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臨床實習總結

      臨床實習總結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臨床實習總結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臨床實習總結

      臨床實習總結范文第1篇

      在骨科實習的一個月里,大大小小的手術經歷了二十多個,值過三個夜班,一個周末白班。可以說,通過這些手術以及術后的處理,使我學到了很多。不僅有技術上的,還有人文關懷上的。在這短短的30天里,痛苦與快樂并存。而最大的痛苦,莫過于身體上的勞累——在創傷骨科的手術中,有很多是四肢的骨折,而在四肢骨折中,下肢的骨折尤其多見。

      骨折按照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分類,按照骨折部位是否有骨折斷端暴露于外界而將骨折分為閉合骨折和開放骨折,其中開放骨折必須進行手術復位,而閉合骨折可根據手法復位的情況及病情嚴重程度決定是否需要切開復位。當一個下肢骨折確定要進行手術切開復位,那么在手術之前都要將整個創肢消毒。消毒的過程是這樣的,先用2%的碘酒消毒,再用75%的酒精脫碘。病人平是躺在手術臺上的,當我們消過腿的正面及側面之后,你就會發現問題,腿與手術臺接觸的部分如何消毒?骨科

      對,你的想法完全正確——把腿抬高,消毒后面就可以了,但事情遠沒有你想象的那么簡單和輕松。很多人以為只需要抬一下腿嘛,沒什么大不了的。可是,當腿骨斷開之后,斷端會變成一把極其鋒利的刀,如果我們單純的抬高患肢,在重力作用下,骨折錯開的角度越大,周圍血管神經損傷的幾率就越大,所以,我們不能只抬高患肢,還要沿力線的方向牽引患肢。有句話說的好,胳膊擰不過大腿,當你一邊抬高患肢一邊向外牽引它,并且要保證你的身體不碰到手術臺的情況下保持5分鐘,你會發現你的胳膊在顫抖,呼吸在加快,看到好多金色的小星星,你會后悔早上沒多吃一點早餐。呵呵,是不是有點痛苦啊?

      手術室里的無菌觀念的要求是很嚴格的,而且手術室里的護士又是極其嚴格的,稍有不遵守無菌規范的動作就會立刻招致她們的不滿,很多實習醫生因此挨過不少罵,而我則因為在模擬手術室和見習時受過嚴格的訓練,所以在手術室里極少看過她們的臉色,并且基于我的表現很專業,她們不知不覺中已經不再把我當成一個學生,而是當成一個標準的手術醫生來對待。

      臨床實習總結范文第2篇

      【關鍵詞】 膽囊;膽總管;結石

      膽囊切除后,應當進行超聲檢查以探查有無膽總管結石。手術后,患者如果出現膽總管擴張,那么其患膽總管結石的概率就會增加,如其沒有出現膽總管擴張的情況,那么其患膽結石的概率也相對較小。因此,行膽囊切除手術的患者,術后均應進行膽總管超聲檢查,避免造成對膽總管結石的漏診。1 資料與方法

      選擇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患者28例,男10例,女18例,男:女=1:1.5,年齡28-78歲,這其中含膽絞痛13例,黃疸病4例,發生寒戰高熱1例。平均分成2組:治療組14例,傳統組14例。2 檢查方法

      ①儀器:應用GE-logiq3型彩色多普勒超聲儀,探頭頻率3.75MHz。②方法:膽總管的超聲檢查方法:患者應保持仰臥,超聲切面取橫斷面與斜切面。如果顯示的清晰度較差,可以讓患者取左側臥或者坐位,在必要情況下對局部器官施力推開腸管,以方便關懷擦膽總管。膽總管內徑的正常值是6mm,若內經長度超過7mm,就可以認定為膽總管擴張。3 治療方法

