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病蟲害控制方案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林業技術;病蟲害;防治;方案
中國疆域遼闊,陸地領土面積大,森林面積占土地比例較大,但影響我國林業發展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病蟲害的爆發。病蟲害現象在我國森林中比較常見,這種病蟲害爆發時間非常迅速,破壞力極大,傳播速度較快,使森林植被不能正常生長、生存,嚴重影響了我國林業的發展。所以,如何加強對病蟲害的防治工作,是當前林業發展面臨的一個重要挑戰,要提高重視,重點關注林業技術的研究,促進我國林業發展。
一、我國林業技術與病蟲害防治的現狀
(1)缺乏科學合理的病蟲害防治工作規范。我國現階段的病蟲害防治手段較為落后,與國外先進的手段和技術相比,在工作規范、工作手段和流程中都較為欠缺,沒有借鑒學習國外的防治經驗,在國內還是以噴灑農藥為主,沒有取得較好的病蟲害防治效果。農藥的藥量與防治病蟲害的效果之間有直接的聯系,會影響周圍的環境。我國目前沒有明確規定的農藥使用用量,在使用農藥時中亂用、濫用,缺乏規范性以及科學性。農藥使用用量過多時,農藥中的有害成分威脅著周圍植物的生存,造成環境污染,這與防治過程的初衷相違背;如果農藥用量較少,就無法達到理想的防治效果。
(2)工作人員沒有較高的專業技術和專業素養。在進行病蟲害防治工作的時候,需要對森林植被、病蟲害種類、和對植物的類型、生長環境等理論知識有較深的研究,要綜合多方面因素進行分析,這就要求了工作人員對林業技術與病蟲害防治的專業素質較高。目前,在我國缺少對于專業人才的培養,具備專業技術和素養的人員較少,缺乏一定的專門培訓機構,許多從事林業的工作人員缺乏專門的培訓,在工作中缺乏相應地專業知識,不能夠對森林的各方面進行綜合分析來提出防治措施,所以在進行森林病蟲害防治的時候,沒有充分的理論知識支撐,使得病蟲害防治工作效果大打折扣。
二、如何推進林業技術的提高核病蟲害的防治
(1)合理規劃森林,加強造林能力。森林植被受到多方面的影響,最為重要的是環境的影響。在進行造林工作時,要根據不同類型的樹木所適合的生長環境的差異性,來確定不同的造林方案,對地域條件進行充分的分析,考慮地形地貌和氣候條件等因素來制定最適宜的種植方案,利用較好的種植技術來實現造林,并與當地環境條件相符合。在病蟲害嚴重的地區,可以適當引進抗病蟲害較強的樹種,改善當地原有抗病蟲害不強的植被,推進樹木對于病蟲害的防疫能力。在造林時,要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對植被間距、種植方法都進行科學、合理的分析,選擇不同樹種交叉種植來促進整個森林結構的抗病蟲害能力,充分發掘可種植的空間,通過這些舉措在防治病蟲害的同時,控制農藥的使用,減少環境污染。
(2)建立信息化森林管理系統。為了更加有效的推動病蟲害防治工作,必須關注林業管理的現狀,混亂的林業管理會引發較大規模的病蟲害,并導致病蟲害發作時間頻繁,要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建立一系列的森林管理系統,加強對林業的管理監督,能夠及時的發現安全隱患,采取及時有效的方式來控制病蟲害的擴散,大大減少病蟲害造成的損失,確保森林的健康環境。
(3)選擇生物防治手段,減少對環境的影響。生物防治手段是一種較為先進科學的方法,能夠有效防治病蟲害,并且對環境的影響較小,相較于傳統的農藥防治方法來說,有許多優點,改善了傳統農藥防治法對環境造成的影響。應該加強生物防治法的使用程度,推廣開來,實現防治病蟲害工作的理想成果。這種新型的生物防治方法就是按照生物鏈的關系,在自然界中利用林木害蟲的克星,通過自然界一定的規律,對病蟲害進行消滅和控制,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一定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根據實際的環境來控制天敵的數量,防止出現新型的污染和病蟲害。
(4)推進生物農藥的使用。生物農藥不同于傳統的以化學成分為主的農藥,不具備有毒有害物質,對環境的影響較小,并且在長期使用下也不會使病蟲害產生相應地抗性,因為這種農是在自然規律的基礎上,利用病蟲害的天敵進行防治。傳統的農藥不能從根本上防治病蟲害,使得森林防治工作效果越來越差,防治工作越來越難,而選擇生物農藥之后,可以取得十分顯著的成效,還避免了病蟲害產生抗性,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對病蟲害防治工作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綜上所述,在病蟲害的防治方面,應當合理規劃森林,加強造林能力、建立信息化森林管理系統、選擇生物防治手段,減少對環境的影響以及推進生物農藥的使用,只有這樣才能促使林業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甘家兵.林業技術與病蟲害防治的方案研究[J].農業與技術,2016,10:191.
