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高中英語語法總結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高中英語;語法教學
重要性一直以來,高中英語語法始終處于英語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但很多學生經常會感到疑惑,認為語法并不重要,學不好語法照樣可以學好英語。之所以會有這種情況就是因為教師在教授學生的英語語法時,沒有把基本功做好,沒有使學生認識到英語語法的重要性。同我們的漢語一樣,學習英語要將單詞放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才能夠組合成一個完整的英語句子。在當前的中小學英語教學中,語法只是起到幫助學生理解英語的輔助作用,而在高中,語法則起到學習英語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完善語法教學中的問題,改善教學方法是當前高中英語教學繼續解決的主要問題。
1.缺乏系統學習
當前,很多高中學生在面對英語語法時,通常都是在日常聽課和看書時能夠看懂,而一面對英語習題就犯難,原因就在于當前的英語語法教學方法太機械化,學生學習的方法也過于機械化,缺乏系統地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對于語法都是死記硬背,只看到了最淺層的意思,而沒有關注過最深層的含義,沒有學會舉一反三。例如,在英語語法學習過程中,很多語法知識都是可以歸納總結的。如動詞do在各種時態中的時態問題:一般現在時,do,does;一般過去時,did;一般將來時,willdo;現在進行時,am/is/are+doing;現在完成時,has/havedone等等,這樣的語法總結在高中英語學習中隨處可見,很多學生在學習時也能夠按照教師的意思積極記筆記,但并沒有將這些知識轉化為自己的語法體系。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培養學生在課堂中多讀一些不同類型的英語文章,從中找出曾經學過的語法句子,多多分析,找出其中的一些語法規律,從而形成系統性的學習。
2.缺乏學習趣味
很多學生都認為高中英語語法非常枯燥無聊,很難集中注意去學習。對此教師應該改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夠提高學習效率。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經常轉換教學方法,比如可以在探討問題時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或者采用情景教學模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為了能夠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所學的語法知識,教師教學“進行時表將來”的用法時,可以為學生模擬以下場景:A:Whatareyoudoingtomorrow?B:I’mstayingathomeandreadingsomenovels,whataboutyou?模擬場景能夠為學生提供真實的語言環境,從而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學習興趣,使英語教學充滿趣味性。
3.缺乏良好的學習方法
目前,很多學生都有這樣的一個困惑,明明自己很努力地學習語法,卻絲毫沒有效果。例如有的學生深知自己的語法知識不夠牢固,于是便去書店購買了很多語法方面的書籍,每天對照書本死記硬背,這種方法不僅不會有效提高語法學習能力,同時也浪費了很多寶貴的時間。對此教師要引導學生正確的地學習語法,尤其是高中生在學習語法時要有選擇性地學,而不是去抱著語法大全死記硬背,應該把與語法有關的課外讀物當做是學習語法的工具書,而不是課本。很多時候,帶著語法問題去查閱語法工具書,這樣的學習效果會更好。高中學習主要是為了迎接高考,學生只需要將高考范圍內的語法知識牢記即可。
4.缺乏對語法的正確認識
任何一種語言學習都要遵循語言的學習規律,學生如果不了解基本的語法知識,那么就不能靈活地運用語言。然而,當前高中英語語法教學中恰恰缺少為學生營造英語環境,特別是很多學校都認為語法并不是英語中重要的部分,背單詞做習題才是最重要的。這種觀點對于高中英語教學來說是非常錯誤的,學不好語法,學生就無法跟上教師講課的節奏,無法看懂英語課文和句子,即使背再多的單詞也于事無補。由此看出語法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重要性。綜上所述,高中英語語法是高中英語教學中重要的一部分,教師只有改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正確地認識語法,學習語法才能夠有效提高英語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劉建國.高中英語語法教學的障礙與對策分析[J].中學生英語(初中版),2010(35).
