統由浮板、總體加氧器及分體加氧裝置組成。

      2.1.2設施性能。①創造根際良好的豐氧環境,培養氣生根作物。無土栽培是利用人造根際環境,取代天然土壤的栽培方法,浮根法就是在栽培床內設置浮根,上鋪無紡布,創造濕潤的環境,促進植物滋生大量的氣生根,從而吸收空氣中的游離氧。另外,在營養池中安裝了加氧裝置,使營養液達到溶氧飽和度的809毛以上,從而創造了豐氧環境,有效地解決了根系的氧氣供應。②營養液供應穩定。栽培床內貯液深4~6cm,相當于植物最大日耗量的3~6倍,幼苗定植后,大部分根系直接浸在營養液內,因而在生長過程中若發生短期停電或循環系統故障,也不會影響植株對營養的吸收。③降溫效果好,適合熱帶、亞熱帶地區使用。④投資低、效益高、設備簡易,有很好的推廣前景。

      2.2固定基質培或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

      所謂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技術是指不用土壤而使用基質,不用傳統的營養液灌溉植物根系,而使用有機固態并直接用清水灌溉作物的一種無土栽培技術。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設施系統由栽培糟和供水系統兩部分組成。在實際生產中栽培糟用木板、磚塊或土坯壘成高15~20cm、寬80cm的邊框,在槽底鋪一層聚乙烯塑料薄膜,可供栽培2行作物。槽長視棚室建筑形狀而定,一般為5~30m。供水系統可使用自來水基礎設施,主管道采用金屬管,滴灌管使用塑料管鋪設。有機生態型基質可就地取材,如農作物秸稈、農產品加工后的廢棄物、木材加工的副產品等都可按一定比例使用。為了調整基質的物理性能,可加入一定比例的無機物,如珍珠巖、爐渣、河沙等,加入量依據需要而定。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的肥料,以一種高溫消毒的雞糞為主,適當添加無機化肥來代替營養液。

      參考文獻:

      [1]李培強.農民巧用蔬菜輪作拓富路[J].農業知識:瓜果菜,2005(8):47.

      無土栽培營養液范文第3篇

      無土栽培模式霧培

      霧培又稱氣培或霧氣培。它是將營養液壓縮成氣霧狀而直接噴到作物的根系上,根系懸掛于容器的空間內部。通常是用聚丙烯泡沫塑料板,其上按一定距離鉆孔,于孔中栽培作物。兩塊泡沫板斜搭成三角形,形成空間,供液管道在三角形空間內通過,向懸垂下來的根系上噴霧。一般每間隔2~3 min噴霧幾秒鐘,營養液循環利用,同時保證作物根系有充足的氧氣。

      水培

      水培是指植物根系直接與營養液接觸,不用基質的栽培方法。它的原理是使一層很薄的營養液層,不斷循環流經作物根系,既保證不斷供給作物水分和養分,又不斷供給根系新鮮O20。可分為:A字架水培、平鋪圓管式,平鋪方管式,立體圓管式,單層水培,雙層水培,三層水培等。

      基質栽培

      基質栽培是無土栽培中推廣面積最大的一種方式。它是將作物的根系固定在有機或無機的基質中,通過無土栽培滴灌或細流灌溉的方法,供給作物營養液。栽培基質可以裝入塑料袋內,或鋪于栽培溝或槽內。基質栽培的營養液是不循環的,稱為開路系統,這可以避免病害通過營養液的循環而傳播。基質栽培緩沖能力強,不存在水分、養分與供O2之間的矛盾,且設備較水培和霧培簡單,甚至可不需要動力,所以投資少、成本低,生產中普遍采用。可分為:A宇架基質培、立柱式基質培、墻體栽培、立體管式基質培、弧形管式基質培、平鋪管式基質培、塑料槽式基質培、磚槽式基質培、單層基質培、多層基質培等。