[2]黨潘飛,王.林業技術與病蟲害防治的方案研究[J].農民致富之友,2016,18:119+153.
林業能夠有效的保持水土,具有防風固沙、涵養水源的基本功效,且能夠對氣候進行調節,因此做好林業病蟲害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通過綜合防治技術的應用,能夠有效控制林業病蟲害,維護生態平衡,值得推廣運用。
2林業病蟲害防治的意義
我國幅員遼闊,氣候特征變化多端,樹木的種類較多,因此病蟲害的種類也比較多,且常年都有,為林業生產帶來的損失嚴重,因此對林業進行病蟲害的綜合防治具有必要性。防治林業病蟲害時,要對林業所處地域的多種影響因素進行考慮研究,主要包括:(1)區域自然環境以及氣候特征;(2)林業中林木的品種;(3)林業的生態結構;(4)病蟲害的種類;(5)病蟲害的實際發生規律。在實際防治過程中,要制定系統科學的方案,采取綜合防治的措施,在病蟲害未發生或者發生初始階段就對其進行控制,防止其出現大面積的爆發。林業病蟲害防治作為林業管理工作中最為重要的一項內容,要高度重視并積極落實,以便順利的進行和發展相關的林業生產工作。
3林業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分析
3.1加強病蟲害的動態監測與控制
要善于利用各種高新技術,對林區病蟲害實施動態監測,建立動態監測點,劃分整個林區,全面調查林業的病蟲害特征,做好數據采集工作,及時更新數據,并對林業過去的病蟲害發生情況、實際擴散面積以及病死樹的數量進行分析研究,以便加強對此區域病蟲害的監督,因地制宜的采取相應的控制措施。
3.2強化林區的病蟲害管理
對林區進行病蟲害防治的重點在于對傳染的源頭進行控制,防止病蟲害由病死的植物轉向正常的植株,因此,為了有效的對病死樹木上的蟲卵、幼蟲以及成蟲進行控制,防止疫情的進一步擴散,則可以采取間伐的措施。對于那些已經病死的植株,要對其運輸、核銷以處理的各個環節進行防控,防止出現非法經營以及販賣病死樹木的問題。如若一定要運輸,則需要指定專人進行配送,并送至指定的地點,對其進行統一的處理,做好處理記錄工作,明確運輸線路和地點且歸檔備案,以便后續的查詢。遵循調查報告以及實際情況核銷病死植株,對病死植株進行嚴格的管控,防止其被丟失或者被任意投入使用。
3.3豐富防治林業病蟲害的手段
3.3.1生物防治措施
生物防治措施,主要利用的是害蟲的天敵,也可以通過提取激素的方式對蟲害的繁殖生育能力進行抑制,最終實現消滅害蟲的目標。生物防治作為一種理想的蟲害防治方法,不需要使用化學藥劑,因此不會對環境造成污染。
3.3.2物理防治措施
