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洪澇災害應急處置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做好**市城區水災突發事件防范和處置工作,使水災處于可控狀態,保證抗洪搶險工作高效
有序進行,最大程度地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1.2編制依據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汛條例》
、《國家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國家防汛抗旱應急預案》、《**省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防
洪法辦法》和國家防總印發的《城市防洪應急預案編制大綱》制定本預案。
1.3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市城區(西二環以東,七里河以北,東三環以西,北二環以南)范圍內因自
然或人為因素導致的洪水、暴雨等水災事件的防御處置。
1.4工作原則
1.4.1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落實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利用先進科學
技術,高度重視,積極應對,不斷提高防御洪澇災害的能力。
1.4.2防汛工作實行行政首長負責制,堅持統一領導、統一指揮、統一調度。
1.4.3堅持安全第一、常備不懈、預防為主、防搶結合;堅持因地制宜,突出重點;堅持
服從大局、分工合作、各司其職;堅持公眾參與,軍民聯防;堅持工程與非工程措施相結合等原
則。
2.城市概況
2.1自然地理
**市城區地處**省南部太行山東麓,華北大平原的西部邊緣。**市城市總體規劃(2005-
2020年)規劃區總面積為:3745平方公里,東徑113°45—115°50,北緯36°45—37°48。2006
年底建城區面積為50.57平方公里。
**市城區屬于子牙河系的滏陽河流域。城區地勢西高東低,平均坡度為千分之五至千分之三
,地面絕對標高94米(西二環)至54米(東三環),相差40米。流經現城區的河流有:小黃河(
含茶棚溝)、圍寨河、牛尾河、七里河。小黃河發源于**縣封山北麓,全長21.5公里,流域面積
63.24平方公里,自西向東穿市而過,在城區東北角的高莊橋與牛尾河匯流。圍寨河發源于市內橋
西區西郭莊村,全長7.0公里,流域面積19.0平方公里,流經橋東區至大吳莊橋西北與牛尾河匯
合。牛尾河發源于本市城區北部達活泉一帶多泉區,全長39公里,流域面積338平方公里,在城
區東北高莊橋與小黃河匯流。七里河發源于**縣馬河鄉西候峪村,由西向東流經市區南部,市區
以上匯水面積330平方公里,七里河下段名叫順水河,至任縣永福莊從南澧河匯入北澧河。
2.2社會經濟
**市城區現有常住人口59.93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57.63萬人,2006年城區生產總值約
154.53億元。
京廣鐵路于城中南北縱貫,107國道和京深高速公路于城東南北穿越,城區東西方向的公路
交通線路有邢德、邢臨、邢清、邢都、邢左、邢和等線。主要工業產品有軋輥、鋼鐵、輪胎、玻
璃等。
2.3洪澇風險分析
城區年最大降水量1269毫米(1963年),年最小降水量263.2毫米(1992年),歷年平均降
水量552.7毫米,最大一日降水量為1963年8月4日304.3毫米,最大小時降水量為**年7月18日
94.1毫米。一般年降水量70%集中在6月—9月。較大暴雨、大暴雨多發生在7、8月份,**年7月
18日下午歷時100分鐘降雨124毫米,其強度為建國以來最大。故主汛期在7月中旬至8月上旬。
**市城區的洪澇災害主要由暴雨洪水造成,洪水威脅主要來自市區以西小黃河流域。由于城
區靠近山區,河道源短,坡陡流急,洪水集中快,下泄快,破壞力大,極易發生洪澇災害。歷次
水患均因降水量集中,防洪未設工程防護,排水標準較低等原因所致。
據歷史記載,自公元638年至今1300余年間,**發生大小洪災67次,其大洪災9次,較大
洪災32次,特大洪災發生約為150年一遇,較大洪災發生約為40年一遇。洪災的發生與小黃河、
七里河暴雨洪水渲泄直接有關(見附件1)。
2.4洪澇防御體系
我市城區是全省省轄市中唯一防洪無設防的城市,洪澇災害潛在危險極大?,F有除澇工程現
狀約為10年一遇,相距防洪設防標準50年一遇標準相差甚遠。防汛任務相當艱巨。
我市城區防洪規劃于1992年被省批準實施后,由于財力所限,防洪工程至今未能上馬。
解決我市城區的防洪問題,根本在于修建西部防洪工程,將洪水導出城區外。解決城區排水
的關鍵在于治理城區河道,方能確保城區安全。近幾年,市委、市政府對小黃河、圍寨河陸續實
施退污還清治理以來,大大增加了其泄洪能力。但牛尾河、小黃河上、下游和圍寨河部分河段仍
存在行洪不暢的問題。隨著對七里河的綜合治理,現已初步形成了50年一遇的行洪標準,但下游
未治理河段行洪標準仍然較低。
2.5重點防護對象
2.5.1黨政機關要地
**市委(新西街)
**市人民政府(紅星街)
**市人大常委會(公園東街)
**市政協(冶金路)
2.5.2部隊駐地
**軍分區(中興東大街)
市武警支隊(新華南路、高莊橋路)
92509部隊(團結西大街)
2.5.3城市經濟中心
1.中興東大街中北商城段商業區
2.中興西大街購物中心段商業區
2.5.4新聞單位
**市廣播電臺**市電視臺**有線網絡傳輸公司
**日報社
2.5.5地下商場,人防工程
2.5.6水、電、氣、熱等生命線工程
2.5.7重要倉儲地
