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監測工作方案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一、工作目標
進一步建立健全防止致貧返貧監測和幫扶機制,對脫貧不穩定人口和邊緣人口進行預警監測和處置,全面完成“大排查”發現問題整改工作,常態化開展扶貧對象“回頭看”“回頭幫”,確保建檔立卡脫貧戶2020年在現行標準下實現穩定脫貧、邊緣戶不致貧,有效防止出現新的絕對貧困,達到“零返貧、零致貧”目標,確保全面小康路上“不漏一戶、不掉一人”,奪取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打下堅實基礎。
二、明確對象
(一)監測對象
1.全國扶貧開發信息系統(以下簡稱“國扶系統”)2019年度已標注的52戶脫貧監測戶和已錄入的82戶邊緣戶。
2.除國扶系統2019年度已標注的脫貧監測戶之外的1618戶脫貧戶。
3.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5000元且有致貧風險的非建檔立卡農戶。
(二)分級管理
1.紅色監測對象。國扶系統2019年庫中已標注的脫貧監測戶和已錄入的邊緣戶;預估今年家庭人均純收入低于5000元(不含)或因自然災害、突發疾病、意外事故等原因造成生活困難,“兩不愁三保障”任意一項有可能不達標的,若為脫貧戶則在國扶系統中標注為脫貧監測戶,若為非建檔立卡農戶則在國扶系統中錄入為新增邊緣戶。
2.黃色監測對象。“兩不愁三保障”均達標,預估當年家庭人均純收入超過5000元(含)但低于10000元(不含)的脫貧戶。
3.綠色監測對象。“兩不愁三保障”均達標,預估當年家庭人均純收入超過10000元(含)的脫貧戶。
(三)監測原則
堅持2020年“兩不愁三保障”脫貧標準,監測對象不申請,評定工作不宣傳,結果不公示。
三、監測內容
重點圍繞“兩不愁三保障”實現情況,對監測對象的住房、教育、醫療、安全飲水、收入、就業、生活狀態等變化情況進行監測。
四、監測方式
鎮、村三級聯動、建立從上到下、自下而上的雙向監測、靶向預警的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機制。充分利用國扶系統、建檔立卡手機app、脫貧攻堅大數據平臺(以下簡稱“大數據平臺”)等信息化工具,結合適時入戶走訪,對脫貧不穩定人口和邊緣人口進行預警監測,常態化開展扶貧對象“回頭看”“回頭幫”,全面完成“大排查”發現問題整改工作,并在大數據平臺上完善相關信息數據。
五、監測步驟
按照“排、訪、評、錄、測、補、銷”七步工作法對監測對象進行篩查確定、動態監測、分類幫扶、補短銷號,具體步驟為:
(一)初篩初定
第一步:精準“排”。在3月25日前,由村“兩委”、第一書記負責,駐村幫扶干部、網格化精細管理工作隊成員參與組成工作隊按照“兩不愁、三保障”脫貧標準,將“兩不愁、三保障”實現情況不穩定,以及平時掌握的上訪、、群眾反映較多的困難家庭戶作為擬監測對象,集中一次入戶排查。
第二步:重點“訪”。鎮黨委、政府統籌組織力量對村上報的初步監測名單開展入戶走訪,重點核實“兩不愁三保障”穩定實現情況,是否存在返貧、致貧風險,在進村入戶過程中,對新發現其他家庭生活困難的農戶,按照監測對象評定標準,進行核實并綜合評定是否符合監測對象條件。
第三步:綜合“評”。
1.村級初評。村委會排查匯總初步監測對象名單后,第一時間組織“村兩委”干部、第一書記、駐村幫扶干部等人員召開專題會進行初評,提出初評意見。形成初評意見后,在統籌組織人員逐戶核實的基礎上,組織召開專題會議進行復核,形成書面評定結果反饋到鎮上。
2.鎮上評定。鎮扶貧辦對村上反饋對象名單,組織力量開展動態監測,并據此開展暗訪督查督辦。
(二)準確鎖定
