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立面改造工程施工方案

      立面改造工程施工方案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立面改造工程施工方案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立面改造工程施工方案范文第1篇

      關鍵詞:改造工程;滑移法施工技術;施工階段分析

      Analysis on Steel Structure Roof Construction of Suzhou Station Modification Project

      Yu Ling-qing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in detail construction scheme of Suzhou Station Modification Project. Advanced sliding construction technique was used. Installation and uninstallation progress of steel structure roof was also simulated by SAP2000. The result indicates that the proposed construction scheme is theoretically feasible.

      Keywords: Modification Project; sliding construction technique; construction analysis

      TU248.1

      為了不影響下部地基基礎和看臺等混凝土結構的施工,避免大型吊裝設備安裝在混凝土樓板上,合理利用機械、場地,使地面拼裝與高空散裝同步展開,縮短工期,本工程采用“高空拼裝,累積滑移”的施工方案。本文對該施工方案在技術上的可行性進行了論證分析,對今后類似工程的應用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1 工程概況

      1.1 建筑特點

      蘇州火車站擴建改造工程是一座集鐵路、城市軌道、城市道路交通換乘多功能于一體的大型鐵路交通樞紐工程,改建后的蘇州站設計有普速車場和滬寧城際車場,站房建筑面積5.4萬平方米,地下空間3.1萬平方米,雨棚面積7.1萬平方米。

      蘇州火車新站站房空間形態和立面設計新穎別致,建筑語言婉約明快。站房以菱形為主要符號,連續的菱形屋頂與結構渾然一體,白墻黛瓦,既恢弘現代又古韻綿長。集古韻今風于一體,與蘇州的古城風貌相協調(如圖1和圖2)。

      圖1蘇州火車新站建筑正面效果圖 圖2蘇州火車新站建筑鳥瞰剖面效果圖

      1.2 結構特點

      蘇州火車站屋面鋼結構為大跨度菱形空間桁架結構,整體平面布置呈工字形,南北方向最大尺寸為353.4m,東西方向最大尺寸為198m,屋蓋最大高度為31.25m。大跨度屋蓋由設置在下部混凝土結構柱頂的抗震球形支座上的斜撐桿支承,東西方向柱距為88m,最大柱距達132m,南北方向柱距為22m~55m。

      屋蓋結構采用雙向布置,為便于理解,設定東西向為主桁架方向,桁架截面為菱形,菱形寬度為11m,高度為8m(如圖3和圖4)。為滿足建筑造型與采光要求,菱形桁架在屋蓋短跨方向采用局部密排方式,在屋蓋長方向則主要布置在柱頂位置。

      空間桁架的弦桿與腹桿均為圓鋼管,鋼管之間主要采用相貫焊接節點,在支座處以及部分相交節點位置,考慮到相貫桿件多,受力復雜,設計采用了鑄鋼節點。桁架鋼材的材質為Q420和Q345C,鋼管最大壁厚50mm。屋蓋桁架的鋼管截面規格有Φ1000×50、Φ1000×40、Φ800×50、Φ800×30、Φ650×40、Φ650×30、Φ600×30、Φ500×30、Φ500×25、Φ500×20、Φ500×16、Φ500×14、Φ402×14、Φ273×14、Φ273×12、Φ219×12、Φ219×10。

      圖3 典型桁架單元截面尺寸圖 圖4典型桁架單元截面照片

      屋面檁條采用高頻焊接H型鋼或格構式構件,上面敷設雙層金屬板+輕質保溫材料屋面體系。為了增加屋蓋結構在其平面內的整體剛度,在屋架中弦層內布置了水平支撐體系。

      2.1 方案選型

      蘇州火車站改造擴建工程鋼結構網架共7800噸,南北站房各3900噸,呈工字型對稱布置。構件布置相對規則,但桿件尺寸及單重較大,節點構造非常復雜,結構桿件眾多,若采用通常的分件高空原位拼裝方式安裝,不但高空組裝、焊接工作量巨大,而且存在較大的質量、安全風險,施工難度可想而知,與本工程偏緊的工期也存在很大的沖突。

      根據類似工程的施工經驗,為了不影響下部地基、基礎和看臺等混凝土結構的施工,避免大型吊裝設備對混凝土樓板的承壓影響,合理利用機械、場地,使地面拼裝與高空散拼同步展開,縮短工期,決定采用“高空拼裝,累積滑移”的施工方案。北側城際鐵路站房鋼結構屋蓋由北向南滑移,南側普速鐵路站房由南向北滑移,最后在中間進行合攏對接。以下就北側城際鐵路站房鋼結構屋蓋由北向南滑移為例進行介紹。

