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節目主持人開場白

      節目主持人開場白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節目主持人開場白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節目主持人開場白范文第1篇

      關鍵詞:電視談話節目;主持人;應變能力;判斷力;心理素質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該選題主要研究了相關電視談話類節目主持人

      1.2研究方法

      1.2.1文獻資料法

      1.2.2案例分析法

      2.結果與分析

      2.1電視談話類節目主持人概述

      電視談話類節目是一種由主持人引導,在特定環境中,談話參與者圍繞某個主題闡述和討論觀點的節目。電視談話類節目主持人是溝通節目與觀眾的中介,其語言特點是詼諧風趣、機敏睿智、能言善辯、用語巧妙。

      2.2電視談話類節目主持人語言的標準要求

      電視談話類節目主持人語言的標準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兩點:汲取書面語的精粹口語;藝術性和魅力。

      2.2.1汲取書面語的精粹口語

      日常生活中口語的使用一般都是從“極其嚴肅”向“十分隨意”轉換,這種風格被語言學家呂叔湘歸納為莊重、正式、通常、脫略四級。而主持人的有聲語言要面向大眾播放,所以不能太隨意,所以主持人的口語是介于“正式”和“通俗”之間的。

      2.2.2藝術性和魅力

      電視節目中,主持人的語言是主干,所以對于節目主持人語言的標準要求必須具有藝術性和魅力。尤其是談話類節目,主要靠主持人的談話來錄制,所以語言顯得更為重要。

      2.3電視談話類節目主持人的語言特點

      分析電視談話類節目主持人的語言特點主要包括以下幾點:口語化特點,幽默性特點,合作性特點,針對性特點,引導性特點,個性化特點等。

      2.3.1口語化特點

      口語化特點是電視談話類節目主持人語言的第一大特點。電視談話類節目主持人在主持節目時,其語言不能是書面語言的有聲版。這樣很難引起聽眾的共鳴。所以,應該具有口語化特點,但其口語化特點又不是日常通俗的口語,而是在日常口語基礎上經過提煉,加工,精選而成的,是升華了的口語。

      2.3.2幽默性特點

      人的語言特點幽默可以幫助主持人實現現場的自然交流,激勵在場的每個人暢所欲言,拉近自己與嘉賓及現場觀眾的距離”。

      2.3.3合作性特點

      談話類節目是一個有機的整體,需要主持人和現場觀眾共同完成,雙方應該密切配合。談話類節目主持人語言是有助于彼此交流的重要語用原則。表現在“誠實”和“適度”兩個方面。

      2.4提升電視談話類節目主持人語言修養的有效方法

      在分析電視談話類節目主持人語言的標準要求以及語言特點基礎上,提出了如下提升電視談話類節目主持人語言修養的有效方法:建立知識結構,增加知識積累;沉淀豐富的生活閱歷及人生體驗;廣泛的興趣和高尚的情操。

      2.4.1建立知識結構,增加知識積累

      合理的知識結構以及豐富的知識是豐富電視談話類節目主持人語言的有效途徑。

      2.4.2沉淀豐富的生活閱歷及人生體驗

      讀書增加知識面是提高電視談話類主持人語言能力的一大因素,同時行路也是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兩者都有利于提高主持人的語言能力。

      2.4.3廣泛的興趣和高尚的情操

      電視談話類主持人的工作,從不同角度看,其工作性質不同。我們可以說電視談話類節目主持人是一個“雜家”。所以廣泛的興趣和高尚的情操是電視談話類節目主持人必須具有的潛質。

      2.5電視談話類節目主持人對不同過程應具有的語言策略

      2.5.1提出話題的策略

      電視談話類節目是具有強烈意向性和目的性的會話過程,為了實現要達到的目的,每次都要圍繞主題形成系統的結構。話題要不斷的深入,首先要注重話題的提出,也就是節目的開場白,如果有效的表達好節目的開場白,是電視談話類節目的關鍵。那么提出話題的策略主要從詞匯宣示、修飾以及疑問三方面進行了講解。

      2.5.1.1詞匯宣示策略

      在電視談話節目中,主持人控制話輪轉換的主要方式就是詞匯宣言,也就是通過常用的詞匯來宣布由誰來接管話語權,例如,談話開啟階段的“有請”、“下面”、“是不是”等等。

      2.5.1.2修飾

      提出話題的修飾策略主要包括借助聯想和想象的修飾策略;借助比喻的修飾策略等。

      (1)、借助聯想和想象

      所謂聯想是通過事物之間的聯想,從A事物聯想到B事物的思維活動過程。通過聯想可以對事物進行展開,將話題散發開來,以此引起聽眾的共鳴。通過聯想可以將抽象的事物具體化,陳舊的事情嶄新化等等。

      (2)、比喻策略

      通過比喻的方式可以形象的描述清楚事物之間的聯系,讓聽眾非常容易的聽明白其中的意思。

      2.5.1.3疑問策略

      疑問策略主要包括假設性提問,“激問”以及明知故問三種。對于假設性提問,主要是以假設的方式進行提問,通過假設從而有效了解真實情況的方式。對于“激問”來說,它是一種相對刺激的提問方式,用激動的情緒,逼迫對方不得不說。通過“激問”的方式,有利于談話具有較好的效果。對于明知故問來說,目的是刺激對方的興奮程度,迅速產生要否定錯誤、澄清事實的感覺。