      控根栽培

      控根栽培設施是一種以調控根系生長的新型快速育苗技術,它由控根育苗容器獨特的設計原理和專用育苗基質的科學配方,以及輔助控根培育管理技術組成。對防止根腐病和主根的盤繞有獨特的功效。控根容器可以使側根形狀粗而短。不會形成纏繞的盤根,克服了常規容器育苗帶來根纏繞的缺陷,總根量增加30~50倍,苗木成活率達到98%以上,育苗周期縮短一半,移栽后管理工作量減少50%以上,植物側根的總數量比常規育苗側根增加20~30倍,該容器能使苗木根系健壯,生長旺盛。

      模型栽培

      蔬菜模型是根據各種蔬菜形狀設計的,在容器內添加無土栽培基質即可種植。此模型具有較高觀賞價值,為無土栽培增添趣味性。如番茄樹栽培等。

      適合無土栽培的植物

      大多數植物栽培種植都可以用無土栽培技術。蔬菜類中,生菜、紫甘藍、辣椒、彩椒、番茄、黃瓜、草莓等可以進行無土栽培。花卉中,一般較耐陰的植物無土栽培很好。天南星科植物、鴨跖草科植物、蘭科,、花燭類等室內觀葉類植物,一、二年生草花,球根花卉,宿根花卉,仙人掌科植物也可以進行無土栽培。水生植物中,蓮、菱、蒲、風車草、水草等都可以進行無土栽培。

      無土栽培技術要點水質

      水質與營養液的配制有密切關系。水質標準的主要指標是指EC值、pH值和有害物質含量是否超家庭種植果菜指標。EC值是溶液含鹽濃度的指標,通常用毫西門子(mS/cm)表示。各種作物耐鹽性不同,耐鹽性強的(EC=10 mS/cm)如甜菜、菠菜、甘藍類,耐鹽中等的(EC=4 mS/cm)如黃瓜、萊豆、甜椒等。無土栽培對水質要求嚴格,尤其是水培,因為它不像土栽培具有緩沖能力,所以許多元素含量都比土壤栽培允許的濃度標準低,否則就會發生毒害,一些農田用水不一定適合無土栽培,收集雨水做無土栽培,是很好的方法。無土栽培的水,DH值不要太高或太低,一般作物對營養液pH值的要求以中性為好,如果水質本身pH值偏低或偏高,就要用堿或酸進行調整,既浪費藥品又費時費工。

      營養液

      營養液是無土栽培的關鍵,不同作物要求不同的營養液配方。目前,世界上發表的配方很多,但大同小異,因為最初的配方本源于對土壤浸提液的化學成分分析。營養液配方中,差別最大的是其中氮和鉀的比例。配制營養液要考慮到化學試劑的純度和成本,生產上可以使用化肥以降低成本。配制的方法是先配出母液(原液),再進行稀釋,可以節省容器便于保存。需將含鈣的物質單獨盛在一容器內,使用時將母液稀釋后再與含鈣物質的稀釋液相混合,盡量避免形成沉淀。營養液的pH值要經過測定,必須調整到適于作物生育的pH值范圍,水增時尤其要注意pH值的調整,以免發生毒害。

      基質

      具有一定大小的固形物質。基質顆粒大小會影響容量、孔隙無土栽培度、空氣和水的含量。按著粒徑大小可分為五級、即:1 mm;1~5mm:5~10mm;10~20mm;20~50mm。可以根據栽培作物種類、根系生長特點、當地資源狀況加以選擇。

      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質。基質必須疏松,保水保肥又透氣。南京農業大學吳志行等研究認為,對蔬菜作物比較理想的基質,其粒徑最好以0.5-10 iq3m,總孔隙度>55%,容重為0.1~0.8 g/cm3,空氣容積為25%~30%,基質的水氣比為1:4。

