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風險防控整改措施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按照《關于開展廉政風險排查工作的通知》要求,結合工作實際,我鄉要按照“一崗雙責”的要求,把廉政風險防控與日常管理工作有機結合起來,全面梳理查找本單位存在的或可能存在的廉政風險點,并制定并完善相應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實現對廉政風險點的長效管理,現將風險點排查情況總結如下:
一、廉政風險點排查情況
我鄉結合職責定位,對全鄉班子成員、中層干部、各口線和單位開展廉政風險點排查工作,共排查各口線中層以上干部36人,排查風險點139條,制定風險防控措施139條;排查口線、科室12個,排查風險點55條,制定風險防控措施55條。XX鄉黨委、政府總結排查風險點為9類,并結合工作實際,制定整改措施9條。
二、排查風險點手機分類及整改措施
(一)思想道德類:
1、政治理論學習不夠,可能產生重業務、輕政治的傾向,政治素質下降等情況;
2、在日常工作中,部分職工怕承擔責任,有畏難情緒,工作態度不端正,,不能開拓工作新局面;
3、思想放松,廉政意識不強。
4、不能及時安排、有效落實自己份內工作,消極怠工,可能導致工作出現偏差或失誤。
防控措施:
1、加強單位日常學習,通過集中學習和利用學習強國等手機軟件個人自學,提高全鄉干部職工的學習能力;
2、加強單位日常工作紀律監督管理,轉變工作作風。
3、建立健全考核問責機制,對工作落實情況加強督導管理。
4、定期開展主題黨建活動,加強黨員干部主體意識、工作責任心和事業心。
(二)制度機制類
1、在制度的制定過程中,補充、修改和完善機制不健全;
2、在制度執行過程中,存在一定的教條、本本主義,缺乏變通、靈活性,執行效果的反饋機制不強,可能導致制度不能得到有效落實,不能充分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防控措施:
1、建立綜合性廉政規章制度,進一步完善效能監察考核工作規范。
2、強化制度執行力度,以制度管人、用人。
(三)崗位職責類
1、財務資金使用方面支出管理不夠規范,計劃和控制的科學性不強,可能導致資金使用不當,給工作造成不利。
2、檔案管理不嚴格,可能造成丟失、損壞等現象;
3、后勤管理上對物品采購、車輛使用等可能存在不規范現象;
防控措施:
(1)建立健全有效的財務內控制度。制定明確的工作職責、業務范圍和權限;
(2)開展經常性的日常檢查。通過開展制度執行情況多種方式的檢查,能夠及時發現問題,對于出現的問題也能夠得到及時糾正。
(3)在后勤管理上,對物品采購、車輛使用均進行詳細要求。明確車輛日常停放使用,尤其是在節假日、休息日及工作日加班等情形下的使用管理流程和要求。
一、總體要求
深入貫徹落實關于防控重大風險的重要指示精神和總理關于森林防滅火工作重要批示要求、黃強省長的重要講話、省領導對森林防滅火工作的指示精神,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和防范勝于救災的理念,緊盯森林草原防火重點工作、重點部位和關鍵環節,深入開展重要目標、重要設施和重要區域火險隱患排查治理和營造濃厚的森林草原防滅火宣傳氛圍,確保實現火災風險隱患排查整治和小火打早打了工作取得實效,堅決打贏森林草原防滅火翻身仗。
二、主要問題和整改措施
督導反饋問題:隨機抽查的科級領導干部森林草原防滅火專項整治學習心得體會存在照搬照抄現象。整改措施:要始終把森林草原防滅火工作作為政治任務,作為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來抓,牢固樹立責任感和使命感,深入學習貫徹關于森林草原防滅火工作重要論述、指示批示,全面貫徹落實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縣委縣政府森林草原防滅火工作系列會議、文件精神、工作要求,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省、州、縣的決策部署上來。深刻認識當前森林草原火災易發多發的嚴峻現實,引以為戒,舉一反三,堅決杜絕僥幸心理、麻痹思想和厭戰情緒。
一、重點任務
