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節能低碳報告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低碳經濟;公民環保;節能意識
一、前言
關于我們國家目前的低碳經濟的發展現狀來看,我們將低碳經濟在目前的背景中逐漸的被應用,我們將他歸納為具體的方面:就是在我們國家的經濟和社會的發展過程中符合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在不同的工程的建設周期的各個過程中對節約資源與能源節約的重視,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為我們的人民生活營造更加舒適的環境,我們需要和周圍的自然環境和諧共同發展。
二、目前環境方面問題的產生原因
由于我們國家的經濟正在不斷的發展,所以我們從產業上的工程的不斷進步的過程上看,目前我們國家的碳排量主要來自于三個方面,這三個方面主要是通過在交通的方面、工業生產的方面還有就是在建筑工程的施工過程中所產生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這些不同的來源。在這些不同的方面的過程中,建筑行業的工程的完成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量是在我們的社會生產的過程中僅次于工業生產方面的的第二個碳排放的重要的組成部分。隨著我們國家的社會和經濟都在不斷的發展,我們國家的城鎮化的進步、工業化的進步都在以非常快速的方式在不斷的前進,這樣的發展對于推進我們的居民的生活水平方面有很大的提高,所以,我們在建筑的過程中在建筑方面用的能源的種類和用量都越來越多,所以我們在生產的過程中所產生的二氧化碳的排量也在不斷的增加,目前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們全社會的二氧化碳的排量占總的碳排量的比例要超過標準的四分之一,所以這對于我們國家的以后的發現來看,關于二氧化碳的排放的問題已經逐漸的成為我們社會在目前的發展關于低碳經濟方面所面臨的最大的障礙問題之一。我們從我們國家最近這些年的建筑總量上來看,有具體的研究表示我們已經建成的建筑基本上有95%都是關于能量高消耗的建筑。我們根據這些不同的建筑在建設過程中具體壽命周期來看,我們在建筑領域的研究方面我們得出的結論就是這些建筑對于溫室氣體的排放量的相關的成本是非常低的。在最近的 IPCC 的報告中,這項研究具體指出從現在開始到 2030 年我們對于溫室氣體排放量可以降低 50 億 t 左右,我們為多余的二氧化碳而所承擔的的其他的成本幾乎為零,所以我們需要對于低碳建筑還有低碳建筑技術需要進行不斷的探索,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三、發展低碳建筑需要社會參與
在我們國家的低碳的建設過程中,對于公民的低碳方面的意識的培養對于實現在現代化的低碳建筑方面是的重要的基礎,所以我們在發展城市建設的同時需要保證對公民低碳意識的培養,并增加對它的重視的重要性。那么我們需要如何做呢?首先,關于我們在政府的工作的過程中需要樹立政府榜樣意識的作用。我們國家的政府的有關的機關部門需要承擔起我們在社會工作過程中所必要的社會責任,為了完善這個制度的責任我們需要建立起在整個社會的公共建筑方面的評比的制度,在這個制度建立的過程中我們也需要接受整個社會的不同的監督工作,在整個社會進展的過程中需要保證我們在公民的意識建設的過程中要建立一種整體的濃厚的節能減排低碳方面的的社會氛圍,我們需要讓我們國家的不同的民眾了解低碳對于社會建設方面的的意義,我們需要在實際的過程中對于完整的社會環保制服的建設并進一步付諸實際行動。其次,就是我們需要在社會的進步方面的過程中廣泛發揮社會方面的組織力量的強度。社會組織力量對于我們國家的公民來講,環保制度的建立是完善公民的低碳環保意識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這是對于政府方面社會環保方面的一種有效的補充,通過不同的方式增加環保意識的建立,政府部門要支持社會力量對于人民的低碳環保的意識加入到建筑低碳的行動中來。最后需要加以重視的就是宣傳工作的完善。這是整個加強公民意識的過程中最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們在分析目前的低碳經濟背景我們國家的公民對于節能和環保方面的意識提高的方面有重大的意義,這些宣傳工作在我們的社會資源和環境發展的過程中對于人們的環保意識的加強有重大的意義,它普及了我們的低碳環境需要的要求,保證了公民對于低碳的意識的加強工作。還有一個方面就是我們國家的宣傳力度的保證的問題,我們國家的政府的工作需要按照規定的范圍來對不同的低碳環保的方案進行具體的推廣和應用,就目前的發展狀況來講還有很多的地區并沒有施行低碳環保的應用,主要是因為我們在公民的認識這一個問題上沒有得到充分的認識,所以,我們需要提高我們公民對與環保的認識,才能保證我們國家再社會發展過程中的可持續的發展。
四、結束語
我們國家的目前發展的過程中對于能源和低碳的環保的方面的建筑行業都是因為高能耗高排放而出名,這個方面的耗能和環境的影響占據我們國內各個行業的大部分,雖然它對于我們國家的環境來講有很大的影響,但是它也具有較大的減排空間,因為目前的全球氣候變暖和各個國家對碳排放的關注,我國需要在公民節能環保意識和低碳方面的的提高方面進行更加完善的管理。
參考文獻
[1] 張云狀.低碳建筑的障礙因素及對策研究.建筑經濟.2010.
[2] 李丹.低碳技術發展和障礙分析.生態經濟.2014.11.
[3] 梁清.淺析低碳經濟下的我國的建筑節能發展.產業研究.2010.08.
