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口腔健康教育

      口腔健康教育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口腔健康教育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口腔健康教育

      口腔健康教育范文第1篇

      關鍵詞:口腔;健康;教育;本科生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7)02-0200-02

      21世紀是人口老齡化的時代,我國已進入老齡社會,成為目前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1]。與口腔健康相關的問題日益顯著。口腔疾患在人的一生中不斷積累,到老年期達到高峰期。據2005年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調查結果[2],全中國65―74歲的老年人患齲率是98.4%,齲均是14.65,牙周健康率是14.1%,根齲患病率是63.6%,齲均是2.74,牙齦出血的檢出率是68.0%,附著喪失達4mm檢出率是71.3%,牙周袋檢出率是52.2%,牙齒缺失率是86.1%,平均存留牙數是20.97,義齒修復率是42.6%,惡性腫瘤的檢出率是30/10萬,口腔黏膜異常的檢出率是7965/10萬,中國的老人患齲率有上升的趨勢,口腔的健康狀況差,牙齒缺失的狀況較普遍。同時由于老年人對口腔保健知識的知曉情況差[3],而且老年人唾液的分泌量變少,對口腔衛生清潔不重視,記憶力退化,行動緩慢,動作準確性相對較差,難以保證口腔清潔效果,而口腔的健康在提高生活質量和延長壽命兩個方面有重要作用[4],因此對老年人進行口腔健康教育勢在必行。而這一責任由本科生承擔。

      通過對口腔行為習慣的改變研究,有學者發現口腔健康意識與口腔衛生的常識不可能直接形成健康行為。口腔健康意識與口腔衛生常識的不斷積累,當它們增長到一定的量時,健康行為才會逐漸形成[5]。如果想要改變老人行為,使其養成良好生活方式與衛生習慣,適應健康、科學、文明的生活的方式,最終提高老年人自己的護理能力。首先我們就要通過專項教育,讓老人能夠認識到,不正確的口腔行為會引起齲齒、牙周疾病等病患,同時還會危害老人身體健康,更甚者還可能引起腎、心等其他疾病。所以對老人進行口腔的保健知識指導和教育,以增加他們的口腔健康的保健知識,并且增強他們的口腔保健理念,最終形成其自己護理的能力,所有這些是提高和保證老人的生活質量的重要措施。面對老年人,進行口腔健康的教育和指導,可以傳授口腔的健康知識,提高老年人口腔的自身保健的能力和意識,建立正確口腔保健的觀念,最后養成有利于口腔健康的衛生習慣和生活方式[6]。健康教育內容和方式可直接影響著健康教育的效果。本科生應掌握以下內容:

      1.口腔健康教育的內容:包括堅決破除“人老掉牙”舊觀念,樹立起“牙齡可與年齡同在”的新觀念。齲病和牙周病是威脅老年人口腔健康的主要病患,眾所周知,菌斑是導致齲病和牙周病的直接原因[7],良好的口腔衛生行為有助于去除菌斑,可有效地保障老年人的口腔健康[8]。了解并掌握齲病、牙周病的癥狀及其預防的方法,保持口腔的衛生,形成飯后漱口和刷牙的良好習慣,最重要的是飯后刷牙,睡前不再進食,掌握刷牙的正確方法及牙刷、牙膏的選擇;摒棄不正確的刷牙的方法,避免不正確的刷牙的方法導致的牙體損傷,宜選用老年型保健牙刷以及含氟牙膏;了解牙齒敏感癥產生的原因及預防方法;了解牙線、牙簽的使用方法;堅持合理飲食;戒煙戒酒,細嚼慢咽,多吃蔬菜類食品,少吃糖類,老人可以多喝茶,因為茶葉中含有微量元素如氟、錫和鍶等以及多酚類物質,它們可以有效地抑制老年人口腔內的變型鏈球菌的致齲作用。當發覺口腔有腫瘤或病變時,一定要及時到醫院就診。使老年人了解到缺牙后及時作義齒,知道義齒修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義齒如有不適,應及時到醫院重做或修改;應鼓勵老人每一年至少做1次口腔專業檢查,如果發現了口腔的疾病,就應到正規醫院進行專業檢查和治療。那些生活不能夠自理的老年人,可以對他們的陪護人員進行口腔健康知識的教育和指導,比如按時利用生理鹽水浸泡的棉球清潔口腔及牙齒,可以保持較好的口腔衛生,并且預防齲齒、牙周病和黏膜病。