(一)堅決糾正農村低保政策落實不到位問題。鎮圍繞“應保盡保”,將《市民政局關于印發<貫徹落實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實施方案>的通知》、《市民政局關于轉發<關于推進農村特殊困難群體社會救助兜底保障工作的實施方案>的通知》、市扶貧開發和脫貧工作領導小組批轉市民政局等部門《關于推進農村特殊困難社會救助兜底保障工作防返貧防致貧助脫貧的實施方案》貫徹落實情況作為重點,將建檔立卡貧困戶中符合條件的無勞動能力人員納入低保范圍,將符合條件的返貧人口和建檔立卡邊緣人口納入低保范圍。
(二)堅決糾正非貧困低保對象防致貧機制落實不到位問題。鎮圍繞“防致貧”,將《市扶貧開發和脫貧工作領導小組關于印發<關于建立健全脫貧防貧長效機制的實施意見意見>的通知》,市民政局等四部門關于轉發《關于進一步加強有勞動能力非貧困低保對象就業產業幫扶工作的通知》,市民政局等四部門關于轉發《省民政廳等<關于建立非貧困低保對象防致貧工作機制的通知>的通知》貫徹落實情況作為重點,將非貧困低保對象防致貧機制,對非貧困低保對象全面排查、建檔立卡、動態監測,建立防致貧機制,明確人員對防致貧信息系統致貧風險信息進行預警、實施綜合救助,對有勞動能力的非貧困低保對象實施就業產業幫扶,將幫扶政策落實到位,消除“零就業”家庭,將有勞動能力的非貧困低保對象有效就業。
(三)堅決糾正臨時救助政策落實不到位問題。鎮圍繞“應救盡救”,將市民政局市財政局《關于進一步加強和完善臨時救助工作的通知》、市民政局市財政局市扶貧辦關于轉發《民政廳省財政廳省扶貧開發辦公室關于轉發<民政部財政部國務院扶貧辦關于在脫貧攻堅兜底保障中充分發揮臨時救助作用的意見>的通知》的通知落實情況作為重點,將返貧人口和存在致貧、返貧風險人口納入臨時救助范圍,對申請低保、特困救助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視情先給予臨時救助,并適當提高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臨時救助額度。
(四)堅決糾正特困人員供養服務落實不到位問題。鎮圍繞“應養盡養”,將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健全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制度的通知》、市民政局《關于進一步加強特困人員救助供養管理的通知》(邯民〔2018〕50號)、市民政局《關于印發<市分散供養特困人員照料服務指引>的通知》落實情況作為重點,將有集中供養需求特困人員及時安排入住供養機構,是否按規定與分散供養特困人員簽訂委托照料服務協議以及委托照料服務,并定期開展探視巡訪服務,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員集中供養率是否達到50%的目標。
(五)堅決糾正因疫致貧、因疫返貧人口兜底保障政策落實不到位問題。鎮圍繞“應兜盡兜”,將《市民政局關于進一步做好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間社會救助工作的通知》(邯民傳〔2020〕24號)、《市民政局關于加強疫情防控期間社會救助工作的通知》(邯民傳〔2020〕32號)貫徹落實情況作為重點,鎮與相關部門開展信息比對、結合各村各社區疫情監測開展排查等方式,全面了解城鄉低保對象、特困人員等救助對象家庭生活狀況,及時將因疫致貧、因疫返貧人口納入兜底保障范圍。
(六)進一步強化社會救助事項的辦理。鎮認真落實辦理“屬地管理、分級負責”原則,強化社會救助政策落實,有效落實屬地部門責任,穩妥化解重大風險。領導批辦工作納入重要工作目標,建立臺賬、堅持“事要解決”原則妥善解決事項,進一步暢通群眾投訴舉報渠道,及時回應群眾關切。鎮持續做好漠視侵害群眾利益問題整治,嚴肅查處農村低保經辦工作中不擔當、不作為、不公平問題,貪污侵占、虛報冒領、截留挪用、優親厚友等違紀違法案件,以及農村低保助力脫貧攻堅、疫情防控兜底保障工作中“四個意識”不強、責任不落實、措施不精準問題。
(七)進一步強化群眾反映強烈問題整改落實。鎮認真梳理分析專項治理中發現的問題以及整改情況,建立問題清單和問題整改臺賬,深入剖析問題原因,有針對性地制定整改措施,明確整改時限,實行逐一對賬銷號,確保群眾反映強烈問題得到妥善解決。
二、工作舉措
(一)完善工作機制。一是完善工作臺賬。按月更新低保專項治理工作臺賬,細化工作目標和完成時限。二是完善工作制度。鎮定期排查違紀違法典型案例,對典型案例進行公開通報,強化以案釋紀,發揮震懾作用。
(二)加大查處力度。一要快速響應。鎮安排專人負責專項治理工作,及時受理和回應群眾訴求,明確群眾投訴舉辦電話、群眾,形成快速響應機制。二要完善臺賬。對群眾投訴舉報事項要實行臺賬管理,依法依紀依規進行處置,對賬銷號,確保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