[4] 王一博.綠色低碳建筑技術應用研究進展.建筑科學.2013.10.
[5] 王力祥.建筑低碳化發展研究.浙江理工大學.2013.
2019年全國低碳日活動倡議書
6月12日至18日是以“節能領跑、綠色發展”為主題的全國節能宣傳周。節約資源、低碳環保,需要從生活中方方面面的小事做起。節約一滴水、一度電,少開一天車等等,都影響到我們的環境質量和生態文明。
2019年6月14日為全國低碳日,今年全國低碳日的主題是“綠色發展 低碳創新”。為使呈貢區廣大干部職工積極參與生態文明建設和低碳城鎮建設,牢固樹立生態文明理念,形成文明、節約、綠色、低碳的消費模式和生活方式,在此,我們發出如下倡議:
一、增強節能意識,發揚勤儉節約傳統美德。全區廣大干部職工應當堅持從我做起,從工作和家庭生活做起,從點滴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自覺地節約每一度電、每一滴水、每一張紙……發揚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增強資源憂患意識和節約意識,杜絕鋪張浪費行為,大力倡樹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社會新風尚。
二、強化宣傳教育,形成低碳新區建設合力。全區各街道、各單位(部門)應當結合實際情況,積極組織開展專題報告會、展覽會、推介會、現場會,開展節能知識競賽、科普展、主題講座、作品征集活動,舉辦新能源汽車推廣、能源緊缺體驗、綠色低碳出行、廢舊商品回收、抵制過度包裝等主題宣傳活動,加大節能低碳和應對氣候變化宣傳力度,面向干部職工和廣大群眾普及能源資源節約和資源循環利用知識。同時,應當積極做好社會宣傳工作。國家機關事務管理局制作的節能宣傳畫,在公共機構節能網(ecpi.ggj.gov.cn)上,請各街道、各單位(部門)根據實際情況登陸下載并印制張貼。
三、踐行低碳理念,構建綠色工作生活模式。全區廣大干部職工要自覺養成健康、文明、節約、環保的工作和生活習慣。全區各街道、各單位(部門)應當結合工作實際,通過開展能源緊缺體驗和綠色低碳出行等主題教育活動,積極營建低碳建設的良好氛圍。為此,我們倡議:在6月14日全國低碳日當天,除有特殊規定的部門外,其余各街道、各單位(部門)要通過停開一日車、停開一日空調、停開公共區域照明、停開或隔層停開電梯等方式進行能源緊缺體驗。積極教育并引導廣大公職人員踐行“135”出行方案(即1公里內步行,3公里內騎自行車,5公里內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以綠色低碳的出行方式支持節能減排行動,宣傳綠色環保理念。積極倡導家庭購物拎布袋子、菜籃子,自覺選購節能低碳家電、節水器具和高效照明產品等行為,要求機關工作人員下班后自覺關閉辦公室用電設備;隨手關水關電,杜絕白晝燈、長明燈、長流水;自覺使用節能環保文具、再生紙等辦公用品,減少使用一次性文具,要求紙張正反面打印等,大力推廣無紙化辦公。樹立低碳辦公和節儉辦公的理念。
關鍵詞:關中—天水經濟區;低碳經濟;企業發展;對策
一、低碳經濟的內涵
“低碳經濟”的概念最早正式出現于2003年的英國能源白皮書《我們能源的未來:創建低碳經濟》中,其后被不斷肯定,并在全球范圍內得到廣泛認同。低碳經濟是相對于高碳經濟而言的。低碳經濟通常是指低碳發展、低碳產業、低碳技術、低碳生活等經濟形態的總稱。它以低能耗、低排放和低污染為基本特征,是應對碳基能源對全球氣候變暖影響,最大限度地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一種新的經濟發展模式。低碳經濟具有經濟性、技術性和綜合性三大特征。發展低碳經濟已成為全球經濟新的支柱之一,也是經濟發達國家和地區占據世界經濟競爭制高點的關鍵。低碳經濟作為我國應對氣候變化、保障能源安全,轉變發展方式,創新發展模式,提高發展質量,建設兩型社會的基本途徑,是實現我國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戰略選擇。
二、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低碳經濟的緊迫性和必要性
關中—天水經濟區地處亞歐大陸橋中心,是承東啟西、連接南北的戰略要地。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低碳經濟具有現實的緊迫性和必要性。一是節能降耗難度大,能源制約發展;經濟區長期以來處于能源產業鏈末端,造成產業耗能高、溫室氣體排放多和工業附加值小。能源消耗持續快速增長,能源供需矛盾繼續加深;節能降耗的長效機制不健全,可持續性差,反彈壓力依然較大。二是粗放經營不可持續,方式制約發展。經濟區經濟發展方式粗放,以高耗能、高污染為主要經濟增長方式,以重工業為主的區域工業對能源的依存性很大,工業處于產業鏈低端,產品附加值低,依靠低級加工發展經濟,經濟競爭力較弱。三是工業大氣污染嚴重,環境制約發展。以煤炭、石油為主的能源消費結構導致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煙(粉)塵等污染,對經濟區的大氣環境質量產生重大的負面影響,環境總體狀況為局部有所改善,但總體仍在惡化。四是交通運輸能耗高,污染制約發展。經濟區交通基礎設施逐步完善,公路運輸成為最主要的運輸途徑。經濟區各城市民用汽車擁有量逐年增長,然而機動車尾氣污染必然導致經濟區交通運輸耗能高,尾氣污染嚴重,制約經濟區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
三、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低碳經濟的企業對策
