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結婚幸福感言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能從年尾炒到年初,可見大s和汪小菲這對男女的魔力與象征性,但我們都有點疲乏。好吧,那就簡簡單單說點數據,汪小菲身家約25億人民幣(外界猜測不只于此,又是一個“小康之家”),是滿族(祖籍正黃旗,大陸得不能再大陸了),16歲赴法留學(大s不是經常說喜歡法蘭西男人嘛),6年后回到北京協助母親張蘭。
臺灣著名剩女大S跟京城闊少汪小菲相識20天見了4次面就訂婚了,港姐佘詩曼為北京闊少裝起了殘疾人,林熙蕾找了個上海成衣王子玩起了閃婚,而一貫以青春示人實則三字頭的徐若,也與內地毛巾小開打得火熱。最近港臺敗犬女王們的一連串情事艷史,再度將海峽的深厚淵源推到了人們的眼前,原來,現在港臺女星都跑到了內地,在我們大陸女明星們的虎口下,奪起了內地富二代們這口好食。
對于家底豐厚,留洋受訓過的新一代大陸富二代來說,他們開始擺脫了他們父親那種艱苦奮斗乃至老土的泥腿子形象,而他們找女明星也成了個人的一次時尚“形象”公關。當大S和汪小菲想將結婚辦成巡演,意欲在餐廳版圖擴張,借風營銷,你就知道大陸富二代們娶港臺女該是一盤多好的生意。
而對于名利已收,欲早日覓得如意郎君的港臺女星來說,大陸富二代們清白的過去(很多富二代連姓名都不清楚)以及大陸狗仔遠遠少于港臺(加油啊,卓偉哥!)也有利于她們安心生崽養生,這一點也是絕對不同于和許晉亨、劉鑾雄等情場老手談愛時注定不安穩、被偷窺、被觀察、被議論的感情命運。而且這些富二代素質還普遍不差,從汪小菲到林熙蕾的Mr.楊,年紀也不過30-40歲,剛好處于女星們的目標區內,而且個個留學海外,跟女星們在時尚上的品位一定相當一致。
正如《康熙來了》中安以軒曾無意中透露她“手下”有很大一幫“內地富二代”可供介紹,當場造成節目女星炸了鍋那樣,嫁內地娃也成了一條公認的人生終南捷徑。對那些尚在港臺彈丸里打滾的紅塵佳人來說,是主動接駁到北上尋找富二代時代的快速車道,還是放棄大陸成為留守港臺貪戀家鄉的保守婦女,這不得不作一個艱難的決定。當然,港臺女星與大陸男的組合也不全是“錢色”組合,譬如蔡少芬、郭羨妮這樣的無線花旦,卻選擇了跟大陸寂寂無名的武打演員或是武術指導相愛,更多是因為在大陸拍戲時間長了,日久生情,無關階層門戶只關真愛。
港臺女星VS大陸佳婿
徐若VS 毛巾小開
徐若和上海籍男友賀錫敬(Leo)大方互相摟著腰,親密合唱《在我生命中的每一天》的照片曝光后,“LV”戀情正式宣告。作為生產毛巾的廣豐集團的公子,賀錫敬被稱為毛巾小開。別稱雖奇怪,但他恪守大陸人的傳統,表示自己戀愛是以結婚為前提:“父母親有見過她,沒有反對。”
佘詩曼VS陳姓闊少
作為假裝骨折,在微博上傳打石膏照片,在生活中手腳靈便玩手機的著名表演藝術家佘詩曼老師,她半年前就開始與一名北京的身家億萬的25歲陳姓闊少相戀,數月前她更將香港北角的“發跡屋”賣出,看來極有可能效法大S,找個弟弟然后隨時注冊閃電嫁“金龜”。據媒體報道,該闊少持有香港身份證,家族在北京做經營貿易生意,身家逾十億元。
