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送孟浩然之廣陵教案

      送孟浩然之廣陵教案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送孟浩然之廣陵教案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送孟浩然之廣陵教案

      送孟浩然之廣陵教案范文第1篇

      十月份,諸暨市小學語文新課標解讀活動在我們陶朱小學開展。此次活動,翁老師要求我們學校的老師針對新課標的理念上三堂有特色的課。我上課的主題是如何在古詩教學中拓展閱讀。我以《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送別詩為主要內容,試圖通過這首古詩,培養學生賞析詩歌語言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增加學生的課外詩歌閱讀量。

      二、煉獄般的磨課和上課

      1.第一階段的課后拓展實效不大

      在第一階段試教時,我把古詩的拓展閱讀放在上完古詩后。我選了幾首送別詩,讓學生誦讀。但是上完課后,我總覺得不是滋味。在和幾個老師交流后,我覺得在古詩教學結束后讓學生誦讀幾首古詩,這樣的課外拓展閱讀有點單一。是否可以拓展閱讀其他詩歌,升華學生的情感?我選了一年后李白寫給孟浩然的送別詩《江下行》。

      2.第二階段:詩中拓展,情感得到升華

      第二次試教時的教學實錄片斷:

      師:你們從詩中的哪些地方看出了李白和孟浩然的依依惜別之情?

      生1:我從“盡”字看出來了。船都看不見了,人卻還站在那里望呀望。

      生2:我從“孤帆”看出來。

      師:說說你的理由。

      生2:當時是盛唐時期,長江流域上船來船往,可是作者的眼里卻只有孟浩然所乘坐的那艘小船。

      師:是呀,李白對孟浩然的依依惜別之情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濃厚了。一年之后,李白又在黃鶴樓寫了《江下行》思念孟浩然:“去年下揚州,江送黃鶴樓。眼望帆去遠,心逐江水流。”

      學生齊誦后很容易就理解了《江下行》這首詩的意思,更深層次地理解了李白和孟浩然之間的深情厚誼。學生們明白了真正的友誼不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被淡忘,相反會如一壇好酒,時間越久,味兒越香濃。這無形中把學生們的情感推向了,他們誦讀起來更有滋有味了,特別是讀到那句“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時,他們都不約而同地放慢了速度,拉長了最后幾個字的音調,感受詩人之間依依不舍的深情。

      在一首詩的教學中,課中拓展一首,課后拓展幾首,這個量已夠了。那么在教學設計中,是否可以適當地滲透其他課外知識?這樣對古詩的理解有幫助嗎?我認為可以從題目入手,抓題眼。

      3.第三階段:詩題外延,創設詩境

      第三次試教時的教學實錄片斷:

      師:詩題中有“四名”,是哪兩個名人?哪兩個名勝?

      生:兩個名勝是黃鶴樓和揚州。

      師:黃鶴樓和哪兩個樓一起被稱為江南三大名樓?

      生答略。

      一開始我只是想告訴學生,黃鶴樓是江南三大名樓之一。我問自己江南三大名樓分別叫什么,我自己也被自己問倒了,于是我趕緊查資料了解江南三大名樓。我想,我應該明白地告訴學生江南三大名樓的名稱,讓學生了解中國的名勝古跡,為黃鶴樓感到自豪、驕傲,更深地理解這首詩:李白和孟浩然的告別之地如此有名,而且富有詩情畫意,李白是浪漫主義詩人,選擇的地方也是如此的浪漫。

      師:這兩位名人分別是誰?

      生:李白和孟浩然。

      師:李白和孟浩然是怎么相識的?

