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當前世界的經濟形勢

      當前世界的經濟形勢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當前世界的經濟形勢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當前世界的經濟形勢

      當前世界的經濟形勢范文第1篇

      關鍵詞:次貸危機;信用過剩;馬克思經濟危機理論

      中圖分類號:F014.8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27-0001-03

      對于2007年以來的全球經濟危機,國內外展開了激烈的討論,本文旨在利用馬克思經濟危機理論來剖析當前這場全球性經濟危機的深層次原因,揭示其實質,為世界各國更好地采取應對措施提供決策思考。

      一、從主流西方經濟學的角度分析危機爆發的原因

      1.美國次級貸款本身的缺陷。次級貸款是美國住房貸款的一種,是針對那些信用等級或收入較低、無法達到普通信貸標準的客戶所提供的一種貸款,這種貸款通常不需要首付,只是利息會不斷提高。從定義中我們可以很容易看出次級貸款的先天不足。首先,它的發放對象是那些信用等級較低和收入較低的借款人,是借款機構在還款來源上無法確認;其次,這種貸款通常不需要首付,極大刺激了貸款購房的需求,形成市場需求的假象,從而為危機的爆發埋下了隱患;最后,貸款償付保障不是建立在客戶本身的還款能力基礎上,而是建立在房價不斷上漲的假設之上。在房市火爆的時候,銀行可以借此獲得高額利息收入而不必擔心風險;但如果房市低迷,利率上升,客戶們的負擔將逐步加重。當這種負擔到了極限時,大量違約客戶出現,不再支付貸款,造成壞賬。此時,危機的爆發也就成了必然。

      2.過度的金融創新。人類從創造外匯期貨這個金融衍生品以來,從未放棄過金融創新,而美國更是全球金融創新的領頭羊。金融創新是一把雙刃劍,衍生品的杠桿作用為投資者帶來豐厚收益的同時,也成倍地放大了風險。以此次經濟危機為例,就引起此次危機的美國次級貸款數量而言,是不足以引發如此嚴重的經濟危機。而次貸危機之所以變成了金融危機,最直接的因素是美國的依托次貸產品的金融衍生品的數量遠遠大于次級貸款本身,并在華爾街的包裝下,一層層地賣給了各種金融機構,從而加快了次貸危機向金融危機的演變,也加速了美國金融危機的全球蔓延。

      3.政府的越位及缺位。政府的越位主要表現為政府對市場的過度干預。在這次金融危機爆發中政府的過度干預表現在:第一,次貸是美國證券交易會和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的產物;第二,美聯儲主動推動了OTC等金融衍生品的發展;第三,華盛頓政府干預金融市場,協同金融機構利用金融創新支持次級住房貸款;政府的過度干預間接推動了次貸危機的發生[1]。

      如果說政府的越位是政府過度作為的話,政府的缺位則更多是政府在該有所作為的領域無所作為。1980—1982年,美國國會通過了兩個重要法案,解除了對金融機構的管制。美國政府一方面大大減少了對市場、尤其是金融市場的管制,允許商業銀行涉足證券市場;另一方面允許私人金融機構涉足以前只有有政府背景的機構才能經營的業務。這樣,越來越多的金融機構被吸引從事投機性業務。在這樣的背景下,美國房地產市場次級貸款何自由按揭所支撐的證券以及其他的所謂創新不斷增加,而其規模和數量又沒有得到有效控制。私人機構圍欄追求高額的利潤展開了激烈的競爭,是房貸標準不斷降低,各種風險防范機制也得不到有效的執行,最終釀成次貸危機,成為這場全球性經濟危機的導火索[2]。

      4.美國人的透支消費觀念。19世紀末20世紀初,伴隨美國成為頭號世界強國,美國主流社會的生活價值觀發生了改變,由勤儉節約型向奢侈浪費型轉變。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美國逐步走出滯漲的局面,國家經濟進一步發展,來自全球的資本和勞動極大地擴張和增強了消費者的消費信心,使得消費在國民生產總值中的比重不斷增加。房貸、車貸、信用卡的出現一方面為美國人奢侈的消費方式推波助瀾,另一方面也促成了美國人“消費未來”的養成。但是這一模式是建立在流動性充足、資本持續流入和資產價格不斷攀升的基礎上,一旦產生外部沖擊,經濟波動即無法避免。

      以上觀點分別從不同的視角解釋了危機的成因,雖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筆者認為,這些解讀只看到了危機的表象,并未揭示其實質,因此很難令人信服。筆者認為,分析經濟危機的根源最終還是要回到馬克思,只有馬克思的經濟危機理論才能給出科學合理的解釋。