第四步:準確“錄”。村兩委和駐村工作隊根據鎮扶貧辦審定的名單,入戶采集新增監測對象信息,組織人員及時在國家系統中錄入相關信息,分類建檔管理,紅色監測對象在國扶系統中錄入為新增邊緣戶或標記為脫貧監測戶,由扶貧開發局把國家子系統中脫貧監測戶和邊緣戶導入大數據平臺,形成防止返貧致貧監測臺賬;黃色監測對象由鄉(鎮)、村同時建立臺賬管理;綠色監測對象由各村自行建立臺賬管理。
第五步:每月“測”。村“兩委”或駐村工作隊重點圍繞“兩不愁三保障”實現情況,每月對監測對象進行一次動態監測,要實地入戶調查核實相關情況。對“兩不愁三保障”出現缺項的,由村“兩委”或駐村工作隊及時在大數據平臺上標注預警。若預警對象原為黃色或綠色監測對象,則先在國扶系統錄入為邊緣戶或標記為脫貧監測戶,待導入大數據平臺后按上述步驟標注預警。
(三)分類幫扶
第六步:分類“補”。根據分級對象、分類實施幫扶措施:
1.紅色監測對象。以“補”為主,對照今年脫貧標準補齊短板。對于收入不達標的優先安排公益性崗位、協調就近和外出務工等途徑增收,對收入不達標且無勞力的,民政部門負責加強兜底政策扶持;對于飲水安全、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等保障方面不達標的,由水務、教育、衛健、住建等負責補齊短板。
2.黃色監測對象。以“扶”為主,根據監測對象勞動力狀況和收入結構,制定幫扶措施。通過就業創業培訓、種養殖技術指導等方式,提升“造血”能力,拓寬就業渠道,壯大產業規模,多元促進增收,提高脫貧質量。若監測等級升級為紅色,則按紅色監測對象開展監測和幫扶。
3.綠色監測對象。以“引”為主,突出“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主題,加強扶志扶智教育等激勵機制,樹立脫貧榜樣。若監測等級升級為黃色或紅色,則按黃色或紅色監測對象開展監測和幫扶。
六、時間安排
(一)及時開展評定,準確錄入信息。4月15日前,完成新增監測對象評定工作。4月20日前,完成評定紅色監測對象信息錄入工作,4月25日前,完成黃色、綠色監測對象臺賬建立工作。
(二)加強監測幫扶,限時完成補短。從4月開始,每月開展一次動態監測,及時制定每戶補短措施,做好監測對象的對標對標補短和幫扶救助工作,6月底前,全面完成紅色預警監測對象的對標補短和幫扶救助措施,全面銷號。
(三)全面鞏固提升,提高脫貧質量。7至12月,對當月監測新發現確定的紅色預警監測對象,及時落實對標補短和幫扶救助措施,立行立改,及時銷號。
七、工作要求
(一)提高政治站位,壓實工作責任。各村(社區)、站所要將防止致貧返貧監測和幫扶工作作為打贏脫貧攻堅收官之戰的硬舉措,充分運用大排查成果,細化幫扶措施,建立健全動態幫扶機制和限時辦結銷號制度,落實專人負責工作落實。
通過開展農村環境衛生監測,掌握我市農村環境衛生健康危害因素的水平及其動態變化,客觀評價農村環境衛生狀況,為制定農村健康危害因素的控制措施提供基礎數據,為政府有關部門科學決策以及制定相關規劃提供技術支持。
二、項目監測范圍和內容
(一)監測范圍
5個縣(市、區)100個行政村。
(二)監測內容
1、生活垃圾:主要來源、種類、數量、處理方式和處理率等。
2、生活污水:主要來源、種類、數量、排放及處理方式、處理率等。
3、廁所與糞便處理:戶廁類型、使用管理、糞便無害化處理等。
4、村莊內外環境:各類養殖、工業、礦業生產基本情況。
5、病媒生物:村莊內外病媒生物種類孳生地、密度和侵害狀況。
6、土壤衛生:土壤內含各類有害微生物、化學元素等。
三、項目組織實施
(一)項目實施機構職責
市愛衛辦具體負責項目的實施和管理,信息的采集和數據的監測,完成監測數據的錄入、匯總和分析,并嚴格按照“實施方案”的要求,組織項目縣(市、區)愛衛辦選擇確定監測鄉(鎮)和村。
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負責協同市愛衛辦制定項目實施方案,開展監測工作,并對項目的實施提供技術支持,完成土壤樣品的實驗室檢測。
(二)監測點的選擇