      具有穩定的化學性狀,本身不含有害成分,不使營養液發生變化。基質的化學性狀主要指以下幾方面:①pH值:反應基質的酸堿度,非常重要。它會影響營養液的pH值及成分變化。pH值6~7被認為是理想的基質。②EC值:反映已經電離的鹽類溶液濃度,直接影響營養液的成分和作物根系對各種元素的吸收。③緩沖能力:反映基質對肥料迅速改變pH值的緩沖能力,要求緩沖能力越強越好。④鹽基代換量:是指在pH等于7時測定的可替換的陽離子含量。一般,有機質如樹皮、鋸末、草炭等可代換的物質多:無機基質中蛭石可代換物質較多,而其他惰性基質則可代換物質就很少。

      要求基質取材方便,來源廣泛,價格低廉。在無土栽培中,基質的作用是固定和支持作物,吸附營養液,增強根系的透氣性。基質是十分重要的材料,直接關系栽培的成敗。基質栽培時,一定要按上述幾個方面嚴格選擇。

      供液系統

      無土栽培供液方式很多,有營養液膜(NFT)灌溉法、漫灌法、雙壁管式灌溉系統、滴灌系統、虹吸法、噴霧法和人工澆灌等。歸納起來可以分為循環水(閉路系統)和非循環水(開路系統)兩大類。目前,生產中應用較多的是營養液膜法和滴灌法。

      無土栽培應用領域

      用于反季節和高檔園藝產品的生產。用無土栽培生產潔凈、優質、高檔、新鮮、高產的蔬菜產品,多用于反季節和長季節栽培。用專用裝置,采用有機基質培技術,提供了種植的有效途徑,在早春和秋冬栽培上市,經濟效益十分可觀。無土栽培也可用于花卉栽培,多用于栽培切花、盆花用的草本和木本花卉,尤其是家庭、賓館等場所無土栽培盆花深受歡迎。

      在沙漠、荒灘、礁石島、鹽堿地等進行作物生產。在沙灘薄地、鹽堿地、沙漠、礁石島、南北極等不適宜進行土壤栽培的不毛之地可利用無土栽培大面積生產蔬菜和花卉,具有良好的效果。

      在設施園藝中,無土栽培技術是解決土壤連作障礙的有效途徑。我國是世界設施園藝面積最大的國家,但土壤栽培連作障礙日益嚴重,適合國情的各種無土栽培形式在解決連作障礙的難題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為設施園藝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技術保障。

      無土栽培營養液范文第4篇

      特點與優勢

      1有機基質是構成植物營養的基礎

      在傳統無土栽培中植物所需的營養來源于營養液,而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植物所需的營養主要來自于施入基質中的固態有機肥,該技術通過定期追施固態肥料和灌溉清水進行肥水供應,突破了無土栽培必須使用化學營養液的傳統模式[3]。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使用的基質是構成植物營養的基礎。用工農業有機廢棄物配成的栽培固體基質不僅是植物生長發育重要的營養來源,而且還能夠調節植物養分的均衡供應。因此,配制適合植物生長發育的有機基質是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的關鍵。

      2有效避免土壤連作障礙和土傳性病害的蔓延

      自1990年以來我國設施蔬菜栽培發展非常快,山東壽光等地區的蔬菜設施栽培已成為農村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但設施蔬菜栽培的復種指數高,病蟲害發生嚴重,化肥與農藥的使用量大,容易導致土壤次生鹽漬化、土傳病害等連作障礙的發生。設施蔬菜栽培一般在種植3~4a后出現不同程度的減產、品質下降和效益下滑等現象。無土栽培則切斷了土傳病蟲原的傳播渠道,有效克服了設施栽培中的連作障礙問題,而且基質的消毒也比土壤消毒更經濟、方便。所以,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能有效避免土壤連作障礙和土傳性病害的蔓延,是克服蔬菜設施栽培連作障礙最有效、最經濟的辦法[1]。