      2.口腔健康教育的方式:包括課堂教育或文字資料及多媒體的形式。(1)課堂教育。課堂教育是一門高超的語言藝術,是一種較快的知識傳播方式。它要求宣教者有較高的知識素質,“欲給人一勺,先要有一桶”,具有豐富知識才能解疑釋惑,說理深刻,進行有說服力的知識灌輸。同時宣教者要有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要力求做到:語言準確恰當,言之有理,言之有序,言之有效;宣教者要有嫻熟掌握和運用語言的基本功,吐字清晰,聲音洪亮,力求將口腔保健知識正確,有效地傳遞給老年人。(2)文字資料。制作健康教育文字資料時,應注意科學性、實用性、時效性、可讀性、趣味性等,同時內容不宜過多,重要的內容應放在前面,使用簡單通俗的詞語,避免醫學術語,醫學術語經常會導致老人無法接受或錯誤理解晦澀的醫學專業知識,結果其依從性會下降,不能達到健康教育的最初目的。尤其是醫學的英文縮寫,如果不能找到其他的中文詞匯代替,就必須解釋它的含義,盡量使用短句和短段落,一句話表達一個主要意思。重點內容可用條目的形式列出,便于讀者記憶。同時可輔以圖片。(3)多媒體。多媒體利用動畫演示、圖片和文字解說,集合了教、視、聽、學于一體,使得醫學專業知識由枯燥變生動。利用多媒體的形式來進行健康教育,這是幫助老人促進健康的良好形式。而且由于老人大多健忘,可以把健康教育的內容制作成光盤,或者上傳到網絡上,共享健康教育的資源,并可利用其向老人多次進行健康的教育,將老人對口腔的衛生知識的需求從被動接受轉變成主動索取,這可保證健康教育的持續性。多媒體保證了健康教育內容、時間、效果的落實,同時可化解人力資源缺乏的矛盾,減輕進行健康教育人員的負擔。利用多媒體進行口腔健康的教育,能使老人真正了解口腔保健的知識,可以與老人進行有效的溝通,并建立起融洽的關系,又可增強老人自我口腔保健的能力和意識,對老人口腔健康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老年人是社會中的弱勢群體,因此需要本科生掌握以上知識,加強老人的口腔保健,可提高老人生活質量,維持老人正常生理的功能,并且老人所在社區也可針對老人的空閑時間和比較大眾的問題,及時開展口腔健康的教育活動,去除舊的錯的觀念,提高老人自己的口腔保健意識,按時進行口腔健康專業檢查,立爭達到早發現,早治療。最終建立家庭健康干預,加強社區管理,建立巡醫隊,鼓勵社會資金創辦養老機構,建立一個口腔科完整、多方位、貫穿生命歷程的多層次的保障體系,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劉國慧,鄭衍亮,徐霞.社區老年人口腔健康認知行為及影響因素[J].中華行為醫學與腦科學雜志,2012,21(5):450-2.

      [2]齊小秋.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報告[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17.

      [3]秦立芳,李濟功,吳血林,王軍榮.老年人口腔健康行為對口腔常見疾病發病率的影響[J].口腔醫學,2013,33(8):546-7.

      [4]Rowan SD,DiBurro M,Westbrook S,et al. Prevalence of HPV associated oropharyngeal cancer among south Texans[J].Tex Dent J,2014,131(5):376-381.

      [5]傅兆紅.口腔健康教育及必要措施干預對老年人口腔保健KAP的影響[J].全科口腔醫學雜志,2015,2(2):25-6.

      [6]楊寧,胡明,王曦,汪小彤,劉衛紅.多齲和無齲者唾液變形鏈球菌及菌斑指數的檢測[J].口腔醫學,2013,33(6):392-4.

      [7]余太平.早期牙菌斑控制在2型糖尿病患者牙周病防治中的意義[J].四川醫學,2013,34(12):1833-4.

      [8]邱百靈,常金蘭,何濤,賀艷焱,李昕,吉寧,孫麗麗,韓南銀.新型亞錫-氟化鈉牙膏和交叉刷毛牙刷減輕牙齦炎和清除牙菌斑效果研究[J].實用口腔醫學雜志,2015,31(6):821-4.