2.5.8城區積水交通干道(含鐵路立交橋)及危房稠密居民區
根據**市城區歷次水患,設定險區和重點部位如下:
(1)孔村險區:孔村、地質十一隊一帶,由于西部無設防,鋼鐵路橋阻水遇有較大洪水時
會殃及該區。
(2)牛尾河險區:牛尾河今年將進行治理,但襄都路兩側和知春園內河道斷面較窄,極易
阻水。下游至大吳莊與圍寨河交匯處河床狹窄,排水能力低,遇較大降雨容易殃及兩岸農田及建
筑。
(3)北大街及靛市水坑一帶:危舊房屋較多,排水設施落后,遇到較強降水易發生內澇。
(4)積水交通干道
新興路地道橋
面粉廠街地道橋
中興路地道橋
育英街地道橋
團結路地道橋
泉南大街地道橋
泉北大街地道橋
北外環地道橋
其它險區由所在區域的區(縣)鄉(辦事處)負責劃分。
3.組織體系與職責
3.1指揮機構
為貫徹以行政首長負責制為核心的防汛責任制,**市人民政府設立城區防汛指揮部,常務副
市長任指揮長,有關單位和部門的負責同志分別為副指揮長和指揮部成員,其職責分工如下:
3.2辦事機構
城區防汛指揮部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市建設局。辦公室主任:孫玉東(兼);常務副主
任:趙現坤。辦公室工作人員由有關部門組成。辦公室地址:冶金北路路西小黃**岸。聯系電話
:2022164。
遇有特大洪水,受災嚴重時指揮部集中辦公,并分設一室五處;
(1)辦公室
組成單位:市建設局、市城管局
負責單位:市建設局
(2)宣傳動員處:
組成單位:市委宣傳部、**日報社、**電視臺、**廣播電臺
負責單位:市委宣傳部
(3)技術情報處
組成單位:市氣象局、市水務局
負責單位:市氣象局
(4)軍民聯防處:
組成單位:**軍分區、66220部隊、市武警支隊
負責單位:**軍分區
(5)危房保安處:
組成單位:市住房保障和房產管理局、市教育局、市人防辦
負責單位:市住房保障和房產管理局
(6)綜合保障處:
組成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員會、市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市公安局、市通信分公司、市
移動公司、市聯通公司、市供電公司、市民政局、市國土資源局、市交通局、市財政局、市糧食
局
負責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員會、市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
4預防與預警
4.1預防預警信息
4.1.1氣象水文信息
市氣象部門要依靠高科技手段,加強災害性天氣的預報,除中、長期天氣預報外,尤其要提
高對突發性水患預報的時限性、準確性,爭取洪水預見期。
當河流發生洪水時,市水文部門應加強測驗手段,及時上報測驗結果。
重要雨情、水情應在30分鐘內報到市城區防汛指揮部辦公室(以下簡稱城防辦)。
除氣象水文部門的預報檢測外,在市區設置如下報汛點:
設立南大郭、孔村橋報汛站點,監視市區西部山洪下泄和小黃河沿河泄洪流量水位情況;設
南瓦窯報汛站點,監視圍寨河泄洪流量水位等情況;設立**學院報汛站點,監視牛尾河汛情及水
位警戒情況;設立賈村、南陳村等報汛站點,監視七里河上游水庫泄洪及沿河洪水下泄情況。
小黃河、圍寨河報汛站點由小黃河圍寨河管理處負責安排;牛尾河報汛站點由**學院負責安
排;七里河報汛站點由橋西區、橋東區負責安排。
各報汛站點負責向城防辦報告指定河流的洪峰流量、水位、峰現時間、洪水過程。通訊方面
如無固定電話的必須配備移動電話,保證通訊暢通。各報汛站點的報告成果,由各單位負責校核
,審定后擇其有價值的報城防辦。緊急情況報汛站點可直接與城防辦聯系。我市城區的廣大公民
都有向市城防辦反映水情、雨情的義務。
4.1.2工程信息
設河勢水情、堤防工程、閘涵泵站監測機動隊,對各行洪河道的洪水走勢,河彎段頂沖位置
,堤岸崩塌、閘涵泵站設備完好及運轉情況,涵閘洪水下泄及流量等情況進行監測。從建設系統
搶險大隊抽10人配備機動車輛,晝夜巡視,嚴密監視,以防不測。
4.1.3洪澇災情信息
(1)災情信息內容:災害發生的時間、地點、范圍、受災人口、群眾財產以及各種經濟損
失。
(2)洪澇災情發生后,各受災單位應將受災情況在2小時內向市城防辦報告,對人員傷亡和
較大財產損失的災情,應立即上報基本情況,并對實際災情組織核實,核實后及時上報,為抗災
救災提供準確依據。
區(橋東區、橋西區、開發區)屬單位、**縣屬單位的災情由所屬區、縣分別上報,上報時
限為災情發生后的2小時以內。
市城防辦對城區的災情進行匯總后于1小時內向市政府和市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報告情況
。
4.2預警級別劃分
根據我市的實際情況,將防洪預警劃分為四個級別:
Ι級(用紅色表示),當西部山區或本市城區三天內已降雨200mm及以上,且預報仍有較強
降雨時;
П級(用橙色表示),當西部山區或本市城區三天內已降雨150mm及以上,且預報仍有較強
降雨時;
Ш級(用黃色表示),當西部山區或本市城區三天內已降雨100mm及以上,且預報仍有較強
降雨時;
Ⅳ級(用藍色表示),當西部山區或本市城區三天內已降雨50mm及以上,且預報仍有較強降
雨時。
4.3預防預警行動
4.3.1預防預警準備
(1)思想準備。加強宣傳,增強全民預防水災和自我保護意識,做好防大汛抗大洪的思想
準備。
(2)組織準備。城區內各級各部門各單位都要建立健全防汛組織機構,落實防汛責任人
。市城區防汛指揮部重點組建抗洪搶險大隊,常備搶險隊,建設系統搶險大隊,醫療救護隊和治
安巡邏值勤隊等隊伍。
(3)預案準備。城區內各級各部門各單位都要按照各自的實際情況編制防洪預案,主動應
對可能出現的洪澇災害。區(橋東區、橋西區、開發區)、縣(**縣)、鄉(辦事處)在制訂防
洪預案時,對駐在轄區內的大、中型企業及供電、通信、水源地、燃氣倉儲等關系國計民生的重