      3顯著降低生產成本,簡化操作

      傳統的營養液無土栽培生產成本高、操作難度大,難以推廣。因為營養液無土栽培需要成套的設備,營養液的配制、管理和能源費用很高;配制營養液所用的專用化學肥料的成本比普通農用化肥高很多;營養液無土栽培的水分和養分的利用率比土壤栽培的還低[4];同時營養液的配制、調節和使用需要專門的技術人員進行操作。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則采用工農業有機廢棄物經發酵腐熟漚制而成,植物所需的營養以各種有機肥或無機肥的固體形態混施入基質中,在栽培過程中可分次將固態肥料直接追施于基質內或以無機化肥的形式通過滴灌進行補充。有機基質中微量元素豐富,各種營養元素齊全,管理上與土壤栽培基本一樣,一般只要考慮氮、磷、鉀3要素的供應總量及平衡,所以大大地簡化了無土栽培的操作管理過程[2]。統計表明,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與最簡單的營養液基質槽式栽培相比,一次性投資低45.5%,基質成本低60%,肥料成本低53%[3]。

      4將有機農業成功導入無土栽培

      傳統的營養液無土栽培以多種專用化學無機鹽配成的營養液提供植物營養,其中硝態氮占施氮總量的90%以上,常導致生產的蔬菜產品器官中硝酸鹽含量過高,不符合綠色食品的生產標準[5]。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從栽培基質的配制到肥料的施用都以有機物質為主,把屬于純無機農業的無土栽培引入有機農業中,實現了無土栽培與有機農業的有機結合。有機基質與有機肥料經過發酵處理,在分解釋放養分的過程中,不會出現有害物質與無機鹽危害,產品潔凈衛生、品質好。

      5對環境無污染

      營養液無土栽培所用的營養液經過一段時間的循環使用后,其濃度、pH值等都會發生變化,從而造成某些營養元素的無效,需要對營養液進行一次更新,所以在栽培過程中一般有20%左右的營養液排出系統外。在排出的廢液中所含氮、磷量,特別是硝態氮等鹽濃度很高。例如,在巖棉栽培系統的排出液中,硝酸鹽的濃度高達212mg/L,而且更新下來的舊巖棉塊不可降解,很容易對環境造成污染[6]。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則用清水進行滴灌,其灌水量一般低于有機基質的飽和含水量,只要栽培管理措施得當,很少有廢液排出系統外。即使有少量廢液排出,其硝酸鹽的濃度也只有l~4mg/L,對環境無污染[1]。有機基質經過5a左右的栽培利用后也需更新,更新換下的基質可作為有機肥料施于土壤中供大田作物利用,不僅不會產生環境污染,而且是一種很好的進行土壤改良的有機肥。

      6優質高產,經濟效益顯著

      有材料統計顯示,蔬菜有機生態型日光溫室無土栽培與土壤栽培相比,不僅可增產35%以上,而且還能節省肥料70%以上,降低肥料成本50%~60%,節水50%~70%。所以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的推廣面積現在超過了全國無土栽培總面積的60%,而且95%以上的應用者都為個體菜農。栽培蔬菜的平均年產量達16000kg/667m2以上,比普通土壤增產150%[3],其中黃瓜產量高達25346kg/667m2以上[7]。由于適應各地的蔬菜反季節有機生態型栽培技術已基本成熟,設施蔬菜栽培的產量和質量均有大幅度提高,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例如:胡永德[8]在華中地區采用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技術生產水果型小黃瓜,一般單季產量5000~6000kg/667m2,一年2茬,總產量10000kg/667m2以上,年產值可達3萬元以上。甘肅省清水縣蔬菜采用日光溫室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2009年~2010年一個生產周期的蔬菜平均產量達到5800kg/667m2,平均收入達到1.28萬元/667m2,較普通溫室栽培平均增收2500元/667m2以上,增長25%[9]。張東昱等[10]開展了黃瓜間作辣椒有機生態型立體栽培技術研究,黃瓜和辣椒產量分別達5326kg/667m2、4568kg/667m2,產值分別為7989元/667m2、11420元/667m2。全年投入成本為5800元/667m2,凈增產值為13609元/667m2。

