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新生兒黃疸主要護理措施

      新生兒黃疸主要護理措施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新生兒黃疸主要護理措施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新生兒黃疸主要護理措施

      新生兒黃疸主要護理措施范文第1篇

      關鍵詞 新生兒 病理性黃疸 護理

      新生兒黃疸分為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新生兒病理性黃疸可作為新生兒的一種獨立性疾病而發病,是新生兒期的常見疾病之一,發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1]。新生兒發病后可對新生兒的聽力、神經等各個系統的發育造成影響,嚴重者可造成對新生兒中樞神經的損壞,從而出現嚴重后遺癥,甚至引起死亡,因此對新生兒病理性黃疸的治療和臨床護理是非常有必要的。2009年3月~2011年2月收治病理性黃疸新生兒患者98例,對其分組進行不同的護理措施。現將具體措施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一般資料:2009年3月~2011年2月收治病理性黃疸新生兒患者98例,其中男51例,女47例;體重2100~5100g,平均重3510±450g;黃疸出現時間為10小時~30天,平均10.34±3.21天,血清膽紅素水平210.2~320.3μmol/L,平均270.33±12.3μmol/L。所有患者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50例,對照組48例。兩組患兒日齡、病情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治療及護理方法:兩組患兒均采用常規治療,即保暖、營養補給,使用酶誘導劑和光療等。對照組給予常規的護理方法,每天2次檢測膽紅素變化情況;觀察患兒的生命體征,并于治療后24、48、72小時抽血監測膽紅素的變化情況。密切觀察患兒的心率、呼吸和肝臟以及大小便顏色的變化。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采用綜合護理干預措施:①加強喂養護理:患兒在治療期間應少量多餐,間歇喂養,并且盡量使用母乳喂養,喂養次數控制在每天10次以上,防止新生兒脫水,造成光療時不顯性失水增加。②加強皮膚護理:因光療可引起患兒排便增多并且稀便增多對患兒的皮膚刺激較大,因此排便后使用濕巾對臀部和會進行清潔,涂抹相應的噴劑,如西瓜霜噴劑,避免感染和尿布疹的發生。③加強光療護理:首先于患兒進食1小時后進行撫觸,然后保持體溫恒定,在箱內進行光療和護理操作。在箱內由于不顯性失水增加,因此每日要補液,補液量為25~35ml/kg,要控制輸液的量和速度,切記快速輸入高滲性藥物,以免血腦屏障暫時性開放,引起膽紅素腦病。

      療效判斷標準:將護理療效分為3級,①治愈:血清膽紅素恢復正常,患兒黃疸癥狀完全消退;②好轉:血清膽紅素明顯下降,患兒黃疸癥狀部分消退;③無效:患兒黃疸癥狀未消退甚至加深,甚至出現核黃疸。

      結 果

      兩組治療后臨床療效比較:觀察組療效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6.145,P<0.05)。見表1。

      兩組治療后各臨床指標情況比較:觀察組黃疸消退時間、膽紅素下降幅度及住院時間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討 論

      新生兒病理性黃疸主要有兩類,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新生兒病理性黃疸,病因主要包括新生兒肝炎、新生兒敗血癥、新生兒溶血病以及膽管阻塞、母乳性黃疸和其他因素等。由于孕婦的原因,常導致在宮內即發生感染包括各種病毒感染等[2]。由于新生兒敗血癥及其他感染,也會導致各種病原體入侵到機體,包括各種病原體及細菌感染等。另外由于新生兒與母親血型不和所導致的新生兒溶血病也會造成病理性黃疸。少數患兒由于膽管阻塞,導致膽紅素排出障礙,出現病理性黃疸。以及母乳當中膽紅素增高同樣會導致新生兒病理性黃疸,及其他如遺傳因素等因素導致的病理性黃疸[3]。另外,新生兒病理性黃疸還可能是由一些其他原因引起,如患兒在饑餓、缺氧的情況下,以及腸胃運行功能差,導致胎糞排出延遲,以及脫水、造成酸中毒等因素。