利用各種簡單的機械物理技術對林業蟲害進行防治,或者可以根據蟲害成蟲時具有的趨光性,來利用黑燈光對其進行誘導和殺害。同時,為了提高樹木的抗病能力,可以加強對種子的消毒,還可以利用高溫等物理方式,對林業病蟲害的病菌進行消滅,避免病蟲害的進一步擴散。3.3.3化學防治措施當其他控制蟲害的方法難以達到滅蟲的目的時,則可以采取化學方法,主要是利用噴施化學藥劑的形式來對蟲害進行殺滅,使用過程中要對農藥的用量和用法予以注意,盡量的使用毒性低、殘留少的農藥。
3.4推廣新型防治林業病蟲害技術
現階段,林業物種以及各種林業材料的流動速度越來越快,流動范圍越來越廣,林業病蟲害的數量以及種類也在不斷增加,因此,為了進一步做好林業病蟲害的防治,關鍵在于不斷尋求和推廣新型的防治技術。具體可以從以下幾點著手:(1)要對林業病蟲害所具有的本質性的影響進行考慮,持續不斷的對新型的林業病蟲害進行分析,開發更新型的防治技術和方法,加強育種以及育苗環節的病蟲害防治技術的推廣,科學選擇林業苗圃地,對土壤的水分進行控制,減少由于苗圃地處理技術不佳而引發的立枯病、地老虎等林業病蟲害。(2)注重推廣移植以及養護環節的新型防治林業病蟲害技術,從項目區域的基本特點入手,對林木移植以及養護進行確定,從而對林地的生態進行有效的控制,對林業病蟲害的繁衍進行阻斷和切割。
3.5做好人員培訓工作
為了能夠在林業病蟲害防治工程開展過程中及時的發現病蟲害潛在的威脅以及隱患,則需要不斷提高林業病蟲害防治管理人員的專業技能,確保其對病蟲害的種類、分布等有一個正確的認識,以便全面的、有針對的對病蟲害進行預防和控制,將林業病蟲害的影響范圍控制在最小。
3.6實施可持續營林防范技術
做好營林全過程病蟲害防治:(1)選擇抗病樹種;(2)做好具有抗病技術的育種工作;(3)科學營林,以便充分發揮抗病樹種防治病蟲害的能力以及潛力,盡可能的減少農藥、殺蟲劑以及化學藥品的使用,對病蟲害的成本進行控制,及時的消除育苗過程中存在的病蟲害危害,對土壤中以及種子里潛伏的病蟲害進行消殺,使得育種的病蟲害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高。實際營林過程中,應對營林的各個環節進行整合,全面控制病蟲害的產生、生長以及擴散。
4結語
總而言之,做好林業病蟲害的防治工作能夠有效促進林業的可持續發展,實際操作過中,可以多方面、多角度的制定相應的防治方案,按照病蟲害的發生程度以及特點,分別采取物理、化學以及生物等防治措施,從而促進林業持續發展,獲得良好的經濟、生態效益。
作者:祝賢武 單位:貴州省貴定縣昌明鎮農業農村工作服務中心
參考文獻:
[1]傅源.簡析林業病蟲害綜合防治措施[J].新農村:黑龍江,2014(6):291-291.
