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安全衛生教育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一、指導思想:
以教育方針為指導,以《中小學幼兒園安全衛生工作條例》為準繩,認真落實新課程標準,強化安全衛生教育,豐富安全知識,提高防范能力,增強防范意識。杜絕或減少安全衛生事故發生。辦出人民滿意的學校。
二、教育的宗旨:
以預防為主開展安全衛生教育,提升學生的識別危險、回避危險、及時求救,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應急自救的四項能力。
三、教學任務目標:
(一)、安全教育
1、交通安全。杜絕發生。
2、季節性安全衛生教育。預防不同季節事故及疾病發生。
3、課內、課外安全衛生教育。預防意外傷害。
4、應對自然災害。使學生在緊急情況下能夠自救自護。
(二)衛生教育
1、心理安全教育。
2、防交通、溺水、煤氣中毒、意外傷害等教育。
四、教育重點
1、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衛生行為習慣,安全出行。
2、正確認識相關標志
3、記清報警、火警、醫療急救電話。
4、掌握安全衛生常識
五、方法措施:
1、認真備課,多方了解信息,獲取有利學生吸取的案例。
1973年的羅訴韋德案,使最高法院的大法官也卷入其中,使墮胎問題成為美國行政、司法中永恒的話題。支持者和反對者的鮮明態度,也是幾十年來選擇權和生命權的漫長較量。
法律禁止和孕婦選擇
在美國歷史的前期,墮胎并不是一個問題。根據英美普通法的傳統,在妊娠的4-5個月,墮胎是允許的。但是從19世紀開始,醫學界為了防止不斷增長的私人黑診所的墮胎行為,開始呼吁政府推動立法禁止墮胎現象。
1969年,美國德克薩斯州21歲的女招待諾爾瑪?麥克維不慎懷孕。她本人薪水微薄,無力撫養孩子,而且她壓根不知道孩子的父親是誰,麥克維就想去墮胎。但是當時德克薩斯州有禁止墮胎的法律規定,根據法律規定,“除非是為了保護母親的生命”,任何人不得墮胎或者協助他人墮胎。懾于法律規定,沒有醫生愿意冒著聲譽被毀和被的風險幫助麥克維進行墮胎手術。
在走投無路之時,麥克維謊稱被人而意外懷孕,從而獲得律師的同情和幫助。1969年正值美國民權運動的之際,當時美國流行性解放,很多青年男女在享受的同時,也不知不覺埋下了種子。但是這些年輕人不想承擔養兒育女的責任,只好選擇流產,一些女權組織在苦苦為婦女的墮胎權做著努力。由于當時很多州都已禁止墮胎,有錢的人就奔向海外做手術,沒錢的人只好找一些黑診所和游醫墮胎,婦女在黑診所墮胎喪命的事情時有發生。
因此女權組織就長期把爭取墮胎權當做主要任務來抓。他們一直在尋找一個合適的案子,將官司打到最高法院,讓最高法院頒布禁令來讓墮胎合法化。麥克維的求助使得雙方一拍即合。女權組織聘請律師幫她打官司,麥克維本人直接對禁止墮胎條例,從而禁止墮胎條例。為了安全起見,麥克維化名為“簡?羅”,于1970年把麥克維所在縣的檢察長亨利?韋德告上了法庭,指控得州的墮胎禁令侵犯了她的“個人隱私”,要求聯邦法院宣布該禁令違憲,并下令禁止韋德繼續執行墮胎禁令,這就是美國歷史上著名的羅訴韋德案。
在羅訴韋德案之前,曾經有類似的斯沃爾德案的判決做為先例。在斯沃爾德訴康涅狄格州案件中,斯沃爾德就康涅狄格州“禁止人工避孕”的禁令提訟。在該案的判決中,最高法院指出:自由節育權是公民“隱私權”不可分割的部分,是否節育和懷孕完全是個人隱私,只要未曾損害社會公共利益,政府就無權干涉。即使有斯沃爾德案的判決在先,麥克維是否能勝訴也并無把握。因為斯沃爾德的案子中,判決只提到了婦女可以自由節育,并未涉及婦女可以自由墮胎。羅訴韋德案一經提出,立馬吸引了全美國人的目光。