      生答略。

      課件出示了李白和孟浩然是怎么相識的一段話。我創設了一個情境,學生們明白李白和孟浩然在相識之前早已相互仰慕已久,他們的相識不是偶爾的而是必然的,他們在相處之后產生了相見恨晚之感,所以他們才會戀戀不舍地分別。我在這里滲透了兩個風景名勝和兩個地名的相關知識,為后面的古詩教學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三、教學反思

      我的課程獲得了許多老師的好評,說我在教學古詩的同時,滲透了許多課外古詩,讓學生學得恰到好處,積累了大量的課外送別詩。這“恰到好處”其實隱藏著的是我課前無數次的預設,無數次的反思,無數次的磨煉。

      教師對課堂的預設,只是基于教師個體對詩的理解,而課堂上的生成,則是學生在接受和理解了詩的基礎上產生的感悟。課堂有了這樣美麗的生成,這說明師生之間有了較好的互動,說明學生的主體性受到了重視,學習的積極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這是一種有生命活力的學習和思考。

      那些看似偶然的精彩,其實背后隱藏著某種必然。我們應注重課前的備課――預設。這是一種怎樣的教學預設?這是一種不同于傳統的備課的預設,是一種有深度和廣度,有寬度和厚度的預設。鉆研教材,了解學生是一種預設;學習理論,參與研討是一種預設;激發興趣,體驗生活是一種預設;集思廣益,完善教案是一種預設;反思教學,分析案例也是一種預設。

      送孟浩然之廣陵教案范文第2篇

      下面我對自己的教學設計作一些具體的闡述:

      一、開頭的導入,未從作者和背景入手,而是提問學生知道的古代送別詩有哪些

      一上課提起古代送別詩,學生情不自禁地背誦起來,仿佛進入了難舍難分的送別意境。然后我告訴學生:古人告別的是人,除了王勃的“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大多有沉重之感。我們今天要學習一首現代別離詩,告別的是地方――康橋,由此簡單地介紹作者和背景。這樣從學生熟悉的古詩入手,會激發學生的興趣,通過背誦古詩,也能讓學生感受到詩歌的美。

      二、舍棄多媒體教學,回歸文本

      由聽黃磊朗誦課文,改由教師范讀。其實,教師讀得未必就有黃磊的好,但這就好比聽磁帶和看歌手現場唱歌一樣,教師聲情并茂的朗誦會感染學生,使學生和老師的心靈產生共鳴,學生對老師產生一種平等親近感,更利于課堂的教學。然后讓學生通過評點教師的朗誦,初步體會這首詩的感情,明白了這首詩的所在。接著學生自讀,并互相點評,讓學生陶醉在美的意境中。學生通過反復誦讀,傾聽文本的聲音,充分感受到了畫面的美,為下面的賞析詩歌的美作好了準備。

      三、賞析這首詩的美從意象和形式兩方面入手

      圍繞“詩歌的美”,可設計具體明確的幾個小問題,不必面面俱到,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讓學生自己悟出詩歌的美,教師講解不宜過多。

      首先從詩歌的意象入手賞析詩歌的美。

      我設計了這樣三個問題:(1)詩人選擇了哪些意象表達自己的情感?(2)詩人為什么沒有選擇康橋周圍的高樓大廈、車水馬龍等平常物象,而是選取云彩等自然景物?(3)這些意象都是很普通的景物,但在詩人的筆下卻很美,請每一小組選擇一個意象賞析詩歌的美。這三個問題有一定的梯度,第一個問題比較容易回答,第二個問題進一步追問,第三問富有挑戰性。

      為了避免教師枯燥的講解,激活學生的思維,我又設計了這樣三個問題:(1)這首詩選擇了哪些有色彩的詞語?有一種什么樣的美?(2)詩歌用了哪些動作性很強的詞語?畫面富有一種什么感覺?(3)這首詩讀起來除了能感到畫面美,形式上還有什么美感?(提示:押韻、節奏、句式等。小組討論。)第一、二問較易回答,第三問作了提示。形式上的美較多,應重點感受畫面美,盡量讓學生自己去感悟其中的美感,教師根據學生悟到的僅作適當點撥,不必把“音樂美、繪畫美、建筑美”的詩學主張灌輸給初一的學生,本課教學的重點是感知詩歌的美,要讓學生受到美的熏陶。

      賞析完,讓學生小組賽讀,學生做評委。反反復復誦讀,讓學生沉浸在美妙的意境里。最后,簡單地總結一下,和開頭呼應:這首詩無論是意象還是形式,都給了我們美的享受。“多情自古傷離別”,自古以來,離別總是免不了一種沉重愁緒。而現代詩人徐志摩的作別多了一份柔美和瀟灑,所以它是二十世紀最出色的一首別離詩。

