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大豆栽培技術種植方法

      大豆栽培技術種植方法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大豆栽培技術種植方法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大豆栽培技術種植方法

      大豆栽培技術種植方法范文第1篇

      關鍵詞: 大豆栽培技術;優質;高產

      中圖分類號:S565.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60332038

      前言

      我國是大豆的起源地,目前,我國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大豆生產國,大豆在我國已有幾千年的種植歷史,大豆是我國重要的經濟作物之一,被稱為“豆中之王、田中之肉”。世界各地的大豆種植大多是源于中國,于2500年前我國大豆種植傳入朝鮮,之后,在公元 17世紀繼而傳入印度尼西亞,后續擴展到西歐和美洲等地方。18世紀40年代年傳入法國,并在法國巴黎的植物園種植成功。90年代傳入英國,經過多次不斷的嘗試種植后得以應用于生產。19世紀30年代,美國對大豆的試種獲得成功,90年代開始了大規模引種馴化和選種,20世紀初才開始大面積種植。截止目前,大豆的種植在南美洲已有100a的歷史[1]。

      大豆是一種豆科植物,大豆的葉片呈雙葉常綠生長。我國大豆通過種子的外觀將大豆分很多類,如黑豆,黃豆等,依據種類的不同大豆的營養價值和含量也不同。在大豆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礦物營養元素及維生素等。其含有30%左右的碳水化合物,其中的乳糖、少量粗纖維及少量的淀粉,是大豆成為糖尿病患者的喜愛的食物。大豆中的含有的蛋白質在40%左右,其脂肪含量在20%左右,是小麥、玉米和稻米的2~4倍,且含有較高的8種人體必需的氨基酸,被稱為“完全蛋白”[2]。在大豆中黑大豆的營養價值是最高的,而最常見的黃豆,很久以前黃豆就可以被制作成豆制品,如豆漿、豆腐等。尤其是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的大豆食用油,黃豆是我國主要的油料作物之一。大豆加工后的廢渣也是具有很高價值的家畜的食料,不僅能加快家畜的成長速度,也能夠提高家畜的產肉量和肉的質量,對于蛋類和牛奶類的營養價值也有一定的提高。大豆不僅在飲食上,家畜的飼養上又很高的價值,也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工業原料。在油漆、塑料、人造羊毛、人造纖維、脂肪酸、墨、膠合劑、代乳粉、卵磷脂和人造黃油等生產過程中也是不可缺少的原料。因此,探究高效優質的大豆種植技術,對于提高我國大豆產量,提高大豆品質,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大豆的生產、食用和經濟價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 大豆優質高產栽培技術的基本措施

      1.1 選種及種子前期處理

      優質種子的選擇對大豆的產量和質量有非常重要的影響。一般優質的種子比普通的種子要增產20%左右。為了提高大豆的產量及質量,在選種子的過程中,要選擇經過農業部實驗并推廣的,并在本地表現較好的,國家規定的高產優質品種,這樣其植株的適應性和穩定性會更強,具有高產和優產的潛力。

      品種選定后,對于種子播種前的處理也是十分重要的,播種前一定要對種子進行仔細的甄選,排除被蟲子損壞,破損的以及帶有病斑的種子,重點選擇顆粒飽滿的種子,以提高大豆的發芽率,保證后期出苗率和幼苗的質量。

      1.2 種植時間及種植密度

      大豆的栽培在我國分布十分廣泛,而大豆的主要產區是在東北松遼平原和黃淮兩地。最大的產區是東北。盡管多年的種植各地都有大豆的種植季節,但是隨著大氣變化,播種期也不是存在一定變化的,種植的時間也要依據當地當時的季節氣候,土壤溫濕度合理安排,一般在土壤溫度在7~8℃時進行播種。

      種植密度對大豆的產量也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單位面積的植株數決定單位面積的產量,但是過于密集的植株會影響單個植株的生長發育,同時影響植株的光合作用,因此合理規劃植株密度,既能夠充分的利用土地也會提高大豆產量。植株的密度可以根據當地的光照及土壤情況、品種特點和采用的播種方法,結合選取的種植技術方法進行調整,種植密度,提高植株的光合作用,提高果實的飽滿度。一般對于土壤肥沃的區域,選取的品種分支多的情況下,保證每667m2的苗數在0.8~1萬株最為適宜,土壤肥沃的土地植株密度一般適宜稀不宜密,若是土壤貧瘠的話就應該增加植株數量,加大種植密度。

