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門診護理管理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門診科是醫院的一個重要科室,門診護理管理質量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醫院的整體形象及品牌,因此提高門診護理管理水平與護理質量對醫院來說意義重大[1]。基于此,本文為了進一步分析耳鼻喉門診的護理管理方法與效果,選取我科門診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240例患者進行臨床研究,詳述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科門診接待的240例耳鼻喉患者,按照不同護理管理方法將其分成常規組與人性化組,各120例。常規組男62例,女58例;年齡18~52歲,平均年齡(32.6±6.1)歲。人性化組男61例,女59例;年齡18~51歲,平均年齡(32.3±6.0)歲。常規組與人性化組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常規組應用常規護理管理,即安排專人在導診臺輪流值班,為患者提供咨詢、指導等門診常規服務。人性化組應用人性化護理管理:內容主要包括①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熱情接待患者,主動向其介紹醫院環境與就診流程,在候診區放置健康知識宣傳冊,以提升患者對自身疾病的正確認識,進而提高其依從性;②強化心理護理:與患者保持良好溝通,分析患者的心理狀態,評估其抗壓能力,有針對性地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告之排解壓力的方法,以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緒;③優化就診流程:簡化就診流程,設定就診流程標識牌,對急癥患者設立優先就診通道并全程陪同,制定應急預案,及時解決突發狀況;④強化護士的培訓:合理安排時間,為護士組織座談會、交流會,以進行疾病知識、操作技能的培訓,培訓完成后進行考核,考核不合格者繼續培訓,直至考核合格;⑤強化感染管理:預防并控制好就診區域的感染,做好各種器械的消毒、殺菌工作,及時清理患者的分泌物,要求護士嚴格按照無菌標準進行各項護理操作。
1.3觀察指標
對比兩種護理管理方法的應用效果,觀察指標包括護理管理水平、護理質量以及患者滿意度。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護理管理水平與護理質量對比
人性化組的護理管理水平與護理質量評分均高于常規組,(P<0.05),見表1。
2.2患者滿意度對比
常規組的患者滿意度為87.5%,人性化組的患者滿意度為98.3%,人性化組高于常規組,(P<0.05),見表2。
3討論
耳鼻咽喉患者的病種較多,發病時常伴有疼痛,且其交叉性、阻塞性的特點較為明顯[2]。大多數患者發病突然且變化較快,容易出現緊張、焦慮等負面情緒,導致在就診時難以保持平和心態,容易與護士發生口角。護理人員的技術水平參差不齊、就診流程復雜、醫院感染等因素也均會導致門診護理管理質量下降。因此,有必要對耳鼻喉門診護理管理的難點進行全面分析,并采取相應、有效的對策切實執行,以提升門診護理管理質量。為了探討耳鼻喉護理管理的有效方法,本研究全面分析了其護理管理的難點,再有針對性地實施人性化護理管理。護理管理難點主要集中在于①患者依從性差:患者對醫療專業術語不理解,對自身疾病缺少正確的認識,導致其依從性較差;②護士服務水平低:護士的操作技術參差不齊,在不了解患者病情的情況下,可能存在重復操作而增加患者疼痛,產生護理糾紛;③感染風險大:耳鼻喉患者通常需要借助器械治療,治療期間患者與護士均會與器械產生接觸,因此容易出現感染[3];④患者不熟悉診療流程:由于患者對醫院的環境、診療流程等不熟悉,就診期間容易出現緊張、焦慮等不良情緒,一旦護士未和患者保持有效溝通,則會誘發護患糾紛;⑤護患配合難度大:患者通常對自身疾病缺乏正確認識,導致其在就診時常出現不配合醫護人員安排的情況;⑥護患沖突多:患者就醫心切,容易在就診時亂插隊,尤其的對急癥患者而言,更容易因此緊張、焦慮而與護士發生沖突[4]。人性化護理管理方法實施后,我科耳鼻喉門診的護理管理水平、護理質量評分以及患者滿意度都獲得了較大的提升,對比之前的常規護理管理,(P<0.05)。綜上所述,人性化護理管理在耳鼻喉門診中表現出較高的應用價值,有助于提升護理管理水平、護理質量以及患者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閔芳.耳鼻喉門診手術室的護理安全管理[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6,16(42):167-168.