      Discussion on the Education and Teaching of Oral Health in Undergraduates

      LI Ya-dong

      (Department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ry,The Fri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16,China)

      口腔健康教育范文第2篇

      1.1一般資料

      對某小學進行分層隨機抽取100名小學生,其中三年級學生有34名,四年級學生有35名,五年級學生有31名。男同學有48名,女同學有52名,他們的年齡在8~12之間歲,平均為(10.69±1.25)歲。

      1.2調查方法

      (1)口腔保健知識、行為的調查:用問卷的形式對兒童口腔衛生保健的知識以及行為進行調查,其評估標準是我國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方案,問卷的主要內容包括:堅持飯前飯后洗手,飯后刷牙,每天刷牙的次數在兩次以上,牙刷應該選用小頭軟毛牙刷,因為這能夠有效避免牙齦出血以及齲齒的發生,同時可以減少局部細菌的滋生。(2)口腔檢查方法:對全部兒童進行口腔體檢,評估標準按照世界衛生組織的口腔監測標準,監測兒童進食前口腔的牙菌斑指數,然后對所有兒童的評估結果建立檔案。

      1.3健康教育內容

      1.3.1進行健康教育的基礎就是宣傳口腔的基本知識,主要請專業的口腔醫師為兒童進行講解,其講解的主要內容包括一些基本概念,如兒童乳牙、恒牙的概念,還有牙齒的基本結構,以及牙齒有幾種類型,同時介紹不同類型牙齒的功能;除此之外,應該著重向兒童介紹有關牙菌斑和齲齒的知識,明確告訴他們導致齲齒的主要病因就是細菌、口腔內碳水化合物等。

      1.3.2其次是指導兒童要養成正確的生活飲食衛生習慣:家長要及時糾正孩子的錯誤飲食習慣,合理飲食,禁止暴飲暴食,禁止食用大量含有糖及淀粉的食用,同時要明確告訴孩兒童口腔衛生疾病的預防與健康教育鄒玲1,賽玉拉2(1.新疆阿拉山口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新疆博樂833418;2.新疆博州蒙醫院口腔科,新疆博州833400)摘要:目的對健康教育應用于兒童口腔保健的作用以及應用價值進行研究。方法隨機選取某所小學中的小學生共100名進行研究,然后進行為期一年的口腔衛生疾病的預防與健康教育,并對教育前后兒童對口腔衛生知識、口腔保健行為以及口腔狀況的了解進行對比,評估結果。結果在進行健康教育前兒童普遍缺乏對口腔的知識,在經過為期一年的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之后,兒童對口腔知識有了明顯提高,并且其口腔疾病的患病率也顯著降低。結論對兒童進行有針對性的口腔保健健康教育,能夠顯著提高兒童對保健知識的知曉率,同時也能夠糾正其錯誤保健習慣,從而顯著提高口腔衛生狀況,降低口腔發病率,值得在臨床上大為推廣。關鍵詞:兒童;口腔保健;健康教育中圖分類號:R780.1文獻標識碼:BDOI:10.3969/j.issn.1671-3141.2015.21.180子牙菌斑的主要致病因素就是糖類和淀粉,他們會在結合后產生酸性物質,造成牙釉質的受損,并最終形成齲齒。此外,禁止兒童在睡前吃含糖較高以及淀粉的食物,因為在夜間這些食物殘渣會腐蝕牙齒。在日常生活中還應該控制食物的進食量,飯后堅持刷牙或者漱口,用溫開水或者淡鹽水漱口,防止糖分以及淀粉積聚在牙齒上。此期兒童可以多食富含高纖維食物,例如瘦肉和水果蔬菜,因為這些食物能夠清潔牙齒比如蔬菜以及瘦肉等,因為高纖維的食物可以對牙齒產生摩擦而起到清潔的作用。

      1.3.3指導兒童學會使用正確方法刷牙:最先要大力宣傳進行刷牙的目的,明確告訴兒童堅持刷牙能夠去除牙菌斑,同時也能夠保障個人口腔健康。最好使用小頭軟毛牙刷進行刷牙,因為這不但適合兒童口腔的大小,而且能夠充分接觸到孩子牙齒的周圍,可以徹底對牙周進行清掃。牙膏的選擇應該使用含氟牙膏并且定期更換品牌。堅持每天刷牙兩次,采用豎刷法。