      但是近年來報道新生兒病理性黃疸后遺癥的發病率與膽紅素水平并非呈正相關關系,后遺癥發病人數通常占到患病人數的一半,并且由于新生兒黃疸無明顯癥狀,從而忽視了診斷與治療,從而最終造成聽力、智力及神經系統的永久性損壞[4]。

      現代醫學中采用藍光照射治療新生兒病理性黃疸,可以使血液中間接膽紅素轉化為水溶性物質,而易于排出。中醫認為,多是由于母體濕熱,肝氣郁結,使胎毒不易于排出,郁結于血分,從而透過皮膚表達出來。中醫采用“退黃洗劑”來治療新生兒黃疸,可以起到利膽排毒,減少膽紅素在體內的循環,從而增強機體的抵抗力[5]的作用。

      護理過程中,要注意劃分患兒的黃疸程度,并且注意患兒的皮膚清潔及喂養的護理,因光療時水分丟失較多,因此兩次喂奶之間一定要喂水。光療時嚴密觀察病情變化,檢查皮膚有無皮疹、干燥、發紅等,如有異常及時進行處理。另外,可以教家長一般的護理措施,指導家長正確護理患兒,如患兒出現多汗時,家長要及時擦干皮膚,預防紅臀的發生。另外要對新生兒加強早期觀察,及時發現和診斷出病情,同時采用藍光療法和撫觸等方法給予治療,最大程度避免黃疸后遺癥的發生。增加對患兒的撫觸,可以增加胃腸道功能,促進食物的吸收和胎糞的排泄,減少肝腸循環,從而減少膽紅素的吸收。并且撫觸護理可以促進淋巴系統的發育,增強患兒的抵抗力。患兒的體溫要保持在36~37℃,如果患者在治療的過程中,體溫升高,要把箱內的溫度調低。

      對于早期黃疸患兒,可以輸血漿或白蛋白。另外,媽咪愛散劑調節患兒的體內微生態環境,能調整和補充正常的菌群,促進膽紅素隨糞便排出。

      護理過程要注意掌握光療禁忌證的患兒,并且光療時用黑色布遮蓋眼睛及,避免光照對其造成損傷,藍光箱放入嬰兒之前一定做好整機的清洗、消毒工作,并且要注意觀察患兒的身體狀況,包括患兒的體溫、脈搏、呼吸及黃疸情況,如果出現嗜睡、高熱、惡心、嘔吐等原因時,要及時查找原因,通知醫生。如果光療中皮膚呈現青銅色,應停止光療,防止青銅癥的發生。本研究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采用綜合護理干預措施,治愈率大大提高,具有很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新生兒黃疸在新生兒疾病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要注意早期觀察,及時發現病情,同時采用藍光療法,撫觸等方法,防止膽紅素腦病的發生。只有早診斷、早治療、科學合理的護理,才能最大程度地治愈新生兒病理性黃疸,減少并發癥的發生。

      參考文獻

      1 王世花,楊柳.新生兒病理性黃疸52例護理體會[J].河南醫科大學學報,1998,33(4):158-159.

      2 王金玲.淺析新生兒病理性黃疸的病因及護理[J].中國實用醫藥,2012,7(8):210-211.

      3 單傳偉.新生兒病理性黃疸發病情況的調查及護理干預[J].齊魯護理雜志,2004,10(2):96-97.

      4 王鐵梅.藍光治療新生兒黃疸的護理體會[J].青海醫藥雜志,2007,37(11):32-33.

