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經濟合同訴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醫院;經濟合同;風險因素
中圖分類號:D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98(2015)17019501
1醫院經濟合同概況
隨著醫院市場的放開及醫療改革的推進,公立醫院面臨各種挑戰,提高醫院的競爭力是很多公立醫院最重要的目標之一。醫院在參與競爭時,面臨很多的風險,尤其是經濟風險。規避經濟風險,最直接的方式是規避經濟合同風險。醫院每年與合作單位簽訂很多的經濟合同,與對方單位的經濟往來都反映在合同中,雙方的權利義務都依賴合同約束。由于合作單位多,醫院沒有統一的版本,簽訂的合同版本各式各樣,造成經濟風險難以把控。如何規避合同中可能存在的風險值得探討。
醫院的經濟合同按合同性質可大致分為三類:購買類合同、技術類合同、工程維修類合同。購買類合同主要是醫院的物資采購,這類合同由于經濟關系簡單,且大部分參與政府集中采購,有規范的版本作為參考,所以這類合同風險較低,但這類合同要關注產品質量和后續服務;技術類合同最難管理,因為醫院的技術合同涉及很多的臨床科研合作,科研合作涉及的內容相對專業,非專業人士不能完全理解,所以就造成該類合同風險難以控制;工程維修類合同需關注合同的細節,因為工程維修有很多不確定性,如果在合同中對事項不作明確的規定,醫院很可能需要被動的簽訂補充協議,不利醫院利益。
2經濟合同中存在風險因素
購買類合同的主要風險是價格和質量。醫院的物資采購規模大又雜,政府對醫院采購有嚴格的要求。醫院的采購(除政府集中采購)嚴格意義上都要公開招標,整個程序需要消耗大量的時間和人力。盡管醫院每年投入很多精力以期降低患者的醫療成本,但是結果并不太理想。在價格方面,醫院通過競爭性談判來降低價格,但是因為缺少參考價,在談判中總處于弱勢。在合同中關于物資質量一般都有相關規定,但大多是“符合國家……標準”,沒有具體的質量協議,所以往往被鉆了大框架標準的空子。
醫院的技術類合同主要是科研合作和委托類技術合同。科研合作促進醫療技術的進步,推動疾病的治療,開展科研合作對雙方都是有益的。但是科研類合作的專業性使得非專業人士不能完全理解合作的必要性,所以需關注科研技術類合同的必要性和社會效益。再者科研類合同因其特殊性,很難確定統一的合同版本,所以合同版本眾多,對經濟合同的審核增加了難度。
處于發展初期的醫院工程建設合同相對多,而處于穩定期的醫院零星工程合同多。不管哪類合同,工程維修合同中兩個元素很重要,一是支付進度,二是工程質量保障。工程維修合同中都會對支付進度作規定,但因工程具有不可預見性,所以常不按合同支付。工程最大的問題是工程質量,而工程合同中很少對工程質量有具體規定,主要依靠外部的監理和決算審計來把關,故依賴性比較大。
3對經濟合同的風險控制
購買此類合同不需要花很多功夫在條款上,因為政府采購有規范的樣本,醫院可以參考政府采購文本,該類合同重點在價格談判和質量維保。價格貴不貴,供應商暴利,這些只有相關人員才了解,所以談判小組應包括相關專業人員。醫院的采購小組應根據物資價格和性質分院級和科級,院級應由職能科室負責人、使用科室負責人、評標專家、監察室人員、財務人員組成,專家的人數不得少于談判小組成員總數的三分之二。科級采購工作小組由職能科室負責人、使用部門負責人組成,監察室人員、財務人員參與監督。產品性能如何,需要怎么樣的質量保障和后續服務,相當的專家庫是談判強大的后盾,所以醫院應建立擁有一定數量的專家庫,可以為談判提供更充足的準備。
技術類合同需要陳述合作的必要性,很多申請科室填寫申請單時隨意填寫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經辦科室因其局限性,不能完全判斷是否能取得預期的效益。如何避免不必要的技術開銷,如何為醫院爭取最大的利益。筆者認為醫院成立專門的科研合作評審團,醫院的任何科研合作都需要先向科研合作評審團
遞交申請。科研合作評審團成員陳述科研合作的必要
性和效益性,再由經辦科室進行會簽流轉。必要時科研項目可以進行招標,專家根據投標人的價格、質量保障等方面打分,再綜合專家評分,選擇得分最高者合作。
工程維修類合同最重要的是要在合同中明確支付進度、工程質量。工程質量問題不可完全寄望于監理和會計師事務所,監理作為第三方,難免不存在利益關系,而事務所在工程決算時審計,已經是事后審計,并不能起到保障質量的作用。所以建議工程管理科室為每個項目設置專業的質量監測員,對工程項目的質量負責。而工程支付方面,筆者以為應根據對方單位的規模、財務狀況等為合作單位建立信用檔案,根據信用檔案登記的不同實行不同的付款方式。建立信用檔案可以獲得長期的優質的合作單位,為醫院減少成本的同時也保障工程質量。
參考文獻
[1]孫鳳英.新時期醫院經濟合同審計的內容與保障[J].經濟師,2007,(8).