企業是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低碳經濟的微觀經濟主體,大力發展企業低碳經濟是促進經濟區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建立低碳關中——天水經濟區的重要舉措和必然選擇。
(一)完善企業低碳減排制度
企業大力發展綠色低碳經濟,有效提升企業綠色競爭力,都需要嚴格的低碳減排制度作保障。首先,建立節能管理機構制度。為有效實施企業綠色低碳節能管理,應成立企業專項節能工作管理機構,由企業高管兼任管理機構負責人,建立一系列節能管理制度和管理措施,配備專職管理工作人員,完善節能工作責任制,建立節能降耗工作長效機制。其次,建立企業能效標準制度。積極制定、推行和完善節能生態環境等各項企業標準,并積極參與國家能效標準的制定,推動整個行業能效標準的升級。實行企業能效定期考核,堅決淘汰高耗能、高污染和低效益的產品生產。再次,實行企業節能獎罰制度。建立節約獎勵超額處罰管理制度,完善能源計量,明確、細化節能減排管理目標,實行能耗定額管理,簽訂節能降耗責任書,定期檢查通報,將能耗指標完成情況與節能獎罰制度掛鉤。第四,實施企業低碳產品認證制度。低碳產品認證是以產品為鏈條吸引全社會在生產和消費環節參與應對氣候變化的制度。企業應根據國家統一的低碳產品目錄,統一的國家標準、認證技術規范和認證規則進行認證,積極開發低碳產品,主動實施低碳產品認證制度,通過產品認證激發社會公眾的消費選擇和消費模式轉變,最終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二)研發企業低碳技術體系
低碳技術已經成為企業發展低碳經濟的關鍵力量,具有戰略性、增長性和帶動性。低碳技術一般包括減碳技術、無碳技術和去碳技術。首先,建立低碳技術革新推廣機制。加快低碳節能技術開發、示范和推廣,積極組織對共性、關鍵和前沿節能技術的研發,建立節能技術創新機制,加快科技成果的轉化力度,積極引進、消化和吸收國外先進的低碳節能技術。其次,大力研發低碳環保技術。主要包括污水廢氣處理技術、固體廢物再利用技術等,同時還涉及相應的環境污染治理技術,如污水凈化技術、空氣凈化治理技術、有毒氣體吸附技術等。再次,大力研發低碳節能技術。主要涉及工業節能、交通節能、建筑節能和服務節能等方面的技術,如新興建筑節能材料開發與利用技術、節能照明應用技術、集中供冷供熱節能技術等。第四,大力研發低碳減排技術。主要包括余熱回收技術、余熱循環與余熱發電技術、清潔燃煤改造技術以及IGCC、CCS、農業減排技術等,低碳減排技術一般貫穿于生產、流通、消費和回收利用的全過程。第五,大力研發低碳能源技術。重點包括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清潔能源的開發、生產和利用技術,同時也包括能源傳輸技術,如高壓、超高壓以及智能電網技術等。
(三)建立企業低碳生產體系
企業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減少各類污染物的排放,積極建立低碳生產體系,實現企業節能減排和可持續發展。首先,轉變企業生產方式。轉變高消耗、低效率和高排放的傳統生產方式,逐步建立低消耗、高效率、低排放的低碳生產方式;從“資源產品廢物”的開放式線性經濟模式向“資源產品再生資源”封閉式循環經濟模式轉變,積極發展循環經濟。其次,轉變企業生產結構。大力發展以高新技術為代表的低能耗、低污染、技術密集型產品生產,增加高技術和高附加值產品比例,淘汰落后產能,發展可再生能源,不斷降低單位產值能耗,努力實現節能、節地、節水和節材;再次,提高企業能源效率。高耗能企業應強化能源需求管理,重點開展節電和用電效率管理;力爭采用雙燃料系統,逐步形成以電力和燃氣為重點,氣電互補的能源需求體系,擴大可再生能源消費,進一步降低單位產值能源消耗。
(四)開發企業綠色低碳產品
企業應更加關注社會的發展,關注產品的節能潛力,關注行業的低碳發展,生產更多低碳節能產品。首先,強化綠色產品設計理念。企業應成立節能產品技術中心,研制生產節能降耗的綠色低碳產品,不斷優化產品包裝方案,從包裝材料、包裝結構和包裝廢棄物回收三方面綜合考慮綠色包裝設計,使產品包裝的資源消耗和廢棄物產生最少。其次,加強綠色產品生產管理。產品生產過程綠色化,完善生產節能管理,采用低碳節能先進技術,加強過程監督考核。加強計量器具校準和檢修,完善能源計量,為企業生產節能奠定基礎,對各工藝和產品生產實行能耗定額,嚴格執行節約獎勵超額處罰的管理制度。再次,探索產品綠色回收措施。探索更加科學合理的報廢產品材料回收和無害化處理辦法,強化綠色設計理念,綜合考慮產品結構的易拆卸性;產品材料的易回收性;材料成分的標識性和產品設計的模塊化。
(五)完善企業綠色低碳管理
面對經濟區氣候挑戰,完善企業綠色低碳管理是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和“綠色競爭力”的現實需要。首先,強化企業綠色生產管理。企業應實施綠色低碳生產戰略,大力發展綠色低碳技術,將綠色化貫穿生產始終,建立企業綠色管理機制,以節能、降耗、減污為目標,以管理和技術為手段,推動企業管理走上標準化、規范化和國際化。其次,加強企業綠色營銷管理。企業通過加強宏觀管理,運用營銷組合,建設綠色企業文化以及健全綠色管理制度等途徑實施其綠色營銷管理戰略,推動企業綠色技術、綠色生產、綠色包裝和綠色產品發展,增強企業綠色競爭力,實現企業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再次,加強企業碳管理。碳風險是指在二氧化碳的排放管制措施不斷出臺時,對企業經營,特別是對企業收益產生影響的評價指標。企業實施“碳管理”才能減少碳風險,因而,必須對企業排放的二氧化碳進行有效的“碳管理”,使企業生產商品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小化。
參考文獻:
[1]馮之浚,牛文元.低碳經濟與科學發展[J].中國軟科學,2009(08).
