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名人讀書故事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歐陽修先生四歲時父親就去世了,家境貧寒,沒有錢供他讀書。太夫人用蘆葦稈在沙地上寫畫,教給他寫字。還教給他誦讀許多古人的篇章。
到他年齡大些了,家里沒有書讀,便就近到讀書人家去借書來讀,有時接著進行抄寫。就這樣夜以繼日、廢寢忘食,只是致力讀書。從小寫的詩、賦文字,下筆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樣高了。
2、呂蒙讀書
呂蒙是三國時吳國的大將,他曾多次立下大功,卻不愛讀書。于是孫權對呂蒙說:“你現在是大將軍了,肩上擔子很重,一定要多讀讀書,長點見識。”呂蒙便開始讀書。慢慢地,他發現書中有很多以前他根本不知道的東西。
一次,他讀到孫臏用“減灶計”誘使龐涓輕敵,最后打敗龐涓的故事,感到眼界大開。于是,呂蒙逐漸愛上了讀書。在軍務繁忙之余,他便一頭鉆進書堆里,如饑似渴地閱讀古代的兵法和史書。幾年下來,呂蒙的軍事才能大有長進。孫權大為高興,就讓呂蒙擔任了大都督,統領全國兵馬。
3、牛角掛書
知識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你愿意擠總是會有的。從讀書中能知道許多知識,所以我喜歡讀書,通過讀書汲取無限的營養。我先后讀過許多書:《安徒生童話》、《宇宙遺產》、《星之海洋》、《哪咤傳奇》、《100位名人成才故事》等等……這些書陪伴著我快樂地成長。
我喜歡讀書,讀書能讓我從乏味中得到快樂,從快樂中學到知識。通過讀書,讓我獲得情趣,明白事理,懂得人生。童話故事教會了我如何去愛別人,愛世界,純真的我終日沉浸在童話的世界里,夢想著自己童話般的生活;科技知識讓我懂得了世界的奧秘,揭開萬物生存和萬事發展的規律;名人故事教會了我該如何正確的做人做事,樹立高尚的品格,踏上成功的道路。
我喜歡讀書,讀書能讓我一天天長大和不斷地成熟。多讀書,讀好書,讓讀書成為一種習慣,一種樂趣。通過讀書,不斷提升自我,不斷進步成長。《哪咤傳奇》和《西游記》讓我知道要勇敢堅強的面對生活。《宇宙遺產》和《星之海洋》讓我知道了宇宙星球的奧秘,長大后我要當太空員,去探查宇宙的奧秘。《100位名人成才故事》讓我知道只有好好學習,才能成為有用人才,才能有所作為,才能建設我們美好的祖國。
讀書給了我力量,給了我知識,讀書陪著我快樂成長,讓讀書伴我一生吧!
每天讓一位學生進行“課前兩分鐘說話活動”,或背古詩或誦優美語段、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或談點見聞、互通信息,闡述見解。這種活動不僅能增加詞匯的積累,還能促使學生在課外自覺地閱讀。古詩是祖國古文化的精髓,小學生記憶力強,經常背誦積累古詩,不僅可以吸收祖國優秀的古文化,豐富語言,還可以陶冶情操,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二、營造良好的班級書香氛圍
為了創設一種濃厚的讀書氛圍,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感染,我在班級設立了圖書角。由于我校是農村小學,學生家庭經濟都不是很寬裕,班上學生的藏書量極為有限,因此班級圖書角的書一部分是學生自愿捐獻出來暫時存放在班里的;另一部分是我帶學生到學校圖書室借的。為了確保讀書能有序、有效的開展,即要讓每位學生都能看到書又不讓圖書丟失,我首先指導學生們給圖書編號,然后民主選舉出幾位責任心強的學生做圖書管理員,由他們負責圖書的保管、借閱工作。 另外我還巧妙地運用教室的墻壁、黑板來信息,引導學生閱讀:如在墻壁上貼一些名人名言的條幅、學生字畫和一些激勵學生讀書的圖片等;在黑板一角開辟出“每日格言”一欄,每日一句,由學生輪流抄寫。學生經常處在這樣充滿書香的環境中,看看記記,耳濡目染,往往能感受到書海的浩瀚和讀書的樂趣,從而形成跟書本交朋友的愿望。
三、通過課文或故事激發學生的情感,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
“情”是一切“行”的源動力,要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應誘發其內因,從調動學生的情感入手:
1. 利用讀物本身調動學生的情感。故事人人都愛聽,一聽到老師說要講故事,個個精神抖擻,喜悅之情溢于言表。因此,可利用讀物本身優勢,堅持從講故事入手,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體驗到閱讀的快樂,產生閱讀的興趣。在此基礎上,可逐步放手,向學生推薦一些書籍,如《安徒生童話選》、《成語故事》、《百科全書》等,或讓學生自由選擇書目,讀他們感興趣的書,了解最想知道的事。其次,教師還要善于抓住時機,組織學生拓展樂讀,進行“相似激活”,調動起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如學習贊美祖國美麗山河的課文時,可向學生推薦一些相關的文章《長城》、《秦始皇兵馬俑》等。
2. 利用教師的情感調動學生的情感。小學生愛模仿,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是學生模仿的對象。如果教師對閱讀懷有極高的熱情,具有良好的閱讀習慣,那么教師的這種閱讀習慣必能通過教師自身情感的外露來感染、影響學生,調動起學生的情感,產生共鳴效應。因此,教師應該讀一些經典作品,更要讀兒童文學。教師品讀兒童文學,既能找到一條與孩子溝通的捷徑,又能及時推薦好的作品給學生。教師聲情并茂渲染的故事情節就會把孩子們帶入了一個或有趣,或驚險,或奇特,或感動的情感世界里。
四、推薦優秀讀物
“學習的最好興趣乃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布魯納的這句話啟發我們必須讓學生選擇適合自我個性特點和興趣愛好的讀物。我們要有針對性地推薦與閱讀者的認知水平、接受能力相匹配的讀物。只有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讀物,才能有效地促進兒童的讀書欲望,才能深入地理解讀物的內容,受到讀物的感染。首先,調查問卷,了解學生喜歡讀什么樣的書。再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和閱讀能力,幫助挑選淺顯有趣的童話、故事、兒歌、散文甚至優秀小說等,如《安徒生童話》、《西游記》、《十萬個為什么》等。
五、以名人的讀書事例樹立榜樣,激發閱讀興趣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收集關于讀書的名言,進行欣賞;有意識地向學生介紹、、葉圣陶、冰心、老舍等名人熱愛讀書的故事。并在平時教學中,留心觀察班中喜愛讀書的同學,不失時機地進行表揚,請他們談談課外閱讀的收獲。這樣,身邊的一個個能親眼所見的榜樣,讓學生感受到書海之浩瀚和讀書樂趣,從而激起對書的渴望,產生與書交朋友的強烈愿望。
六、進行讀書活動的評比交流
開展閱讀交流活動,讓學生體驗讀書的樂趣,例如,(1)閱讀筆記的評比與展示;(2)手抄報展評;(3)優秀作文欣賞;(4)講故事比賽;(5)美文欣賞。在人性深處,有一種最原始的東西,是喜歡得到別人的贊揚。在活動中,他們真切地感受到因為自己豐富的知識,出色的表現,帶來了他人的贊許,由此就可能產生一股持續閱讀的動力。
七、寫“推薦信”,記筆記,互相促進
一、“趣”字當先,培養學生愛讀書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和愛好是獲取知識的動力。”因此,教師必須重視培養學生閱讀的興趣,以興趣這把鑰匙打開兒童的心扉,引導學生走進知識寶庫的大門。
1.樹立榜樣。根據小學生敬佩英雄、崇拜名人的特點,我經常講一些名人、名家愛讀書的故事,鼓勵他們熱愛書籍,從書中汲取知識。平時,我有意識向學生介紹老舍、葉圣陶、冰心等名人熱愛讀書的故事,這種名人“效應”所產生的力量不可低估。
2.以身作則。課外時間,我經常與學生一起讀書,一起誦讀古詩,這對孩子是一種無聲的教育。閱讀時,教師所流露出的熱情和歡樂之情,對孩子有著強烈的感染力,學生在濃濃的讀書氣氛中體會到教師對閱讀的重視,從而自覺地進行閱讀活動。我還經常給學生講自己童年學習的情況,并給學生絕對肯定的啟示:閱讀非常有趣。這猶如良好的催化劑,激起了學生強烈的閱讀興趣。一旦興趣培養起來,學生不僅眼前受益,還將影響整個人生。
3.隨機指導。在課堂上,隨機樹立典范。當學生說出一些精妙的詞語和精彩的語段時,當有學生道出一些其他同學所不曾了解的科普知識時,教師應給予激勵、表揚,這樣便能在學生中營造讀書的氣氛。
二、“法”字為重,培養學生會讀書
會讀書,即具有各種基本的讀書技能。一是學生要會朗讀,要動情地讀書;二是學生要會默讀,要能做到默讀中注意力集中,不動指、不動唇、不回視,抓住主要內容等;三是學生要學會快速讀和略讀、瀏覽;四是學生要學會在讀中思考、質疑、解疑,學會在讀中圈點、批畫。為此,我注重以下幾種閱讀方法指導:
1.指導學生做好讀書筆記。根據不同年級,提出不同要求。低年級學生摘抄詞句、仿句練習;中年級摘錄佳句、精彩片斷、名人名言等;高年級摘錄時要注明出處,寫讀后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
2.指導學生會用讀書方法。曾指出讀書之法:“不同之書,區別對待。應讀之書宜緩宜熟;應閱之書宜速宜多。閱書如攻城,輕騎剽悍,所向無前。”根據不同題材的文章用不同的方法去閱讀,要求學生初步掌握精度、略讀、瀏覽“三讀”法。精讀就是要一句一句地讀,一句一句地理解,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要停下來,做上記號,以便查工具書或向人請教,弄懂了再繼續讀;略讀就是速度較快,常常一目幾行,意在了解大概內容;瀏覽的速度就更快了,主要用來瀏覽報紙、搜集信息資料,常常只看看標題。閱讀初期,一般以精讀為主,有了一定的閱讀能力和閱讀經驗以后,三種方法可交叉進行,一般內容略讀或瀏覽,精彩的部分精讀。
3.指導學生進行仿句、仿段、仿篇的練習。如閱讀介紹竹子的文章,可引導學生為各種竹子編寫標簽,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或為文章內容的“空白”處作擴充、填補,不但訓練學生的閱讀能力,還訓練了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三、“戲”字為輔,培養學生讀好書
戲,在這里是指一些有趣的讀書活動。我的做法如下:
1.講。我班堅持每日5—10分鐘的聽說訓練,時間可安排在早會或課前,讓學生輪流上臺,交流課余時間閱讀中攝取的語言材料,讓大家或說一新聞,或曉一趣事,或背一古詩,或得一好詞佳句,或明一道理,變枯燥的讀寫為有趣的樂事,學生興趣盎然,視野開闊,語感增強。更令人欣喜的是,學生從課外閱讀中得到源頭活水,逐步達到厚積薄發,說話妙語連珠,寫文章意到筆隨。
2.辦。組織學生自辦手抄小報活動。手抄小報的內容廣泛,國家大事、校園生活、環保教育、科學世界等無不包羅,學生非常喜歡。學生根據需求,獨立命題、編輯材料,設計版面,并配以彩色插圖。如圍繞“北京申奧”這一內容,學生就出了《新北京、新奧運》、《奧運連著你我他》、《一百多年的奧運夢》等。
充分利用外部環境刺激
重視物質環境對人的影響,是美國教育理念中一個很重要的內容。我以前參加年會的時候居然看到一個讓人啼笑皆非的題目:“風水原理對學前教室布置的影響”。在引導孩子閱讀方面,他們這一理念也有很明顯的體現。
圖書閱讀區的布置
一家書店是按照維尼熊的意境布置的,走進書店就像走進原始森林,有許多大型玩具,隨時可以玩,沒有孩子不喜歡這種環境。來到這里后,周圍都是書,孩子很可能因為偶然被某幅圖畫吸引,從而開始閱讀。
許多圖書館的兒童閱讀區有沙發、地毯和各種玩具,非常溫馨,有家的感覺。兒子最喜歡的圖書館有個藍色的貓咪小沙發,每次去都要先坐在那個小沙發上玩一陣。待他玩累了,我就建議他看字母書、科普書或動物書之類的。因為高興,他往往欣然應允。
日常環境的滲透
除了專門的閱讀區,日常環境中也到處可見美國人啟發孩子閱讀的獨具匠心。他們用圖書的名字、知名動畫人物、作者的信息等進行滲透,以達到潛移默化的效果。
比如,一所小學教學樓里的通道名為Clifford,這其實是一個著名系列書里的主人公大紅狗的名字。
提供貼心的服務
許多圖書館和書店都會按主題把圖書歸類并捆綁好,以方便沒有時間精挑細選的孩子和家長。如果是自己喜歡的主題,拎著就可以走,非常方便。
用豐富的閱讀形式進行調動
變換形式“搞活”繪本
幼兒園會提供配套的玩具、教具、卡片等,采用講故事、歌謠、手指游戲、木偶表演等各種形式,讓孩子參與到故事中來。
例如,有關消防救火主題的故事,老師把繪本里的很多內容都做成紙板道具,在讀繪本前發給孩子們,并告訴他們在聽的過程中,如果發現老師講到的內容和自己手里的道具內容一樣,就粘貼到前面的紙板上去。因為有“目標”,孩子們聽得特別投入。
設置主題
老師會把相關的閱讀內容和要求設置在一個區域,一起閱讀,一起討論。為配合這個主題,擴充孩子的知識,還會安排其他非閱讀活動,比如參觀消防站、請消防員來訪、設置救火場景等。
物質刺激
許多書店、公益組織、自發的閱讀圈子或者幼兒園,會組織讀書俱樂部,討論書,舉辦有獎讀書活動。
請名人講故事
其中有專門講故事的名人,也有孩子心目中的名人,如動畫配音的演員,甚至是紅極當時的選秀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