[2]韓繼昌,張海波.醫院經濟合同管理之我見[J].醫院經濟,2007,(12).
關鍵詞:GPS,GSM,ARM7,報警系統
一、引言
在高速公路范圍內,由于車輛高速行駛,一旦發生事故,損失都較為嚴重。為了減少損失和挽救生命,快速確定事故地點并報警,是救援成功的重要保證。全球定位和無線移動通信相結合是一種實現快速確定事故地點的有效方法。目前,交通事故報警大多采用人為報警或在高危路段攝像監視。。人為報警,速度慢,對事故地點描述不準確,容易喪失最佳救援時機;在危路段攝像監視,覆蓋范圍有限,不能對全路段進行事故報警。本文提出一種基于GPS和GSM的高速公路事故報警系統,具有定位準確,通信可靠及覆蓋范圍廣等優點。
二、定位報警系統
本文采用先進的全球衛星定位(GPS)、和GSM無線通信技術,配合以嵌入式系統解決方案,構建了一種基于GPS和GSM的高速公路事故報警系統。
2.1 系統組成及功能
系統主要由移動監測中心和車載移動終端兩部分組成,涵蓋了GSM無線通信和GPS衛星定位系統,可實現車載定位終端和移動檢測中心的實時、動態的定位和無線通信。系統結構框圖如圖1所示。
圖1 系統結構框圖
車載定位終端接收到GPS定位信息后,解析出車輛位置的經度、緯度等信息,通過定位終端的GSM模塊將位置數據傳輸到移動監測中心,移動監測中心收到信息后,進行處理,使之與電子地圖相匹配,并通過本地GPS接收本地的位置信息,將此位置信息一并顯示在地圖上。這樣可以獲得事故地點與檢測中心鮮明的位置關系,以便迅速處理事故,減少損失。
2.2 移動監測中心
移動監測中心電路包括嵌入式最小系統電路、電源電路、MC55模塊接口電路和SR-92模塊接口電路和LCD顯示電路。SR-92模塊完成移動監測中心的定位,MC55模塊負責接收車載定位終端的位置信息,嵌入式系統將這兩部分采集到的信息進行處理,控制LCD,將車載定位終端和移動監測中心的位置在電子地圖上顯示出來。移動監測中心框圖如圖2所示。
圖2 移動監測中心組成框圖
2.3 車載定位終端
車載定位終端電路主要包括單片機控制模塊、電源電路、MC55模塊接口電路和SR-92模塊接口電路,單片機主要完成對汽車位置信息的采集,對數據進行處理、打包。。MC55模塊完成對打包后的數據進行傳輸。車載定位終端的組成框圖如圖3所示。
圖3 車載定位終組成框圖
三、系統的軟件程序設計
3.1移動監測中心主程序設計
移動監測中心主要的功能是通過MC55接收到車載定位終端發過來的位置信息,并控制GPS獲取移動監測中心的位置信息,將兩個信息分析后,與電子地圖進行匹配,顯示在液晶上。移動監測中心主程序流程圖如圖4所示。
圖4 移動監測中心主程序流程圖
3.2 車載定位終端主程序設計
車載定位終端主要的功能是讀取當前車輛的位置信息,并通過MC55模塊將信息發送到移動監測中心。所以程序主要包括模塊的初始化、GPS讀取數據、MC55發送位置信息。。車載定位終端主程序流程圖如圖5所示。
圖5 車載定位終端主程序流程圖
MC55模塊內部集成了AT命令集,系統通過AT命令來控制MC55發送和接受短消息。發送短消息的過程為:
(1).將短信息格式設為TEXT模式:AT+CMGF=1[CR];[CR]表示回車,如果設置成功,則返回OK
(2).發送AT+CMGS=YYY[CR];其中YYY接收方的手機號碼;
(3).返回[>]后輸入要發送的內容,再輸入ctrl+Z(即16進制數1A或者ASCII碼的26) 格式:[>][短信內容][ctrl-Z]
(4).通過發送AT+CMGL=“REC UNREAD”可以讀取所有收到的未讀的短信
四、結論
為了實現高速公路事故地點的快速定位和減少損失,本文研究了一種基于GPS和GSM的高速公路事故報警系統。設計了車載定位終端和移動監測中心相配合的工作模式,采用基于S3C44B0為核心的嵌入式系統方案,實現電子地圖及定位坐標的顯示,通過SR92和MC55實現了定位和無線數據傳輸。本系統定位準確,通信可靠,為實現快速救援提供了有力保障,具有很好的市場前景,也為高效信息化公路管理提供了一種新方法。
參 考 文 獻
[1]姜志海,黃玉清,劉連鑫等.單片機原理及應用.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5.