[2]袁男優.低碳經濟的概念內涵[J].城市環境與城市生態,2010,23(01).
[3]李忠民.中國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報告(2010)[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
[4]李忠民.中國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報告(2011)[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
[5]胡泉.低碳產品認證制度將出臺[N].中國房地產報,2012-11-09.
[6]陶良虎.中國低碳經濟—面向未來的綠色產業革命[M].北京:研究出版社, 2010.
[7]陳飛. 低碳城市發展與對策措施研究——上海實證分析[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0.
[8]世界自然基金會低碳企業發展項目組. 企業低碳領導力—聚焦未來經濟發展新機遇[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
關鍵詞:英國;低碳社區;經驗;啟示
中圖分類號:F124.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09-0220-04
低碳社區建設是低碳社會發展的重要內容。在中國低碳社區建設過程中,學習借鑒國外先進經驗很有必要。英國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并率先發展低碳經濟的國家,低碳理念深入人心,低碳經濟快速發展,整個國家正在向低碳經濟社會轉型。在這個過程中,英國低碳社區建設取得很大成效,積累了寶貴經驗,值得中國學習。
一、英國低碳社區建設的主要經驗
家庭是社區的基本單元,社區又是整個社會的基本單元,因此,家庭低碳化是低碳社區建設的重要基礎。在英國,1/4以上的碳排放來源于家庭住宅能源使用,為此,英國政府把家庭節能減排放在低碳社區建設的突出位置。綜觀英國低碳社區建設,其主要經驗可以概括為:以家庭節能減排為重點,實行戰略引領、立法保障、項目推動,構建政府引導、企業運作、家庭參與的工作機制,形成推進低碳社區建設的合力。
(一)戰略引領
政府從宏觀層面明確家庭節能減排在低碳社區建設中的地位,提出家庭節能減排的戰略目標和思路,指導微觀層面的具體工作,特別是對能源供應商、建筑行業、家庭住戶等的行為加以引導。主要見之于政府能源白皮書、低碳轉型計劃等重要文件。如2003年英國《能源白皮書》明確提出:為實現2050年CO2減排目標,要支持家庭提高能源使用效率,電、氣供應商要鼓勵其居民顧客投資改善住房節能條件,并提高新建和新裝修房屋能源效率標準。2007年《應對能源挑戰:能源白皮書》,針對家庭節能減排,提出建立住宅建筑能源效率認證制度,住宅的興建、租售、抵押等都須通過能源效率認證。2009年《英國低碳轉型計劃――氣候和能源國家戰略》明確提出,政府支持個人、社區和企在應對氣候變化中發揮積極作用,要求每個人都減少自己的碳排放,政府為個人、社區和企業提供各種幫助,包括實施由財政支持的家庭隔熱和能效提高項目。這個計劃還對家庭和社區低碳轉型作出全面部署,要求通過提高能效和采用低碳能源,使2020年英國家庭溫室氣體排放比2008年減少29%,2050年家庭直接溫室氣體排放占全國總排放的比重由2008年的13%降到接近于零。
(二)立法保障
英國自2003年提出發展低碳經濟以來,頒布實施了一系列推動及保障低碳發展的法律,其中不少法律都對家庭節能減排作出了規定。如2008年頒布的《氣候變化法案》設定了到2050年英國CO2排放量比1990年減少80%的具有法律約束力的目標,建立了碳預算制度,并就氣候變化影響評估、碳交易、為應對氣候變化提供支持等作出規定,對英國乃至全球應對氣候變化、促進低碳發展具有重大影響,對促進家庭節能減排也具有重要作用。2008年《能源法案》就小型低碳電力生產的稅收返還等作出專門規定。這種小型低碳電力生產是利用可再生能源或其他低碳途徑的電力生產方式,既可降低電力傳輸過程的能源損耗,又可將家庭、社區、企業從被動的電力使用者轉變為主動使用者,從而推動普通民眾參與到國家低碳經濟發展中來,使低碳發展理念深入人心,并形成整個社會的自覺行動。在有關建筑法案中,還對建筑節能作出了一系列規定。英國多次修訂建筑法規,不斷提高建筑物最低能效標準,促進建筑節能,減少CO2排放。如新修訂的建筑法規明確規定,根據目標CO2排放率(TER)來確定新建居民住宅全部能效的最低標準,計算住宅實際CO2排放率(DER),確保DER不大于TER。這就要求新建住宅更加隔熱,采暖系統具有更高的能效。從這些情況看,無論是應對氣候變化的綱領性法律規范,還是能源、住宅、建筑等方面的法律規范,都對英國家庭節能減排、低碳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項目推動
英國政府關于家庭節能減排的目標任務、規劃部署很多都通過具體項目來落實。這是一種由政府引導、企業運作、家庭和社會參與的工作模式,即政府確立項目或計劃,并安排一定的補助或獎勵資金(有的采取其他融資方式),由企業或其他中介組織來實施,發動居民家庭和社會公眾參與。這種方式有利于調動各個方面的積極性,形成推動家庭和社區節能減排的合力。這里簡要介紹幾個案例:
1.碳減排目標計劃(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Target,CERT)。這是一項針對家庭住宅節能減排的計劃,通過能源供應商來實施,主要目的是幫助家庭住戶減少CO2排放。該計劃要求能源供應商設立針對家庭的碳減排目標,供應商通過采取獲得認證的節能、低碳措施來減少家庭的CO2排放。每個供應商都分配一定的碳減排任務,并有責任推廣節能減排措施,還可對住戶實施強制干預以實現節能減排。供應商通過能源賬單把完成碳減排目標計劃的成本轉移給住戶。一般來說,住戶采取節能減排措施節省的開銷遠超被轉移過來的成本,從而激勵住戶積極開展節能減排。據CERT計劃最終報告顯示,通過項目實施,共減少碳排放296.9Mt CO2,相當于預定減排目標的101.3%。
2.社區節能項目(Community Energy Saving Programme,CESP)。這是一個基于合作、針對低收入地區家庭的能效項目。主要目的是幫助這些地區的家庭住戶提高能源使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費支出。該項目對能源供應商和生產商提出法定義務,要求其對國內低收入地區的能源用戶推廣節能措施,提高能效標準,并實現19.25 Mt CO2的減排目標。據CESP最終評估報告,能源公司實現碳減排16.31 Mt CO2,相當于預定減排目標的85%。
3.智能電表實施項目(Smart Metering implementation Programme)。根據英國低碳轉型計劃確定的到2020年所有家庭安裝智能電表的要求,2011年英國政府出臺了一項在全國范圍推廣智能電、氣表的計劃,到2019年底全面完成。計劃投資113億歐元,在英國3 000萬個家庭和企業中安裝5 300萬個智能電表。據英國能源與氣候變化部(DECC)預計,到2030年,智能電表將產生186億歐元的效益。安裝智能電表可以使用戶獲得實時信息,了解能耗情況,控制能源使用,節約能源開支,減少CO2排放。能源供應商可以獲取準確數據,有利于提高對客戶的服務質量,降低成本。智能電表是建設智能電網的關鍵環節,而智能電網能更好地管理整個電力系統的需求及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盡管英國國內有關部門對這個項目的風險還有不同的看法,但它促進家庭低碳減排這一點是可以肯定的。
4.低碳社區挑戰賽(Low Carbon Communities Challenge,LCCC)。這是英國能源和氣候變化部、環境食品和鄉村事物部支持的針對低碳社區建設的創新性項目。政府安排專項資金,在英格蘭、威爾士、北愛爾蘭等地區選擇22個社區實施(由社區提出方案后按一定程序確定),給每個社區提供約45萬英鎊的獎勵性資助。該項目旨在支持社區低碳技術創新,采用低碳措施(組合),包括新型水能、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及房屋隔熱節能等,并組織開展有關活動,積累低碳社區建設經驗,掌握家庭和社區節能減排數據資料,示范帶動其他地方低碳社區建設。據DECC的項目評估報告,項目社區共實施了8 206項低碳措施,包括安裝節能燈、鍋爐外套、空氣源熱泵、風力渦輪機、1.2MW生物質供熱系統等,每年可減少3 062 091kgCO2排放。該項目的實施建立了一個很好的平臺,為以家庭節能減排為重點的低碳社區建設提供示范,并促進社區居民低碳節能意識的提高。
5.“邊省邊付”節能試點項目(Pay As You Save,PAYS)。該項目旨在探索一種新的融資方式來激勵住戶在家中安裝節能、微型發電設施,采用可再生供暖技術等。這個項目由DECC和社區與地方政府部安排,由節能信托基金會(Energy Saving Trust)負責實施和管理。該項目給每個物業單位提供2萬英鎊貸款用以支付節能措施費用,利率為零,還款期最長可達二十五年,安裝太陽能板還可享受上網電價(FIT)優惠。參加試點的家庭可受惠于能效提高、微型發電技術,在家中進行實心墻隔熱改造、安裝太陽能板等而不必支付預付成本,而且能夠減少家庭能源支出和CO2排放。
除上述項目外,英國政府還實施了很多類似的項目,如可再生供暖激勵(Renewable Heat Incentive,RHI)、綠色方案(Green Deal)、綠色社區項目(Green Communities Programme,GCP)等等,來推動家庭、社區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使用清潔能源,減少CO2排放,在低碳社區乃至低碳社會建設中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英國經驗對中國低碳社區建設的幾點啟示
中國低碳社區建設仍處于起步階段,既要走自己的路,又要善于學習國外先進經驗。英國經驗對中國低碳社區建設的啟示主要有五個方面:
(一)把家庭節能減排作為低碳社區建設的重點
英國從其1/4以上碳排放來源于家庭住宅的實際出發,把家庭節能減排作為低碳社區建設的關鍵環節,并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這樣做,不僅抓住了碳排放的重點領域,而且也抓住了家庭及社會的主體――廣大民眾。民眾的參與,一方面可以直接實現家庭節能減排,另一方面可以增強其低碳意識,有利于促進全社會低碳發展。中國家庭碳排放水平雖然低于英國,但仍是碳排放的重要來源,以家庭節能減排為重點開展低碳社區建設很有必要。中國家庭碳排放主要由居住和居民交通兩部分構成,居住碳排放主要包括生活用電、冬季采暖和日常炊事(其主要燃料為煤炭、煤氣和液化石油氣)等所產生的碳排放;居民交通碳排放主要包括私人交通(私家車、出租車)和公共交通(公共汽車、軌道交通)等所產生的碳排放。隨著中國經濟社會持續發展,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均住房面積越來越大,私家車越來越普遍,家庭能源消耗和碳排放越來越多,加強家庭節能減排越來越重要,也越來越緊迫。必須把加強家庭節能減排放在低碳社區建設中的突出位置,放在中國能源和應對氣候變化以及整個國家低碳發展戰略的突出位置。不僅要通過家庭節能減排促進家庭和社區的低碳發展,而且要通過家庭節能減排不斷激發和增強人們的低碳意識,真正使節能減排、低碳發展成為人們的價值取向和自覺行動。當然,低碳社區建設也不能完全局限于家庭直接的節能減排,垃圾處理、環境保護、文化建設等方面都得統籌兼顧,以形成綠色低碳和諧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環境。