按照不同的地理位置、經濟條件、地質地貌等因素,在開展和未開展過農村改廁項目的縣(市、區)選擇、推薦監測縣,經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審核后,最終確定為武安市、磁縣、涉縣、永年縣、峰峰礦區;在監測縣采取隨機方法選擇5個鄉鎮(不含城關鎮),每個鄉鎮選擇4個行政村作為監測點,每個監測點隨機選擇不少于5戶家庭作為監測戶。監測縣、鄉鎮、監測點(行政村)選擇按照經濟水平、地理環境、人口等因素隨機進行選擇,監測戶應按照農戶居住方位、經濟條件、職業和戶主年齡等因素隨機選擇,以保證樣本的代表性。
(三)監測時間
年月日至月日,統一開展監測工作。
(四)監測方法和指標
根據監測和調查對象的不同,采取現場觀察測量、采樣、實驗室檢測和查閱資料、訪談、調查問卷等方法進行監測,主要指標:
1、基本情況:包括收集監測縣、監測點的人口學資料、環境衛生情況、環境衛生管理、村容村貌等基礎信息。
2、農戶基本情況:包括家庭的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戶廁、室內外衛生、病媒生物密度等信息。
3、病媒生物監測:包括垃圾集中收集、下水道密閉、禽畜糞便無害化處理等孳生地控制;環境病媒生物密度,選擇監測戶的廚房內進行鼠類密度、蠅類密度和蟑螂密度監測,選擇監測戶住宅周圍環境進行蚊蟲密度監測。
鼠類密度按照《病媒生物密度監測方法鼠類》(GB/T23798-)鼠跡法進行;蠅類密度按照《病媒生物密度監測方法蠅類》(GB/T23796-)成蠅目測法進行;蟑螂密度按照《病媒生物密度監測方法蜚蠊》(GB/T23795-)目測法進行;蚊蟲密度按照《病媒生物密度監測方法蚊蟲》(GB/T23797-)幼蟲容器指數法進行。
4、土壤采樣與檢測:包括土壤寄生蟲和重金屬污染等情況。每個監測點采集村中農田土壤1份。采樣時,采集5-20cm深表層土壤,在1m2范圍內按照5點取樣法采集土壤混合為一個樣品。用于蛔蟲卵檢測的樣品總量不少于50g,用于重金屬檢測的樣品總量為1000g左右。
蛔蟲卵測定方法采用飽和硝酸鹽漂浮法,參照《糞便無害化衛生標準》(GB7959-1987)進行。重金屬測定土壤鉛、鎘含量。鉛、鎘的測定按照《土壤質量鉛、鎘的測定石墨爐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17141-)或《土壤質量鉛、鎘的測定KI-MIBK萃取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17140-)或其等效方法進行。
(五)質量控制
為保證現場調查質量和監測數據準確性、及時性和可比性,監測調查的現場觀察測量、采樣、問卷和調查表填寫由市愛衛辦組織設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項目縣(市、區)愛衛辦共同完成;土壤樣品的實驗室檢測由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完成。
(六)監測資料
(一)掌握農村飲水工程水質衛生狀況及其變化趨勢,為建立長效管理機制提供科學數據。
(二)了解農村飲水工程的水處理工藝、消毒設備使用情況、覆蓋人口、新建改建擴建等基礎信息。
全縣行政區域內各行政村的農村飲用水工程。
(一) 監測點設置
按照磐政辦(2013)30號《關于加強農村飲用水建設管理的實施意見》的要求,對全縣12個集鎮供水、253個村集中式供水工程的成品水進行檢測。(詳見監測點分布表)
(二)監測方法
水樣的采集、檢驗和評價要求:對12個集鎮供水成品水每月檢測一次,對253個村集中式供水分別在每年的枯水期和豐水期抽取成品水各檢測1次;水樣采集、保存、運輸、分析按《生活飲用水標準檢驗方法》(gb5750-2006)規定執行。水質評價按《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2006)相關規定要求執行。
