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餐館營銷思路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某次滴滴打車時,和司機聊了一路,這位司機說他目前在做一個“不是電商的電商項目”,商業模式很簡單,一端是在新發地等蔬果批發市場,雇一批“買手”,每天一早手機上獲得采購訂單后,如藥方般進行采購并裝車配送;另一端則與眾多知名連鎖餐館達成配送合作協議,往往一個餐館一天預定五六十種小批量的蔬果肉蛋等,都能以合適的價格準點定時送到。此外,他們還把采購的各種蔬果肉蛋等進行分揀凈菜,由廚師按照各種菜譜搭成食材、佐料齊全的半成品菜品,在各個超市或者小區便利店銷售,極大方便了每天下班沒空買菜卻又想做飯的家庭需求。
這位司機思維敏銳,他解釋為什么這個項目稱為“不是電商的電商項目”,如果從互聯網角度,他們網站、APP、微信公眾號……什么都沒有,干的也是土得掉渣的蔬果配送業務,倒買倒賣掙差價,模式上似乎并沒有什么新穎之處,但如果仔細思索,能夠將供方和需方的信息壁壘打破,進行優化組合,解決了B、C端采買蔬果費時費力的痛點,更重要的是所有業務支撐依靠的是對需求數據的把控:“買手”采買訂單由系統自動生成,除了基于現有餐館需求及零售凈菜半成品銷量,更智能預測訂單,比如周五到周日的餐館訂單會增加,而零售凈菜半成品銷量則會減少等,盡量不出現剩菜情況。
這個商業模式里有幾個巧思:首先這并不是一個“先要有自行車,才能再有摩拜單車“的重新創造需求,再重新滿足需求的重資產商業模式,“買―配送―賣”的商業模式清晰明了;其次,通過兩端最大范圍的數據集中,中間最大效率的數據處理及分發,解決了“采買”這樣一個核心需求,這也成為了先占者的競爭優勢及護城河所在;最后,不知道是有意為之還是恰巧,為B端餐館配送小批量多種類的蔬果肉蛋和為C端提供凈菜搭配的半成品菜品,都增加了“增值”環節,并且B端和C端需求互逆(在一固定范圍市場,在家做飯的人多了,下館子的人就少了),從而需求反而相對穩定,風險下降。
短短10公里車程,聽這位做著“不是電商的電商項目”的創業者的商業思路,的確醍醐灌頂,而我在想的卻是印刷電商可以有的另一種思路:如果蔬果實現價值增值,并不是蔬果本身,而是源于分揀配送以及深加工等,那么印刷商品的價值增值,是否也應該在確保產品的低成本、高效率、個性化、高質量的同時,注重真正去迎合消費者的需求痛點――采買。
“5分鐘”快餐------以速度制勝
筆者住宅區旁邊,有一家“旺角”快餐廳,老板是位飄逸的“湘妹子”,做餐飲生意很有思路。她的定位是快餐,送餐“旺角”打造的特色營銷。誰到了旺角,服務員很快沏來一杯熱茶,送上一碟自制的泡菜,給人的感覺“與眾不同”。學校、工廠、社區...都是旺角的目標客戶。“5分鐘”是旺角的送餐口號。今年旺角又多開辦了兩家連鎖店。訂餐快,送餐快,以速度制勝,成就了旺角的餐飲夢想。
“特色菜”營銷是硬道理
在繁華的大都市廣州花地灣,有一家“遵義人家”餐廳。該餐廳的特色菜“折耳根炒臘肉”、“酸湯魚”按理說都是家常菜。可是該店廚師敢于大膽創新,家常菜也變成了“遵義人家”的特色菜。比如“折耳根炒臘肉”的臘肉,是用
貴州傳統農家臘肉,用料來自天然,而且用柏樹枝煙熏,加上添加貴州天然香料。在烹飪的過程中,保持貴州菜的獨特風味,辣香更突出,味道更新。所以,“遵義人家”賓客如云,偶然之中有其必然。
有很多餐飲企業,對菜品的創新與開發不太重視,或者說投入不夠力度。認真研究客戶的需求,“特色菜”營銷是一把出奇制勝的利劍,從客戶的口味出發,從色、香、味、型、營養等方面挖掘,您的餐飲基業一定常青!
