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納稅籌劃結業論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培訓
中圖分類號:F23 文獻標識碼:A
財政部于2006年11月20日頒布了《會計人員繼續教育規定》,要求取得并持有會計從業資格證書的人員分高級、中級、初級三個級別,必須緊密結合經濟社會發展和會計行業發展的要求接受繼續教育。近5年來,有關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工作成績顯著;但仍然存在諸多問題,制約了繼續教育的進一步完善。2011年是“十二五”時期的開局之年,搞好繼續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義。目前,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工作在全國各地已全面展開,如何解決繼續教育存在的問題,完善繼續教育工作,建立起繼續教育的長效機制,為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人才保證和智力支持是會計界普遍關注的問題之一。
一、會計人員接受繼續教育的必要性
1、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需要。隨著我國會計改革不斷深入和新準則的陸續出臺,會計的核算方法、政策法規發生了重大變化;會計人員作為國家經濟政策的執行者,有必要接受繼續教育;更好的解讀國家的政策法規,為會計核算及管理服務。
2、國際環境變化的需要。目前,我國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國民經濟正走向日益開放的全球化時代,國際經貿和投資、融資的進程不斷國際化,會計準則國際化也是必然趨勢。我國會計教育的目標之一就是與國際慣例接軌,不斷加強會計人員的繼續教育勢在必行。
3、會計人員自身發展的需要。“經濟越發展,會計越重要”。在知識經濟和信息化社會,隨著經濟的發展,會計職能也由單純的核算職能向管理職能轉化,這就要求會計人員除具備熟練的專業技能外,還應具有一定的策劃管理能力、組織實施能力,能夠解讀國家相關政策,能夠為企業的發展獻計、獻策。會計人員只有不斷學習,及時更新業務知識、加強自身修養,在深度和廣度上及時拓寬知識面才能緊跟時代步伐。
二、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存在的問題
1、思想上不重視,行動上不支持。某些企業的會計人員及企業管理者對會計人員參加繼續教育從思想上不予重視,行動上不支持。一些會計人員認為參加培訓與否并不影響職稱的晉升、薪資水平,所以對待培訓態度消極;部分企業管理者認為,即使不參加培訓,會計人員也能進行相應的賬務處理,因此不愿意投入經費用于會計人員接受培訓。一些會計人員即便是參加了繼續教育培訓也只是走過場、走形式,敷衍了事。
2、培訓內容單一,培訓方式不靈活。目前,我國會計繼續教育的內容主要局限于新會計準則、會計電算化、會計法規及職業道德等知識的培訓;每次培訓都按部就班,沒有新意。這遠遠滿足不了不同檔次會計人員的需求。從培訓方式來看,主要以面授為主,輔以網絡培訓。各培訓基地只注重負責收取費用,不關注培訓的效果;學員處于被動聽課狀態,毫無積極性可言。
3、師資隊伍建設落后,培訓教材匱乏。從事會計后繼教育的師資主要是從各高校臨時抽調的教師,長期從事教學工作,有雄厚的理論知識,但缺乏一定的實踐經驗,不能很好地解決學員實際工作中遇到的難題,甚至某些培訓師對一些實務的講解不透徹、不到位,不能闡釋實際工作中的疑難問題。師資的薄弱導致學員對培訓毫無興趣。此外,在培訓教材選用上也是五花八門,有的地區選用會計準則;有的自編一套理論教材,主要講解最基本的業務處理,老生常談,無法激發學員學習熱情;甚至,有的地區沒有教材,授課教師放映幻燈片,教師的講解是照本宣科,學員應付差事。
4、考核監督機制不完善。長期以來,培訓部門既承擔培訓任務又承擔考核任務,考教不分,管理混亂。
學員參加培訓只是為了應付年檢。有的機構為了招攬學員,明目張膽宣稱只要交費就過年檢關;更有甚者,學員不參加考試,培訓機構代為答卷,其做法令人匪夷所思。
三、完善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對策
1、提高認識,給予重視。各地市政府應提高認識,給予大力支持。在進行會計繼續教育培訓之前,進行廣泛宣傳,尤其是財政局領導應高度重視,制定培訓方案,安排專人負責,落實責任。培訓機構應統一組織發放調查問卷,了解不同層次的學員需求,使培訓具有針對性、目的性。
2、優化教學內容。培訓內容應從實際出發,根據調查問卷的統計結果,充分考慮學員的實際需求情況,按需施教。可以結合國內外當前形勢為學員提供最前沿、最新穎的課程;也可結合實踐工作中典型性、代表性較強的重點問題進行深層次講解;可根據不同級別學員的需求情況作專題講解,內容可涵蓋會計準則、納稅籌劃、企業內部控制、投資理財與資產配置、時下大家所關注的重點問題等方面。這些專題的培訓可安排在不同時間進行,有助于會計人員按需選擇。
3、更新教學方式。《會計人員繼續教育規定》中指出,我國會計繼續教育的形式主要是集中培訓方式為主,鼓勵在職自學,推廣網絡教育、遠程教育、電化教育。目前,各地舉辦的培訓主要以面授為主。但會計工作點多面廣、事無巨細,非常繁瑣,會計人員很難抽出幾天時間參加集中培訓。培訓機構應更新教學方式,可利用計算機網絡、光盤、磁帶等靈活的方式對會計人員進行培訓;必要時可以舉行專題講座、研討會、會計知識大賽等方式激發學員學習熱情。
4、整合師資隊伍、規范教材建設。《會計人員繼續教育規定》中指出從事會計繼續教育工作的師資,應當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修養、較高的理論政策水平、扎實的專業知識基礎,有一定的實踐工作經驗。培訓機構應組織建立一支高素質、穩定的師資隊伍。師資力量可以采取多元化的方式進行組合,可以從各院校選任骨干教師擔任培訓師,從企業聘請實踐經驗豐富的財務總監協助指導培訓工作;給這些被選培訓師建立業務檔案、發放聘任證書來調動其工作的積極性,充分發揮人才優勢。
此外,還應規范培訓教材的建設。應分高級、中級、初級三個檔次分別編制教材用于培訓,每屆培訓都應根據需要及時更新、補充教材內容。
5、健全考核監督制度。完善會計繼續教育必須制定健全的考核監督制度。考核成績可以直接檢驗學習效果,起到督促學員學習的作用。考核方式應多樣化,可以是試題、論文,也可以采取技能操作、會計大賽等。負責年檢的機構應分級別建立會計人員檔案,將會計資格考試與培訓結業考試成績掛鉤,作為工資定級的輔助參考標準。對于不能通過培訓考試的學員年檢時要吊銷其執業資格。
(作者單位:唐山開灤建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主要參考文獻:
[1]財政部2006年19號令《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