      二、馬克思經濟危機理論的基本觀點

      當前世界的經濟形勢范文第2篇

      關鍵詞:國際金融;經濟形勢;經濟影響

      一、引言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變化,我國經濟已逐漸步入一個新的環節,經濟新常態已經成為當前我國經濟變化的重要形態,其對我國市場經濟的影響十分巨大。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變化,各國經濟形勢都進行了相關變化,其國際經濟對當前我國就業問題已經形成一種全面的影響。

      二、當前國際經濟形勢概述

      (一)世界經濟

      當前世界經濟整體增長緩慢,尤其是在2012年,世界經濟增長十分脆弱,西方發達國家深受債務和財政緊縮問題影響,導致各個國家的失業率明顯高于危機前的平均水平,相續導致經濟的恢復能力不足。對于新興市場國家相關政策對經濟增長的抑制逐漸顯示出來。

      (二)美國經濟

      美國經濟作為發達國家的主要體現,其經濟形勢影響著其他國家相關政策,這對美國經濟的具體情況十分不利。今年來,美國失業率回落至9%以下,初次申請救濟人數不斷下降,這在一方面的體現出經濟指標進行回升,另一方面表明美國經濟有所回升。當然美國經濟恢復緩慢問題依然無法得到解決,在新時期的發展中,無法促使經濟擺脫無就業復蘇的狀態。其技術創新也呈現出低谷狀態,但在后期的發展中呈現低速增長狀態。

      (三)日本經濟

      日本經濟的增長低于預期狀態,這是由于日本經濟在2012年災后重建的拉動效應的情況帶動下進行的。日本經濟增長呈現當前這種狀態的原因一方面是因為全球經濟發展放緩日元升值從而導致日本外需疲勞,另一方面是由于日本國內的電力供應緊張,震后重建工作的缺乏相關經濟支持,從而導致的經濟前景達不到預計要求。

      (四)國際金融市場

      國際金融市場是對金融影響的重要環節,隨著國際金融市場的變化,市場心態也變換武昌,這對國際經濟影響十分巨大,不僅對世界各國的經濟產生了重大 的沖擊,還對市場經濟的預期有很大的影響。尤其是今年來的市場經濟格局沒有明確的變化的情況下,市場經濟核心因素也變動不大。在今后一段時間,市場經濟將會面臨更加復雜的形式局面,這將進一步導致國際各國經濟受到巨大挑戰。

      三、國際經濟形勢對我國經濟的影響

      從宏觀上而言,國際經濟型是對我國經濟的影響一方面表現在有利影響方面,另一方面表現在不利影響方面。有利方面包含了經濟的發展形勢和對經濟戰略的影響,這種融合不僅僅表現在對貿易的影響方面,更主要的還是表現對金融市場的影響。其不利方面主要表現在對我國經濟價格的影響,另一方面表現在對我國就業方面的影響。

      (一)對經濟增長的影響

      在國際市場的巨大變化下,國際經濟增長速率明顯下降,由于我國的經濟對其他國家有著較大的依賴性,所以我國經濟受國際經濟形勢的影響加大,不可能在國際經濟這個大環境下不受絲毫影響。從國家統計局公布我國的GDP數據可以了解到,我國2015年內的生產總值為676708億元,GDP增長速率為6.9%,2010 年我國的GDP增長速率為10.6%,2011年為9.5%,2012年為7.7%,2013年為7.7%,2014年為7.3%,2015年為6.9%,為近年來最低值,由此可見,近年來我國的GDP年增長速率正在逐漸降低,國際經濟形勢對我國的經濟增長有著較大的影響。

      (二)對貿易的影響

      由于近年來世界經濟增長率有所下降,尤其是美國等發展國家,隨著這些國家的市場需求大大降低,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經濟發展緩慢,失業率大幅度上升,導致我國的對外貿易趨勢日漸緊張。2014年,我國經濟受國際經濟影響,經濟增長十分緩慢、一些矛盾日益凸顯出來,我國對外貿易相關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的貨物進出口總額增長3.4%,其中,出口增長率為6.1%,進口增長率為0.4%。從2014年我國進出口增長速率的具體月份來看,在2014年1至3月份,我國的進出口增速受國際市場的需求影響出現大幅度下降,從4月份開始,外貿進出口的增長速率有所回升,并出現較快增長。

      (三)對金融市場的影響

      由于全球經濟形勢變化較大,經濟周期并不同步,主要的一些經濟體出現了貨幣政策分化的現象,在歐洲一些國家支持經濟復蘇的形式下,美元的資產收益率以及美元匯率持續上升,導致國際的債市、股市以及匯市出現了較大的波動。我國的金融市場也受到較大的影響,我國的外匯儲備陸續出現外幣縮水的現象,金融市場的業績大大下降。