吸引客戶的妙招-----促銷
促銷是餐飲企業常用的手段。麥當勞、肯德基的促銷活動更是連綿不斷,“以客戶需求為中心”提升客戶的消費價值,同時想辦法降低經營成本,實現餐飲企業、客戶的雙贏局面。促銷的法寶是---服務營銷。
前不久,筆者偶然經過番禺區,迎賓路旁有一家營業面積一萬多平方米的海鮮酒店—漁民新村。一進漁民新村,你會被濃郁的高雅氣息所包圍,舒暢的環境,高檔的設施,特別是漁民新村的細致服務,給筆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五月coming,
如果按捺不住那顆出游的心,那就出發吧!
爬山、自駕、遠足……面對各種各樣的旅行方式,
天馬行空的營銷人又有哪些奇思妙想?
飛機、火車、自行車、美食、美景、好天氣,
考量各種旅行因素,他們又有哪些“神器”?
嘿,春天來了,你去哪里?
跟著神奇的“營銷星人”,
一起走吧!
(注:以下嘉賓按照采訪順序排列)
王雷
創達精準網絡科技(北京)有限公司CEO
推薦地:云南麗江
推薦理由:可以窩著曬太陽的地方
對于營銷人來說,平時工作比較忙,真正能去享受旅行的時間并不多,所以我覺得首先要找到自己最喜歡的旅行方式。比如我就更喜歡“窩”在一個舒適的地方曬太陽,喝咖啡,放空自己。所以我推薦麗江,這里比較安靜,天氣、環境都很符合我的需求,而且在國內,對于惜時如命的營銷人來說,時間比較好把控。
營銷觀察:“真的,帶上手機就夠了”
我發現現在旅行,真的帶上手機就夠了。天氣、酒店、環境,基本在APP上都能搞定,而且時間比較靈活機動。比如我的麗江之行,前一天晚上我還在北京跟朋友聚會,席間說到麗江,馬上就能通過手機訂好第二天的機票。在路上,就可以查好攻略,將酒店、行程訂好,很方便。
在麗江,我發現那里的旅游營銷也越來越移動互聯網化了。比如有些客棧老板會留自己的QQ、微信等社交賬號在窮游、途牛、馬蜂窩等旅游網站上,互加好友之后,我們可以通過手機直接聊,通過微信,在路上就能確定好住宿時間、價錢,等你到了他還會到火車站接你。最有意思的是,在路上他還會跟你互動,比如通過微信,他會按照你給的時間推測你大概應該到哪了,然后會問“王先生,您是不是已經到xx火車站了,路上要注意安全。”等等,這個時候游客也會跟他們互動,會把沿途的照片拍下來傳給店家,聊聊路上見聞,或者詢問一些當地的古跡歷史,這樣的互動營銷很有趣。對于營銷人而言,多出去走走可以認識更多人,勞逸結合,也會開闊思路和眼界。我計劃以后每年都要去一個地方,下個目標是西藏。
旅行“神器”:
玩:通過微信可以找到周邊一起旅行的人,三五陌生人,通過這個平臺可以相約一起旅行,這其中可以見到很多不一樣的人和事,可以交到好朋友也能夠開拓眼界。
曬:在微博可以實時上傳自己的旅行見聞,曬出自己照片,跟朋友分享。
行:在麗江,可以自己租輛自行車,跟著高德地圖,按照它給你規劃的路線,自在閑逛。
葉飛
豆瓣廣告部 廣告策略副總監
推薦地:柬埔寨、意大利
推薦理由:尋訪逝去的時光
剛在泰國清邁與好友一起度過了攝氏40度的假期,接下來我的旅行目的地會是柬埔寨和意大利。柬埔寨的吳哥窟是非常值得去欣賞的歷史遺跡,同時也是非常值得去拍照的目的地。而去意大利好好行走一番,是從我兒時起就不斷積蓄的夢想。在中學美術課上初識了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繁榮的藝術和建筑成就,在《羅馬假日》、《偷香》、《天堂電影院》等電影中感受到了意大利人骨子里的浪漫主義情懷,意大利人對頂級時裝和美食的雕琢,體現了他們對生活品質的追求,非常想去感受一下。
達人旅行攻略:那些最美的月份
柬埔寨旅行很適合安排在5、6月份,周期以一周左右為宜,金邊進,暹粒出,中間可乘坐火車一覽山村風光。重點當然是在吳哥窟,清晨就將自己置身于吳哥的斷壁殘垣和參天古樹之中,那是一種瞬時穿越歷史的獨特體驗。還有不要忘記體驗柬埔寨式的“馬殺雞”(massage)。
