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

      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

      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范文第1篇

      【關鍵詞】微觀經濟學;數量分析思想;新挑戰;發展趨勢

      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共同組成了現代西方經濟學,宏觀經濟學主要是研究經濟資源的利用,包括就業理論、通貨膨脹理論、貨幣理論等,是從宏觀的角度來研究整個經濟體系的發展與走向;而微觀經濟學則是研究個體經濟和活動,比如獨立的生產個體戶如何合理分配資源,才能使得單位資源所創造的利益最大化或者獨立的消費者個體如何利用有限的收入條件購買到更多實惠的產品。研究顯示,微觀經濟學在發展過程中受數量分析思想的影響比較大,可以說兩者是相輔相成、共同發展的。

      1微觀經濟學數量分析思想概述

      微觀經濟學指的是以資源稀缺為前提,研究個體或企業的資源分配方式,并分析這種分配方式對整個經濟體系的影響。微觀經濟學的研究主要分成三個部分:經濟部分、市場福利部分以及策略部分。經濟部分主要包括消費者經濟理論以及企業經濟理論;市場福利部分主要包括市場局部均衡理論、市場一般均衡理論以及社會福利理論;策略部分包括信息經濟學、拍賣設計論、博弈概念論等。所以,微觀經濟學從內容上更多地體現了數字化趨勢,而非文字化趨勢,尤其是對于高級的微觀經濟學,基本是用公式和方程來進行假設和結論。方程公式相比幾何語言雖然不夠直白,但是其邏輯嚴謹性和推理實用性都比較強,得到的結論也準確可靠、有理有據。所以微觀經濟學在發展過程中所用到的研究方法一直都是數量分析方法,數量分析思想早已經慢慢融入到微觀經濟學研究當中[1]。

      2微觀經濟學在現代遇到的新挑戰

      微觀經濟學自創立發展到現在,理論已經非常豐富,其研究的內容也很復雜。如果抽絲剝繭,微觀經濟學可以分為兩個主要方面:(1)市場經濟方面:微觀經濟學主要包括供求關系理論、市場勢力分化和結構理論、市場核心理論、市場不確定性理論。這個系統中的市場均衡理論、市場失靈理論等都是高級微觀經濟學的研究范圍。(2)個體經濟行為:從個體經濟的角度來看,微觀經濟學主要包括消費者理論、企業經濟理論、企業競爭理論。這個系統中的個體決策理論、社會福利理論等都是在高級微觀經濟學的研究范圍。微觀經濟學發展至今,其理論內容已經非常豐富,但是現代社會經濟發展的復雜程度也不可輕視,所以現代微觀經濟學也面臨著不小的挑戰。

      2.1經濟理論的實際應用

      微觀經濟學里面有許多種定理和公式,還有許多種經濟模型和經濟原理等,這些定理公式都是通過對多種經濟問題的研究總結出來的,是微觀經濟學的精華所在,具有非凡的學術價值。但是在研究這些經濟學定理公式時,都是預先設立了一個或者多個條件,只有滿足了這些條件,才能將定理公式運用于其中。如果條件不符卻強行使用,則會使結論發生較大的偏差,變得不準確。在實際情況中,由于經濟情況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具備的條件太過復雜,無法完全滿足定理公式的預設條件。有時候有部分條件滿足,可以使用設置變量的方法,對經濟模型進行改良,重新檢測數據,但是這樣還是會對研究的結論產生一定的影響。另外,有一些微觀經濟學的理論非常抽象,一般人很難理解,如果將這些理論投入到實際情況當中,很少有人能嫻熟地運用,所以難以解決實際經濟問題[2]。

      2.2經濟理論缺陷的完善

      由于現實生活中的經濟問題十分復雜,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所以微觀經濟學理論還沒辦法完美地解釋某些實際的經濟情況,這說明微觀經濟學理論本身還存在一定的缺陷。理論的研究是一個慢慢發展的過程,理論的創新與完善都是在社會發展的過程中逐步進行的。微觀經濟學中某些理論在社會發展過程中被逐漸完善,但是還是存在缺陷未被發現,所以缺陷被完善的過程就是理論發展的過程,微觀經濟學的理論完善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2.3經濟行為的不確定性