      1.3 大豆的栽培模式的選取

      隨著大豆種植的推廣及種植技術的提高,現在應用于大豆種植的種植技術主要有壟上精量點播、等距穴播栽培、波浪冠層、大豆兩壟一溝、窄行密植、壟三及原壟播種等方法。

      1.3.1 “壟上精量點播”栽培模式

      該方法將點播和擺種2種技術有效的結合,在秋翻耙的基礎上,剔除茬子,在原來的壟上精量的點播,該種方法播種的種子數量均勻,施肥也可以集中操作。這種雙行精量的方法很好地提高了大豆的產量。

      1.3.2 “等距穴播栽培”模式

      該種方法是機械播種方法,有效提高了播種效率和質量。該種方法播種的植株分布合理,植株個體生長均衡,通過調整大豆的種植距離,給作物營造良好的光合環境,使得整個種植區的發展更加均衡,果實密集,比一般的播種方法提高產量在10%左右。

      1.3.3 “波浪冠層”栽培模式

      該方法利用人工的方法,將不同高矮和品種不同的植株穿插種植,對其進行不同量的施肥,或者噴灑藥劑,使得植株的生長形式形成波浪形,從而加大植株的光合作用以提高大豆的產量。

      1.3.4 “大豆兩壟一溝”栽培模式

      該方法是一種規范土地結構的大豆栽培模式,為大豆植株之間保留足夠的空隙,避免因植株密度大,而引起的植株養分少,不滿足生長條件,影響豆莢的飽和度。 該方法有效的調整了土壤的三相比,有利于抗旱和保持種床的溫度,提高了植株的光合作用,也增加了植株的環境適應能力,便于機械化操作。

      1.3.5 “窄行密植“栽培模式

      該模式分為平行窄行密植栽培模式、大壟和小壟窄行密植栽培模式。根據大豆品種的不同可以合理選取。一般矮桿的大豆品種會選擇窄行密植栽培模式,增大植株間距,縮小行間距,增大綠色面積,加強植株的光合條件,提高光合作用。該方法采用機械化的手段勻播,有效提高大豆的產量。

      1.3.6 “壟三”栽培模式

      壟三方法結合了3種機械化的栽培技術,采用深松壟溝和壟體的方法,結合分層施肥技術,提高大豆的產量。

      大豆的栽培技術決定了大豆的產量和品質。本文對大豆栽培的技術進行了比較,應該根據具體實際情況選用合適的栽培技術,為大豆生產提供較好的生長環境進而提高大豆的產量。大豆產量和品質的提高有助于增強大豆市場的競爭力。

      1.4 植株生長期水肥管理

      大豆的生長過程中水肥對大豆的生長及產量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不同生育期大豆的需水量和需肥量不同。

      大豆的苗期需水量相對較少,一旦進入開花期和結莢鼓粒期那就正式進入需水期,需水量較多,在植株分枝階段是大豆生長的旺盛期,該時期水分供應不上會出現落花情況,因此,此時期其應當及時補充水分,采用小水灌溉,緩慢的水流利于土壤水分的吸收。大豆對水分最敏感的時期是鼓粒期,該時期重點積累干物質,是產量形成的重要時期。該時期缺水會使秕粒增多,百粒重下降。該時期一定要嚴格控制水量,在保證充足的水分的同時避免因水量過影響果實的鼓粒需要,避免因水分的過多導致大豆減產。

      大豆生長期間的施肥量直接影響大豆的產量和品質。影響大豆產量和營養的主要養分因子就是氮磷鉀,合理的鉀因子能夠有效提高大豆的產量,而氮和磷因子分別對大豆中的粗脂肪和粗蛋白有很大的影響。如果不施含氮磷鉀的肥料,將減產10.6%,粗脂肪和粗翻拍的含量也分別會降低5.9%和6.28%左右[3]。有效的施肥方法不僅可以加速大豆植株的生長,也會提高大豆的產量。

      1.5 科學低毒防治病蟲害

      大豆病蟲害直接影響著大豆的收割產量與大豆的品質。隨著大氣變暖,大豆發生蟲害的基數越來越大,病蟲害明顯的加重趨勢,該因素成為制約大豆高產和高質的主要因素之一。當今病蟲害防治方法主要采用農業方法、物理和生物等防治技術為主,為了保證大豆的產品的質量,可以采用科學的方法,利用低毒、高效的化學肥料和農藥,將病蟲害抑制在萌芽之中,控制在預計范圍內,也避免過量及藥效重的農藥影響豆苗的生長。通過低毒的方式確保大豆的優質、高產。針對常見的大豆病蟲害可以采用大豆與禾谷類作物3~5 a輪作,該方式對大豆孢囊線蟲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可以有效地減少蟲源[4]。秋耕時,采用深翻的方式收割后及時進行深翻,將蛹埋入土壤深層來降低來年羽化率。在提高大豆產量的前提下,不能忽視大豆的質量,早病蟲害防治過程中盡量減少農藥的使用,采用農業或物理方法,采用低毒的方式進行病蟲害控制。