很多證據可以表明,在這個精神速食時代,我們需要的,不僅僅是漂亮鞋子、昂貴外套或喧嘩的PARTY,在追逐世俗意義的成功和他人羨慕的富有同時,我們的心靈更需要出口和托依。
撥開纏繞身邊的各種物質浮云,我們剩下包裹于身的,是愛,親人的愛,朋友的愛,情侶的愛。不管你對自己的家庭、親人和愛人感到埋怨或者自豪,愛與被愛,都是讓人幸福的事情,它給我們帶來精神的愉悅,懂得了生命的意義。
莫里哀說:“沒有愛情的人生,不是真正的人生。”蔣雯麗用愛情證明于此,并和愛人顧長衛努力經營,隨著時光的流失,悄悄地從激情向溫情轉化,變成血濃于水的親情依戀。而這恰恰是愛情常青不謝的奧秘。
對于秦海璐和海清來說,與父母或者孩子的親情更是彌足珍貴。這份愛是身心疲憊時通往家里的一條小徑,是奔波忙碌中的一股暖意,是匆忙推開家門迎面撲來的一縷飯菜香味,是父母孩子全家圍坐在燈前桌邊的滿室溫馨。
心有大愛,不求回報。明星的心底最柔軟之處,和所有人一樣,是愛。當我們擁有愛時,這種觸動心靈的美,猶如一幅簡練的水墨畫,不必華麗的色彩,也無需復雜的構圖,卻能使我們維持最久遠的品質。
生活中有許多平凡的東西,最終卻會使你真心地感到愉悅。
章子怡
趁活著,與孩子和最愛的人廝守到老
電影中的愛情故事很多時候就是現實生活中的復刻版,“一開始不能真正走到一起,但是當愛情真正來臨時,雙方都要學會去經營和妥協。愛情到來的時候,我們就不會變得那么自我。”這是章子怡在進入了孟小冬的這個角色后的感悟。
從17歲開始就希望擁有一個溫馨的家庭,“我這個人骨子里還是很傳統的,喜歡家庭的氛圍,喜歡小孩子,我當時的夢想就是將來有自己的小孩。”人前越是風光無限,站在越高的位置的時候,想要的反而會變得簡單得多了。
在拍完《最愛》以后,章子怡的人生觀發生了些許變化,既然知道世事總是那么無法掌控,大家更應該懂得在活著的時候好好地去愛。“每天這么辛苦地干活,也許明天起來就什么都沒了,有時會想不如找個男人結婚算了。”無法想象這是那個曾經只身闖蕩好萊塢電影圈的章子怡口中說出的話。浮華褪去,愉悅的時刻便是平淡的家庭生活。
張柏芝
親情就是無價之寶
張柏芝給自己的生活打滿分,“我有一個搞笑的公公、開通的婆婆、疼我的老公、一對健康兒子,滿分到不能再滿分了。”
“我8歲就想做媽媽。”張柏芝的母性情結可見一斑,生了兩個兒子以后,她的慈母形象更是深入人心了,拍戲再累,就算只能睡幾個小時,但是為了可以陪兒子玩,一切都值得。
謝霆鋒自從有了丈夫和父親的角色,就多了一份硬漢的擔當,謝婷婷說:“哥哥唯一好溫柔的時候,就是做老公的時候。”一句“別怕,有老公在”讓張柏芝感動道:“再也找不到更好的老公了。”
在家人的愛護下,張柏芝無疑是一個擁有完美幸福的女人。當你懂得了親情的無價,你方能享受到它所帶來的愉悅之情。
林志玲
在溫馨的廚房里為愛人做飯
三十歲才成名,林志玲對于娛樂圈卻沒有太多的眷戀。“如果能夠遇到一個心靈契合的人,我也有可能會閃電結婚喔!人的一生難得可以遇到適合的人,有時一個都碰不著。所以,一旦碰到了,當然要把握。相信不只是我,每個人都會這么做!”