      2.5.2結束話題的策略

      電視談話類節目,主持人在成功的交談和討論后,如果對話題總結,對未來形成展望也是影響節目成功與否的關鍵。這就要求節目主持人的語言要注重結束話題方面策略的修煉。要想在結束話題中做到滿足聽眾要求,成功的主持人往往都采用辭格策略和概括策略。

      3.結論

      總之,研究電視談話類節目主持人的語言,對于提升節目主持人的主持水平以及提高節目觀眾人數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本文在研究電視訪談類節目主持人語言特點,電視談話類節目主持人語言修養的有效方法以及電視談話類節目主持人對不同過程應具有的語言策略方面展開了一定的探討,并形成了一定的思路。然而,電視談話類節目主持人語言研究視野非常宏大,筆者能力有限,本文還存在一定的缺陷,這需要新聞傳媒業的深入改革才能實現。

      (作者單位:西安體育學院研究生部)

      參考文獻:

      [1] 葉麗紅. 試析電視談話類節目主持人的個性特色――以《魯豫有約》《藝術人生》為例[J]. 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

      [2] 朱鴻潔. 論電視節目主持人語言的個性化[J]. 湖州師范學院學報

      [3] 孫元平,崔永江. 電視節目主持人的心理素質和個性化主持風格[J]. 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節目主持人開場白范文第2篇

      1981年央視在趙忠祥主持的《北京中學生智力競賽》節目中使用“節目主持人”一詞,開了我國電視節目主持人之先河。

      主持人作為電視連接觀眾最直接、最能溝通情感的中介,作為電視節目最積極、最能傳情達意的主導人物,怎樣能夠在不同的欄目中表現自我的才華、氣質和語言特色,使之產生的藝術魅力更能吸引觀眾、贏得觀眾呢?這就要求電視節目主持人要不斷地加強個人修養,提高個人素質。那么作為一個電視節目主持人應該具備哪些素質呢?筆者結合實際工作經驗體會到,基本上要具備以下幾點:

      (一)政治素質

      電視節目主持人必須首先要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較高的政治思想水準,應具有正確的導向意識。走上這個崗位,從事這個職業的人,在話筒前、鏡頭前的一言一行、一顰一笑,一舉手一投足,都已經不再是個人的言論和個人的行為,而成了節目群體、電視臺、某一級黨和政府的代言人。換句話說,各級黨和政府把話語權賦予了播音員、主持人,通過他們,傳達黨、政府和人民的立場態度、思想觀念、路線方針、政策策略、輿論導向、道德情操、價值取向等,而不允許個人的雜念、私人的情緒混入其中。

      (二)專業素質

      1、節目主持人的形象語言

      電視節目主持人在熒屏前既是自己,又不完全是自己。主持有明顯的表演成分。這種表演是為了完整、準確地表達導演及制作對節目的意圖,以及主持人自己對節目的理解,通過眼睛、面部表情、肢體、空間、服飾、布景等形體語言表達有關的手段,強化語言傳遞的信息并且極大地豐富其內涵。形體語言是電視主持人用來真心傾聽、平等交流、準確表達的重要輔助手段,也是電視節目品牌化、個性化和主持人增強自身形象魅力的重要途徑。

      2、節目主持人的有聲語言

      有聲語言是廣播電視播音主持工作的主要手段,有聲語言應當是播音員主持人打磨得很好的勞動工具,無論是將文字稿件轉換為有聲語言,還是直接由內部語言外化為有聲語言,都首先要求語言“外殼”的清晰、準確、入耳、耐聽。播音員、主持人的用聲吐字,關系到傳播效果。

      3、節目主持人的采編播合作與合一

      電視節目主持人的職責,一是播報提要、開場白、串聯詞、結束語;二是呼叫、導引現場報道員(記者),一旦遇到突發性事件及重要新聞時,新聞節目主持人又往往集采、編、播于一身。節目主持人,首先,必須有豐厚的積累,廣博的生活閱歷,讓自己深深地扎根于生活的土壤之中,廣泛接觸社會各階層人士,開拓視野,增廣見識,從與眾多的新聞事件接觸而獲取的感性經驗中,鍛煉自己的眼力,去發現捕捉熱點、焦點、敏感點。同時,不斷深化自己的思維,從紛繁復雜的事務中迅速準確地找出關鍵所在,并就此作更深、更廣的聯想,進而向受眾闡發、剖析。

      4、主持人的臨場發揮能力

      臨場發揮對于主持人來說,是一項很高的主持技巧,它要求主持人的主持風格和節目的最終效果必須實現合理的契合。一般來說,沒有交流對象的信息節目或節目片斷,最容易達成臨場效果與最終效果之間的一致,這是因為主持人在這樣的節目中,完全是根據事先設定好的文字來主持,其間沒有信息的遺漏或扭曲。當主持人在節目中與人進行交流時,就容易造成信息傳播的阻斷,如主持人事先準備不足,對采訪主題不夠了解,對采訪對象的風格把握不準,機械地按事先設定好的計劃來交流,不做臨時處理,這樣就達不到理想的效果。