【關鍵詞】高中英語 語法教學 理論基礎 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2)06-0041-02 一、引言
高中英語語法是為教學目的而編排的,屬于教學語法,其實踐功能大于理論功能。可以將其理解為幫助學生理解句子和篇章、準確表達思想和目的的一種英語語言學習工具。對高中英語語法知識學習目標,《英語新課程標準》亦有著明確的要求:使用適當的語言形式進行描述和表達觀點、態度和情感等;學習、掌握基本語篇知識并根據特定目的有效地組織信息。這就說明了高中英語語法教學的真正目的并不在于語法知識學習本身,而在于其功能性和交際性,即通過語法知識的學習,可以使學生能夠在特定的語言情景中,熟練運用語法組織語言,形成交際并達到交際目的。正如黃遠振教授所言,突出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強調語言知識在實際交際中應用,體現了語言形式與語言功能相結合的指導思想。因此,高中英語語法教學不能單純因為學語法而教語法,而應當注重其交際和實踐功能。
二、高中英語語法教學的重要性及現狀
(一)高中英語語法教學的重要性。(1)語法的不可或缺性。如果說英語語言是一棟建筑,那么詞匯就是磚瓦,而語法則就是遣詞造句的“鋼筋水泥”,起著鏈接詞匯、構造篇章的關鍵作用。(2)英語學習環境的需要。眾所周知,漢語是我們的母語,英語環境相對缺乏,在母語環境下,學習和掌握一定的英語語法知識有助于減少用語的盲目性,提高語言輸出的準確性。(3)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語法的本質是用以組織語言的規律和規則,對于語言材料中組織起來的語義、語用等信息有很好的切分作用。可以說是一種很好的分切信號,對高中學生的日常英語交際能力的習得和今后英語自主學習的培養有著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高中英語語法教學現狀。(1)過于重視語法教學。許多教師甚至把整個英語教學的重點和重心都置于語法教學之上,視語法教學為英語教學的生命,以至于各種教學活動都與語法關聯,且以掌握語法規則為準繩。使得學生不得不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熟記語法規則,進行枯燥的背誦和學習。(2)過于輕視語法教學。有的教師認為學生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會對英語語法潛移默化,不需要進行專門的語法講解和掌握。也有的教師認為新教材的重點在于語用技能,而不在于語法知識,因而可以忽略或者放棄語法教學。但是,語法是語言的基石,語法教學是培養學生語言運用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之一。輕視語法教學就會影響學生英語交際能力的形成和發展,如說(寫)出I have gone to school for ten years等不符合語法規則的句子。
三、高中英語語法教學的理論基礎
(一)建構主義理論(Constructivism Theory)。建構主義理論最早由瑞典心理學家皮亞杰(J. Piaget)提出,他認為,認知個體自身的認知結構是在與外部環境相互作用的過程中逐步發展和構建起來的。在構建主義理論視角之下,英語教學不再是師生之間簡單的知識傳遞過程,而是在一定的學習環境之下,通過激發學生推理、分析、思考、判斷等處理語言知識信息的高級思維活動而進行的自身知識構建過程。因此,英語語法教學首先要為學生創造理想的學習環境,其次還應該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語言信息資源,最后,還要引導學生自主探究、主動構建。
(二)發現學習理論(Discovery Learning Theory)。發現學習理論是由世界著名心理學家、教育家——美國哈佛大學教授布魯納(Bruner, J.)在德國格式塔(Gestalt)的心理學理論、瑞士皮亞杰(Piaget, J.)的發展心理學學說和美國杜威(Dewey, J.)的教育思想基礎之上,再加上自己的長期研究而逐漸形成的一種教學模式和理論。發現學習理論認為,知識轉化是一種發展中的形式。其基本過程為:掌握學習課題、制定設想、提出假設、驗證假設、發展和總結。因此,英語語法教學也應該依發展順序設計,有序進行,而且要在發展的過程中注意引導學生去探索知識、發現并解決問題。
(三)體驗式學習理論(Experiential Learning)。體驗式學習理論是由美國心理學家大衛·科爾布(David Kolb)提出的。他認為,學習不是內容的獲得與傳遞,而是通過經驗的轉換從而創造知識的過程。在英語教學中,教師的作用不再是單方面地講授知識,而是盡可能地努力為學生準備可視、可聽、可感的教學媒介,刺激和啟迪學生產生渴望學習的沖動,自愿且全身心地投入學習,積極地接觸和感知語言,在體驗和實踐當中掌握語言知識和技能。體驗式教學是一種不斷體驗、反思、總結、嘗試、循環補充的教學模式,剛好契合呈階梯上升和螺旋擴大狀的高中語法教學。