關鍵詞: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現狀;方法
1我國林業病蟲害的現狀與特點
我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主要工作之一是林業病蟲害防治。對提升生態環境,保護森林資源,推動我國生態環境保護和林業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目前,我國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在當地政府及國家的共同關注下,通過人民群眾和林業部門全體員工的共同努力下,林業資源保護設施獲得了極大的加強,可是因為各種其他因素的影響,我國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仍然不容樂觀、形勢嚴峻,不少棘手、非常緊迫的問題需要進行解決。通過長期的觀察,我國林業病蟲害主要存在以下特點:
1.1地域廣泛性
林業病蟲害出現時,一般都不是局部的,一個地區的病蟲害影響面積就可達到十幾萬畝,還有我國林業種植存在集中的特點,若在林區內所種植的還是單一樹種。這樣的話病蟲的傳播速度可極為迅速。因為多年來造林樹種單一,北方氣溫還漸漸升高,導致害蟲越冬死亡率變得越來越低。致使我國這些年出現病蟲害的森林面積的年年攀升,當前林業病蟲害的控制工作還受到技術、資金和人力的影響,使防控難度得到加大。
1.2不確定性
林業病蟲害的不確定性就是它不好解決的主要原因之一。病蟲害的出現具有突發性的特點,在出現前無法預測。我國幅員廣闊,病害情況時有出現,林業部門無法做到檢測的全覆蓋。此外,造成我國林業病蟲害的害蟲種類有很多品種,每一種病蟲的防治措施會各不相同,故無法做到預防的全面性。從以上兩點來看,林業病蟲害的出現就無法回避了。
1.3物種進化速度快
從近年看,伴隨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研制成功不少殺蟲藥物,讓之前不少難防治、危害大的病蟲害都得到了有效防控。可是,也因而為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埋下了隱患。所謂的隱患,就是指生物在不斷的藥物使用過程中,它抵抗力和適應力都將持續增強,抗藥性逐漸變強,這會對控制林業病蟲害是非常致命的。
2林業病蟲害的防治方法?
2.1分類防控
提升宣傳工作,明確“預防為主、科學防控、依法治理、促進健康”的防治方針,增強群眾基礎安全意識,保證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法制化、標準化、科學化。防治工作的方針就是以預防為主,綜合治理,防是第一位的、治是第二位的。應按照林分或林種類型、受害等級和病情調查結果,對于主要次期性病蟲害,分類實施,總結之前做得有效的措施,制定相關預防和控制的執行方案,并認真執行。評估和分析全年林業有害生物出現發展趨勢,設計有關的防治方案,并按照監測結果及時調整全年防治方法,提前做好一些準備工作。
2.2加強動態監測
監測對象為當地的主要次期性和常發性病蟲害,特別是冰凍雪災能改變林分環境,之前那些一般或次要的病蟲害,特別是次期性病蟲害極易轉移為主要種類。所以,應對不同林分或林種類型、受害等級,明確固定樣地,密切監測病蟲害的出現發展趨勢。尤其是應提升供電線路沿線和疫區的松材線蟲病監測。調查方法以人工地面調查和害蟲信息素誘集為主。
2.3具體方法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2.3.1育苗方法防治病蟲害。使用雜交的方法應選取抗病蟲力強的樹種培育良種壯苗,不但速生還可抗病蟲,此為林木豐產速生的基礎。對用做育苗的圃地進行土壤處理,或農、苗輪作能夠降低病蟲侵害。適當控制和合理密植播種期,也能夠防控個別病蟲害。提高苗木的撫育管理,能夠打造不利于病蟲發生而有利于苗木生長的環境條件,進而提升苗木的抗病蟲能力。此為育苗中控制病蟲害的主要方法。
2.3.2造林方法防治病蟲害。從豐產栽培及造林調查規劃時候起。對造林類型的確定和樹種的采選應該考慮到病蟲害出現的可能性。混交林內各樹種相互阻隔,也能夠控制病蟲害的擴散蔓延和傳播。
2.3.3育林方法防治病蟲害。幼林撫育問伐對防止林木病害有極大作用,還有合理修枝能控制引發木材害蟲或腐朽的為害。?