      對治療組患者先以十二指腸鏡檢查。將十二指腸的切開,從內鏡治療孔中取出膽總管結石,進而以鼻膽管為引導對膽道進行沖洗或者引流。行膽總管結石切除手術后,患者如果沒有出現發燒或者胰腺炎等并發癥,可以在第二天對患者進行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對傳統組的患者行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并在手術過程中將膽總管切開取出結石,以“T”形管行引流操作。4 結 果

      所有患者經臨床治療均獲痊愈。治療組中的14例患者,在以十二指腸鏡取出膽總管結石后進行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后,在手術后6-10小時就能夠下床行走,手術后第2天就可以進食流食,手術后3-4天即可出院,治療組的14例患者中只有一例患者在十二指腸鏡取出膽總管結石后出現胰腺炎,在進行抑酶、消炎、禁食等針對治療之后恢復正常,并在治療后第4天進行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治療組中患者住院時間最短的是4天,最長的是8天(即出現胰腺炎的患者),平均住院天數約為5天,且本組患者術后的恢復情況十分良好。傳統組患者采取性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同時取出膽總管結石的治療方法,并行“T”型引流術。本組患者在手術后1-2天可以下床活動,術后2-5天能進流食。手術后7天以后可以拆除切口的縫合線,帶“T”型管出院。本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數約為十天,在手術后30天左右可以進行“T”管造影,并拔出T型引流管。本組患者中發生切口感染的患者共有1例,切口脂肪液化的有1例,出現膽瘺的共有1例,患者的上述癥狀在進行引流后2天內逐漸消失。經對比,兩組患者的逐項指標都有明顯差異。5 討 論

      膽結石疾病分為兩種,即出現在膽囊和膽管內的結石。膽管結石是十分常見的膽石疾病,包括原發性膽管結石以及繼發性膽管結石。近年來,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推動了膽石疾病的發病率的上升。中華醫學會膽道外科將1983-1985年全國146所醫院、供給11367例膽石病手術病例進行回顧性調查分析,膽囊與膽管結石的發病率為10%-90%。肝外膽管結石的發病率高于肝內膽管結石。根據相關的數據調查,繼發性膽管結石在膽囊結石中所占比例僅為11%-14%。大部分的膽囊結石均為靜止性膽囊結石,這是因為這部分結石沒有外在癥狀表現,只有在身體檢查、手術或者尸體解剖時才可能會發現。隨著健康檢查普及率的提高,越來越多的靜止性膽囊結石被發現。只有少數膽囊結石的病人會出現膽絞痛的癥狀,大部分患者會出現急性或者慢性的膽囊炎。膽總管結石也沒有明顯的癥狀表現,患者可能會出現上腹部不適,如患者出現腹痛或者黃疸就極有可能是結石阻塞了膽管。繼發性膽管炎就是這種情況,會出現明顯的Charot癥狀:腹痛、高熱寒戰、黃疸。如果患者出現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首要的臨床表現就是具備膽絞痛史,影像學檢查可以進一步確診,首選的檢查方式就是B超檢查。而膽總管結石與膽管炎合并時,患者也會有Charot的典型癥狀,但是極易與右腎絞痛、腸梗阻相混淆,借助于ERCP或者MRCP與CT檢查可確診。

      膽石疾病是一種極為常見的、發病率較高的疾病,臨床中膽囊結石與膽總管合并出現的案例也不少見,這類患者的治療以手術為主。近年隨著內鏡設備與技術的不斷發展進步,腹腔鏡和十二指腸鏡在臨床治療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內鏡技術不僅傷口切面小、痛苦輕,患者的恢復期也較短。治療組患者被確診為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后,進行分布治療之后,發現本組患者在手術后6-10小時就能夠下床活動且無明顯的疼痛感。患者在手術后18-24小時內可以進流食,平均的住院時間也僅為5-6天。相對于傳統手術而言,這種治療方式的創效較小,患者術后疼痛感不明顯,疼痛的時間也短。且這種治療由于沒有使用開腹治療方式,使腸功能恢復的時間縮短,減少了腸粘連的概率。這種治療方法還能避免由于防治“T”型引流管給患者造成的不便以及二次手術的可能性,減輕了患者的經濟負擔,減少了傳統手術中并發癥的出現,便于患者早日恢復正常生活。雖然腹腔鏡外科手術具有上述優點,但是由于其尚處于發展的初期,仍有許多局限性,需要醫療工作者對其具體操作方法以及設備進行不斷的研究探索。