      2.2 滑移施工流程

      2.2.1 分段施工滑移區域的劃分

      根據屋蓋外形的結構特點及施工安裝順序,將屋蓋結構分為7個滑移區域和一個原位拼裝區域,如圖5,滑移軌道平面布置如圖6。

      圖5分段施工滑移分區圖 圖6滑移軌道平面布置圖

      2.2.3 滑移流程

      第一步:搭設高空拼裝平臺,架設滑移軌道,安裝安全護欄和上下樓梯等,做好吊裝和滑

      移的準備工作。

      第二步:分段吊裝第一榀桁架,分段長度22米,桁架在高空中對接,如圖7。

      第三步:分段吊裝第二榀桁架,根據選定的150噸履帶吊起吊性能,桁架分為33米一段,如圖8。

      第四步:高空散裝兩榀桁架間的第三榀桁架,焊接檢驗后完成一個滑移單元,本滑移單元為施工一區,如圖9。

      第五步:前三榀滑移21米,吊裝第4榀桁架,如圖10。

      圖7第一榀桁架分段吊裝 圖8第二榀桁架分段吊裝

      圖9第三榀桁架高空散裝圖10前三榀一區桁架滑移,第四榀桁架分段吊裝

      第六步:第五榀桁架進行散裝,檢查合格后即完成第二次施工二區滑移單元,如圖11。

      第七步:施工一區和二區的前5榀桁架整體從北往南滑移22米,如圖12。

      圖11第五榀桁架高空散裝 圖12前5榀桁架整體滑移

      第八步:依次拼裝完成第三、四、五、六、七區分段吊裝和高空散裝施工,依次滑移,每次滑移距離22米,共進行七次滑移,總滑移距離142米。最后一榀桁架原位高空拼裝。

      第九步:布置千斤頂,安裝支座斜柱,屋蓋卸載,拆除支撐架,軌道,結構成型。

      綜上所述,北區屋蓋16榀桁架的拼裝順序依次如圖13。

      圖13 桁架拼裝順序圖(所標數字為拼裝的先后順序)

      16榀桁架滑移的具體步驟,距離詳見表1:

      表1桁架滑移具體步驟

      3 滑移施工階段分析

      3.1 屋蓋滑移安裝過程分析

      根據屋面結構整體布置情況,選擇北側一半結構進行施工過程分析。按照滑移方案,考慮七個施工階段進行近似模擬分析:

      第1步,拼裝完成前3榀桁架,即第一個滑移單元,由支撐體系承重;

      第2步,拼裝完成前5榀桁架,即第二個滑移單元;

      第3步,拼裝完成前7榀桁架,即第三個滑移單元;

      第4步,拼裝完成前9榀桁架,即第四個滑移單元;

      第5步,拼裝完成前11榀桁架,即第五個滑移單元;

      第6步,拼裝完成前13榀桁架,即第六個滑移單元;

      第7步,拼裝完成前15榀桁架,即第七個滑移單元;

      第8步,拼裝完成全部16榀桁架,主結構安裝完畢。

      運用有限元軟件SAP2000對施工全過程進行模擬分析,屋蓋鋼結構自重由程序自動計算生成,考慮到滑移過程中主檁條將隨屋蓋一起滑移,屋蓋自重取1.1倍的放大系數,偏于安全的同時將主檁條重量也考慮進去。在軌道支撐位置設置約束節點Z向自由度,為保證結構的整體穩定,中間軌道上的支點設置X方向的約束,最北側部分節點位置加設Y方向的約束,屋蓋結構分析的三維有限元模型如圖14。計算時恒載放大1.2倍,不考慮屋蓋的活載、風載及地震作用。

      圖14屋蓋結構分析的三維有限元模型

      本文對上述各施工階段結構的變形和受力情況進行了具體分析,分析結果如表2。

      表2各施工階段結構的變形和內力

      (位移差:分段施工滑移時,各區對接桿件變形最大位移差值)

      從以上分析結果可以看出,滑移過程中屋蓋結構的強度和剛度都是可以保證的,結構的變形均小于L/500[2],應力比控制在0.6以下,分7步進行滑移,每個滑移單元組裝過程中屋蓋的變形很小[3],可以認為對整體的組裝過程沒有影響,也不影響高空平臺拼裝的精度控制,滑移施工過程是安全可行的。

      3.2 屋蓋的卸載過程分析

      3.2.1 卸載方案

      滑移時保證屋蓋桁架高度為設計標高。滑移到位后在每個支撐胎架位置布置兩個千斤頂,千斤頂設在滑靴兩側,頂在下弦節點上,并利用工字鋼作為下部支承將集中力分配到貝雷支撐架兩端的弦桿上。

      采用整體分步卸載方式,根據變形量的大小分成4步卸載,完成結構由臨時支撐承重到由設計支座承重的一個轉變過程,卸載流程如下:

      (1)千斤頂頂升2~4mm,頂緊受力,使原支撐脫空,割除滑靴,塞入墊塊,墊塊選用25mm厚的鋼板,用于控制卸載量。同時安裝斜柱,經計算分析知滑移到位后斜柱的節點位移約為3mm,不影響安裝精度,檢驗后焊接,斜柱節點位置的千斤頂下降,支座開始承載。

      (2)第一次卸載:由于除中間滑道上的支撐點外,其他點的位移較小,可一次性卸載到位,中間滑道處千斤頂下落25mm。卸載前抽出墊塊,控制卸載位移。

      (3)第二次卸載:跨中滑道上仍處在支承狀態的千斤頂頂升2~4mm,頂緊受力,抽出25mm墊塊,控制卸載量。然后千斤頂下降25mm。

      (4)第三次卸載:千斤頂頂升2mm~4mm,頂緊受力,抽出剩余墊塊,繼續卸載,直至千斤頂全部脫空,結構整體卸載完畢。

      3.2.2 卸載過程分析

      計算桁架下弦支撐點在自重作用下的撓度,作為控制卸載量的依據。

      各支撐點位置的變形量如表3所示。

      表3各支撐點位置的下撓度

      可以看出跨中兩條軌道支撐點處位移較大,最大值約為84mm,軌道C、F最大位移為22mm,其余四條短軌道最大位移僅為13.4mm。

      3.2.3卸載施工

      第一步:支座斜撐全部安裝完畢,其余位置千斤頂都仍未脫離。

      第二步:根據結構成形后各軌道支撐節點處的位移量,千斤頂回落行程25mm,兩側短軌道只需一步即完成脫離,跨中軌道部分支撐位置的千斤頂也脫離支撐,節點處施加強制位移-25mm。

      第三步:跨中軌道梁上千斤頂回落25mm,軌道上剩余D5、D6、D7處千斤頂處于頂緊狀態。

      第四步:剩余千斤頂繼續回落,直至全部脫離,屋蓋完全由支座承重,回落距離小于30mm,拆除支撐架,完成屋蓋卸載。

      各卸載步下桿件的最大應力比分別為0.63、0.57、0.62,滿足強度要求。以上分析表明該卸載方案能很好地滿足強度要求,應用于該工程的施工是安全可行的。

      4結論

      “地面拼裝、單元吊裝、高空組裝、隔榀散裝、累計滑移、整體卸載”施工方法是一種較合理的大跨度結構安裝技術,由于它具有不影響周邊結構的施工、不需要大型起重設備并能夠大大縮短施工工期等諸多優點,因而被廣泛應用于各種大跨度結構的施工中。蘇州站改造工程站房屋蓋采用了該施工技術,對其安裝及卸載過程進行有限元模擬,經卸載全過程動態測試,鋼結構各特征值、主控點的變化趨勢和三維位移量,均與設計的理論計算結果相一致,桁架重點桿件及支座斜柱的應力全程監測,計算機模擬,結果與設計狀態相符,有限元分析結果表明:該施工方法能很好地滿足結構的剛度和強度要求,應用于該工程中是安全可行的。

      參考文獻

      [1] JGJ7—91. 網架結構設計與施工規程[S]. 北京: 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1992

      [2] GB50017—2003. 鋼結構設計規范[S]. 北京: 中國計劃出版社, 2003

      立面改造工程施工方案范文第2篇

      關鍵詞:景觀棧道;施工質量;白云山;青山綠地

      中圖分類號:TU98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1-2641(2016)02-0000-00

      Abstract: Path along the cliff depending on its unique viewing characteristics is more and more widely used by the Forest Park. After the opening of path along the cliff, people flow concentrates load on the plank road. Therefore, strengthening technical construction quality control measures of path along the cliff is extremely important. Taking reform project of Baiyun Mountain green hills and ground as an example, the paper discusses deeply technical measures of path along the cliff, sums up path along the cliff construction must put safety first, strictly control the incoming material and construction quality, and adhere to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Key words: Path along the cliff; Quality control measures;Baiyun Mountain;Green hills and ground

      引言

      “棧道”又稱“棧閣”之道,人們為了在深山峽谷通行時道路平坦無阻,便在被河水隔絕的懸崖絕壁上用器物開鑿一些棱形的孔穴,內插石樁或木樁,上面橫鋪木板或石板,從而可以行人和通車,這就是棧道。景觀棧道憑借其獨特的觀景特色,在森林公園中的使用越來越廣泛。旅游景區棧道通常就地取材,設計、施工技術資料不詳。因棧道上人流量多,甚至常人員擁擠,集中荷載大,因此加強景觀棧道施工質量的技術控制措施顯得極其重要[ ~ ]。本文以白云山青山綠地改造工程為例,深入探討景觀棧道施工技術措施。

