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分集技術論文

      分集技術論文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分集技術論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分集技術論文

      分集技術論文范文第1篇

      關鍵詞:分組語音PSTN電話接口

      1概述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完善,信息的快速傳遞在生產和生活中顯得越來越重要。在各種信息傳遞方式中,語音的互通占據著重要的位置。最為大家熟知的是以PCM編碼方式傳送語音的普通電話業務,實時性強、語音質量高,占據著語音通話業務的主體。但近年來隨著IP電話的普及和網絡技術的發展,另一種語音處理技術越來越為人們所熟悉,那就是語音分組技術。語音分組是指將語音信號轉化為一定長度和速率的數字化語音包,采用存儲轉發的方法并以包的形式進行交換和傳輸。它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尤其是IP電話的普及而得到越來越多應用。但由于互聯網不能對傳輸帶寬提供保證,因此,語音包在其傳輸過程中就會產生延遲、抖動、包丟失等影響語音質量的因素。直到近年來由于低速率編解碼算法的出現和軟硬件性能的提高,人們才注意到分組語音技術的商業價值,并投入開發力量。

      早期分組語音技術的應用大都采用軟件實現。近年來,隨著大規模集成電路的飛速發展,硬件價格大幅度下降,從而出現了許多用硬件實現分組語音的產品。硬件具有對數據處理速度快,可處理大量數據的特點,所以使用硬件實現分組語音可以很好地處理延遲、抖動、回聲抑制等問題,從而得到良好的音質。采用硬件實現分組語音的另一個優點是:在一個硬件電路中可以實現多種壓縮標準的分組語音,能很靈活地適應不同網絡環境下的多個語音終端的互通。

      本文著重介紹采用一種專用的DSP芯片AMBE-1000實現語音分組的方法,并用這種方法實現了鐵路站場中的信號作業電話。由此可以看出,分組語音技術在一些專門領域應用的廣闊空間。

      2AMBE-1000簡介

      AMBE-1000是DigitalVoiceSystems公司的語音編解碼芯片,用來實現雙工的語音壓縮/解壓縮功能,能實現低傳輸速率下高質量的通話。它采用先進的AMBE壓縮算法,壓縮速率最低可達2.4Kb/s目前,這種算法以其能實現的低傳輸速率和高通話質量而在世界范圍內得到了廣泛應用,甚至用在下一代移動通信系統中。具體來說,AMBE-1000具有如下獨特之處:

      *低硬件成本和高通話質量;

      *無需輔助設備;

      *比特差錯和背景噪聲良好的魯棒性;

      *可變傳輸速率2.4Kb/s~9.6Kb/s;

      *可自動插入舒適噪聲;

      *可選的串行和并行接口;

      *自帶回聲抑制功能;

      *DTMF信號的檢測與產生;

      *低功耗。

      我們用這個芯片實現語音的分組化。最基本的應用可由圖1表示。

      在實際應用中,語音壓縮數據要在信道中傳輸,須加入信道接口,完成對語音壓縮數據的加工、打包。最常用的接口一般可用單片機來實現。AMBE-1000的設計也使它很容易和單片機交換數據。AMBE-1000和單片機之間的數據接口有串行接口和并行接口,通信方式是主動方式還是被動方式,取決于可采集數據的信號是否由AMBE自身全部給出。我們采用并行數據線接口,AMBE-1000設為被動工作方式。此時當其RX_DI端輸入8kHz取樣的語音數據(16位線性編碼,8位A率或8位U率編碼)時,在其數據線上會得到周期性的壓縮語音數據(周期20ms,長度6字節,可達到2.4Kb/s的傳輸速率)。其控制線和數據線時序關系如圖2所示。

      我們在EPR(EncoderPacketReady)信號置高后,當檢測到OBE(OutputBufferEmpty)置低時,立即捕捉數據線上的數據,便可得到幀同步碼13ECH,進而得到全部的語音數據,參考程序如下:

      LOOP:JNBEPR,$

      READ:MOVR0,#34

      MOVR1,#30H

      LL:MOVXA,@DPTR(DPTR:AMBE的地址)

      MOV@R1,,A

      INCR1

      JBOBE,$

      DJNZR0,LL

      SJMPLOOP

      AMBE-1000作為解碼器的寫時序與讀時序類似,可根據DPE(DecoderPacketReady)和IBF(InputBufferFull)信號編寫相應程序。