      研究與應用現狀

      1主要栽培形式

      一種是蔣衛杰等[11]研究報道的地上栽培槽。該栽培槽的內徑0.48m,高0.2m,長度根據不同的栽培設施而異,一般由4層磚平地砌成,槽底鋪一層0.1mm厚的塑料薄膜與土壤隔離,先在槽中填5cm厚的粗爐渣或石礫以利于排水,再鋪一層廢舊編織袋作襯墊,最后裝填栽培基質15cm。另一種是簡易栽培土槽,其在水平的地面挖成,上口寬35~40cm,下口寬25cm,深度25cm。栽培時先在槽內鋪一層塑料薄膜與周圍土壤隔離,然后將有機基質填入栽培槽,這種栽培槽節省基質、成本低,只需要基質30m3/667m2左右,而且蔬菜的生長量和產量與其他基質槽栽培形式無顯著差異。

      2主要栽培的蔬菜種類

      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原來種植的主要是瓜果類蔬菜,現在大多數蔬菜和一些特種蔬菜等都有栽培。主要包括:茄果類蔬菜番茄、辣椒、茄子,瓜類蔬菜黃瓜、小果型西瓜、厚皮甜瓜、西葫蘆、南瓜、瓠瓜、冬瓜、苦瓜,其他蔬菜如蕓豆、青花菜、空心菜、生菜、菠菜、萵苣、芹菜、韭菜、大蒜等,以及特種蔬菜如烏塌菜、紫背天葵、豆瓣菜、馬齒莧等。

      3適合各地蔬菜栽培基質配方的篩選

      有機基質一般采用當地價格低廉的農作物秸稈及加工下腳料如玉米秸稈、花生殼、食用菌渣、甘蔗渣、酒糟、蘆葦末、中藥渣等工農業有機廢棄物和畜禽糞便等為主要原料發酵腐熟而成。為了改善有機基質的物理性能,可以加入一定量的無機基質如河沙、爐渣、蛭石、珍珠巖等進行混配。混配比例可根據當地基質材料的成本和來源靈活掌握,原則是基質中無機物最多不要超過60%,否則其保水保肥性能下降。有機物與無機物的體積之比最大可達8∶2。有機基質混配后其有機質含量應在40%~50%以上,C/N=30左右,總養分含量為3~5kg/m3左右,pH值為5.8~6.4,容重為0.30~0.64g/cm3,總孔隙度大于85%。經過多年的試驗研究與生產實踐,利用各地豐富的工農業有機廢棄物資源,人們篩選出了多種適合各地蔬菜栽培的基質配方,減少了泥炭的使用量,取得了明顯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

      1)番茄栽培基質配方

      麥秸∶爐渣=7∶3、棉籽殼∶爐渣=5∶5、麥秸∶鋸末∶爐渣=5∶3∶2、玉米秸∶菇渣∶爐渣=3∶4∶3、或玉米秸∶鋸末∶菇渣∶爐渣=4∶2∶1∶3,1m3基質加入10kg消毒雞糞、lkg復合肥[12];菇渣∶河沙∶珍珠巖=5∶5∶1.0,1m3基質加入20kg消毒的商品豬糞、5kg有機無土栽培專用肥及適量微量元素[13]。

      2)茄子栽培基質配方

      菇渣∶玉米芯∶爐渣=3∶3∶4,1m3基質加入10~15kg復合有機肥、10kg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專用肥、3kg過磷酸鈣[14]。

      3)辣椒栽培基質配方

      玉米秸稈∶泥炭土∶豬糞=1∶1∶1,1m3基質加入3kg有機生態型專用肥、1kg尿素、1kg餅肥、3kg膨化雞糞、1kg過磷酸鈣[15];木薯皮∶甘蔗渣∶廢菇渣∶爐渣=l∶2∶2∶1,1m3基質加入20kg優質干雞糞或鵪糞、0.5kg磷酸二銨[16];(秸稈∶牛糞=6∶4)∶菇渣∶爐渣=5∶5∶5[17]。