(四)監測指標
感官性狀和一般化學指標:色度、渾濁度、臭和味、肉眼可見物、ph、鋁、鐵、錳、銅、鋅、氯化物、硫酸鹽、溶解性總固體、總硬度、耗氧量、揮發性酚類、陰離子合成洗滌劑、氨氮。
毒理學指標:砷、鎘、鉻、鉛、汞、硒、氰化物、氟化物、硝酸鹽、三氯甲烷、四氯化碳。
微生物學指標:菌落總數、總大腸菌群、耐熱大腸菌群、大腸埃希氏菌。
與消毒有關的指標:根據飲用水消毒劑所用情況確定相應的指標,如游離余氯、二氧化氯等;如用二氧化氯消毒時檢測亞氯酸鹽,使用復合二氧化氯消毒時檢測氯酸鹽。
嚴格按照國家標準的要求開展監測工作。為保證監測數據的可靠性,須采取從現場檢查、采!樣和實驗室分析的質量保證措施;如按規定做現場空白、運輸空白、現場平行樣、現場加標樣等。建立監測數據的審核檢查制度,監測實施中應定期或不定期進行資料審查。
縣衛生計生局負責農村飲用水供水工程水質監測的行政管理。
一、監測目的
(一)掌握鼠、蒼蠅、蟑螂、蚊子等病媒生物的種類、數量、分布及季節變化,為預測預報和處理應急事件積累基礎數據。
(二)為制定我區城區病媒生物防制方案提供科學依據。
(三)分析病媒生物的長期變化和當地傳染性疾病的相關性,為病媒生物性傳染病的預防控制提供技術支撐。
二、工作職責和分工
(一)區疾控中心按照相關程序規范開展專項招標工作,確定中標單位。以購買社會服務的方式,由專業服務公司開展監測工作。
(二)區愛衛辦、區疾控中心承擔監測點選擇工作,實時監督監測單位工作開展情況,并負責轄區監測資料收集、整理,撰寫分析報告。
(三)工作結束后,區愛衛辦組織相關專家進行考核驗收。
三、工作要求
(一)各單位應把病媒生物監測工作納入綜合目標管理的內容,切實加強領導,建立病媒防制工作隊伍,并保證專業隊伍的穩定性。
質量安全風險監測工作方案
為進一步做好全市屠宰環節質量安全風險監測工作,按照自治區農業農村廳的部署要求,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監測目的
動態了解我市屠宰環節中動物產品質量安全的潛在風險隱患和危害來源,掌握我市屠宰企業動物產品質量安全狀況,評估、清除屠宰全過程的主要風險隱患,推動全市備案屠宰企業質量安全風險監測范圍覆蓋率達到100%、藥物違法添加肉品處置率達到100%,為開展有針對性的監督檢查和監管決策提供科學依據,確保我市不發生區域性重大屠宰環節肉品質量安全事件。
二、監測項目和要求
(一)屠宰環節肉品水分含量監測。共采集豬肉樣品20份。主要監測豬肉(2號或4號肉)。
(二)屠宰環節藥物違法添加實驗室檢測。共采集監測豬肝樣品30份。對豬肝9種β-受體激動劑(克倫特羅、萊克多巴胺、沙丁胺醇、特布他林、西馬特羅、非諾特羅、氯丙那林、妥布特羅和噴布特羅)、2種糖皮質激素(地塞米松、倍他米松)、6 種類固醇激素(醋酸美侖孕酮、甲基酮、17α-群勃龍、17β-群勃龍、α-玉米赤霉醇、β-玉米赤霉醇)等藥物開展違法添加實驗室檢測。
(三)屠宰環節尿液β-受體激動劑監測。共采集豬尿樣品900份。主要監測豬尿液。
(四)監測范圍。所有監測樣品必須來源于全國畜禽屠宰行業管理系統備案的區內屠宰企業。其中,尿液β-受體激動劑監測必須覆蓋備案的全部企業。
(五)任務分工。承擔監測任務的縣(區)的具體采樣數量,見《2021年全市屠宰環節質量安全風險監測任務表》(附件 1)。
(六)采樣方法。按照《肉品、豬肝及尿液樣品采集相關要求》(附件2)采集樣品,并填寫《屠宰環節質量安全風險監測抽樣單》(附件3)。
(七)樣品編號。市名拼音縮寫+樣品拼音縮寫(ZR代表豬肉;ZG代表豬肝;ZN代表豬尿)+編號(三位數字)。例如,賀州市豬肉樣品,編號為HZZR001。全市的全年所有肉品、豬肝以及尿液樣品務必按照采集先后順序編號,號碼唯一,不得重復。承擔監測任務的縣(區)要按照市里給的編號順序進行編號。
(八)送樣要求。所有樣品采集、送檢工作,應于9月1日前完成。請有抽樣任務的縣(區)按時間節點送樣到市局虞與理處。由市局統一收集肉品、豬肝樣品,確認樣品編號、封裝以及抽樣單填寫符合規定要求后,安排專人送樣至自治區屠宰技術中心。