      注意事項:①患者應采用右側睡的,防止膽囊口向下導致結石從膽囊落入膽囊頸部,使患者出現膽絞痛;②患者的日常飲食中應當注意避免多食脂肪、膽固醇含量高的食物,以抑制膽囊素的分泌,油膩與辛辣的食物也應當盡量少吃;③患者禁止喝酒,少吃糖;④患者的飲食中應當多含抑制膽結石的食物,如生姜、青菜頭、菠菜、春筍、洋蔥、番茄、蓮花白、四季豆、大青椒、玉米、南瓜、白蘿卜、藕等;⑤患者應當注重早餐的攝入,防止膽汁過少分泌形成膽酸與膽固醇比例失調形成結石。

      參考文獻

      臨床實習總結范文第3篇

      關鍵詞:泌尿系結石;泌尿結石湯;不良反應

      泌尿系結石是泌尿系統的常見病、多發病,可發生于腎、膀胱、輸尿管及尿道的任何部位,但以輸尿管結石和腎結石較為多見。臨床主要表現為尿急、尿痛、尿頻、腰痛、腎絞痛、血尿、發熱等,如不及時治療易引發尿路梗阻,甚至發展為腎功能不全、尿毒癥,成為威脅患者生命質量的重要因素[1]。發病主要病理為瘀血阻滯,氣機不利,故調氣行滯,活血通絡,為治療尿石癥的主要方法。故以泌尿結石湯治療泌尿系結石。本文以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間收治的 116例泌尿系結石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58例患者行泌尿結石湯治療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回顧性選擇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間收治的 116例泌尿系結石患者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經B超或X線平片檢查確診。其中,男80例,女36例。年齡24~70歲,平均(46.2±4.8)歲。病程3個月~3年,平均(1.4±0.4)年。腎結石60例,輸尿管結石42例,膀胱結石14例。隨機將本組116例患者分為2組,即觀察組58例,對照組58例。2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情、病程以及一般體征上差異均無顯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58例患者行西醫常規治療。1口服復方石淋通片,6片/次,3次/d。2口服氟哌酸,0.2mg/次,3次/d。3口服安體舒通,25mg/次,3次/d。4口服雙克,25mg/次,3次/d。以上治療7d為一個療程,共治療3個療程。

      觀察組58例患者行泌尿結石湯治療。泌尿結石湯基本方:金錢草、雞內金各30g,海金沙、滑石、石葦、車前子、篇蓄各15g,制乳香12g,制沒藥12g,前仁、牛膝、木通各10g,甘草5g。疼痛明顯者加玄胡索、王不留行各10g;濕熱者加黃芩、梔子各10g;腎積水明顯者加鹿角霜10g;血尿者加丹皮10g。水煎服,1劑/d,分2次溫服。7d為一個療程,共治療3個療程。

      1.3觀察指標

      1.3.1臨床治療效果

      于患者治療后,評價2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評價標準[2]為:治愈:臨床癥狀及體征完全消失,結石全部排出,X線平片結果顯示結石影消失;有效:臨床癥狀及體征明顯改善,結石部分排出,X線平片結果顯示結石影體積減小或位置下移;無效:臨床癥狀及體征無改善,結石未排出,X線平片結果顯示結石影無變化。臨床治療的總有效率=治愈率+有效率。

      1.3.2不良反應發生率

      觀察并統計2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l0.0統計軟件,計數檢測數據以百分比(n/%)表示,計數資料比較用X2檢驗,以P