      在實際的經濟行為當中,存在著“不確定性”,即人們無法確定某一經濟行為是否會發生,也無法預知該經濟行為發生以后會引發怎樣的后果,對于該經濟行為的發生概率、事件影響一無所知。所以在對實際經濟行為進行研究時,永遠只能圍繞當前的研究目標展開,而無法確定下一個研究目標,這就使得研究進展受到了限制。

      3微觀經濟學未來的發展趨勢

      3.1微觀經濟學出現新的學科分支

      在當前經濟環境日趨復雜的情況下,傳統的微觀經濟學理論分析方式已經無法很好地滿足現代社會經濟的需求。經濟數據分析是一項很精確的數據分析工作,需要對結論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做出保證。傳統微觀經濟學的理論運用于實際經濟問題時,可能會由于假設條件的不滿足,使得理論分析所得到的結論與實際情況有所偏差。所以,需要對微觀經濟學的理論進行細化,創立新的學科分支,使其精確度提高,適應更多類型的經濟問題[3]。

      3.2微觀經濟學研究領域更廣泛

      隨著微觀經濟學理論的發展,微觀經濟學已經不僅僅研究經濟學問題,還能對其他領域的問題加以分析,比如以“家庭”為單位的生產生活研究,根據家庭每個成員的日常消費活動和生產活動來進行有效的資源分配,做出合理的決策等。

      3.3微觀經濟分析與計算機技術結合

      計算機技術與微觀經濟分析的有效結合可以使得微觀經濟的結論更加準確,且具有科學性。計算機在對經濟數據進行分析時是按照特定的程序運行,期間會產生更少的錯誤,分析結果比較準確。

      4結語

      微觀經濟學發展至今,理論體系已經非常成熟,但是現代經濟體系也是十分復雜,所以微觀經濟學理論的運用遇到了許多新的挑戰。對于這些新挑戰,微觀經濟學家要加強學術研究,增強微觀經濟學理論的實用性,為微觀經濟學的發展打下基礎。

      參考文獻:

      [1]王喜峰.國內數量經濟學研究前沿———兼述中國數量經濟學會2015年(福州)年會[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16,33(02):156~161.

      [2]舒燕.微觀經濟學課程的可實驗性和實驗教學[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5,34(10):206~209.

      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范文第2篇

      1 玉米精良播種技術的農業應用現狀分析

      隨著二十一世紀中科學技術不斷進步,農業生產部門的科技進步迎來一次又一次的突破性革命。在農業經濟作物種植技術領域中,玉米精良播種技術取得了跨越式的發展,對玉米經濟作物種植技術利用產生了深刻而廣泛的影響。玉米作為我國非傳統經濟作物,在我國種植面積廣大,土壤與氣候適應能力強、單位面積產量高,深受廣大農作物種植戶的喜愛。另外,玉米這類農作物在作物輪作周期內起著較好的用地養地作用,可以涵養農田土壤肥力,圈養水源,保持農田土壤營養含蓄能力。近年來隨著我國市場對玉米需求量的不斷增加,播種面積也不斷地擴大。那么如何在有限的土地面積上更好地提高玉米的產量,在相同的農業養殖化背景下提高玉米的質量一直以來是許多玉米種植戶深切關心的話題。在問題不斷深刻探討的背景下分析,玉米精良播種技術還是具有很廣泛的農業領域應用前景。此項技術可以在一定的農業環境限制條件下,切實的解決玉米的產量和質量問題。

      2 玉米精良播種技術的優點簡析

      玉米精良化播種模式可以省種:傳統玉米播種方式,一般畝用種量5―6斤,一公頃農田用種量75―90斤,但是精良化的玉米播種模式畝用種量約為3斤左右,可以大大地減少種子用量,節約種子成本,減少單位面積的經濟成本投入。

      精良化的操作種植模式可以省工:傳統播種模式需要間、定苗,除草,噴藥,分割壟作等強度大的田間作業,但是精良化的種植方式可以避免許多人工浪費,在一定程度上節約了農戶田間作業的時間精力的消耗。