三、檢測方法
(一)肉品水分含量監測項目。采用《畜禽肉水分限量》(GB 18394-2020)。
(二)豬肝中藥物違法添加實驗室檢測項目。9種β-受體激動劑、2種糖皮質激素、6種類固醇激素檢測方法及判定依據由農業農村部屠宰技術中心統一提供。
(三)尿液β-受體激動劑監測項目。采用相應試紙條篩選,克倫特羅、萊克多巴胺、沙丁胺醇檢測靈敏度分別不低于3ppb、3ppb和5ppb。現場篩選出的陽性尿液,采用《豬尿中β-受體激動劑多殘留檢測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法》(農業部1025號公告-11-2008)確證,或采同一動物的肝臟進行確證。
四、工作分工
(一)市農業綜合行政執法支隊二大隊負責協調落實尿液β-受體激動劑快速檢測卡,并分配到有監測任務的縣(區)。
(二)由各縣(區)農業農村局負責組織開展肉品、豬肝樣品采集工作和具體實施900份尿液β-受體激動樣品的檢測工作。
(三)有監測任務的縣(區)于5月30日前完成全年采集送檢和監測任務的40%,10月30日前完成全部任務,可結合飛行檢查等工作任務一并開展。
(四)有監測任務的縣(區)要落實一名專門聯絡人員(附件4)負責協調、對接有關監測工作,分別于6月1日、11月1日前,將全部檢測結果(附件5-1、5-6、5-7、5-8)反饋至市農業綜合行政執法支隊二大隊黃錦章處。
五、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各縣(區)要高度重視屠宰環節質量安全風險監測工作,在認真總結2020年度工作的基礎上,進一步強化責任落實,明確職責分工,有力有序完成監測任務。
(二)強化經費保障。市局要加強經費管理,做到及時劃撥、專款專用,切實保障監測各項工作開展。
(三)強化工作紀律。未經農業農村部同意,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屠宰環節風險監測結果、報告和相關信息。
聯系人:黃錦章,虞與理,聯系電話:0774-5271233,0774-5279953,電子郵箱:hzdf5986@126.com。
附件:1.2021年全市屠宰環節質量安全風險監測任務表
2.肉品、豬肝及尿液樣品采集相關要求
3.屠宰環節質量安全風險監測抽樣單
4.2021年縣(區)屠宰環節質量安全風險監測工作聯絡員名單
5.屠宰環節質量安全風險監測結果匯總表及填報說明
附件1
2021年全市屠宰環節質量安全
風險監測任務表
序號
縣(區)
肉品水分含量監測
豬肝β-受體激動劑
β-受體激動劑
豬肉(份)
樣品編號
豬肝(份)
樣品編號
豬尿(份)
樣品編號
1
八步區
10
HZZR001-010
15
HZZG001-015
450
HZZN001-450
2
昭平縣
4
HZZR011-014
5
HZZG016-020
150
HZZN451-600
3
鐘山縣
6
HZZR015-020
10
HZZG021-030
300
HZZN601-900
合計
20
30
900
附件2
肉品、豬肝及尿液樣品采集相關要求
參照《屠宰企業畜禽及其產品抽樣操作規范》(NY/T 3227-2018),對本工作方案涉及的肉品、豬肝及尿液樣品的采集相關要求如下:
一、抽樣要求
(一)抽樣人員應至少由2名獸醫專業技術人員組成。抽樣時填寫抽樣單一式兩份,由抽樣和被抽檢單位分別留存。
(二)抽樣所用工具、容器及包裝應清潔、干燥、無異味、無污染、無滲漏。
(三)抽樣數量按照《屠宰企業畜禽及其產品抽樣操作規范》(NY/T 3227-2018)明確的屠宰畜禽數計算抽樣個數的規定執行。
二、抽樣方法
(一)肉樣的抽取
1.采集豬、牛、羊肉300g左右,平均分成3份、每份約100g,其中2份送樣,1份留樣在采樣單位。
2. 采集豬肉(2號或4號肉)、牛肉(黃瓜條或外脊)、羊肉(后腿或里脊)。