大法官的艱難抉擇
在很多美國人的眼里,胎兒也算是人。決定節育和是否懷孕是婦女的權利,那么懷孕后的胎兒就享受了平等的生命權,包括孕婦在內的任何人都不能剝奪其生命權。對美國兩性風氣不滿的保守派也認為,只有嚴禁墮胎才能重新規范兩性關系,社會風氣才不致于淪喪。
是保護婦女的選擇權,還是保護未出生胎兒的生命權,斯沃爾德案中的隱私權和麥克維案中的墮胎權是否相同,這也到了考驗最高法大法官智慧的時候。
1970年6月,德克薩斯州聯邦法院的法官,依照斯沃爾德案的判決,做出了支持麥克維的判決,但是拒絕頒布禁令禁止墮胎法案。這樣的判決使得雙方都不滿意,案子就上訴到了聯邦最高法院。而在這期間,麥克維也生下了孩子。
1971年12月13日,聯邦最高法院開庭審理這個全國關注的案子。雙方圍繞著婦女的選擇權和嬰兒的生命權以及個人隱私權問題展開了激烈的辯論。韋德的律師強調,胎兒是有生命的,德克薩斯州之所以有墮胎禁令,是為了保護嬰兒的生命權。德州并不否認婦女的生育選擇權,但是這個權利應該在懷孕之前行使。一旦婦女懷孕,婦女的生育選擇權就宣告消失,德州的規定符合聯邦憲法,婦女的選擇權在法理上低于嬰兒生命權的位階。麥克維的律師則反駁,聯邦憲法保護的是人出生后的生命權,胎兒尚未出世,聯邦憲法中也沒有明文規定,不能推斷出胎兒享有生命權。
在個人隱私權問題上,麥克維的律師強調,墮胎問題和絕育問題一樣,實質上涉及的是個人隱私權。無論從法律的角度還是道德的角度來看,墮胎都是個人隱私,理應受到憲法的保護。麥克維的律師還強調,禁止墮胎使得有錢的人前往海外墮胎,但是窮人卻沒有選擇權,實質上禁止墮胎也是違反了憲法第14條修正案規定的平等保護條款。另外,如果婦女因禁止墮胎而生下了自己不想要的孩子,或者因等其他情況的生育,會導致婦女難以彌補的痛苦。生育對于婦女來說是一件大事,因此墮胎的選擇應該是孕婦的根本性憲法權利,禁止墮胎會導致婦女難以挽回的痛苦。因此法院不僅應該肯定原告的墮胎權,還必須頒布禁令,禁止縣州兩級政府繼續實行墮胎禁令。最高法院的大法官在是否廢除墮胎禁令上陷入了艱難的抉擇。
廢除墮胎禁令者的歡呼
1972年10月,在間隔了10個月后,最高法院對案子進行了第二次庭審。麥克維的律師指出雖然他們要求保護婦女的墮胎權,但這并不意味著墮胎本身就是一件值得宣揚的事情,他們只是想繼續懷孕或者終止懷孕應該由孕婦本人作出,而且麥克維本身就擁有憲法賦予她的權利來做出這樣的決定,縣、州政府無權干涉。
最高法院認為,法院應當保護正在承受著肉體折磨且不愿意生育的婦女,有的人認為人的生命是從母親懷孕那一瞬間開始,也有人認為人的生命起始于出生。但是聯邦憲法中并沒有對“人”做出明確的定義,因此胎兒不享有憲法規定的公民權利,該案問題的關鍵不是墮胎是否侵犯了胎兒的生命權,而是州政府制定的墮胎禁令是否侵犯了懷孕婦女的平等憲法權利。
另外,自由墮胎權應該是隱私權的重要組成部分,除非涉及特別重大的社會利益,否則州政府沒有權利干涉。在斯沃爾德案的判例中,最高法院已經確立了自由節育權的合法地位,如果這項權利受到任意侵犯,將對孕婦產生難以估量的傷害。
最后,最高法院把婦女的懷孕期分為三個階段,確定了孕婦和州政府各自擁有的權利。在懷孕的前三個月,胎兒并未成型,墮胎不會對孕婦造成傷害,在懷孕的前三個月,婦女有權利決定是否墮胎。在懷孕的第3-6個月,州政府可以對墮胎行為做出一定的管理來保證孕婦的身體健康,墮胎應該由孕婦和醫生協商后做出,如果醫生認為此時墮胎將不利于孕婦,那么此時孕婦就不被允許墮胎。在懷孕的最后三個月,胎兒已經發育成熟,此時墮胎會對孕婦的身體造成嚴重的損害,此時州政府的墮胎禁令“才擁有了邏輯學和生物學上的合理性”。