(三)強化指導工作。對群眾反映強烈及矛盾困難突出、工作進展緩慢、成效不明顯的村和社區加強實地指導,查找原因,確保工作有序推進。
(四)深化治理成效。鎮狠抓整改落實。把專項治理與脫貧攻堅專項巡視整改“回頭看”、集中整治漠視侵害群眾利益問題等工作結合起來,統一部署,統籌推進。加大整改力度。深入分析專項治理中發現的問題,提出整改措施,建立問題清單,明確整改時限、責任單位和責任人,邊查邊改、立行立改。鎮并開展整改“回頭看”。對前期發現問題整改情況進行“回頭看”,重點將各項整改措施落實到位,將整改的問題按時解決。并深入查找和解決專項治理工作的難點問題,研究制定加強和改進監督檢查的政策措施,以制度形式進行規范,形成長效機制。
三、工作要求
(一)提高認識,加強組織領導。深入開展農村低保專項治理是實現農村低保兜底脫貧的重要保障,是落實中央脫貧攻堅專項巡視整改的重要抓手。鎮切實履行專項治理主體責任,將農村低保專項治理工作納入我鄉重點工作,主要領導要靠前指揮、親自部署,抽調人員成立工作專班,推動專項治理活動有效有序開展。鎮農村低保專項治理工作由鎮黨委書記王威任組長,主任科員刁孟湖任副組長,鎮民政工作人員為成員。成立專班,切實加強對專項治理的組織領導,確保各項工作扎實推進。
為控制動物疫病傳入風險,這些國家在進口動物及動物產品前,先行開展風險分析,以有效降低疫病傳入風險。同時,在動物衛生標準制定、緊急疫病反應體系建設、國家無疫區建立等動物衛生決策中,上述國家也多以風險分析為基礎。OIE的進口風險分析框架OIE《陸生動物衛生法典》為國際貿易進行透明、客觀和正當的進口風險分析提出了指導性原則。OIE進口風險分析包括危害識別、風險評估、風險管理和風險交流(圖1)。
二、養殖場動物疫病風險分析評估機制
上述OIE針對進口商品所引起的動物疫病傳入風險進行分析的框架,對動物疫病監測和防控工作而言并不完全合適,但在生產中可以進行借鑒其方法,開發研究適合養殖場的風險分析評估機制。以下框架是陳繼明先生參考國際有關文獻,擬定的一個動物疫病監測和防控工作需要的動物疫病風險分析框架(圖2),包括風險評估、緊迫性分析、干預效果分析和風險交流等4個組成部分。這個框架和OIE的框架雖然不同,卻也有一定的相似之處。如果風險評估認為某種動物疫病在將來一段時間內危害很大,并且急需解決,或干預措施效果顯著,而且這些結論得到專家們和相關方面認可,則應該采取干預措施。如果風險評估認為某種動物疫病在將來一段時間內危害不大,或者不需要馬上采取干預措施,或者干預措施效果不顯著,并且這些結論得到專家們和相關方面認可,則不應該采取干預措施。
三、養殖場動物疫病風險評估模型
根據省環保廳《關于構建全省環境安全防控體系的實施意見》關于“對于所有已建項目,當地環保部門要督促企業每年進行一次環境風險隱患自查”的要求,以及市環保局的部署安排,結合我市企業環境風險隱患實際,經研究,決定對全市范圍內重點企業行業、重金屬污染物排放企業和危險廢物產生企業開展企業環境隱患自查和建立企業環境風險檔案工作。現將有關要求通知如下:
一、自查范圍
這次環境風險隱患自查企業范圍包括:年12月31日前審批并投入生產的化工石化企業、重金屬污染物排放企業、排放污染物的石油加工、煉焦企業,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和醫藥制造業(見《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4754-2002)》)。
二、自查時間
年11月5日——11月12日。
三、自查內容
本次企業環境風險隱患自查工作主要包括:
1、企業環境審批、驗收、環境風險評價執行情況;
2、企業使用的原料、生產工藝、產品、排放主要污染物、固體廢物(特別是危險廢物)儲存、處置等環節存在的風險隱患;
3、企業環境風險應急預案、應急措施和應急物資儲備情況。
四、自查要求
(一)各有關企業應高度重視,迅速行動,組織本企業專業人員,按照要求認真、徹底的排查企業各個環節存在的環境風險隱患,切實做到不走過場、不留隱患。
(二)在全面排查的基礎上,組織人員認真填寫《企業環境隱患自查報告表》,確保內容詳實,不落不漏。
(三)建立健全電子檔案,包括《環境突發事故應急預案》、企業生產工藝流程圖、廠區平面布置圖、廠區環境風險關鍵部位照片等,并于年11月12日前報送市環保局房間。
(四)對照排查出的環境安全隱患問題,組織專業人員研究制定整改措施并認真加以整改,切實將環境安全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
五、責任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