2.3.4成林撫育方法防治病蟲害。成林撫育要按照不同時期特點實施適宜的衛生伐和撫育伐,除掉風折木、風倒木、枯立木、瀕死木以及有嚴重機械損傷、次期害蟲和立木腐朽菌的林木,來避免病蟲的擴散。成熟林一定要馬上進行采伐。采用合理的采伐方式,處理好采伐痕跡,控制害蟲突然蔓延、上升。
3加大工程治理與投入
關鍵詞:綠化樹種病蟲害;防治問題;對策
1.防治工作存在的問題
1.1防治主體單一
綠化樹種病蟲害防治檢疫站作為全縣綠化樹種病蟲害的組織管理部門,肩負著全縣綠化樹種病蟲害的預測預報、組織開展綠化樹種病蟲害的調查,主要綠化樹種病蟲害預報,編制主要綠化樹種病蟲害防治規劃和預案,組織、指導、協調重大和突發性綠化樹種病蟲害的除治,森林植物檢疫等事務工作,同時《森林病蟲害防治條例》也確定了“誰經營,誰防治”的責任制度。
1.2防治措施滯后
具體表現在:一是不科學的造林營林方式。造林時科學規劃、適地適樹、選育良種壯苗不夠,造成森林植物生長勢的衰弱,抗病蟲害能力差。二是不科學的造林方式形成不合理的林分結構,使人工林過度純化,森林生態系統脆弱,抵御病蟲災害有能力下降。
1.3發生面積增加
雖然近幾年開展了病蟲害防治工作,一些地方的病蟲害發生有所控制,但由于面積基數增大,發生病蟲害的威脅增加。在當前資金、人力、技術等有限的情況下,防治難度加大。從近幾年的統計數據來看,退耕還林地中經濟林木發生面積呈逐年上升趨勢,并且危害程度也逐年加重。
1.4發生種類增多
隨著外調苗、進出物資的增多,外來林業有害生物開始進入務川縣,危害生態系統安全,如天牛、柑桔煤污病等病蟲害均是在近幾年的退耕還林引種過程中傳人務川縣。同時,過去危害比較嚴重的云南松毛蟲、側柏毒哦、松葉蜂等常發性害蟲沒有得到有效根治,隔幾年又會局部地區發生。
1.5潛在危險增大
松材線蟲病等危險性病蟲害相繼在務川縣周邊省、市、縣發生,給務川縣的防控工作帶來了極大的桃戰。雖然務川縣采取一系列嚴格措施進行防控,到目前為止未在務川縣發生,但潛在的威脅卻不容忽視。務川縣是國際性檢疫害蟲松材線蟲病的適生區,且樹種結構是以馬尾松、葵花松為主,一旦侵入,很可能使務川縣大面積的松林在短期內毀滅,嚴重威脅務川縣的生態安全。
2.主要對策措施
2.1加大宣傳力度,實行依法防治
結合森林工程、林權制度改革等林業工程,特別是以明晰產權為主要內容的林權制度改革,在實現“山有其主、主有其權、權有其責、責有其利”的過程中,強化“誰經營、誰防治”的責任制度,依法充分調動林農防治的積極性,實現“群防群治”多元防治主體的局面。
2.2加強監測預報,推行綜合治理
①縣級森防站要真正參與本地區造林規劃設計方案的可行性論證,在森林經營方案的審批以及造林項目的檢查、驗收等方面,要有森防科技人員的影子,做到沒有病蟲害預防措施的造林設計不予審批,達不到混交林比例的造林項目不予驗收。②加大良種壯苗的培育力度,建立相應的種苗基地,培育抗干旱和抗病蟲害的鄉土樹種。要盡量減少調運種苗的數量,從采種、育苗、調運、造林的各個環節落實預防措施,確保造林苗木無病蟲害隱患。③在林業生產建設中,采取有力措施,積極營造多樹種、多林種、多形式的混交林,特別是要發展鄉土樹種,引進優良品種、樹種林種配置、林網結構調整等方面多做工作。④在現有林地中,有約20%的低效低產林、不健康林分,結合低產林改造,有計劃地將病蟲危害嚴重的純林改造成混交林。⑤對病蟲害常發區加強中幼林撫育管理,實行集約經營,搞好水肥管理,松土除草,撫育間伐等,增加樹木的生長量,增強樹勢,提高樹木抗病蟲害的能力。
2.3注重檢疫御災.嚴格控制源頭