意大利最美的季節是在9、10月份,溫度適中,最適合慢慢行走,我希望可以在意大利安排2周到1個月的假期,從意大利北部的米蘭出發,經過威尼斯、佛羅倫薩,南下至羅馬、那不勒斯,然后再去與大陸部分風光截然不同的西西里。
營銷觀察:“這是一場革命”
今年元旦在巴厘島旅行中就有一個驚人的發現:無論老外還是中國游客,很少有人再扛著“長槍短炮”,人人手中拿著一個大屏的智能手機,用一些專業的APP進行拍攝,比如Instagram,可以很方便地變換出你喜歡的色調,并分享給你的好友。Instagram和類似攝影類移動應用的誕生,是對旅行攝影的一場革命。同類型的還有InstaPlace、InstaWthr等。可見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正在逐漸改變著人們的生活。
旅行“神器”:
住:出境旅行,我用得最順手的酒店預訂工具是booking.com。酒店資源很全,價格公道,可以非常方便地通過你的酒店偏好來做出精確的結果篩選,用戶評論也很有參考價值,手機端也很好用。
吃:Trip Adviser是全球范圍的旅行者都在廣泛使用的旅行網站和移動端工具,對酒店、美食、景點都有各類特色主題的推薦,不足之處是地圖的定位準確度不夠,需要結合向當地問路才能找到你想去的餐館。對于對美食、按摩等體驗要求更高的旅行者而言,看Lonely Planet的專業建議會更靠譜一些。
玩:工作太忙,我通常會到了機場才開始突擊攻略,翻開Lonely Planet,把重要的景點、特色項目、必去的餐館、SPA等都標注出來,心中有數。
樂:在路途中如果無聊,我通常都會打開豆瓣FM Pro,收聽離線狀態下的高品質紅心兆赫,也會打開豆瓣閱讀,讀一下當下的暢銷書。
王暉
虎撲體育戰略產品部經理
推薦地:呼倫貝爾阿爾山
推薦理由:火山、草原、全魚宴,性價比最高的旅行地
在5月這個人山人海的全民旅游季,我更推薦內蒙呼倫貝爾的阿爾山景區這樣遼闊人少的地方。阿爾山總人口就5萬左右,是全國最小的一個市,這里的自然保護得特別好,所有景觀基本都是原生態的,沒有被破壞過。阿爾山的全稱是“哈倫阿爾山”,蒙語“熱的圣水”的意思,因為這里有火山,有火山溫泉,最著名的是這里的全魚宴。這些魚都生長在火山噴發后形成的湖里,味道特別鮮美,絕對值得品嘗。阿爾山不通火車,如果要去需要從海拉爾開車過去,大概要4個小時左右,在草原上自駕,也是不錯的旅行體驗。關鍵是這么美的地方,因為不被大眾熟知,所以人不多,費用比較低,性價比很高。
營銷觀察:“微信——小店鋪的營銷平臺”
最近去旅游的時候發現,微信作為一個社交平臺,在一些客棧、特色商店的店主手里,就變成了營銷工具。因為對于他們來說,APP可能不太會使用,但是微信操作起來就十分方便了。而對游客來說,跟店家互加好友之后也很方便,走到哪里,只要我對這個城市有什么不懂的地方,都可以直接問他,而且回的速度很快。
“兩只老金威,兩只純生。”在廣東的餐館里,顧客經常這樣告訴服務員。對于外地來的觀光客來說,聽的如同云里霧里。兩只老金威,兩只純生是什么東西?廣東人卻都明白,老金威就是深圳金威啤酒,口味濃,度數高,適合廣東人飲用啤酒的習慣,盤踞廣東市場多年。純生就是珠江純生的代名詞,廣東人一直認為純生啤酒就是珠江,所以顧客只要說純生當然就是珠江純生。如果服務員拿來青島或者其他品牌的純生,馬上就被退回,如果不能夠提供珠江純生,甚至飯菜也不要了。廣東人的生活方式里已經把這兩個品牌的特定產品融入了他們的生活方式里,成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青島啤酒在華南市場無論在渠道鋪貨、終端促銷各種方面都投入了比這兩家企業大的多的力度,多年鏖戰,仍舊沒有突破這兩個區域諸侯的封鎖。因為它們已經融入廣東人的生活方式。無論青島啤酒多么好,價格多么低,促銷多么實惠。