[2]胡偉,季曉衡.單片,C程序設計及應用實例.人民郵電出版社,2003.
[3]杜春雷.ARM體系結構與編程.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4]李洪濤,許國昌,薛鴻印等.GPS應用程序設計.北京:科學出版社,1999.
[5]西門子MC55 GPRS無線模塊AT命令手冊.西門子,2005.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今日舉行會,統計局局長馬建堂介紹2012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經初步核算,去年全年國內生產總值51932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7.8%。馬建堂在會上回應了記者關注的諸多熱點話題,他表示,2012年國民經濟運行緩中企穩,經濟社會發展穩中有進。從長期來看,中國經濟中長期高速增長的基本面不會改變,2013年,中國經濟會繼續保持持續穩健發展。
馬建堂特別指出,7.8%的GDP增速較之于過去,確實是一個相對較低的速度,這有短期的因素,也有中長期的因素,甚至在某種程度上,中國經濟的增長速度從過去10%以上的兩位數增長回落到7-8%的速度,很可能是符合經濟階段變化的客觀規律。
馬建堂認為,農村勞動力的轉移、城鎮化、工業化,這是中國改革開放幾十年來保持高速增長的內部動力、根本動力。這些動力都基本沒有變,因此中國經濟發展的戰略機遇期也沒有變。但同時,勞動力供求格局、中國經濟發展資源的供給環境、人民群眾對環境的要求等因素都在發生變化,這些變化也要求中國經濟不能也不應該再保持過去那樣的高速增長,而是一種比較持續、平穩、健康的增長。“7-8%的經濟增速可能就是變與不變的客觀因素決定的一個速度,這種速度也是一個有利于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調結構的速度。”馬建堂說。
統計局數據顯示,2012年的GDP增速,一季度同比增長8.1%,二季度增長7.6%,三季度增長7.4%,四季度增長7.9%。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52377億元,比上年增長4.5%;第二產業增加值235319億元,增長8.1%;第三產業增加值231626億元,增長8.1%。從環比看,四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增長2.0%。
馬建堂用了“四個穩”、“四個新”來評價2012年經濟總體運行情況。他解釋道,“四個穩”指的是經濟增長總體平穩、就業形勢總體穩定、物價總水平總體穩定以及農業基礎進一步穩固;“四個新”指的是結構調整有新進展、科技創新有新突破、節能減排有新成效、人民生活有新改善。
馬建堂透露,2012年最終消費對GDP貢獻是51.8%,資本形成貢獻50.4%,貨物和服務的凈出口貢獻-2.2%。“1.2、1.3、1.4”,他用一組簡單的數據來說明經濟結構調整的新進展。其中,1.2,是2012年服務業占GDP的比重比上年提高了1.2個百分點。1.3,是中國城鎮化率比上年提高了1.3個百分點。1.4,在經濟增長的貢獻中,最終消費的貢獻率比資本形成高1.4個百分點。
馬建堂表示,今年國際經濟環境仍然復雜。國內經濟也還存在著一些不平衡、不持續、不協調的矛盾,有的矛盾甚至非常突出。但是,從長期來看,中國經濟中長期高速增長的基本面不會改變。2013年,中國經濟會繼續保持持續穩健發展。他強調,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下、大趨勢下,應當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轉方式、調結構上來,實現沒有水分的增長。
統計局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勞動年齡人口相當長時期第一次出現了絕對下降。馬建堂對此高度重視,但他表示,對于支撐中國經濟增長的人口紅利是否消失仍存爭議。
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60歲及以上人口19390萬人,占總人口的14.3%,比上年末提高0.59個百分點;65歲及以上人口12714萬人,占總人口的9.4%,比上年末提高0.27個百分點;15-59歲勞動年齡人口93727萬人,比上年減少345萬人,占總人口的比重為69.2%,比上年末下降0.60個百分點。
“2012年的勞動人口總量是9.37億,盡管在穩步下降,但是依然很大”,馬建堂指出,這仍然是中國最大的一個資源優勢。他表示,可以通過提高勞動生產率,提高人們的教育技能,靈活適當地調整就業方式等做法來延長中國的人口紅利。
馬建堂說,中國15歲以上不滿60周歲的勞動年齡人口,至少在2030年以前,應該是穩步地、逐步地有所減少。他對于人口下降的問題也有所憂慮。他表示,自從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們國家實行計劃生育政策以來,對人口的控制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和進步。但如今,我們國家的人口和勞動力供應格局出現了一些變化。“我想我們還是要在堅持計劃生育政策這個國策的同時,根據新形勢的變化,研究適當的科學的人口政策也是很必要的。”馬建堂說。