[2]郭雨.人性化管理在耳鼻喉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衛生產業,2016,13(9):179-180.
[3]陳莉.門診耳鼻喉患者護理中的常見問題與護理對策分析[J].今日健康,2016,15(1):262-262.
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
社區護理隊伍不穩定,臨聘人員多,缺乏臨床經驗和應急知識。政府購買服務沒有落實到位,社區醫療服務補貼不到位,藥品零加價,治療項目少,自身缺少創收能力。護士工資待遇低,他們多是把社區門診的工作當作跳板,一旦有合適的工作機會就會離開,導致護理人員變動性大。缺乏連續性,更缺乏主動性。由于工作經驗欠缺,缺乏處理問題的應急能力。
規章制度和評價系統不完善:目前沒有一套適合社區門診護理的管理體系,社區醫療服務是醫療服務發展的一個新科目,規章制度在逐步規范中,綜合醫院護理管理的規章制度不適合社區門診護理的管理。導致護士工作有些環節無所適從。
社區護士對自身的形象和患者的就醫環境不夠重視:社區護士除了自己的護理本職工作外,還肩負著藥房、收費、社會保險等工作,甚至有的社區護士還要承擔護工和衛生員的角色。護士的工作內容過于復雜繁瑣,社區護士對醫院感染控制規范重視程度不夠,造成護士不注意醫療物品及藥品的有效期,物品擺放零亂,沒有秩序。這種個人的惰性造成的患者就醫環境的不整潔卻很能影響患者,使就診患者對社區門診部醫療護理質量產生懷疑。
社區護士的臨床技能欠缺:社區門診部聘請的護士大部分是中專畢業后從事臨床護理時間短的護理人員。這部分人員缺乏臨床護理專業知識,對護理技術操作更是生疏。可能在護理工作中出現以下問題:①社區護士在治療護理中接觸最多的是成人靜脈輸液及肌肉注射,可是部分社區護士不能“一針見血”。還有相當一部分社區護士未能嚴格按無菌操作原則執行護理操作,增加了患者院內感染的機率。②社區護理人員缺乏專科疾病的護理知識,一旦出現專科病例常抓不住護理要點。不能很好觀察病情,并為醫生提供患者的第一手資料,以致于延誤了最佳治療時期。③部分社區護士只機械地執行醫囑,缺乏對藥物特別是新藥的藥理作用及不良反應的主動學習,對患者提出的有關病情和用藥的問題不能給出準確的回答;不能很好地對患者進行用藥觀察,尤其是在患者輸液過程中不能及早發現輸液反應的發生,解釋安慰工作做得不夠。而且護理記錄不夠準確、詳盡,容易造成醫療差錯和糾紛。
對 策
在政府購買服務不到位的情況下,盡可能地提高護理人員的待遇,穩定護理隊伍。強化在職培訓,提高整體素質。社區門診的護理服務所需要的知識面和知識結構有其特殊性。必須針對社區的服務對象進行常見病、多發病的預防知識學習,以及人文知識的教育和學習。加強護理技能和獨立工作能力和急救知識的培訓,強化人際溝通技巧的培訓。使其能夠勝任工作,成為合格的社區門診護士。
積極制定適應社區護理工作的規章制度:根據社區門診部自身的特點制定規章制度,如:醫療垃圾轉運制度、入戶護理操作程序、危重患者轉運制度、用藥制、消毒隔離制度等。建立院前急救的護理文件,及時、準確地記錄治療所用的藥物、采取的護理措施及病情發展過程,不出現遺漏、涂改現象,保證護理文件的書寫質量。健全各種登記本如:急救、輸液、紫外線照射、醫療垃圾轉運、細菌培養等。本著對患者負責,對自己負責的態度保證記錄質量。做到事事有章可循。制定評價體系和考核標準。考核嚴謹,做到獎罰分明。不定期抽查護理工作,向患者發放問卷調查,征求患者對社區護理工作的意見和建議,以便指導護理工作,讓護士服務于患者開口之前。使社區護理工作規范、嚴謹,減少和消滅差錯事故,從而提高社區護理質量。
【中圖分類號】R197.32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8517(2010)18-190-1