      2 結果

      2.1臨床治療效果

      從上表可以看出,觀察組患者臨床治療的總有效率為91.38%,對照組為81.03

      %,2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2.2不良反應發生率

      從上表可以看出,觀察組患者治療后頭暈、惡心嘔吐、乏力、食欲下降不良反應的總有效率為15.52%,對照組為27.59%,2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泌尿結石湯是由金錢草、雞內金、海金沙、滑石、石葦、車前子、篇蓄、前仁、牛膝、制乳香,制沒藥,木通、甘草等中草藥組成的利濕化瘀、散結通阻、補腎益氣湯,具有良好的排結石效果。其中,金錢草對尿路結石的主要成分一水草酸鈣CaC2O4?H2O的結晶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可發揮排石效果;雞內金消結石;海金沙通利小腸,清熱解毒;滑石滑能利竅,通利水道;石葦利水通淋,清肺泄熱;車前子主治熱結膀胱,小便不利;制乳香,制沒藥,能破血行氣,消腫止痛:篇蓄利尿通淋、殺蟲止癢;前仁利水通淋,清熱利尿;牛膝活血祛瘀;木通利小便,主治尿赤,五淋,水腫;甘草清熱解毒。諸藥合用,共奏利尿通淋、消石止痛之效[3-4]。本研究中,對照組患者行西醫常規治療,觀察組患者行泌尿結石湯治療。結果觀察組患者臨床治療的總有效率為91.38%,對照組為81.03%,觀察組患者臨床治療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且觀察組患者治療后頭暈、惡心嘔吐、乏力、食欲下降不良反應的總有效率為15.52%,對照組為27.59%,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的總有效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因此,泌尿結石湯治療泌尿系結石的臨床療效顯著,且不良反應發生率低,值得臨床推廣與應用。

      參考文獻:

      [1] 羅應海. 排石通淋湯治療泌尿系結石120例[J]. 實用中醫藥雜志, 2013,9(09):183-184.

      [2] 霍本棟. 泌尿排石湯配合針灸治療泌尿系結石60例[J]. 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 2013,12(14):228-230.

      臨床實習總結范文第4篇

      關鍵詞:膽囊結石;結石;對比分析

      本文將對我院自2012年1月1日~12月31日前來就診的60例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患者給予臨床分析,從而探討三種術式治療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臨床療效,為提高此類患者預后提供可靠依據,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共有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患者60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37例,年齡19~66歲,平均年齡(42.31±2.65)歲,病程3個月~17年,平均病程(4.97±2.24)年。按照抽簽方式將60例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即A組、B組、C組,每組患者20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具有臨床可比性(P>0.05)。

      1.2 方法

      1.2.1納入與排除標準①所有患者均經臨床醫學影像檢查,符合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診斷標準;②患者對三種手術方式具有良好耐受性,可堅持完成手術治療,無相關手術禁忌癥;③患者無急性膽管感染情況、無膽源性胰腺炎;④患者無惡性腫瘤疾病;⑤患者無任何精神類疾病;⑥患者意識清醒,可積極配合本次治療,無昏迷、休克情況;⑦患者未處于妊娠期、哺乳期等特殊時期;⑧患者無嚴重的心臟、肝臟、腎臟等機體重要器官器質性病變,無血液及免疫系統疾病;⑨患者對本次研究具有知情權,且均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

      1.2.2研究方法A組患者給予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膽總管探查術治療;B組患者給予傳統開腹膽囊切除術+膽總管探查術治療;C組患者給予腹腔鏡膽囊切除術+鏡下Oddi括約肌切開取石術治療。觀察并記錄三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住院時間、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等情況,給予統計學分析后得出結論。

      1.3統計學方法所有數據均使用SPSS13.0軟件包進行統計學分析,對于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治療情況A組、B組、C組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患者經不同手術方式進行治療后,三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住院時間等情況對比分析,見表1。

      由表1可知,B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及術后住院時間均顯著高于A組及C組,對比結果具有統計學意義(P

      2.2并發癥A組、B組、C組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患者經不同手術方式進行治療后,三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分析,見表2。

