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寫藝術論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1文題 題目是給論文取的名字。它是作者表達論文的特定思想內容、反映
研究范圍和深度的最鮮明 、最精練的概括。也是最恰當、最簡明的邏輯組合。是
讀者認識全文的窗口。讀者根據所閱 讀的文題,即可決定是否需要閱讀全文,既
需要起到畫龍點睛、一語到破的作用。 如"干擾素治療慢性肝炎的療效觀?quot
;一文,是采用了隨機、雙盲、對照的研究設計,具有 較大的學術意義。但題目未
反映設計科學、論證可靠的研究精華,顯得有些平淡。若將其改 為"干擾素治療慢
性肝炎的隨機雙盲對照研究",則提高了該篇論文的科學性與可信性。 因而,題
目一定要確切扼要。一般中文文題不超過20個字,英文文題不超過10個詞,或100
個書寫符號(包括間隔在內)。題目即可以是以目的和對象為主,也可以是方法、
結果或論點 為主,以文題和內容相符合為原則。文題有兩忌:一是空泛,二是煩
瑣。要避免使用籠統、 空洞、模棱兩可、夸張、華而不實以及與同類論文相雷同
的字眼。此外,許多作者習慣于用 "研究"、"觀察"、"體會"、"探討"等詞語,或
把病例數列出,如:"××例報告" 、"附××例觀察"、"××例體會"等。其實,
除特殊情況外,這些一般都是不必要的。 另外,還應盡量少用副詞,并且避免使
用系列論文的形式,如:"研究之一"、"研究之二 "等。 文題的格式還有幾點要
注意:(1)盡可能不用簡稱、縮寫詞,若一定要用時,應以常用并含 義確切者為限
,如冠心病、DNA、CT、等。(2)10以下數字用漢字,10以上數字用阿拉伯字。 (3
)盡可能不用標點符號。
2作者姓名 作者署名的作用是對論文內容負有責任,也是便于讀者與作者
聯系交流,而且還是對作者的 尊重和應有的榮譽。此外也可以便于進行文獻檢索
、查閱。 作者的署名以及署名的順序一定要慎重。在投稿時即應確定,并取得
本人同意,以避免論文 發表后引起糾紛。署名者不可太多,必須是參加全部工作
或部分工作,或參加論文撰寫,對 本文內容能負責并能進行答辯者。而有些部分
工作參與者,或負責某一項的實驗的測試人員 等,可列入文末的致謝中。署名的
順序應按對本文的大小排列,第一作者必須是論文的主要 負責人。作業業務領導
人只有確實參加本項工作,才能列為作者之一。 集體署名只有在特殊的一些情
況下才能使用。但必須在文末著名執筆者或整理者。學位論文 作者的署名,研究
生列前,指導導師在其后。在國內外發行的期刊上時,作者工作 單位的
名稱應譯成英文,作者姓名要寫成漢語拼音。
3摘要 一般是要排列在正文開始之前,而且具有相對獨立性,可單獨引用
。摘要的作用一則可以使 讀者確切的了解全文的主要內容,以決定是否需要閱讀
全文;二則也為情報檢索人員的檢索 工作提供方便。因此,摘要的內容要求高度
濃縮,要準確、簡練、完整地介紹論文研究的" 目的、方法、結果和結論"(結構式
的四要素)。摘要脅揮α芯倮ぁ⑼肌⒈懟a href=//huaxue.7139.com/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化學結構?、表達式等非文字性資料,
也不應自作評價。此外,摘要應以第三人稱撰寫,不用"本文" 、"作者"等主語。
一般中文的摘要為150~250字,英文摘要相對具體些(400個實詞)。
4關鍵詞 丶視殖浦魈獯剩俏揮謖螅冱a href=///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論文中起關鍵作用的、貯BR> 钅芩得魑侍獾摹⒋礪畚? 特征的名詞或詞組。它通常來自于題目,也可以從論文
中挑選。一般每篇論文要求2~5個關 鍵詞。每個關鍵詞都可以作為檢索論文的信
息,若選擇不當,會影響他人的檢索效果。醫學 上現在客觀存在美國《醫學索引
》(Index Medicus)的醫學主題詞表(Medical Subject Head ings,MeSH)最新版作
為規范,亦可參考中國醫學科學院情報研究所翻譯地英漢對照《醫學主 題詞注釋