      這節課,每一個環節都圍繞“詩歌的美”設計,有鋪墊,有梯度,讓學生自己去感悟、去體驗、去詮釋,把課堂還給了學生,讓學生的心靈真正受到了一次美的熏陶,從而使課堂走向了高效。

      《再別康橋》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感知詩歌的詩意美和形式美。

      2、有感情地誦讀詩歌,從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學重點】感知詩歌的詩意美,受到美的熏陶。

      【教學難點】詩歌的形式美。

      【教學過程】

      一、由古代送別詩導入。

      提問:自古寫離別的詩作可以說是數不勝數,大家比較熟悉的古代送別詩有哪些?

      (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贈汪倫》;王維:《送元二使安西》;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高適:《別董大》;李商隱:《無題》;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簡介作者和寫作背景。

      二、教師范讀,初步感知詩歌的美。(學生從語速的快慢、語調的高低、感情的起伏三方面進行點評。)

      三、指導學生朗讀。

      (讀給同桌聽,互相點評。請一個同學站起來讀,全班點評。)

      四、賞析詩歌

      1、從詩歌的意象入手賞析詩歌的美。

      提問:

      (1)詩人選擇了哪些意象表達自己的情感?

      明確:云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輝等自然景物。

      (2)詩人為什么沒有選擇康橋周圍的高樓大廈、車水馬龍等平常物象,而選取了云彩等自然景物?

      明確:這就避開人間煙火,營造出種清新美。

      (3)這些意象都是很普通的景物,但在詩人的筆下卻很美,請每一小組選擇一個意象賞析詩歌的美。

      2、從詩歌的形式入手賞析詩歌的美。

      提問:

      (1)這首詩選擇了哪些有色彩的詞語?有一種什么樣的美?

      明確:全詩中選用了“云彩,金柳,夕陽,波光,艷影,青荇,彩虹,青草”等詞語,給讀者視覺上豐富的色彩想象,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康橋的一片深情,有一種畫面美。

      (2)詩歌用了哪些動作性很強的詞語?畫面富有一種什么感覺?

      明確:“招手”、“蕩漾”、“招搖”、“揉碎”、“漫溯”、“揮一揮”等,使每一幅畫都富有流動的畫面美,給人以立體感。

      (3)這首詩讀起來除了感到畫面美,形式上還有什么美感?(提示:押韻、節奏、句式等。小組討論。)

      五、小組賽讀,讀出美感。

      六、總結。

      相關期刊更多

      中國建材科技

      部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中國建筑材料科學研究總院有限公司

      中國土地

      部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資源部

      安徽文學

      省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安徽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久久亚洲AV午夜福利精品一区|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无码| 91嫩草私人成人亚洲影院| 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 v小说|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亚洲高清不卡 | 亚洲阿v天堂在线2017免费| 亚洲日韩看片无码电影| 亚洲一线产品二线产品| 亚洲国产日韩综合久久精品| 亚洲精品无码Av人在线观看国产|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二区首页|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亚洲精品国产免费| 亚洲午夜精品在线| 亚洲偷自精品三十六区| 中文日韩亚洲欧美制服| 亚洲中文字幕一区精品自拍| 亚洲欧美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一卡2卡3卡四卡乱码| 亚洲人成色777777精品| 国产精品亚洲а∨无码播放麻豆| 欧美亚洲国产SUV|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第一页免| 亚洲精品久久久www| 国产aⅴ无码专区亚洲av麻豆| 亚洲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国产成A人亚洲精V品无码性色|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影视| 亚洲综合在线成人一区| 亚洲伊人精品综合在合线| 亚洲一本到无码av中文字幕| 色婷婷六月亚洲综合香蕉| 亚洲福利中文字幕在线网址| 在线观看亚洲天天一三视| 国产成人无码综合亚洲日韩| 亚洲小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精品软件| 亚洲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V| 亚洲不卡AV影片在线播放| 亚洲韩国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男人的天堂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