      1.3.4家長要多鼓勵孩子定期進行健康體檢,每隔半年去口腔醫院檢查一次口腔衛生,做到及早發現疾病,及早治療,有利于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飲食衛生習慣,防止疾病的發生。

      1.4統計學處理

      運用統計學軟件SPSS13.0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其中計量資料采取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若P<0.05說明存在明顯差別,具有統計學上的意義。

      2結果

      對實驗中的兒童進行健康教育,然后對比教育前后兒童的口腔衛生知識、口腔保健行為以及口腔狀況,結果教育后兒童對于口腔知識的了解,口腔保健行為以及口腔疾病狀況均大大優于教育之前(P<0.05),具有統計學上的意義。

      3討論

      口腔健康教育范文第3篇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本院口腔科的92例進行口腔檢查兒童。納入標準:年齡3~10歲;首次進行口腔衛生檢查;既往無口腔衛生健康教育史。排除標準:存在牙齒缺損;合并全身系統疾病;合并精神疾病;存在認知障礙。兒童及其監護人均對本研究知情同意,自愿參與研究并已簽署知情同意書。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與干預組,各46例。對照組男24例,女22例;年齡3~9歲,平均年齡(5.17±1.28)歲。干預組男25例,女21例;年齡3~10歲,平均年齡(5.24±1.59)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兒童給予口腔保健的常規健康教育,調查兒童口腔清潔及牙齒保健情況、指導兒童正確刷牙、指導兒童養成良好衛生習慣與生活習慣等,每2個月進行1次。干預組兒童給予口腔保健的綜合健康教育,采用健康教育手冊、多媒體視頻與圖片、宣傳講座進行健康宣教,向兒童發放以生動趣味圖畫為主的健康教育手冊,手冊內容包括合理刷牙次數、正確刷牙姿勢、不良口腔習慣及其危害等內容,向家長發放相關健康教育手冊,糾正家長如齲齒無需治療的錯誤的口腔保健觀念,指導家長正確刷牙方式、日常口腔護理內容、限制兒童吃糖果及其他零食等;通過生動形象的動畫片向兒童及家長宣傳局部用氟的好處、溝窩封閉的重要性,鼓勵兒童積極提問,耐心、詳細地解答兒童與家長的疑問;介紹兒童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不良口腔習慣,增強兒童與家長建立防齲齒意識,加強家長對兒童口腔保健的監督;介紹兒童常見不良飲食習慣,強調糾正不良飲食習慣的重要性,向兒童與家長推薦健康合理的飲食方案,叮囑家長嚴格控制兒童飲食,避免進食過多甜食、酸性食物;強調定期進行口腔檢查的重要性,叮囑家長定期帶兒童來院檢查,幫助兒童養成良好的口腔保健習慣;健康教育每2個月進行1次,每次教育2h以上,針對個別兒童與家長進行一對一健康教育。兩組均干預6個月。

      1.3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刷牙情況(正確刷牙姿勢、刷牙時間、每日刷牙次數≥2次)、不良口腔行為(睡前含奶嘴、咬手指、舔唇、吃東西后不漱口)、齲齒與牙齦炎發生情況。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刷牙情況比較

      干預后,干預組保持正確刷牙姿勢比例73.91%、每日刷牙次數≥2次比例69.57%均高于對照組的43.48%、39.13%,刷牙時間(2.96±0.42)min長于對照組的(1.78±0.36)min,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干預前后不良口腔行為比較

      干預前,兩組睡前含奶嘴、咬手指、舔唇、吃東西后不漱口發生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干預組含奶嘴、咬手指、舔唇、吃東西后不漱口發生率均低于干預前,且低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干預前后含奶嘴、咬手指、舔唇、吃東西后不漱口發生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兩組齲齒與牙齦炎發生情況比較

      干預前,兩組齲齒與牙齦炎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干預組齲齒與牙齦炎發生率分別為4.35%、2.17%,均低于干預前的21.74%、13.04%,且低于對照組的17.39%、13.04%,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干預前后齲齒與牙齦炎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口腔健康教育范文第4篇

      1.1調查對象

      在2014年3月~2014年5月期間,對某醫科大學口腔醫學專業學生168人進行了調查。收回有效問卷166份,有效率98.81%。其中男生72人,占42.85%;女生96人,占57.15%。平均年齡(20.47±2.05)歲。