統計局在會上還公布了全國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數,其中,2012年基尼系數為0.474,該系數在2008年達到高峰,接著逐年回落。
基尼系數是用于衡量居民收入差距的常用指標,數值在0和1之間,基尼系數越大,說明居民收入差距越大。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2010年全球基尼系數平均為0.44。
馬建堂指出,2003年到2011年基尼系數,是按照新標準、新口徑、老資料計算出來的,不排除2013年會按照新標準取得的新數據,對這些歷史數據進行適當修訂。不過,是否修訂,目前還沒有定論。
如何看待我國的基尼系數,馬建堂指出,0.47到0.49之間的基尼系數不算低,這說明我國加快收入分配改革、縮小收入差距具有緊迫性。而基尼系數自2008年0.491的最高位逐年回落則揭示了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后,我國各級政府采取了惠民生的若干強有力的措施。
馬建堂表示,我們要立足于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基本國情,正確處理市場與效率、發展與分配的關系,一手抓科學發展,把蛋糕做大,另一手狠抓收入分配,把我們的蛋糕分得更好。只有這樣,我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時候,才能不僅將居民人均收入和GDP翻一番,還能更好地進行分配,力爭將中低收入居民的收入增加得更多一些。
對于民眾關心的物價問題,馬建堂表示,只要調控得當,2013年一定能夠保持物價總水平的基本穩定。
2012年12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CPI)同比上漲2.5%,創自2012年6月份以來的最高漲幅。不過,2012年全年全國CPI比上年上漲2.6%,低于年初預期4%左右的調控目標,也是最近三年來最低年漲幅。
馬建堂表示,2012年12月份CPI反彈主要因素是受蔬菜價格上漲、經濟企穩和季節性等因素影響,他認為,2013年,推動物價上漲的壓力和控制物價上升的因素并存。
馬建堂說,2013年,輸入性通脹壓力仍存。主要是一些發達經濟體都在采取新一輪的量化寬松政策,這可能對中國的物價產生波動和影響;勞動力價格、土地價格、資源環境等成本,在未來的一段時間總體也呈上升趨勢。這些因素都可能推動物價上漲。
[關鍵詞] 糖皮質激素;加巴噴丁;疼痛;后遺神經痛;帶狀皰疹
[中圖分類號] R752.1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6)13-0095-03
Effect of glucocorticoid combined with gabapentin capsules in treatment of herpes zoster pain and postherpetic neuralgia
HU Youhong1 ZHANG Aihua1 YI Qingyang1 ZHOU Bing1 TU Xuesong2
1.Department of Dermtology, Xiaogan Central Hospital of Hubei Province, Xiaogan 432000, China; 2.Department of Pharmacy, Xiaogan Central Hospital of Hubei Province, Xiaogan 432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glucocorticoid combined gabapentin capsules in treatment of herpes zoster(HZ) pain and 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 Methods A total of 120 cases patiens with HZ from August 2014 to August 2015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hich was 60 cases in each. When both groups were treated with ganciclovir injection in course of about 10 days,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orally given prednisone tablets combined with gabapentin capsules, and control group was orally given diclofenac tablets, and both stopping the treatment when pain disappeared. The visual analogue scale(VAS) and quality of life score of PHN patients were observed before treatment and 2, 4 weeks and 12 weeks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VAS score of HZ showed that the observation group decreased more significantly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in 2, 4 weeks(P
