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六年級音樂教學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以音樂音樂審美為核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主動參與音樂實踐,尊重個體不同的音樂體驗和學習方式,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形成良好的人文素養。
二、學生情況分析:
六年級的學生現在一般都十三、四歲了,心理都趨向成熟,他們的感知、理解能力更加豐富,對抽象事物思考也會加強,但在想象力上或許有所減弱,換句話講,他們的表達方式與中低段有明顯區別,他們更希望在小范圍內討論。所以對于這些學生教師應該在語言方面有所改變,可以一種成人式或直接式的對話提問,而且語言中要不時的加入幽默的成份。
三、本冊教材分析:
本冊是六年級上冊,本冊教材的內容都明顯的很有深度,首先從欣賞上說,全冊共有七課:
1、同一首歌“我的祖國”
2、“草原牧歌”
3、“多彩的美洲”
4、“芬芳茉莉”
5、“神奇的童話”
6、“勞動的歌”7、“鄉情鄉音”
四、教學目標
學生的生活范圍和認知領域進一步擴展,體驗感受與探索創造的活動能力增強。引導學生對音樂的整體感受,豐富教學曲目的體裁、形式,增加樂器演奏及音樂創造活動的分量,以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和藝術的魅力吸引學生。
(1)、保持學生對音樂的興趣,使學生參與音樂活動。
(2)、培養音樂感受與鑒賞能力。
(3)、培養表現音樂的能力。
(4)、培養藝術想象和創造力。
(5)、培養樂觀的態度和友愛的精神。
(6)、注重培養學生環保意識
五、教學內容:
1、歌唱部分:
本學期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注意培養學生正確的發聲、演唱方法,防止喊歌;讓學生學習正確的唱歌姿勢、清晰的咬字吐字方法。教學中抓住重難點,演唱時要注意音準、節奏和正確的情緒。唱歌的技能技巧、培養學生學唱二聲部合唱、輪唱、獨唱、小組唱等。
(1)在氣息的控制下,逐步擴展高音。
(2)運用不同的力度、速度、音色表現歌曲的情感。
(3)唱保持音時,聲音要飽滿。
(4)學聲部合唱,注意音量的均衡,音色的協調。
2、基本知識部分:
(1)、認識變音記號:升記號、還原記號,知道其作用。
(2)、理解3/8、6/8拍號的含義。懂得六拍子的強弱規律,學習其指揮圖式。
(3)、學習三連音,切分音;認識速度標記;認識保持音記號。
3、欣賞部分:
上好欣賞課,通過欣賞,擴大學生的視野,以音樂的藝術形象有力地感染和鼓舞學生。好欣賞課的同時,認真介紹民族樂器的“吹管樂器”和“打擊樂器”,提高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在欣賞方面,大多數學生圖個熱鬧,而對曲目的主旋律不熟悉或知之甚少,學生不知道音樂美在哪,就很難激發學生欣賞音樂的情緒,達不到預期的目的,因此,需要學生先熟旋律,再作欣賞。
六、工作措施:
(1)總結經驗。認真備課,認真學習音樂教學大綱,全面了解本學期的教學任務,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教學目標明確,重難點突出。
(2)課堂形式設計多樣,充滿知識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戰性以及表演性。最限度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并使他們最大限度地學到知識,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課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及創新能力。
