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杞人憂天作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我這個人,什么都好,唯一不好就是每天杞人憂天。
我時常會想一些稀奇古怪的問題:世界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的;世界會什么時候消失;天會不會蹋下來……很多很多,可是一想起來就會害怕。呀,智慧女神,你會不會來幫助我解開這個難題!
記得一天晚上,我獨自躺在床上想:世界總有一天會消失吧!那怎么辦呢?哎,世界消失了,我從這個世界上消失了,智慧也沒有了。我希望我可以長壽,盡自己的力量奪回地球……還有很多像這樣,也總是杞人憂天。
我不知道我為什么總會杞人憂天,想一些和生活無關的事。如果誰可以幫我改掉這個壞毛病,我一定要好感謝這個人。
黃石公園大家想必知道。但大家也許不知道,七萬五千余年前的這里曾是世界末日的發源地。黃石公園的地下實際就是一座“超級火山”,潛藏著摧毀整個地球的超級能量。如果火山爆發,一連串的連鎖反應將發生。它上一次爆發時大約消滅了大約90%的人類,在今天,就等于55億人。所以,你有參觀黃石公園的計劃,還是請三思而行吧。
無獨有偶,在數萬年后的喀拉喀托火山,爆發正在孕育著。突然,爆發炸裂了島嶼,2/3的島嶼頃刻消失,其爆炸聲在3200千米以外的澳大利亞都能聽到。超過9000立方的巖漿噴向空中,海嘯摧毀了附近島嶼。
當然,我們并不用杞人憂天,像這種爆發,是極其罕見的。或許,末日仍會來臨,但我們總有辦法,使末日推遲,并延續我們的種族。
對老師的記憶就是其中一個典型的例子。從小學到大學,教過我的有各種各樣的老師,當然大多是好的,可也有個別的讓我覺得不可理喻。
“一日為師,終身為父。”表明的老師的地位,也強調了老師的作用。它教導我們要尊敬老師,就像是尊敬養育、教育我們的父親一樣。對于偉大的老師而言,這樣的說法當然當之無愧。但對于那些只會引起我們憎惡的老師,難道我們還要向對待父親一樣去尊敬他們嗎?
姑且不去評論這種記憶的好壞吧。在這里我只想說說我的所見所聞。我讀小學時,讓我覺得最可憎的那個老師給我的印象最深。而在這深刻的印象中,清晰地記得的也只有三件小事。
只模糊記得那年我正讀三年級,那是一次作文課,老師對我們說,某某單位征稿,你們盡力寫吧,寫好了我挑幾篇去修改下,改完后再送去看能不能評上。我們也就認真地寫了起來。不一會兒,有兩個遲到的同學匆匆地趕來了。一進門就氣喘吁吁地向老師解釋遲到的原因。老師允許他們進來時,他們就走向了講臺對老師說:“老師,我們撿到了一本書。”老師接過來一看,是一本沒有了封面的很破舊的書。笑了笑,隨意地說了句:“哦,是一本破書。”也沒多說什么,揮了揮手要他們回座位了。那兩位同學可能想到是“將功贖罪”了吧,笑容滿面地乖乖地回座位了。
她翻開一看,是一本作文書,靈機一動,就對坐在她面前的第一排中間的那位她的“寵兒”說道:“ZX,你拿去看一下,這本書這么舊了,應該是很久的了,看有哪一段比較好的,抄出來修改下,看能不能評上……他也不知道。”果然,后來她就真的拿到了一個像模像樣的紅皮證書,且那位為此立下了“汗馬功勞”的老師在拿到證書后當面全班同學的面對她的那位“寵兒”大大地夸獎了一番。并得意洋洋地說,有了這個證書,以后考升學考試時說不定能加分呢?那樣進重點中學的希望也就更大了。”