開展社區門診輸液,使不愿意住院和達不到住院要求的病人在門診得到及時治療,既方便了病人又節省了時間,還為患者減輕了經濟負擔,受到了廣大患者的歡迎和肯定。在臨床實踐中,我們體會到,加強護理人員、病人及觀察室的全面管理,對預防差錯及輸液并發癥的發生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重視護理人員素質培養是提高護理質量的關鍵
1.1提高護理人員的自身素質護士是社區門診的主要力量,承擔觀察、護理、急救和治療操作等工作,必須認真負責、沉著冷靜、動作敏捷,對病人有高度的責任心、同情心和奉獻精神,有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和過硬的護理操作本領,能勝任各項護理工作。為此,應該對護士進行醫德教育,組織學習護理倫理學和護士職業道德規范,提高全心全意為病人服務的覺悟,并定期進行總結,強調護理工作的重要性,及時表揚責任心強、工作扎實、業務水平高的護士。
1.2加強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的學習根據社區門診各類病人的特點及門診護士知識結構情況,有計劃進行專業培訓,舉行業務講座,護理病例討論等。具體做法是學習與臨床急需相結合,理論與實際操作相結合。為了鞏固和強化學習結果,配合護理部考核護理人員的基礎護理知識、專科護理知識和護理操作技能。
2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
2.1應建立門診輸液登記制度對輸液病人護士應認真登記。內容包括:患者姓名、年齡、輸液處方、液體滴數、開始時間,以備發生意外及時查找原因。
2.2查看病歷制度護士在接輸液單的同時應同時接過門診病歷,查看醫生的診斷及患者的癥狀體征,以確定患者的液體滴數,一般老年患者的輸液滴速40~60滴/分,有心臟病患者不超過40滴/分,有心衰者不超過30滴/分,小兒為10~30滴/分,新生兒一般不超過15滴/分。
2.3嚴格無菌操作及三查七對制度由于門診輸液人次多,加上有陪伴,環境和秩序都比較亂,稍有不慎,就可能發生差錯。因此,護士在注射前必須認真核對,核對無誤后方可注射。對靜滴青霉素、氨芐青霉素的患者用紅筆在輸液瓶上注明醒目的“P”字,并且護士在注射前再次詢問患者本人及陪伴是否做過過敏試驗及有無過敏史,對初次靜注者在注射后應觀察3~5分鐘方可離開。
3加強對輸液患者的觀察,及時發現及時處理各種意外
一般在患者注射、拔針及注射間隙隨時對患者進行巡視觀察,注意觀察患者的臨床表現、滴速、有無滲液、針頭脫出和堵針等情況。特別是對小兒靜脈輸液者應多給予照顧,幫助遞遞奶瓶、玩具等,對啼哭不止及不合作者要幫助其父母安撫好孩子,使其愉快的完成輸液治療。有的患者對自己病情不了解,有的急于上班和處理其它事情,就自行將滴速調快,對這類患者要及時糾正滴速,還應向他們解釋滴速過快會產生的并發癥,使其認識到控制適宜滴速的重要性。對無陪伴的患者,在觀察中更應多加關心,主動詢問他們是否有其他需要,如喝水、大小便等,給予必要的協助。
4抓好輸液室的管理
4.1陪伴管理要求每個患者只留一個陪伴,對行動不便和嬰幼兒多給予照顧,并向他們宣傳觀察室規章制度,協助病人維護好室內衛生。
4.2完善消毒制度
關鍵詞:口腔科;門診;護理;安全護理管理;應用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我院口腔科門診于2017年5月開始實施安全護理管理,科室護理人員共20名,其中男性2名,女性18名;年齡22~40歲,平均(31.2±1.8)歲;護士15名,護師3名,主管護師2名。
1.2方法