要單位要重點保護。
各級各部門各單位每年務于5月上旬前將防洪預案、防汛組織機構、防汛責任人和相應的聯
系電話報市城防辦。
(4)工程準備。市建設局、城管局和**學院要按照各自管轄范圍,務于汛前將市區河道、
閘壩、排水泵站維修調試完畢,確保安全度汛。
(5)物料準備。各級各部門各單位所需搶險物資、車輛由各責任單位負責,遇有特殊情況
,可向市城防辦申請,由城防辦負責調度。
當本城區搶險物資、車輛不能滿足本城區抗洪搶險任務時,城防辦要及時向市防汛抗旱指揮
部申請救援。
(6)通信準備。充分利用固定電話、移動電話、傳真機等現代化通訊設備,健全水文、氣
象測報站網,確保雨情、水情、工情、災情信息和指揮調度指令及時傳遞。
(7)防汛檢查。實行以查組織、查工程、查預案、查物資、查通信為主要內容的分級檢
查制度,發現薄弱環節,要明確責任,及時整改。
市城防辦負責檢查各區(縣)、廠(礦)和市屬較大單位的防汛準備情況,其它單位的檢查
由所屬各區(縣)負責。
(8)防汛日常管理工作。加強防汛日常管理工作,市建設局和有關區、縣要對市城區內
的河道加強巡邏,及時疏通,防止堵塞侵占。市城管局要加強對排水管網的管理,確保排水暢通
,并組織環衛部門經常及時清掃收水口附近的垃圾雜物,以防堵塞。
4.3.2江河洪水預警行動
當川口水庫泄洪、溢流或發生其它險情時,水文部門和水庫管理部門要立即向市城防辦報告
情況,由市城防辦向七里河沿岸發出預警。
4.3.3山洪災害預警
當西部山區發生較強降雨可能形成山洪危及我市城區時,市氣象部門和水文部門要及時跟蹤
雨情、水情并向市城防辦滾動報告,市城防辦將通過電視臺等新聞單位酌情向社會相應預警
。
4.3.4暴雨澇漬預警
當我市城區發生較強降雨時,市城防辦酌情向社會相應預警。
4.4主要防御方案
為確保城區安全度汛,爭取抗洪救災全勝,除依靠上級防汛指揮部宏觀調度調控外,城區防
汛指揮部為實施正確決策和指揮,確定以下實施方案。
4.4.1險區險段分工及處置措施(見附件2)
(1)防汛抗洪搶險區域分工:橋東區負責京廣鐵路以東;橋西區負責京廣鐵路以西;**縣
負責市區內縣轄區域部分;開發區負責本轄區部分(實施方案見附件2)
各險區要執行城區防汛指揮部的指揮命令,有情況及時與城防辦聯系。
各險區(段)指揮、責任單位要認真研究措施,制訂具體方案。險區(段)指揮人員必須要堅
守崗位,履行職責,需暫時離崗時,必須向指揮長報告,同時指定人并報城防辦。
(2)在目前城區尚未設置防洪工程的情況下,總的形勢是被動防洪。對城區易積水和低洼
區積水時間較長街區的居民,則采取臨時棄家,到高層建筑物內避險求生措施。
我市城區地形由西向東傾斜,西高東低,坡度較大,洪水下瀉較快,只有部分低洼區積水時
間較長。一旦城區發生大洪水,我們將水晶宮休閑廣場等20多座高層建筑作為居民的臨時避險處
(見附件3),可容納4000人。有險情時由城防辦協調商務、民政和兩區防辦安排就近避險。屆
時飲食供應和衛生防疫工作由糧食、商務和衛生防疫部門負責。市交警部門應在積水區域設置臨
時交通管制和疏導措施以防不測。市城管局要加強應急排水管理以迅速排走積水保障居民的正常
生活。
4.4.2市區西外環抗洪導流、筑堤實施方案
(1)導流方案
當小黃河西部普降暴雨,匯水于西二環以西,對城區構成威脅時,建設系統搶險大隊要動用
挖掘機,沿西二環外側挖一條導流溝,將洪水導向七里河和北二環,緩解洪水對城區的威脅。
(2)筑堤方案
當西部小黃河流域普降大暴雨,洪水來勢較強,或有預報的特殊天氣氣象,嚴重威脅城區時
,沿西外環西側筑一道底寬2米、高2米、頂寬1米的攔洪堤。筑堤任務北起西外環南6橋北750米
處,南至七里河,將西部洪水導入牛尾河和七里河,保住城區安全。
5應急響應
5.1應急響應的總體要求
根據我市城區發生洪澇災害的不同程度,市政府把應急響應行動分為四級(即Ⅰ、Ⅱ、Ⅲ、
Ⅳ級)。各級各部門和各單位在收到市城區防汛指揮部的預警信息后,應做好迎戰洪水的準
備工作。一旦汛情出現時,各相關單位和廣大干部群眾要根據市防汛抗旱指揮部和市城區防汛指
揮部的命令,積極投入到抗洪搶險、排澇和抗災中去。大家上下一心,團結一致為保護我們的美
好家園而努力奮斗。
5.2應急響應分級與行動
5.2.1Ⅰ級響應及行動
當西部小黃河流域普降暴雨,或有預報的特殊天氣氣象,嚴重威脅城區時為Ⅰ級響應,由市
防汛抗旱指揮部指揮長命令,全民參與抗洪救災。
5.2.2Ⅱ級響應及行動
當我市局部發生洪水,范圍較大時,為Ⅱ級響應,由市城區防汛指揮部指揮長命令,抗
洪搶險大隊,常備搶險隊,建設系統搶險大隊、醫療救護隊、治安巡邏值勤隊參與抗洪救災。
5.2.3Ⅲ級響應及行動
當我市發生局部洪水,范圍較小時,為Ⅲ級響應,由市城區防汛指揮部指揮長命令,建
設系統搶險大隊參與抗洪救災。
5.2.4Ⅳ級響應及行動
當我市發生較強降雨時,為Ⅳ級響應,各單位自己行動,自我防范。
5.3主要應急響應措施
5.3.1當川口水庫發生泄洪、溢流或其它險情時,要將防汛的重點放在七里河沿岸,以保
護堤防為主,必要時做好群眾的疏散保護工作。
5.3.2當可能發生較強山洪,危及我市城區安全時,采取西二環導流、筑堤方案。具體如
下:
一、導流
市建設系統搶險大隊按照市城區防汛指揮部的命令在規定的時間內將10部挖掘機集結到西二
環上,市城管局負責中興西大街以南段(含中興西大街)的導流任務,市建設局負責中興西大街
以北段的導流任務。
二、筑堤
(一)任務分配:
1、66220部隊、市武警支隊、92509部隊負責已封堵橋洞的加固、維護和警戒。
2、駐市廠礦企業、橋西區、橋東區、開發區負責筑堤(具體任務見附件4)。
3、建設系統搶險大隊、預備役部隊搶險隊,為機動搶險隊。
4、**縣負責豫讓橋、豫東市場一帶抗洪搶險。
5、市水務局、橋西區、橋東區、**縣分別負責筑堤前后西外環以西、北二環及牛尾河沿線
的防護協調。
6、市國土資源局負責搶險取土用地的協調。
7、市交通局負責運輸車輛保障。
8、市公安交警支隊負責搶險交通疏導。