(3)積極參加組里的教研活動,多聽同行老師的課,吸取他們的長處,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和教學能力。
(4)積極地使用現代化的電教設備,豐富教學。
我校三年級共有40人.是一個單班.對于三年級學生的知識面相對較窄,音樂基礎知識掌握得不多,有一大部分在一、二年級學生樂理知識都沒有掌握好,識譜能力和欣賞能力都較差,但他們的感受、探索、創新能力正逐步增強,必須豐富教學內容和形式,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去感受音樂美。
二、教材內容分析
本冊教材共有歌曲和樂曲十八首,這些作品思想政治內容好,歌曲感情健康明朗、積極向上,音樂形象生動有趣、淺顯易懂、富有童趣;其旋律明快、優美、質樸,具有較強的藝術魅力與較大的吸引力。其體裁形式活潑多樣,格調清新高雅。它充分體現教科書對學生進行品德、意志、情感以及與人合作、處世的生活態度等方面的培養教育,有利于學生個性和諧健康的發展。
三、教學資源開發
發重視直觀性和實踐性教學,充分利用卡片、錄音帶、vcd、多媒體等教學工具和現代遠程教學手段進行教學。
四、教學任務和目標
⒈唱歌
(1)本期背唱4至5首歌曲。
(2)培養學生獨立、自信的唱歌能力。
(3)學生用正確的口形唱歌、咬字、吐字。
(4)學習用強弱快慢的手段表現歌曲情感。
(5)學習簡易的輪唱、二重唱。
(6)學會使用豎笛吹湊簡單的歌曲
2、音樂知識
學習有關識譜知識。較難的音程、節奏,可通過教師范唱、學生模唱的方法來解決。
3、欣賞
結合音樂作品的欣賞,了解一些旋律的初步知識,進一步加強情感的能力。加深對音樂形象的感受,能注意傾聽或哼唱主旋律,培養學生的音樂的記憶力。
以上情況相信很多音樂老師在教學中遇到過。為什么高年級的同學有成功表現自我才能的能力卻不敢舉手,而低年級的學生不去思索就會爭取這樣的機會呢?其實道理很簡單:大多數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越來越害怕失敗、嘲笑和批評。針對學生這種害怕的心理。我在教學實踐中運用以下幾種法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
一、教師的態度是關鍵
傳統的音樂教育,教師是高高在上的,教師的觀點往往壓抑學生自主的發揮。音樂教師的態度很重要,要鼓勵、肯定他們的點滴進步。很多時候,教師的一句表揚、一個鼓勵的微笑,往往能使孩子信心大增,取得意想不到的成功,反之則令人苦惱。
在這方面我是有深刻教訓的。記得我剛接六年級時,班上有個叫何乾晨的男孩子,給我的第一印象是五音不全、調皮、但很愛回答問題,喜歡舉手站起來唱歌。唱歌跑調,有時的回答讓全球哄堂大筆,這時我往往用嘲諷的目光示意他坐下,但在以后的課上他回答問題少了,甚至不唱歌了。我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我問自己,為什么他變了?難道就因為自己的不善于發現會扼殺了他對音樂的愛好?從這以后我不但有意點他回答問題、唱歌、演奏,還時不時地鼓勵表揚他,不但提高了他的音樂能力,更重要的是增強了他的自信心。我又看到了他原來活潑的模樣。
二、與學生建立合作和良好的信任關系
師生間自由輕松的討論是培養學生良好的人際關系和培養合作精神、創新精神的重要方式。學生是能動的、有個性的。在實際教學中,爭取學生合作和信任可能是改變學生很有效的方法。學生在一種民主的、信任的氣氛中會學習的更加刻苦努力。音樂教學課堂中將沒有嘲笑、沒有羞辱、沒有指責。