忘記第二件小事發生在什么時候了,只記得第二天是期末考試了。那天晚上她對我們說,明天你們要早點來,進考場前我看有沒有可能在分試卷時看到作文題目,我看到時就出來告訴ZX,你們那時哪也不要去,就在教室等著。而在幾次的期末考試中,好像也有那么一兩次是成功的。雖然現在這種事發生的幾率已越來越低,但那時她能有這樣的“紀錄”也可以說是“相當不錯”的了,說不定現在還是“最高紀錄”的保持者呢。
第三件小事發生在六年級。那時我們班有個大個子的傻妹。同學們都叫她大傻,連老師也不例外。大傻并不是真傻,只不過她的智力比常人稍低罷了。一天,正在上課時,老師正在講得得意時,她卻在座位上唱歌,雖不是很大聲,但已足夠引起老師的注意了。老師發火了,大聲地說道:“大傻,你快出去,不要再在這里影響別的同學學習了。”她并沒照她所說的去做。教室里霎時靜了下來。她看了大傻一眼又開始講課了,誰知大傻可能“意猶未盡”吧,竟然又唱了起來。她什么都沒說了,三步并作兩步地走到她跟前,就動手去拉她的手臂,拉出走道后大傻卻不肯走了,她就坐在了地上,緊緊地拉著桌子,老師耐何不了她,于是就順手拿起了她抄的歌詞,當著全班的人念了起來,一邊念,一邊加了些冷嘲熱諷似的評論……真不知羞恥!可能受當時理解能力的限制吧,這是我能記住的唯一一句話。
隨著時間的過去,也隨著年齡的增長,我聽到和見到的向學生灌輸類似的“有毒素”思想的老師也不在少數。我也從反感、厭惡慢慢地轉化為默認、麻木。我實在不知道還有多少人和我有著同樣的經歷,相同的想法。我也不知受到類似的老師的“培育”的學生們是模而仿之還是對此倍加厭惡而引以為戒呢?我不知道。
要么在腐蝕中淪喪,要么在腐蝕前呼喊。雖時時安慰自己,這個世界就是這樣的,很多人也都是這樣的,不要對人的道德標準要求太高,不要對人太過求全責備,也不要杞人憂天。然而,這真是求全責備嗎?這真是杞人憂天嗎?
說得嚴重一點,甚至可以說,是誰無意中助長了我們誠信的缺失?自由、平等、正義是社會發展的動力所在,也是社會發展所追求和向往的目標所在。但當誠信的喪失越來普遍,并越來越得到人們的無可奈何的默認時,這對我們自身的精神而言,對社會的發展而言,又將會起到怎樣的一種腐蝕呢?
有一點是需要強調的,我并不是存心“抵毀”那些教過我的老師,也并不是說所有的老師都是這樣的不可理喻。只是隨著時間的過去,雖然我很不愿承認,可事實上,這樣的老師卻是越來越多,甚至可以說正在慢慢形成一種為許許多多的人所默認的行為。
要搞好語文復習工作,除了要求教師有周密的計劃和時間安排以及及時檢測和查缺補漏外,怎樣做到高效和扎實復習,更是我們應該重點考慮和研究的問題之一。這主要是基于這幾方面的因素:一是時間問題,困為留給我們復習的時間最多只有三個月,這其中還要除星期假日;二是學生復習的科目較多,每天不可能花很多時間來復習語文,弄不好你的上課時間也會被其他科占去(指上語文課時學生做其他科的復習題);三是怎樣才能做到在這么短的時間內達到復習有高效,,輔導有技巧,檢測出能力,講解出技巧的效果呢?筆者經過一番思考和探索,在中考語文復習階段采用多媒體技術是一條行之有效的途經。
首先,在周密的計劃安排下,運用多媒體課件,將散亂的語文知識進行有序的高效濃縮。比如,在中考語文中,“積累與運用”這一部分,《考試說明》中就明確要求學生掌握“拼音、字詞、成語、仿寫、病句、修辭、標點符號、提取主干、文學常識、古詩文默寫和篇段積累”等。這部分知識的特點是點多面廣,如果我們采用逐一復習的方式解決,勢必會花費較長時間,我們如果將這部分知識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整合,就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是這樣做的,首先將古詩文默寫進行整合,以便學生提前背誦。