      (三)文化素質

      主持人的文化素質是一個內涵較為豐富的概念,一個出色的節目主持人,除扎實的語言文字功夫、敏捷的才思、得體的言談舉止外,尤須具備一般新聞工作者的應有特質――即“雜”與“專”的有機結合。所謂“雜”,即要求節目主持人須掌握自然與社會科學各領域里的一般知識。這是因為節目主持人作為新聞工作者中的一部分,在其工作中時常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知識問題,應對這些無處不在的知識問題,當然離不開較為廣博的文化知識。所謂“專”,應包括兩方面:一是節目主持人毋庸置疑要對自己主持的節目所涉及的領域較為熟悉;二是節目主持人要具備一般新聞工作者應有的新聞知識及能力。

      (四)個性特色

      成功的節目主持人,一般均具有富有特色的主持人形象。這一形象的創造,除了應具有的其它各種要素之外,突出和鮮明的個性化特征,應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我們看到,在當代電視事業的發展中,節目主持人愈來愈朝著個性化發展,這是因為,一般的模式化的主持人難以給人留下生動、鮮活的印象。

      1、主持人的氣質特點

      主持人的氣質,源于主持人的既有的性格特征,不同的節目主持人將自己的氣質特點貫穿和融注于節目之中,使節目感染上主持人氣質的特點,這樣,就會使節目體現出與眾不同的特色。如:儒雅型、嚴謹型、恬美型、幽默型等等。主持人的氣質,有時又具有交叉和互融的特點,即一個人可以兼居兩種或更多的氣質特點,這當然更可以突出主持人的風格。

      2、主持人的思想情感及審美傾向。

      古今中外的名篇,都是作者“情動于中,不吐不快”的力作,無不是“情”的噴涌結晶。“情”是電視節目中的靈魂,在節目中,主持人要把精力集中在“情”字上,引導觀眾進入角色,身臨其境。

      從美學的角度來說,節目主持人是一個具有審美性的傳播者,節目主持人的審美追求對受眾來說具有很強的影響作用。一個成功的節目主持人應具備:良好的形象美、語言的規范美、表達的自然美、人格美以及個性美。

      總之,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主持人,首先要做一個大寫的人。

      節目主持人開場白范文第3篇

      突發事件采訪與其他采訪的區別

      一般來說,廣播節目主持人參與的采訪可分為常規性采訪和非常規性采訪(也即突發事件采訪),其主要有以下幾個區別:

      l.掌握信息的數量不同。一般的常規性采訪,事先經過充分的準備,可對事件人物、背景等一系列相關元素全部掌握。而突發事件采訪隨時都有可能發生,主持人沒有充分的準備時間,對現場發生情況掌握的信息點有限,所有的突發事件背景有可能是直播室外的同事提供,也可能什么線索都沒有,要主持人直接與嘉賓對話獲得,主持人與嘉賓在直播節目中談話的多少、主次、詳略等情況就顯得至關重要。

      2.氣氛不同。一般的采訪由于不受時間地點限制,氣氛相對較輕松,活動也較自由。而突發事件采訪由于節目正在進行中,氣氛相對比較緊張,活動受到一定的限制。

      3.播出方式不同。一般采訪可以將所采訪的素材剪輯整理后再播出,一次不成功可以重新再來。而突發事件采訪由于受“直播”這一特定條件的限制,是“現在進行時”,即說即播,不能做任何的加工整理,也不能重來,所以要求一次成功。

      突發事件采訪的準備

      一次成功的直播室中面對突發事件的采訪,取決于多方面因素,其中主持人平時的準備、積累工作尤為重要。結合筆者在直播節目中面對突發事件采訪的情況,談幾點體會:

      (一)梳理好突發事件的類型。

      在交通廣播中,主持人直播節目時通常會碰到以下四大主要類型的突發事件:

      社會安全事件:命案、盜竊、警方協查等;

      事故災害:交通事故、火災、意外傷害、塌方、跳樓、爆炸等;

      自然災害:洪水、風雪、旱情、地震等;

      公共衛生事件:食物中毒、傳染疾病等。

      (二)梳理好突發事件中可能會采訪到的嘉賓。

      采訪嘉賓的選擇要圍繞事件的類型來進行。嘉賓應對要談論的內容很熟悉,是關鍵人物,或者是聽眾十分關心的人物。以下幾類人群比較符合:

      l.事件當事人:了解事件來龍去脈;

      2.周邊的見證者:在突發事件中當事人已經不在,可以采訪見證人;

      3.參與事件的救援者:處理交通事故的交警、救火的消防官兵、醫院的醫護人員等;

      4.政府官員:如果是政策性較強的話題,他們對事件能講得透徹且具權威性;

      5.現場新聞記者:可以是廣播記者、電視記者,也可以是報刊記者,他們對突發事件采訪過程,往往是直播節目的重要內容;

      6.還有現場很多不確定的人物。

      (三)做好采訪前的案頭準備工作。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采訪的成功與否與采訪前的案頭準備工作成正比。準備做得越充分,采訪就越主動,采訪的效率就越高,成功的把握就越大。準備工作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l.日常準備、積累。

      直播節目中要面對采訪的突發事件不管是以上四種類型中哪一種,我們首先關注的要素無外乎: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原因。

      例如:車禍、火災、臺風等發生在什么時間?什么地方?有沒有人員傷亡?險情如何?原因是什么?如何處理?對周邊交通有何影響?