      從AMBE-1000輸出的語音數據有固定的幀格式,每一幀有34字節數據,除去幀頭,有24字節語音數據。在20ms周期內,若24字節數據全部被填滿,則其傳輸速率為9.6Kb/s。若設傳輸速率為2.4Kb/s,則24字節語音數據格式中只有6字節語音數據,其余被0填充。我們用這6字節數據作為一帖,再加上幀頭(包括同步碼、地址碼、類型碼、校驗碼等),便可實現分組語音。

      3應用實例

      AMBE-1000讀寫一幀數據所需的時間遠小于20ms。也就是說在20ms時間內,除了讀1幀或寫1幀數據外,處理器還有大量的時間做其它的事。這使人們有可能在半雙工的低速信道內實現全雙工的語音通話。圖3為以AMBE-1000為核心實現的鐵路站場信號作業電話示意圖。

      圖3中,用戶線接口及PSTN接口均以AMBE為核心。每一個終端可通過總線的PSTN接口接入PSTN電話網;各個電話終端可通過總線互通,但每一時刻只能有一個終端接入PSTN。終端的硬件構成如圖4所示。

      由電話接口完成用戶話機模擬信號的二、四線轉換;由編解碼器完成對模擬語音信號的數字化,并進行A率(U率)PCM編碼;由AMBE-1000對PCM語音信號壓縮并分組,實現分組語音;由單片機對分組語音進行打包,最后送入485總線進行傳輸。由于是多個終端,在軟件中需引入令牌機制,以防止沖突。軟件工作流程如圖5所示。

      分集技術論文范文第2篇

      論文摘要介紹櫸樹的繁育與造林技術,并重點介紹櫸樹的育苗方法,主要包括扦插育苗、嫁接育苗、播種育苗、組織培養等方法,從而為培育櫸樹苗木提供技術參考。

      櫸樹(ZelkovaschneiderianaH-M),又名大葉櫸、血櫸、紅櫸、黃櫸、巖郎木等,榆科櫸屬樹種,是國家重點保護的瀕危植物之一,屬二級保護植物,有較高的觀賞價值,是重要的風景園林觀賞樹種。目前,櫸樹苗木已被廣泛用于園林配置、城市街道綠化美化及生物多樣性方面。

      櫸樹為深根性樹種,是一種落葉喬木,主、側根系都很發達,性喜光,喜溫暖氣候和肥沃濕潤條件,在酸性土、中性土、石灰巖山地及輕鹽堿土上均能生長。櫸樹初期生長較緩慢,八年生以后加快,可持續生長70~80年,成年樹高達30m,胸徑1m以上。櫸樹在我國分布很廣泛,主要產于淮河流域和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區,多生于海拔800m以下山坡。

      1育苗方法

      1.1扦插育苗

      櫸樹資源稀少,生產上可采用硬枝扦插和綠枝扦插育苗。硬枝扦插的枝條取自一至二年生健壯枝條,插穗長度10~15cm,粗度0.5~1.0cm,每個插條上至少含有2個以上健壯飽滿腋芽,時間以春季扦插為好,其平均成活率可達16.7%;扦插時使用植物生長調節劑,可使插條生根率達到80%以上,當年苗高可達50~180cm。綠枝扦插宜在6月上旬進行,自母樹年齡較小當年生半木質化的粗壯嫩枝上剪取帶2~3片葉的插穗,迅速用植物生長調節劑處理。做到隨采隨噴水,隨用生根劑處理,隨扦插。扦插苗床基質以蛭石、河沙等為宜。扦插密度以插穗間枝葉互不接觸為宜。插后噴水1次,上罩塑料膜弓形小棚,再搭起1.2~1.5m高的框架,用草簾或遮蔭網在上方和兩側遮蔭,保持20%~30%的透光率。扦插前期要做好葉面噴霧保濕、消毒防病、通風換氣和噴水降溫等工作;中期要以揭除薄膜和逐步移去遮蔭物煉苗為主;后期做好消除雜草、施肥等。