      新生兒黃疸主要護理措施范文第2篇

      關鍵詞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藍光治療護理

      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是新生兒時期常見的疾病對新生兒健康產生較大威脅嚴重者可導致核黃疸引起神經系統不可逆性損傷。藍光治療利用其光氧化作用將未結合的膽紅素分解從而對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發揮較好的作用由于其操作簡單且無嚴重不良反應而被廣泛采用。采用藍光治療治療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現對其護理要點總結如下。

      資料與方法

      11年1月~1年1月收治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患兒7例膽紅素水平均5.~565靘ol/以上符合光療指證。7例患兒中男1例女9例;年齡1~1天平均1.天;出現黃疸時間均在出生后~7小時;其中早產兒1例新生兒ABO溶血癥7例新生兒病理性黃疸19例新生兒肺炎例其他7例。

      方法:

      ⑴光療前護理:用溫水為患兒沐浴沐浴后不可涂油或撲粉以免干擾治療;將患兒放在床中央為其雙手戴手套、雙足用布條包裹、雙眼佩戴遮光眼罩以防止指甲抓傷皮膚、雙足與光療箱摩擦和光線損傷視網膜還須用尿布遮蓋患兒會防止光線影響其生長發育。

      ⑵光療中的護理:①一般護理:光療使水分丟失增多因此應在光療中要增加喂奶次數不能進食者鼻飼對脫水者遵醫囑靜脈輸液并詳細記錄出入量;加強臀部護理勤換尿布并在臀部涂敷用鞣酸軟膏以防止糞便給患兒臀部皮膚帶來的傷害預防臀紅發生。②觀察生命體征:嚴密觀察患者體溫、脈搏、呼吸、哺乳量、嘔吐量等變化每隔~小時測量1次隨時記錄尤應注意體溫變化若患兒體溫上升超過8.5℃要暫停光療遵醫囑給予處理待體溫恢復后繼續治療。③嚴密觀察病情變化:觀察患兒精神狀態、黃疸部位和消退情況尿、便顏色與性狀皮膚鞏膜的改變等以及時發現腹瀉、皮疹、青銅癥等常見光療不良反應;對于特別好動者可肌注適量魯米那鈉一方面使患兒安靜防止皮膚劃傷一方面也有助于減輕黃疸癥狀;密切觀察患者有無抽搐、呼吸暫停情況有無萎靡、驚跳、肌張力減退等膽紅素腦病的早期表現一旦發現則暫停光療通知醫生積極查找原因并配合搶救和處理。

      ⑶光療后護理:當患者血清膽紅素

      結果

      本組7例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患兒通過給予藍光治療和精心護理病情均得以痊愈無1例發生核黃疽。

      討論

      藍光治療是小兒高膽紅素血癥的最主要的非換血療法它通過破壞膽紅素的光化異構作用改變膽紅素的性質將其分解和排泄從而達到消退黃疽的作用由于其操作簡單無不良不良反應因此在臨床應用非常廣泛。但藍光治療過程需要患兒全身暴露肌膚接觸藍光箱還會導致一些可預見的不良反應因此患者會煩躁哭鬧家長也產生恐懼由此使藍光治療開展困難。如果患兒不能得到及時的藍光治療或者由于護理不當導致治療效果不佳將會給患兒帶來一系列機體損害甚至不可逆損傷。為此護理人員必須要在光療前保護患兒的安全;光療中勤巡視定時監測患者生命體征和觀察病情變化觀察藍光治療效果發現異常情況及時做出相應的處理;光療后也要繼續對血清膽紅素濃度進行合理評價。通過上述護理措施后本組7例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患病情均得以痊愈無1例發生核黃疽提示藍光照射治療和積極的護理措施可有效提高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的治愈率并能預防并發癥的發生。

      參考文獻

      1顧惠英.新生兒黃疸藍光治療的舒適護理[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護理版),6,(5):6-6.

      李志梅.新生兒黃疸藍光治療中護理問題及護理措施[J].青海醫藥雜志,6,6(11):5-51.