      精良化的玉米播種可以將土地養分利用最大化,提高玉米的抗性:精良化的玉米操作模式可以最大程度上保持種苗間的種植距離,減少雜草對農作物的影響,保證田間玉米的整齊化,規范化,標準化。保持最大的農田水土利用程度,提高玉米對自然災害的抗擊能力,對病蟲害的防御能力,提高單位面積產量,保證最大程度上的經濟效益化。

      精良化的播種可以減少除草劑浪費,提高除草劑藥效:精良化的玉米播種模式省去了間定苗環節,對單位面積中更好的保持封閉性,增強除草劑的時效性,減少雜草的生長,不會因為外部的人為原因破壞地表除草劑所形成藥效覆蓋區,提高除草劑對草類植物生長的限制效果。

      精良化的操作步驟下可以保持玉米植株的最佳密度:決定玉米單位畝產量的關鍵因素是合理控制玉米植株的生長密度,而精良化的操作條件下可以保持農田玉米植株的合理密度,充分發揮土地涵養能力,發揮產量優勢,保證農田經濟收益的高效性。

      精良化的種植條件下可以提高玉米果穗均勻度,提高成熟度及產量:精良化的種植步驟要求下,使每一顆玉米有著充分的光合作用范圍,為其良好茁壯的成長奠定了活動基礎提高成熟程度并保證產量的增加。

      精良化播種的最終目的是增產創收,提高經濟效益:在精良化播種技術的影響下,可以大大地減少經濟成本運作和精力時間的投入,在提高畝產的方面也進行著最規范的優化模式,為農民的經濟收入的增加奠定了技術基礎。

      3 玉米精良化播種技術的具體步驟

      平整整地作業;根據玉米生長習性的角度出發,平整出適合玉米生長的土地形態,保持土地的完整性,根據玉米根莖的插入特點來選擇合適的種植深度,來保證玉米植株的可支持性,提高玉米主莖的抗風能力。

      實行玉米精良化的輪作制度;在地勢平坦,地表形態無溝壑、排水能力強的農田中實行作物輪番種植模式來保持土地涵養能力,在作物倒休期間合理規劃種植模塊,保證農田的基本可持續種植能力。

      玉米種植農田要做到淺松土,深用肥料;在肉眼可觀測的地表深度范圍內,在季節性雨水過后要及時松土,保證土地與空氣的循環交換能力。在玉米間隔縱行之間要進行一定深度的施肥,保持土地肥力。

      選擇優質玉米品種;必須從正規部門選購,索取品種簡介,以便查閱生產日期、品種質量、純度、凈度,看好玉米品種的抗旱和抗病蟲害能力,在相同實驗條件下也要看好品種發芽率。

      種子處理;盡量使用包衣種子。如果種子未包衣,播前要對種子進行粒選,粒選后曬1-2d,以便提高種子發芽和出苗率。

      科學性合理地施肥;在種植前后要根據土地肥力的具體情況量化施肥。在玉米生長周期內根據玉米具體生長狀況選擇適合玉米和土地土壤狀況的有機肥料,保證玉米正常生長。

      玉米適期早播;在開春立春之后根據當地氣候的具體情況,在淺層土壤溫度在攝氏7度左右的情況下,就可以進行玉米耕種,但是在土壤濕度不達標的情況下,根據當地降雨狀況適當地進行灌溉。

      玉米精細化操作前提下,合理密植;因為合理密植程度能使玉米植株子葉面積發育趨向于動態合理的水平,葉子規范化地生長能夠減少陽光反射,增加光在子葉單位面積的截獲和能量吸收程度,使葉子內部的葉綠體群體內部受光的影響較大,增強葉綠體的活性,保持植株的健康狀態,從而受到時效性的可控生長。玉米植株棒三葉處在較強的光照條件下,基部葉片周圍的光照度仍在光補償點以上,所有葉片都進行較田盛的光合作用,制造較多的營養物質來提供玉米正常生長所需要的養料和碳物質,就能提高玉米植株地光合作用利用效率。另外,玉米植株密度優化種植方式是植株在田間的配置方式,在植株種群密度或葉面積大小相同的情況下,種植方式不同,整體植株群的生長狀態也是不同的,應根據玉米品種特性、密度大小、生產條件及自然環境條件的不同,進行動態平衡化的配置,達到最大的產量效果。