      4)黃瓜栽培基質配方

      菇渣∶草炭∶珍珠巖=1∶1∶1,1m3基質加入3kg有機生態型專用肥、1kg尿素、1kg餅肥、3kg膨化雞糞、1kg過磷酸鈣[7];菇渣∶稻谷殼∶草炭∶鋸末(非松木)=2∶2∶l∶1,1m3基質加入10kg膨化雞糞、1.5kg硫酸鉀、1.5kg腐熟菜枯粕[8];菇渣∶珍珠巖=2~3∶1或草炭∶珍珠巖=2~3∶1,每1m3基質加入消毒雞糞10kg[6]。

      5)甜瓜栽培基質配方

      蘑菇渣∶秸稈∶河砂∶爐渣=4∶2∶1∶0.25、蘑菇渣∶河砂∶爐渣=4∶1∶0.25、或草炭∶蛭石∶珍珠巖=1∶1∶1,1m3基質加入10~20kg有機肥,1~2kg復合肥、0.5kg過磷酸鈣、0.5kg磷酸二氫鉀[18];菇渣∶豬糞(或牛糞)∶礱糠灰∶煤渣=5∶2∶2∶1[19]。

      6)空心菜等葉菜類基質配方

      菇渣∶爐渣=1∶1~1.5,1m3基質加入10kg消毒膨化雞糞、2kg三元復合肥等[20]。

      存在的主要問題

      1有機基質的生產缺乏統一的質量標準

      隨著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的迅速發展,對栽培基質的需求量越來越大,迫切需要栽培基質的產業化生產。但基質的質量評價與生產規程缺乏統一的標準,由于有機廢棄物材料的不同或同類材料產地或時間的不同,在利用這些有機廢棄物合成栽培基質時都會導致合成基質的質量不穩定,造成各批量之間基質質量存在較大差異。這就給基質的工廠化生產帶來了一定困難,也增加了栽培過程的盲目性與難度。

      2栽培基質的重復利用問題

      由于受外界環境、作物本身的吸收與根系的分泌、灌水及施肥等的影響,有機基質在栽培完一茬蔬菜后,其理化性狀發生變化,如基質的有效營養成分減少,pH值發生變化、EC值升高等;基質在使用過程別是在連作情況下常會聚積病菌和蟲卵,從而導致栽培基質的質量下降。因此,基質在重復利用前要添加適當新的基質成分和補充肥料,以改善基質的理化性狀,同時還要對基質進行消毒,太陽能消毒是目前應用廣泛而且效果良好的基質消毒方式。

      3缺乏適合有機生態型基質栽培的蔬菜專用品種

      雖然已從普通栽培品種中篩選出了一些比較適合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的品種,例如,杜中平[21]篩選出了“北京402”作為溫室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的黃瓜品種;許耀照等[22]篩選出了“酒椒3號”作為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的辣椒品種;莫云彬等[3]篩選出了“金小鈴”作為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的櫻桃番茄品種。但到目前為止,我國還沒有用于設施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的蔬菜專用品種。由于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和設施栽培的特殊性,迫切需要選育出適用于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的耐低溫、耐弱光、耐鹽堿性強、抗根部病害,且高產、優質的專用蔬菜品種。

      4不同地區間經濟效益差異大

      盡管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的產量高、品質好,投資比營養液無土栽培少,但其生產成本仍比露土栽培高。而目前我國市場體系不夠健全,監測手段滯后,一般市場并不能體現產品的優質優價,蔬菜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地區間的經濟效益差異大。例如,在南方沿海地區、旅游業發達的地區、經濟條件好的大城市及各大油田和工礦區附近,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的經濟效益較好;而在一些經濟相對不發達的落后地區則經濟效益較差,影響了農民發展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的積極性。因此,要建立健全的蔬菜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市場體系,以提高蔬菜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的經濟效益。