即將七、八、九年級所有要求背誦的古詩中的名句、主旨句按思鄉、報國、寫景、抒發政治抱負的順序濃縮在一兩節課內容的課件上,然后展示給學生進行欣賞,必要時進行講解。最后又將這些詩句打印出來發給學生復習。其次是將拼音、字詞、成語的知識考點及注意事項用多媒體進行展示,告訴學生復習的方法,特別是有關的詞語積累,可按一定的類別進行歸類教學。至于仿寫、病句、修辭、標點符號、提取主干等,可用列舉題型的方式進行展示教學,以加深學生的印象。
其次,在有計劃的時間安排下,充分利用收錄機、點讀機、U盤、電腦音頻、視頻、學校的廣播等,在早讀課、正課、課外活動等,反復將《考試說明》中要求背誦的50篇首古詩文進行播放,以提高學生背誦的速度和質量。如《春》、《桃花源記》、《鄒忌諷齊王納諫》、《岳陽樓記》、《醉翁亭記》等。因為在中考復習階段,學生要花很多功夫和很多時間來背誦,記憶力差的學生根本就完不成任務,如果我們想學生之所想,急學生之所急,就一定能想出很多辦法來幫助學生進行有效復習。
第三,利用網絡資源,搜索初中課本中要求學生掌握的與文言文有關的動畫、故事、課堂實錄、名師輔導講座等等,在復習教學的時候進行播放,能達到事半功倍、舉一反三的效果。如《愚公移山》、《杞人憂天》、《楊布打狗》、《祖逖北伐》、《岳飛》、《賣油翁》、《黔之驢》等等。其實在很多時候,我們只要善于挖掘身邊的多媒體素材并進行有效利用,我們的教學工作或者是復習任務都是一件較為輕松的事。
多么奇怪的題目啊!難道這篇文章和數學有關?標新立異的題目是不是引發了你豐富的聯想呢?不錯,小作者就是要吸引你的眼球!
開頭運用排比的句式,列舉出了各種各樣的可能性,然后筆鋒一轉,引出自己曾經遭遇的“百分之五十”,激發了讀者的閱讀興趣。
幾句簡單的語言描寫和神態描寫,就讓一個樂觀、有擔當、關愛家人的父親形象,栩栩如生地出現在了讀者的眼前。
“超能的手”,“外太空”,“怪獸一般”,多么孩子氣的語言啊!但卻是那么真實、自然,讓我們體會到了小作者心中的焦灼與痛苦。
一家人相依相扶,終于“守得云開見日出”,最后一句對“百分之五十”擬人化的描寫,進一步突出了一家人歷經磨難之后的欣喜之情。
憎恨,感謝,相矛盾的兩個詞同時出現在一個句子里,充分體現了作者對這個“百分之五十“的矛盾感情,留給讀者思考的空間。
生活中充滿了各種各樣的可能性,有的連接著無邊的狂喜;有的預示著漫天的愁緒;有的令我們趨之若鶩;有的卻讓我們避之不及……一想到那個曾經出現在我生活中的百分之五十的可能性,我至今還心有余悸。
那天上午,我又聽到爸爸那一聲接一聲的咳嗽,他每天都會咳,但今天卻咳得格外猛,聽著令人揪心。經過一家人的商量,我們決定這個星期六陪爸爸去南昌檢查。
經過近3個小時的奔波,我們來到了南昌的一家醫院。一番詳細地詢問之后,醫生開了單子讓爸爸去拍片,我和媽媽都一臉緊張,心里好像有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爸爸卻故作輕松地安慰我們:“看我這么棒的身體,能有什么事?別杞(qǐ)人憂天了!”說完,還努力地擠出了一個笑容。
好不容易等到了爸爸的檢查結果出來,說是喉嚨里長了個“肉肉”,我們全家人大吃一驚,媽媽心急如焚地問醫生:“要緊嗎?”醫生嚴肅地說:“還不清楚,要進一步化驗。如果是良性的,割掉就沒事;如果是惡性的,那可就麻煩了……”天哪,兩種結果的可能性各占百分之五十!此時的我,多么希望那可怕的百分之五十消失啊!爸爸可是我們家的男子漢大丈夫,而我還只是個男子漢大豆腐呢!要是我們家的“頂梁柱”出問題了,我和媽媽可怎么辦呀?