字順表》。非主題詞表的關鍵詞為自由詞,只有必要時,才可排列于最后。有些新
詞也可選用幾個直接相關的主題詞進行搭配。
5正文
(1)前言 這是論文的開頭部分,要求以簡潔的文字敘述該研究的背景(歷史
)與動態(現狀),前人或本 人以前與之有關的主要研究工作或論點,以及要求解決
的問題,欲達到的目的和研究的價值 與意義。前言一定要切題,不要將其他的,
諸如方法、結果、及討論放入前言。
(2)材料與方法 是執行科研的關鍵部分,事關研究的質量。目的是交代被考
察的對象與特征,以及實驗及測 定的方法和過程。 根據科研內容以及期刊的要
求,也可以改稱為"病例選擇"、"臨床資料"、"研究對象" 等。 在實驗研究中,
應注意交代: 實驗對象:包括人和動物的選擇標準(如年齡)與特征(如性別);
實驗方法:主要是儀器設備、試劑的規格與來源、操作方法等; 分組方法:
對照組、實驗組等,是否隨機; 觀察方法:觀察指標及記錄方法; 出現的問
題及采用的方法; 實驗程序:數據的獲得過程。 在臨床療效觀察中,應注意交
代: 病例選擇標準:診斷與分型標準(如Ⅱ型糖尿病); 病例一般標準:病情
、臨床分型、傳染病史、過去治療史; 隨機分組情況; 治療方法:藥物劑量
、劑型、用藥途徑、療程等; 療效觀察項目:癥狀、體征、實驗室檢查等;
療效標準:痊愈、顯效、好轉、緩解、部分緩解、完全緩解、無效或死亡。 此
外,對于實驗方法,若為規方法或重復前人的方法,只需要注明文出處即可,而對
于創 新方法要詳細的具體敘述。此外,為了防止偏倚或混雜等因素的干擾,凡采
用了預防或排除 處理的措施者(如排除PCA患者應用度冷丁),需予交代。而采用的
統計學分析方法、軟件等 也是必須要交代的內容。
(3)結果 將調查及觀察所得的全部原始資料集中,進行綜合分析,即可獲得
科研工作的結果。在處理 這些原始資料時,應客觀的、實事求是、隨機的加以分
析,不應有意無意的加以挑選。對于 臨床研究,各組病例的數目應吻合一致。各
種研究結果應注明統計學的差別與意義。 所有的結果項目均應圍繞研究的主題
,要有邏輯、有層次的一一羅列;與主題無關的不宜全 部列出。在結果還應將圖
表與文字配合應用,三者內容不應該重復,且以文字為主。凡文字 可以說清的,
一、藝術教育與和諧人格
人格,是指個體在適應他人、自然、社會環境與事物時所顯現出不同于他人的性格,是行為的方向標。人的和諧首先是人格的和諧,只有具備和諧人格的人,潛能才有望自由、充分的發展,創造力才能夠最大限度的發揮,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個人能量社會化。而藝術教育對人格的優化、激進即和諧作用早已在實踐中被證實。33歲的麥克阿瑟獎金獲得者羅伯特•魯特•伯恩斯坦曾經研究了150位科學家的傳記,他發現幾乎所有的大科學家、發明巨匠,都同時是詩人、提琴手、作家或者業余畫家。由此他認為:“在教育過程中,任何放任自流的教育、憑受教育者從個人愛好出發的教育或者不包括藝術在內的教育,都不是完美的教育。藝術教育猶如給心靈加上了眼睛,給理想增添了翅膀,否則,學生們只能置身于混沌的世界而一籌莫展”。由于生命存在的有限性,人類會對終極產生不安和焦慮;由于社會激烈競爭狀態的存續,又會導致人類情感、道德的懈怠和軟化,它們都是造成人格危機的溫床,都是人類人格危機蔓延的加動力。對此,佛洛伊德認為,美是欲望之升華,藝術不僅是人們脫離現實的壓抑和束縛的避風港,而且為人本能欲望的滿足與宣泄提供了一條合理升華的途徑。因為藝術是人本質對象化的主要方式,是對人高尚的生命及精神的再現和弘揚,當人本質的藝術美進入藝術審美視野時,藝術審美所引發的積極情感就是對人的現實本性即和諧、理想人格的體驗和肯定。西方美育之父席勒則把人的生命狀態分為三種:自然人、審美人和道德人,在他看來,道德的人不能產生于自然狀態,只能由審美的人中勝出,即要成為一個道德的人,首先必須成為審美的人。中國近代教育史中記載,先生就曾經將美育納入國家教育方針中,他當時極力提倡“以美育代宗教”來實現道德教育及人格培養的目的。戲劇理論家狄德羅更有一句名言:“只有在戲劇的池座里,好人與壞人的眼淚交融在一起”。