[Key words] Glucocorticoid; Gabapentin; Pain; Postherpetic neuralgia; Herpes zoster
帶狀皰疹(herpes zoster,HZ)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引起的病毒感染性皮膚病,臨床表現為受累神經支配區的皮膚成簇小水皰,伴有顯著的神經痛。后遺神經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指帶狀皰疹水皰消退后仍有頑固的難治性疼痛,其機制目前仍不清楚,60歲以上HZ患者PHN的發病率為20%~30%[1]。目前臨床應用抗癲癇類藥物如加巴噴丁以及糖皮質激素治療HZ疼痛以及PHN取得比較好的效果[2-5],不同于文獻報道上述兩類用藥單獨觀察HZ疼痛或PHN的治療效果,我們序貫地觀察了加巴噴丁聯合糖皮質激素對HZ疼痛療效以及對PHN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8月~2015年8月我院皮膚科門診及住院部帶狀皰疹患者120例。男69例,女51例,年齡19~78歲,平均(44.1±7.2)歲;就診前疼痛時間3~11 d,平均(4.2±0.7)d,就診前皮損發現時間1~5 d,平均(2.0±0.6)d。按標準入選的120例患者,按就診時間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60例。觀察組中男36例,女24例,平均(45.4±6.5)歲,就診前疼痛平均時間(4.0±0.9)d,皮損發現平均時間(2.2±0.8)d,對照組男33例,女27例,平均(47.1±5.9)歲,就診前疼痛平均時間(3.97±1.01)d,皮損發現平均時間(2.7±0.9)d。按PHN診斷標準,在本實驗中31例患者入選,其中觀察組10例,對照組21例。觀察組與對照組在年齡、診前疼痛平均時間、皮損發現平均時間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
1.2.1 帶狀皰疹治療 ①兩組均抗病毒治療:靜滴更昔洛韋針(成都天臺山制藥有限公司,0.25 g/瓶,國藥準字H20054123)5 mg/(kg?d),qd,無新發皮損,原發皮損結痂,紅腫消退時終止抗病毒治療,平均10 d左右。②疼痛治療:觀察組:強的松片0.5 mg/(kg?d),分2次服用,根據疼痛程度,逐漸減量至停藥,最多2周,加巴噴丁膠囊(江蘇恩華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0.3 g×20 s/板/盒,國藥準字H20051068)第1天300 mg,qd,第2天300 mg,bid,第3天300 mg, tid并根據疼痛程度和患者耐受情況增減劑量,最多至1800 mg/d,疼痛消退停藥。對照組:口服雙氯芬酸鈉緩釋膠囊(中國藥科大學制藥有限公司生產,50 mg×20 s/盒,國藥準字H10960217),50 mg,bid,停藥標準同觀察組。兩組同時口服維生素B1片10 mg,TID,甲鈷胺片500 mg,TID。并于治療前和治療2、4周后對 VAS評分及生活質量評分進行分析。
1.2.2 PHN的治療 對觀察組和對照組進入PHN的患者分別持續以前疼痛治療方案:觀察組:加巴噴丁膠囊300 mg,tid,并根據疼痛程度和患者耐受情況增減劑量,疼痛消退停藥或持續口服至實驗觀察時間。對照組:口服雙氯芬酸鈉緩釋膠囊,50 mg,bid,停藥標準同觀察組。治療12周進行VAS評分以及生活質量評分以及分析。
1.3 診斷、評價標準
1.3.1 診斷標準 帶狀皰疹和PHN均依據趙辨主編《中國臨床皮膚病學》診斷標準[6]。排除標準:①雙側,不完全型和頓挫型以及泛發型帶狀皰疹。②有更昔洛韋、糖皮質激素、加巴噴丁以及雙氯芬酸鈉緩釋片應用禁忌證者。③肝腎功能不全,糖尿病、高血壓以及腫瘤患者。④就診前已抗病毒治療,免疫抑制治療以及使用糖皮質激素治療患者。⑤妊娠或哺乳期女性。
1.3.2 疼痛評價標準[7] 根據痛視覺模擬評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評分,0分表示無痛,10分表示難以忍受的劇烈疼痛。
1.3.3 生活質量評分[2] 根據疼痛簡明評估量表,評價僅與疼痛關聯的睡眠,精神狀態、飲食、日常活動4項。各項評分0~10分,0分為狀態最佳,10分為最差。
1.4 統計學方法
本次觀察的所有數據均選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形式來表示,組內不同時間點重復設計的計量資料采用方差分析,不同組間同一時間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率(%)形式表示,采用χ2檢驗,當滿足P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VAS評分比較