      這些看似常規簡單的問題中卻隱藏著很豐富的信息。

      2.設計提問。

      正在做常規節目的主持人插播突發事件,在掌握有限信息的情況下如何設計提問呢?這里有三個原則可供參考:

      換位思考:如果我是聽眾,面對火災、地震我最想知道哪些現場情況,有沒有人傷亡、在什么地方、會不會是我認識的等等;

      從小處著眼:設計提問角度要小要細,范圍要廣,并要考慮從哪個角度切入更有新意,更能讓嘉賓好回答;

      提綱挈領:比如關于火災類話題的直播采訪,從火災所造成的損失、帶來的危害、存在的隱患、應注意事項等多方面的角度去談,落腳點當然是告誡大家都要杜絕僥幸心理,防患于未然。

      成功報道突發事件需通力協作

      1.處理好與日常節目的銜接問題。

      突發事件發生前,主持人正在直播日常節目,面對突發事件,連線采訪首先要考慮好主持人的開場白、結束語。開場白、結束語怎么說,上海著名節目主持人葉惠賢曾經說過一段話,可供參考:主持人說話的標點應該是句號(完整的看法),感嘆號(獨特的見解),問號(讓聽眾思考),省略號(留下點回味),而不應該是逗號(盡是些水話)。二是要設計好采訪前后的串連、中間的過渡。主持人既可以自己說話也可以用音樂或歌曲來串連過渡,但無論是用哪種方式,都要預先準備好應急預案。

      2.處理好報道中各個環節協作。

      突發事件信息往往是聽眾主動爆料的。第一手新聞線索要在第一時間,導播、記者的工作很重要。因為主持人在直播室,只能借助外力了解、傳達盡可能多的信息,所以內外的協作、配合很重要。

      例如我們曾接到過一位在工廠意外受傷,被切斷8個手指的工人求助電話,要從紹興趕到杭州做緊急手術,可不知怎么到杭州,走哪條高速,杭州哪家醫院可以做接指手術。我們得知這個消息后立刻全面布局,導播將事件的大致情況告訴直播室主持人,打破常規節目,第一時間和護送他的人取得聯系,直播采訪了解傷者受傷原因、受傷程度、目前狀況、有哪些需求。直播室外記者聯系沿途高速交警及時警車開道,讓出綠色生命通道;紹興地方記者及時追蹤報道,介紹沿途的道路疏導情況;跑醫療線的記者立即聯系杭州整形醫院,請醫護人員做好準備。還有熱心的杭州司機在高速口接應傷員,直接為他們帶路。直播室內繼續對醫院醫護人員進行采訪:面對這樣的斷指病人一般會采取哪些救助措施?治好的可能性有多大?我們平時如何預防?同時,插播路上的路況,隨時提醒車子行進的速度、路線。這一系列的報道既豐滿又充實,非常立體化地表現了突發事件發生后的應對措施。

      3.處理好與嘉賓的關系。

      節目主持人開場白范文第4篇

      (一)加強文化內涵和品位的培養

      著名節目主持人趙忠祥曾經說過:如果不熱愛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就當不好節目主持人。可見,具有一定的文學氣質和文化品味是一名優秀播音主持必備的素質之一。語言表達技巧是播音主持外在的語言表現,文化品味是播音主持文化知識的沉淀。只有當一個主持人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才能在播音主持中體現出人文關懷,表達自己對文化獨特的理解,才能提升節目的品位和層次,感染受眾,滿足受眾的審美需求。當然,我們提倡主持人的文化內涵,并不是讓播音主持在節目中故意掉文、賣弄學問、故弄玄虛、之乎者也,這恰恰是膚淺的表現。主持人真正的語言文化氣息和魅力是在長期文化學習中積累和形成的,不是投機取巧來獲得的。為此,節目主持人要廣泛閱讀各種文化經典著作,豐富自己的文化知識,才能在節目主持中信手拈來、為我所用。同時主持人要做好自身修養,培養慎獨精神,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和真誠坦蕩的人生態度,在節目主持中能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觀眾,達到更上一層樓的效果。