      1.2嫁接育苗

      選擇一至二年生、地徑1.5~2.0cm的白榆實生苗作砧木,以一至二年生的櫸樹枝條作接穗,在樹液流動季節進行嫁接,嫁接可分枝接和芽接2種。枝接一般在4月進行,操作時可用劈接和皮下接方法。適時嫁接、避開連陰雨天氣、接穗削面光滑平整、接穗與砧木的形成層對準、綁扎適度是影響嫁接成活的關鍵因素。芽接宜在7月下旬至8月中旬進行,方塊形芽接比“J”字形芽接為優。為提高嫁接成活率,嫁接時要將塑料薄膜帶輕輕插入接穗芽與皮部內皮層與砧木密接,在操作技術保證的情況下,櫸樹嫁接成活率一般在80%以上,枝接當年生長量80~160cm,地徑0.8~1.5cm左右。

      1.3播種育苗

      櫸樹種子采集時間常在10月中下旬,采種期3周左右,選擇樹齡30年以上,結實多且籽粒飽滿的健壯母樹,在果實由青色轉為黃褐色時進行采種,采得的種子去雜陰干,裝入布袋或麻袋貯存備用。播種分秋播、冬播和春播。秋播需隨采隨播,發芽在翌年3月上中旬,種子發芽率和出苗率較高,苗木生長期長。春播宜在雨水至驚蟄時進行,最遲不得遲于3月下旬,播種量150~200kg/hm2。當年種子翌年播種,發芽率高。為了提高種子發芽率和出苗率,可對種子進行選種、浸種、消毒、催芽、低溫存積處理等。播種后,25~30d種子發芽出土,應防止鳥害。出苗后要及時揭草煉苗。幼苗期應及時間苗、松土除草、灌溉追肥。此外,櫸樹苗期普遍有分叉現象,應在苗期進行修剪,蓄好1個主干,以利干形通直。

      1.4組織培養

      利用大葉櫸樹未成熟種子的胚依次在誘導愈傷組織培養基、愈傷組織繼代培養基、芽分化培養基、壯苗培養基及生根培養基上培養,可生產出3~5條不定根幼苗,生根率達30%,生根幼苗移植到溫室花盆中成活率在50%以上。日本在櫸樹組織培養方面成功較早,有許多可供參考的經驗。

      2造林與管理

      造林地宜選擇在坡度30°以下,低山丘陵區土壤肥沃、保水較好的群山中下部、谷地、溪邊。采用全墾方式整地,整地規格為50cm×50cm×40cm。3月上旬左右,選取無風陰天或小雨天氣,用櫸樹一年生實生苗栽植,栽植前用10%~15%的過磷酸鈣泥漿沾根,以提高成活率。栽植時要根舒不彎曲,嚴禁大土塊和石塊壓在根部,回填土要實,深度為苗期地面與地相接觸處印痕之上3~6cm為好。栽植密度可為1.6m×1.6m或2.0m×1.6m。另外,可根據不同的立地條件栽植不同的樹種。如山頂、山脊可栽馬尾松、櫟類,山腳、山腰栽櫸樹,形成馬尾松、櫸樹、櫟類塊狀混交林。在立地條件好的山坡中下部可栽植櫸樹與山杉木行狀混交林。苗木栽植后,前3年,每年撫育2次,分別于6月和10月進行。隨時注意培蔸、撫正,剪去干上叢生小枝,將分叉株去除弱的分支,每年

      不少于1次,清除繞干的藤本,留心有無蛀干和食葉害蟲為害,一旦發現及時除治。3年后,可用刀砍去雜灌,以利通風透光。前5年可結合撫育加施復合肥或尿素,每株100g左右,撒于樹蔸周圍表土內。堅持修枝,有條件的地方可持續10年,使枝下高在5m以上。在10年內進行1次衛生伐,將蟲害而無主干、歪斜弱小、無培養前途的植株去除,或萌芽更新,留下3450株/hm2左右,使之形成干形通直,林相整齊。15年時可考慮間伐,砍去50%。20年時應進行高強度間伐,再去掉65%,留下630株/hm2。25年時正值生長高峰期,應再度間伐30%,留下405株/hm2,培養大徑材。

      分集技術論文范文第3篇

      大學數學教學大綱

      課程代碼318.009.1編寫時間

      課程名稱數理統計

      英文名稱Statistics

      學分數3周學時3+1

      任課教師*徐先進開課院系**數學學院

      預修課程

      課程性質:

      本課程為數學學院本科生開設,是概率論基礎的繼續,介紹數理統計學的基礎知識。

      基本要求和教學目的:

      課程基本內容簡介:

      數理統計是一門理論研究與數學實踐相結合的學科,它區別于概率論基礎部分,不從概率空間出發,而是考慮如何給隨機現象裝配一個概率空間。

      數理統計學研究數據資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和推斷,廣泛地應用于社會科學、工程技術和自然科學中。