      1.2研究方法

      1.2.1調查工具。癥狀自評量表(Self-reportingInventory),又名90項癥狀清單(SCL-90),于1975年編制。該表共有90個項目,包含廣泛的精神病癥狀學內容,從情緒、思維、感覺直至人際關系、生活習慣、飲食睡眠等均有所涉及。每一個項目均采取1-5級評分:嚴重:自覺該癥狀的頻度和強度都十分嚴重;偏重:自覺常有該項癥狀,其程度為中到嚴重;中等:自覺有該項癥狀,其嚴重程度為輕到中度;很輕:自覺有該問題,但發生得并不頻繁、嚴重;沒有:自覺并無該項問題(癥狀)。該表用來進行心理健康狀況的診斷,也可以做精神病學的研究。本研究中,自評量表的內部一致性克朗巴赫α系數為0.911。

      1.2.2癥狀自評量表質量控制和統計學分析方法。癥狀自評量表是科學化的標準問卷。問卷調查人員都經過專業心理培訓,給被調查者發放問卷前首先向被調查者講明本次問卷調查的目的,并使用統一的指導語,調查使用了無記名方式進行,并在規定時間內當場回收了調查問卷。對調查問卷進行統計學分析是將全部統計數據輸入計算機中,利用現有的SPSS13.0統計軟件對獲取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處理。

      1.3結果

      口腔專業醫學生與國內青少年組常模比較,軀體化因子、焦慮因子、恐懼因子、偏執因子均顯著高于全國青年組常模(P<0.01),如表1所示。

      2討論

      口腔科醫生是一個特殊醫學職業,要求從業者責任心強,工作風險性大,這些都要求口腔科醫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而醫學專業具有專業性強、學制長、內容繁多、學習任務重以及需要記憶的知識點多等特點。口腔醫學專業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需要經歷3次角色轉變:(1)新生入學后由被動學習的中學生轉變為自主學習的大學生;(2)由普通口腔醫學專業大學生轉變為素質全面的口腔科醫學生;(3)通過臨床實踐由高素質的口腔科醫學生轉變為合格的口腔科臨床醫生。在這些轉變過程中,如果存在所學知識不牢固,臨床實踐動手能力差時,很可能出現心理健康問題。從以上調查結果可以看到,口腔醫學專業學生與國內青少年組常模比較,軀體化、焦慮、恐懼、偏執均顯著高于國內青少年組常模,說明在這些方面,口腔醫學生的心理健康需要注意。

      醫學專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關鍵是把心理健康教育與高校整體教育相融合,將心理健康教育當做課程建設的重要部分。醫學專業學生學習的許多課程都和心理健康密切相關,如:《醫學心理學》、《社會醫學》和《神學》等,這些都是醫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利條件,對醫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時應當考慮到他們專業的特殊性,這樣可以使心理健康教育達到一箭雙雕的效果。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需要根據不同年齡段醫學生的特點來安排,在低年級醫學生中可以進行社會交往和適應性的心理教育,在高年級學生中開展擇業心理和挫折方面的教育活動。課程目的是使醫學專業學生具有積極健康的心理,堅忍不拔的品質和艱苦奮斗的精神,不斷加強承受失敗的能力和在社會交往中的適應能力,使醫學生有健康的身心和心理。

      具體來說,一方面可以對口腔醫學專業學生分段式心理健康教育。對于新入學的口腔醫學專業新生首要任務是盡快進入大學生的角色,在學習和生活方面盡快從陌生到熟悉、適應,為大學階段系統學習專業知識打下基礎。這個階段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主要是:幫助學生學會自我激勵、自我加壓、廣交朋友,探索新的學習方法。做好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通過輔導讓他們了解“畢業就失業”重壓,要早日對職涯進行規劃,只有這樣才能在面對各種抉擇時游刃有余。引導學生從入學開始就能正確認識自身的特長和潛能對自身條件等作出客觀評價,培養克服各種挫折與困難的能力,實現人生的全面發展。對于高年級的口腔專業醫學生以解決情感問題、如何處理人際關系和如何體現自我價值等問題為主。很多案例都表明醫學生因戀愛引發的情感危機會誘發心理健康問題的產生,有個別學生會因此走向極端,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因此在臨床實習期的口腔專業醫學生而言擇業心態的調整至關重要。在臨床實習時期有必要幫助他們正確認識自己的能力、防止實習期醫學生走入心理誤區、達到自我價值與社會需求的統一。口腔專業醫學生在就業階段的心理健康狀態主要表現是他們注重實現自我的人生價值,但普遍缺乏埋頭苦干、甘于寂寞的心理準備,有較強的自我價值觀念但把控的能力較弱,有為人民解除病痛的理想卻對實現中醫患關系問題無從下手。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幫助畢業生釋放壓力,轉變就業觀念。