      (二)真誠情感表達的培養

      語言是人類表達情感的重要載體,廣播電視節目的受眾是千千萬萬的人民大眾,播音主持在節目中與觀眾不僅進行著語言上的交流,更是情感上的溝通。主持人的語言只有充滿感情、真情、熱情、激情,才能拉近與受眾之間的距離,才能受到觀眾的歡迎和熱愛。這樣的節目才有生命力和感染力,才能達到預期的傳播效果。例如央視主持人水均益在《焦點訪談》的一期節目中,有這樣的開場白:“觀眾朋友們,我們這一期節目是從一個特殊地方的清晨開始的,這里就是伊拉克的首都——巴格達,這座城市的居民每天清晨都是在焦慮和不安中開始的……”這樣的表述讓國內觀眾感受到伊拉克人民對和平和自由的渴望,同時也對伊拉克人民的遭遇有了深深的同情,這樣充滿真實情感的節目一定會受到觀眾的歡迎。再例如1997年之日,白巖松在直播現場主持了整個回歸儀式,當時他站在深港兩地的分界線上,飽含深情地說道:我左邊是香港,右腳是祖國深圳,再過三個小時,這條讓兩地中華兒女傷心的管理線,就要徹底消失了。為了這一天,我們等了整整一百年。聽到這,電視前的觀眾無不感到情緒激昂、感慨萬千。可見,情感在播音主持語言表達中的重要性。作為播音主持,要在日常生活中關心社會、關心百姓疾苦,不斷豐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將情感因素準確地運用到節目主持中,并通過一定的肢體動作和凝重的表情感染觀眾,為節目營造一種濃濃的情感氛圍。另外,作為播音主持,要積極參加節目前期的采訪和編輯環節,這樣才能更加清楚新聞的來源,了解新聞當事人的情形,才能在節目主持過程中自然地情感進入,提高主持效果。

      (三)播音主持語言規范性的培養

      播音主持的語言要具備一定的規范性和藝術性。近年來,隨著廣播電視的蓬勃發展,各種節目類型不斷出現,一些地方電視臺主持人自身語言不過關,操著濃厚的方言在主持節目,有的主持人刻意效仿港臺腔和東北腔,不僅嚴重影響到節目的播出質量,而且也給普通話的推廣和普及帶來了阻礙。事實上,無論節目類型如何變化,有著一口流利且標準的普通話依然是對主持人的基本要求,這就要求播音主持要提高自身語言水平,在語言表達上能夠遵循基本的語法、語音和語義的要求。為此,播音主持要加強自己的發聲練習,擴展聲域、美化音質,提高發音標準。積極學習《普通話語音訓練教程》等專業書籍,多向有豐富經驗的主持人學習,不斷提高自身語言的規范性。同時,播音主持的語言要簡潔而充實,語言表達中的語氣、語態要與主持內容相吻合,最大程度讓觀眾理解和接受,而不是刻意的長篇大論、口若懸河,冗余信息太多會大大降低觀眾對信息的接受和理解。另外,播音主持的語言要親切自然,不要讓觀眾感覺高高在上,拒人于千里之外。當然不同的主持語言風格要與節目的宗旨相一致,在嚴肅類節目中,主持人講話要謹慎、準確、用力,不能模棱兩可、含糊不清;在娛樂類節目中,主持人的語言要風趣活潑,符合節目生活化和輕松化的特點。例如崔永元主持的《小崔說事》節目中,主持風格親和、質樸,讓嘉賓感覺到主持人平易近人,敢于在節目中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

      (四)個性化主持風格的培養

      播音主持個性化是近年來播音主持業界和學界討論較多的問題。隨著廣播電視節目的日益增多,不同節目之間的競爭也日益激烈,觀眾對傳統節目的新鮮感在下降,對個性化的播音主持風格十分期待。目前,在廣播電視節目市場中,收視率較高的一些節目大多具有鮮明的主持風格,他們擁有著大批的忠實粉絲和受眾群體,這也使得這些節目能夠長盛不衰,經常占據收視率排行榜前幾名。例如來自臺灣的綜藝節目《康熙來了》深受內地青年觀眾的歡迎,節目主持人徐熙媛的俏皮搞怪、蔡康永的機智風趣都為該節目打下了個性化的烙印。一些嚴肅類的節目,例如《海峽兩岸》等也由于主持人的個性化語言風格而備受喜愛。事實上,主持個性化是主持人內在修養的外在表現,是主持人的性格、修養、生活經歷、語言風格等因素與節目個性的完美融合,從而呈現給受眾不一樣的主持風格。不同的播音節目主持有著不同的風格,白巖松的主持風格在于直面人生、直面現實;崔永元的主持風格是風趣幽默、善于提煉;趙忠祥的風格是意蘊醇厚、沉穩厚重;王小丫是熱情爽朗、本色誠懇。這些優秀主持人的語言風格都給主持的節目烙下了自己個性化的印記,因而深受老百姓的喜愛。當然,我們提倡個性化的播音主持語言,不是提倡怪腔怪調、插科打諢、吐字含混、言語不通,而是講究表達張馳自如、靈動豐富,融入更多的個人理解和個人特色。