最高法院認為,德州的墮胎禁令并沒有對不同懷孕期的婦女做出規定,只是簡單認為只要不危及孕婦生命,任何人不得墮胎。這樣的禁令過于模糊寬泛,侵犯了孕婦的平等憲法權利,必須予以。德州應該按照本案的判決終止對墮胎禁令的執行。
1.網絡上癮癥近年來,出現了描述沉迷于網絡的醫學新名詞———“網絡上癮癥”,可見網絡成癮已成為一個普遍的現象。它主要表現為網絡關系成癮、網絡信息成癮和游戲成癮。患有“網絡上癮癥”的大學生,其共有特征是與現實人存在溝通困難、人情淡薄、缺乏意識以及心情壓抑等。游戲成癮更是大學生,特別是男生的普遍現象。首先,網絡游戲作為大學生的一種娛樂方式,對調節大學生緊張的學習壓力是可取的,但由于一些網絡游戲本身有持續性和無限性就使得學生們不得不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一些自控能力差的同學則容易陷進去,最終靠游戲來宣泄對現實的不滿,游戲成為他們唯一的精神寄托。
2.網絡犯罪網絡是虛擬的,網絡的隱蔽性和不真實性讓網絡犯罪成為可能。大學生是高智商團體,對新事物接受快、思維敏捷、創造欲望強烈,但心理發育不健全、社會責任感還不強、受刺激時容易隨心所欲在網絡上發表言論,也許初衷并不壞但他們沒有意識到這種不負責的言論可能在不正確的引導下對國家和社會造成危害。
二、影響大學生網絡安全教育的主客觀原因
在充分享受網絡便利的同時,網絡也給大學生帶來了各種影響。其中,既有積極健康向上的影響,也存在著各種不利的影響,使我們大學生面臨較為嚴峻的挑戰。影響大學生網絡安全教育的因素有以下主要原因:
1.大學生網絡安全意識薄弱大學生自身心理弱點是大學生網絡安全存在問題的主觀原因。由于安全意識薄弱,有些大學生使用網絡容易受到影響,成為網絡受害者。大學時期屬于人生觀念形成重要時期,由于大學生們缺乏生活經驗,容易陷入主觀境地,因此必須對他們進行規范指導,并讓其形成自覺的安全意識。
2.對大學生網絡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認識不夠隨著信息社會的到來,網絡成了大學生的生活必需品,因此網絡安全教育也應該納入到學校的教學計劃中。但目前高校的教學計劃主要集中于網絡的使用上,在網絡安全教育上沒有教材和教學規劃,教學制度也不健全,在高校中沒有走向制度化、規范化的軌道。在法律、道德和安全防范等方面缺乏教育,網絡安全教育體系還沒有形成。
3.大學生網絡安全教育存在教學缺失雖然目前各高校都有對網絡基礎知識的教育,但主要集中在網絡使用、信息獲取、資源共享等方面,教育主管部門沒用意識到網絡安全遭到破壞所造成的后果,對大學生安全教育還遠遠落后于時代的需要。據研究發現,大學生普遍感覺缺乏網絡安全知識,也有較強的接受網絡安全教育的愿望,但由于各方對于安全教育重視不夠,活動開展少,導致大學生普遍缺乏在網絡使用過程中的安全意識。
2.請家長教育孩子不到河溝邊玩耍,注意防火防電,正確使用電器。
3.孩子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穿衣、吃飯、自己整理玩具、書籍,還要做爸爸媽媽的小幫手,做個能干的好孩子,讓幼兒承擔一定的家務,如:倒垃圾、擺板凳、擺碗筷等等。
4.日出喚醒大地,讀書喚醒頭腦。
5.節約用水,從每一滴開始。
6.一個能思想的人,才真是一個力量無邊的人。——巴爾扎克
7.兒童健康的天使。
8.**幼兒園,孩子快樂的家園,理想的起點。
9.寶貝苗苗賜予我,陽光果實還于您。
10.室外機散熱片也務必徹底清洗,不能忽略室外機的清洗,否則不僅僅會影響室外機正常工作,也會影響制冷效果。
11.東西越用越少,學問越學越多!