      其次,面向醫學生開設心理學課程和講座。在高校開設心理學課程和講座,有利于醫學生全面、廣泛地了解心理學的基礎知識,使醫學生了解自身心理發展的特點,在遇到困難時能夠有條不紊的進行處理,而不是盲從或者從眾,這些對醫學生理健康是十分有益的。

      建立咨詢機構。我國高等醫學院校從80年代開始,陸續開展了高校心理咨詢活動,為心理健康教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咨詢機構主要負責心理健康教育的宣傳、推廣,制定心理健康教育培訓計劃,開展醫學專業學生心理健康咨詢。督促學校加強醫學專業學生心理健康輔導,比較有效的措施是建立固定的心理咨詢單位并以它為中心,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的網絡信息系統,全面指導醫學專業學生心理健康活動。醫學院校開展心理咨詢活動可以提高醫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緩解心理障礙,預防心理疾病,是優化醫學專業學生心理素質的良好途徑,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部分。心理咨詢組織機構的主要任務是:(1)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醫學生的心理健康素質;(2)組織進行心理講座,普及心理健康基礎知識,提高醫學生的自我認知水平;(3)進行心理健康咨詢,及時發現醫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心理咨詢者有時并不能直接幫助有心理健康問題的醫學生解決心理問題,而是與有心理問題的醫學生建立良好的互動途徑,通過不斷的互動使有心理問題的醫學生自我認識問題并通過自己不斷的努力解決問題,最終目的是授之以“漁”,使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影響不斷擴大。

      建立醫學生心理健康檔案既可以使醫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據可查,也有利于心理輔導老師更好地掌握醫學生的心理健康傾向,有利于輔導老師有的放矢地進行輔導,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建立大學生心理檔案也有利于學生的自我認識和自我了解,能夠采取相應的措施。

      加強醫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社會發展的需要,是培養素質高、具有創新能力人才的要求。醫學專業學生是醫藥衛生事業的生力軍,他們的醫療能力、創新精神、心理健康水平關系到醫學的發展。高等醫學院校教師和廣大醫務教育工作者都有責任幫助醫學生樹立心理健康意識,增強心理自我調節能力、實現自我管理、處理好戀愛、交友和工作的關系,以積極健康的心態從事醫療衛生工作,能夠團結協作,處理好醫患關系,用自己精湛的醫術和高尚的醫德服務于廣大患者,不斷提高疾病的診療水平,滿足當代醫學要求。

      口腔健康教育范文第5篇

      中圖分類號:R780.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533(2015)10-0060-03

      Exploration of the oral health education model for the middle-aged people in Shanghai rural area

      WU Bingde, CAO Chunhua

      (Zhuanghang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Fengxian District, Shanghai 201415,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appropriate oral health education model for the rural middle-aged people in Shanghai. Methods: With multistage stratified cluster sampling method, 2 villages were selected as an experiment group and 2 villages as a control group with 320 middle-aged people each. The oral health education was developed according to the traditional way for the control group. Combining with the pilot of the family doctor system, the model of the residents’ participation and interaction, the village committee coordination and the professional facilities linkage were adopted to carry out the oral health education for the experiment group.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ervention,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Results: After the intervention for 2 years, the awareness of the knowledge about the oral health in the experiment group increased from 41.25% to 76.18%, and its effect was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KEY WORDS rural; middle-aged people; oral health; health education

      中國居民對口腔衛生的重視程度明顯落后于發達國家,口腔衛生行為習慣距離《指南》推薦的標準仍存在巨大差距[1],口腔疾病的主要對策是預防和控制,而不是治療[2]。社區口腔健康教育是對社區居民進行口腔健康知識宣教,以改善居民的口腔保健態度和行為,從而改善居民的口腔健康狀況[3]。本研究結合家庭醫生制度建設,對農村中年人群采取專業機構聯動、村委協同、居民互動的模式開展口腔健康教育活動,并進行效果評價,以探索建立適合農村實際的社區口腔健康教育模式。

