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禽類養殖市場分析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項目地址:陜西省武功縣武功鎮聶村
項目負責人:崔義峰 陳科寧
技術依托單位:陜西正大有限公司
概 述
響應國家西部大開發的號召,順應國家產業政策,擬在我省扶縣武功縣武功鎮建立基礎母豬300頭商品仔豬豬標準化繁育基地。
近年來,隨著廣大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進一步提高,對優質商品仔豬供不應求。而且農戶素有傳統養豬習慣和經驗,養豬生產已逐步地向集約化、標準化的方向轉變。
建設優質生豬良種繁育項目,可以同蔬菜、苗木等種植產業有效結合:養豬業可以提供種植產業優良的有機肥料,提高蔬菜果品質量,二者結合相得益彰。并可以有效調整并優化農村農業內部結構,促進農村養殖種植產業升級、農民增收,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三者統一。
第一章 項目背景、目的及意義
第一節 項目建設背景
據統計的現狀:20__年,全國存欄48200萬頭,出欄61800萬頭,豬肉產量4702萬噸,而真正好的品種僅占當年肉類總產量的14.9%。
陜西省近年來以提高畜牧業經濟效益為中心,以建設畜牧業強省,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實現了全省畜牧業經濟持續穩定地發展。為適應陜西畜牧業產業化發展的需要而興建的標準化養殖項目。該項目將采用“種豬基地自繁自養”的經營方式和“同源引種、分段飼養、全進全出、科學管理”的經營方針,創建綠色肉品養殖基地。
第二節 項目建設的目的
一、提高農業科技含量,推進三元雜交瘦肉型豬生產基地建設步伐。
二、促進農村產業化結構調整,培育壯大主導產業
三、發展綠色品牌產品,帶動區域養殖規模。
第三節 項目建設的意義
一、該項目建設是消費市場的需要。
隨著食品安全問題日漸突出,消費者對畜禽產品的安全、優質、新鮮及品牌意識不斷增強。
二、本項目的建設是提高養豬生產效率,降低養豬生產成本的需要。
三、本項目的建設是養豬業標準化發展的方向,是提高養豬經濟效益的需要
四、推廣標準化養豬利國、利民、利場
第二章 項目建設的市場需求分析
第一節 市場分析
隨著人們消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安全、新鮮、優質的豬肉產品的需求越來越大,但優質安全的豬肉食品較少,因此,肉豬銷售市場潛力更大,而且售價比一般豬肉市場售價高,帶動了當地農民養豬增收,發展了當地經濟。
一、產品市場供求現狀
1、生豬需求持續快速增長,母豬補欄難以同步,正是切入和發展的良好機會
2、生產效益顯著,生豬補欄謹慎
3、豬肉價格市場分析
根據農業部對347個縣的定點調查,20__年4月末,肉豬的市場價格為110.65元/千克,同比增長46.43%;豬肉價格為18.72元/千克,同比增長38.74%。按目前的價格水平,養一頭商品豬獲毛利300-350元,規模化、集約化養豬企業每頭毛利400元以上。
4、我國豬肉消費現狀
根據國家統計局資料,20__年1月-11月我國豬肉人均消費量為每月1.67千克,與20__年同期消費量基本持平,占肉禽類消費比重為55.31%。
二、產品市場前景分析
有專家預測,到20__年,我國人口達14億以上,人均肉類消費量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約70千克,其中豬肉約為45千克(占65%左右),豬肉的需求量為6300萬噸,以平均體重82千克計算,需出欄肉豬7.[,!]68億頭。