      新生兒黃疸主要護理措施范文第3篇

      【摘要】目的:探討臨床面對實施藍光照射治療的黃疸新生兒時有效的護理措施。方法:隨機將我院在近期內收治地200例黃疸新生兒分為A、B兩組,其中A組76例患兒實施常規護理,B組124例患兒實施優質護理服務,比較兩組患兒的臨床滿意度及臨床療效。結果:經過護理治療后,B組患兒的臨床治愈率及護理滿意度均顯著的優于A組患兒(P

      【關鍵詞】黃疸 新生兒 藍光照射 護理

      臨床上將新生兒因膽紅素在體內過量積聚所引起的皮膚、鞏膜、粘膜及其他組織被黃染的現象稱為新生兒黃疸,該種疾病是一種臨床常見的新生兒早期疾病。若不能給予患兒實施及時、有效的治療,則會導致核黃疸的發生,從而對新生兒的智力、聽力以及神經系統造成嚴重的影響。藍光照射治療是一種根據膽紅素吸收藍光的特性所產生的一種治療形式,該種治療形式具有操作簡單、療效顯著且對患兒無損傷等特點[1],因此現已成為臨床治療新生兒黃疸的重要手段。我院此次利用優質護理服務輔助藍光照射治療對124例黃疸新生兒實施了治療護理,且取得了良好的臨床效果,現分析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擇取我院在2007年6月至2012年6月內收治的200例黃疸新生兒。全部患兒均經實驗室檢查證實膽紅素存在明顯的升高,且均符合接受藍光照射的指證。入選患兒中男性患兒有118例、女性患兒有82例,患兒的平均年齡為10.5天、平均體重為3.37kg、平均膽紅素濃度為279.5μmmol/L。隨機將入選的200例患兒分為A、B兩組,其中A組76例、B組124例,兩組患兒在一般資料方面比較,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1.2治療方法:入選的200例患兒均接受藍光照射治療,儀器采取單面藍光治療儀,并置于通風處且避免陽光的直接照射。同時調整溫度至31℃左右,濕度調整至60%,給予患兒實施連續3天、每天12個小時的照射治療。

      1.3護理方法:給予A組76例患兒實施常規的護理措施進行護理,給予B組124例患兒實施優質的護理服務進行護理,其主要護理內容如下:

      1.3.1健康教育:在對患兒實施藍光照射治療前,首先對患兒的家長進行黃疸相關知識以及藍光照射治療作用機理的健康教育工作,使其可以對疾病本身、治療過程以及所需注意事項有一定的了解。同時對患兒家長所提出的問題給予耐心的解答,并開導、勸慰患兒家長以消除其不安、緊張的心理情緒,從而盡快的爭取到患兒家長的積極的配合。

      1.3.2治療前準備:包括治療儀器的準備及患兒的準備兩個方面,其中治療儀器的準備內容如下:做好病房內的環境衛生并保持通風;保持室溫在25℃左右、室內濕度為60%左右;保持光療箱內溫度維持在31℃左右;檢查藍燈管是否正常,并對燈管及有機玻璃床進行消毒。患兒的準備內容如下:患兒在接受治療前應先洗澡;修剪指甲并戴手套,以免對皮膚造成刮傷;在光療箱內鋪設棉布,并固定患兒頭部,以保證患兒頭部的安全舒適[2];為患兒戴好眼罩及尿布后將患兒抱入箱內。

      1.3.3治療中護理:定期對患兒的體溫進行監測,對出現體溫異常的患兒應立即給予對癥的積極處理。患兒在接受藍光照射治療的過程中,其體內的水分流失速度會比正常新生兒高出4倍左右,因此應適時的增加患兒的母乳喂養次數,并在母乳喂養的間隔適量的給予患兒喂溫開水。這樣可通過患兒吸允母乳以及結腸的反射來間接的促進患兒的胃腸蠕動,從而促進患兒的糞便排出,進而降低膽紅素在腸道內的吸收量。研究顯示,患兒的哭鬧行為是新生兒情緒不安的直接表達,這種行為會消耗患兒體內巨大的能力,從而對治療效果產生巨大的影響[3]。因此護理人員應對光療箱內的患兒給予適度的按摩,這樣可以增加患兒的安全感,從而可以減少患兒的哭鬧行為。新生兒的胎糞中存在大量的膽紅素,因此護理人員應對平靜下來的患兒可對其的腹部及背部進行環形的按摩,以便可以促進患兒胎糞的排出。此外這樣還可刺激患兒體內胰島素及胃泌素的分泌,因此便可加強患兒的食欲,從而促進腸道內正常菌群的生長及尿膽原的生產,進而降低膽紅素的生成[4]。注意定期對患兒進行翻身,以免患兒發生窒息,并保持眼罩、尿布的松緊合適。