9、市供電公司、市通信分公司、移動公司、聯通公司負責電力、通訊保障和供電、通信搶
險。
10、鐵路部門負責鐵路的汛期安全及鐵路搶險。
11、市國資委和市燃氣公司負責城區內水、氣正常供給。
12、市建設局負責小黃河、圍寨河閘、壩啟閉。主汛期間應提起所有攔水閘、降低所有橡膠
壩、拆除所有攔水設施,以利行洪。
13、市城管局負責公共交通和城區排水管網的正常運行。
14、城防辦負責區段劃分和編織袋的調運。
以上未列單位由兩區負責組織,所用工具由各單位自備。
(二)具體實施
1、準備階段。自上汛之日起至集結待命階段,各有關單位制定具體措施,明確任務。
2、待命階段。遇有預報浙江以北登陸臺風等特殊天氣氣象,城區防汛指揮部將通過電視臺
、廣播電臺和電話通報有關情況。
3、實施搶險。根據市防汛抗旱指揮部的執行命令實施搶險。
4、行動路線。(1)橋西區、**晶牛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市武警支隊沿泉北大街至搶險段。
(2)**興茂輪胎有限公司、**鋼鐵有限責任公司、中鋼集團**機械軋輥有限公司、開發區、**
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沿中興西大街至搶險段。(3)橋東區等單位由新興西大街至搶險段
。
(三)組織指揮
市城區防汛指揮部負責統一指揮。
(四)注意事項
1、各單位必須服從城區防汛指揮部的統一指揮。
2、各單位必須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任務。
3、友鄰單位之間要密切配合,團結協作,保證結合部不出問題。
5.3.3暴雨漬澇
當我市城區發生較強降雨時,各部門各單位應以自我防范,自我保護為主。市房管和教育部
門要注意危舊房屋和校舍的保護工作。人防和商務部門要注意人防工事和地下商場的保護,防止
入水倒灌。各責任單位要注意救助被淹被困居民,安排好他們的飲食起居,最大限度地保護他們
的生命財產安全。市城管局和三區一縣城建部門要加強排水力量,及早恢復群眾的正常生活。
5.4應急響應的組織工作
5.4.1信息報送、處理
(1)汛情、工情、險情、災情等防汛信息實行分級上報,歸口處理,同級共享。
(2)防汛信息的報送和處理,應快速、準確、翔實,重要信息應立即上報,因客觀原因一
時難以準確掌握的信息,應及時報告基本情況,同時抓緊了解情況,隨后報詳情。
(3)屬一般性汛情、工情、險情和災情的,由市直各部門各廠(礦)單位和區(縣)人民
政府直接報市城區防汛指揮部辦公室。險情、災情較重需上級幫助、指導處理的,由市城防辦上
報市防汛抗旱指揮部。
(4)凡經市城區防汛指揮部或上級防汛抗旱指揮機構采用和的水情、災情、工程搶險
等信息,各區(縣)和廠(礦)防汛組織機構應立即調查,對存在的問題及時采取措施,切實加
以解決。
5.4.2指揮和調度
(1)當我市城區出現洪澇災害時,事發地所屬區(縣)防汛指揮機構和市城區防汛指揮部
立即起動應急預案,并根據需要成立以行政首長為主的現場指揮部,在采取緊急措施的同時,向
市防汛抗旱指揮部報告。根據現場情況,及時收集、掌握相關信息,判明事件的性質和危害程度
,并及時上報事態的發展變化情況。
(2)區(縣)和市城區防汛指揮機構負責人應迅速上崗到位,分析事件的性質,預測事態
發展趨勢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并按規定的處置程序,組織指揮有關單位或部門按照職責分工
,迅速采取處置措施,控制事態發展。
(3)發生重大洪澇災害后,市城區防汛指揮部向市防汛抗旱指揮部申請其派出工作組趕赴
現場指導工作,必要時成立前線指揮部。
5.4.3搶險與救災
(1)出現洪澇災害或發生重大險情后,市城區防汛指揮部和區(縣)防汛指揮機構應根據
事件的性質,迅速對事件進行監控、追蹤,并立即向相關部門聯系。
(2)市城區防汛指揮部和區(縣)防汛指揮機構應根據事件具體情況,按照預案立即提出
緊急處置措施,迅速開展現場處置或救援工作。
(3)處置洪澇災害和重大險情災情時,應按照職責分工,由市城區防汛指揮部統一指揮,
各級、各部門和各單位應各司其職,團結協作,快速反應,高效處置,最大限度地減少損失。
5.4.4安全防護和醫療救護:
(1)各級人民政府和防汛指揮機構應高度重視應急人員的安全,調集和儲備必要的防護器
材、消毒藥品、備用電源和搶救傷員必備的器械等,以備隨時應用。
(2)搶險人員進入和撤出現場由市防汛抗旱指揮部和市城區防汛指揮部作出決定,搶險人
員進入受威脅的現場前,應采取防護措施以保證自身安全。參加一線抗險搶險人員,必須穿救生
衣。當現場受到污染時,應按要求為搶險人員配備防護設施,及時進行消毒、去污處理。
(3)出現洪澇災害后,市城區防汛指揮部和區(縣)防汛指揮機構應及時做好群眾的救援
轉移和疏散工作。
(4)市城區防汛指揮部和市交管部門及時通告和設置臨時交通管制,防止車輛、人、
畜進入危險區域。
(5)出現洪澇災害后,市城區防汛指揮部應組織衛生部門加強疾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
監測、報告工作,落實各項防病措施,并派出醫療小分隊,對受傷的人員進行緊急救護。采取有
效措施,禁止群眾飲用被污染的水源。
5.4.5社會力量動員和參與
(1)出現洪澇災害后,市城區防汛指揮部可根據事件的性質和危害程度,對重點部位實施
緊急控制,防止事態及其危害的進一步擴大。
(2)必要時按照一定程序廣泛調動社會力量積極參與應急突發事件的處置,緊急情況下可
依法征用、調用車輛、物資、人員等,全力投入抗洪搶險。
5.4.6應急結束
(1)當我市城區的洪澇災害得到有效控制時,市城區防汛指揮部可酌情宣布結束緊急防汛
期。
(2)緊急防汛期征用、調用的物資、設備、交通運輸工具等,在汛期結束后應當及時歸還
;造成損壞或者無法歸還的,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適當補償或者作其他處理。