關鍵詞:高中英語;英語語法;學習方法
面對高中英語的新教材和新課程,我們要優化教學方式,不能再繼續采用以前傳統的死記硬背的英語語法教學方法,這種過時的教學方法已經不能滿足當前英語教學的需要。下面讓我們一起探討新課程背景下的高中英語語法教學中的一些問題和解決方法。
一、高中英語語法教學的現狀
1.認為只有學好語法才能學好英語
英語語法對學習英語固然重要,但只是其中一方面。大多數學生因為對英語語法掌握得不好,覺得自己就學不好英語了。其實,英語語法只是學好英語的一方面,學好英語是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的,比如聽力、口語和閱讀等。所以,要想學好英語,就要把各方面都提高才行,而不是單單學會英語語法。
2.英語語法太難、太枯燥
語法是語言的使用規則,是學習一種新的語言的學習工具,掌握英語語法規則有利于我們學習英語。英語語法的規則性很強,所以會讓學生覺得要點太多、相對復雜而且比較枯燥,讓學生學起來倍感吃力,不能引起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還有一些學生覺得學習英語語法只要死記硬背就可以了,但是如果選擇這樣的方式學習英語,就會使得學生在實際使用英語的時候非常僵硬、表達不好。也就是學會了英語語法,但不會使用的情況。
二、如何改善在新課程背景下高中英語語法的教學狀況
1.先理解再記憶地學習
學習任何事物的前提是要先理解,這非常重要也非常關鍵。只有理解了,才能更好地記憶和運用。學習英語語法也是如此,靠死記硬背地學習是不行的。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老師應該讓學生明白英語語法對學習英語的重要性,讓學生在學習英語語法時形成良好的學習方式,擁有正確的認知結構,讓學生學習語法知識的時候能真正理解并能準確運用。很多學生在閱讀英語讀物時會逐字逐句地去理解和分析英語語法結構,其實,這樣是不對的,我們要知道英語語法是理解、學習英語的工具,只有能夠讀懂句子的意思、理解英語讀物的內容,才算達到英語學習的目的,不必過多去分析英語文章中的語法。
2.要學會在錯誤中學習
學習英語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犯錯的過程,大多數學生在學習英語語法后,擔心自己會使用錯誤。其實,學生在錯誤中更能夠深刻了解到自己在語法方面的不足。老師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應該先向學生灌輸不要害怕錯誤、大膽犯錯地使用英語的理念,這樣可以發現學生在學習英語過程中有哪方面的不足,然后在后續教學中注意糾正學生犯的錯誤,鼓勵學生在錯誤中學習英語,讓學生明白在錯誤中學習也不失為學習英語的一種好方法。
告誡學生對于出錯的作業一定要多看、多記、多動腦,多問為什么,再一方面就是將錯誤的題目整理出錯題集以便學習改進。這就是針對每個學生學習提高英語語法水平最有效的方法。
3.在具體語言環境中進行英語語法的學習
在課本上學習語法,比較枯燥,難以理解,久而久之使學生英語語法的學習效果越來越差,降低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所以,在學習一個新的語法項目時,老師應該盡量講到它在實際交流中的應用方法,讓學生身臨其境地在設置的模擬環境中學習和練習,這樣學生就更容易理解和掌握英語語法知識,培養學生使用英語語法去實際交流和靈活運用英語語法知識的能力,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4.多歸納,多總結
在學習英語語法的過程中,每個學生學習掌握的情況不同,如果單純依靠老師課堂上的講解,可能部分同學學起來比較吃力。老師應該給學生灌輸自己學習的思想和方法,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去總結、學習。自己歸納總結出來的語法知識要比書本上學到的記憶更加深刻。培養學生在學習語法時善于觀察英語語法中的一些規則的習慣,嘗試歸納英語語法的規律,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語法知識,靈活地運用語法知識。老師也要多舉例子讓學生去練習、對比和總結規律,讓學生對英語語法的規則有更進一步的理解和認識。
總而言之,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老師應該讓學生結合自己的情況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英語的方法。把新的教學理念運用到英語語法教學的課程中,充分發掘學生的潛能,才能讓學生更好地學習和掌握英語語法。
參考文獻:
[1]劉元靜.基于情境的高中英語語法教學[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12(3).