      1.3.4病情觀察:對患兒的各項情況及生命體征進行嚴密的檢測,記錄患兒每日的排便情況,及尿液、大便的顏色、性狀,同時注意患兒的皮膚黃疸的消退情況,對出現異常情況的患兒應立即告知主管醫師并配合醫師進行相應的處理。

      1.4臨床觀察及療效評定:對兩組患兒皮膚、黏膜的黃疸消退情況進行詳細的記錄,并采用調查問卷的形式對兩組的護理滿意度進行調查。同時在治療后對患兒的膽紅素水平進行復查,并綜合臨床記錄的內容對兩組患兒的臨床療效進行評定:將黃疸癥狀消退,且膽紅素水平低于221.5μmmol/L的患兒記為痊愈;將黃疸癥狀部分消退,且膽紅素水平雖有下降但未低于221.5μmmol/L的患兒記為有效;將未達上述標準的患兒記為無效。

      1.5統計學處理:應用統計學軟件SPSS13.0對數據進行處理,檢驗方式為X2檢驗,以P

      2結果

      經過治療后,B組患兒治愈率顯著優于A組患兒(P

      3小結

      新生兒黃疸是一種新生兒的常見疾病,其分為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兩種,其中生理性黃疸可在發病后1周左右消退,而病理性黃疸則需結合臨床治療方可消退,且若不能給予患兒實施及時、有效的治療,則可能會導致患兒發生膽紅素腦病或嚴重的后遺癥,甚至是導致新生兒死亡。本次我院所實施的藍光照射治療是目前臨床治療新生兒黃疸的重要有效手段,但在治療過程中新生兒會因母嬰分離、喂養方式的改變以及光療箱等因素而影響治療效果[5]。因此就需要給予患者實施有效的輔助護理措施,這樣方可提高臨床療效。此次我院對B組124例黃疸患兒實施了優質護理服務,結果顯示,其臨床治愈率及護理滿意度均顯著的優于實施常規護理的A組患兒。因此,筆者認為,臨床應用優質護理輔助藍光照射治療對黃疸新生兒實施治療后的臨床效果是顯著的,值得臨床廣泛應用。

      參考文獻

      [1]陳永紅,童建明.早期護理干預在新生兒黃疸治療中的應用及療效分析[J].全科護理,2012,10(1):99-100.

      [2]顧惠英.新生兒黃疸藍光治療的舒適護理[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護理版,2006,2(5):63.

      [3]談曉軼,崔焱,周琴,等.嗅覺安撫措施緩解足跟采血致新生兒疼痛的研究[J].護理研究,2009,23(6):1459-1461.

      新生兒黃疸主要護理措施范文第4篇

      【關鍵詞】 母乳喂養;黃疸;新生兒護理

      隨著母乳喂養的的推廣,母乳性黃疸患兒逐漸增多,已成為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的主要原因之一,故應早期干預,采取有效的措施預防和減少母乳性黃疸的發生。

      1 母乳性黃疸的概念與病因

      母乳性黃疸是指新生兒以母乳喂養不久即出現的黃疸[1]。多數學者認為,主要原因是母乳中含有較高的β葡萄糖醛酰苷酶,母乳喂養后新生兒大便中β葡萄糖醛酰苷酶含量或活性增加,在腸道pH值偏堿的情況下可很快使結合膽紅素被腸道重吸收,從而增加腸肝循環。產生母乳性黃疸。再則,大便排出延遲使膽紅素腸肝循環量增高,加重母乳性黃疸程度[2]。

