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家里的新鮮事作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我有一個平靜而溫馨的家,父親是農民,母親是代課老師,我終日在家里與學校往復。如此六年,我畢業了。我懷著興奮而又有點悵然的心情進入了假期。日子平靜而無聊中度過。
再快結束假期的八月二十日,這一天我說什么也忘不了,因為這一天我擁有了一臺電腦---computer.這是我夢寐以求的,我的心情無比激動。
記得剛放假的時候我就開始磨嘰爸媽要一臺電腦,媽媽怕影響我學習,說啥不同意,可爸爸說礦上開了工資就給我買。我等啊,盼啊,終于盼來了這一天。
8月20日早上,我早早的起床,穿衣,洗漱,心撲撲地,美滋滋的想象著電腦的樣子。客車還沒走呢,我的心兒仿佛飛到了縣城。車子一小時候到了縣城,我們找了熟人幫忙,在利鵬電腦公司買了一部組裝電腦。但是,得等三天后才能取貨,我那急切的心情頓時有些失落,恨不能馬上把電腦搬回家。哎,沒辦法,“ 心急吃不了熱豆腐 ”,我只好忍耐一下,搬回一臺電腦桌 。三天后,父親再次去縣城取回了電腦,又找了電信局的人給安上,因為賣電腦的人已經給下載了一些程序,我只要開機,連上寬帶就可以上網了。網上真是什么都有:天氣、電影 、電視劇 …… 。更重要的是還有許多幫助學習的網站。這可太好了,我以后學習上遇到困難就可以上網解決了。我還加入了小荷作文庫,希望能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
搬回電腦的那天,媽媽還做了許多好吃的,我是吃得高興,玩的開心。從此以后,我有了學習的幫手,生活中的樂趣。我太幸福了。
星期六,我正準備去上課外輔導班,外婆突然叫住我,說:“電腦很神奇吧!你爸爸、媽媽,還有你,在有困難時都會向電腦請教。”
一說到電腦,我可來勁了。我繪聲繪色地告訴外婆:“電腦的作用可多了,可以上網聊天、通電話、看視頻、查資料……”
“啊!有那么多用處?”外婆又驚訝又好奇。
“外婆,您喜歡畫畫,還能在電腦上畫呢!”我說得更帶勁了。
“電腦真有那么神奇,那我也來學學上網!”外婆說。
“那好啊,我教你。”我自告奮勇地要當外婆的電腦老師。
“行了,行了,去上課吧,待會別遲到了。”外婆催促我。
上完輔導班,回到家里,喊了幾聲外婆沒人應。我突然聽到從書房傳來的笑聲。你猜怎么著,外婆正在上網看笑話呢!
我跑到外婆身邊,說:“您在看笑話啊!是媽媽幫您開的電腦吧?”
“對呀!你媽聽說我要學上網,教我教得真帶勁呢!原來網上什么新鮮事都有。”外婆樂呵呵地說。
“那當然,以后我教您更多的上網知識,如果您想跟別家奶奶聊天,還可以通過視頻看到對方呢!”