[2]孫海紅.論如何提高英語語法教學的實效性[J]. 經濟師,2010(1).
[3]范尉麗,仝艷平.淺談高職高專英語聽力學習的問題及解決方法[J]. 商業文化(學術版), 2010(8).
一、情境教學法在高中英語語法教學中的應用研究的背景及歷程
(一)情境教學法在高中英語語法教學中的應用研究的背景
在傳統的高中英語語法課上,教師是課堂的主講,用本國甚至是當地的語言解釋著新的語言的語法規則,而學生只需要認真聽講,努力記憶語法規則和例子。學生在這種以教師為主導的課堂中學習顯得尤為被動,它剝奪了學生在語法學習中表達自己觀點的機會。這種教學方法的局限性已經明顯地體現出來,而目前如何有效地教授語法己經成為英語教學中的一個焦點問題。對此,專家學者和一線教師提出多種不一樣的教授語法的方法。其中,情境教學法在高中英語語法教學中的應用博得中外專家人士的認可。
(二)情境教學法在高中英語語法教學中的應用研究的基本歷程
隨著教育研究的發展,“情境”一詞開始被采用,情境教學的內涵也越來越豐富。沈冬梅(2012:10)在《情境教學法在高中英語語法中的實證研究》中指出,“情境教學法在20世紀20年代至60年展于英國,以帕爾默和霍恩比為代表的語言學家在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創立了情境教學法的教學原則,即以詞匯和語法的分級選擇為基礎進行語言教學。”國內研究者對情境教學法的關注、研究,始于20世紀70年代末。1979年,我國語文特級教師李吉林運用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課堂中開展教學實驗,開始了中國當代對情境教學法的研究。
二、情境教學法在高中英語語法教學中的應用研究的主要內容
(一)語法和情境教學法的含義研究
語法、情境教學法是什么,不同的學者對此有不同的定義和解釋。
一類將語法視作靜態的語言規則,強調其對語言形式與結構的規范作用。徐強(Penny Ur)(2009:4)在《語法練習活動》中將語法定義為一口語言中的一系列規則,這些規則規定了單詞或詞串如何進行變化組合以構成更長的語義單位。另一類則將語法看作是動態的語言系統,強調語法在交際中的實際運用。我國語言學家胡壯麟(2000:11)在《關于英語語法教學的再認識》中也指出;“如果語言教育的目的包括教會學生正確地有意義地和得當地使用英語,我們就應該把語法看作是一個理性的動態系統,而不是任意規則的靜態系統。”
1989年,布朗,科林和杜吉德(Brown, Collin& Duguid)《情境認知與學習文化》,比較系統地論述了情境認知學習理論。作者指出:“知識是具有情境性的;知識只有在其產生及應用的情境中才能產生意義,學習知識的最好方法就是在情境中進行。”我國語文特級教師李吉林(2002:73)在其《李吉林小學語文情境教學一情境教育》中將情境教學法定義為“充分利用形象,創設典型場景,激起兒童熱烈的情緒,把認知活動與情感活動結合起來的一種教學模式”。
(二)語法教學的發展研究
索恩伯格(Thombury)(2003)在《如何?M行語法教學》中寫道回顧外語教學的歷史,可以發現,外語教學總是在贊成語法教學和反對語法教學這兩種不同的觀點中發展的。劉忠政,李西(2010:124)在其《近12年國內英語語法教學研究綜述與前瞻》中闡述了語法教學再次受到人們的重視。如今語法教學的必要性己得到普遍認可。但對于語法教學的有效方法,仍然存在著爭議。我國國內英語語法教學研究在過去幾十年間呈緩慢上升趨勢,然而國內學者對語法教學的研究主要停留在個人經驗的思考以及對理論或操作步驟的介紹,實證研究仍有待豐富,研究深度不夠。
(三)語法教學情境的研究
語法教學情境的研究主要由兩個部分構成,情境創設的原則和方法。