      1工程概況

      白云山青山綠地改造工程由廣州市綠化公司中標承建,于2014年12月開工,在2015年4月竣工驗收并投入使用。工程選址于天南第一峰下沉處,設計方案要求根據現場實際條件利用“升仙石”平臺與“鄭仙巖”景點后平臺作為道路的出入口,建造一條長約220 m、寬2 m的生態仿木棧道,并在其中部位置設置一段長6 m的懸空玻璃橋。棧道基礎部分采用鋼筋混凝土擴大基礎和?500圓形立柱,主體基本結構采用200 mm×200 mm方鋼作為主梁(跨度大于8 m采用300 mm×300 mm方鋼),全線焊接成型,上鋪塑木作為鋪裝層,棧道兩側安裝有1.2 m高度鐵欄桿,沿線種植綠化植物[ ]。

      2施工質量控制措施

      棧道沿線地質情況復雜,山體陡峭,材料難以運輸,機械無法作業,而原設計結構不完善,現場需要邊施工邊完善圖紙,全線施工難度很大,現場施工質量控制措施如下:

      2.1基礎承臺定位

      工程基礎承臺有兩種類型,分別為平面尺寸1.3 m×1.3 m的單樁承臺和2.5 m×1.3 m的雙樁承臺,設計埋深0.9 m。由于原設計圖棧道線路走向基本按照地形圖繪制,與現場地形存在差別,實際施工時需先對現場進行詳細查勘,再確認線路走向及各承臺布置位置。

      工程設計地基承載力特征值140 KPa,持力層為素填土層,現場開挖顯示超過75%的基礎位置為風化巖層,承載力高于素填土。基礎開挖后,設計單位按照檢測頻率選擇10個承臺進行輕型觸探試驗,經試驗地基承載力均滿足要求。

      2.2承臺基坑開挖護坡處理

      工程設計承臺覆土厚度不小于0.4 m,基坑開挖深度不小于1 m,棧道沿線有43個承臺,而部分承臺位于陡峭山坡,基坑靠上坡一側土方開挖深度接近3 m,極易引起邊坡土方坍塌,存在安全隱患。項目部組織人員對每個承臺位置進行仔細查勘,盡可能選擇在地質條件較好的風化巖層,既保證了地基承載力,又確保了開挖作業安全。

      現場部分承臺兩側均為開挖后的陡峭強風化巖質邊坡,為防止雨季流水沖刷造成邊坡坍塌,項目部及時建議業主和設計單位對兩側邊坡進行護坡處理,采用加掛鋼絲網及澆筑細石混凝土護壁,同時對承臺周邊地面鋪筑混凝土墊層硬化處理以避免積水下滲,盡量保障土體穩定(圖1)。

      2.3立柱、連梁模板支架搭設

      本工程依山而建,部分懸崖地段的立柱、連梁高度超過13 m,需結合地形搭設模板支架,屬于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現場施工難度極大。為保證作業安全,項目部對模板支架搭設進行嚴格控制,施工過程均按照經審批的模板腳手架專項施工方案執行,符合《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程》(JGJ130-2011)的技術要求。

      工程搭設高度超10 m的承重模板支架,立桿縱橫向間距設為0.6 m,水平桿步距0.6 m,按規范設置掃地桿、剪刀撐、落地斜撐,立桿下鋪設墊塊,外立面懸掛密目式安全網,支架整體強度、剛度和穩定性均符合規范要求,保障了后續混凝土澆筑作業的施工安全。

      2.4立柱混凝土澆筑施工質量控制

      本工程采用?500圓形混凝土立柱,高度超過4 m設置橫向0.2 m×0.4 m矩形截面連梁,現場依據地形采取分段流水作業,有利于模板支架材料的周轉,保證了施工連續性。項目部在混凝土澆筑前對鋼筋和模板安裝進行自檢,通知監理進行隱蔽工程驗收,并對澆筑作業安排了交底。立柱內混凝土采用分層澆筑,分層振搗,保證了拆模后立柱表面觀感質量。混凝土立柱按設計要求頻率進行回彈法檢測,28天的抗壓強度均符合要求。

      2.5鋼結構主梁焊接質量控制

      棧道主體基本結構采用Q235B型號200 mm×200 mm×6 mm方鋼作為主梁(跨度大于8 m處采用300 mm×300 mm×12 mm方鋼),全線對接焊縫和角焊縫均為滿焊成型,既避免棧道因受力不均勻產生沉降,又保證了整體受力安全。施工過程對所有方鋼兩端端口全部以焊接鋼板進行封閉,避免水蒸汽進入方鋼內部造成銹蝕,降低后續使用日常維護成本。對于縱向對接焊縫均在方鋼兩側增加夾板進行加強焊,且焊縫設置在靠近兩端端頭的1/4~1/3處[ ~ ],避免設置在承受彎矩最大值的跨中區域,降低焊縫位置內部應力,焊接完成后及時對全部對接焊縫進行超聲波無損探傷檢測,保證主體結構使用安全。