觀察組與對照組治療前生活質量、VAS評分無明顯差異;治療第2、4周評分下降,但是以糖皮質激素聯合加巴噴丁治療的觀察組VAS評分下降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2 PHN患者生活質量、VAS評分 患者12周復診時進行生活質量、VAS評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帶狀皰疹病原體為VZV,可引起皮膚的急性感染,VZV具有親神經性,感染后潛伏于脊髓神經后根神經節的神經元內,成人期在抵抗力低下時,病毒可再次復制,并沿神經纖維移至支配區皮膚,形成集簇性的水皰,伴隨明顯疼痛。盡管帶狀皰疹為自限性疾病,但是臨床產生劇烈的疼痛,嚴重影響患者身心健康,尤其對老年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生活質量產生嚴重的影響。
糖皮質激素具有收縮血管,減輕炎性水腫、抑制炎性因子等作用。傳統醫學觀點認為糖皮質激素可以擴散病毒的感染,所以糖皮質激素在帶狀皰疹中的應用具有爭議性[8]。在抗病毒前提下,我們觀察到使用糖皮質激素(強的松)組,在疼痛治療的療效、VAS評分以及生活質量均優于對照組(P
PHN的發生機制[9-11]與病變神經節的細胞減少、膠原沉著、瘢痕形成、外周神經的脫髓鞘、Wallerians退行性改變甚至硬化有密切關系。傳入脊髓的Aβ纖維長芽,中樞病理改變,脊髓抑制性神經元的功能下降等引起脊髓和腦中樞的敏化及脊髓背角神經元的敏化也是PHN可能機制。糖皮質激素可以抑制成纖維細胞的增生,阻止肉芽組織細胞DNA合成過程,減少膠原纖維及細胞間質合成,從而降低對組織的損傷,減輕或預防粘連和瘢痕形成。我們觀察到早期小劑量使用糖皮質激素,不僅可以顯著減輕患者疼痛,而且可以降低PHN發生,本實驗觀察組PHN 10例,發生率16.7%,對照組21例,發生率35.0%,兩組PHN發生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263,P=0.022)。
加巴噴丁主要成分是1-(氨甲基)環己烷乙酸,結構與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相似,其主要作用于電壓門控性鈣離子通道(voltage gated Calcium channel,VGCC)的α26-1亞基,抑制神經元細胞Ca2+通道的功能,減少Ca2+內流,降低神經元內Ca2+濃度,減少谷氨酸鹽、去甲腎上腺素、P物質等興奮性神經遞質的釋放,抑制神經元過度興奮,從而減輕神經性疼痛和痛覺超敏癥狀[12,13]。加巴噴丁對PHN患者的生活質量以及鎮痛優于非甾體類[14,15]。本實驗結果也再次證實以上結論。
總之,加巴噴丁聯合糖皮質激素可明顯緩解帶狀皰疹的急性期疼痛以及改善患者生活質量,降低PHN的發生率,明顯改善PHN患者的疼痛和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劉愛英. 帶狀皰疹及后遺神經痛發病機制的研究進展[J].中國麻風皮膚病雜志,2011,27(1):34-36.
[2] 趙序利,許永廣,宋文閣,等. 抗癲癇藥物治療神經病理性疼痛的對照研究[J]. 中國疼痛醫學雜志,2012,18(2):73-77.
[3] 王傳光,雷李培,吳煒,等. 加巴噴丁聯合用藥治療帶狀皰疹后神經痛伴焦慮患者的療效觀察[J]. 中國藥師,2015, (4):592-594.
[4] 楊帆,蔡玉玲,潘鵬,等. 加巴噴丁、潑尼松和泛昔洛韋治療帶狀皰疹神經痛療效觀察[J]. 中國麻風皮膚病雜志,2012,28(2):148-149.
[5] 賴亭吉,施和建. 加巴噴丁聯合糖皮質激素治療帶狀皰疹神經痛的療效觀察[J]. 中華皮膚科雜志,2012,45(2):145-146.
[6] 趙辨. 中國臨床皮膚病學[M]. 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394.
[7] 孫傳雷,井西寬,王利,等. 地塞米松防治帶狀皰疹所致神經痛療效評價[J]. 中國麻風皮膚病雜志,2014,30(11):686-688.
[8] 毛云靖,王翠鳳,張敏,等. 更昔洛韋聯合賽庚啶、潑尼松治療帶狀皰疹的療效觀察[J]. 中國現代醫生,2012, 50(11):61-62.
[9] 金文哲,任婷婷,李仁淑,等. 背根神經節射頻熱凝對老年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療效的影響[J]. 中國疼痛醫學雜志,2015,21(1):69-71.
[10] 黃偉,董金葉. 加巴噴丁聯合神經阻滯治療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52例療效分析[J]. 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4,(11):101-102.
[11] 解宗全,楊立強,倪家驤,等. CT引導下神經根射頻聯合交感神經射頻毀損治療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的療效觀察[J]. 中國全科醫學,2012,15(29):3399-3401.
[12] 田宏. 中小劑量潑尼松預防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療效比較[J]. 中國麻風皮膚病雜志,2013,29(8):547-548.
[13] 閆軍,李剛,劉娟,等. 普瑞巴林與加巴噴丁治療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的薈萃分析[J]. 醫藥導報,2014,(12):1578-1583.
[14] 蔡寶祥,王曉華,毛薇,等. NB-UVB聯合加巴噴丁治療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J]. 中國現代醫生,2012,50(7):79-80,82.