      二、結語

      節目主持人開場白范文第5篇

      電視節目主持人 體態語 副語言 傳播 表情手勢

      電視,是視聽藝術,表現在畫面、聲音等諸多方面,在電視節目主持人的種種傳播手段中,除語言符號外,主持人的目光、手勢、表情等非語言符號所傳遞的信息量也是不容忽視的,這些符號能真實地傳達無聲語言的情感,渲染環境氣氛、增強節目的感染力。也正是基于此,電視節目主持人信息表達的方式與載體的多元性是廣播節目主持人無法比擬的。后者僅能通過有聲語言一種方式來傳遞信息,而前者對于觀眾,不僅可以通過電視機聽到主持人的聲音,通過主持人的語言敘事來揣測事件的前因后果;更可以通過畫面看見主持人的神態和動作,通過主持人的肢體語言豐富自己對語言敘述的認知和理解,從而產生全方位的感受。這些專屬于電視節目主持人的表情、肢體動作等等傳播手段就屬于電視節目主持人“體態語”的范疇。

      “體態語”也稱之為“態勢語”,同樣也是表達主持人情感意圖的一種語言交流工具。盡管體態語屬于“副語言”的范疇,但在實際的主持過程中,尤其是在當今電視節目多元化,主持人個人風格魅力越來越凸顯出重要性的今天,我們不能簡單地將體態語言理解為“附屬的語言”,認為其可有可無。恰恰相反,體態語言在電視節目主持中越來越凸顯出不可替代的獨立作用。

      一、電視節目主持人體態語的重要性

      體態語使主持人向受眾傳達的信息更加豐富。在節目主持中,因為畫面的局限性使許多東西不能很直接明了地告訴受眾,只能以富有表現力的體態語來表現。甚至有時候,副語言符號所表達的東西比語言符號表達得更豐富。美國研究體態語言的專家伯德惠·斯戴爾估計:在有兩個人傳播的局面中,有65%的“社會含義”是通過非語言傳送的。這就是說,通過語言傳播的含義不超過35%。有聲語言固然是最為先進的傳播符號,但是畢竟是人為設計的,其容量和作用是有限的。非語言符號是不能拋棄的,人類進行語言傳播的同時,不可能消除非語言傳播。進而言之,電視節目主持人不同于傳統電視節目播音員,不是對著臺詞照本宣科,而是要對節目現場氛圍的掌控能力、隨即應變能力、和觀眾和嘉賓的溝通能力等有著更高的要求。比如,湖南衛視《晚間新聞》節目主持人張丹丹,她每次節目開始前總是先跟觀眾笑一笑,打個招呼,一個簡單的體態語拉近了主持人與觀眾的距離,為接下來的語言溝通開了好頭。反觀許多初上鏡的主持人在使用肢體語言時沒有仔細斟酌,或眉毛亂跳,給人感覺輕佻;或雙手下垂晃來晃去,給人感覺不自在:更有甚者頻頻地變換手的位置,給人緊張而不安定的感覺。由此可見,在現代電視節目傳播中,體態語發揮著獨立乃至無可替代的作用,它的表現有時比有聲語言更具有說服力,更能直接傳達主持人最真實想法,帶來事半功倍的節目效果。善于運用體態語,能夠顯示出電視節目主持人綜合效應的深度、力度及其美感。

      二、主持人體態語在電視節目中傳情達意的意義

      電視節目也是關于時空的藝術。電視節目主持人的體態語同樣要配合電視節目的需要,在完成節目信息的敘事過程中,兼有敘事的時間藝術和空間塑造的雙重功能。電視節目主持人的體態語具備時間敘事的功能。無論是連貫的敘事時問,還是錯亂的敘事時間,時間的轉換都是電視節目情節推進的重要手段,電視節目正是利用這種對時間敘事的處理,來完成某種審美意蘊的暗示和傳達。而參與其中的電視節目主持人,需要配合節目的需要,進一步將這種審美意蘊明確地傳遞和表達出來,電視節目主持人的體態語可以配合主持人的口頭語言和電視節目的其他聲畫手段進一步強化節目最終的目標和追求。例如,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欄目播出了一期題為《喪鐘為誰敲響——南非首次非種族大選在即》的節目。主持人講完開場白“對于我們中國人來講,南非一直是一個陌生的國度,這里我們不用去說南非的黃金以及鉆石的儲量占世界的多少,我們還是先請看一組南非的鏡頭……”以后,轉過身去,鏡頭便從他的肩頭迅速推到大屏幕上,音樂聲中,山鷹在翱翔,越過高山,飛臨鄉村、城市……然后主持人轉過身來,再次面對鏡頭說:“南非的確很美,然而就是這樣一個美麗富饒的國家,在過去的三百多年里卻經歷了一段種族歧視的黑暗年代……所幸的是,從今天開始算起,再過整整二十天,南非將消滅種族隔離制度。”以大屏幕畫面為主體的一個轉過身去,一個轉過身來,代表著南非歷史的冰火兩重天。這種電視節目主持人的肢體語言與主持人口頭語言以及大屏幕的完美結合,達成了節目整體的時間敘事目的,給節目內容創造出更多的意境。這說明了電視節目主持人的體態語能夠在節目中描畫出神來之筆,參與時間敘事任務,具備時間敘事的功能。