      2 母乳性黃疸的分類

      一般分為早發型和遲發型兩種。出生后3~4d出現,5~7d達到高峰的為早發型,膽紅素高峰為256~352umol/L。遲發型一般于出生后6~8d出現,高峰時間為生后2~3周,血清總膽紅素可達342~427.5umol/L。早發型的出現時間和高峰時間與新生兒生理性黃疸很相似,但其黃疸持續時間長,膽紅素值高。母乳性黃疸患兒除黃疸外無其他特殊癥狀。

      3 護理措施

      3.1 喂 養 應早開奶,應給于早發型母乳性黃疸新生兒少量多次頻繁喂養,每日喂奶次數達到10次以上,促進腸蠕動,加快胎兒糞便及膽紅素排出,減少膽紅素的吸收。當膽紅素值升至256~273umol/L,應暫停喂養2~3d,待膽紅素降至正常水平后方可繼續喂養[3]。

      3.2 撫 觸 撫觸對于嬰兒皮膚和感官是一種科學、溫和、良好的刺激,利用撫觸護理治療母乳性遷延性黃疸,可以加快膽紅素下降速度,縮短黃疸持續時間。撫觸可以增加迷走神經的興奮性,使胃腸道激素分泌增加并使腸道的吸收能力增強,刺激腸蠕動,加速胎便排出,減少膽紅素在腸道的重吸收。另外撫觸可使新生兒食欲增加,從而使正常菌群加速生長,同樣使腸蠕動加快,胎便排出增快,減少膽紅素在腸道的重吸收。撫觸應在兩餐之間或喂奶后1h進行,撫觸前應修剪指甲短于指尖,手涂嬰兒撫觸油,溫暖雙手,緊貼嬰兒皮膚給予適當的壓力,密切觀察嬰兒反應。

      3.3 游 泳 游泳可增加新生兒的活動量,明顯增加新生兒的體重和進食量,促進腸蠕動,加快胎便和膽紅素排出,減少膽紅素吸收,明顯降低高膽紅素發生率。游泳時應調節室溫為28℃,水溫38℃左右。一次持續時間為10~15min。

      3.4 光 療 光療是一種簡單有效的降低血清膽紅素的方法。其原理是通過光照使未結合膽紅素經過光養化及異構化作用產生膽綠素,經膽汁和尿液排出[4]。光療時應用黑布遮擋嬰兒雙眼,男嬰還應遮擋會,其余全身于藍光箱內,按需喂奶,兩次奶間加喂溫水,按醫囑補充液體,調節適宜的藍光箱溫度,勤翻身。

      3.5 藥 物 母乳性黃疸與新生兒腸道微生態及腸肝循環的增加有關,口服媽咪愛調節腸道菌群,有效刺激腸蠕動,促進排便,從而增加膽紅素的排出,治療效果顯著[5]。苯巴比妥能誘導葡萄糖酰酸轉換酶的形成,加速未結合膽紅素的轉化和排泄,應用時應觀察嬰兒的精神狀態。另外,光療時靜脈配合應用白蛋白及靜脈注射人免疫球蛋白治療黃疸。

      綜上所述,運用撫觸、游泳、光療、藥物等方法可以對母乳性黃疸進行有效干預,進行正確家庭治療與護理可降低母乳性黃疸的程度,對減輕母親的心理壓力及產后恢復均有幫助。

      參考文獻

      [1] 趙霞,張鳳玲,于曉艷.母乳性黃疸的中西醫結合治療及護理[J].光明中醫,2011,08.

      [2] 許月紅,張歡歡.撫觸聯合金雙歧口服液對37例母乳性黃疸的影響[J].河北職工醫學院學報,2008,25(2):44-45.

      [3] 顧平,王海琦,劉嘉茵.降低母乳性黃疸的護理措施[J].南京醫科大學學報,2003,23(1):91-92.