(3)緊急處置工作結束后,各級各部門和各單位要迅速恢復正常生活、生產、工作秩序,
修復水毀基礎設施,盡可能減少洪澇災害帶來的損失和影響。
6應急保障
6.1通信與信息保障
(1)市城區任何通信部門都有依法保障防汛信息暢通的責任。
(2)我市城區汛期的通訊保障由市通信公司、市移動通訊公司、市聯通公司負責。
6.2搶險與救援保障
(1)市城區各級各部門各單位儲備的常規搶險機械、物資、救生器材,應能滿足搶險急需
。
(2)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依法參加防汛抗洪的義務。駐市、武警部隊和民兵組織是
抗洪搶險的重要力量。根據我市的實際情況,我市城區的防汛搶險任務分別由抗洪搶險大隊、常
備搶險大隊、建設系統搶險大隊、醫療救護隊、治安巡邏值勤隊和各單位組織的群眾搶險隊具體
承擔。
6.3供電與運輸保障
(1)市供電公司負責汛期供電線路安全,優先保證首腦機關,重要部位和抗洪搶險用電。
(2)市交通局負責搶險運輸隊伍的組建和調動。
6.4治安與醫療保障
(1)市公安局負責治安巡邏隊伍的組建,依法嚴厲打擊破壞抗洪救災行為和破壞工程設施
的行為,保證抗洪救災工作的順利進行,維護社會治安。
(2)市衛生局負責洪災中疾病防治的業務技術指導,組建醫療救護隊,做好災區的防疫消
毒,搶救傷員等工作。
6.5物資與資金保障
(1)各級各部門和各單位應按規范儲備防汛搶險物資,并做好生產流程和生產能力儲備的
有關工作。市商務局和市供銷社負責城區搶險儲備物資的落實、調動等工作。
(2)市財政局負責防汛、抗洪、搶險、救災資金的落實
6.6社會動員保障
(1)防汛救災是社會公益性事業,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城市河道、排水設施和參加防
汛救災的責任。
(2)汛期,市城區各級防汛指揮機構應根據洪澇災害的發展,做好動員工作,組織社會力
量投入防汛工作。
(3)在發生洪澇災害時,市城區防汛指揮部各成員單位應按照職責分工,特事特辦,急事
急辦,解決防汛中的實際問題,同時充分調動本系統的力量,全力支持抗洪救災和災后重建工作
。
(4)市城區各級人民政府應加強對防汛工作的統一領導,組織有關部門和單位,動員全社
會的力量,做好防汛工作。在防汛動員關鍵時刻,各級防汛的行政首長應靠前指揮,組織廣大干
部群眾奮力抗洪救災。
6.7宣傳、培訓和演習
6.7.1宣傳
(1)汛情、水情、災情及防汛工作等方面的公眾信息交流,由市城區防汛指揮部和區(縣
)防汛指揮機構負責。
(2)當西部山區和我市城區出現較強降雨,且呈發展趨勢時,按分管權限,由市防汛抗旱
指揮部和市城區防汛指揮部汛情通報,以引起社會公眾關注,參與防汛救災工作。
6.7.2培訓
(1)采取分級負責的原則,由市城區防汛指揮部和區(縣)防汛指揮機構統一組織培訓。
(2)培訓工作應做到課程合理,考核嚴格,分類指導,保證培訓質量。
(3)培訓工作應結合實際,采取多種形式,定期與不定期相結合,每年汛前至少組織一次
培訓。
6.7.3演習
(1)市城區防汛指揮部和區(縣)防汛指揮機構應定期舉行不同類型的應急演習,以檢驗
、改善和強化應急準備和應急響應能力。
(2)專業搶險隊伍應針對我市城區可能發生的各類險情有針對性地每年進行抗洪搶險演習
。
7.后期處理
我市城區防汛指揮部各成員單位應按照各自的職責分工做好災區生活供給、衛生防疫,救災
物資供應、治安管理、學校復課、恢復生產和重建家園等善后工作。
7.1救災
(1)市民政局負責受災群眾生活救助,應及時調配救災款物,組織安置受災群眾,作好受
災群眾臨時生活安排,負責受災群眾倒塌房屋的恢復重建,保證災民有糧吃、有衣穿、有房住,
切實解決受災群眾的基本生活問題。
(2)市衛生局負責調配醫務技術力量,搶救因災傷病人員。市疾病防治中心和市藥監局負
責對污染源進行消毒處理,對災區重大疫情、病情實施緊急處理,防止疫病的傳播、蔓延。
(3)市環保局和市城管局應組織力量對可能造成污染的污染物進行清除。
7.2防汛搶險物資的補充
各級各部門和各單位針對當年防汛搶險物資的消耗情況,按照常規防汛的要求,及時補充到
位。
7.3水毀工程修復
(1)對影響當年防汛安全和居民日常生活的水毀工程,要盡快修復。防洪工程應力爭在下
次洪水到來之前,做到恢復主體功能。
(2)遭到毀壞的市政、交通、電力、通信、氣象、水文等設施,應盡快組織修復、恢復功
能。
7.4災后重建
市城區防汛指揮部的各成員單位按照各自的職責分工應盡快組織災后重建工作。災后重建原
則上按原標準恢復,在條件允許情況下,可提高標準。
7.5保險與補償
我市城區內因洪澇災害受損的投保單位,保險公司應優先給予補償。
7.6調查與總結
各級各部門和各單位在汛期結束后或在抗洪救災后都要進行認真的總結工作,發揚成績,吸
取教訓。市城區防汛指揮部辦公室在廣泛征求社會各界和群眾意見、建議的基礎上,向有關領導
報告情況,以改善我市城區的防洪救災工作。
8附則
8.1預案的管理與更新
本預案由城區防汛指揮部辦公室負責編制,并報請市政府批準后執行,一般情況下每2年更
新一次,并按情況變化作出相應修改。特殊情況下,立即修改本預案。區(縣)防汛指揮機構、
各大廠礦和關系到國計民生的重要部門都要根據本預案制定相應的防洪應急預案。
8.2獎勵與責任追究
對防洪搶險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先進集體和個人,由市人事局和市城區防汛指揮部聯合表彰;
對防洪搶險中英勇獻身的人員,按國家有關規定追認為烈士;對防洪救災中造成損失的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汛條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