研究者們對情境創設的原則分類有所不同,但是大多數研究者都是分為五個部分進行分析。何奧斯(2015)在《情境教學法在高中英語語法教學中的應用》中將情境創設的原則分為真實性原則、直觀形象性原則、趣味性原則、開放性原則和多樣性原則。丘燕萍(2015)在《情境教學法在高中英語語法教學中的應用研究》中將情境創設的原則分為直觀性原則、真實性原則、時效性原則、啟發性原則和多樣性原則。
由于每位研究者的針對性問題和視角不同,對情境創設的方法分類也有所不同。何奧斯(2015)在《情境教學法在高中英語語法教學中的應用》中將情境創設的方法分為直觀情境的創設方法、問題情境的創設方法和活動情境的創設方法。羅甜甜和張萌(2016)在《情境教學在高中英語語法教學中的運用》中將情境創設的方法分為漫畫情境的應用、影視情境的應用、真實情境的創設、故事情境的應用和新聞情境的應用。
關鍵詞:情景教學法; 英語語法教學; 價值
一、引言
在我國,很長一段時間英語教學方法還是依靠陳舊的語法翻譯法,語法地位舉足輕重。然而很多人在多年的英語學習之后成了理論的巨人,表達的矮子,實際交際能力被忽視。近年來隨著對交際教學法關注力度的不斷加大,導致了實際教學走向極端,忽略了語言知識的系統傳授,學生對語言現象和語法項目缺乏足夠的理解。在多年的實踐中,個人認為,情景體驗式教學法有著傳統教學法無法比擬的優點,在高中英語語法的教學過程中也體現出了極大的價值。
二、情景教學法的理論要核
1. 情景認知理論的現實要求
情景認知理論這樣解釋人的學習過程:人們一切知識技能來源于活動任務與情景互動,并且情景是人們進行學習的基礎,有意義的學習過程應該是建立在真實良好的社會環境之中的,只有這樣收獲的知識才最有實際意義。由于語法規則十分抽象,如果教師單純地講解語法的規則,學生是很難理解并予以運用。這時如果教師適時地結合語法規則的特點創設恰當的情境,不僅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更能有效地傳達語法規則中的語用功能。 這種理論要求教師必須在教學中完成以下任務:第一,為學生設置真實的場景及其任務。第二,能夠讓學生自主的學習。第三,完成社會協作性構建。
2. 認知心理學下的發現學習
大約在1955年的時候,西方開始興起了認知心理學這種思潮。布魯納是美國著名的認知教育心理學家,他反對以強化為主的程序教學,認為這樣只能導致學生的呆讀死記,而不能保證學生在另一種情境中運用這些知識。他主張目的在于發現的學習方式。根據布魯納的認知學習觀,學習的實質是主動地形成認知結構。由此可見,學生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個積極的探究者,要求教師向學生提供材料,讓學生親自發現應得的結論或規律,使學生成為發現者。為了促進學生良好認知結構的發展, 教師可以運用情景的設置來促進并調節學生的探究活動,激發他們的學習內在動機。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的經驗水平、年齡特點和教學材料性質,選取靈活的教學程序和結構方式來組織實際的教學活動過程。
3. 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的教學模式
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一種新的學習理論開始發展并流行起來,那就是構建主義。這種學習理論認為學生學習是在真實的環境之下,利用個人現有的知識經驗去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假設現有的知識經驗不足以解決問題,那么就要對現有的知識進行重組優化,這種構建是建立在新知識的基礎之上。