      由表2可知,B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最高(40.00%),與A組、C組對比結果具有統計學意義;A組、C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對比結果無統計學意義(P>0.05)。B組患者術后并發癥大多為切口感染,A組、C組患者術后并發癥大多為膽漏,經對癥治療后均好轉或痊愈,未出現嚴重后果。

      3討論

      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是臨床常見的膽道疾病類型,常需實施手術治療[1]。目前常用的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手術治療方法包括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膽總管探查術、開腹膽囊切除術+膽總管探查術、腹腔鏡膽囊切除術+鏡下Oddi括約肌切開取石術等[2,3]。近年來,由于人們生活方式及飲食結構改變,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發病率呈顯著上升趨勢,已引起廣大醫務工作者高度重視。

      研究表明,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應用外科手術治療后,對患者造成的手術創傷大,術后并發癥多,不利于患者盡快恢復健康[4,5]。隨著臨床醫學水平不斷提高,微創技術得到顯著發展,其特點為手術切口小、術后并發癥少、利于患者盡快恢復健康等,已在臨床中廣泛應用于治療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疾病[6]。

      本文研究可知,傳統開腹手術治療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患者手術出血量、手術所需時間、術后住院時間、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均顯著高于腹腔鏡手術治療患者,由此提示傳統開腹手術不利于患者術后盡快恢復健康。但臨床醫師對患者進行手術方式選擇時,還應根據其實際情況確定治療方案,從而保障患者療效及預后,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謝浩,龍昊,宋正偉,等.腹腔鏡聯合膽道鏡治療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的臨床療效分析[J].重慶醫學,2013,42(20):2359-2360.

      [2]李輝,朱卓立,吳,等.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聯合術中內鏡下括約肌切開術治療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的Meta分析[J].重慶醫科大學學報,2013,38(6):657-661.

      [3]孫友剛,吳興鋒,袁春生,等.EST聯合LC治療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J].基層醫學論壇,2013,17(16):2051-2052.

      [4]曹云.腹腔鏡結合膽管鏡手術治療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臨床療效分析[J].四川醫學.2012,11:1979-1980.

      臨床實習總結范文第5篇

      “中風”歷代醫學稱為“四大難證”之一。隨著物質生活的不斷豐富,飲食不節,勞逸不當,及環境影響使“中風”成為目前的高發病。但是在現階段對中風患者的救治方面大都“出血止血”“梗塞活血”,把中醫辨證論治的樸素維物主義變為機械主義,此項目的目的是繼承和創新中醫學,更好地為發揮中醫學服務人民,奉獻社會的特色優勢。

      技術力量:龍川縣麻布崗中心衛生院是地處龍川縣北部,是一所技術力量雄厚,醫療設備先進的二級綜合醫院。擁有先進的儀器,如經顱多普勒、彩超、全自動生化分析儀、X光、CT等。近年來我院深化改革,加強管理,協調發展,特別是成立中醫科后,有院長和中醫執業醫師以及相關(中西醫結合)人員加強和促進中醫建設,已完全有能力實施這一項目。

      技術來源:沿革于“反治法”和“活血止血”的中醫學傳統理論。我院成立中醫科。以“中風”病為攻堅課題,在中醫辨證論治的基礎上運用活血化瘀藥救治腦出血患者的臨床和實驗,已獲得初步經驗并取得確切效果。

      技術先進性:針對中風腦出血患者運用活血化瘀藥所具有的抗腦內血腫、腦水腫、腦組織變性壞死及其它作用。并具有具有快速、敏捷、無創、實惠等特點。從而降低致殘、病死率,大大提高救治康復率。

      實施方案

      1、堅持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以病人為服務中心,把救治中風腦出血患者的重要責任作為立項的指導思想。