美育的核心內容是藝術教育,藝術教育就是通過藝術形象本身及創造性、理想化、多元化的教育過程,在對人情感的引導及凈化、道德品質的粘補及修正和心理平衡能力的積累及提高的同時,促進受教育者健康即和諧人格的養成。人格是內在力量的持久組織,它能幫助一個人決定任何情形下的反映,并同行為保持一致,由此,我們可以把“持久性”和“一致性”看作是人格的基本特征。藝術教育過程和藝術本身對人情感的震撼不僅體現在當時的審美愉悅中,更重要的是它會伴隨審美者的感受記憶融入道德成分里,逐漸在審美者的感性中消融、歷練,在潛移默化中積蓄成人的審美心理因素,進而在形成真善美的價值取向的同時,最終達到左右人的精神氣質及規范人格的目的。從一位波蘭鋼琴家回憶錄改編的電影《鋼琴師》中我們看到,那位猶太鋼琴家雖面臨二戰時期種族滅絕的考驗,但他卻泰然自若的堅持用手指虛擬演奏,心境在無聲的音樂中定格并堅守,心中的音樂幫助他戰勝了困境和死亡。而“形象”、超然并和著靈性的鋼琴音樂,也同時喚醒了那位冷酷的德國軍官沉睡、麻木的人性。在猶太藝術家和兇殘的德國軍官之間,發生著音樂與屠刀的搏斗、天使與野獸的較量,最終,是鋼琴和音樂的力量戰勝了絕望、復蘇了人性。德國哲學大師謝林說:“只有藝術和審美的創造,才是唯一戰勝生命焦慮的力量和對生命的最終慰藉”,而這種力量和慰藉所產生的結果,會經常超出人們的想象和意料。由此,從人格的持久性和一致性特征出發,藝術素質一旦深入人心即內化,它將對人性即人格起著普遍及恒久的支持作用。善是美的前提,美是真和善的具體表現。事實證明,藝術教育即審美過程中所體驗和積蓄的藝術本質化的情感,的確是激發人們心靈深處自覺追求真善美及歷練人格的理想營養源,因此,在藝術中追求人格的道德境界和在道德中追求人格的藝術境界,應是通達人格美育即人格和諧的重要途徑。
二、藝術教育與和諧交流
人類主要依賴人際交流溝通、存續和發展,社會心理學家把人際交流分為“雙向交流”和“信息傳遞”兩種形式。后者的單向性和非對稱性,只能使接受者作為客體被動接受主體發出的信息。而前者的平等性,則開發和調動了參與者的主觀能動意識,使雙方在相互碰撞下,達到交換思想、溝通情感、開拓思維即和諧交流之目的。在藝術教育過程中,教育者與被教育者之間或者心靈與藝術之間,由于他們既具備雙向交流的基本條件———雙方,又進行著彼此主觀能動意識的碰撞,所以,應是社會心理學家眼中的“雙向交流”。但他們不是普通的程式化、被動式的人際交往,而是在藝術形態的激發和感召下,心靈與心靈之間、心靈與藝術之間相互碰撞后的下意識自覺溝通。這種各自主觀能動意識有感而發的、無功利的和真實的溝通,在藝術“為美”本質的澆灌和給予中,必然產生人心向善的結果即人我和諧的交流。藝術教育的主體形式是“課程教授”與“創作展示”,它們的核心是藝術傳播與藝術接受。“課程教授”中的教授者、接受者(學生)之間與“創作展示”中的藝術家、接受者(觀眾)之間,前者是將藝術作為授課內容教授給他人,后者則是通過藝術創作展示助人接受。雖然二者的傳播和接受形式不同,但都是人際交流形式中典型的“雙向交流”,它們的傳播宗旨皆是傳道解惑。就藝術形態本身而言,它的自然、和諧及本質的美,往往使交流者之間即心靈與藝術之間、心靈與心靈之間,永遠處在主觀彼此下意識的感應、欣賞及愉悅的積極狀態中,這自然形成了心靈與藝術之間、心靈與心靈之間忘我、平等、主動的和諧交流,這種潛在的、下意識的審美交流特性,對人的深層心靈溝通起著積極的不可替代之作用。法國作家繆塞在談創作體驗時說:“當作家在書寫的時候,是心在說話、在、在融化,是心在舒展、在流露、在呼吸”。海明威也曾形象地將藝術創作中的審美體驗和審美交流比做人與作品在“戀愛”,說“猶如你已經向你所愛的人傾訴愛情一樣”。先生則說:“食物之入我口者,不能兼果他人之腹;衣服之在我身者,不能兼供他人之溫;以其非普遍性也,美則不然”。他認為,以人對美的普遍認同感和美自身的超功利性,下意識的審美結論盡可超越利害,融合人我。當人們隨著藝術的教授、展示過程的引導而進入自由、廣闊的想象空間時,藝術家、藝術形象、藝術接受者之間便下意識架起了心靈溝通與內在自我交流的橋梁,由此,便自然產生了在傳播者與接受者之間、傳播者與傳播者之間及接受者與接受者之間自然的感情傳遞和呼應,他們在藝術與心靈的共鳴與下意識的主動交流中,各自實現著對文化及精神實質的判斷和理解,即在內心深處本能的實現著“和而不同”的、自覺的和諧交流。