      新生兒黃疸主要護理措施范文第5篇

      【關鍵詞】新生兒;黃疸;臨床治療

      黃疸癥已經成為了新生兒中比較常見的疾病,其主要是由于膽紅素在新生兒體內大量的聚集,從而導致血清膽紅素升高,具體主要表現在皮膚黃染,嚴重的時候可遍及全身,可以分為病理性和生理性兩大類。嚴重的病理性黃疸會損害新生兒的中樞神經,對新生兒的成長和發育是不利的。所以要求醫護人員對該類疾病有個清楚的認識,這對于黃疸的治療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1.臨床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本次研究中選用我院在2012年6月-2013年6月接收的56例新生兒黃疸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符合《實用兒科學》中關于黃疸的診斷標準。其中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24例。所有患者均以黃疸癥狀實施就診,黃疸的具體程度為:重度黃疸3例、中度黃疸24例、輕度黃疸29例。患者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粘膜、皮膚和鞏膜黃染,其一般是根據血液中膽紅素的含量而定。其它的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嘔吐、食欲不振、惡心、消瘦、腹瀉、腹脹等,部分患者可見大便色變淺、尿色深黃、乏力、貧血。

      1.2護理特點

      1.2.1密切關注患者病情

      首先對所有患者進行母嬰血型、胎齡、喂養、體質量、分娩方式以及保暖情況進行了解和記錄,同時要經常對患者的體溫進行測試和記錄。除此之外,還要關注新生兒尿液、糞便的顏色變化,這些指標都可以用來反映黃疸病程的輕重。對于新生兒溶血病引發的黃疸,其尿液一般呈現醬油色,糞便則趨于白色,通過這些現象可以斷定黃疸是由膽道閉鎖引起的。如果新生兒黃疸從頭面部到四肢、鞏膜、手足心擴散,而且顏色趨于加深,則表明黃疸病情逐漸加重,這時要求家屬及醫護人員給予高度的重視。

      1.2.2病理護理

      對于血清膽紅素偏高的新生兒要通過藍光照射治療的方法進行治療。此時要用黑色眼罩將患者的眼睛罩住,避免藍光對新生兒的視網膜造成損害,而且除了、會位需要用尿布進行遮掩外,其余部位均處于狀態,一般需要持續3-5天。光療過程中會導致不顯性失水增加,這時應該對其進行適當的補水,而且還要防止患者出現腹瀉、發熱、皮疹等不良反應。護理人員還要按照醫囑給予患者適應的酶和白蛋白誘導劑,對酸中毒進行有效的糾正,從而有利于白蛋白與膽紅素的結合,降低膽紅素腦病的發生。根據不同標準要求來合理控制液體的流速,禁止快速輸入高滲性藥物,從而有效的避免血―腦脊液屏蔽的開放。

      1.2.3飲食護理

      護理人員要對新生兒患者進行有效的飲食護理,因為黃疸患者存在吮吸無力的癥狀,從而出現了喂養困難現象,所以要求護理人員要有足夠的耐心,采用間歇喂養、少量多次等方式,以確保患者對營養物質的需求。

      1.2.4健康教育

      大多數父母對黃疸的基本知識缺乏了解和認識,所以對她們進行相關知識的宣講工作至關重要,這樣才能提高他們對黃疸疾病的認識,了解黃疸疾病的臨床癥狀和特點。父母可以通過觀察新生兒的吃奶情況、精神狀態以及嬰兒各部位的顏色來了解新生兒是否存在一些不良癥狀,對于出現異常情況要及時與醫生和護理人員聯系,以確保新生兒黃疸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護理人員還要經常與家屬進行溝通和交流,保持良好的醫患關系,家屬對于不懂的問題要及時詢問醫生和護理人員。

      1.3療效判定

      治愈:各種指標趨于正常,患者的皮膚黃疸完全消退,尿液和糞便的顏色恢復正常,復查時的血清總膽紅素也在正常范圍之內。好轉:各種指標趨于正常,患者的皮膚黃疸基本消退,血清總膽紅素趨于正常。無效:皮膚黃疸癥狀未見好戰,而且血膽紅素下降不明顯。