第二節 產品銷售
一、自繁自養,標準化養殖,提高蓄牧業生產經營的組織化程度,進一步完善產業經營模式,是生產經營真正做到種豬供應標準、養殖管理標準、防疫標準、治病用藥標準、流通外銷統一。
二、實施綠色品牌戰略,使企業推銷出的產品成為信譽高的著名品牌,并對公司的產品注冊商標,全面提升市場競爭力。
三、應用現代先進的食品生產危害性分析與關鍵控制點技術,可從良種繁育、養殖育肥的各個環節實行全面質量控制,制定科學養殖生產技術規范和技術管理措施,確保終端產品達到綠色食品標準。
四、強化養殖基地的技術服務與指導,大力推廣應用先進的優質高效養殖技術與無公害飼養技術。
五、該項目建成后,建立豬肉定點銷售網點,形成信息暢通、反應迅速、高效運營的市場銷售網絡。搞好豬肉市場信息的搜集、整理工作,拓寬銷售渠道,進行網上銷售,爭取取得最佳的銷售效果。
第三章 技術方案
一、技術來源及水平
依托陜西正大有限公司養豬生產管理技術。
二、總經營流程
本項目采用整體經營一體化模式,建立全封閉的良種繁育體系。
三、技術方案
技術方案的總體指導原則:同源引種、分段飼養、全進全出、四良配套
本項目采用兩階段飼養、“全進全出”的流水線生產工藝流程。 以達到有計劃地配種繁殖、合理利用豬舍和相關設備、全年均衡產仔的工廠化生產。
四、 項目技術工藝標準。
品 種:正大優良種豬。
工藝設計:采用正大集團生產流程及標準化設備設施。
布 局:兩點式飼養方法,分為母豬區和育成區,所有項目都設參觀通道。
生產方式:以周為生產節律,分段兩階段飼養,全進全出。全部生產過程實行電腦控制、自動化飼養方式。種豬年產2.25胎,母豬每胎活仔數10頭,母豬分娩率高于85%,仔豬平均出生重1.5公斤,21天斷奶仔豬重6.5公斤,斷奶仔豬成活率97%。
營 養:采用正大集團養豬標準營養體系,全價顆粒飼料。
疫病防治:采用正大疫病標準化控制。
環境控制:采用正大養豬的環境控制標準,實行溫度、濕度、通風、空氣質量等綜合環境自動化控制。
糞便處理:全部糞便污水采用沼氣發酵處理。
五、 疫病防控制度
(1) 按照NY/T 5033的規定要求,建立健全嚴格的獸醫衛生防疫制度。
(2) 種豬必須從無疫病區的種豬場引進。
(3) 種豬引進后至少經4-6周隔離檢疫,期間確診健康無病原體帶入的,根據原種場免疫史,對癥進行免疫接種和驅蟲后,方可進入豬群。
(4) 生產場原有的豬群發生傳染病時,要劃定疫區,進行封閉隔離,限制豬群移動,加強消毒,禁止工作人員進出,防止疫病擴散,再選擇疫苗、血清、藥物、以減少損失。
(5) 發生烈性傳染病時,對所有的豬只進行隔離撲殺或焚燒,以免疫病擴散。
(6) 每年對豬群進行一次疫情檢測,并結合豬群抗體水平修訂和完善 免疫程序。
(7) 病死豬及其產品按GB-16584的規定進行處理。
(8) 養豬場定期進行滅鼠和無害化處理,藥瓶等廢棄物按GB -8596的要求進行處理。
第四章 項目計劃目標及主要內容
第一節 主要目標
建設300頭基礎母豬的標準化商品仔豬繁育基地。
第二節 項目內容
一、建設任務和規模
1、設計原則及建設標準
推行“自繁自養”產業化運作模式確保綠色商品豬產品基地的建立。
2、建設規模
利用養豬場原有水電路等基礎設施,擴建新的豬舍,建設年存欄基礎母豬300頭、種公豬8頭的養豬場。全負荷生產年出欄5000頭商品仔豬。
二、項目規劃和布局
1、項目布局
分為三大功能區,即生產區、生產輔助區和生活區。生產區包括按工藝流程布置的各棟豬舍、更衣室、消毒室、隔離室、值班室等。生產輔助區包括獸醫室、飼料加工間、水塔、配電房等。生活區包括生活辦公區等。
第三節 項目的技術關鍵
一、仔豬繁育工藝