      (四)對市場價格的影響

      由于國際市場商品價格出現大幅度回調、經濟增長速率較低的現象,我國的通貨膨脹水平有所降低。在2008年的2月至9月期間,居民在食品價格、工業品以及燃料購進等方面的消費價格出現回落,從1月份至11月份我國居民的消費情況來看,食品類價格、煙酒價格、醫療價格以及工業品價格都或多或少地出現增長,而在服裝價格、交通價格以及娛樂教育用品價格等有所降低。由此可知我國的通貨膨脹有所緩解,但是經濟方面仍然存在較大的不穩定性。

      (五)對我國就業的影響

      經濟形勢對我國就業情況的影響是作為一個國家衡量經濟標準的重要環節,其關系到人們群眾的整體利益。在2008年金融危機過后,其對我國就業情況的影響十分巨大,這也是和全球經濟增長緩慢,美國經濟復蘇相對穩健,歐元區卻因受到債務危機導致其基礎不牢固,日本經濟長期處于停滯狀態。而我國經濟和印度等地區的經濟由于受到金融危機沖擊較小,依然保持快速增長狀態,但又受到國際經濟條件影響,我國整體經濟形勢呈現不太樂觀的狀態發展。2015年全球經濟增長率為3.1%,較2014年同比下降0.3個百分點,其中發達國家整體增長2.0%,較2014年同比增長0.2個百分點。而新興經濟增長速度為4.0%百分點,較2014年同比下降0.6個百分點。通過統計發現我國2015年上半年總出口價值為6.57萬 億元,增長0.9%,由此可以發現,我國出口產業受到國際金融經濟的影響,持續保持增長狀態,對就業的影響依然不容忽略。當然這種影響也和社會人口基數有很大關系。

      四、面對影響我國應采取的策略

      (一)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

      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是我國在面臨復雜多變的局面時需要完成的重大任務,這不僅是經濟發展的需要,也是廣大人民群眾所希望看到的。雖然現階段的經濟形勢并不理想,但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大體趨勢并沒有改變,只要充分發揮我國經濟的特點,針對問題具體解決,就可能將挑戰變成動力,出現經濟平穩且較快的增長。

      (二)擴大國內需求

      在其他國家對我國需求萎縮的情況下,我國必須不斷擴大國內需求,不斷發掘國內需求的市場,將擴大國內需求視為經濟增長的必要條件。在考慮到我國的基本國情的情況下,結合基本國情的相關特征我們會發現,擴大國內需求并不困難,在擴大國內需求時要注重提高人們的收入水平,將服務業與就業充分結合,以提高消費水平來實現經濟的增長。

      (三)調整經濟結構

      在國際經濟形勢的影響下,為實現我國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必須要轉變發展觀,從長遠角度出發,調整經濟的結構。進一步突破與產業有關的關鍵技術,抓好節能減排工作的進行,推進城鄉經濟發展,縮小區域性生產力的差距,淘汰落后生產力,不斷創新適合發展的生產力,積極從調整經濟結構方面實現經濟快速發展。

      五、結束語

      國際經濟形勢固然對我國的經濟產生較大的消極影響,但是在眾多不利因素的影響下,我國必須從各個角度出發,尋找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加大實踐力度,努力提高我國經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董閱軍.淺談國際金融經濟形勢及對我國經濟的影響[J].中國城市經濟,2011(06).

      [2]宋丹.當前國際經濟形勢對我國的影響[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2(05).

      [3]洪銀興.當前國際經濟形勢對我國實體經濟的負面影響[J].經濟研究參考,2012(71).

      [4]畢吉耀.當前國際經濟形勢及對我國的影響[J].國際商務財會,2008(04).

      [5]葉青林,冷崇總.當前世界經濟形勢對我國的影響與對策[J].價格月刊,2009(02).

      當前世界的經濟形勢范文第3篇

      我國經濟實現了30年的快速增長,實屬不易。要把經濟發展的良好勢頭長期保持下去,更為艱難。我們要清醒地看到,今年是近幾年經濟發展最困難的一年。國際金融經濟形勢更加復雜多變。國際金融市場動蕩加劇,全球經濟明顯減速,整個形勢還在進一步惡化。國際油價雖有所回落,但仍在高位波動,通脹壓力還不小。這些不利因素對我國的影響已經并會繼續顯現,對此要有充分的估計。國內經濟運行中的突出問題也不少。價格上漲壓力尚未根本緩解,煤電油運供應緊張,一些地區和行業增長速度明顯回落,股市、房市波動較大,財政減收增支壓力增加。近期我們對宏觀經濟政策及時進行了有針對性的調整,今后幾個月,還要密切觀察和有效應對形勢變化,努力實現全年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為明年打好基礎。我們不但要看到今年和明年,還要看得更長遠一些,要自覺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努力促進國民經濟長期又好又快發展。從宏觀上看,必須重點解決以下三個問題。