在藝術教育活動中,除了藝術傳播者和藝術接受者之間的雙向交流外,他們各自還處于多方的即彼此兼具的藝術審美交流中。以藝術傳播者為例,他們的創作過程,是建立在經歷了對人類靈魂的探索和對群體內在律動的窺視之上的,正如詩人榮格所言:“每一位詩人都為千萬人道出了心聲,為其時代意識觀念的變化說出了預言……”。也就是說,詩人只有在接受了(多方)“千萬人的心聲”和“時代意識觀念的變化”的信息,并且與他們溝通和交流,才能贏得優秀藝術作品,就此,藝術傳播者已同是藝術接受者。又以藝術接受者為例,在藝術諸因素對其意識及感官、視覺的沖擊下,藝術接受者們一會兒置身于作品的人物、情節及環境中,一會兒又徘徊在現實生活里。對此,藝術心理學家維爾茨基是這樣描述的:“讀者從兩個方面觀察悲劇:一方面,他通過哈姆雷特的眼睛察看一切;另一方面,他用自己的眼睛察看哈姆雷特,所以,每個觀眾既是哈姆雷特,又是他的觀察者……”。有人把觀眾即藝術接受者上述的“里出外進”現象稱為藝術的表演性,即如臺下的藝術接受者,一直都下意識的在觀眾與舞臺形象(表演者和劇中人物)———藝術傳播者之間搖擺、重疊。就藝術傳播者和藝術接受者而言,除了彼此雙向交流外,這種多方的即彼此兼具的深層溝通和審美交流,往往是二者到達理想藝術境界的重要條件。這種超越語言信息傳遞的、以同一場景與同一情感體驗生成的高級心理對話與溝通,在藝術傳播者與藝術接受者同在社會、歷史、人生、藝術家、作品等之間充分游走至感悟中,在藝術形態本身的超功利境界中,在心靈與藝術之間“為美”因素的碰撞中,定以各自的自覺交流形式贏得人類所追求、需要的美及和諧。從心理學角度看,當人們進入藝術境界時,伴隨審美體驗的提升,來自外界的干擾逐漸隱退,審美主體隨之進入趨向平衡的審美心理場,此時,心理的各種負重、壓抑、焦慮得到化解和消釋,取而代之的是藝術審美進入的主要標志———情感的凈化,而情感的凈化則是對人情緒宣泄的極大超越,這種超越可以使人平衡精神、疏導思慮、提升境界,進而實現在個體心理和諧基礎上的人與人之間及群體的和諧交流。
三、結論
寫意山水畫發展到明代中期,在基本筆法上已經逐步脫離了最初師法南宋馬遠、夏圭以及元代的王蒙、倪瓚的“形散意聚”的整體套路,開始呈現出“對物擬物求真、形意自在描摹”的全新趨勢。尤其是在明清之交,徐渭(號青藤道人)、陳洪綬(號老蓮)等畫壇前賢持續在寫意筆法上進行革新突破,山水畫風遂境界大開、風氣一新。石濤為僧學畫之初,取法宋元明山水名家的用筆技法,及至其畫藝純熟精進之后,即開始博采融合眾家之長,探索嘗試筆法游走的揮灑自如。石濤寫意山水畫的筆法飛游淡弱,看似斷散,實則連綿無盡、勁力充盈,這也形成了其柔宛連貫的筆法特色,在明清之際的寫意山水畫畫壇上可謂自成一系、別具一格。與同一時期遭遇相近的朱耷(號山人)的凝練簡厲的寫意筆法所不同,石濤的寫意山水畫并不刻意追求用筆的規則套路,而是隨性揮灑、自如游走,柔和沖淡而連綿貫穿。與朱耷相比,他少了些沉深的孤寂悲憫之味,多了些縱躍的活潑靈動之氣。其“閑游楚湘江川而忽有游絲蛇行之興”的《江山天色圖》,便是極盡其柔宛連貫筆法之妙的代表之作。整幅畫作多用側鋒意筆斜劃勾描,線條疏淡輕柔、伏延縱躍,畫里有云翳氤氳、險峰高立、古木幽森、飛溪穿梭、奇石散落。作者先是預留了畫面頂部的大片空處,以極為輕淡的側筆斜劃出幾縷隱約可見、飄忽悠遠的游散云翳;在畫面余下的空間之內,又巧妙地利用筆法游走的相互映襯對升騰繚繞山峰之間的云氣清嵐進行了描繪呈現,從而從整體上營造出了渺濛淡空的“天色云霞”之景。對與淡遠云翳相近的主體險峰之外的若干遠山,作者以淡墨側鋒筆快速勾描,線條起伏錯落而又不顯雜亂,遠山、高云相融一體,悠綿無盡。而對于占據畫面主體的江山險峰的勾勒描摹則以側鋒意筆為主、中鋒意筆為輔。作者先是以淡墨側鋒筆自下而斜上地勾出了主峰輪廓,用筆輕和淡弱,線條在山腰之處自然斷止,而在山谷密林之處匯合相連,凸顯了險峰周遭的云翳繚繞、林泉幽清之姿。接著再以深墨側鋒筆連續斜劃出險峰表面的起伏山石,線條柔淡而不失筆力,表現出了險峰的嶙峋之態。在主體險峰之下,作者則使用了部分中鋒筆進行大小山巒的連續勾描,用筆開始連貫齊整。而對于山巒之上的蔥蘢林木,則多以淡墨點劃其樹干,筆法疏快靈動,凸顯了其密集連綿的點綴之姿。對于山間清溪,作者則用側鋒筆輕劃,線條飄動淡弱,與畫面頂部的云翳遙相呼應,突出了其穿梭于山間的潺湲之態。在畫面的底部有數株挺拔葳蕤的松柏喬木,作者先以大量的側鋒筆對林木樹身進行了勾劃,又錯落有致地斜描出了其疏淡的枝干,用筆綿和,線條連貫,使得挺立蒼翠的喬木密林與高聳巍峨的主體險峰相映成趣,繼而將空濛綿遠、幽淡明潤的“江山天色”描摹勾畫得靈動輕和、疏逸悠長。