(二)加強家庭節能減排的頂層設計
英國政府從宏觀層面提出一系列指導性、操作性都很強的關于家庭節能減排的目標要求、政策安排和工作部署,并作為整個國家能源安全、應對氣候變化和低碳轉型戰略的有機組成部分,這對推進家庭節能減排具有重要作用。中國政府歷來重視節能減排工作,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制度和規劃,國家能源安全和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方案也對節能減排提出要求,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還有不少值得改進的地方。如有的規劃設計、政策安排過于宏觀和籠統,目標不夠明確,操作性不夠強,難以落到實處;有的則對產業、行業節能減排強調較多,對家庭節能減排重視不夠;政府雖然很重視但卻沒有很好地將節能減排目標、任務和責任落實到家庭和企業身上。從英國經驗看,有兩點值得我們學習:一是把家庭節能減排與國家能源安全和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結合起來。總體戰略要充分體現家庭節能減排要求,家庭節能減排要切實融入總體戰略之中。二是明確家庭節能減排目標。應該加強家庭碳排放的統計核算和分析預測。這是一項基礎性工作,與整個國家低碳發展水平和對此項工作的重視程度有關,也與這方面工作研究不夠深入有關。這需要一個過程,但必須高度重視。
(三)健全促進家庭節能減排的法律法規
英國低碳經濟的發展始終離不開法律保障。雖然專門針對家庭節能減排的不多法律,但氣候變化法案、有關能源法案和建筑法規都對家庭節能減排包括節能技術、設備和清潔能源使用等作出規定,有效規范和促進了家庭節能減排。中國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低碳領域的法律制度,也沒有專門針對家庭節能減排的法律法規。現有能源、節能減排、建筑等方面的法律法規有的雖然涉及家庭節能減排,但不論從立法理念、角度,還是從立法的針對性和份量來看,對家庭節能減排都強調得都不夠。隨著全球氣候變化挑戰日益嚴峻、國內低碳經濟不斷發展和法制化進程不斷加快,中國有必要制定一部類似英國《氣候變化法案》的應對氣候變化、促進低碳發展的綱領性法律,并制定、修訂、完善有關能源、資源、環境、建筑等法律法規,以更好地體現低碳發展的要求,更好地適應家庭節能減排的需要。條件成熟時可制定專門針對家庭節能減排的法律或法規,全面規范家庭節能減排行為,促進家庭低碳發展,為低碳社區乃至低碳社會建設奠定堅實基礎。
(四)強化家庭節能減排的項目支撐和推動
通過政府支持和引導,實施各種促進家庭節能減排的項目(或行動方案)是英國低碳社區建設的一條重要經驗。中國少數城市開展了這方面的試點,但在國家層面組織開展的工作還不多。應該圍繞家庭節能減排有計劃地啟動實施一批重大項目或行動方案,把家庭節能減排的目標要求落實到項目上。重大項目要體現國家政策導向,確保項目的實施真正達到節能減排、給參與者帶來實惠的目的。2013年1月,國務院了《綠色建筑行動方案》,對包括住宅在內的現有建筑節能改造和新建建筑節能標準提出要求,并對全面推進建筑節能工作作出具體部署。這是一個很好的做法,必將有力推動家庭住宅節能減排。其他項目如低碳供暖、家庭太陽能利用補貼試點等也應深入研究論證并適時啟動。此外,還要針對家庭能源消費和碳排放方面的新情況新問題,采取必要措施,謀劃一批項目,并將重大措施和項目轉化為國家政策,以推動中國低碳社區建設可持續發展。
(五)構建有利于家庭節能減排的高效工作機制
英國低碳社區建設模式是一種以家庭節能減排為重點,政府引導和支持、企業和市場運作、家庭和社會參與的高效工作模式。這種模式既適應英國,也適應于中國。家庭節能減排是促進低碳社區建設、實現整個社會向低碳轉型的重要途徑,需要政府、企業、社會和家庭的積極行動和共同參與。首先,要充分發揮政府的引導和支持作用。除了前面提到的政府要明確家庭節能減排目標、任務外,關鍵還要有錢辦事。要通過財政預算、稅收、金融等多種方式,為家庭節能減排項目的實施提供資金支持,并加強工作指導、監督和管理。其次,要充分發揮企業、中介組織等市場主體的作用。英國的做法主要是靠能源供應商、生產商和碳信托基金會這樣的企業去實施。中國市場化改革在不斷深化,應該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包括價格機制對能源、資源配置的調節作用,使參與家庭節能減排的各市場主體的合理利益訴求得以實現。第三,要充分發揮家庭的積極性。關鍵是要讓家庭參與者得到實惠。要通過切實有效的措施提高家庭能源使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費支出,使家庭獲得更多的節能收益,讓社會分享更多的減排成果。當然,也需要進行必要的宣傳和動員,增強居民的低碳意識,使之逐步由被動變主動,變為自覺自愿的行動。
參考文獻:
[1] HM Government.The UK Low Carbon Transition Plan-National strategy for climate and energy.decc.gov.uk/,July 2009.