林志玲非常珍惜和家人呆在一起的時光。“如果以后結婚了,我會非常希望每一天都能在一個布置得很溫馨的廚房里為愛的人烹調美食料理。”很多時候,烹飪也是愛情的調劑品,食物在口中融化的那一刻會讓人感受到愛情所帶來透心的愉悅。
大S
只愿為你守著約
愛情在降臨的時候沒有任何理由,兩個眼神碰撞的那一刻,根本不會考慮到年齡或者其他任何的影響。“有的人見一面就像認識了幾輩子,這叫緣分。”這是大S在認識了汪小菲后發表的愛的感言。
敢愛敢恨的大S向來都不畏懼在輿論的壓力下享受自己愉悅的愛情時刻。“很高很高的溫度,才能讓玉米開成花朵。很多很多的練習,才能讓愛情煉成幸福。”
2011年3月,海南三亞因為這對新人的婚禮變得更加矚目了,撇開婚禮到底是豪華還是溫馨不說,當大S穿著一身白紗踏上婚禮臺的一剎,可以深深感受到任何流言蜚語都沒法阻擋她邁向幸福的決心。
李嘉欣
享受為兒子做手工的愉悅
一副精致的五官是上天賜予李嘉欣的禮物,從參選港姐到后來踏入娛樂圈,出眾的外貌為她贏盡喝彩。
十月懷胎對于做母親的來說總有說不盡的折磨,但是,李嘉欣儼然一副陶醉其中的樣子,經常在微博上分享自己作為待孕母親的緊張幸福之情。
小兒子出生后,她開始忙著為兒子的房間布置小手工,用不同圖案形狀的彩紙,剪貼出兒子的英文名字母貼在門上,在兒子彌月之日更親手制作彩色蛋糕,自嘲沒有一雙巧手的她,卻非常享受為兒子做手工的過程。“看著他的時候就覺得很幸福滿足。”昔日冷艷的大美人如今在榮升為媽媽之后全然一副有子萬事足的樣子,這,就是母愛的力量。
舒淇
你的幸福就是我的快樂
生活像水,友情如茶。如果有一個摯友相伴,那么人生的旅途就不再孤寂。可以理解舒淇為什么會在圈中密友林熙蕾大婚的前一晚頑皮地說:“婚禮上我要舉手反對。”參加好朋友的婚禮,情緒總是五味雜陳的,最強烈的莫過于是為對方的幸福感到快樂。
為了把心底里最真摯的祝福送給新娘子,舒淇提前把心里話寫在了一張卡片上,看著自己最好的朋友那么勇敢地走在“我要幸福”的路上,寫著寫著的時候眼淚不知怎的不停地流了出來。“親愛的,看到你臉上溢滿幸福的微笑,看他那么溫柔輕輕地呵護你。很放心地把你交給他了。”
適量的茶遇到了適合的水,在合適的溫度下,必能飄散出沁人愉悅的茶香。
海清
家是我心里最柔軟的地方
有人愛烈酒,有人愛咖啡,中國電視劇的“第一家庭主婦”海清說,她最愛清透淡雅的茶。
這愛好與她為自己取藝名“海清”的初衷一樣,寓意通透純凈,寄望心無雜念。而她的老搭檔吳秀波對她的評價,則實實在在地證實了海清的愛好確有理由:一個里外通透的女人,可以從她的眼睛直接看到她的心。
沒有人懷疑,2010年應該是海清一生中最為愉悅的時刻。《媳婦的美好時代》中,她是善良可愛的中國媳婦;《黎明之前》中,她是想愛不能愛的深情戀人;《趙氏孤兒》里,她是為了孩子連命都可以舍棄的母親。憑借超強的親和力,海清為自己的生命軌跡,畫了一條漂亮的“大陽線”。
可海清的回答卻是否定的。“如果人生最愉悅的感覺就是成功那一刻的話,我在做童星的時候就已經享受過了。對我來說,就是很平常地在演我的角色。正巧這些角色獲得了更多人的喜歡和認可,給了我一些贊譽,但我還是我,風來過吹就吹,雨來過下就下,我還站在那兒,一直沒變。”