      1.6 收獲期管理

      大豆的收割期和存儲是大豆生產的最后一個增產優質的環節,直接影響大豆的干物質含量。過早的收割會導致大豆的產量及豆粒的品質下降,影響大豆顆粒的重量和蛋白質營養的含量。若收割過晚,會因為植株含水量過低,導致豆莢的崩裂,影響大豆的產量。當大豆進入黃熟期是大豆收割的最佳時期,該時期70%的植株葉片將脫落,大豆的根莖和豆莢全呈黃色,搖動植株有響聲。豆粒的干物質存儲量及含水量是最適宜收獲和存貯的。因此,該時期收割可以獲得較高的產量。

      2 總 結

      經過前面要點闡述,提高大豆質量和產量注意事項主要就是3個方面:根據當地土壤及大氣情況選擇適宜的品種,做好播種前的預處理工作;根據當地的土壤及氣溫情況選擇合適的種植模式;重視作物生長和收割期的管理,注意灌水量合理施肥,對于病蟲害的防治盡量采取農業或物理的方法,噴灑農業采用低毒的農藥,提高大豆的營養價值和質量。做好收割工作,適時收割。

      參考文獻

      [1]何進尚. 大豆發展歷史及其栽培技術研究進展[J]. 甘肅農業,2009(04):89-91.

      [2]王俊生,魏兆凱,黃文明. 大豆栽培技術綜述[J]. 農機化研究,2008(08):250-252.

      大豆栽培技術種植方法范文第2篇

      關鍵詞 夏大豆;平作窄行密植;高產栽培;沿黃灘區

      中圖分類號 S565.1.048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4)19-0046-02

      東明縣位于山東省西南部,北緯34°9′~35°25′,東經114°48′~115°15′,是黃河入魯第一縣。屬溫帶半濕潤地區。沿黃灘區內年均氣溫15.1 ℃,極端最高42.2 ℃,極端最低 -15 ℃,≥10℃積溫4 440.9 ℃;地勢平坦,土質肥沃,生產條件好,水利配套設施好,成方連片,適于小麥、玉米、花生、大豆等多種農作物的生長。

      大豆窄行密植是目前我國大豆栽培應用面積較大、發展較快的一項綜合栽培技術。它的增產原理是在選擇矮桿、半矮桿抗倒伏品種的基礎上,通過縮小行距,增大株距,增加單位面積上的株數,從而實現個體與群體的合理配置,增加綠色面積,改善植株的受光條件,充分利用陽光和地力,提高光能利用率,從而達到高產。實踐證明,此種栽培新技術,一般可比普通栽培增產15%以上[1]。

      大豆是東明縣重要的經濟作物。常年種植面積為2.33萬hm2左右,集中分布在沿黃灘區,主要以麥茬后夏播大豆為主,種植制度是小麥、大豆一年兩作。小麥多為平作,為適應小麥傳統的栽培方式,東明縣大豆也以平作為主,多年來大豆產量一直在2 250 kg/hm2左右徘徊。因受周圍環境的影響,再加上大豆自身的特點,以及栽培技術不配套,產量較低,降低了農民種植大豆的積極性。東明縣為了積極發展大豆生產,大豆的產量亟待提高,沿黃灘區平作窄行密植栽培技術推廣,在焦元鄉、長興鄉、沙沃鄉等3個鄉鎮大面積推廣,平均產量2 550 kg/hm2以上,比當地前3年普通種植大豆平均產量提高300 kg/hm2以上,增產13%以上。實踐證明,這項栽培新技術在東明縣是可行的,既適應東明縣夏大豆平作的栽培習慣,又克服其密度不足的缺點,實現高產。現將夏大豆平作窄行密植栽培技術總結如下。

      1 種子選擇與處理

      為有效利用東明縣的氣候、土壤資源,選擇高產、熟期偏早的、主莖型、矮桿或半矮桿和抗倒伏能力強的品種[2]。目前,生產上應用較適宜東明縣的品種有菏豆19、菏豆20和中黃31。選好種后要曬種,然后用殺蟲劑、殺菌劑和微肥進行種子包衣處理。播種前測定發芽率,要求達到95%以上。