關鍵詞:西瓜(Citrullus lanatus);葉綠素含量;葉綠素熒光動力學參數;產量;多元回歸分析;通徑分析
中圖分類號:S651;Q244;S1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3)20-4953-03
Multiple Regression and Path Analysis between Chlorophyll Content, Fluorescence Kinetic Parameters and Watermelon Yield
HUANG Xiang,HONG Juan,ZHANG Li-hong,GE Mi-hong,YE Li-xia,WANG Lei,CHEN Tao,CHEN Gang
(Wuhan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Wuhan 430345, China)
Abstract: Taking the watermelon variety Zaochunhongyu as experimental material, effects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 nitrogen on photosynthetic traits change and yield of watermelon leaf, leaf chlorophyll content and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kinetics parameters were investigate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nitrogen concentration and yield were analyzed during seedling, cranberry and blossom period, swelling fruit.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as very significant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nitrogen concentration, chlorophyll content,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kinetics parameters and yield, with the regression equation: Y=
-3.018+0.012 Xnitrogen -0.004 3 XSPAD-0.017 0 Xthe initial fluorescence -0.001 0 Xvariable fluorescence -0.002 8 Xmaximum fluorescence +0.015 0 Xpotential activity+5.070 0 Xconversion of light energy efficiency. Nitrogen concentration, potential activity, energy conversion efficiency were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yield. The initial fluorescence, SPAD, variable fluorescence and maximum fluorescence had negative correlaed with the yield. The influence of each parameter on watermelon yield ranking from big to small as follows: energy conversion efficiency, the initial fluorescence, maximum fluorescence, nitrogen concentration, variable fluorescence, SPAD, potential activity. The effects of energy conversion efficiency,the initial fluorescence and maximum fluorescence on yield were direct. The effects of potential activity, variable fluorescence and SPAD were indirect. Nitrogen concentration had strong direct action and indirect action on yield.
Key words: watermelon(Citrullus lanatus); chlorophyll content;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dynamics parameter; yield;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path analysis
西瓜(Citrullus lanatus)為一年生蔓性草本植物,果實甘甜,清爽解渴,是盛夏佳果;不含脂肪和膽固醇,含有大量葡萄糖、蘋果酸、果糖、番茄素及維生素C等物質,是一種營養豐富、食用安全的食品[1]。目前,葉綠素熒光作為光合作用研究的探針,在農業上得到了廣泛的研究和應用[2,3],前人在作物營養元素上也做過大量類似研究[4-7],但有關西瓜葉綠素含量及熒光動力學參數對其產量的影響報道較少。因此,擬通過不同氮濃度下葉綠素含量和葉綠素熒光動力學參數與產量之間的回歸與通徑分析,研究葉綠素含量和葉綠素熒光動力學參數對西瓜品種早春紅玉產量的影響,分析各個參數對產量的直接作用和間接作用的大小,旨在為西瓜的高產穩產、合理施肥及營養診斷提供理論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及試驗設置
供試西瓜品種為早春紅玉。將西瓜種子置于塑料瓶中曬種12 h,清水沖洗干凈,在35 ℃恒溫培養箱中催芽3~4 d。2012年4月5日播種,待種子發芽后,選取萌發一致的種子播種于塑料缽內(缽內裝滿細沙)。播種7 d后出芽,14 d后開始施營養液,用改進的Hoagland營養液配方[8],營養液用去離子水配制,各種養分元素均用分析純試劑。