      4 結語

      玉米精細化的種植方式在今天已經被廣泛地應用到我國各個玉米種植省份,在相同的農業生產條件下,種植方式的不同會最終影響玉米的產量。所以在因地制宜的種植前提下,選擇精細化的玉米種植模式,是提高玉米綜合效益的不二選擇。根據地區化地理環境的不同,精細化的玉米種植方式要結合具體的實際情況靈活運用,達到最大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范文第3篇

      關鍵詞:金屬礦山 兩井貫通 誤差預計 測量精度

      一、貫通測量概述

      (一)采用兩個或多個相向或同向掘進同一井巷時,為了使其按照設計要求在預定地點正確接通而進行的測量工作稱為貫通測量 。采用貫通方式多頭掘進,可以加快施工進度,改善通風狀況與勞動條件。

      (二) 在工作中測量人員應遵循下列原則

      1.要在確定測量方案和測量方法時,保證貫通所必須的精度,即不因精度過低而使巷道不能正確貫通,也不盲目追求過高精度而增加測量工作量和成本。

      2.對完成的每一項測量工作都應有客觀獨立的檢查校核,尤其杜絕粗差。

      (三)貫通測量的基本方法

      測出貫通巷道兩端導線點的平面坐標和高程,通過計算求得巷道中線的坐標方位角和巷道腰線的坡度,使坐標方位角和坡度與原設計相符,誤差在容許范圍內,同時計算出兩端點處的指向角,利用上述數據在巷道兩端分別標定出巷道中線和腰線,直到貫通相遇點處相互正確接通。

      (四)貫通測量的種類

      井巷貫通一般分為一井認锏攔嵬ā⒘驕之間的巷道貫通和立井貫通三類型。本次的貫通為兩井之間的巷道貫通。貫通長度6000米,其中地面導線1600米,平巷導線2400米,斜井導線880米,貫通導線1120米。貫通巷道斷面規格為2.3×2.5米巷道坡度為-3‰。

      (五)井巷貫通測量的容許誤差

      貫通巷道接合處的偏差值可能發生在三個方向上

      1.平面內沿巷道中線方向上的長度偏差,這種偏差只對貫通在距離上有影響,而對巷道質量沒有影響。

      2.平面內垂直于巷道中線的左、右偏差

      3.平面內垂直于巷道腰線的上、下偏差

      (六)貫通方案

      在地面兩個近井點先用索佳250RX控制測量,依據v礦山測量規范w,v三角高程測量規范w確定貫通容許誤差為:垂直方向±0.2m,水平方向±0.5m.

      1.平面控制測量方案:地面控制測量的目的是為了控制全局,限制測量誤差的傳遞和積累,保障測量工作的相對精度。施測方法:我們使用導線網,把導線網布設成閉合型,5秒復測導線,施設等級四級,使用儀器為智能型全站儀,作業限差按5秒級經緯儀導線的限差進行。

      2.地下控制測量方案:由于是在井下巷道中測量,所以并不能像地面那樣布置成三角或三邊網、邊角網、導線網作為井下平面控制。

      (七)井下高程控制測量方法

      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范文第4篇

      關鍵詞:橋梁;預制單梁;靜載試驗

      中圖分類號:U448 文獻標識碼:A

      隨著近年來公路建設的發展,各種橋梁的建設也日漸增加,而因造價、工期、施工難度等各種因素的影響,大部分橋梁預制、吊裝的組合梁(板)橋,而在架設梁(板)前對單梁(板)及在成橋后對全橋做靜載試驗檢測設計是否安全、施工質量是否滿足規范及設計要求的重要手段,在此,本文以《鄭盧高速洛寧至盧氏段土建二標大元中橋25m箱梁后張法預應力混凝土箱梁靜載試驗報告》為例,對架設前單梁(板)靜載試驗的步驟及操作技術作分析。