      2 松土整地與合理增加底肥

      由于平作窄行密植生育期間不進行鏟趟,影響土壤的防旱、增溫、抗澇等能力,所以窄行密植要求土壤耕層條件好,耕深25 cm左右,田面平整,土壤細碎[3]。因此,在大豆采用窄行密植種植過程中,播前一定要進行耕翻,既能熟化土壤,增強土壤的蓄水、保墑能力,又能消滅雜草和減輕病蟲害,為大豆苗全、苗壯奠定基礎,從而發揮大豆的增產潛力。

      大豆窄行密植實現高產必須增加肥料的投入,且要合理施用。東明縣傳統的方法就是麥茬后大豆采取貼茬播種,不施底肥,其實此方法是錯誤的。該技術以東明縣測土配方項目為依托,以土壤養分構成和大豆需肥規律為基礎,進行科學施肥。農家肥與化學肥料配合施用,中等肥力地塊施用農家肥22.5 t/hm2以上,化肥用量較常規增加15%以上[4]。

      3 適期早播,合理密植

      適宜在沿黃灘區種植的抗倒伏、矮桿或半矮桿品種菏豆19、菏豆20和中黃31等,夏播適宜期為6月上旬至6月25日前后,最佳播期為6月上旬末至6月15日,適期內播種越早越好。適宜播種量為60~75 kg/hm2,適宜種植密度19.5萬~28.5萬株/hm2,適宜密度范圍內產量隨著密度增加而增加,最佳密度24.0萬~28.5萬株/hm2。合理密植是大豆增產的基礎。大豆改傳統的等行距播種為大小行播種,行距由40 cm改為大行距50 cm,小行距30 cm,植株株距一般為7~8 cm,以減少郁蔽和倒伏,提高通風透光性能[2]。大豆除草應人工與化學相結合。大豆播后出苗前1~3 d,用90%喬耐斯1.5 kg/hm2+48%廣滅靈0.75 kg/hm2+80%闊草清60 g/hm2對水450 kg/hm2,進行土壤封閉噴霧,以控制苗期雜草的發生。亦可在豆苗2~3片葉,各類雜草2~4葉時,用15%精喬草克1 125 mL/hm2+25%虎威750~900 mL/hm2。莎草生長多的地塊,可加48%苯達松1 500 mL/hm2,對水750 kg/hm2莖葉噴霧。為確保化學除草的質量,一定要準量用藥,準量對水,適期化除,防止重噴、漏噴。田間若有大草可人工拔除。

      4 田間管理

      4.1 苗期

      大豆苗期重點是促早發、育壯苗、促分枝;及時查苗、補苗;然后間苗、定苗。苗期需肥、水量較少,一般不用澆水、施肥,可采用淺中耕的方法進行蓄水保墑,既可防旱,又利于蹲苗。大豆苗期以蚜蟲防治為主,可用40%氧化樂果乳油1.5 kg/hm2或10%吡蟲啉0.15~0.30 kg/hm2,對水450 kg/hm2噴霧防治。

      4.2 花莢期

      此期是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并進時期,重點加強肥水管理,促進多開花、多結莢,增加粒數。此時期大豆植株對水分比較敏感,既怕旱,又怕澇。因此,遇澇時,應及時排水;遇干旱時,要及時澆水。當植株有徒長趨勢時,可葉面噴施15%多效唑粉劑600~750 g/hm2,實行一噴多防的專業化防治技術,既增強防控效果,又安全。在土壤肥力高的地塊,大豆生長旺盛的情況下可不追肥,若追肥,可結合中耕培土進行。在底肥不能滿足植株需要時,一般地塊可追施尿素75 kg/hm2,對增花保莢、提高產量有明顯的效果。

      4.3 鼓粒期

      此期以生殖生長為主,重點保莢、增粒、促飽滿。根外追肥:如發現早衰現象,可用0.3%尿素、磷酸二氫鉀、鉬酸銨水溶液及時進行葉面噴肥。鼓粒前期如遇干旱,應灌鼓粒水,但水量不要過大,以防大豆貪青晚熟。病蟲害防治:此階段主要病蟲害有紫斑病、灰斑病和食心蟲等。防治紫斑病和灰斑病可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于發病初期開始噴霧防治,隔7 d再用藥1次,連續用藥2次可取得較好的效果。大豆食心蟲幼蟲孵化盛期,用2%殺螟松粉劑30 kg/hm2噴粉或50%殺螟松乳油1 000倍液在植株中上部豆莢上噴霧。

      5 適時收獲

      適時收獲,不僅可減少損失,增加產量,而且可改善大豆的品質。過早或過晚,都會對產量和質量產生較大的影響。一般在莖桿呈棕黃色、90%葉片脫落時收獲。收獲大豆時割茬高度以不留豆莢為宜,應在早晨露水未干時進行,以免裂莢降低產量。

      6 參考文獻

      [1] 朱寅霜.夏大豆“窄行密植”高產栽培技術[J].安微農學通報,2012,1(2):55-56.