“可我不知道怎么打字。”外婆有點氣餒。
我連忙給外婆鼓勁:“我來告訴您,您可以用拼音打字法……打多了就會熟練的。”
就這樣,外婆在我和媽媽的指導下認真地學起了電腦。自從外婆學會上網之后,每天都會抽出一點時間,坐到電腦前看看新聞,聽聽音樂,有時還玩玩游戲。我為外婆感到高興,也挺佩服外婆那股主動學習新知識的勁兒。
(指導老師 彭慧琴)
評委點評:
兩篇文章都和學習有關。《奶奶學英語》著重寫了小作者如何教奶奶學英語,《外婆上網》則突出“上網”這一新事物給外婆帶來的積極影響。“奶奶”和“外婆”積極主動、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充滿感染人的力量。
學習是充滿樂趣的,教別人學習更是快樂的事情。小作者們用發現的眼光,從生活中的新鮮事里感受到了生活和學習的樂趣。
一、在校園生活中捕捉寫作素材
小學生對學校生活最熟悉,也最有感情。課堂上的啟發誘導,激勵表揚,課間活動中的嬉戲玩耍無一不是寫作的素材,但這些素材卻很容易被學生忽視。這就要求教師有善于發現的眼睛,在捕捉到這些素材的時候,及時提醒學生,給以簡單的指導。比如課堂上,兩個學生因為對一個問題有不同的見解而展開激烈的辯論,老師就可以提醒學生,這件事中兩個人物的語言動作以及表情都很真實而且生動,我們就可以將這件事作為作文的素材。某一個同學在回答問題時或幽默風趣,或精彩絕倫,或是尷尬窘迫,都可以成為我們筆下的素材。下課時,有同學把別人掉在地上的書包撿起來,是寫作素材;有紙片掉在地上,有的同學卻置之不理也是寫作素材;學校的各項活動,課間的各種游戲也可以進行加工……這樣提醒的時間久了,學生自然會發現并記錄身邊可以寫的人,可以寫的事,在寫作時,這些用心留意記錄的事就會在腦海中浮現出來。
二、在家庭生活中積累習作素材
小學生除在學校外,其他時間都在家里度過,教師又該如何引導學生積累習作素材呢?我嘗試過的最有效的一個辦法就是做“小紙條”。要求學生每天放學后記錄自己發現的可以作為寫作素材的內容,遇到一個新鮮事,一個場景,聽到一個故事,便及時地記錄下來,開心的時候、傷心的時候、緊張的時候……不要忘記自己心中隨時一閃而過的細微情感,不時地翻一翻。積少成多,那個小本子就成了你的素材寶庫了。然后每周找專門的時間和同學們進行交流,這樣堅持一段時間之后,學生就會養成隨時隨地觀察記錄的習慣,遇到任何事情都會思考,持之以恒,定會有所受益。
另外,教師要適時抓住生活中的各種節日、紀念日,還要經常組織一些有意義的活動,如辯論賽、班會、讀書會、小制作等,提醒學生們加以記錄。
三、在課外閱讀中積累寫作素材
大量地閱讀有益的書籍不僅能使我們獲得許多課外知識,還能幫助我們積累寫作素材。我們可以分類摘記,譬如,恰當的詞、優美語句、精彩片段等。在摘記時還可以加進去自己的見解和認識,這些在作文時自有妙用。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我們引導學生在生活這一大舞臺去積極尋找作文素材,及時搜集,記錄下來,那么日積月累,一枝一葉就會變成繁茂的園林,一點一滴就會變成浩瀚的海洋。
今天中午,吃完飯以后,我突然看見幾個男生滿臉通紅,一臉激動的表情:“哎呀,發糖了,有糖吃了!”我自個兒納悶著:“發糖?誰發糖?為什么發糖呀?”我的臉上冒出了幾個大大的問號。一抬頭,看見了吳逵和幾個同學正在發糖。猛地想起,前兩天,吳逵寫的《六(1)班的新鮮事》發表了,這是多么光榮而又令人興奮的事啊!幾個男生鬧著要他買糖吃,沒想到他還真買了。
糖果剛一發到一些人的手,他們就已經開吃了,我后面的陳宇翔剛拿到發下來的糖,就迫不及待地剝開糖紙,津津有味的吃了起來,還不時咂咂嘴巴,說著:“好吃,真好吃。”看他那樣子,蠻可愛的,也有點傻傻的。我也好想吃啊!不行,我還得留著回家吃呢,我擦了擦已經搖搖欲墜的口水。因為我不會和別的同學一樣剛拿到糖果就吃掉了。我喜歡一個人在安靜的小屋里,靜靜的吃著糖,細細品嘗其中味道。這,應該也算一種享受吧。
我一回到家,就張開手臂呼喊著:“我想你好久啦!我親愛的——糖果,我來啦!”(呵呵,好象有點肉麻),不過,幸好家里沒人,不然老媽一定會以為我生了什么病,摸著我的頭問這問那。
我來到臥室,從包里掏出那兩顆糖果,一邊剝著糖紙一邊嘀咕著:“糖果,我的最愛!……我把糖果放進嘴里,霎時間,一股甜甜的、香香的氣味益滿嘴巴,一條“巧克力小溪”順著食管來到我的胃里“安家”。我不禁驚呼“哇!真的好好吃哦!”(哈哈,看到這兒你是不是流口水了呢?)