2017年5月以前未實施護理安全管理,5月后開始在護理工作中實施護理安全管理,具體管理措施如下:①護士安全教育。口腔科門診護士要集體接受護理安全、防護意識及感染控制等教育,加強護士的安全意識和自我防范,由被動接受轉變為自動自覺執行安全管理規定。護士操作時要注意嚴格穿戴工作服與口罩、手套、眼鏡等防護措施,以腳對治療椅開關進行調節,防止污染手與無菌物品的接觸。②醫療器械管理。護士要認真分類診療臺物品和器械,將無菌用品、一次性用品進行分類管理,外用藥與注射藥物要分類貼好標簽,根據清單清點器械。③設置器械間。口腔科門診要設置專門的器械間,對污染后的器械要分門別類的放置,被污染器械分類時要及時將拔髓針和根管擴大針、潔牙機頭等器械挑出來,單獨由護士消毒。而高速渦輪手機由于使用頻率高,也是受污染最嚴重器械。根據一人一用一滅菌基本原則使用,用后要根據規定步驟進行消毒。④管理培訓。要組織護理人員定期學習消毒技術和感染管理規范,根據生化監測規范監測受污染醫療器械,器械包要貼好滅菌提示卡,護理人員使用前要觀察提示卡是否發生改變,以耐熱菌定期對器械進行滅菌處理。⑤規范包標。醫療器械要加強管理,對每個滅菌包都要認真注明包標,寫明消毒日期,避免發生漏標。⑥環境安全管理。對診療要定時開窗通風換氣,減少空氣內病原菌的數量。定期消毒診室內物品,選擇酒精(75%)對物體進行擦拭,以紫外線對物品照射進行消毒[1]。⑦護理配合安全管理。治療時患者因疾病容易出現心跳驟停或血壓過低、藥物過敏等不良反應。所以,口腔科門診的護理人員要加強急救培訓,可以在患者不良事件發生時及時配合醫生進行急救,以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1.3觀察指標
觀察并記錄2017年5月實施護理安全管理后與實施護理安全管理前口腔科各項(消毒隔離、區域管控、器械管理、物品管理)質量進行評分,由口腔科護士長對各項質量評分,每項總分設定為100分,以得分高表示質量高,以得分低表示質量低。
1.4統計學方法
數據應用SPSS19.0統計軟件分析,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若檢驗結果顯示P<0.05,則表示兩組數據間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實施安全管理后,消毒隔離、區域管控、器械管理、物品管理等項目質量評分明顯優于實施前,實施前后各項評分對比差異顯著(P<0.05)。
【關鍵詞】門診護理管理;人性化管理;臨床效果;實施方法
門診是醫院窗口,直接體現著醫院整體服務水平與醫療技術情況,通過加強門診護理管理,能夠有效幫助醫院創建良好的品牌[1],擴大醫院區域影響力。但當前醫院門診管理中仍存在患者不滿意、服務不及時等多種問題,嚴重制約著醫院的發展,因此,本文重點探究門診護理管理中人性化管理的實施方法及效果,數據整理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來我院門診就診的10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隨機分成兩組,各50例。對照組,男26例,女24例,年齡13~71歲,平均年齡(43.15±2.76)歲,其中13例泌尿外科,12例普通外科,10例兒科,9例胃腸外科,6例其他;觀察組男27例,女23例,年齡11~72歲,平均年齡(43.79±2.17)歲,其中14例泌尿外科,11例普通外科,9例兒科,10例胃腸外科,6例其他。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護理方法
對照組50例患者都實施傳統護理,觀察組實行“人性化管理”,分為以下幾方面的措施:
1.2.1創建門診人性化管理模式