      教學方式:

      教材和教學參考資料:

      作者教材名稱出版社出版年月

      教材概率論,第二冊,數理統計(兩分冊)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參考資料陳希孺數理統計引論科學出版社1981

      峁詩松,王靜龍,濮曉龍高等數理統計高等教育出版社,施普林格出版社1998,2003

      J.O.BergerStatisticaldecisiontheoryandBayesionanalysis,2ndedition

      中譯本:賈乃光譯,統計決策理論和貝葉斯分析Springer-Verlag,NewYork

      中國統計出版社1985

      1988

      教學內容安排:

      第一章引論

      本章的教學目的是闡述數理統計學的基本問題,介紹數理統計學的基本概念。指出了現階段的教學內容是研究如何利用一定的資料對所關心的問題作出盡可能精確可靠的結論,而不是考慮如何設計獲得數據的試驗。

      統計量是從數據中提取信息的工具。本章介紹了兩種常用求估計量的方法,介紹了刻畫統計量性能的一致最小方差的概念。

      §1統計學的基本問題

      §2數理統計學的基本概念

      §3求估計量的兩種常用方法

      §4一致最小方差無偏估計

      第二章抽樣分布

      本章假定待研究的母體服從最常見的正態分布,導出了常用統計量,,的分布。本章的結論是對小樣本討論的,由于正態分布的特殊性,它們也可作為大樣本情形的極限分布。

      本章還介紹了與正態母體相聯系的柯赫倫定理與費歇定理。

      §1正態母體子樣的線性函數的分布

      §2分布

      §3分布和分布

      §4正態母體子樣均值和方差的分布

      第三章假設檢驗(I)

      本章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認識到參數估計、假設檢驗和區間估計是針對問題的不同性質而作的三種統計推斷,掌握并正確理解顯著性檢驗問題的處理步驟。在本章的執行過程中,給出了一些典型的假設檢驗問題的分析和理解,以幫助學生掌握和運用這一統計思想。

      本章介紹了具有一般意義的廣義似然比檢驗。

      §1引言

      §2正態母體參數的檢驗

      §3正態母體參數的置信區間

      §4多項分布的檢驗

      §5廣義似然比檢驗

      第四章線性統計推斷

      本章主要討論數理統計學中兩類重要的問題,線性模型和回歸分析,介紹了處理另一類問題的方差分析。在數學過程中,解釋了在復雜問題中使用線性模型的合理性,也分析了統計假設在實際問題中的意義。

      在本章的執行過程中,比較了回歸分析與線性模型的異同點。

      §1最小二乘法

      §2回歸分析

      §3方差分析

      第五章點估計

      本章從理論的角度討論了一致最小方差無偏估計的性質。介紹了一些尋找一致最小方差無偏估計的方法。

      §1最小方差無偏估計

      分集技術論文范文第4篇

      鋼琴是一門獨奏性很強的樂器。隨著科學的進步、樂器質量的改進,鋼琴的表現手段和音色的變化更加豐富起來。鋼琴演奏法和技巧隨著鋼琴藝術的發展而發展起來的。古典樂派的鋼琴作品主要是手指的藝術,追求音色的清晰明亮,顆粒性強而且均勻;浪漫派時期的鋼琴藝術側重表現人內心的情感,因而音色更加具有情感色彩,顯得甜美而深沉、輝煌而華麗;以肖邦、李斯特為代表,他們在技巧上繼承了古典派,在手指技巧的基礎上使用了手腕、手臂以及整個軀體。到了現代派時期,不同作品在技巧上要求變化很多,更細膩,個性也更強烈。