      無土栽培營養液范文第5篇

      關鍵詞:草莓;靜水無土栽培;水培箱

      中圖分類號: S668.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432(2011)-04-0153-2

      草莓是經濟價值較高的水果,在我國南方由于栽培面積不大,產量甚少,故開發草莓栽培很有前途。國外的 草莓無土栽培方式主要為營養液膜水培和巖棉培,要求種植槽、水泵、貯液池等配套設施,要耗費一定能源,這就給開發草莓無土栽培帶來一定限制。針對這個問題,我們進行了靜水無土栽培試驗并獲得成功,實驗證明該設施及技術能滿足草莓對外界環境條件特別是水氣肥的需要,并能降低生產成本,適宜在普通人家推廣,并有廣闊發展前景。

      1 生產設施的設計

      1.1 生產設施的組成和工作原理

      該設施由靜態水培系統組成(圖1)

      1.水培箱 2.定植杯 3.液面觀察裝置 4.通風孔

      5.定植板

      圖1 水培種植系統切面

      該設施工作原理:水培箱置于陽臺,用定植板及定植杯將植株懸于水培箱內營養液面上,使根頸離開液面而根則部分置于濕空氣中,部分浸于營養液中,通過液面觀察裝置可確定是否該加入營養液,通風孔增大營養液溶氧量使作物正常生長。

      1.2 生長設施各部分結構

      1.2.1 水培箱結構(圖2) 箱體外沿長60cm,寬40cm,內深12.5cm,箱壁及底厚為2.5cm,通風孔直徑為3cm,箱體用聚笨乙烯泡沫板制成。

      1.2.2 定植板規格(圖3) 定植板由聚苯乙烯泡沫板制成,板厚2.5cm,寬40cm,長60cm,板面開12孔,孔徑5cm,與定植杯相匹配。為促進空氣流通,板面打12個直徑1.5cm的通氣孔。

      1.通風孔 2.定植孔

      圖3 定植杯規格圖(單位cm)

      1.2.3 定植杯規格(圖4) 定植杯由聚氯乙烯制成,高75mm,上下口徑分別為50mm和40mm,杯口外沿有一寬為5mm的杯唇,在杯身距杯口和杯底各28mm和4mm處,沿縱向以4mm的間距開出17×4mm2的通花小格,杯底有同樣的小格。

      圖4 定植杯

      1.2.4 液面觀察裝置設計(圖5) 由內徑0.4cm的玻璃管彎曲而成,使用時先將玻璃管裝滿溶液,開口向下一端置于箱內營養液中,開口向上一端置于箱外,根據連通器原理,通過箱外壁的刻度便可知箱內營養液的多少。

      圖5 液面觀察裝置

      2 生產設施的使用

      2.1 設施消毒

      先用50-100倍福爾馬林溶液于水培箱中浸泡定植杯及基質(粗砂)2-4小時后倒出藥液,再用水沖洗2-3次,處理后把基質風干備用。

      2.2 移苗和定植

      在定植杯底放粗砂約1cm厚,將草莓苗置于杯中,再用適量粗砂固定,然后定植到定植孔中,定植初期水培箱內營養液面應浸到定植杯底約1-2cm高處,定植的頭三天統一用1/2劑量的霍格蘭營養液進行培養[1],以保證定植苗成活。

      2.3 營養液的配制與管理

      2.3.1 試驗處理及營養液配方[2] 本實驗采用三種配方營養液,每一配方營養液為一處理,每個處理設兩次重復。

      表1 各營養液配方大量元素組成

      表2 營養液配方微量元素組成[1] 化合物(mg/L)

      三種配方營養液的微量元素配制均采用此配方。

      2.3.2營養液配制 水源用自來水,先配成濃縮貯備液,避光保存備用,需要時再用貯備液配成工作營養液[2],微量元素濃縮1000倍,其他無機鹽濃縮200倍,配營養液時把各濃縮液按此比例稀釋混合均勻即可。