      對象和方法

      調查對象

      本研究采用分層多級整群抽樣方法,在莊行鎮9個村委會中隨機抽取潘墊村和新華村為試驗組,蘆涇村和楊樓村為對照組。對符合條件的35~59歲戶籍人口按性別和年齡分別列表排序,以單純隨機抽樣法在每個村抽取男性80名,女性80名,4個村共640名,其中試驗組320名,對照組320名。

      調查方法

      以全國第三次口腔流行病普查問卷為基礎,結合實際自行設計調查問卷,內容主要包括口腔健康知識、態度和行為。委托奉賢區牙病防治所組建專業人員,經統一培訓后,入戶進行干預前和干預后調查。

      干預措施

      對照組:按傳統方式開展口腔健康教育,即通過鄉村醫生和村委干部每年發放2次健康教育宣傳手冊,在村衛生室張貼畫報。試驗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選派2名全科醫師接受區牙病防治所口腔保健知識培訓和考核,從2011年3月起,該2名全科醫師結合家庭醫生制服務,分別擔任試驗組所在2個村居民的家庭醫生,簽訂家庭醫生制服務協議,公開健康咨詢電話,建立居民電子健康檔案;2名家庭醫生聯合村委會干部根據試驗對象居住地域、工作關系、鄰里關系等因素,以每20名一組組成活動小組,并在每個小組中遴選一名身體健康、初中以上學歷、有一定威望的人員作為組長,然后統一接受區牙病防治所口腔健康保健知識培訓,內容包括口腔健康的重要性、牙周病和齲齒的病因與防治、正確的刷牙方法、定期檢查口腔的重要性等,經考試合格頒發社區口腔健康教育志愿者證書;每季度,由村委會干部會同小組長召集小組成員開展1次活動,相互學習交流口腔衛生知識和口腔健康狀況或開展口腔健康知識競賽活動,家庭醫生進行現場指導。兩組均干預2年。

      統計分析

      數據錄入電腦,采用Excel 2003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P

      結果

      基本情況

      在干預后的調查中,試驗組應答319名,失訪1名(男性,急性心肌梗死死亡);對照組應答315名,失訪5名,其中男性3名(2名外遷、1名高血壓并發腦卒中入院),女性2名(外遷);試驗組和對照組的失訪率分別為0.31%和1.56%。

      口腔保健知識知曉情況

      從表1可見,干預前后試驗組口腔健康保健知識知曉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80.37,P0.05);干預后,試驗組口腔健康保健知識知曉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4.85,P

      口腔健康保健態度

      干預后,試驗組認為口腔健康很重要的人數從67.19%增加至89.34%,認為一般性或不重要的都有所減少,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6.28,P0.05)。干預后,試驗組對口腔健康重要性持正確態度的構成比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36.19,P

      口腔健康行為情況

      干預后,試驗組每天刷牙2次以上、橫豎結合刷牙、使用含氟牙膏、選用軟毛保健牙刷和飯后經常漱口的口腔健康保健行為都有明顯提高(P0.05)。對照組的口腔健康保健行為大都有所提高,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試驗組的口腔健康行為形成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32.13,P

      討論

      中文字幕乱码亚洲无线三区| 亚洲一日韩欧美中文字幕在线| 在线观看亚洲网站| 亚洲人成免费网站| 7777久久亚洲中文字幕蜜桃| 久久亚洲综合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在线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亚洲字|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综 | 久久亚洲国产欧洲精品一| 国产亚洲精品高清在线| 亚洲伊人久久成综合人影院| 亚洲综合色成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91专区手机| 亚洲AⅤ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亚洲va久久久噜噜噜久久狠狠| 亚洲成av人片天堂网| 亚洲成av人片天堂网| 久久91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成人网小说| 亚洲伊人tv综合网色| 亚洲一区二区影院| 2022年亚洲午夜一区二区福利|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体验| 77777_亚洲午夜久久多人| 亚洲精品免费在线| 亚洲国产成人99精品激情在线| 亚洲午夜电影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综合色7777情网站777| 亚洲AV男人的天堂在线观看| 亚洲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 亚洲Av无码国产情品久久|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人人| 日日噜噜噜噜夜夜爽亚洲精品|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国产av天堂亚洲国产av天堂|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亚洲电影国产一区|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中文!!!| 2017亚洲男人天堂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