我曾教過一位學生,雖然時隔多年,我仍能清晰地回憶他當時唱歌的那種自豪與陶醉,神態自然,表演生動,可進入六年級后,他不像從前那樣自信了,演出隊也不愿去排練了,有明顯的抵觸情緒,可豎笛特別好。原來,進入六年級后,處于變聲期的他,覺得自己的歌聲很難聽,又覺得自己胖了,就不愿唱不愿跳,也不愿吹豎笛。了解了這一情況,我與他進行了一次懇談,告訴他變聲期是每個人必需的生理時期,只不過他表現得明顯一點。在今后的音樂課上,我總是多多地關注他,請他上臺指揮,做小老師教大家吹豎笛,又將班里三個豎笛吹得不好的同學給他多多幫助等等?,F在他變回來了,經常幫老師提錄音機,拿歌片等?,F在校軍樂隊吹次中音號。在他身上我又看到了自信心。
三、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
課前。一年級孩子一聽說下堂是音樂課,高興極了。一孩子大喊道:“耶!我最喜歡音樂課了,走!我們去音樂教室。”不到五分鐘,音樂教室門口擠滿了小腦袋。
課堂中。師:小朋友,你們課間最喜歡玩什么游戲呢?生:拍皮球。生:老鷹捉小雞。生:跳繩。師:我們來聽一首歌曲,請你跟著音樂做自己喜歡的運動。學生很投入地沉浸在音樂中,快樂地隨著音樂做自己的動作,是那么生動、活潑。師:小朋友們,你們表演的真好,下面請你聽一首歌曲,你覺得這首歌曲適合做什么運動?(初聽歌曲《跳繩》的伴奏音樂) 生:“適合拍皮球”“我想去跑步”“我覺得是跳繩”。學生七嘴八舌地回答道,雖然場面有點混亂,但也體現了每位孩子的積極性。師:大家說得很好。那我們來看看這位作曲家用這首歌曲體現的是什么運動呢?(播放歌曲《跳繩》)學生一聽是跳繩,馬上跟著音樂跳了起來,有些孩子甚至邊扭屁股邊跳繩。
【案例二】時間:2011.9,對象:六年級
課前。音樂教室門外空無一人。鈴聲響了,學生一個個陸陸續續進教室。這時,上課時間已過去五分鐘了。
課堂中。師:上課,大家好!老師的問好是想帶動課堂的氣氛,但學生的回答卻是懶洋洋的。師:同學們,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首很動聽的歌曲。聽完后,請你說說這是首什么歌?歌曲的情緒是怎樣的?聽完歌曲后,沒有一人舉手,于是老師點名請一孩子回答。生:《茉莉花》,歌曲是輕柔、優美的……學唱歌曲時,有的用低八度隨心所欲地哼哼,有的故意用尖尖的嗓音怪唱,還有的在自己玩自己的……
以上是同一批孩子在不同的年齡段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的表現。案例一中,一年級的孩子,對音樂課有著濃厚的興趣,能和我很好地互動,能積極參與到課堂的各項活動中來,最主要的是孩子很喜歡唱這首《跳繩》。而案例二中,同一批孩子,事隔五年,今非昔比,往日充滿渴求的眼神,如今略顯呆板甚至茫然。老師提問后,很少有人勇敢自信地回答,原來渴求的眼神,現在卻與你在眼神交匯處躲閃。課中,偶爾有個別同學聽到音樂有感而發,隨著音樂身體跟著擺動,也會被學生當做“另類”。難道是我們不斷探索的音樂教育失敗了?到底是什么原因導致這群孩子有了這么大的變化?
原因之一:通過對一年級與六年級孩子的課堂表現進行比較,可以發現,一年級的孩子對音樂的學習興趣比較濃厚,他們愿意參與到活動中來,甚至能隨著音樂本能地表現歌曲。這也是與孩子的年齡特點分不開的,一年級的孩子活潑又好動。而六年級的孩子,他們已經把自己當成了大人,當老師提出問題后,很多孩子都有自己的答案,但有的怕說錯了難為情,有的怕“出風頭”,這些都直接導致音樂課變成安靜的課堂。
原因之二:作為音樂老師,我們更應該蹲下身子,傾聽這些高年級孩子們的心聲,怎樣的音樂課才能引起孩子們的共鳴,才能讓孩子在繁重的課業下舒緩疲憊的心靈。我給孩子們留下了這個題目:“你們希望音樂課怎么上呢?”因為,在心底,這群孩子與我已經相伴近六個年頭,我好想幫他們“松松綁”,好希望他們帶著笑容與留戀離開學校。“下面,請把你們的建議寫在小紙條上,可以不署名交上來?!逼渲杏行┙Y果,讓我頗感意外。有的學生建議我給他們找些好聽的古典音樂,但不要提問;有的同學說喜歡唱流行歌曲。最后,我滿足了他們的要求。從流行歌曲演唱到鋼琴獨奏,到葫蘆絲等樂器的演奏,我看到了孩子久違的對音樂的熱情,我聽到了孩子的“尖叫”與“口哨”。這些,本該是屬于這個年齡的孩子的呀!