      2.結果

      56例新生兒黃疸患者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之后,有52例患者治愈出院,3例患者已見明顯好轉,僅有1例患者治療無效,總有效率達到了98.21%。

      3.討論

      新生兒黃疸主要是指膽紅素代謝出現異常從而引發血液中的膽紅素水平升高,導致黏膜、皮膚和鞏膜出現黃染癥狀。大量的研究結果表明新生兒在出生第1周內發生黃疸的概率為40-65%。黃疸可見于多種疾病之中,而且其誘發因素比較多,不僅存在病理性因素,而且還存在生理性因素。目前,關于新生兒黃疸的報道缺乏一致性,引發該類疾病的主要因素有感染、母乳性黃疸、圍產因素等。由于新生兒的皮膚比較薄嫩,免疫能力比較低,從而極易發生感染現象,由感染引發的黃疸主要是以敗血癥和重癥肺炎為主,其不僅可以引發紅細胞破壞,而且發生的溶血還會導致膽紅素升高,進而引發膽紅素血癥。近些年來,隨著母乳喂養的推廣力度加大,導致母乳性黃疸的發病率呈現逐年增加的趨勢,其主要是因為早期奶量不足,導致新生兒腸蠕動緩慢,增加了腸肝循環和血清膽紅素濃度。圍產因素多以早產和窒息為主,窒息將會導致新生兒出現糖代謝紊亂、高碳酸血癥、代謝性酸中毒等,并且抑制了肝臟葡萄糖醛轉換酶的活性,進而影響了肝臟處理膽紅素的能力。

      本次研究結果表明,通過對孕婦及新生兒進行系統性的護理,可以有效的預防新生兒黃疸的發生。而且還要求助產護士在工作中注重自己的技巧,在分娩過程中要多與孕婦進行溝通,及時緩解孕婦的緊張情緒,以提高患者的分娩信心。在與孕婦溝通的過程中要設身處地的為患者著想,盡可能滿足孕婦的基本需求,如心理舒適和舒適。助產護理在分娩過程中要做到輕柔、集中、熟練,這樣可以減輕孕婦的疼痛。

      綜上所述,新生兒黃疸的誘發因素比較多,這時就要求醫護人員和家屬更好的了解和掌握黃疸的基本臨床特點,一旦發現新生兒出現黃疸癥狀,要及時進行檢查和治療,從而使病情能夠得到更好的治療。

      參考文獻:

      [1]唐菊麗.85例新生兒黃疸發病原因及治療體會[J].中國實用醫藥,2012,8(26):49-50.

      国产亚洲综合视频|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无码|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 亚洲影院天堂中文av色| 久久亚洲精品国产精品| 亚洲va久久久噜噜噜久久| 亚洲熟妇丰满多毛XXXX| 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情侣| 亚洲熟伦熟女新五十路熟妇| 亚洲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浪潮| 亚洲国产成人五月综合网 | 亚洲欧洲无码AV不卡在线| 亚洲六月丁香婷婷综合| 最新亚洲精品国偷自产在线| 亚洲最大的成人网站| 亚洲高清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18禁亚洲深夜福利人口| 亚洲成a人片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一区久久|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毛片搜| 国产亚洲精品美女2020久久| 亚洲国产精品丝袜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一级精品亚洲国产成人综合AV区 | 天天综合亚洲色在线精品|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无码| 日韩精品亚洲专区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色7777在线观看不卡| 久久久亚洲精品蜜桃臀| 国产亚洲精品自在久久|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王友容| 亚洲精品天天影视综合网 |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一区| 亚洲一本大道无码av天堂| 亚洲人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VA中文字幕不卡无码| 亚洲免费精彩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成a人片毛片在线|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AV海量| 亚洲国产精品视频| 亚洲va久久久噜噜噜久久天堂| 亚洲视频免费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