“家庭,才是我心里最柔軟的地方。所有有關愉悅的時刻,都與我的家庭、我的兒子有關。”
講這話的時候,海清歪著頭思考,表情增加了些許凝重,并再次強調,家庭生活的每一個片段,甚至與家人共同呼吸的每一方空氣,都是她最魂牽夢縈的時刻。
“我可以和家人呆在一起,一星期、一個月足不出戶,我不會因為同樣的事物而煩悶,也正是家庭的穩定感,讓我出奇的踏實和舒服。”
在別人還不諳世事的8歲,敏感的海清已經悟到了一個悲傷的道理:“人這一輩子一定是孤單的,孤單地一個人走夜路,孤單地一個人看到黎明,孤單地一個人在烈日下被暴曬,孤單地一個人在黃昏里面等待夜的來臨。”她在電影學院同學中第一個結婚生子,并在事業毫無起色的漫長歲月里甘于寂寞,滿足于家庭主婦的小快樂。
面對外界對她的“隱婚生子”傳言及一次次的猜測、中傷,海清并沒有激烈辯解,只是淡淡回應:“在我還是四線演員的時候,我不愿意說感情的事。別人問你你說,媒體會說某某自爆情史、自爆家史、自爆婚事。自曝是主動,以我受到的教育,自爆這倆字挺難聽的。”
卻和天下的媽媽一樣,談起孩子來掩飾不住的興高采烈。“對于現在的我來說,兒子為我做的每一件事情,都讓我愉悅無比。有一次兒子讓我陪他打妖怪,拿著豬八戒的耙子和孫悟空的金箍棒,兒子說,‘媽媽你站在后面,我保護你。’我問兒子怕不怕,兒子說,‘我現在還有點怕,阿婆說我長大了就不怕了。’電視里播《鮮花朵朵》,有男演員毆打我的戲,兒子大聲嚷嚷,‘關掉!快關掉!’他連最愛的《大鬧天宮》都不看了,因為打開電視媽媽會挨打。這些小事都讓我感動得直哭。”
拍《王貴與安娜》時,海清有兩個月沒見到兒子,有次兒子下樓接她,海清單腿跪在地上,兒子把頭放在她肩膀上,倆人靜靜地擁抱了15分鐘,海清的母親拿著行李站在一旁。“我膝蓋不好,可那15分鐘我沒覺得疼。當時我覺得我是他的孩子,生他是我最明智的決定,這男人是我唯一可以依靠的。我是我父母的靠山,我兒子是我的靠山。”
為了兒子的成長,海清一度不惜得罪媒體,絕口不提家庭。她有很多顧慮:怕孩子不能正常成長,怕他的安全受到威脅,怕他上不了最普通的幼兒園。“我自己覺得很失職,不是一個很好的母親,我覺得我沒有資格去談我的孩子。”
對于兒子來說,有一個明星媽媽,最大的代價就是失去了很多相處的時間。剛生完孩子時,海清想休息一陣,恰逢那時丈夫失業了,必須有一個人出去工作。本身演員就不斷經歷著上崗下崗的輪回,如果錯過了當時的好劇本,她也不會有今天。她也眼見過很多圈里的朋友生了孩子淡出,心態也淡出了這個圈子,再也回不來了。“我現在真是體會到什么是上有老下有小,自己一定要走好。”
忙碌,在達到生命璀璨閃耀的成就同時,也必須珍惜內心深處那最柔軟的親情――這,是海清目前最為堅定的信念。
秦海璐
父母的快樂等于我的愉悅
中央戲劇學院尚未畢業的那一年,秦海璐一步跨上金紫荊、金馬獎雙料影后的制高點,從此不曾離開娛樂圈。
而立之年以后,常在風口浪尖上特立獨行的秦海璐開始“想明白了”,她不再追逐成功的,放下虛榮的包袱回歸戲劇本行。她孜孜不倦地沉醉于紅玫瑰的美艷絕倫、大赤包的喪心病狂之中,希望像宋丹丹一樣,在舞臺上生根發芽,證明自己,成就有擔當的藝術人生。