[2] Ofgem.the final report of the Carbon Emissions Reduction Target(CERT)2008―2012.ofgem.gov.uk/CustomPages/Archived-
Publications.aspx,1May 2013.
[3] Ofgm.the final report of the Community Energy Saving Programme(CESP)2009―2012.ofgem.gov.uk/CustomPages/Archived-
Publications.aspx,1May 2013.
[4] DECC.the Smart Metering Implementation Programme:Delivery Plan.decc.gov.uk/government/publications/smart-metering-
implementation-programme-delivery-plan,21 DEC.2011.
[5] DECC.Low Carbon Communities Challenge evaluation report,gov.uk/government/publications/low-carbon-communities-chal-
lenge-evaluation-report,17 July 2012.
[6] DECC.Home Energy Pay As You Save pilot review.gov.uk/government/publications/home-energy-as-you-save-pilot-review,
6 September 2011.
[7] 曾靜靜,張志強,等.家庭碳排放計算方法分析評價[J].地理科學進展,2012,(10).
Low Carbon Community Building:the UKs Experience and Its Enlightenment to China
PENG Bo
(School of Economics,Beij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Beijing 100048,China)
【關鍵詞】河北省 低碳酒店 發展機遇 發展障礙 對策
低碳旅游是一種循環高效、生態綠色、可持續的旅游產品生產與消費方式,它要求通過食、住、行、游、購、娛的每一個環節來降低污染、節約能源,用行動來詮釋文明社會、節約社會、和諧社會建設。在低碳旅游的各個環節中,推進酒店的低碳化發展尤為重要。酒店作為河北旅游業及社會產業的門窗,發展潛力巨大,但它同時也是一個“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的行業。目前,河北省的旅游企業、旅游區(點)中僅有極少數通過了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全省也僅有40余家酒店通過了國家《綠色旅游酒店行業標準》的認定,成為“綠色酒店”,大多數酒店的低碳環保意識還十分淡薄。因此,河北酒店業應把保護環境、生態優先作為自身建設與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則,樹立低碳理念,借助新技術、新能源打造低碳消費模式,引導游客體驗低碳旅游。
河北省低碳酒店的發展機遇
各級政府相關政策的支持。國家大力支持發展低碳酒店的設想及戰略在相關的會議工作中曾多次出現。例如,在《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旅游業的意見》(國發〔2009〕41號)、2010年全國旅游工作會議、2010年8月23日的中日韓共同簽署的《低碳旅游倡議書》中都曾明確提出,推進節能環保,廣泛運用節能節水減排技術,支持賓館酒店積極利用新能源新材料,積極發展循環經濟,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創建綠色環保企業;爭取在五年內將星級酒店的用水用電量降低20%,倡導低碳旅游方式等等。在以上的《意見》和兩個重要會議中都重點強調了賓館酒店的節能減排,這就意味著發展低碳酒店已經成為低碳經濟下發展旅游業的一個關鍵環節,在發展低碳生態旅游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另外,河北省相繼出臺了關于低碳生態旅游的一系列規劃及綱要,如《河北省可持續發展規劃綱要》、《河北省生態省建設規劃綱要》、《河北省生態環境建設規劃》、《河北省資源綜合利用中長期規劃》等,為河北省發展低碳酒店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保障。
酒店業可持續發展的迫切要求。雖然有些酒店聲明自身引入了生態低碳運營,但在實際操作執行過程中還存在著諸多問題。例如,成為碳排放的重要污染源之一的酒店每年消耗著大量的能源和資源,排放出大量的大氣污染物。一座一般規模的三星級酒店,一年消耗能量大約為1400噸煤,排放出4200噸二氧化碳、28噸二氧化硫、70噸煙塵;一座建筑面積在10萬平方米左右的大型酒店,一年要消耗掉大約16萬噸煤。酒店能源費用的支出占營業費用的比例達到12%左右。這些數據觸目驚心,由此可以看出目前酒店業的資源污染異常嚴重。因此,發展低碳酒店勢在必行。