二、灑脫巧奇的構圖布局
作為“以意描形、意在而形神皆備”的獨特畫派,寫意畫歷來講究構圖布局的設計運用。寫意山水畫也是如此,在淡化了對于景物對象的具體描繪之后,構圖布局就成為了影響畫作整體表現力的關鍵因素,從“一山一水皆為己之物,移置騰挪便知境有無”中就能看出構圖布局的重要性。石濤深諳構圖布局的肯綮之理,常于云游之際遍覽景致,變換景物之性,融合己身所思,在構圖布局上力求出新,所以其寫意山水畫的構圖布局也每每給人以耳目一新之感。這種灑脫新奇的構圖特色也使得石濤的寫意山水畫充滿了意趣之妙。石濤的寫意山水畫注重以尋常之物入畫,描摹其形而自出己思,其疏朗明妍的幽奇意境遂飄灑自成。在石濤的山水畫作品之中,看似隨意勾畫的淺淡山巒、蒼茫江湖、連綿蘆岸、蜿蜒小道自然分布,粗看上去平淡無華,細細把玩頓覺丘壑萬千、意境無窮,其構圖布局所蘊藏的妙思奇想不由使人擊掌稱快、激賞不已。《淮陽潔秋圖》即是頗能體現石濤構圖之妙的典范之作,該畫為石濤晚年定居淮揚勝地揚州時所作,對于構圖章法的設計駕馭已臻化境。作者先預留出了畫面最底部的空間進行粗筆暈染的淺色留白,凸顯了秋日霧靄淡薄、江水蒼茫瀲滟的空濛之態。接著再對底部畫面的起伏江岸進行暈化處理,以粗筆斜染出一條草色濃重的坡岸,坡岸之上垂柳搖曳、密槐高聳,坡岸東側又隨意散落著若干灰瓦人家;而在坡岸西側,作者又以皴筆斜點出高低崎嶇的坡岸、斜劃出隨風婆娑的葦叢,這一條隨性揮劃的坡線就巧妙地將畫面底部的主體部分分割為東南、西北兩部分,這兩部分一側濃深、一側淡淺、一側密重、一側疏清,兩片畫面彼此呼應,使得閑適澹泊、幽深自得的漁家野趣相映而生、自然天成。而在坡岸的高槐、垂柳之上,作者又以連貫曲折的側鋒筆繼續勾畫出連綿起伏的江岸輪廓,用筆沉練、暈化渾厚;在濱岸的轉彎之處則回筆以左側留白,并用大量的涂染暈化對江岸的水岸相接之處進行暈化處理,這樣江岸由近及遠就呈現出了清晰隱約的變化之態;在江岸之上又用筆法一致而色彩漸淡的側鋒斜劃出了深遠的連綿密林,密林隨江岸起伏延伸而呈現“之”字形的蜿蜒縱深之勢,悠遠淡幽的淮揚江色躍然紙上。在江岸的盡頭,作者則用粗筆大片以淺色斜抹暈化,形成了江霧煙波的清空之態,在江岸盡頭的偏西南側,作者則用側鋒濃染出了一痕江岸,從而使其與對面東側的疏淡江岸相互呼應,強化映襯了浩渺淡遠的秋日江景。而在畫面中心偏左的滄江之上,作者又以細筆側鋒輕勾出了一葉扁舟與一名漁客,此可謂神來點睛的絕妙之筆。統觀整幅畫作,蜿蜒縱深的坡岸、深幽綿延的林木以及淺色留白的江水渾然交匯、融成一體,悠遠清淼的滄江飛煙澹闊之感布滿畫紙、流動搖曳,灑脫巧奇的章法布局與恬淡閑逸的高遠意境水融,令人胸生江鄉、品味無盡。
三、爽凈明潤的用色表現
石濤初學山水丹青之初,對于水墨較為偏愛,常自取水、自調墨進行創作,其在水墨山水的用色上也主要效法元明文人山水畫的淡墨清約來進行。而在完成對于筆法技藝以及構圖布局的提升改進之后,石濤開始嘗試在保持己身風格的基礎之上,大膽進行多種色調的撞合交匯,以求色彩表現的淡凈輕朗和疏爽盈潤。在石濤中期以后的寫意山水畫中,淺青、淡綠、白灰、褐靛、幽藍等冷快瑩潤的色彩元素頻頻出現,這也使得其寫意山水畫的用色表現整體呈現出了爽靜明潤、勻和朗秀的鮮明特色。不惑之齡以后,石濤對于寫意山水畫用色表現的雕琢運用日漸純熟,往往隨地近取染料、以心作稿、旋即調色、乘興揮筆,在用色表現上彰顯出了隨性瀟灑的朗潤盈爽之態。《溪南八景圖冊》是石濤暮年之時追憶壯年旅居皖南黟縣溪南村的思懷之作,整體用色明潤精爽、秀朗纖麗,其眷念舊居之情無不滲于丹青之間。該圖冊中有三冊為水墨作色,余下皆為多色描摹。其中第二圖冊描繪了溪南村后山的清幽閑逸之景,用色以淺綠、淡黑、淺青為主。作者先以大片的淺青暈化擦染出了占據畫面右側大部的山間云嵐,在云嵐左下側則以中鋒細筆勾描出了淡黑色、淺青色相間的茂密林木與低矮石坡,色調清潤深幽。在矮坡之上,作者以中鋒直筆勾描出了幾株較為突出的淡黑高樹,在郁蔥淡碧的林木之間,數間淺灰茅屋錯落分布,與云嵐、矮坡相呼應。而在茅屋人家的上方,作者又以略顯濃粗的側鋒筆法斜勾出了起伏綿延的主體山巒,用淺綠、淺青雙色自如穩轉地罩染點抹,山坡之旁的灌木喬木用色深微勻凈。淺碧山巒的盡頭又是幾戶用中鋒淡灰色所勾描的茅屋人家;在茅屋人家的右側,作者以側鋒細筆勾劃出了數株密布的淡黑喬木,并使其飄然騰立于右側淺青暈化的山間云嵐之上。細賞該作,淡遠晴潤的山巒遂連綿而起,沉深無盡的鄉思悠然而生。