設8個施氮濃度(純N):50(N1)、100(N2)、150(N3)、200(N4)、250(N5)、300(N6)、350(N7)、400(N8) g/L,每處理4次重復,完全隨機區組設計。
1.2 葉綠素含量、熒光動力學參數及產量測定
每份材料選取生長一致的3片功能葉,分別于苗期(6月10日)、伸蔓期(6月24日)、開花期(7月9日)和膨果期(7月23日)采用SPAD-502 DL葉綠素儀(日本美能達公司)測定葉綠素含量(SPAD值),用OS5-FL調制式葉綠素熒光儀(美國Opti-science公司)測定葉綠素熒光動力學參數,3片功能葉的平均值為該處理的測定值。測定葉綠素熒光時,葉片預先暗適應20 min,然后直接讀出初始熒光(Fo)、可變熒光(Fv)、最大熒光(Fm),計算代表PSⅡ潛在活性的參數(Fv/Fo)以及代表PSⅡ原初光能轉化效率的參數(Fv/Fm)。待果實成熟后,每個株系混合收獲,稱量果實總重量。
1.3 數據記載及處理
生長期間進行田間觀察記載,所測定的項目編碼如下:氮濃度(X1)、SPAD(X2)、初始熒光Fo(X3)、可變熒光Fv(X4)、最大熒光Fm(X5)、代表PSⅡ潛在活性的參數Fv/Fo(X6)、代表PSⅡ原初光能轉化效率的參數Fv/Fm(X7)和產量(Y)。數據使用Excel 2003和SAS 10.0進行整理與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氮濃度、葉綠素含量和葉綠素熒光動力學參數與產量的回歸分析
通過回歸分析得出氮濃度、葉綠素含量和葉綠素熒光動力學參數與產量的回歸方程為:Y=-3.018
+0.012 X1-0.004 3 X2 -0.017 X3 -0.001 X4 -0.002 8 X5 +0.015 X6 +5.07 X7,P
2.2 氮濃度、葉綠素含量和葉綠素熒光動力學參數與產量的簡單相關與偏相關分析
通過相關分析得到氮濃度、葉綠素含量和葉綠素熒光動力學參數與產量的簡單相關系數及偏相關系數(表1)。從表1可以看出,氮濃度、初始熒光、潛在活性參數、光能轉化效率參數與產量呈顯著相關,而其他參數對產量的作用較小。在這些顯著性參數中,氮濃度、潛在活性、光能轉化效率與產量呈顯著正相關,而初始熒光與產量呈顯著負相關。從表1還可以看出,在偏相關系數中,只有氮濃度對西瓜產量的偏相關系數達到顯著水平,表明氮濃度對產量的間接作用也較大。
2.3 氮濃度、葉綠素含量和葉綠素熒光動力學參數與產量的通徑分析
相關性分析結果反映了各指標在其他因素的協同作用下對產量的綜合效果,不能真正反映各指標對產量的直接或本質的作用[9,10]。因此,有必要在此基礎上再進行通徑分析,對相關系數進行剖析,估算出氮濃度、葉綠素含量和葉綠素熒光動力學參數對產量的直接效應和間接效應,進一步揭示這些參數與產量相關的原因。
通過對氮濃度、葉綠素含量和葉綠素熒光動力學參數與產量的通徑分析(表2),從表2可以看出,各參數對產量的直接作用是不均等的,作用從大到小為光能轉化效率、初始熒光、最大熒光、氮濃度、可變熒光、SPAD值、潛在活性。在所研究的參數中,光能轉化效率、氮濃度、初始熒光和最大熒光對產量的通徑系數較大,表明這4個參數對產量的影響力較高;氮濃度和光能轉化效率對產量的通徑系數為正,表明它們對產量的正效應比較明顯;初始熒光和最大熒光對產量的通徑系數為負,表明這兩個參數對產量有明顯的負作用。
3 小結
試驗結果表明,氮濃度、光能轉化效率和初始熒光是對西瓜產量影響較大的3個參數。保持合適的氮濃度,提高植株光能轉化效率,降低初始熒光,有利于西瓜產量的提高。光能轉化效率、初始熒光和最大熒光對產量主要是直接作用,間接作用影響不大;潛在活性、可變熒光和SPAD值與產量的相關主要是由間接作用產生,直接作用較小;氮濃度與產量的相關是直接作用和間接作用共同的影響,但直接作用大于間接作用。表明此研究所涉及的參數對西瓜產量的影響具有綜合性,在實際生產上應采取多種措施改善植株的生長環境,提高西瓜產量。如適當的氮用量,特別是營養最大效率期氮肥的用量,提高其氮肥的利用率;提高植株的光能轉化效率,增強植株光合效率,這些變化都有利于西瓜的高產穩產[5,11,12]。
試驗僅考慮了西瓜生育期內氮濃度、葉綠素含量和葉綠素熒光動力學參數對產量的影響,剩余通徑系數仍然較高,表明還有其他影響產量的外界因子沒有考慮進來,外部氣候條件、土壤情況、試驗環境的不同等均有可能對產量造成影響[6,13],具體還待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 鄭高飛,張志發.中國西瓜生產實用技術[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
[2] 李 曉,馮 偉,曾曉春. 葉綠素熒光分析技術及應用進展[J]. 西北植物學報,2006,26(10):2186-2196.
[3] 徐德聰,呂芳德,潘曉杰. 葉綠素熒光分析技術在果樹研究中的應用[J]. 經濟林研究,2003,21(3):88-91.
[4] 夏 樂,于海秋,郭煥茹,等. 低鉀脅迫對玉米光合特性及葉綠素熒光特性的影響[J]. 玉米科學,2008,16(6):71-74.
[5] 王 偉,李興淘,綦左瑩,等. 低鉀脅迫對不同效應型大豆光合特性及葉綠素熒光參數的影響[J].大豆科學,2008,27(3):451-455.
[6] 譚雪蓮,郭天文,張國宏,等. 氮素對不同小麥不同葉位葉片葉綠素熒光參數的調控效應[J].麥類作物學報,2009,29(3):437-441.
[7] 馬博類,徐禮根. 供氮水平對香根草光合特性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響[J]. 園藝學報,2007,34(2):469-472.
[8] 陳 鋼,黃 翔,洪 娟,等.氮對西瓜生長及葉片葉綠素熒光參數的影響[J]. 果樹學報,2011,28(4):657-661.
[9] 汪寶卿,張禮鳳,慈敦偉,等.黃淮海地區夏大豆農藝性狀與產量的多元回歸和通徑分析[J].大豆科學,2010,29(2):255-259.
[10] 汪修奇,鄧小軍,李曉忠,等.湖南烤煙化學成分與焦油的相關、通徑及回歸分析[J].作物雜志,2010(2):32-35.
[11] SHANGGUAN Z P,SHAO M A,DYCKMANS J. Effect of nitrogen nutrition and water deficit on net photosynthetic rate and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in winter wheat[J]. Journal of Plant Physiology,2000,156(1):4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