河北省低碳酒店的發展障礙
雖然河北省的諸多酒店爭相發展低碳經營模式,但是人們對低碳環保問題的重視程度還不夠,酒店在設施建筑、設備配置、能源管理等方面也存在著各種問題,這些都是阻礙酒店的低碳化發展的障礙。
低碳環保意識不強。雖然全國各地都在倡導低碳經濟、低碳旅游,但由于環保宣傳普及領域的有限性,居民教育水平及素質的差異化等因素,人們對于相關的低碳理念并未完全理解或接受。
酒店建筑體能源消耗嚴重。當前,不僅現有的酒店存在著較為嚴重的建筑能源消耗問題,就連新建酒店的建筑設計也普遍缺乏對風能、太陽能和生物智能等技術的運用。例如,現有的酒店建筑的能耗標準是每平方米75瓦,是歐洲限行標準的3倍。每年新開工的酒店建筑面積80%左右未達到國際節能標準。
酒店能源的碳排放量大。酒店經營需要大量的消耗能源,同時還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硫、煙塵、二氧化碳和氮氫化合物等。另外,全省各星級酒店每天消耗著數量驚人的一次性洗漱用品難以統計,由于一次性用品的無法回收,還面臨著二次處理所帶來的浪費和污染問題等。
酒店管理水平有限。由于酒店的專業技術人員匱乏及高技術開發能力有限,導致了其能源管理水平較低,設備設施配置欠缺科學規劃性,節能減排措施、方法和開展節能降耗力度的不足等,這也成為河北省發展低碳酒店的制約因素。
河北省發展低碳酒店的對策
低碳發展是未來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旅游消費過程中大部分的能源消耗都來自于餐飲住宿業,因此,發展低碳酒店是推動旅游業低碳發展的必然要求。低碳酒店是以可持續發展為理念,倡導綠色消費,堅持清潔生產、合理使用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酒店。針對河北省酒店業發展的現狀及存在問題,酒店節能減排與低碳發展需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制定低碳經濟責任制度。河北省可以依據國家相關部門的《節約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清潔生產促進法》、《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等國家法律法規,制定一個適合我省低碳酒店的發展方案,出臺推動低碳酒店發展的行業標準,來彌補我省對低碳環保酒店進行科學規范的法律法規空白。建立酒店節能降耗業績報告、能耗使用情況分析報告等;制定酒店經營管理的綠色標準,包括節能、環保、降耗、綠色采購、綠色營銷、綠色宣傳、綠色服務等環節;將“低碳”納入酒店行業的發展來進行審批考核,采取獎勵、融資等政策積極扶持和引導賓館酒店等旅游企業的低碳化經營管理,對不同級別低碳酒店給予相應稅收支持,出臺分級收取水電氣費等政策,促使現有酒店經營模式的轉變,加快引導河北酒店業走上低碳、環保的發展道路。
建立酒店低碳測試系統。河北省應盡快建設酒店標準化、規范化、科學化的管理系統,建立低碳測試系統,對酒店實行資源、環境價值核算,并將之納入到旅游企業運營成本之中,對酒店經營進行約束。例如,可以借鑒國外或他省低碳酒店的發展模式,開發一套自動化節能軟件系統,把一些相關數據輸入到該系統中,系統就會自動顯示全國甚至全球同類酒店的節能對比情況,據此還可為酒店量身打造出一系列的節水降耗、節能減排的適用方案。
大力推廣新能源。發展低碳酒店,就必須盡量在建筑、照明、供熱、空調等電器使用和水資源利用等方面采用新能源、新技術,提高節能減排水平,做到使用節能電器、節能裝修、減少水源使用量等。一是建立建筑節能減排措施。政府相關部門要建立一系列的建筑節能減排措施,推廣低碳發展模式,在全省酒店行業大力倡導采用新型建筑材料和節能設備,提倡建筑廣泛采用風能、太陽能和生物智能等技術。例如,采用太陽能集熱系統,不僅隨時能為消費者提供熱水,又能滿足冬季空調的制熱,真正做到節能環保。二是制定節約水電資源政策。相關資料顯示,一家三星級以上的酒店平均每個客人每天的耗水量1噸左右,而目前很多城市居民每人每月的用水量一般不超過5噸。酒店每平方米面積的年用電量達200度之多,是普通城市居民住宅樓用電水平的10多倍。政府可制定有關節約水電資源的方針政策,如在全省的酒店行業中統一采用中央空調系統的智能控制系統,就可節省空調總能耗能的30%左右;統一部署整體改造酒店營業區域里的照明系統,可采用變頻技術和智能化控制技術,普遍采用節能燈,采用補償電容器、電分類計量表、紅外線感應器等節能設施;使用變頻或變流量來控制電梯、冷熱水、空調機組的調節等等。這樣在節約成本的同時,還能有效的避免燃料所造成的環境污染問題。
積極發展酒店行業電子商務。河北省應在酒店行業積極倡導一種時尚又環保的新型酒店數字化服務,即利用數字技術。通過網絡統一運作全省酒店客房的宣傳、推廣,減少紙質資料,實現無紙化推廣。通過圖文、音視頻等方式將全省酒店的餐飲、客房、娛樂、會務等業務及時有效地展現給住店客人,這不僅方便了客人對酒店的進一步了解,還可促進全省酒店行業更好地宣傳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