      [2] 李青菊.黃河灘區小麥-大豆雙高產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3(7):45.

      大豆栽培技術種植方法范文第3篇

      論文摘要介紹了江淮丘陵地區夏大豆的栽培技術,包括品種選擇、肥料運籌、播種、田間管理等方面內容,以期指導夏大豆大田生產。

      大豆(俗稱黃豆)屬豆科作物,其根系上有根瘤菌,能夠固定空氣中的游離氮。因此,在大豆生產上,化學氮肥一般比其他作物施用得要少,生產成本相對較低。隨著世界油料資源的緊缺,其價格不斷上漲,擴大油料作物種植面積勢在必行。鳳陽屬江淮丘陵、江淮分水嶺1年2熟耕作區,大豆是鳳陽重要的糧油兼用作物,當地大豆油消費在植物油消費中占有重要位置,因而研究夏大豆的高產栽培技術尤為重要。現將大豆夏茬高產栽培技術總結如下。

      1品種選擇

      選用高產、抗病、優質品種,如巨豐、中黃13號、皖豆24、豫豆25號、中豆20號等。巨豐大豆在江淮丘陵地區已種植多年,其植株高大,根系發達,耐水肥,生育期比其他大豆品種略長,莖桿粗壯,高抗倒伏;莢果飽滿緊湊,皮色微黃透明,種臍色淡,商品性較好,作為夏大豆種植產量一般為2625~3375kg/hm2。中黃13號也是較好的夏大豆品種之一,不僅單位面積產量高,出油率也較高,可以在我地擴大種植。

      2科學施基肥

      播種前結合整地,做到普施有機肥,增施磷、鉀肥,補施氮肥,一般大豆產量3000~3750kg/hm2,要求施土雜肥30.0~37.5t/hm2。大豆雖然屬豆科作物,但要高產還應在苗期補充適量的氮素肥料,生產上一般施磷酸二銨150kg/hm2、鉀肥150kg/hm2、硫酸鋅15kg/hm2、硼肥15kg/hm2作基肥。播種前1kg種子用1~2g鉬酸銨拌種或用0.05%~0.10%鉬酸銨溶液在苗期至開花前噴施。

      3搶茬播種,確保全苗

      夏大豆全生育期短,適播期易受干旱或連陰雨天氣影響,往往不能按時播種下地。因此,前茬收獲后要盡快整地、施肥、播種下地,干旱時要抗旱搶種,連陰雨天氣抓住降雨間隙搶種,爭取6月上旬一播全苗,搶茬播種,確保全苗。

      4合理密植

      江淮丘陵地區夏大豆采取寬窄行或寬行窄株種植方式均可,密度為4.50~5.25萬株/hm2左右,播種量45~60kg/hm2左右。做到科學合理密植,充分利用溫度、光照資源,充分發揮品種的增產潛力和優勢。

      5田間管理

      5.1苗期田間管理

      大豆播種后,墑情較好田塊,用90%乙草胺1200~1500mL/hm2,對水450kg/hm2,進行芽前封閉除草,對禾本科雜草和部分小粒闊葉雜草效果很好,大豆三葉期后中耕滅茬不影響其效果。在大豆苗期,如連陰雨天氣多,土壤濕度較大,田間還有雜草,禾本科雜草可用10.8%的高效蓋草能或5%的精喹禾靈等進行處理;闊葉雜草可用氟璜胺草醚、克莠靈等防除。苗期及時間苗、補苗、勻苗、定苗,是提高大豆單位面積產量行之有效地方法和技術。大豆2~3片復葉時,要及時剔除疙瘩苗、小苗、病苗和雜苗,按4.50~5.25萬株/hm2定苗。發現缺苗斷壟應在下午4時以后及時足墑移栽,補齊苗。