建構主義是新課程改革的重要理論基礎。任何的教育和課堂教學都要圍繞著“有效”與“高效”這兩個終極目的,眼下的新課改也不例外,教育的“有效”與“高效”要從根本上得到解決,必須落實到每一節課的課堂效率中去。
根據建構主義理論,教師應使英語教學由“知識傳授型”向“綜合思維型”轉變,創建與當前學習內容相關的盡可能真實的情景,利用生動、直觀的形象充分調動學生大腦原有的相關經驗與新知識之間的連接。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完成對問題的理解、知識的應用和意義的建構。
三、情景教學法應用于高中英語語法教學的價值
1. 變革高中英語語法的教學模式
長久以來盡管教材不斷更新,大綱不斷修改,可是老師們的教學觀念卻沒有得到最根本的改變。填鴨式的方法仍在風靡,課堂語法授課時多采用傳統的機械操練,做不到因材施教,不重視學生的參與,更忽視對其語言運用技能的訓練。作為一名英語教師,我們應該不斷的總結和反思,如何能最好的優化教學,如何才能幫助學生構建知識體系,如何才能更好的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
2. 變革現行高中英語語法學習模式
目前,大多學生對語法興趣不大,一部分的學生經常為了應付語法學習讓自己陷入了題海之中,然而結果卻不盡人意;學生對語法知識的掌握不夠系統,理論和實踐運用嚴重脫節,書本上學來的語法知識很難運用到實際練習中去。
傳統的語法教學方式已經無法滿足學生的需求,更不要說提高學生實際運用英語的能力了,學生更期望的是將語法教學融入生動有趣的情景中的教學模式。
3. 深化實踐新課標對高中英語語法教學的要求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明確指出:此次英語課程改革要改變英語教學過去過分重視語法和詞匯的講解和傳授、忽視對學生實際運用能力的培養的傾向,主張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學習方式和任務型教學途徑,發展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強調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語法的能力和學習策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通過語法學習促進綜合語言能力的提高。
新課標的真正目的是要改變傳統教學中過分強調語法知識的講解和傳授的狀況,讓學生在運用語言的過程中領悟語法知識要點,要求學生在做中學,教師要正確的認識語法教學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地位,領會大綱所倡導的理念和新課標的精神,以趣味性,實踐性和互動性的課堂活動為原則,改進高中英語語法教學的方法,培養學生正確運用語言的能力,真正提高英語課堂教學的質量。
四、結語
不同于簡單機械的語法條款記憶學習法,情景教學法為語法項目創設了逼真的環境, 使乏味的語法學習變得更加的生動和有趣, 大大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這樣的教學過程更加迎合了學生的心理發展特征。因此,情景教學法比傳統教學法更適合高中英語語法教學。
作為一名教師,我們對新的教學模式和方法的探究應該是無止境的,在情景教學法的運用過程中我們應當伴隨著不斷的總結, 改進和完善一起進步,將枯燥的語法課堂轉變為一個更加生動更加有效的體驗, 積極幫助學生完成由知識到技能的轉換。
傅麗(1982-9-25),女,漢,江蘇睢寧,江蘇省梁豐高級中學,中學一級,大學本科,碩士學位,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