12.愛與自由,規則與寬容。
13.同花兒一起開放,和小樹一起成長。
14.上下樓梯靠右走,你謙我讓腳步輕。
15.上下樓梯靠右行,安全意識時時有。
16.我運動,我健康。我自信,我必勝。
17.請用力擰緊我,我愿意承受痛苦。
18.右行謙讓,舉止文明。
【關鍵詞】衛生高職教學;職業安全教育;原因;滲透;強化;措施
隨著經濟體制和經濟增方式的根本性轉變,我國物質、文化的發展水平快速提高,醫療事業也不斷發展,醫療衛生教育也在不斷進步,衛生高職教學在學習者的知識水平提高上也做了許多努力,不管是硬件設施醫療衛生設備、環境等,還是軟件基礎即衛生高職中的師資力量都有一定的提高,因而衛生高職學生的知識水平也隨之提高并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但是衛生高職教師在學生的職業安全教育這一塊并不是非常重視,學生的職業安全意識也非常薄弱。職業安全意識薄弱對學生未來進行醫療衛生工作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存在一定風險隱患。而目前我國衛生高職教育教學中,學校與教師的關注的重點是注重就讀學生未來的就業問題,從而教師在教學中注重的就是學生職業技能的培訓和提升,對學生的職業安全教育就相對忽視。學生未來從事的是醫療衛生事業,但因為職業安全教育的缺失,使得我國的衛生行業的安全狀況遠滯后于經濟建設的步伐,衛生行業職業安全更是形勢嚴峻,法規落實不到位、安全防護制度不完善,防護意識、防護知識的缺乏以及防護設施的滯后都使醫務工作者在職業風險面前如履薄冰。
一、重視職業安全教育的原因
我們在衛生高職教學中應當認識到,學生以后是要從事衛生行業的,衛生行業的安全有一部分是受學生的安全思想素質影響的,滲透和強化職業安全教育的確非常重要。重要的具體原因則在以下幾個方面:1、首先衛生行業本身是一個風險較高的行業,它涉及到醫藥、化學制藥、醫療器具、實驗操作等等方向,而這些方向的實際操作有諸多的要求,稍有不慎醫療衛生工作環境發生變化,都會造成安全事故。2、其次,由于衛生行業的風險性較高,面對職業風險,我國醫務人員抵御風險能力還比較弱,我國醫務職業的防護管理還處在初級階段。例如,對艾滋病的防護管理到2004年衛生部才正式頒布《醫務人員艾滋病病毒職業暴露防護工作指導原則》,醫務人員在為病人進行艾滋病治療的時候是非常危險的,可見人在醫療衛生行業的抵抗能力是較弱的。因此強化職業安全教育十分重要。3、根據相關數據顯示,在美國每年衛生行業職員中被針刺傷或經皮膚受傷害的可達60~80萬人,而62%~88%的銳器傷是可以避免的。以最簡單的戴手套為例,恰恰是預防接觸性傳染和銳器刺傷感染的有效方法,而良好專業行為和習慣的養成,關鍵要意識先行,即重在教育。通過對醫療衛生學習者的安全教育,降低未來衛生工作者身體以及心理的傷害,進而更好地為患者進行治療。
二、安全教育的措施
由此,必須清楚的是,衛生高職教師應該如何做到對學生職業安全教育的滲透與強化。本文就此結合衛生高職教學實際,提出以下滲透與強化措施。1、營造全校范圍安全教育的氛圍要讓學生進入校園的那一刻,就能感受到衛生高職院校的安全理念和安全教育的氛圍,進而學生由于潛移默化的影響,自然而然形成衛生安全意識和安全觀念,提高醫學衛生安全素質。讓“以人為本、預防在先”的安全理念以及“嚴格遵守,安全規程”的安全準則深入人心。營造全校范圍安全教育氛圍可以具體到以下幾點:(1)新生入學教育。衛生高職院校在新生入學時,除了對學生介紹以往的校史、專業、校規校紀外,另外根據學生不同專業加入相應的職業安全教育。