      2.3.3 營養液面調節 定植初期液面應浸住杯底1-2cm,當根長入營養液較深時,應將液面降至使一段根露置于濕空氣中,以增大吸氧機會,但久置于空氣中的根段,切忌長時間浸沒,故加液時應注意。

      2.3.4 營養液酸堿度控制 若超出PH5.5-7.2范圍,則用H2SO4或NaOH調節,在酸堿度要求不太嚴情況下可用精密試紙測定。

      2.3.5 營養液補充、更換 在天氣正常情況下通過液面觀察裝置觀察營養液吸收情況,一般3d加一次液,1-2個月更換全部營養液1次,若遇連續干旱或陰雨天氣則加液時適量加水或適當加稍濃營養液,以平衡作物吸肥與吸水的偏差,最好在較長異常天氣過后把營養液全部更換。

      3 生產設施的效果與評價

      3.1 水栽作物生產狀況

      采用本設施于10月19日將草莓苗(弗吉利亞)定植,到11月15日已有個別植株現蕾,21日已普遍開花,收獲果實品質良好,畸形果實少,如第一次采摘成熟果20只,全為正常果,第二次采摘24只,僅一只畸形,兩次平均畸形率僅為2.1%。收獲后期營養液PH6.09,電導率0.29ms/cm。上述數據表明用本設施進行靜水無土栽培不但不會影響作物的正常生長,而且比土栽提早結果和降低畸形率。所用配方的化合物絕大部分被利用,更換排出的營養液也不會污染環境。

      3.2 對生產設施的評價

      實驗結果證實本設施適用于進行草莓靜水無土栽培。它具有簡化生產設施和操作程序,降低成本等優點,從而使家庭式無土栽培更易于進行,易于推廣普及,而且更有利于美化環境。本實驗 在草莓開花結果階段,植株間葉片有互相遮蔽現象,顯然是原設計的株行距過小,考慮改為如圖6的定植板規格較好。

      1.通氣孔 2.定植孔

      圖6 定植板規格圖(單位cm)

      草莓是一種美味食品,含有豐富維生素和礦物質,特別是維生素C含量很高,同時草莓也是具有較高觀賞價值的盆栽花卉,其葉、花、果均具宜人姿態,加之開花期結果期均很長,在一株草莓植株上往往同時出現綠葉白花紅果爭妍斗艷的景色,因此家庭陽臺進行靜水無土栽培草莓是很有發展潛力的。

      參考文獻

      [1] 馬太和.無土栽培.北京出版社,1985.

      [2] 王鵠生.花卉蔬菜無土栽培技術.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相關期刊更多

      農村科學實驗

      省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吉林大學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

      當代作家評論

      CSSCI南大期刊 審核時間1-3個月

      遼寧省作家協會

      内射无码专区久久亚洲| 亚洲欧美黑人猛交群| 亚洲精品国产自在久久| 亚洲综合激情五月色一区|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播放在线|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乱码|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 亚洲欧洲另类春色校园小说|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嫖农村妇女|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a毛片| 水蜜桃亚洲一二三四在线 | 亚洲大尺度无码专区尤物| 亚洲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黄桃 | 亚洲午夜电影在线观看高清|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精品小说| 亚洲一区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狠狠成人综合网| 亚洲人成未满十八禁网站| 亚洲jizzjizz少妇| 亚洲精品高清在线| 久久久久久A亚洲欧洲AV冫| 亚洲精品制服丝袜四区| 久久亚洲国产成人亚| 亚洲黄色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人成影院在线高清| 亚洲日韩国产精品乱-久| 亚洲精品女同中文字幕| 深夜国产福利99亚洲视频| 国产成人毛片亚洲精品| 亚洲色精品aⅴ一区区三区| 亚洲av无码成h人动漫无遮挡| 亚洲一区二区中文| 亚洲乱码在线视频| 亚洲精品无码永久在线观看男男| 极品色天使在线婷婷天堂亚洲| 亚洲日本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视色| 亚洲第一区香蕉_国产a|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亚洲日韩久久综合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