(二)豬肝的抽取
采集豬肝600g左右,平均分成3份、每份約200g,其中2份送樣,1份留樣在采樣單位。
(三)尿樣的抽取
在待宰欄或屠宰線上,用一次性器皿收集尿液100mL,平均分成2份、每份50mL,一份用于檢樣,另一份用于備樣。
三、樣品的包裝、保存和運輸
(一)肉品抽樣后,應冷凍保存,密封裝運,冷藏條件下48h內送樣。
(二)現場篩查陽性尿樣取樣后應盡快在-20℃保存,冷凍條件下24h內送樣。
附件3
屠宰環節質量安全風險監測抽樣單
樣品名稱
樣品編號
抽樣數量
抽樣基數
抽樣日期
檢驗類別
企業經營模式
自營代宰混合經營
企業年屠宰規模
快檢產品規格/品牌
快檢產品批號
動物產品抽樣場所
待宰圈屠宰線
活畜產地
檢疫證號
耳標號
被抽
檢單
位情
況
被抽樣單位名稱
通訊地址
省(區) 市 縣(市) 鎮 (街道)村
聯系人
手機
法人代表
電話/傳真
抽樣
單位
情況
單位名稱
通訊地址
聯系人
聯系電話
郵箱
傳真
被抽檢單位負責人簽名:
被抽檢單位蓋章
年 月 日
抽樣人簽名:
抽樣單位蓋章
年 月 日
附件4
2021年縣(區)屠宰環節質量安全風險監測
工作聯絡員名單
姓名
工作單位
職務
聯系方式
備注
注:請于5月12日前將名單報市農業綜合行政執法支隊二大隊
附件5
屠宰環節質量安全風險監測結果匯總表及填報說明
表5-1 屠宰環節質量安全風險監測-抽樣情況匯總表
市
縣(市、區)
被抽樣
企業名稱
企業經
營模式
抽樣數量(份)
豬肝
豬肉
牛肉
羊肉
合計
合計
表5-2 產品品質風險監測結果匯總表
市
縣(市、區)
水分含量監測
豬肉
牛肉
羊肉
檢測數量
(份)
不合格數
(份)
合格率%
檢測數量
(份)
不合格數
(份)
合格率%
檢測數量(份)
不合格數
(份)
合格率%
表5-3 產品品質風險監測樣品情況匯總表
市
縣(市、區)
被抽樣企業名稱
企業經
營模式
樣品
名稱
樣品類型
動物品種
樣品編號
樣品產地
檢測結果
水分含量(%)
結果判定
(合格/不合格)
表5-4 豬肝中違法添加風險監測結果
市
縣(市、區)
抽樣數量(份)
β-受體激動劑
糖皮質激素類藥物
類固醇類藥物
不合格數量(份)
合格率%
檢出數量(份)
檢出率%
檢出數量(份)
檢出率%
表5-5 豬肝中違法添加風險監測不合格樣品情況匯總表
市
縣(市、區)
被抽樣企業名稱
企業經
營模式
樣品名稱
樣品編號
樣品產地
檢測結果
檢出物1
檢出值 (μg/kg)
檢出物2
檢出值 (μg/kg)
......
表5-6動物尿液中β-受體激動劑監測結果-品種匯總表
市
縣(市、區)
豬尿
牛尿
羊尿
合計
抽樣數
量(份)
不合格數
(份)
合格率
%
抽樣數
量(份)
不合格數
(份)
合格率
%
抽樣數
量(份)
不合格數
(份)
合格率
%
抽樣數
量(份)
不合格數
(份)
合格率
%
表5-7 動物尿液中β-受體激動劑監測結果-檢測項目匯總表
市
縣(市、區)
克倫特羅
萊克多巴胺
沙丁胺醇
檢測數量
(份)
快速檢測
陽性數量
(份)
確證檢測
陽性數量
(份)
合格率
%
檢測數量
(份)
快速檢測
陽性數量
(份)
確證檢測
陽性數量
(份)
合格率
%
檢測數量
(份)
快速檢測
陽性數量
(份)
確證檢測
陽性數量
(份)
合格率
%
表5-8 動物尿液中β-受體激動劑監測結果-不合格樣品情況匯總表
市
縣(市、區)
被抽樣企業名稱
企業經
營模式
樣品
名稱
樣品編號
樣品產地
檢測結果μg/kg(μg/L)
克倫特羅
萊克多巴胺
沙丁胺醇
填報說明:
1.“企業經營模式”指“自營”、“代宰”或“混合”。
2.產品品質監測中,表5-3中“樣品類型”指2號或4號肉(豬肉),
“動物品種”可盡量具體填寫,如杜洛克豬-長白豬-約克豬三元雜交豬。
3.表5-1、5-6、5-7、5-8 由縣級農業農村部門匯總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