》追究當事人的責任,并予以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今年以來,我國極端天氣事件頻發,自然災害遠重于常年同期。年初南方部分省市遭受歷史罕見的低溫雨雪冰凍災害,今年1號臺風“浣熊”登陸時間比常年提前了兩個半月。5月26日以來,我國南方地區連續出現大范圍降雨過程,廣西等省市發生嚴重洪澇災害。總理要求各地區、各有關部門全面做好防范工作,預防洪澇災害。
目前,本市也已經已進入汛期。根據有關部門預報,今年汛情特點是:降水量偏多、雷雨大風等強對流天氣較多、臺風影響明顯、潮位汛期不高汛后高。為切實做好今年防汛救災各項災害應急工作,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切實加強救災工作領導,確保落實救災措施
各區縣民政局要從維護黨和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高度,充分認識做好抗災、減災和救災的重要性。要充分認識當前救災工作面臨的嚴峻形勢,克服麻痹思想和僥幸心理,從防大災、抗大災的角度出發,切實加強對救災工作的領導,把救災工作切實擺上重要議事日程,精心組織好救災工作,做好防大災、抗大災的各項準備工作。主汛期間,各區縣民政局主要負責同志要切實加強對救災工作的領導,分管領導和有關職能部門要密切關注本市雨情、風情、強對流天氣等各種災害性氣象信息,要嚴格執行汛期值班制度,及時組織應對處置災情,確保各項救災工作措施落到實處。
各區縣民政局要主動加強與氣象、防汛等涉災部門的應急聯動機制建設,充分發揮民政部門的協調作用,保證災害發生后救災措施及時到位。
二、切實提高應急處置能力,確保災民基本生活
各區縣民政局要把防汛救災工作放在突出位置,要牢固樹立“以民為本、為民解困”的思想,把確保受災群眾的生命安全,放在防汛救災工作的首位。要及時啟動救災應急響應程序,確保災時反映及時迅速、處置有力、救助有序,提高災害意識和應急能力。要加強應急避難場所建設,充分利用公共綠地、學校、敬老院、政府辦公場所作為避災場所,配備必要的救災物資和設備,確保安全。
對孤老、孤兒及殘疾人等困難群眾,要逐戶查訪到位,尤其是要特別關注散居的農村五保對象等特殊困難人員;對處于危險區域和危險房屋內的受災群眾,要及時提早轉移,努力把災害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限度。災情發生后,區縣民政局要及時組織人員,力爭在災害發生的第一時間趕赴現場,核查災情,協助開展救助工作;認真幫助受災群眾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要及時組織力量,保證受災群眾有飯吃、有住處,受傷災民及時得到治療,妥善安置受災群眾的基本生活。
三、切實加強汛期值班制度,確保災情及時上報
一、應急機構
街道辦事處成立防汛搶險指揮部,辦事處各科室采取包掛責任制,包掛到各社區居委會,各包掛科室要盡職盡責,確保轄區安全度汛。
1、指揮部機構及其職責
子房街道辦事處防汛搶險指揮部由街道黨工委書記劉華東任總指揮,分管街道辦事處安全工作副主任劉清溪及分管街道辦事處城管防汛工作的副主任顧勇任副總指揮,黨政辦公室、城市管理科、經濟二科等各科室負責人、14個社區居委會主任任成員。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城管科,具體負責日常工作。
2、總指揮部工作職責:負責領導和指揮全轄區防汛搶險救災工作;研究部署搶險救災、應急準備和實施工作措施;督促檢查搶險救災工作落實情況;研究決定處置、上報險救災工作有關重大問題。
二、部門分工及職責
1、汛期,辦事處各科室在分管領導的帶領下,切實對各包掛社區的防汛隱患進行排查,加強汛期值班、落實各項應急搶險措施,確保各社區汛期安全。
2、弘濟橋至駱駝山界黃河堤防的防守任務由利群、下洪、鐵工、鐵花、鐵橋社區、辦事處所包掛科室及區人武部組織的民兵防守,并完成搶險救災工作。
3、辦事處所屬房屋的安全措施,由辦事處經濟一科負責,認真做好危房的汛前排查加固工作,確保安全。
4、轄區居民危房的安全,由各社區及包掛科室負責,屬房管部門的,協調房管部門,屬轄區單位的,協調轄區單位,確保安全度汛。
5、如遇洪澇災害,受淹地區居民轉移后,應加強對該地區的治安管理和安全保衛工作,維護社會秩序。治安保衛工作由子房、天橋、銅山派出所負責,由辦事處綜治辦協調。
6、應急運輸車輛由辦事處黨政辦公室負責。
三、低洼地區居民受災轉移工作
如遇洪澇災害的發生,各社區居委會應在第一時間上報辦事處,并及時帶領居民群眾迅速轉移至本地區的高地、學校、機關以及當地磚混以上結構的樓房臨時避難。根據市、區防指的要求,我辦事處轄區居民可向子房山、響山、山等處轉移。
四、搶險物資和器材的安排
搶險物資和器材由辦事處防汛搶險指揮部統一安排調配。
五、組織紀律
1、防洪搶險事關重大,各科室、各社區居委會要按此預案落實,確保轄區單位、居民的人身生命財產安全。
關鍵詞:消防;洪災;應急通信保障
中圖分類號:TN919.2
本文以2010年福建南平地區發生的“6.18”特大洪災為例,分析當前消防部隊應急通信保障存在的不足及應對措施。
1 洪澇災害的特點及情況介紹
1.1 洪澇災害的特點。洪澇災害災情概括起來呈以下特點:一是受災面大。二是受災點多。三是成災嚴重。四是損失慘重。災害產生后,救災規模大、參戰力量多。洪澇災害通常規模大,參戰力量主要有所在地村民、消防官兵、駐軍部隊、民兵等。同時,救援難度大、救助時間長。洪澇災害涉及地域廣、受災人數多、災害周期長、救助范圍大等復雜情況,且極易造成道路交通、通信中斷,給救援工作帶來極大困難。
1.2 情況介紹。2010年6月,福建南平地區災情之重前所未有――據初步統計,南平全市10個縣(市、區)、139個鄉鎮全部受災,嚴重受災的有128.7萬人,直接經濟損失68.28億元。全市共發生地質災害14610起。倒塌房屋29874間,損壞房屋54892間。高速公路、國省道、縣鄉公路中斷共計1531處。鐵路發生險情182處,62趟旅客列車受阻。南平市區到9個縣(市)、各縣(市、區)到所屬鄉鎮無線通訊全部中斷,順昌全縣固定電話中斷。