本項目采用自繁自育、兩階段式飼養、“全進全出”全年均衡飼養的標準化養豬生產工藝流程。舍內采用自動引水、人工送料、人工清糞的生產模式。
1、品種選擇
采用三元雜交生產商品豬
2、生產工藝
采用分階段、“全進全出”的生產模式,采用同期措施,批量定期配種,批量生產,以每周為一個生產周期,保持每一生產階段的固定性。
二、綠色優質商品豬生產要求
生產過程的具體要求是:
1、生產標準化。
2、品種選育、營養科學化。
3、疾病防治規范化,認真貫徹《動物防疫法》。
第四節 項目建設標準和具體建設內容
一、建設標準
參照中華人民國和國行業標準《種豬場建設標準》以及建設部有關土建標準。
建設工廠化養豬場,豬舍內的環境條件執行GB/T17824.4《中、銷型集約化養豬環境參數及環境管理》。
二、養豬場設備
種豬的飼養設備包括豬欄、保育箱、飼料飼喂系統、自動飲水系統、清糞系統、通風系統、衛生防疫系統、供電系統及飼料加工設備。
根據生產工藝各階段需要的豬欄數進行認真的計算,并留出必要的調動用欄,使豬欄不在任何一個階段缺少和余剩,既不影響生產,也不浪費建筑面積,使生產車間達到最佳利用,提高生產效率。
第五章 效益及市場風險分析
第一節 效益分析
一、促進農業產業化經營
本項目采用現代化設施養殖三元商品瘦肉型豬,是對傳統養殖方式的突破,有利于培植區域支柱產業。該項目的建成可大大推動武功縣一方養殖業的發展,帶動當地25戶農民(每戶飼養100頭育肥豬),年出欄5000頭育肥豬,每戶增收3萬元。對推動區域養殖業現代化及當地農村農業產業結構的優化調整等方面都有積極促進作用。
二、副產品利用分析
養殖業的副產品――豬糞,作為優質有機肥,還田后可以改善土壤結構,提高當地蘋果等種植業的單產和質量。有利于當地生態環境保護,從而使養殖業、種植業形成良性循環。
三、預期經濟效益分析
每年出欄優質育肥豬5000余頭,直接經濟效益可達 150萬元。
四、社會效益
實施本研究項目的目的就是探索改善和控制豬舍環境的有效措施,為豬創造良好的生活條件,以保持豬群健康、預防疾病,提高生產力。從這點看,它產生的社會效益是現實的和顯著的。
第二節 項目實施的風險分析
對養殖業而言,疫情風險大于市場風險,全面采用“同源引種、分段飼養、全進全出、科學管理”的經營方針,并且由高級獸醫專家全程指導,確保疫情的發生和防治。
另外市場風險它具有一定的規律性,如何來掌控這一規律,除了自身的嚴格管理外必須壯大企業本身的經濟實力,在把握市場盈虧周期規律的同時,優存劣汰,更新品種,適時增減出欄數量。
第六章 計劃實施進展經費預算及來源渠道
第一節 投資預算
一、項目建設投資估算
該項目總投資360萬元,其中建設投資300萬元,流動資金60萬元。
1、建設投資
該項目建設投資300萬元,主要包括:
(1)工程費用220萬元,其中土建工程費180萬元,設備購置費40萬元。
(2)引種費80萬元。
2、流動資金
流動資金以經營成本費用基數,按擴大指標估算法(資金率按20%計)估算,該項目所需全部流動資金60萬元。
三、資金籌措
該項目總投資360萬元,其中:項目單位自籌資金為120萬元,個人貸款資金80萬元,需 財政配套支持資金160萬。
四、資金使用和管理
1、資金使用計劃
該項目申請的地方配套資金主要用于項目的引種費以及設備購置費及部分土建工程。
自籌資金主要用于項目其余的土建工程費、工程建設其它費用和鋪底流動資金。
2、資金管理
建立嚴格的資金管理制度,設立專門賬戶與項目資金核算機構,接受商業銀行及財政部門對資金使用情況的監督與檢查,確保發揮資金效益和項目的順利實施。
五、銷售收入估算
該項目全負荷生產年銷售收入為150萬元。
第八章 可行性研究和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