      鋼結構主體完成后,對全部對接焊縫進行超聲波無損探傷檢測,質量符合《鋼結構工程施工規范》(GB50755-2012)相關要求(圖2)。

      2.6欄桿安裝及上漆質量控制

      欄桿的圖案在專業廠家定做,其他工序在現場完成,欄桿焊接時構件之間的焊點應牢固,焊縫要飽滿,表面的焊波應均勻。

      油漆涂刷時,力度要均衡,涂抹的厚度盡量以薄為好,逐層增加,進行2-3次。避免刷太多次,或厚度太大,否則容易產生油漆掛淚的現象或者日后出現油漆起鼓等質量問題。

      2.7塑木安裝質量控制

      塑木是一種新型環保材料,具有防潮耐水、耐酸堿、耐腐蝕、防蟲蛀等性能,棧道標準段采用150 mm×30 mm塑木通過自攻螺絲固定在鋼管龍骨上形成上部鋪裝層。塑木安裝時,確保表面平整度≤3.0 mm;拼裝高度差≤0.5 mm;拼裝離縫≤0.5 mm[ ]。塑木鋪裝完成后要加強日常養護和成品保護,確保表面無損傷,無明顯劃痕,主要行走區域無明顯的異響。

      3工程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運用

      3.1結合地形全線搭建鋼管腳手架作業通道

      棧道43個承臺和立柱,分散在全長超220 m的陡峭山坡上,機械無法進場作業,也沒有現成道路可供運輸。為保護現有植被與地貌,也不便開挖山體形成簡易便道,現場只好結合地形搭設扣件式鋼管腳手架,滿鋪腳手板,再配備防護欄桿和安全網形成人行和材料運輸通道,并在棧道沿線結合地形分別架設HDPE管道和溜槽運輸施工材料(圖3-4)。

      3.2設置懸空玻璃棧道,便于游客高空體驗

      仿木棧道的中部位置設置一段長6 m的懸空透明玻璃棧道,用厚度3 cm的夾層鋼化玻璃安裝固定于方型鋼骨架上作為鋪裝面層,上面可清楚看到懸崖底部山體的地形地貌。游客走在玻璃棧道上,身旁是懸崖峭壁,底下是山谷谷底,從而體驗到懸空而過、凌空微步的感覺(圖5)。

      3.3獨具特色的鐵藝欄桿,營造出鄭仙文化氛圍

      仿木棧道的設計與鄭仙巖景點周圍環境相結合,棧道兩側高度1.2 m鐵藝欄桿的圖案構思緣于“藥壺”和“云”的形態,寓意行棧道,祈安康,營造出鄭仙文化的氛圍。游客站在仿木棧道上,不僅可背靠山體,呼吸天然大氧吧的清新空氣,還可面朝市區,欣賞美麗的廣州城(圖6)。

      4施工效果及經驗剖析

      工程竣工驗收質量優良,得到了廣東省多家新聞媒體和廣大市民的贊揚,并成為白云山風景名勝區的一個新景點。鄭仙誕源于白云山,盛于白云山,是其獨有的民俗活動,具有厚重的嶺南文化內涵和鮮明的廣州地域特色。景觀棧道在鄭仙巖景點周邊形成完整環形游覽線路,提高了鄭仙巖景點的可達性,方便游客參觀敬仰,為每年農歷七月二十四“游白云禮鄭仙”的民俗營造出濃厚的文化背景(圖7-10)。

      主要的施工經驗與技術創新如下:

      1)安全第一的原則。景觀棧道施工所處的地理位置環境惡劣,棧道的結構和荷載受力形式復雜,施工前期一定要對周邊的巖體、土壤、水質進行現場查勘。

      2)嚴把材料進場質量關。工程項目管理中,材料的質量管理是關鍵,施工過程中項目部要加強對原材料、成品、半成品進場的質量把關,要安排專職質檢員負責所有材料的進場驗收工作,嚴禁使用不合格的材料。

      3)科學技術性原則。棧道施工中會遇到各種問題,例如塑木板的防滑、防腐、耐高溫問題,構件連接松動后的加固問題,棧道周邊植物搭配的季相、層次問題等,這些問題的解決都要遵循科學,通過科技手段來解決。

      4)生態環保原則。棧道面層鋪設的塑木板是循環利用木材加工的廢余料合成的,遵循“綠色和平”的生態環保理念,塑木板排水好、耐磨、維護成本低。景觀棧道讓人和周邊的生物和睦相處,美化了人類的生存環境。

      5)自然空間氛圍的營造。施工過程中最大限度地保護周邊的生態環境,在材料的選取以及構件的造型上都符合原有的風土民情文化,讓游客感受自然生態的景色。

      6)構件圖案的文化構思。本工程鐵藝欄桿的圖案采用金色的“藥壺”和“云”的形態,與鄭仙文化相得益彰。

      本文圖片均為作者自攝。

      參考文獻:

      [1]鄧勇.園林工程施工質量管理與控制[D].浙江大學,2014.