      一、鋼琴技巧是通過手指、手腕、手臂等各個部分科學的、嚴格的訓練而獲得的

      1.課堂上老師傳授的是鋼琴技巧和音樂的途徑,而掌握技術只有通過練習來實現。有了正確的彈奏方法,才能獲得表達情感的手段。有多少音樂就有多少技術。如果說,鋼琴技巧訓練主要分為手指和手腕兩部分的話,那么彈奏的決定因素是手指。因為它直接與鍵盤接觸而發聲,因而加強手指獨立性的訓練,使指尖力量集中,并能很好地控制鍵盤,這是完全必要的。只有手指訓練好才能彈出既清晰又明亮的聲音。但只有手指良好的觸鍵,而手腕過于堅硬,則發音會干澀、單薄。相反,如果只有手腕的松弛而沒有手指的獨立性,聲音也會缺乏顆粒性而含糊不清。因而,鋼琴的良好觸鍵必須是手指獨立、手腕松弛靈活及整個手臂重量互相協調作用的結果。聲音的效果與彈奏方法是一致的。所以,在基本功練習中,必須重視手指與手腕的訓練。每一個想學好鋼琴的人在學習過程中會遇到許多問題,如怎樣發出好的聲音,怎樣訓練好的基本功。但彈琴放松是必要條件。有了手腕的放松、胳膊的放松、身體的放松等條件,才能彈奏出好的、動聽的樂曲。

      2.手腕的放松是獲得彈奏的關鍵。手腕是保證手指能有效并自如去適應彈奏中千變萬化的關鍵部位,是連接手指與手臂的紐帶。彈奏的力量如果“通”“透”,很容易把手臂的自然力量送到指尖,這就要通過手腕這一關節。如果手腕抬得過高或過于僵硬,力量就會停留在小臂上,時間稍長會感到累。如果把手腕放低一些,盡量松弛,力量也就自然地被送到指尖了。重量彈奏的倡導者波蘭著名鋼琴家利·戈多夫斯基說:“重力彈奏的特征是指尖緊緊靠在鍵盤上,盡量保持和鍵盤最小的距離,用這樣的方法彈奏手腕是很放松的。”假如鍵盤從手下移開的話,手就會自然下落;要聲音“通”“透”,觸鍵的最佳狀態是手、指尖和鍵盤三點成垂直線。彈奏時手在鍵盤上的位置是不斷變化的。要獲得良好的聲音就要靠手腕的調整,使手保持最佳的觸鍵狀態。手指技術完全要靠腕的靈活來決定,在訓練手指獨立性時,高抬指是為了打開掌關節,使手指有力觸鍵,而要快速清楚就需要手腕的靈活性來協調,只有手腕放松,手指的跑動才能靈活、持久。

      初學者在學習《哈農》、音階、琶音的時候,首先會歷經慢速——快速——慢速這樣的循環過程。這是整個鋼琴技術的基礎。學生每次上課時必然得到教師在音樂技術上具體的指導,每次老師所留的作業是根據學生的掌握程度安排的,學生在課后必須對回課時反映出的不足之處認真練習。音樂技術的提高是從對舊功課的改進中得到的,因為舊功課中有新目標。如果不認真改正缺點,只練新功課,常此下去不可能有進步。課下常聽到有些學生探討自己的彈琴速度該如何提高、怎樣才能放松、如何運用手腕等問題花費了他們大量的時間也沒效果。一些學生為此失去信心,甚至還有了放棄鋼琴學習的念頭。老師應該在此時鼓勵學生,告訴他們學習任何一門技術都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廢,如果再堅持一下,掌握好學習要領,堅持不懈,任何辛苦的付出都會有很好的收獲。這樣,老師在以后的教學中,也會因此給學生帶來很大的影響力和感染力。

      二、在彈奏過程中,演奏者的腕、臂、肩及整個上身應注重保持放松、自然的狀態

      1.鋼琴演奏中,放松是對緊張而言的。它的最高體現是自然。通俗的說就是在手指落鍵后,應立刻找到放松的感覺。如果手指還保持在鍵盤上,但指間部位的肌肉及手臂已經處于彈性狀態了,而不是死壓在鍵盤上,這就是放松。指尖只要恢復到把琴鍵保持在鍵盤的底上就夠了。因此,只有很好的、全面的掌握基本演奏方法,彈奏技巧才能提高。鋼琴的音色是比較優美動聽的,它常給人以極強的藝術感染力。在課堂上,老師應教導學生要有好的手形并加以保持,同時掌握正確坐姿。其實,這一切都是為了能夠更好地放松并可以彈奏出鋼琴的自然音色。偉大的鋼琴家亨利·涅高茲,把彈奏的整只手形象地比做一座“吊橋”。“橋”的一端固定在肩關節上而另一端則固定在接觸鍵盤的手指上。“橋身”靈活而富有彈性,它的支柱牢固、穩定。當“橋身”向上、下、左、右擺動旋轉時,按住琴鍵的手指卻始終不放開。這樣可獲得良好的松弛感。只要指尖觸鍵正確、穩定、有把握,那么,彈奏者的整個手的動作就是非常靈活的,就會富有彈性。