四、結語
在線交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是基于因特網環境下的電子商務最關注的問題之一,支付環節的安全性是電子商務所關注的焦點。SET協議為使用信用卡進行在線交易的行為提供了安全規范。
一、電子商務交易的安全威脅與安全需求
1.安全威脅。電子商務交易的各環節中,容易受到以下的安全威脅,這些安全威脅通常都會造成比較嚴重的后果:一是信息的竊取與篡改,即網絡上明文傳輸的數據被入侵者截獲并破譯之后,進行非法篡改、刪除或插入,使信息的完整性遭受破壞。二是信息的假冒,即網絡惡意攻擊者通過冒充合法用戶或者模擬虛假信息來實施欺詐行為。
2.安全需求。與安全威脅相對應,電子商務交易過程有以下的安全需求,分別是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不可抵賴性。電子商務信息的保密性,指的是在開放的互聯網環境中,交易過程中的有關商務信息必須在相應的保密規范限定之下傳輸和訪問。電子商務信息的完整性,指的是交易雙方的信息不能被非法篡改和破壞。電子商務信息的不可抵賴性,指的是避免發生交易中的某一方在進行某種交易行為之后,否認自己曾經進行過該商務行為;或者某一方否認自己曾經接收到對方發出的交易信息。
二、SET交易安全模式分析
1.SET概述。SET是安全電子交易(SecureElectronicTransaction)的簡稱。其開發者是Visa和MasterCard兩大信用卡公司,開發目的是為滿足電子商務用戶與商家之間在交易的支付階段使用信用卡的安全性。
SET是一種基于信息流的安全協議,其目的是保證在用戶、商家和銀行之間在開放的網絡環境之下進行安全可靠的信用卡交易。它的出現,使從前只能在銀行之間進行的電子貨幣交易行為范圍擴展到了普通用戶的個人電腦領域。
2.SET核心機制。SET的技術核心是認證與加密,包括公開密匙加密、電子數字簽名、電子信封、電子安全證書等。以加密技術為核心,結合其他技術體制,滿足用戶在電子商務交易中的保密性、完整性和不可抵賴性等安全需求。下面簡要描述一下SET的主要安全措施。
(1)電子數字簽名技術。這種方式結合了私鑰和公鑰體制,采用安全性高、管理方便的RSA算法,交易數據的發出者先將數據用私鑰加密,而數據抵達接收方后,用發送者的公鑰對數據進行解密還原。一個私鑰嚴格關聯著一個公鑰,因此,數據發出者的信息只能被相應的接收者收到。這種方式是的發送方無法抵賴自己曾經發出過的交易數據信息。
(2)電子信封技術。交易信息數據的發出者將所發的信息用DES加密,然后再使用接收者的公鑰把DES的對稱密鑰加密,這個過程叫做給信息加了電子數字信封。隨后,交易信息的發出者將DES加密交易數據和電子信封本身一起發給交易數據的信息接收者。對方收到這些數據之后,用其自己的公鑰打開電子信封,還原出發送者的DES對稱密鑰,接著用這個對稱密鑰去還原交易數據。這就確保了只有用交易信息接收者的密鑰才可以查看電子信封,因此解接收者的身份就可以確定。
3.SET交易流程。
(1)交易流程的參與角色。基于SET安全協議的網絡電子商務交易流程,幾乎完全等同于現實物理世界的交易過程,唯一的不同點是交易發生環境為因特網。SET電子商務共有五個角色的參與:信用卡持有者、信用卡發放者、商家、支付網關、收款銀行。①信用卡持有者:即電子商務交易中的持有信用卡的買主,使用基于SET安全協議的電子錢包。②信用卡發放者:為信用卡持有者提供電子錢包的機構,屬于金融機構。其功能包括為信用卡持有者開戶并且發放支付卡,即提供網絡交易中買主對信用卡的申請與消費的管理。③商家:提供網絡上的商店,將貨品詳細資料用某種形式在網絡上提交給買主挑選。④支付網關:屬于電子商務交易時的第三方。用于處理電子交易時的支付數據以及買主的支付請求。⑤收款銀行:為電子商務交易雙方建立相關賬戶,同時也擔負著信用卡的認證等功能。