      [2]宋建學,袁英保,劉.旅游棧道安全評價技術研究[J].鄭州大學學報(工學版). 2008,9(3):129-132.

      [3]廣州建設工程交易中心. 白云山青山綠地改造(蒲谷升級改造項目)施工招標公告[EB/OL]. (2014-9-24)http:///cms/wz/view/index/layout3/index.jsp?infoId=240269&channelId=15&siteId=1,

      [4]葉增平.旅游景區鋼棧道安全評價技術探討[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12,8(4):107-110.

      立面改造工程施工方案范文第3篇

      【關鍵詞】支架;現澆箱梁;施工技術;監理控制要點

      1地基處理

      支架地基處理的目的是保證地基具有足夠的承載力和必要的防水排水設施。我工地采用素土分層填筑,直至原地面以下45cm;每層素土整平后用壓實設備往復壓(夯)實,并進行壓實度試驗,壓實度按93%控制。分層回填后鋪40cm厚6%灰土或40cm磚渣碾壓壓實,最后澆筑10cm C20砼。砼基礎設置橫坡和縱坡,以便于排水,在處理過的地基范圍四周挖設50×50cm的排水溝,排水溝與路線自然排水溝連通,將雨水引進排水溝,防止雨水浸泡地基,避免碗扣支架產生不均勻沉降。

      監理控制要點:

      (1)地基處理是否符合壓實度要求。四周是否設立排水設施,排水是否暢通。

      (2)地基平整度是否符合要求,防止積水和排水不暢。

      (3)對于跨河段的滿堂支架基礎還必須驗算樁的承載能力,樁的入土深度和垂直度,樁的系梁連接是否符合設計要求等。

      2支架搭設和加固

      (1)支架采用Φ48×3.5mm碗扣式鋼管腳手架。支架搭設原材料質量必須符合規范(JGJ166-2008)的規定要求。安裝前必須逐個檢查鋼管碗扣是否有破環、裂縫、嚴重變形現象。所有構件,必須經檢驗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2)支架橫桿步距、縱橫向拉桿長度按照支架模板技術參數表進行搭設。豎桿要求每根豎直,垂直度偏差小于H/500。立豎桿后及時加縱、橫向平面拉桿固定,豎桿底部設置縱、橫向掃地桿,離地面應小于或等于35cm,嚴禁施工中拆除掃地桿。搭設支架時要切實保證橫桿的水平,為保證支架的均勻受力,支架頂設置可調節的U形頂托。

      (3)當立桿間距小于或等于1.5m時,模板支撐架四周從底到頂連續設置豎向剪刀撐;中間縱橫向由底至頂連續設置豎向剪刀撐,其間距應小于或等于4.5m。

      為確保滿堂支架的整體強度、剛度和穩定性,支架每5步(約4.5m)設置橫向剪刀撐一道,縱向連續設置在,腹板下各一道。剪刀撐斜桿與地面夾角應控制在45°~60°,斜桿每步與立桿扣緊,扣件扭緊力矩為40~65N·m。當模板支架高度大于4.8m時,底、頂部必須設置水平剪力撐,中間水平剪刀撐設置間距應小于或等于4.8m。

      (4)支架搭設完畢后,用可調上托準確調節支架高度,保證支架高度滿足設計要求。立桿上端包括可調螺桿伸出頂層水平桿的長度不得大于0.7m。

      (5)模板支撐架高寬比應小于或等于2;當高寬比大于2時可采取擴大下部架體尺寸或設置纜風繩、連墻件。

      (6)支架搭設完畢后支架的必須采用張掛密目安全網進行全封閉,防止高空墜物傷人。支架應按規范要求設置上下馬道,在馬道的兩側需要搭設護欄。梁板施工平臺應進行四周臨邊防護,并掛安全網。

      (7)碗扣支架的縱向分區應盡量少設置,如避免不了應設置分區在跨中荷載較小的位置并用鋼管及扣件鎖牢在立桿上;曲線段碗扣支架的縱向分區應注意支架三角區域,并進行適當加強。

      (8)現澆箱梁曲線段地基硬化及碗扣支架搭設應適當進行加寬,保證碗扣支架落在堅實的基礎上,保證支架有足夠的施工工作面。

      監理控制要點:

      (1)支架搭設前需嚴格按照施工方案進行放線,定好墊板、設置底座或標示桿件位置。

      (2)支架立桿的搭設必須豎直,不得傾斜,豎直度符合要求,立桿底座鋼板必須與砼基礎緊密接觸,不得懸空。

      (3)支架底托和頂托調節桿套接在桿中長度不得小于15cm。底托鋼板是否變形,對底托未墊實或者支撐在斜坡斷面上的必須進行調整;頂托是否偏心,是否存在懸空現象等進行檢查。