      2、堅持中醫特色,立足中醫傳統理論的根基,著眼創新發展。

      3、既要繼承中醫傳統特色,又要尊重現代科學和實驗依據。既要“四診合參”,也要現代設備的診查。此項目是“綜診合參”,是創新中醫學辨證法。

      4、發揮人力資源,組織中醫和中西醫結合的優秀人才承擔項目,在管理上有領導負責,主要執業人員承擔常務專項工作。

      5、保證本項目的中醫臨床研究和實驗基金。建設和完善中醫藥救治腦出血患者的專科病床,設置實驗室,提供現代診療設備。

      6、項目計劃在2008年7月至2009年7月進行臨床病例的收集,分組治療,生存質量的觀察與評價。2009年8月至2011年7月進行實驗數據的處理,資料收集,病人治療隨訪跟蹤,撰寫論文,結題。

      腦出血屬中醫學的中風病范疇。中醫學有“瘀血不祛新血不生”之說和“活血止血”之治療法則。腦出血還選用活血化瘀之中藥,近年來在中醫藥急診探索中,以繼承和創新的思維方法,并取得臨床實踐證明:活血化瘀藥用于腦出血急性期治療取得確切的效果。研究證明:這是因為活血化瘀藥具有抗腦內血腫、腦水腫、腦組織變性壞死及其它作用。出血必成瘀血,必須祛瘀止血,瘀血除、出血止,病得救治,以突出中醫特色。解除腦損傷部位血管痙攣狀態,提高腦血管的自動調節功能,增強損傷腦組織對缺氧的耐受性,促進元明之府、神經功能恢復,縮小病灶范圍,抑制血小板聚集,調節止血與解溶過程,使高凝狀態上升。改善出血灶局部的微循環,增強吞噬細胞的作用。促進顱內血腫的吸收,降低血壓改善腦損傷部位毛細血管的通透性,減少滲出,降低腦組織含水量,使顱內壓下降,調節血液流變學指標,控制和防止中風病程中血液高黏滯綜合征的發生,通過對機體微循量元素的調節(活血化瘀中藥多富含銅、鋅、錳等多種微量元素),控制或消除中風病的危險因素,從而改善了顱內應激狀態,使中風癥狀緩解。

      在辨證論治的基礎上自擬加減運用“益氣固攝活血湯”,重癥者鼻輸,相對輕者口服,對提高中風的急救成功率和治療康復率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具體研究開發內容和要重點解決的技術關鍵問題:

      研究內容

      (一)中醫辨證以活血化瘀藥治療腦出血的臨床研究

      1、研究對象的選擇。2、病例納入及排除標準。3、研究的分組。4、觀察指標的確定。5、療效的判定。6、安全性觀察

      重點解決的技術線路:

      臨床研究方面:1、活血化瘀用藥的時間點。2、臨床研究中病例的選擇即納入及排除標準。3、療效的綜合判斷,結合安全性指標

      項目的特色和創新之處:

      目前有關活血化瘀治療腦出血的臨床研究比較散在,未有大樣本的臨床研究,而且對于臨床用藥的時間點也不是很明確。臨床研究結合實驗研究的文獻報道也比較少。本項目臨床結合實驗研究,同時選擇不同用藥時間進行對照研究,以尋求最佳用藥時間,并通過實驗研究進一步探討活血化瘀方法治療腦出血的機理。本項目自擬益氣活血固攝湯為主,在根據病癥的具體證型進行辨證論治基礎上加減運用,救治中風屬腦溢血患者具有獨特的功效。研究不僅要達到省內領先地位,而且此項目為我院的攻堅課題,突出中醫特色。學科經濟指標能提高到年增長率11%,經濟效益能促進全院多增加六個百分點。更主要是能使大多數中風腦溢血患者得到及時有效的救治,增進人民安康,提高我院的學術品位和聲譽。都能產生良好的社會經濟效益。

      (二)采用的方法、技術路線以及工藝流程:

      臨床研究方法:

      1、病例入選標準:

      診斷依據中醫診斷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所有病例符合中風病中經絡、中臟腑的診斷;西醫診斷參照1995年全國第四界腦血管病學術會議修訂的診斷要點,所有病例符合高血壓腦出血診斷,并經CT確診。納入標準:發病48小時內入院,有明確的高血壓病史,經頭顱CT檢查顱內有血腫,出血部位全為幕上,且出血量為中小量,中醫診斷符合中風病中經絡、中臟腑者,出、凝血時間正常,無昏迷(可有嗜睡、意識模糊)的患者均可納入治療觀察對象。 轉貼于

      2、分組及治療方法:

      分為A、B二組,患者均接受西醫綜合治療,A組、B組并于不同時間給予活血化瘀治療,A組于發病24-48小時內、B組于發病1周時給予活血化瘀治療。療程30天。

      3、觀察指標:

      主要觀察二組病例治療前后療效,神經功能缺損積分、血腫吸收程度、日常生活活動(ADL)能力、病死率等。

      安全性觀察包括治療前后的出凝血時間、三大常規、肝腎功能、心電圖、胸片等。

      4、療效標準:

      療效標準擬定。基本治愈: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減少91%-100%。

      顯著進步: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減少46%-90%,病殘程度1-3級。進步: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減少18%-45%。無變化: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減少17%以下。惡化: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減少18%以上。死亡:兩組患者在入院后立即進行頭顱CT檢查,分別于4周時進行頭顱CT復查,比較血腫吸收情況。二組治療后3個月、6個月再進行神經功能缺損評分。

      本課題嚴格按照計劃完成了相應的工作,論證了運用中醫辨證論治以活血祛瘀方藥救治中風腦出血病人具有抗腦血腫、腦水腫、腦組織變性壞死及其它作用。

      以中醫學瘀血不祛新血不生之說和活血止血之治療法則指導下,辨證論治,以突出中醫特色,發揮中醫救治疑難重病的優勢,在中醫辨證論治的基礎上自擬加減運用“益氣固攝活血湯”,重癥者鼻輸,相對輕者口服。解除腦損傷部位血管痙攣狀態,提高腦血管的自動調節功能,增強損傷腦組織對缺氧的耐受性,促進元明之府和神經功能恢復,縮小病灶范圍,抑制血小板聚集,調節止血與解溶過程,使高凝狀態上升。改善出血灶局部的微循環,增強吞噬細胞的作用。促進顱內血腫的吸收,降低血壓改善腦損傷部位毛細血管的通透性,減少滲出、降低腦組織含水量,使顱內壓下降,調節血液流變學指標,控制和防止中風病程中血液高黏滯綜合征的發生,通過對機體微循量元素的調節(活血化瘀藥中多含銅、鋅、錳等多種微量元素),控制或消除中風病的危險因素,從而改善顱內應激狀態緩解。

      亚洲性久久久影院| 国产亚洲精品影视在线| 亚洲高清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亚洲视屏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成人网站久久精品大 | 国产亚洲精久久久久久无码77777| 国产综合成人亚洲区| 亚洲AV色无码乱码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 亚洲国产综合AV在线观看| 亚洲乱码av中文一区二区| 亚洲人成未满十八禁网站| 亚洲日本在线电影| 亚洲AV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AV无码AV吞精久久| 亚洲av片在线观看| 亚洲av片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精品嫩草影院久久| 亚洲国产精品自产在线播放| 亚洲无码黄色网址| 亚洲午夜久久久久久久久电影网| 亚洲女久久久噜噜噜熟女| 国产国拍精品亚洲AV片| 亚洲日韩一页精品发布| 国产亚洲福利精品一区| 亚洲成a人片77777老司机| 亚洲一区综合在线播放| 亚洲理论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小综合在线| 伊人久久五月丁香综合中文亚洲| 亚洲日本VA中文字幕久久道具| 日本亚洲欧美色视频在线播放| 婷婷亚洲天堂影院| 337p日本欧洲亚洲大胆裸体艺术 | a级亚洲片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综合网站色欲色欲|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网站 | 亚洲A∨无码无在线观看| 亚洲美女自拍视频|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看| 亚洲1区2区3区精华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