2 洪災中通信保障存在的問題
2.1 消防自身應急通信保障較弱。南平消防信息化建設在很多程度上無法滿足重大自然災害的通信保障,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一是指揮調度系統還不夠完善。南平支隊接警模式主要是以集中接警,異地處警為主,各大隊的處警信息只能通過電話上報支隊作戰指揮中心才能了解,無法形成統一調集進行有效的指揮作戰。二是通信設備模式較為簡單。當時主要以手機、固話、350兆無線通信網絡、IP電話為主要的通信模式,不能形成有效的通信保障。三是救援現場通信設備較為單一。
2.2 運營商通信保障無法滿足戰斗要求。在此次的特大洪災中,三大運營商的通信設備都不同程度的遭受到了破壞。一是電信運營商通信設備情況。6月18日,電信通信設施嚴重受損,南平至順昌縣、建甌市兩個出口方向的光纜阻斷,造成南平至各縣市通信中斷。二是移動運營商通信設備情況。6月18日16時移動南平分公司除延平區外所有縣市通信全阻,基站阻斷數累計達1926個,部分桿路被沖毀、基站停電等造成部分縣市通信阻斷。三是聯通運營商通信設備情況。6月下旬特大暴雨導致往建甌、順昌方向一干及本地網傳輸光纜全部中斷,造成除延平區外的所有縣市移動網、接入網業務全部中斷。以上情況說明,發生重大的自然災害時,三大通信運營商的通信情況已經無法滿足消防部隊救援展開的應急通信保障。
2.3 通信保障制度還不夠健全。在抗洪救援過程中,應急通信保障是整個抗洪救援的一個關鍵所在,而應急通信保障的關鍵點在于隊伍和裝備。一是隊伍建設不夠健全。雖然近幾年各級領導高度重視消防部隊信息化建設工作,加強了信息通信專業人才隊伍的培養和建設,特別是應急通信保障分隊的建設,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效果。但是在實際工作中,編制和實際崗位仍然存在著比較突出的矛盾。即使成立了應急通信保障分隊也只是停留在文件上,很多人都是一崗多職,沒有真正形成相關的培訓和考核體系,這也正是制約應急通信保障發揮作用的一個關鍵因素。二是通信裝備無法滿足要求。救援現場情況復雜,不是在山丘叢林就是在高樓之間,現場還伴隨著暴雨、閃電;因此很多器材裝備都要求防水防爆標準,很多裝備都必須具備抗震性能。日常用的通信設備在抗洪救災過程中根本無法發揮作用。比如,由于部分互聯網網絡癱瘓,3G設備無法正常傳輸、手機無法撥打、電話無法使用等等。三是保障體系還不夠完善。很多單位雖有成立相關的隊伍,但由于缺乏日常的訓練制度,缺乏平時的通信保障演練,因此在關鍵時刻無法得到保障。
3 洪災中應急通信保障的幾點對策
3.1 建立高效的支隊級作戰指揮中心,確實做到消防警力實時調度工作。支隊級作戰指揮中心必須具備以下特點:一是必須具備對消防警力、器材裝備、轄區情況能夠實時掌控;二是必須具備多樣化通信手段,實現與每個參戰隊伍進行實時通訊;三是必須具備處置自然災害的相關預案。在抗洪救災過程中,如果缺乏合理的警力調度、缺乏對器材裝備的掌握,必定會造成不必要的警力資源損失。近年來,部消防局十分重視接處警調度工作,各支隊也不斷部署建立了滅火救援指揮調度系統,此系統不僅涵蓋了對警力、器材裝備的查詢調度功能,更涵蓋了語音調度功能、營區監控功能及車輛和器材的實時變化情況。
3.2 建立有效的專網通信保障模式,確實擺脫對公網通信模式的依賴。發生特大洪災后,由于大面積的停電、基站設備的損壞等等,公網通信模式往往較為脆弱,已無法形成有效的通信模式。我們只有建立高效可靠的專網模式才能得到有效的作戰指揮效果。一是建立衛星通信模式。各中隊可以配備一至兩部的衛星電話,支隊級可以配備動中通、靜中通等通信設備,切實提高音視頻通信保障。二是建立短波通信模式。利用短波通信系統,各單位可配備車載短波和背負式短波,在復雜的條件下建立起語音通信模式。三是建立340M/350M現場通信模式。利340M/350M專網特點,建立起音視頻應急通信模式,在一定的范圍內實現無線通信。
3.3 強化應急通信裝備建設,著實開展應急通信保障實戰訓練和演練。一是利用部消防局研究的消防應急通信組網平臺、消防應急脫網基站系統、消防MESH通信中繼等系列滅火救援現場應急通信裝備,將災害現場的脫網基站、MESH網絡、有線PSTN和PBX交換、POC、無線常規、無線集群等語音或數據通信網絡等通信系統同時接入平臺,解決不同的通信網絡系統的無縫接入難題,實現各通信系統間的互聯互通。二是利用海能達TS-6801便攜式應急指揮通信系統建立一套將常規電臺、中轉臺、集群電臺、GSM語音、3G視頻傳輸、圖象存儲等模塊集中于一體的應急通信設備,并能夠在中小型突發事件中快速組建現場臨時指揮部,后方指揮中心可通過無線鏈路對現場進行音視頻指揮調度。三是短波系統、衛星電話、動中通、靜中通等設備,建立起音視頻應急傳輸系統。在滅火救援戰斗過程中,要經常利用有的應急通信保障手段實現現場的應急通信保障,養成到場后利用3G單兵、POC設備、短波及衛星電話等設備匯報現場救援開展情況。
3.4 培養專業化應急通信保障人才,確實提高應急通信保障隊伍建設。大力開展信息化專業人才培訓制度,優先選用經專業培訓或具有通信與計算機專業崗位資格的士官參加應急通信保障工作。落實部局關于“總隊、支隊應急通信保障分隊配備4至8名專職通信士官,至少要有1至2名中、高級士官編制,各救援隊和中隊通信室配有1至2名通信士官”要求。各級單位要通過集中現場培訓、視頻授課等形式開展應急通信保障器材裝備培訓工作,確保應急通信保障設備發揮其真正作用。
參考文獻:
[1]孫玉.應急通信技術總體框架討論[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8.
[2]編輯委員會.軍隊信息化詞典[M].北京:出版社,2008.