      (4)支架頂托自由端長度必須符合要求,超過70cm的必須在此之上加設水平鋼管予以固定,以降低桿件的長系比,一般控制在50~60cm左右。

      (5)檢查縱橫向及水平剪力撐的設施是否符合要求,對于支架高度大于4m的還必須設置水平剪力撐。剪力撐扣件的設置(必須確保三個扣件與立桿或橫桿連接)是否合理,對于高支架(高度超過10米)還必須設置纜風,纜風繩的地錨是否符合要求。

      (6)檢查碗扣是否有損壞,碗扣和橫桿接頭、限位銷是否有缺陷,牢固等。

      (7)搭設之前,必須對進場的腳手架桿配件進行嚴格的檢查,不得有裂縫、變形,螺栓不得滑絲。扣件應保證與鋼管扣緊時接觸良好,扣件表面應進行防銹處理。

      (8)扣件螺栓必須擰緊(力矩應在40~65N/M之間,),以保證腳手架的節點具有必要的剛性和承受荷載的能力。

      (9)對于縱坡段的箱梁,必須檢查縱向是否設立了斜撐,斜撐的密度是否符合要求。

      3支架預壓

      (1)支架的壓載試驗

      支架的壓載試驗是一道非常重要的工序,其目的主要有兩方面,一方面是檢驗支架及地基的強度和穩定性,確保施工安全,另一方面是消除施工前支架和地基的非彈性沉降變形,同時,確保梁體幾何線型的準確。

      (2)支架的加載

      支架的加載可以使用砂袋、土袋等方式,加載的總重量不小于箱梁總重的1.2倍或依據設計要求。荷載分布位置要與箱梁自重荷載分布一致,加載時各點壓重要均勻對稱,防止出現異常情況。并進行沉降觀測。

      (3)沉降觀測

      沉降觀測點的布置應定點準確,點的位置和密度應該能夠準確反映整個支架的位移和變形情況。一般來說觀測斷面布置在每跨的L/2、L/4處及墩部處,每個斷面至少分左、中、右三個觀測點。如果跨徑大,斷面寬,可以對稱加密布置,以滿足精度要求。在加載前、后要分別測量各觀測點的標高,并認真記錄觀測結果。要等到經觀測沉降已穩定后,再進行下一級加載,持荷24小時后,對各個觀測點進行沉降觀測,當連續兩天累計沉降量不超過2mm時可以卸載,卸載后再測量一次各觀測點的標高。

      (4)沉降觀測完畢后,對觀測結果進行分析整理,繪制沉降-荷載關系圖,沉降-時間關系圖。,根據這些觀測數據可以得到地基和支架的總沉降量、彈性變形數量和非彈性變形數量。

      (5)預壓施工中的安全注意事項:

      ①預壓施工時,支架范圍四周封閉,樹立、張貼相關安全標語、標牌,嚴禁非施工人員進入現場。

      ②預壓施工時,吊裝作業要有專人指揮,信號明確。吊裝鋼筋,要輕放,防止過大的沖擊力。

      ③加載程序、方法及重量,嚴格按方案中的規定執行,壓重范圍按劃定的范圍進行控制,嚴防過載、偏載。

      ④在預壓重量超過70%時,需用儀器注意觀察支架及基礎的變形、下沉,發現變形、下沉速度明顯加快時,應立即通知停止施工,撤除作業人員。

      ⑤預壓時,要派專人日夜值班,對支架進行全程監控,最好能掛一些細鐵線或者是木條檢查支架的下沉量,這樣比較直觀。如發現異常,馬上停止加載,待查明原因后再作業,確保施工安全。

      監理控制要點:

      (1)預壓施工之前,項目部組織相關部門、人員對支架基礎、貝雷片支架進行全面、細致的檢查,驗收合格并經簽認后方可進行預壓施工。

      (2)審查承包人支架預壓方案,以及各項預防支架坍塌的應急措施。

      (3)預壓施工之前,進行專項技術交底,統籌組織人力、機械、壓重材料,做到統一指揮,協調施工,防止出現蠻干、亂干現象。

      (4)實地觀測預壓荷載堆載布置是否和方案相吻合,堆載防雨和排水措施是否落實到位。

      (5)在壓載過程中要密切關注支架和地基的變形情況,如果發現地基出現明顯下沉或產生裂縫,鋼管發生嚴重位移、變形, 方木發生裂縫或脆斷等情況,要立即停止預壓并進行卸載,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后再施工。