      一、工程概況

      鄭盧高速洛寧至盧氏段土建二標大元中橋設計荷載等級為:公路-I級,橋梁上部結構采用25m裝配式預應力混凝土(后張法)箱梁(混凝土標號為C50),先簡支后連續結構體系。

      由委托單位確定的靜力荷載試驗梁為:19-5號箱梁(中跨邊梁),試驗梁混凝土已達到齡期。設計單位要求的19-5號箱梁(中跨邊梁)試驗梁跨中截面最大控制彎矩均為:2860kN/M。

      二、參照規范及試驗判斷標準

      1 參照的設計規范與標準

      1)《公路橋涵設計通用規范》(JTG D60-2004);2)《公路鋼筋混凝土及預應力混凝土橋涵設計規范》(JTG D62-2004);3)《公路工程技術標準》(JTG B01-2003);4)《公路橋梁承載能力檢測評定規程》(JTG/TJ21-2011)。

      2 承載能力判斷標準

      根據施工圖設計文件和遵循的設計規范,預應力混凝土箱梁的力學性能設計要求為:

      1)設計跨中彎矩作用下,預制預應力混凝土箱梁抗彎承載能力滿足要求;2)試驗荷載作用下預制箱梁的最大豎向撓度,不超過1/600L,L為計算跨徑;3)預應力混凝土構件滿足預應力構件對裂縫的要求;4)主要測點的相對殘余變位和相對殘余應變不超過20%。

      根據以上原則,推出判斷構件承載力狀態的主要標準為:試驗荷載作用下,預應力混凝土箱梁控制截面撓度和應力(變)測試數據小于計算結果,即:校驗系數應小于1.

      三、試驗觀測內容

      1)試驗梁在各級荷載作用下跨中、L/4、3L/4的撓度;2)試驗梁在各級荷載作用下跨中、L/4、3L/4截面的應變情況;3)試驗梁在荷載完全卸除后變位和應變的恢復情況;4)試驗梁在荷載作用下的裂縫等病害的發展、開展情況。

      四、試驗方法

      1 試驗加載方案

      試驗加載按跨中彎矩等效原則、采用在試驗梁跨中頂面施加集中力的方式。試驗梁的支撐長度為23.5m,

      根據跨中截面彎矩等效原則,19-5號箱梁(中跨邊梁)換算成控制集中試驗荷載為:p=487kN。

      正式加載前對試驗梁進行預加載,使結構進入正常工作狀態,預加荷載取為最大試驗荷載的30%左右,預壓時間控制在10分鐘,以消除支點和儀器接觸等不利影響,卸載10分鐘后正式試驗。

      正式試驗加載,每級加載后持續10分鐘再觀測、記錄數據。卸載分三級卸載,分別為60%、30%、0。

      2 檢測內容及量測儀器設備

      1)測量梁跨中、1/4跨、3/4跨處正截面的應變及其分布情況。使用應變片及靜態數據采集儀等設備;2)測量梁支座處、跨中、1/4跨、3/4跨處的豎向位移。使用百分表位移計、磁性表座等設備;3)試驗梁在荷載完全卸除后變位和應變的恢復情況;4)觀測梁跨中處附近下邊緣表面的裂縫開展與發展情況。

      3 測點布置

      (1)應變測點

      試驗箱梁跨中、1/4跨、3/4跨截面在底面和側面腹板上設置應變測點。應變測點布置方案如圖1、圖2所示,每片試驗梁共計16個應變測點。

      (2)撓度測點

      試驗箱梁在支座處、跨中、1/4跨、3/4跨處布置豎向位移測點點。位移測點布置方案如圖1、圖2、圖3所示,每片試驗梁共計10個位移測點。

      五、19-5號箱梁(中跨邊梁)試驗結果分析

      1 試驗梁撓度測試結果與分析

      經過支座變形修正和測試誤差處理后,19-5號箱梁在各級試驗荷載作用下各測點的撓度測試結果與分析列入表1中。

      分析可知:

      實測最大級試驗荷載作用下跨中截面撓度最大值為13.71mm,理論撓度值為14.42mm,撓度校驗系數為0.95,滿足相關試驗標準的要求。

      由試驗結果知,在最大級試驗荷載作用下,梁體的最大撓度為13.71mm,撓跨比F/L=13.71/23500=1/1714,遠小于1/600,說明試驗梁的結構剛度滿足設計要求。