懷著焦躁不安的心情,我們在等候區里徘徊著。此時,我多么希望我有一雙超能的手,將那可怕的百分之五十一掌打到外太空,不要再擾亂我們一家幸福、平靜的生活。可是,現實中的我面對這個如怪獸一般的百分之五十,卻是那么無能為力,只能在這兒干等,等候命運給我們的判決書。
不知道過了多久,更不知道在等候區轉了多少個圈圈,我們終于等到化驗結果出來了。當醫生高興地告訴我們結果是良性的時,我和爸爸媽媽終于長長地舒了一口氣,歡喜的淚水在我們一家人的眼里打轉,爸爸對著我做了個“V”的手勢,而媽媽則是緊緊地抱住了我,我呢,仿佛看見那個面目猙獰的百分之五十垂頭喪氣地越走越遠,直到完全消失在我們的視線中。
一個小小的手術將爸爸喉嚨里多余的“肉肉“割掉了,爸爸也不再無休止地咳嗽了,我們家又恢復了以往的平靜。只是,偶爾想起那個百分之五十,我的心中會生出一種異樣的感覺,不知道是應該憎恨它還是應該感謝它……
說起關于真情的作文,同學們的頭腦中也許很快就會出現《一件讓我感動的事》之類的題目,既淺顯易懂,又緊扣話題。然而,這是一個張揚個性的時代,太過直白的題目往往吸引不了讀者的注意。本文的小作者技高一籌,給文章擬了一個既搶眼,又能概括主要內容的題目――“百分之五十”,正是這樣一個題目,讓讀者眼前一亮,產生了一探究竟的沖動,自然而然地就往下讀了。
也許同學們要問了,如何才能給自己的文章擬一個特別的題目呢?從所寫事例中提取關鍵詞是一個好方法。如本文小作者就是采用了這一方法,在文章所敘述的事情當中,一切的焦慮、難過都是因為那個“百分之五十是惡性腫瘤”的可能性而引發的,如果沒有這個“百分之五十”,這個凸顯一家人真情的“點”就不存在了,小作者抓住了這個“點”,以它為題,充分顯示了他的創新能力。
在題目中運用修辭手法也是一個好方法,如“真情――永遠的燈火”;“照亮我心靈的鏡子”,這些題目是不是很有吸引力?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借用名言、詩句、影視作品的題目來作為我們作文的題目,如“世上只有媽媽好”、“誰的眼淚在飛”“一枝紅杏出墻來”,這樣的題目一定能為我們的作文增色不少。
文字本身是蒼白無力的,文章之所以能打動讀者,是因為作者在字里行間融入了自己的真情。怎樣才能將文章寫出真情實感呢?我們可以和本文的小作者學一學。
同學們還記得“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這句詩嗎?它就是告訴我們生活是寫作的源頭活水,只有寫自己親身經歷過或感受過的事情,才能寫出真實的情感。小作者就選擇了自己陪爸爸去南昌看病的真實經歷,抓住細節進行細致的描寫,來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
如爸爸要拍片檢查了,“我和媽媽都一臉緊張,心里好像有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神態描寫將“我”和媽媽對爸爸的關切之情充分地表現了出來;爸爸為了安慰我們,故作輕松地說:“看我這么棒的身體,能有什么事?別杞人憂天了!”語言描寫體現了爸爸樂觀、有擔當、關愛家人的品質;等待最后的檢查結果及結果出來后的部分,小作者再次抓住了動作、語言、心理活動等細節描寫,將一家人面對困難緊張、糾結卻又互相扶持的真情,淋漓盡致地刻畫了出來。
古人談到作文的結尾時,常以“豹尾”為標準。所謂“豹尾”,就是指結尾時要簡潔、明快,如豹尾掃地,干凈利落,給讀者以咀嚼、回味的余地,喚起讀者的思考與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