      2.放松是一種感覺,看不見也摸不著,只有通過聽覺才能感受到彈奏時飽滿、洪亮有力的聲音,感受弱奏時優美、安靜、柔和的節奏變化。而這,也正是所謂手腕的功能所產生的結果。比如有些學生在剛開始學彈琴的時候,整個身體僵硬,全身處于緊張狀態,手腕也不夠放松,特別是在觸鍵時經常是用手腕部去敲打鍵盤。其實,在音樂中,沒有絕對的放松,也沒有絕對的僵硬,做到松中有緊、緊中有松,這才是恰如其分的彈奏表現。但是,在學習過程中,容易讓人矛盾的是:當手指用力,手腕、手臂會隨之緊張;手腕放松,手指也會隨之軟弱無力。若要二者盡力協調統一,就應該是讓手指用力而手腕盡量放松。

      3.鋼琴彈奏的過程就是從緊張——放松——緊張的過程,要自然的放松就要一絲不茍的練習,認真練并知道自己在彈什么。其次,慢速練習。當曲速放慢時,這種從“緊——松——緊”的過程也就拉長了,這時也可以體會放松的感覺。在訓練過程中,手腕不可高于手掌,因為這樣彈出的音必是輕飄、模糊,缺乏顆粒感的。還有時,在樂曲練習中,有的彈奏者花費好長時間也沒有效果,還會感到手僵硬而不靈活。有的人手指在一定程度上能動,但是一到變化轉折的地方就不適應,不是減速就是托拍或者彈錯音,這也是學習鋼琴過程中最容易出錯的地方。所以,根本原因就都是因為手腕完全不知道如何運動,就好像鐵板一樣沒有靈活性,彈奏者不懂得用放松手腕來解決自己的問題,這樣,技術也就無法得到發展。三、解決手腕放松問題

      要解決手腕放松問題,就是要明確手腕的一些主要活動方向。在樂曲彈奏中,一般使用手腕的主要動作有三種:上下動作;左右動作;上下左右綜合動作。

      1.“落滾”動作的練習,可使手臂、手腕與手指協調一致。僵硬的手腕往往可以通過這種方式的活動得到解決,變得柔韌。“落滾”式的動作由整個手臂協調帶動上下運動,比如在兩個音的小連線時,彈第一個音之前,手腕結合手臂先提起來,把手指帶動起來,然后指尖沖鍵盤落下去,一發出聲音手立刻放松,并一直保持正確的手形,在琴鍵上停一會兒再根據音符的時值彈第二個音。“落滾式”的上下動作可以使手腕變得靈活、柔和、自如,彈出的音樂也更加優美、豐滿。對僵硬的手來說,這種方式經過理解和練習一定會有很大的改觀。它只是手腕的一種動作,多用于彈奏柔和及歌唱性的旋律,而在彈奏輕快活潑的音樂時不適宜。所以說,合理、合宜運用手腕的動作,可以避免因手腕扭動過多而帶來不良的影響。

      2.手腕左右動作是一種非常必要的動作。簡單的道理是,每一個手指彈的時候,手腕必須左右調節位置,以使手指處于最有利于彈奏的位置。涅高茲把手指比喻為在前方作戰的士兵,把臂、腕、身體喻為大后方對前方的支援。根據這一比喻,我們可以體會到腕臂的主動積極配合和調節的重要性。不少學生在彈琴時完全不知道手腕應左右靈活、左右調節。而是單靠手指孤軍奮戰,去彈一些較復雜或多變的位置。手指在沒有任何配合和支援的情況下即便竭盡全力,但還是力不能及。手臂想要配合手指必須通過手腕才能起到作用,所以,關鍵在于手腕的合理調節。而手腕原則在于每個手指彈奏時要讓手指處于基本直對著鍵盤的方向。這種角度和方向最容易把手臂上傳下來的重量自然地送進鍵盤去。如果手指在每個音上能自如地接受到自然的重量,手指將變得輕松、自如。要做到這一點,就要求手腕左右非常靈活,隨時作微調。這種微調在開始時需要人為地通過腦子指揮而有意識地去做到,但是,慢慢的養成習慣就能自如地去控制了。這種動作對手小的學生更為必需。有的學生手很小,但非常靈活、機敏,能把手指放入任何不順利的位置,這關鍵就在于他們善于調節。手腕的左右靈活對手小的學生來說是必需的,因為他們不用手腕去幫忙,有些開張位置是難以完成的。手大的學生因為不用太多調節便能夠得著開張的位置,就不太注意手腕的左右調節,時間長了手就比較僵硬。所以,對手大的學生同樣也進行手腕左右動作的訓練,這樣對彈琴的協調、技術的發展都有長遠益處。