①加強《植物檢疫條例》等法規和森林植物檢疫工作重要性的宣傳,增強人們的法制觀念,促使人們對檢疫工作給予理解和支持。②積極探索警檢結合、路檢結合等執法模式。③加強森林植物檢疫檢查站和綜合消毒站的作用,加強對過往運輸森林植物及其產品車輛的檢疫檢查,嚴禁帶疫植物進入務川縣。④加強產地檢疫,對城鎮森林植物及其產品的倉儲、加工、銷售單位及苗木、花卉、果品等生產單位的管理,堵塞危險性病蟲害的傳播渠道。
2.4加大資金投入.保證防治需要
加大資金投人是提高防災減災能力的重要基礎,特別是務川縣的森防基礎設施較差的情況下更尤為重要。要逐步建立多元化籌集資金機制,不斷拓展投資渠道。要嚴格執行“誰經營、誰防治”的責任制度,依法充分調整林農防治的積極性,加大自籌資金比例,轉變等、靠、要思想,實現防治資金以林主投入為主,國家補助為輔。
2.5加強森防體系建設
在全縣范圍內多方面、多層次開展森防培訓工作,力爭每個鎮鄉、村都有森林病蟲害預測預報人員,提高預防意識,加強森防技術力量。
超前謀劃部署,及早制定防治工作方案
年初,市農委為全面加強農作物病蟲害防治,組織召開由各縣(市、區)農業技術推廣總站(中心)負責人參加的專項會議,安排部署全年工作任務,提出了重點加強危險性病蟲害的監控、防治工作,要求全市各級農業部門認真貫徹 “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緊密結合各地實際,研究制定切實可行的防治方案,全市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工作隨即全面深入展開。
準確預測預報,指導科學病蟲害防治
市農委根據農作物病蟲害活動狀態、氣象條件和實地調查情況等綜合因素,組織技術人員及時中期、長期預測預報,準確率達到95%以上,為有效防治病蟲害提供了科學指導。3月21日,市農委根據各測報點數據、相關氣象條件、歷史工作資料等綜合分析,向全市“2011年吉林地區農作物病蟲害發生趨勢預報”,并通過新聞媒體進行了宣傳報道,起到了較好的宣傳發動作用。4月28日,根據水稻育苗期間的天氣特點及農民育苗時存在的共性問題,了“關于做好水稻立枯病防治工作的通知”。6月21日,根據測報點提供的信息和實地調查,在粘蟲低齡期及時了“我市部分農田發生一代粘蟲為害”的指導簡報,引起基層農技人員和農民群眾的高度重視,采取了有力措施,使得這一具有群聚性、遷飛性、雜食性、暴食性的害蟲得到及時控制。7月6日,根據水稻二化螟的發育進度,適時了“積極做好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準備工作”的指導簡報。此外,市農委還在病蟲害發生期間,把周報與即時上報相結合,將調查結果及時向有關領導匯報,為指導全市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提供了可靠依據。
召開現場會,實施大面積統防統治
為加快推進全市城區生物防螟工作,指導農民掌握正確施放赤眼蜂蜂卡,7月5日,市農委在船營區大綏河鎮柴家村,組織召開赤眼蜂防治玉米螟蟲現場會,來自昌邑區、船營區、龍潭區、豐滿區等四個城區農業局、農技推廣中心的相關負責人和近百名農民代表參加現場會,全市生物防螟工作正式啟動。全市68個鄉鎮的285萬畝進行了赤眼蜂防螟,平均防效達到70%以上,挽回蟲害糧食產量損失率7%左右。7月中旬,市農委組織各縣(市、區)農技推廣人員,會同農祥專業技術合作社,在昌邑區孤店子鎮舉辦了稻瘟病防治現場會,會上展示了WPH-62型低空無人直升機噴施藥劑,農技人員向農民群眾詳細講解了稻瘟病嚴重危害性、稻瘟病的防治關鍵時期、開展統一防治的根本原因和有效方法,為打好稻瘟病防治硬仗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