      電視節目主持人的體態語還具備空間敘事的功能。電視節目主持人的肢體動作,以視覺活動的方式出現在鏡頭上,表現著最為豐富、鮮明、流動的畫面,展示了觀眾難以感受和體會的內心世界。例如:《藝術人生——秦怡專輯》那期節目,按照欄目組的策劃方案是:節目最后給嘉賓過80歲的生日,先把蠟燭點起來,然后把蛋糕分給大家,吃完就結束。當節目進行到這個環節時,朱軍總覺得心中有一種情感沒有表達出來,于是,他沒有受預定方案的約束,而是根據現場氣氛非常真情地對秦怡說:“秦媽媽,我能代表所有愛你的觀眾擁抱你嗎?”得到秦怡的同意后,朱軍和秦怡有了長達半分鐘的感人擁抱。這個擁抱既表達了晚輩對長輩的敬愛之情,撫慰了一個傷痕累累的老人的心,又把節目推向了,帶給了觀眾更多的心靈回響。

      電視節目主持人通過對自身體態語言的巧妙運用,能夠同時具備空間敘事和時間敘事兩種功能,這兩種功能既可以并存、又可以互動,為觀眾編織出更豐富的情感體驗。例如,《中國達人秀》節目中,非常可愛的七歲小女孩唱完參賽歌曲《忐忑》后,未獲得晉級。當周立波說出“和叔叔阿姨說再見”時,小女孩情緒失控,當場哭了起來,伊能靜坐在主席臺上安慰小女孩說:“笑一個,好不好?”這時,主持人程雷走上臺來,單膝跪下擁抱小女孩,并用手帕幫她擦拭淚花。不再孤立無助的小女孩終于大聲地對評委和場下觀眾喊出“再見”,程雷溫和地給了小女孩一個鼓勵的親吻后抱起小女孩走下臺。主持人此時此刻幾個簡單的肢體語言在時間敘事上連接兩位參賽選手的演出,在空間敘事上表現出了一名主持人的人文關懷,舉手投足間化解了小女孩的痛苦,弱化了比賽的殘酷。電視節目主持人的體態語是表達情感的一種方式,涉及心理學領域的相關感受,是時間敘事與空間敘事緊密結合的視覺敘事藝術。

      三、電視節目主持人不同體態語言的實際運用

      體態語大致上由面部表情語言、手勢語言、身姿語言等三個部分組成,而我們所討論的電視節目主持人的體態語,不同于一般日常生活中的動作、表情,它意味著這些動作表情是有意義的,是重要的節目表達符號。下面我們來分別看看,具體到每一種體態語在節目傳播中的運用。

      首先來說說體態語中最為直接也是最常見的一種——表情。喜怒哀樂都可以通過人的面部表情來傳遞、交流。而主持人的面部表情最能反映其情緒,也傳遞給觀眾節目內容所需表達的意境與觀點態度。表情語是通過面部表情來交流情感,傳遞信息的言語,表情語在體態語種占有重要的地位。美國心理學家德惠斯戴爾認為,正常人的面孔能做出25萬種不同的表情。由此可見,表情是所有非語言符號中含義最豐富的一種。在一檔談“人民幣再次降息”的訪談節目中,金融專家面對主持人談降息的原因時,主持人時而低頭作記錄狀,不時還翻動桌子上的稿紙,或將視線從專家的時點上移向攝影機鏡頭,似乎讓電視機前的觀眾感覺到他既注意了觀眾又對權威的談話進行了思考。

      表情不僅能夠傳遞信息,而且還能夠反映出主持人的精神風貌和文化修養。比如,中央電視臺現場直播中國申辦2008年奧運會的實況,節目中都出現過這樣的畫面:當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宣布中國北京成為2008年奧運會主辦城市時,在場的主持人激動地揮舞著手中的五角星紅旗,歡慶勝利,祝賀北京申奧成功。他們歡喜雀躍,相互擁抱,喜極而泣。這種真實、生動的面目表情深深感染和觸動了電視機前的觀眾,激發起受眾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熱情。

      不同的節目類型也決定著主持人選擇不同的表情體態語。如少兒節目《大風車》,主持人針對少兒活潑好動的特點,其表情應較為夸張、幅度大;新聞評論類節目,如《焦點訪淡》、《新聞1+1》等,風格較為嚴肅鄭重,表情也應具有端莊、沉穩的特點;新聞性節目主持人,主持節目中就要把握好表情分寸,如果表情過于豐富,則會使人懷疑新聞真實性和可信性。