      (6)加載預壓時支架下嚴禁站人。試驗完成后,要根據變形情況及地基沉降程度,采取必要的措施對薄弱環節予以加強,確保施工安全和工程質量。

      (7)試驗支架的搭設應嚴格按設計要求施工, 壓載前一定要仔細檢查支架各節點是否連接牢固可靠,以確保安全。

      4滿堂支架拆除

      支架拆除基本上已到了工程尾期,但往往也是容易大意、松懈、麻痹、出事故的環節,因此,主要注意以下幾方面工作:

      (1)拆除原則:嚴格按支架拆除申報程序施工;支架拆除前,需召開安全技術交底會。對有關技術、質量、安全、進度的具體要求;拆除過程中可能發生隱患的重點工序,要制訂安全可靠的防護措施;必須做好交通疏導及警示標志,現場必須配有安全員巡視和交通協管員維持交通;滿堂支架拆除應遵守“由上而下,先搭后拆、后搭先拆”的原則,不準分立面拆架或在上下交叉同時進行拆架。做到一步一清、一桿一清。拆立桿時,要先抱住立桿再拆開最后兩個扣。拆除縱、橫桿、剪刀撐時,應先拆中間扣件,然后托住中間,再解端頭扣。

      (2)支架拆除時間:應當在梁體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95%,所有預應力鋼束張拉、孔道壓漿完成,且漿體強度達到90%(一般不小于7d)后方可拆卸支架;普通鋼筋混凝土箱梁需經頂板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95%,且不小于7d后方可拆卸支架。

      支架拆除前,應在梁頂做好梁體沉降觀測點,加強支架拆除過程中梁體高程的監測。必要時也要派專人對梁底進行觀察,如有異常情況,應立即停止支架拆除工作,待查明原因或通過討論后,按調整方案進行拆除作業。

      (3)拆除順序

      ①滿堂支架拆除時,應先拆除跨中處支架,再拆除橋墩處支架,由跨中向兩側橋墩方向推進,后續施工需要時可保留支墩處支架。一般的拆除順序為:模板方木型鋼分配梁頂托剪刀撐縱、橫桿立桿掃地桿底托。

      ②盡量采用單幅拆除的形式,即拆除一側的支架時,該側道路臨時封閉,另外一側開放交通,待該側支架拆除完畢,再拆除另外一側支架。

      ③、按從上向下的順序拆除碗扣鋼管支架,先分層拆除水平、豎向剪刀撐,再拆除縱、橫桿,然后拆除立桿,最后拆除掃地桿。嚴禁從下往上拆除碗扣支架。

      ④支架拆除時,嚴禁向下直接拋擲,要打堆后,集中用吊機吊運。

      ⑤支架拆除后,按一步一清,遵循工完場清的原則。將碗扣支架按種類進行分類分塊集中堆放,以便周轉使用。

      監理控制要點:

      (1)明確支架拆除順序,支架拆除的原則、注意好拆除方法。

      (2)督促施工管理人員做好以上相關工作。

      5結束語

      滿堂支架的施工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基礎性施工工藝環節,在施工過程中一定要對地基的處理,支架體系的設計和搭設,支架的壓載試驗,支架的拆除等工序給予充分的重視,嚴格按照有關規范和要求施工,才能確保施工質量和施工安全。

      參考文獻:

      [1]《建筑施工碗扣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JGJ 166-2008

      [2]《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2002),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2年4月第一版

      相關期刊更多

      文物建筑

      省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河南省文物建筑保護研究院

      上海文學

      北大期刊 審核時間1-3個月

      上海市作家協會

      能源技術經濟

      部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國家電網公司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下载|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网站| 亚洲午夜福利在线视频| 亚洲视频精品在线| 日本中文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亚洲精品一二三区| 亚洲免费福利在线视频| 亚洲精品国产电影午夜| 亚洲欧美在线x视频| 亚洲国产成人AV在线播放| 亚洲另类自拍丝袜第五页| 亚洲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人| 亚洲系列中文字幕| 亚洲天堂一区在线| 亚洲娇小性色xxxx| 亚洲高清视频在线| 亚洲色偷偷综合亚洲av78| 亚洲精品又粗又大又爽A片| 亚洲丁香婷婷综合久久| 无码天堂va亚洲va在线va| 亚洲精品动漫人成3d在线|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播放| 亚洲精品国偷自产在线| 亚洲国产另类久久久精品 | 亚洲AV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成人无码综合亚洲日韩 | 亚洲娇小性色xxxx| 亚洲色无码专区一区| 国产亚洲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Ⅴ永久无码精品AA| 久久激情亚洲精品无码?V| 国产亚洲无线码一区二区| 香蕉视频在线观看亚洲| 亚洲美女自拍视频|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视频| 亚洲乱色伦图片区小说| 亚洲免费日韩无码系列 | 亚洲精品精华液一区二区| mm1313亚洲精品国产| 亚洲熟妇中文字幕五十中出| 亚洲国产成人私人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