      3.在手腕的上下和左右動作的綜合動作中,常見的是手腕圓圈式的動作,一般用于一些規律性分組的技術性段落。如四個音一組或六個音一組等同類織體的十六分音符,像《車爾尼299》的第六首,就是每拍四個音符,根據音的高低和手的左右位置,打一個手腕的扁圓圈動作。這個好像是劃一個圓圈的手腕的動作,即是手腕的上下和左右結合來完成的。當拇指彈時,因為是重音位置,因此手腕往上左動,并處于低的位置。第二個音到四指,手腕立刻向右挪動過去,在第二個音到第四個音手指從右往左動,并作一個弧形的波動,從而到第二組再做同樣的動作,循環往復。只有這樣的解決方法才能使彈奏質量得到改進,使技術得到提高。但是,特別提出一點,手腕圓圈式動作只是一個特定的解決手腕僵硬的一種手段,而不能作為彈奏快速樂曲時采用的方法,那樣彈奏速度是上不去的。

      要較好地完成一首鋼琴作品是需要花費很長時間的。這不僅是技巧、音符的問題,還有一定的情感。音樂家冼星海說過:“音樂是人生最大的快樂,是生活的一股清泉,是陶冶性情的熔爐。”因而,每位音樂工作者都應做到,假如音樂是清泉,就讓它流得更歡;假如音樂是熔爐,就讓它燒得更旺。我們可以看到世界上眾多的鋼琴家、作曲家專門為鋼琴寫作,為世人提供了極其珍貴的文化財富。有很多人奉獻了自己畢生的精力去掌握鋼琴的演奏技巧,使鋼琴演奏成為人們迫切需求的一種有深度、有吸引力的高雅藝術。今后,還會有更多的鋼琴演奏人才不斷涌現,我國的鋼琴演奏藝術事業也必定會獲得更大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童道錦,孫明珠編選.鋼琴教學與演奏藝術.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

      分集技術論文范文第5篇

      關鍵詞:輸電線路;路徑;桿塔

      隨著國民經濟快速增長,各地電網建設迅猛發展,從過去的“幾年建一條線路”到現在的“一年建幾條線路”實現了跨越式發展,供電可靠性進一步提高,電網輸送能力大大增強,但輸電線路建設的內部環境和外部空間卻越來越小。各地進行土地開發線路路徑選擇困難,施工占地的民事工作難以協調,線路改造停電時間短,工程建設資金短缺等是電網建設中遇到的新問題。如何應對新形勢,最大限度地滿足電網建設需要已成為技術部門不斷研究的課題。本文從設計角度圍繞方便施工、降低造價、利于運行等方面,對輸電線路設計中應注意的問題進行了探討。

      1設計中應注意的問題

      1.1路徑選擇

      路徑選擇和勘測是整個線路設計中的關鍵,方案的合理性對線路的經濟、技術指標和施工、運行條件起著重要作用。為了做到既合理的縮短路徑長度、降低線路投資又保證線路安全可靠、運行方便,一條線路有時需要徒步往返3~5趟才能確定出最佳方案,所以線路勘測工作是對設計人員業務水平、耐心和責任心的綜合考驗。

      在工程選線階段,設計人員要根據每項工程的實際情況,對線路沿線地上、地下、在建、擬建的工程設施進行充分搜資和調研,進行多路徑方案比選,盡可能選擇長度短、轉角少、交叉跨越少,地形條件較好的方案。綜合考慮清賠費用和民事工作,盡可能避開樹木、房屋和經濟作物種植區。

      在勘測工作中做到兼顧桿位的經濟合理性和關鍵桿位設立的可能性(如轉角點、交跨點和必須設立桿塔的特殊地點等),個別特殊地段更要反復測量比較,使桿塔位置盡量避開交通困難地區,為組立桿塔和緊線創造較好的施工條件。