事實上在全國各地,地方品牌的啤酒能夠偏安一隅生存下來,都是因為它們融入了當地的生活方式。青島和金星啤酒積極在全國建廠,有物流成本的因素,也有本地化,試圖嫁接融入生活方式的因素。所以他們收購的一些地方企業,暫時性仍舊保留了原有的品牌。例如山東的銀麥啤酒。
北京人在餐館里告訴服務員,來一瓶啤酒,大多是指燕京啤酒。點青島啤酒的一般是外地人。北京人如果說拿一瓶牛二,外地人也糊涂。什么是牛二?牛二就是牛欄山二鍋頭。紅星二鍋頭雖然在外地銷售不錯,但是在北京還要讓位于牛欄山。
河南,在鄭州,消費者如果說拿一瓶仰韶或者鹿邑,都是指的光瓶白酒。南陽人說拿一瓶“光兜兒”就是說的臥龍光瓶白酒。湖北人說的“小瓶兒”,就是指的枝江125cc的白酒。全國各地這樣的現象幾乎都有。
同時幾乎所有的地方企業,只要能夠融入當地消費者的生活方式都會小日子過的不錯。亞特蘭方便面在陜西三級市場也是融入進生活方式之中,所以一直保持著穩定的銷量。
我們可以清晰的發現,所謂企業獲得戰略性區域市場,一般都是產品融入了當地的生活方式之中。日常生活中,當消費行為變成生活方式的時候,競爭者就很難顛覆。
王老吉在浙江通過餐飲渠道獲得戰略性區域市場就是如此。現在王老吉成為很多地方吃火鍋必喝的飲料,也成為了一種生活方式。如果王老吉繼續保持這一生活方式的營銷模式,可口可樂與百事可樂想在中國市場打敗它,就很困難。
三元牛奶在北京市場,因為北京居民生活方式中已經習慣了訂購三元的鮮奶,想讓他們改變也基本沒有可能。所以三元在北京雖然面對伊利和蒙牛的夾擊,仍舊過的有滋有味。
娃哈哈的非常可樂盲測結果比可口可樂的口感好,但是可口可樂已經成為城市消費者的生活方式,在城市,消費者說一瓶可樂,都是指可口可樂或者百事可樂。娃哈哈顯然不能從口味上說服消費者轉變消費心理。不過娃哈哈與青島不同,避免了直面競爭,非常可樂在農村市場銷售。依靠宗氏兵法打造的“聯銷體”渠道,成為農村市場的可樂老大。也由此帶動兩樂,市場向三級下沉,對非常可樂形成包抄。而非常可樂卻始終無法在城市市場突破。
只要產品形成生活方式,對競爭者就具備了防火墻的功能。所以生活方式不但能夠帶來銷售,還可以成為營銷區隔的防火墻。
如果九陽豆漿機能夠形成一種九陽方式的早餐,根植于消費者生活方式之中,那么美的豆漿機就很難在豆漿機行業有所作為。事實上九陽已經開始這樣做了,不過已經錯過了最佳時機。
吉列剃須刀也形成了一種生活方式,吉列因此成為全球最大的剃須刀制造商。如果吉列像格蘭仕一樣發動價格戰,他極有可能成為全球性行業壟斷的霸主。
大碗們的粗糙營銷
恰恰是中小企業出擊的好時候
在百年難遇的奧運商機面前,中國企業有兩種最典型的態度,一種是躊躇滿志,一種是望而卻步。前者大抵都是那些已經和2008北京奧運結緣的戰略合作伙伴、贊助商、供應商和特許商們,花了大價錢才擠進奧運門檻的他們,理所當然地視奧運為企業的最大機遇;后者則是中國數量眾多的成長型企業,它們渴望分享奧運的甜美蛋糕,但沒有正式身份的它們往往有強烈的自卑感,認為奧運是“只可遠觀,不可褻玩”,只能艷羨地看著那些“有身份”的企業在市場舞臺上賣力地表演。
一般說來,心態不同,命運自然迥異。但是否與奧運五環攀上“親戚”后,企業就會自動進入坦途大道呢?沒有成為奧運各種贊助商的企業是否就沒有機會,只能坐聽別人的掌聲響起來呢?到目前為止,中國市場上那些已經花費巨大的奧運贊助商的表現,并不都是可圈可點的,在很多時候,它們甚至過于急功近利,它們的許多商業行為甚至與奧運精神背道而馳。
比如最典型的問題是,幾乎所有的贊助商都將奧運當成自己擴張的好機會,在廣告宣傳和市場推廣上發力,而恰恰忽略了遵循奧運精神的基本要求,沒有更好地與消費者、與當地城市、與社區環境、與國家政府等相關群體進行良性互動。這就注定了只能是一種淺層次的收獲――有了知名度,卻沒有收獲美譽度,也沒有得到市場更大的回報。
舉例來說,已經有航空公司成為2008年北京奧運正式合作伙伴,但作為普通消費者,我們除了只能欣賞它們的廣告外,我們并沒有感覺到它為我們做了一些什么樣的努力和改變,如果它的服務還是一貫的粗糙、它的航班還是常常誤點的話,奧運是不是恰恰成為傳播負面口碑的最佳載體呢?