      5.2中后期田間管理

      夏大豆在中后期生長階段,要重點做好病蟲害的防治、抗旱和排澇等工作。大豆害蟲主要有豆莢螟、大豆食心蟲、斜紋夜蛾、蚜蟲、豆天蛾、大豆卷葉螟、豆芫青、蠐螬等,地下害蟲應該在苗期以辛硫磷、毒死蜱毒土或直接土壤處理為好;斜紋夜蛾、大豆卷葉螟根據病蟲情報掌握在1~2齡幼蟲盛期用甲維鹽加吡蟲啉效果較好。大豆病害有立枯病、炭疽病、根腐病、莖腐病、白絹病、銹病、病毒病等,立枯病、炭疽病、根腐病、莖腐病、白絹病可于苗期或發病初期用代森鋅加水灌根;銹病、絲黑菌病在發病初期用己唑醇加水噴霧,均有較好的防治效果。病毒病主要是防治好蚜蟲以切斷傳播途徑為主,鈍化治療。同時,做好抗旱和排澇工作。夏大豆開花、鼓粒期,需水量最多,如發生旱情,必須及時澆水,后期遇雨水較多,應該做到排水順暢,雨停田干。中后期,為了養根保葉,延長葉片的光合作用功能期,要進行葉面噴肥,一般噴1%的尿素和0.4%的磷酸二氫鉀1~2次,以奪取大豆的豐產豐收。

      6適時收獲

      適時收獲不僅可以提高大豆產量,還可以提高品質,使籽粒中蛋白質和脂肪含量有所提高。最佳收獲期為大部分葉片脫落時。收獲后,曬干儲藏,及時騰茬,以安排下茬作物。

      參考文獻

      [1]馬志武,裴德明.夏大豆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07(11):120.

      [2]陳存來,王金龍.夏大豆高產栽培技術[J].科技致富向導,2001(6):7.

      大豆栽培技術種植方法范文第4篇

      [關鍵詞] 玉米間套大豆 病害控制 種植技術

      [中圖分類號] S435.13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4)10-0163-01

      過去幾年各地玉米病害不同程度的發生,尤其是玉米灰斑病暴發成災,造成玉米產量嚴重損失。玉米灰斑病的發病特點:主要在玉米抽雄后,侵染植株葉片、葉鞘和包葉,灰斑病的發生受氣候條件影響較為明顯,尤其以濕度最為關鍵,相對濕度在90%以上的且維持時間長,有利于病害的發生和發展。我區在玉米種植大的采用玉米套種大豆的栽培技術,結合其他農藝措施,改善田間小氣候,使其通風透光,降低玉米群體間的空氣濕度,達到防病的目的,進一步摸索出一套對玉米病害有防控作用的措施,為大面積玉米種植積累和提供科學依據。

      隨著近年來農業生產技術的不斷進步,玉米間套大豆控制玉米病害的效果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本文主要是對我國玉米間套大豆的技術現狀進行探討分析,總結出一套適合玉米與大豆間套控制玉米病害的栽培技術。現將玉米―大豆間作栽培技術介紹如下:

      一、種植土塊的選擇

      在選擇種植土塊時,應該盡量選擇土壤肥力均衡、地勢較為平坦以及土層較厚的梯田或者旱川地,只有種植土塊選取地當才能為所種植的玉米、大豆的產量提供保障。同時,所選土地的前茬一般以米谷、馬鈴薯、玉米等茬口為佳。

      二、選用良種

      玉米種子要選擇抗逆性強、種粒飽滿、可口性好、矮健、株形緊湊、生育期為120~128 d的長城799、海禾l號以及海禾2號等。同時,大豆品種則要選用優質大粒飽滿型品種改良8157,該品種株高36~45 cm,生育期約為100~110 d,主莖結莢,結莢密,種皮黃色,分枝約為兩個,籽粒圓形的品種。

      三、施肥整地與起壟覆膜

      1.整地施肥 在種植玉米和大豆之前,比較對土地進行深翻整地施肥,尤其要做好秋季機耕和深翻工作,確保土地的耕深度約為25cm,使之有利于土壤保墑、熟化以及凍死部分害蟲。而對于春季的整地,務必做到隨耙平、隨翻地、隨整地,切實耙實、耙透、耙平,從而使整片土地達到上松下實的效果,同時還要結合耕翻整地施足基肥。

      2.起壟覆膜 在進行間套種植時,應該采用2行玉米與6行大豆的帶型間作,選用寬80cm的地膜,用玉米壟作覆膜,確保壟間距在3m左右。同時,在起壟時保證壟面平整、均勻,壟高10cm,壟面寬60 cm,種2行玉米,并做好相關的覆膜前準備工作。此外,在玉米地起壟后務必采用50%乙草胺乳油45 kg對水9.0~10.5t每公頃對其進行均勻噴霧,然后將地膜覆蓋完好。

      四、播種要適時,株間距離要合理

      1.要選定適宜的日子來播種玉米,同時,播種時必須在壟上在一定的間距間進行打孔播種,也就是通過打孔播種器打孔,提出壟上的土壤,然后通過孔內點種,又將提出的土覆蓋掉,并重復此過程。這樣,播種時不僅對地膜破壞影響較小,還能夠使得地膜表面干凈,同時又能確保播種深度一致,出苗整齊均勻。