當回歸到最本真的生活中時,從小離開父母家人學習青衣刀馬旦的秦海璐確定,家人才是自己最大的安慰和支柱,有了家人的支持,才有勇氣“走一條自己想走的路,而不是大家認為應該走的路”。
有牽掛的人也許失去功名,但注定永遠保留關愛與親情。
敬重是最大的孝順
關于“孝順”,一千個人會有一千種表達方式,秦海璐用她自己獨有的思維闡釋了這個詞。在她的眼里,孝和順是兩回事,做到順也許不容易,但是如果順都做不到,那么需要百倍用心的孝就更難以做到。
秦海璐從小時候開始,父母就給她講很多關于人生哲理的話,會不斷地去和她溝通。也正基于父母的這種教育方式,秦海璐成長為一個富有自己思想的女孩。有屬于自己的個性,卻沒有這個時代賦予的叛逆。直到現在,不管父母說什么,她都會很用心地去聽。身在演藝界,時間總是很難屬于自己,她能去表達的對父母的孝順更多的就表現在這里。從內心深處,她深深懂得父母對自己的愛。無論何時,她都盡可能地去聽爸爸媽媽的話,在需要討論的時候,她也會和父母去好好地溝通。
之前,秦海璐拍過一部《鴿子哨》,里面飾演的米曉菊身上有很多媽媽的影子。父母同樣也是中國改革開放后,第一批下海經商的人。她在里面模仿了好多媽媽的經歷。她會去和當過話劇演員的媽媽,還有在電影院工作過的爸爸溝通,討論一些業務上的事情。而她的父母往往會在這種溝通中,感覺到女兒對自己的尊崇和敬重。
“父母的快樂就是我最大的愉悅時刻。這是真心的孝順,不求回報的。”
要讓父母不孤單
秦海璐姊妹兩個,姐姐已經結婚。每當她外出拍戲的時候,家里只剩下爸爸媽媽,退休后的二老難免會感覺到孤單。每次演戲,晚上散場回家最早也要11點多。可是她每次晚上回家,都看到父母在客廳等著她。雖然她和爸爸媽媽說過很多次不用等,但是這已經成為二老的習慣和寄托。
秦海璐感恩之心長存心底,盡量地找一些事情請爸媽幫忙做,盡量抽多一點時間陪爸媽,在可能的情況下盡量把爸媽帶在身邊。有時候要去外地拍戲,她會盡量克服給劇組帶來的麻煩,幫爸媽找好房子,置辦鍋碗瓢盆。雖然有些動蕩和疲憊,但是還有什么比看到爸媽安心的笑更幸福呢?
單身的秦海璐就這樣一直陪著爸媽。她說,即使以后有了男朋友,孝敬父母是前提,男友也要陪爸媽一起住。因為兩個女兒都是要結婚的,但是不能讓父母因為女兒的結婚而變成孤獨老人。
姐姐是第二個家長
秦海璐的姐姐秦楠比她大4歲,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擔當秦海璐經紀人的角色。
“身為父母我們當時工作很忙,早出晚歸,沒時間哄孩子,大女兒從小就很懂事,一直幫著照顧妹妹。”秦媽媽說,從小秦楠就像個“小大人”,和妹妹海璐感情特別深,有什么事都讓著她,家里如果難得買了鴨蛋,她不僅挑最小的拿,還要把蛋黃剝出來留給妹妹吃。
“那時我們在營口工作,有一天秦楠帶著小璐在家附近軍人俱樂部的廣場上玩,但她忽然想上廁所,就跑回家喊著讓我去看著小璐。我剛下班還要生爐子,而且好多鄰居也都在廣場上,于是我就答應著,也沒動身。她在廁所里反復催我,看我一直也沒出去,把她氣得廁所也不上了,提著褲子就沖了出去,跑到廣場上看著妹妹去了,生怕她出點什么事。”