例如,化學制藥專業,學校以教研室為單位給新生做好專業安全教育的講座。在化學制藥中,不可避免要涉及易燃、易爆、有毒、腐蝕等危險化學品,在使用、廢棄處置或存儲等過程中極易發生事故。教師在開展講座是預先給學生傳授相關的自我防護知識,使學生大致了解哪些試劑有劇毒,哪些溶劑是避免使用的,哪些試劑或反應容易發生爆炸,高溫高壓反應如何操作等,從而提高學生的安全意識,減少事故的發生。通過講座,既強調了衛生高職院校對安全教育的重視,又為新生入學營造了一個良好的知識學習的氛圍。(2)開學第一課教育。每學期開學,都要利用班會課進行開學第一課教育,作為衛生高職院校,學校培養的是未來的醫務工作人員,職業安全教育需要反復強調,所以利用每學期的開學第一課,向學生開展安全教育,凸顯安全教育的重要性。(3)定期開展安全知識競賽。校園每學期定期開展安全知識競賽,分專業進行,每個專業在安全知識競賽中選出優秀學生進行表彰獎勵,形成安全教育的氛圍,進而培養學生的職業安全意識。2、教學過程滲透安全教育衛生高職院校教師在課堂教學時,不僅要傳授衛生醫學知識,還要將職業安全意識融入到衛生醫學知識當中。例如,學生在分辨時,教師除了教學生辨認的方法,還要強調的安全使用。從品來看,阿托品、地塞米松、麻黃堿、腎上腺素等均為1ml安瓿,學生極易發生混淆。因此要強調學生注意取用正確藥品,以確保麻醉用藥準確無誤,再進行的正確操作。(1)理論教學教育。教師在衛生理論教學的時候應該明白,學生此時逐漸在形成專業知識、習慣、意識,學生對知識的學習會產生深刻的印象,所以將安全知識融入課堂,對保護未來醫務工作者的身心健康有非常大的作用,從而也為減少衛生安全事故奠定良好的基礎。例如,在護理學專業理論教學中,教師將七步洗手法和穿脫隔離衣法、無菌技術和隔離技術、標準預防技術和分級防護技術、針刺傷防護技術和應急處理技術等內容融進理論教學。由此,可以達到職業安全教育的滲透與強化。(2)實驗教學教育。衛生高職要求的是學生有過硬的技術,除去理論教學外,引導學生進行實驗操作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在這個環節中,教師要做到實驗操作的規范指導,以及對學生的嚴格要求,學校許多的安全事故發生在實驗室的比例不小,因此學生在實驗操作時可以切身體會到職業安全的理論教育對實驗操作有非常大的幫助,在實驗操作時也注重安全操作。教師在學生實驗前和實驗過程中都應當做好安全教育。3、加強安全措施教育加強安全措施教育,指的是衛生高職教師在教學的安全事故處理的環節,根據學生實驗操作發現實驗室器材,或者學生本身操作失誤等現象采取一定的措施。例如,發現安全隱患及時報告,采取整改措施“在安全隱患消除前不得開放實驗室”。或者,實驗教學中,發生操作失誤導致一些損失,例如實驗器材的損失、人員的傷害等,學校有權根據具體情節和事故等級,給予批評教育,行政處分,甚至提請刑事訴訟。從安全事故的處理措施中,學生也能感受到職業安全的重要性,就達到了職業安全教育的滲透和強化目的。
三、結語
衛生高職本就具有自身特點,衛生醫療事業也有其風險性,因此衛生高職教師必須明白職業安全教育對學生的重要性,進而采取一定的措施去強化學生的職業安全意識,培養學生高尚的醫德情操。
【參考文獻】
[1]王麗.在衛生高職教學中滲透并強化職業安全教育的思考[J].職業教育研究,2014.12.149-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