      1.2桿塔選型

      不同的桿塔型式在造價、占地、施工、運輸和運行安全等方面均不相同,桿塔工程的費用約占整個工程的30%~40%,合理選擇桿塔型式是關鍵。

      對于新建工程若投資允許一般只選用1~2種直線水泥桿,跨越、耐張和轉角盡量選用角鋼塔,材料準備簡單明了、施工作業方便且提高了線路的安全水平。對于同塔多回且沿規劃路建設的線路,桿塔一般采用占地少的鋼管塔,但大的轉角塔若采用鋼管塔由于結構上的原因極易造成桿頂撓度變形,基礎施工費用也會比角鋼塔增加一倍,直線塔采用鋼管塔,轉角塔采用角鋼塔的方案比較合理,能夠滿足環境、投資和安全要求。

      針對多條老線路運行十幾年后出現對地距離不夠造成隱患的情況,在新建線路設計中適當選用較高的桿塔并縮小水平檔距可提高導線對地距離。在線路加高工程中設計采用占地小、安裝方便的酒杯型(Y型)鋼管塔,施工工期可由傳統桿塔的3~5天縮短為1天,能夠減少施工停電時間。

      1.3基礎設計

      桿塔基礎作為輸電線路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造價、工期和勞動消耗量在整個線路工程中占很大比重。其施工工期約占整個工期一半時間,運輸量約占整個工程的60%,費用約占整個工程的20%~35%,基礎選型、設計及施工的優劣直接影響著線路工程的建設。

      濱州市位于山東省北部,屬于黃河沖積平原,土質大部分為粉質粘土,而且地下水位高,一般為±0.0~1.0m,地基承載力又低,一般為70~90kN/m2。通俗講基礎越深受力越好、體積越小,但由于受地下水的影響,基礎深埋后泥水、流砂現象出現的幾率就會加大,給施工帶來極大困難,既影響工期又增加投資。

      由于地質的特殊性和埋深的局限性,當前的基礎型式只有采取淺埋式,通過適當加大基礎地板尺寸,增加基礎自重來滿足上拔穩定才是比較安全經濟的。直線塔埋深控制在2m左右,承力塔埋深控制在3~4m左右可減少地下水對施工的影響。

      根據工程實際地質情況每基塔的受力情況逐地段逐基進行優化設計比較重要,特別對于影響造價較大的承力塔,由四腿等大細化為兩拉兩壓或三拉一壓才是經濟合理的。

      2結束語

      縱觀近年來的輸電建設工程,每項工程都有各自特點,設計中脫離工程實際,一味生搬硬套是無法保證設計質量與滿足電網發展需要的。只有結合實際,因地制宜,通過優化方案,科技攻關,不斷探索與創新,才能滿足建設堅強電網的要求,才能開創工程設計“技術先進、安全合理”的全新局面。

      參考文獻

      [1]110~500kV架空送電線路設計技術規定.國家經貿委,1999,10.

      相關期刊更多

      氣體分離

      部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中國通用機械氣體分離設備行業協會

      無線電工程

      部級期刊 審核時間1-3個月

      工業和信息化部

      軍事通信技術

      部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中國人民解放軍理工大學

      亚洲制服中文字幕第一区|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无码|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中文app| 亚洲成AV人片在WWW色猫咪| 亚洲精品国产自在久久 | 亚洲福利视频一区二区| 亚洲av纯肉无码精品动漫| 亚洲女子高潮不断爆白浆|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久久久| 亚洲爆乳成av人在线视菜奈实| 久久亚洲最大成人网4438| 久久亚洲精品国产亚洲老地址 | 亚洲性久久久影院| 日日噜噜噜噜夜夜爽亚洲精品| 亚洲国产日韩成人综合天堂 | 国产亚洲视频在线观看网址| 亚洲精品天堂成人片AV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无码aⅴ中文字幕蜜桃|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牙蜜区| 亚洲成a∨人片在无码2023| 亚洲丰满熟女一区二区哦| 激情小说亚洲色图| 国产精品亚洲а∨无码播放不卡|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一区|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 在线a亚洲v天堂网2019无码| 亚洲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麻豆 | 亚洲爆乳成av人在线视菜奈实 | 亚洲国产人成在线观看69网站| 亚洲视频精品在线观看| 亚洲欧洲精品久久| 亚洲无mate20pro麻豆|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 亚洲av中文无码字幕色不卡| 欧洲亚洲国产精华液| 亚洲国产精品不卡毛片a在线| 中文字幕日韩亚洲| 亚洲国产第一页www|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亚洲一本到无码av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观看在线亚洲人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