企業贊助奧運究竟是想向公眾表明什么呢?僅僅是自己的商業企圖嗎?肯定不是。企業需要的是表明自己在商業之外的、更讓人尊重和擁護的價值觀,比如社會責任感,比如作為奧運公民的境界,比如說那些可以傳世的精神。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奧運贊助商粗糙的奧運營銷手法,給了快速成長型企業太多的非奧運營銷機會。至少現在看來,在奧運蛋糕面前,錢并不是萬能的。那些“大企業”們(奧運贊助商)的失誤,恰恰可能正是小企業出擊的機會。當然,關鍵問題是不要犯那些大企業的錯誤,大把燒錢其實并不需要什么智慧。
成長型企業雖然大多在奧運門檻之外,但如果注意用好以下幾個方法,也能在奧運營銷這種“囚徒困境”中獲得意想不到的機會。
思路一:
設計一個好的“2008式”商業創意
因為北京奧運,“2008”這幾個數字也就有了特殊的含義,在人們的頭腦中它不但幾乎可以與奧運畫上等號,而且許多人視之為吉祥、幸福、如意、健康的象征,這就為成長型企業的營銷提供了許許多多的機會。
比如,在為某企業制作廣告時,可以提出“2008,為自己喝彩!”這樣一箭雙雕的廣告語。又比如,2008年8月8日會是許多年輕人走進婚姻殿堂的好日子,集體婚禮比比皆是,像家電品牌、化妝品品牌等都可以來贊助和支持,體現祥和、歡樂、喜慶的氣氛,其中還可以穿插種植2008年愛情樹、2008年愛情之約等活動,通過媒體的宣傳報道和不斷地制造焦點,迅速提升企業的品牌。
思路二:
尋找一個有潛力的“縫隙式商機”
奧運會上有許多大商機,也有許多小商機,利用好了就成了不得了的大商機。幾十萬游客來到中國,吃、住、穿、行自然都少不了,這其中就蘊含了不少機會。
比如在漢城奧運會上,就讓韓國將泡菜賣到了全世界111個國家。在此次奧運會期間,被韓國人稱為“泡菜媽媽”的韓晶慧專程到奧運村負責泡菜的供應。品嘗過她制作的泡菜的各國運動員都對韓國泡菜豎起了大拇指。在各個酒店、餐館,韓國人執著地將泡菜擺在世界面前,邀請各方游客品嘗。
韓國政府的解釋是,他們之所以如此不遺余力地宣傳韓國泡菜,并非為了幫助企業掙錢,而是為了宣傳韓國飲食文化。所以在韓國政府的推動下,整個泡菜產業都成了奧運會里最特別也是最顯眼的“贊助商”,韓國泡菜借此契機名揚四海。
思路三:綁定一個好的傳播平臺
奧運期間,各種媒體的收視率、瀏覽量自然水漲船高。做宣傳選CCTV自然是上上之選,但卻未必適合成長型企業的投入預算。因此,企業可以根據所在市場的特點,或網絡,或地方電視臺,或地方發行量較大的報紙,進行新聞報道贊助合作,自然也可以獲得非常好的出鏡率。
其實,早在首屆“商業奧運會”、1984年的洛杉磯奧運會上,就有企業用過這個辦法。在這屆奧運會上,富士耗費巨資成為奧運贊助商,而其競爭對手柯達卻成為了ABC電視網的贊助商,并由此創造了一個非奧運營銷的經典:因為贊助電視網,柯達有權在奧運轉播過程中不斷傳播柯達的品牌標識。在沒有付出額外贊助費用的前提下,柯達成功地在美國本土舉行的奧運會上捍衛了自己的市場。
相比之下,富士的市場占有率雖然從奧運會之前的11%提升到了15%,但并沒有賺回巨額的奧運贊助費。
思路四:
策劃一場互動性強的體驗活動
如果企業不能成為主要賽事的官方贊助商,那他們完全可以創造一個自己的活動和賽事,這樣做不但費用較低,而且效果可能會更好。現在,蒙牛借助“《蒙牛城市之間》,激情2008,現在出發”這個覆蓋全國的大型全民健身活動,讓80個城市的普通老百姓享受著運動帶來的快樂,拉開了其“非奧運營銷”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