我很慶幸,使我興奮不已的是,這些孩子還是很喜歡音樂的。不同的是,六年級的孩子不喜歡上音樂課了,那怎樣使這些高年級的孩子愛上音樂課呢?
策略一:用創新和師愛激發學習興趣
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币话銇碚f,學生往往都會因為喜歡某位老師而喜歡那位老師所教的那門學科,如果每位老師都具有這種魅力,那么學生的學習會是幸福和快樂的。那么這種魅力從何而來呢?我想,教師必須尊重、關愛每一位學生,善于發現學生的點滴進步,善于用親切的眼神、細致的動作、和藹的態度、熱情的贊語等來縮短師生心靈間的差距,培養學生的自信心。那么學生也就熱愛、尊敬老師,愛上你教的那門課。如果學生對某位教師沒感情,師生關系不融洽,就會對這門課不感興趣,那么學生對這門課的興趣就會受到壓抑。另外,教師還要有豐富的知識和精到的授課藝術來吸引學生,滿足學生的道德要求和精神需求,使他們對學習材料充滿濃厚的興趣,去鑒賞、品味、思索,并獲得各方面的啟迪。教師還要熱愛自己所教學科,深入挖掘教材和研究學生的心理發展狀況,以最簡潔和富有感染力的語言進行教學,使所教內容成為教師和學生的興趣中心,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策略二:把積極、健康向上的流行音樂引入課堂
顯然,音樂教材已經把兩首流行歌曲放入課堂,《do re mi》《同一首歌》這兩首朗朗上口的流行歌曲,當我還沒教唱的時候,大家已經基本都會唱了??梢姡@些歌曲非常受孩子們的歡迎。健康的流行歌曲在課堂中的運用,能最直接激發孩子對音樂的興趣。比如,六年級孩子,對經典的民族之作,他們渾然不覺,卻對流行的、搖滾的津津樂道。當然,我們也不能說他們這樣有什么不對。在人們熱衷于超女、網絡音樂、流行音樂的今天,我想到了金兆鈞先生評論超女時說的一句話:超女之所以受關注,只是因為提供了青年人釋放自己情緒的平臺,而完全不能反映音樂的內涵和本質。這種說法也有一定的道理。也曾想到中央音樂學院的一位教授在談論人們喜愛的周杰倫音樂時,說:我不知道現在的年輕人為什么喜歡那些哼哼唧唧的歌,我不想批判他們的喜好,主要是尊重個性。這源于因材施教,以人為本,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教育理念。
我今年12歲,已經讀六年級了。記得開學那天,我十分興奮,“快要升初中啦!”我好高興,把“前輩”的“六年級苦啊”等抱怨的話忘到九霄云外了。
不久,我就體會到他們為什么會說那些話了。每天在課堂上,除了做試卷還是做試卷。最難熬的就是星期一,周末本來就沒睡好,星期一更是煩惱,那么多的作業,要做到十二點半才做完。第二天老師又說你這個字寫的不好,那個又算得不對,然后又開始滿頭大汗的重新寫。其他時候也是一樣,老師們你方唱罷我登臺,我覺得都快吐血了。
熬呀熬呀,終于熬到了周末,總該放松放松了吧。誰知道,周末也要補課:英語、作文、奧數、音樂……進修校、育英學校、家教……所以我一點都不盼周末,周末就是另一個做試題的時間,就是老師見縫插針的機會,我也知道他們是為我們好,可這種傳統的教學方法我們沒人受得了呀!
唉,痛苦的六年級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