      2.根據傳統的耕種經驗可知,大豆播期為每年5月10日,采用條播的方法,并要確保株間的距離,使之能夠充分吸收養分,大豆播種完成后,應該及時采用50%乙草胺乳油每公頃45kg,對水9.0~l0.5 t/hm2,對其進行均勻噴霧。

      五、科學施肥管理

      根據玉米對肥的需求,施足底肥,輕施提苗肥,重施拔節、孕穗肥。種肥: 每畝施1000~1500kg農家肥,玉米每畝用復合肥10 kg,硫酸鋅1 kg,大豆每畝用復合肥10 kg。每畝用敵毒粉1.5 kg防治地下害蟲。苗肥: 苗期玉米每畝用尿素15 kg,普鈣20 kg,施肥后結合中耕除草,大豆不需施肥,只進行中耕除草。拔節孕穗肥: 玉米大喇叭口期每畝用尿素25~30 kg,施肥后結合培土。

      六、病蟲害控制

      由于玉米主要是以鮮食為主,而玉米螟的出現又直接影響到玉米的食用性,從而不同程度地影響到玉米的產值。因而,在玉米開花抽雄期前應及時采取相應的措施防治玉米螟的產生,確保玉米的正常生長。防治時需要使用高效并且無殘留的農藥,盡可能地選擇生物農藥,例如,可選用Bt乳劑制成顆粒劑撒施或者5%阿維菌素l500倍液噴霧在玉米心葉中防治,同時還要用吡蟲啉2500倍液噴霧兩三次防治蚜蟲。在大豆開花初期,用5%甲氨基阿維菌素2000倍、5%阿維菌素l500倍液噴霧防治大豆豆莢螟、食心蟲;在大豆生長中期,除了做好以上病蟲防治外,要加強霜霉病的防治,霜霉病用25%瑞毒霉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或者是40%乙磷鋁可濕性粉劑300~400倍液。

      七、適時收獲

      因為,玉米以鮮食為主,因此在采收時必須要選擇合適的時機,既不能太晚也不能太早,才能確保玉米的產量與質量,從而不僅能夠達到增產的效果,還將通過采用間套大豆的種植方法來控制玉米病害的目的。同時,大豆成熟后也要及時收獲,避免大豆因太熟而出現落粒、落莢等導致大豆減產的現象,進而保證大豆的增產增收。

      參考文獻

      大豆栽培技術種植方法范文第5篇

      關鍵詞 大豆;北豆54;選育過程;特征特性;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 S565.1.038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7)10-0041-01

      大豆新品種北豆54是北大荒墾豐種業股份有限公司以傳統的有性雜交、系譜選擇法選育而成。1999年用北豐11作母本,墾鑒豆28作父本進行有性雜交,2006年 F6代表現優異決選而成,品系代號北墾7305,2015年初經黑龍江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命名為北豆54。墾豐種業選育的大豆新品種北豆54高油、高產、抗病,有較大的推廣面積,為農業增產、農民增收做出了較大貢獻。

      1 選育過程

      1.1 父本與母本的特征特性

      母本北豐11是黑龍江省農墾北安科研所用合豐25×北69-1483有性雜交,雜交組合代號為8619,應用系譜法進行選擇育成,1995年通過黑龍江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該品種是早熟北方春大豆品種,在適宜區出苗至成熟115 d左右,需≥10 ℃積溫2 200 ℃。白花、長葉,灰毛,主莖類型,亞有限結莢習性,株高80 cm左右,桿強,節多,3、4粒莢多,百粒重19 g左右,莢皮褐色,籽粒濃黃、圓、勻、有光澤,商品性好。蛋白質含量40.8%,脂肪含量20.11%。抗灰斑病接種鑒定中抗。父本墾鑒豆28是黑龍江省農墾總局北安分局科研所與黑龍江省北安市華疆種業公司于1991年以北豐8號×北豐10號進行有性雜交,雜交組合代號為9132,應用系譜法進行選擇育成。1996年F5代決選,系譜號9132171,決選代號北疆95-171。2003年3月通過黑龍江省農墾總局品種審定委員會認定推廣。生育期116 d,需活動積溫2 260 ℃。株高80~90 cm,分枝類型,紫花,尖葉,灰色茸毛,莢皮深褐色,3、4粒莢多。籽粒圓形,濃黃有光澤。百粒重20 g,蛋白質含量38.93%,脂肪含量21.43%。桿強韌性好,株型收斂,適宜機械化收獲。中抗灰斑病,抗旱耐澇,適應性強。