      2 試驗梁應力(變)測試結果與分析

      經過測試誤差處理、將測試應變轉化為應力,19-5號箱梁在各級試驗荷載作用下各測點的應力測試結果與分析列入表3中。

      分析可知;

      試驗梁在最大試驗荷載作用下,實測梁體跨中截面下緣的最大拉力為5.85MPa,理論計算值為9.2MPa,應力校驗系數為0.64,滿足相關試驗標準的要求。

      3 試驗梁殘余變形測試結果與分析

      試驗荷載完全卸除后,19-5號箱梁各測點的殘余撓度測試結果與分析列入表4中,殘余應變測試結果與分析列入表5中。

      分析可知:

      試驗荷載完全卸除后,試驗梁的最大相對殘余撓度為11.3%,最大殘余應變為10.8%,均小于20%,滿足相關試驗標準的要求。

      4 試驗過程中試驗梁結構狀況檢查

      在試驗梁靜力荷載試驗過程中,經仔細檢查,在跨中和其他結構部位未見任何由于試驗荷載作用而產生的結構病害;試驗梁結構未有任何異常情況發生。

      六、試驗結論

      根據靜力荷載試驗結果分析,可以得到如下結論:實測最大級試驗荷載作用下跨中截面撓度最大值為13.71mm,理論撓度值為14.42mm,撓度校驗系數為0.95,滿足相關試驗標準的要求。試驗撓跨比F/L=13.71/23500=1/1714,遠小于1/600,試驗梁的結構剛度滿足設計要求。

      試驗荷載完全卸除后,試驗梁的最大相對殘余撓度為11.3%,最大殘余應變為10.8%,均小于20%,滿足相關試驗標準的要求。

      在試驗梁經理荷載試驗過程中,經仔細檢查,在跨中和其他結構部位未見任何由于經驗荷載作用而產生的結構病害;試驗梁結構未有任何異常情況發生。

      綜上所述,試驗梁19-5號箱梁(中跨邊梁)抗彎承載能力滿足設計要求,在最大設計荷載作用下,試驗梁剛度滿足規范要求,試驗梁處于彈性工作狀態。試驗梁結構性能滿足設計及相關規范要求

      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范文第5篇

      關鍵詞: 藝術設計教育 基礎教育 技能培養

      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藝術設計”這門學科因具有實用性、服務性等特點愈來愈受到社會的關注和重視。人們的生產生活已經離不開藝術設計所帶來的成果。藝術設計教育也達到空前的“熾熱”。然而,隨著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和經濟全球化的加快,現代企業要求院校提供的人才具有扎實的學科知識基礎及較強的實際操作能力。近年來的企業人才市場普遍出現了“兩難”的窘境:一方面畢業生就業難,另一方面用人企業求才難。我們的藝術設計教育體系已開始與時代脫節,與市場脫軌,不能更好地為當代藝術設計人才的培養服務。

      無論是藝術設計的學科特點,還是學校人才培養的目標,抑或是社會經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都迫切要求我們藝術設計教育轉變辦學思想,確立“就業教育”的新理念,強化觀念上的藝術設計教育理念與市場需求的緊密結合。

      藝術設計教育有它自身的發展規律。一方面,如果脫離物質生產、社會需求,進行藝術設計教育,就偏離了辦學方向。另一方面,如果過于注重社會的、商業的需求進行藝術設計教育,又會失去文化傳承和文化引導的重要職責。因此,藝術設計教育不僅是一種技能教育,更是一種社會行為和文化行為的教育。我們要堅持“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讓學生身心舒暢地生活,毫無畏懼地嘗試,平等自由地發展。重視學生的職業道德感、職業審美感、職業成就感的養成,將“做人”的教育與“做事”的教育相結合,促進教育質量的全面提高。

      針對藝術設計基礎教育中基礎課與專業課“各自為政”,教學目的缺乏創造性、實用性、實踐性,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缺乏時代性、先進性,學生的綜合素質較弱等現狀,要提高教育質量需各個方面的努力:

      一、建立與市場需求緊密結合的課程體系

      1.設計基礎理論教學融合設計實踐,建立與市場的需求緊密結合的課程體系。

      藝術教育應該形成自己的課程特色,不能照搬其他大中專藝術院校或普通高校的課程設置。課程、專業設置應當重實用、重應用。應根據自身的具體條件、生源質量來確定。

      要擺脫純美術造型基礎的培養模式,在各設計學科不同專業方向上,建立新時念所必需的、合理的、行之有效的知識點與知識結構鏈。

      從社會及市場實際需求出發,按照“實際、實用、實踐、必需、夠用”的原則和專業技能培養的實際需要,合理、科學地設置學科、課程、專業,突出技能培養,由此建立課程與市場的需求緊密結合的課程體系。這一課程體系,注重與企業的長期合作關系,把專業設計的大部分課程都放在實習、實訓基地來完成,使學生真正認識設計與成型的流程,獲取實踐經驗,在實訓基地和教室協調完成理論學習任務和實際操作的技能訓練,著重培養學生設計創意方案,施工實際操作與設計管理的綜合能力和應變能力。同時學會與他人合作、溝通,培養協作能力與團隊精神。

      2.積極探索先進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

      在教學方法上,鼓勵教師在完成教學大綱的前提下,積極思考如何為課程提供新的思路與方法,即有獨創性。根據藝術設計的教育特點,宜采用以下教學手段與教學方法:(1)每門課程建立立體素材庫,包括影像、圖片、文字、實物;(2)每門課程建立相應的學生作品庫,為今后的教學積累教學素材;(3)課題訓練采取以短期作業為主,長期作業為輔,提倡快速表現能力的練習,強調創意形態的構思能力、變通能力;(4)課堂輔導主要以范畫、集體點評、討論會、個別指點的形式,既解決學生共性的問題,又有利于學生的個性發展,充分發揮他們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的各種才能和興趣。

      3.選拔人才應注重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設計能力和綜合素質。

      在選拔人才時應該靈活命題,不應只是對繪畫能力進行考查,應該全方位地對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設計能力和綜合素質進行檢驗。藝術設計也是一門獨立的科學,它不單是技能技巧的體現,更是文化素質、道德情操、心靈感受的外化,以及審美能力和創造能力的綜合反映。

      如今,電腦與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已滲透到了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極大地拓寬了藝術設計的空間,使人們極大地擺脫了對紙和筆的依賴,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時也沖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如何充分發揮電腦藝術設計的優勢,使其具有豐富的創作靈感和藝術設計元素,同時又不影響學生審美能力和創造性思想的培養,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但也要清醒地認識到,電腦是一種輔助藝術設計手段,它無法代替藝術設計者的思維。電腦藝術設計仍需要藝術設計師的智慧修養、藝術技能和素質(如創意、審美、構圖、藝術設計、語言表達、色彩、文字及后期制作的能力等),使作品表現更豐富的文化內涵和藝術品位。也就要求藝術設計教育既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藝術修養,同時訓練學生手繪藝術設計作品的制作能力。

      二、教師教學理念和教學行為的改變

      人才培養與人才需求脫節的根本原因在于教學的滯后。在教學中不同程度帶有傳統藝術和工藝美術的模式:重課堂教學不重社會實踐,重虛擬課題不重藝術設計開發,造成了教學與實踐的嚴重脫節,這不僅與藝術設計學科的高速發展不相稱,而且與辦學指導思想不符。

      1.美術是一門視覺藝術,通過本身具有的美的造型,表現生活,傳遞美的信息,藝術設計基礎教育專業課教師應該懂得如何挖掘視覺造型中的外在美及內在美,并將之融入到課堂教學里,使充滿美感的視覺形象與洋溢著美感的課堂教學藝術渾然一體,讓學生醉心于美的殿堂。在輕松和諧的氛圍中將“傳統美術教學”與“現代技術”更好地融合,真正地為藝術設計服務,努力培養出社會應用型、有獨特見解的人才。