在海璐成名之后,當老師的姐姐在妹妹請求下思前想后才決定做起了妹妹的經紀人,因是親生姐妹,工作中通常姐姐忍耐妹妹,秦海璐與秦楠的合作少去了不少藝人同經紀人之間的隔閡、猜疑與誤會。
這姐妹倆的好,愈長大愈能看分明,如今海璐難得回大連呆幾天,一下飛機拎著行李就直接到姐姐家去住,享受越來越難得的親情時光。
蔣雯麗
他的某個舉動還是會讓我很心動
每當女人談到關于愛情的話題時,兩眼總會放射出一道光。從眼神中,蔣雯麗似乎回到了當年《霸王別姬》的劇組,當時她還只是一個穿著素色的上衣,扎著兩條麻花辮的小演員,就那么地站在了顧長衛的面前。“愛情有一種淡淡的玫瑰花的幽香,能刺激人的荷爾蒙。”蔣雯麗托著下巴,微笑著回味當初愛情降臨時的滋味。
都說送玫瑰花這招老土,但是,有哪一個女人在收到花的那一刻不會幸福的表情滿瀉;都說會甜言蜜語的男人不可靠,然而,又有哪一個女人不渴望聽到那句亙古不變的三字愛言。一個感情上細膩的女人,總愛捕捉愛情每一個浪漫的情調。顧長衛不善言語上的表達,總是一板一眼,蔣雯麗坦言,在特別的節日里還是會收到她喜歡的玫瑰花,在那一刻她感覺到作為一個女人被愛著的滋味。至于甜言蜜語,他不是這種人。從一開始就沒有猛烈的追求,也沒有濃烈的告白,這也許便是他們之間愛意傳達的默契――淡淡地滲透著甜蜜。
婚姻 愛情的升華
一畢業就毅然選擇結婚,這是心口上刻著一個“勇”字的女子。大多數已婚女士都害怕聽到“七年之癢”這樣的字眼,蔣雯麗卻大方地說著兩個多七年后的婚姻感悟,拍過無數婚姻題材的電影電視劇,深深體會到人生會有起起伏伏,或許愛情也會有疲憊之時,但是,不久后新的感覺,新的體會會讓人更加懂得守護彼此間珍貴的誓言。
“愛情的最初可能只是單純的男女之愛,有了婚姻以后,愛情就會添加了一些親情進去,你會更加認定彼此是對方生命中不可缺少的,而這種感覺不是一時的,而是一輩子的,我覺得這就是愛情的升華。”人們常說,婚姻中愛情是會慢慢消失的,剩下的更多是責任。蔣雯麗搖著頭說:“責任是有的,但是當你看到這個人的時候依然會有心跳的感覺,還會為他的某一個舉動而感到心動。我很享受這種狀態。”
相守 千萬別像一灘不變的死水
面對曾經的緋聞,蔣雯麗也有過疑惑,難過。然而,她很快就領悟到愛情其實也需要保鮮,“女人一定要有自我,要在工作上獨立。人的一生無非是在尋求如何突破自己,看看自己還有什么樣的可能,當對方感覺到你在不停的進步的同時,彼此才會更加地欣賞,千萬別像一灘不變的死水,那樣就沒意思了。”
在事業上,顧長衛和蔣雯麗的確是相互支持著對方,“導”和“演”的合拍程度總是讓旁人羨慕不已,在工作中發現對方的美,感受情感間的互動所帶來的愉悅。
在兩個人的愛情里,總會有一方會默默地付出得更多,但是,只要花開不敗,幸福依舊,這又何妨呢?
顧長衛 愛情提問時
《風尚周報》:如果用一種味道來形容愛情,你覺得愛情是什么樣的味道?
顧長衛:(歪著腦袋抓頭)這個有點深奧……愛情是一種很美的味道?是一種很香艷的味道?是一種很永恒的味道?
《風尚周報》:婚姻生活中,你覺得愛情還有多少?
顧長衛:愛情是婚姻的基礎。我覺得愛情和婚姻在一起的時候愛情只會越來越豐富,因為此時的愛情還有很多是別的部分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