      再來說說手勢等肢體動作語言。可以說,手勢是主持人在節目中最經常使用的一種體態語。中央電視臺節目主持人王小丫在主持《開心辭典》節目的時候,有很多經典的手勢深受電視觀眾的喜愛。例如王小丫的介紹手勢結束后,恢復成翹大拇指的手勢擱置于胸前,而后指引選手進入答題桌時,她只需在翹大拇指的動作基礎上,將四指伸開即可。如在講解海水結的冰晶為什么是淡的時,她一邊說一邊做手勢:“其實答案是這樣的,就是說海水結了冰分成三個部分”,一邊雙手伸開并攏,再分開握住,然后伸出左手三個手指頭。當她說到“開了一個好頭,請聽題”,她又握住右手,接著張開伸向前方。這些手勢不僅讓選手更便于理解,也能展現出她的個性風格。由此可見,電視節目主持人的肢體語言敘事為觀眾提供了無限想象的可能性,同時也創造了多重的空間意義,帶給觀眾無限的遐想。主持人在實際手勢語的運用過程當中,應該符合“適度”、“需要”和“美”的原則。所謂適度原則指的是手勢忌“多、亂、雜”,比如有些主持人板磚式或切西瓜式的動作就顯得雜亂又刻板。所謂的需要,是根據內容需要來設計動作,老藝術家曾說的“凡出一指必有所指”指的就是這個意思。所謂美的原則,指的是運用手勢時要和整體姿態配合密切,例如在交談時應少用雙臂抱在胸前這樣的封閉性姿勢,新聞節日中也盡量不要使用過多的夸張手勢,而例如《非常6+1》節目中,主持人李詠帶動全場觀眾的氣氛使用的標志性“6+1”手勢,就與節目渾然天成,既加深了觀眾印象,也樹立了個人風格。

      體態語中的身姿語言最常見的是站姿與坐姿。一個主持人想要表現出得體雅致的姿態,在節日中傳遞環節信息,打造出節目風格和個人魅力,首先要從得體的站姿與坐姿開始。比如,江蘇衛視《非誠勿擾》節目中,主持人孟非的站姿就做到了既挺拔端莊,又給人輕松親切,讓人沒有距離感或做作的感覺。雙手也會是常有一些變化,但大多數時候只是自然地垂直于身體兩側,拿著手稿,這就很好地樹立出一個沉穩成熟的“盂爺爺”形象,給年輕的男女嘉賓一種信賴感。再有,比如鳳凰衛視《魯豫有約》節目主持人陳魯豫在主持節目中,總是和嘉賓拉家常一樣并排坐在沙發上,姿勢挺拔優美,非常漂亮。稍微側一點身的角度也更方便交流,但魯豫的坐姿從來不會給人過于僵直嚴肅的感覺,雙手既沒有冗余復雜的動作,也并不是一成不變地放在膝蓋或者腿上,有時會雙手十指交叉抱膝,有時毫不掩飾地一手撐在沙發上,一手遮住嘴巴大笑,同時身體向后傾斜,真實自然地“行隨情動”,根據嘉賓的話語內容,像普通觀眾一樣去傾聽,一樣自然而然地喜怒哀樂。再比如,央視四套的盧琛、鳳凰衛視的曾子墨在坐姿上就有意采取前傾的姿態,既保持了新聞播報的端正與信賴感,同時也給人以親切感。可見,無論是站姿還是坐姿,都是電視節目主持人傳遞視覺信息,表達情感的有力體態語言,它時刻影響著觀眾的收視情緒,也必須遵從于節目的類型,才能給節目以及個人加分,否則,再精彩的有聲語言也會被不合適的姿態語言毀于一旦。

      在實際的電視節目主持過程中,所有類型的體態語運用起來是一種綜合的表現,我們不能把它們單一化、程式化。體態語的運用必須尊重一些原則與規律,其中很重要的兩個方面的原則如下:

      第一,與節目配合。主持人要時刻注意運用體態語過程中,不同的節目有不同的宗旨、不同的內容、不同的形式、不同的風格、不同的對象,還有不同的錄制環境,觀眾在收看不同的節目時會有不同的心理和審美標準。面對種種“不同”,主持人的體態語也應隨之有所調節和選擇。例如在浙江衛視《中國好聲音》節目中,當導師要從兩位選手中選擇一位晉級時,主持人華少采用的體態語就是站在兩位選手中間,伸出左右手分與兩位選手十指相扣,緊緊地將手握在一起,這既營造出緊張的氛圍,也體現出人文關懷,與節目當時的氣氛非常吻合。

      久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国产| 亚洲香蕉成人AV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AV人无码综合在线观看| 亚洲第一黄色网址| 国产偷国产偷亚洲清高APP|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久在线| 精品亚洲国产成人| 亚洲喷奶水中文字幕电影| 亚洲免费视频播放| 亚洲综合伊人制服丝袜美腿| 亚洲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 2020天堂在线亚洲精品专区| 亚洲香蕉在线观看| 亚洲真人无码永久在线观看| 亚洲午夜精品一区二区麻豆| 亚洲日本VA午夜在线影院| 亚洲日韩看片无码电影| 亚洲日韩一区二区一无码|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无码| 青青青国产色视频在线观看国产亚洲欧洲国产综合 | 亚洲欧美国产欧美色欲| 亚洲av色香蕉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久久精品| 亚洲av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无码偷窥| 337p日本欧洲亚洲大胆精品555588| 久久综合亚洲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洲精品国产区| 亚洲人成网站日本片| 国产亚洲精品影视在线| 色噜噜噜噜亚洲第一| 亚洲欧洲国产成人综合在线观看| 伊人久久综在合线亚洲91| 久久亚洲精品视频| 亚洲综合一区二区精品久久| 亚洲制服在线观看| 亚洲成av人片在线天堂无| 亚洲一区二区高清| 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蜜桃 | 狠狠色香婷婷久久亚洲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