      2.藝術設計基礎教育專業課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學生創造力、創新精神的培養,不能過于強調純造型基礎的描摹和再現,弱化了設計學科創造性思維、個性化思維的培養。藝術設計的理論要切合實際,真正對“設計”起到指導作用。把理論講解與設計實踐有機結合。教學方法、教學手段也要具有時代性、先進性。傳統的留作業、交作業、評作業已不能激發90后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主動性。應積極思考總結歸納新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

      3.學科間的滲透和融合,是現代課程改革的趨勢,在不同的學科中具有不同的審美因素,語文學科具有語言美,音樂學科具有音樂美、節奏美,美術學科具有畫面美,數學學科具有邏輯美……教師在學科課堂教學中,要能運用一切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充分挖掘學科教學中的可用因素,促進了學生生動、活潑、主動的學習和成長,個性得到了發展。美術課也要打破與其他學科之間的壁壘,突破學科界限,把美術與相關的學科如德育、音樂、語文、自然、歷史等學科結合起來,充分體現學習過程的多元化,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方式和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

      4.作為知識的傳播者和學生的教育者,教師應具有高尚的品質、淵博的知識和過硬的教學能力,不斷接受新理論、新事物、新知識,敏銳、全面、準確地感知客觀世界,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教育行為、轉換角色,使之適應具體的教學和教育情況,不斷開拓創新,做一個專業不斷發展的教師。

      三、學生是藝術設計教育的“主體”

      新《課程標準》提出讓孩子“在一種廣泛的文化情趣中”學習美術,以生本教育為核心,以創設廣泛的文化情境為前提,大膽改革美術教學方法,充分發揚民主,尊重學生人格,積極探索開放性的、多元化的、自主型的、個性化的現代美術教學方法。教育過程中,教師是用生命感動生命,用心靈澆灌心靈,用心態感染心態。教師良好的心態是教導學生,提高教育質量的前提。

      隨著電子信息時代的到來,教師的主導地位面臨著挑戰。網絡時代里,學生個人的意愿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重,有很大的自由度。但這并不意味著學生能完全放棄來自于教師的指導和幫助,正如蒙特利爾銀行總裁東尼?康伯所說:“讓學生在資訊的世界里亂闖,并不一定是他們學習的最佳辦法。老師應該成為領航者,提供學習方法,作為學生學習的重要指導和支持。”現代教育應確立學生是“主體”的理念,在教育行為中讓學生思維“動起來”,也就是培養他們的設計意識。一旦學生形成了藝術設計意識,藝術設計觀念就會產生,一切技能便可以實現從無到有。

      藝術設計基礎教學必須從社會需求出發,從藝術設計發展的實際出發,以“生本教育”理念為指導,在培養目標、教學模式、課程設置體系、教學內容和教材等方面進行全面的、系統的改革,加強綜合素質的培養,用最先進的教學手段與教學方法,努力培養出社會需要的人才。

      參考文獻:

      亚洲午夜未满十八勿入|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AV第一页|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桃花庵| 亚洲AV无码乱码精品国产|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牲色|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久久2020| 精品亚洲国产成人| 亚洲人成网网址在线看| 亚洲妇女水蜜桃av网网站| 亚洲第一二三四区| 亚洲人成电影青青在线播放| 亚洲性无码av在线| 亚洲一级在线观看| 亚洲大成色www永久网址| 亚洲成_人网站图片| 亚洲成A人片在线播放器| 亚洲人成色77777在线观看| 亚洲色丰满少妇高潮18p| 亚洲成熟丰满熟妇高潮XXXXX| 亚洲精品天堂无码中文字幕| 亚洲av永久中文无码精品综合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 亚洲精品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美女激情视频| 亚洲中字慕日产2021| 亚洲狠狠成人综合网| 亚洲欧洲无码AV不卡在线| 久久久久亚洲国产AV麻豆| 亚洲精品日韩一区二区小说| 国产亚洲女在线线精品| 亚洲伊人久久综合中文成人网|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AV第一页| 久久久亚洲精品国产| 亚洲色图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一级免费视频|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观看下载| www.亚洲一区| 亚洲国产综合无码一区|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大全| 激情亚洲一区国产精品| 国产亚洲欧美日韩亚洲中文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