導致這種結果的原因有很多,首先學生自身的條件是首要因素,學生是否對作文有興趣?是否在寫作方面有一定的積累,對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有直接影響。其次老師的教學教法也是一個方面,老師用什么樣的教學方法,對學生作文的提高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不妨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加以嘗試:
一 進一步弘揚閱讀工程,加大閱讀力度
這里的閱讀不僅僅是指語文課內的閱讀,更不等同于語文課本的學習,還包括大量的課外閱讀。只憑借語文課內的閱讀,是難以滿足積累語言材料的需要的。早在50多年前,葉圣陶先生就指出:“國文課本為了要供學生試去理解、試去揣摩,分量就不能太多,篇幅也不能太長;太多太長了,不適宜做細琢細摩的研討功夫。但是要養成一種習慣,必須經過反復的歷練。單憑一部國文教本,是夠不上說反復的歷練的。所以必須在國文教本以外再看其他的書,越多越好。”
要進行大量的課外閱讀,首先要為學生創造大量閱讀的條件。我們在班內設了一個小書架,發動每個學生從家里拿來幾本書與大家“共享”,并定期更換。
在學生有書讀的情況下,要提高課外閱讀的效率,還需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讓學生學會選擇性閱讀。拿到一本書,首先得問自己,我想從中得到些什么?接著快速讀目錄,以獲得一個總的概要。然后找到你想研讀的內容,反復讀,在讀中自悟,在讀中自得,記住其中的要點、自己的感受以及好詞佳句、古詩名句和名人名言等,分門別類地摘在筆記本上。
二 觀察與思考
不久前,我們針對學生的作文現狀進行了一次調查。調查顯示,56.1%的學生認為寫作最大的困擾是無事可寫。問及最喜歡寫哪類作文,僅有32.3%的學生選擇寫生活中的真人真事。
作文源于生活。我們身邊每天都在發生著不計其數的新鮮事,可惜有些學生對此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可見,無材可寫的根源是不善于觀察。要幫助學生積累寫作的素材,就必須引導學生學會觀察與思考,時時處處做生活的有心人。觀察時應調動一切感官,充分運用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嗅覺,進行細致的觀察。對觀察到的現象,要給自己多提幾個問題,多問幾個為什么,并勇于向別人請教,要進一步分析、綜合、比較、判斷,以獲取更全面、更深刻的認識,并將其記錄下來。
三 抓基本功,讓學生穩步發展
一是扎實抓好口頭表達基本功,由講導寫。口頭表達訓練從組詞、造句,到要求學生看圖說幾句話或一段話,再把說的寫下來,這樣由易到難,學生容易接受,也容易做到。二是指導學生寫好短文。如寫日記,看圖寫短文,把一件事按順序寫下來等,其中應以寫日記作為常練之內容。三是對學生進行分段、布局、謀篇和確定中心思想的訓練。
這樣通過由簡到繁、由淺入深的基本功訓練,學生的作文基本功不斷加強,而有了一定的基本功,學生作文的難度也就大大降低了。
四 關注作文的評價、批改、修改
教師的評價對學生來說十分重要。評價得當,能激勵學生敢于作文、樂于作文。同時也應根據實際情況,對不同水平的學生給予不同的評價。記得有一次,我在批改作文時,發現有一個平時作文水平很差的學生在他寫的文章中準確地用了一個表示時間過得很快的詞:“一瞬間”。于是我在他作文批語中是這樣寫的:“‘一瞬間’這個詞你運用得太妙了,真是恰到好處。老師相信你以后會積累更多優美的詞句,然后靈活運用在作文上。相信以后你的文章會寫得更精彩,老師期待著你的佳作。”由于我注重對這類學生作文的評價,善于發現這類學生的亮點,鼓勵他們寫作,同時對他們的作好批改,因此,這類學生的作文有了很大進步,也因他們的進步讓其他差生得到鼓勵、看到希望而大膽去寫自己的作文。
五 訓練書寫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