首先,醫院應樹立門診護理人員良好的人性化服務意識,培養高素質護理人員,護士長應堅持公平公正的基本原則,處理好醫院門診的大小事務,并以身作則,起好帶頭作用,創建良好的門診人性化管理模式;其次,以患者為中心開展各項門診工作[2],結合患者不同病情,優化門診就診程序,縮短患者就診時間,保障患者能夠及時得到治療;最后,在患者治療過程中,門診護理人員在提供基本服務的同時,也應加入針對性心理護理,對于較為焦慮的患者,應耐心指導患者就醫,緩解患者焦慮、狂躁等不良情緒,提升整體門診服務質量。
1.2.2營造良好的就診環境
良好的就診環境能夠給予患者安全感與熟悉感,因此,醫院應安排專業人員打掃門診大廳、科室衛生,保持室內的整潔性。在門診顯眼位置張貼服務、指引標識,規范門診就診程序。同時,醫院應以人性化管理理念為中心,營造濃厚的、和諧的人文護理環境[3],做好護理人員禮儀服務工作。如舉辦護理技能操作大賽,從服務過程、服務技能等方面提升護理人員整體專業素養,樹立護理人員的形象。引導護理人員與門診患者進行溝通交流,要求護理人員以人性化護理方式為基礎,采取針對性溝通技巧,從而贏取患者信任,提升其整體護理滿意度。
1.2.3開展健康教育
護理人員應根據患者病情實際情況,加入針對性健康教育工作,在保護患者隱私的同時,預防不同疾病的并發癥狀。在患者就診期間,向患者發放相關疾病的健康手冊,通過圖片等形式向患者講解有關疾病知識,轉變患者對于疾病的認識,促使其主動配合醫護人員,改善患者生活質量。
1.3評定標準
通過問卷調查的研究方法,評定患者護理后的滿意情況,問卷總分100分,共有4個組成模塊,根據總分高低分為三個等級,即不滿意、滿意、特別滿意。總滿意度=非常滿意度+滿意度。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經過護理后,觀察組非常滿意36例,比對照組多13例;觀察組滿意13例,比對照組多1例,(P<0.05),見表1。
3討論
門診的護理質量直接關系著群眾對于醫院的整體印象,良好的門診服務能夠提升醫院服務水平,贏得群眾的信任[4],因此,醫院應加大對門診護理管理的重視程度,不斷培養高素質技能型護理人員,為開展門診服務創造更好條件。本研究通過分析人性化管理方式應用在門診護理管理中的作用可知,觀察組整體護理滿意度為98.00%,比對照組高28.00%,說明觀察組患者的護理質量更優。“人性化管理方式”適合當代人民對醫療的需求,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根據患者病情、個性特征而開展護理活動,在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應樹立正確的人性化護理理念,幫助門診患者解決對應的問題,同時,醫院應定期開展人性化管理方式的培訓講座,從優化就診環境、開展健康教育等方面入手[51],提升護理人員人性化護理的意識,教授護理人員對應的溝通交流技巧,最大程度上緩和護患矛盾,贏取患者及其家屬的信任與配合。綜上所述,將人性化管理方式應用在門診護理管理中,不僅能夠有效提升患者整體滿意度,還可緩解護患矛盾,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李艷英.開展人性化服務,提高患者對門診護理的滿意度[J].中國急救醫學,2015,35(z2):269-270.
[2]高晶.人性化管理在醫院門診護理管理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保健營養,2016,26(27):159.
[3]畢莉娟.人性化管理及激勵機制對門診工作人員情緒睡眠質量及自我效能的影響[J].河北醫學,2013,19(9):1332-1334.
[4]劉雅茹.人性化管理在構建和諧醫患關系中的應用[J].醫療裝備,2016,29(7):16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