1.1過程數據鏈路層接口1)數據集上層協議通過LPI訪問通信存儲器中的過程數據,LPI提供鏈路層端口初始化,包括數據集的讀寫以及同步操作等功能的原語。LPI規定了數據集的訪問。在一個設備內,數據集由其數據集標識符(DS_Name)來識別。DS_Name由4位的通信存儲器標志(traffic_store_id)和12位的端口地址(port_address)組成。2)LPI原語及調用流程鏈路層上各個原語及其先后調用關系如圖2所示。由圖2可知,進行通信前,發送者側和用戶側需要對鏈路層進行初始化(lp_init),然后調用原語ds_subscribe來預訂一個用于同步的數據集。接著者調用原語lp_put_dataset將數據集寫入相應的通信存儲器中,在進行此操作時,需要解析DS_Name。當數據集通過了物理層發送完成后,用戶通過調用原語lp_get_dataset將數據集從通信存儲器中取出。這樣就完成了數據集的發送和接收。最后雙方共同調用原語ds_desubscribe,從預定表中移去用于同步的數據集。
1.2過程變量應用層接口1)過程變量標識符在一個設備內,過程變量由其所在的數據集(DS_Name)和其在數據集中的位偏移量(Var_Offset)來標識[6]。通過總線傳送時,過程變量由邏輯地址和被傳送的數據集的位偏移量來識別。2)AVI原語應用變量接口AVI定義了變量提供給總線的服務。應用變量接口原語只訪問通信存儲器的端口,并沒有觸發總線的通信。在應用變量接口中,過程變量是單個訪問的,屬于數據集的一部分。為了提高傳輸效率,屬于同一個數據集的過程變量作為一個堅固的整體進行傳送和存儲。過程變量和其所在數據集的刷新定時器一起在一次不可分割的操作中獲取[7]。應用變量接口AVI原語分為3類:單個變量訪問,集合訪問,群集訪問。
2過程數據通信設計思路
2.1過程數據鏈路層的設計
2.1.1過程數據鏈路層數據結構設計在鏈路層傳輸的數據屬于數據集的一部分,數據集由其DS_Name來標識。
2.1.2過程數據鏈路層接口函數設計此函數用于實現過程數據模塊的初始化功能。首先,讀取配置文件建立相應的端口屬性表來建立初值。然后進行差錯判斷,分為通信存儲器標識和端口地址的判斷,如果超出了系統設定的最大值,那么初始化過程失敗。只有在以上條件為真的情況下,才初始化強制變量表和數據集預定表。2)過程“lp_put_dataset”此函數用于數據集的發送,從應用拷貝一個數據集到通信存儲器中的端口。首先,要對輸入參數的合法性進行檢查,主要是對通信存儲器和端口地址進行檢查,判斷是否在系統設定的范圍內。在完成參數檢查后,開始進行數據的發送,將數據拷入相應的端口中,同時,前一次的數據集將被覆蓋。3)過程“lp_get_dataset”此函數用于接收數據集,即從端口拷貝一個數據集和其刷新定時器到應用層。首先,要檢查輸入參數的合法性,分別是對通信存儲器標識和端口地址的值的判斷。然后,根據相應的端口屬性表,將端口中的數據集和刷新定時器拷貝到應用提供的內存中。
2.2過程變量應用層的設計
2.2.1過程變量應用層數據結構設計1)單個變量數據結構設計對于單個變量,利用結構體PV_NAME來描述一個變量,如下:2)集合變量數據結構集合變量使用結構體PV_SET來標識同一個數據集的一組變量,包括每個變量拷入(或拷出)的內存地址以及整個數據集的刷新定時器。3)群集變量數據結構群集結構體PV_Cluster標識一組PV_Set,由通信存儲器進行排序。