      1.2 選育方法及經過

      1999年北大荒墾豐種業股份有限公司用北豐11作母本,墾鑒豆28作父本進行有性雜交,收獲雜交果后,2000年種植F0代,2001年、2002年種植F1、F2代混選,2003年、2004年種植F3、F4代選優良單株,2005年種植F5代表現整齊一致,2006年F6代表現優異決選而成,代號北墾7305。2007―2009年進行鑒定試驗,2010年在省8區預試,2011―2012年在省8區參加區域試驗,2013年在省8區參加生產試驗。北豆54的選育流程見圖1。

      2 品種特征特性

      2.1 特異性

      該品種屬高油型品種。北豆54為早熟春高油大豆品種,無限結莢習性,株高100 cm左右,有分枝,白花,長葉,灰色茸毛,莢彎鐮形,成熟時呈褐色。籽粒圓形,種皮黃色,種臍黃色,有光澤,百粒重20.0 g左右。蛋白質含量37.5%,脂肪含量21.4%,中抗灰斑病。在適應區,出苗至成熟113 d左右,需≥10 ℃活動積溫2 250 ℃左右。

      2.2 一致性

      北豆54經連續幾年種植,觀察其葉色、葉形、株型、胚軸顏色、結莢習性、植株生長習性、主莖茸毛密度、主莖茸毛顏色、花冠顏色、種子形狀、對病蟲害抗性等質量性狀、數量性狀等方面均表現一致。

      2.3 穩定性

      北豆54通過所內2009―2013年4年試驗連續觀察,觀察每小區500株,3次重復,該品種除產量、株高、成熟期、粗脂肪含量、粗蛋白含量等性狀年際間略有差異外,其性狀均表現為穩定遺傳。

      2.4 適應種植區域

      適合黑龍江省第三積溫帶種植。

      3 產量表現

      區域試驗:2011年平均產量2 561.2 kg/hm2,較對照合豐51增產4.2%;2012年平均產量2 929.3 kg/hm2,較對照合豐51增產8.6%;2年平均產量2 745.25 kg/hm2,較對照品種增產6.4%。

      生產試驗:2013年平均產量2 741.7 kg/hm2,較對照品種合豐51增產10.7%。

      4 栽培技術

      4.1 播種

      大豆新品種北豆54在適應區5月中上旬播種,選擇中等肥力地塊種植,采用3壟栽培方式,保苗數量為30.0萬株/hm2 [1-3]。

      4.2 施肥

      分層深施底肥與葉面追肥相結合,一般栽培條件下施基肥磷酸二銨150.0 kg/hm2、尿素40.0 kg/hm2、鉀肥50.0 kg/hm2,施種肥磷酸二銨55.0 kg/hm2,花期、結莢期追施磷酸二氫鉀3.0 kg/hm2和尿素8.0 kg/hm2 [4-5]。

      4.3 田間管理及收獲

      及時鏟趟、滅草、防治病蟲害,采用除草劑除草,及時收獲。

      5 參考文獻

      [1] 于鳳海.大豆栽培增產新技術的探究[J].中國農業信息,2016(8):81.

      [2] 仲偉新.不同種植條件對大豆新品種北豆54號生長的影[J].現代農業科技,2014(7):32.

      [3] 付振宇.淺析大豆栽培中的問題[J].中國農業信息,2014(5):47.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片| 伊人久久亚洲综合影院| 在线A亚洲老鸭窝天堂|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偷窥女厕| 亚洲手机中文字幕| 亚洲制服丝袜在线播放| 亚洲AV无码久久久久网站蜜桃 | 亚洲网站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人成影院在线| 亚洲国产综合专区电影在线|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美女| 亚洲人成依人成综合网| 亚洲熟妇无码久久精品| 亚洲午夜国产精品| 亚洲午夜理论片在线观看| 亚洲久热无码av中文字幕| 亚洲AV无码AV男人的天堂不卡| 青青青亚洲精品国产|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久久同性男| 中文字幕不卡亚洲| 亚洲乳大丰满中文字幕| 久久国产亚洲观看| 亚洲欧洲自拍拍偷综合|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激情|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蜜桃图片 | 亚洲综合伊人久久大杳蕉| 国产亚洲成av片在线观看| 亚洲a在线视频视频| 亚洲神级电影国语版| 亚洲日本久久久午夜精品| 亚洲AV成人无码网站| 亚洲福利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无码mv在线观看网站| 亚洲高清在线视频|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 国产午夜亚洲精品不卡免下载 | 亚洲AV成人噜噜无码网站| 亚洲欧好州第一的日产suv| 亚洲AV成人精品日韩一区18p| 亚洲色大成网站WWW久久九九| 亚洲av午夜福利精品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