【關鍵詞】惠農區;山洪災害;防治預案;主次分明;監測預警系統
1.引言
1.1山洪災害發展趨勢
山洪災害是指因降雨在山丘區引發的洪水及由山洪誘發的泥流、滑坡等對國民經濟和人民生命財產造成損失的災害。我國是一個多山的國家,山丘區面積約占國土面積的三分之二,山高溝深,河谷縱橫,地勢起伏大,谷坡穩定性差,自然條件復雜。在大氣候影響下,降水分布不均,降雨時段集中,極端天氣頻發。加上經濟社會活動日趨激烈,多種人為因素的共同影響,近年來,各地山丘區洪水、泥石流、滑坡災害多發,造成的人員傷亡、財產損失和基礎設施損毀、生態環境破壞十分嚴重。山洪災害是我國自然災害造成人員傷亡的主要災種,已成為我國防洪減災工作的重點和難點。
1.2編制山洪災害防治預案的目的和重要性
編制山洪災害防治預案是為了防治洪水,減輕洪澇災害,保護人民群眾的生命和財產安全。一個科學、周密、合理的防治預案,可以建立健全社會預警體系和應急救援、社會動員機制,能夠推進防汛責任制的落實、防汛工作的規范化建設,同時規范和指導各級政府和單位組織在洪澇災害發生時,針對可能發生的洪水災害,有組織、有計劃、有準備地進行防御,做好洪澇災害突發事件防范與處置工作,使洪澇災害處于可控狀態,保證抗洪搶險、救災工作高效有序進行,從而最大限度地減少洪水災害造成的損失及危害。
2.惠農區山洪災害概況
2.1惠農區地理概況
石嘴山市惠農區位于寧夏回族自治區北端,西依賀蘭山與內蒙古阿拉善盟相鄰,東以黃河為界與內蒙古伊克照盟相隔,北與內蒙古烏海市毗鄰,南與平羅縣相連。南北長約37km,東西寬約55km。區境地貌自西向東由賀蘭山地、山前洪積傾斜平原、黃河沖積平原三個單元組成,海拔最低1090m,最高約2300m,相對落差約1200m。賀蘭山脈雄峙西北,為區境天然屏障,由于山勢陡峻,溝道發育,也是山洪災害易發區。
2.2惠農區水文氣象要素
惠農區地處寧夏平原北端,年平均氣溫8.3℃,極端最低氣溫-30.3℃;極端最高37.9℃。多年平均降水量為178mm,時空分布不均。年內各季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占降雨量的70%以上,且尤以7~8月份最多,占年總量的50~60%。賀蘭山區為降雨集中區,年平均降雨量為280mm,其降雨量隨著高程的增加而增大,且多以局部暴雨形勢發生,易誘發山洪災害。
2.3惠農區山洪災害重點防汛區域
2.3.1防汛重點區域
由于惠農區西依賀蘭山脈,東臨黃河,特殊的地理位置,決定了該區受山洪、河洪雙重威脅。因此防汛的重點區域主要劃分為兩個區塊,一是賀蘭山山前洪積平原,即第三排水溝以西110國道沿線兩側的工業區和農業居民區。二是黃河沿線灘地及農業居民,該區因黃河濱河大道的建成,可抵御20年一遇黃河洪水,防汛壓力極大改善。所以惠農區防汛重點主要是沿賀蘭山各溝道洪水。主要溝道有:柳條溝、道路溝、正誼關溝、白疙瘩溝、邊溝、白虎洞溝、紅果子溝、小王泉溝、黑水溝、大王泉溝、大楊家溝、苦水溝、大黑溝、大蘆溝、鄭家溝等大小20多條山洪溝,其影響區域面積約為420.8km2,占全惠農區總面積的33.56%,威脅61574人的生命和財產安全。
2.3.2防汛重點區域內水利工程
防汛重點區域內主要有高廟湖滯洪區、雁窩池滯洪區、西河橋滯洪區、沿山防洪堤壩、各行洪溝道以及第三排水溝等。其中鄭家溝、大蘆溝、苦水溝的洪水泄入高廟湖滯洪區。大王泉溝、紅果子溝的洪水泄入雁窩池滯洪區。樹龍溝、干溝的洪水泄入西河橋滯洪區,洪水經以上三個滯洪區后排入第三排水溝匯入黃河。其它溝道正義關溝、柳條溝、道路溝等直接匯入黃河。
2.3.3防汛重點區主要歷史(解放以來)洪水災情
1955年8月21日,大王泉溝洪峰流量約為146m3/s,造成第二農場渠被泥沙阻塞達10km之多,淹沒惠農區燕窩池一帶農田數萬畝;
1975年8月4日,賀蘭山一帶普降暴雨,暴雨中心降雨量212.5mm,本區賀蘭山諸溝道均暴發山洪,造成石大公路多處被沖毀,交通斷絕,包蘭鐵路落石灘鐵路橋沖毀,停止交通3天。淹沒秋田1.1萬畝,損失糧食約15萬kg;
1991年7月26日,惠農區紅果子溝、王泉溝暴發山洪,兩輛中巴車駛過山洪溝時被山洪沖翻,造成12人死亡,損失慘重;
2006年7月14日,惠農區先后遭受持續降雨天氣,降雨量累計達到了90.5mm,暴雨引發洪水造成防洪設施不同程度被毀,溝道滑塌、道路塌陷,交通中斷,惠農區工業園區常能達公司、天地泰公司、榮盛公司、英力特股份公司、石嘴山發電廠、金力公司廠區及廠房、庫房進水,導致企業停產,經濟損失達6700萬元等。
7月13日,突發暴雨,沿賀蘭山自北向南突降暴雨,扁溝降雨量達72.2毫米申銀特鋼項目工棚沖毀,沖毀圍墻100多米,60%廠區進水,致使1200余名民工緊急撤離至第十中學;包蘭鐵路3處遭到沖刷,火車停運7小時;小東灣11戶農戶房屋進水,緊急修復防洪堤壩4.5公里。
3.惠農區山洪防治預案編制需要重視的幾個問題
3.1山洪防治工作要突出重點
惠農區根據行政區域和氣候特點,防汛工作主要有山洪、河洪(黃河洪水和黃河凌汛)。通過歷史災情對比,黃河河汛主要發生在冬季凌汛期,由于黃河封河、開河的影響,形成冰壩,河水位急速上漲,造成河水漫灘、河堤坍塌、河水倒灌等,使黃河沿岸百姓房屋和農田淹沒,造成重大經濟損失。隨著黃河濱河大道的建成,系防汛、旅游和經濟于一體,防汛標準的提高,使黃河河汛威脅明顯降低。相對沿賀蘭山東麓溝道山洪災害威脅日趨嚴重。由于沿山經濟帶的快速發展,石嘴山、紅果子工業園區的相繼建成,擠占河道、泄洪區情況嚴重,阻礙了溝道行洪能力,相對增加了山洪的危害程度,溝道洪水對沿山工業園區、石大公路和包蘭鐵路等交通、輸電線路造成嚴重威脅,成為影響惠農區經濟社會發展的瓶勁和制約,沿山溝道洪水防治,也成為我區防汛工作的重中之重。
3.2危險區的劃定要分主次
在防汛預案編制中,危險區的劃分是非常重要的環節,它反映了防汛工作是否全面,不留死角。但在劃定的危險區域,也要有主次之分。因此,防洪預案危險區的劃定必須有主次之分,才能更有利于防洪減災工作。
3.3以防為主,加強對水文監測、預警系統非工程措施的管理
在防汛預警方案中,防治洪水災害的措施,主要有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兩種,必須堅持“以防為主,以非工程措施為主”的防災方針,要做好兩個依托,一是依托全國中小河流治理項目,提高溝道防洪標準,做好工程防災措施;二是依托全國山洪災害治理項目,做好重點防災區域的非工程措施建設。對于非工程措施,要改變以往的重建輕管的意識,重點要做好對非工程措施的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