2.2.2過程數據應用層接口函數設計1)函數“ap_put_variable”此函數用于單個變量的發送,從應用內存地址空間拷貝一個單個過程變量及檢查變量到通信存儲器。首先,檢查PV_NAME參數的合法性,從PV_NAME中獲取數據集DS_NAME的信息,接著調用lp_get_dataset函數從相應的端口讀取數據集,然后根據PV_NAME中var_type類型,分7種情況進行數組元素個數和數據派生類型的計算,根據計算結果將過程變量和檢查變量拷貝到數據集中,變量上一次的值被覆蓋。在上述過程完成后,調用lp_put_dataset函數將數據集拷貝到宿端口中。2)函數“ap_get_variable”此函數用于單個變量的接收,從通信存儲器拷貝一個過程變量及檢查變量和刷新定時器到應用內存的地址空間。首先,要對PV_NAME進行參數檢查,然后根據PV_NAME獲取的端口信息,調用lp_get_dataset函數從相應的端口獲取數據集。接著就根據算法從數據集中獲取過程變量和檢查變量。3)函數“ap_put_set”此函數用于集合變量的發送,在一次不可分割的操作中,從應用內存地址空間拷貝集合變量到端口。首先,獲取PV_LIST中DS_NAME信息,根據相應的ts_id和port_address調用lp_get_dataset函數獲取數據集。接著,將變量寫進數據集中,在進行此操作前,先對PV_LIST進行參數的檢查。在檢查完成后,調用lp_put_dataset函數將數據集拷貝至相應的端口。4)函數“ap_get_set”此函數用于集合變量的接收,在一次不可分割的操作中,從端口拷貝屬于同一個集合中的過程變量到應用內存地址空間。首先,對PV_LIST進行參數的檢查,檢查通過后,根據PV_LIST中DS_NAME的信息,調用lp_get_dataset函數獲取數據集,然后根據算法將數據集中的變量進行提取,實現群集變量接收的功能。5)函數“ap_put_cluster”此函數用于群集變量的發送,從應用拷貝一個變量群集到通信存儲器中,屬于同一個PV_SET的變量一起拷貝。其實現的過程和函數ap_put_set相同,只是在參數檢查上改為對PV_SET的檢查。6)函數“ap_get_cluster”此函數用于群集變量的接收,從通信存儲器拷貝過程變量的一個群集到本地用戶實體。其實現的過程和函數ap_get_set基本相同,不同點在于參數檢查是對PV_SET的檢查。
3過程數據實時協議通信測試驗證
3.1測試驗證平臺由于變量服務對于MVB和WTB通信存儲器的訪問原理和實現過程相同,因此測試基于MVB設備間的過程數據通信來驗證鏈路層和應用層接口功能[8]。本測試連接以D113為核心的MVB主設備、UIC網關A、B兩組的MVB通信板以及MVB協議分析設備,組成擁有一主、三從的MVB通信網絡,如圖3所示,連接無誤后各套設備上電準備,UIC網關的兩組從設備分別與電腦主機通過以太網相連,MVB協議分析設備通過USB與電腦主機相連。
3.2過程數據鏈路層測試及驗證首先啟動D113MVB板卡的PC104核心模塊進入winxp系統,啟動UIC網關MVB板下位機VxWorks系統。然后啟動上位機Tornado集成開發環境,運行FTP服務器程序Tftpd32,建立連接后,下載MVB實時協議棧代碼。接著就開始進行端口配置,在測試中,配置0x001,0x002,0x005為源端口,接收來自D113MVB板卡發出的數據,3個端口功能碼分別為0,1,4,接收字節數為2,4,32,配置0x008,0x009,0x00a為宿端口,向D113MVB板發送數據,功能碼為2,接收的字節數為8,測試結果如圖4,圖5所示。鏈路層接口向上層應用提供數據集的讀寫操作,對于應用是不可見的,因此,為了測試的可視性,在上層應用中設計了兩個函數ap_get_dataset和ap_put_dataset,這兩個函數調用了鏈路層lp_put_dataset和lp_get_dataset這兩個收發數據集的函數,測試時能實時反應出收發數據的情況。通過以上兩個結果圖可以看出,D113板卡和UIC網關的MVB板卡能準確地互相接收和發送數據,驗證了過程數據鏈路層能正常的進行數據通信,功能得以實現。
3.3過程數據應用層測試及驗證應用層的測試針對集合和群集變量的收發進行了試驗。在進行集合變量測試時,配置主設備端口0x004為源端口,功能碼為4,從設備配置相應的宿端口。群集變量測試配置0x003端口,數據0x10和0xAA在數組1中,0xA1A2在數組2中,兩個數組整合成一個變量集合發送。測試結果如圖6~8所示。根據圖6~8,集合變量和群集變量能準確的收發和接收,驗證了實時協議變量應用層接口能正常使用,功能得以驗證。
4結束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