      第一,把握好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和抑制通貨膨脹的平衡點。前幾年我國經濟增長較快、物價水平較低,這在世界上是少有的。從國際經驗看,長期保持高增長、低通脹是很困難的。今年以來我國經濟增速高位回落,通貨膨脹壓力加大,世界經濟形勢不利變化對我國的影響可能還會加重。在復雜的國內外形勢下,既要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又要把物價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圍內,難度很大。這就要求我們密切關注形勢變化,適時適度地調整宏觀經濟政策,增強調控的針對性、靈活性和有效性,把握好發展經濟與控制物價兩者平衡點,防止顧此失彼。必須清醒地看到,沒有一定的經濟增長速度,就業、財政收入、社會發展都會出現困難,民生問題難以改善,影響社會穩定的因素就會增多。在當前國際金融經濟動蕩的形勢下,要把保持我國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擺在更重要的位置。同時,也必須充分認識通貨膨脹對經濟發展、人民生活和社會穩定的危害性,任何時候都不可掉以輕心。

      第二,進一步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居民消費需求。我國經濟運行中總量矛盾始終與結構性矛盾交織在一起。雖然總需求比較旺,但內需占總需求的比重逐年下滑,居民消費尤其是中低收入居民消費、農村消費增長較慢。在當前世界經濟增長減緩、出口形勢嚴峻的情況下,擴大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對于拓展經濟發展空間、促進國際收支基本平衡和防止經濟下滑尤為重要。從中長期看,擴大消費具有巨大市場潛力和發展空間,這是我國的優勢,也是抵御外部沖擊的重要基礎。必須堅持把擴大內需作為經濟發展的基本立足點,在優化結構的基礎上保持合理的投資規模,下決心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著力擴大消費需求特別是居民消費需求,統籌解決影響即期消費的體制性問題,減輕和消除居民擴大消費的后顧之憂,提高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

      第三,努力促進國際收支基本平衡。近幾年來,我國國際收支持續“雙順差”,外匯儲備大幅增加,這是我國發揮優勢,積極參與國際競爭的結果。保持必要的外貿順差和外匯儲備,對于經濟發展、增加就業和抗御風險是必需的。但外貿順差過大、外匯儲備過多,也會加劇貿易摩擦,加大金融調控和外匯儲備資產經營管理的難度,降低貨幣政策有效性和資源利用效率。同時,經濟增長過度依賴外需會擠壓國內有效需求,增加外部沖擊的風險。這是需要努力緩解和避免的。我們必須深化涉外經濟體制改革,完善國際收支調控體系和機制,促進國際收支基本平衡。

      當前世界的經濟形勢范文第4篇

      關鍵詞:集裝箱運輸市場;海運量需求;運力供給

      中圖分類號:U169;U6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17953(2009)04004103

      The Analysis and Observation of International Container Transport Market

      YING SanziSHAO Guoyu2

      (1.Taizhou MSA, Taizhou 317000,China;2.Dalian MSA, Dalian 116001,China)

      Abstract: The current world economy has slowed down for the influnce of financial crisis, the international container market suffered great loss. Starting from current economic situ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international container shipping market demands and supplies and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s, the prospects of international container shipping market are both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Key words: container transport market;shipping demands;capacity supplies

      2008年下半年,美國次貸危機逐漸演變為世界金融危機,全球經濟形勢急轉直下,由擴張期轉入調整期。雖然各國采取大規模的經濟刺激措施,但迄今為止還沒有收到明顯成效。2009年的世界經濟面臨二戰以來最嚴重的衰退,經濟發展的不確定性明顯上升。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全球經濟正在以遠高于預期的速度收縮。2008年全球GDP增長3.4%,增長率較上年下跌1.8個百分點。美歐日3大經濟體自二戰以來首次同步陷入衰退,發展中國家經濟體未能幸免,經濟增長也大幅減速[2]。

      1 世界經濟形勢不容樂觀

      1.1 美國經濟

      2008年第4季度,美國GDP按年率計算下降3.8%,為1982年以來的最大單季降幅,2008年全年美國GDP增長1.3%,為2001年來最小增幅。

      1.2 歐元區經濟

      2008年第4季度,歐元區經濟環比下降1.5%,達到1995年有GDP數據統計以來最嚴重的程度。歐元區采購經理指數(Purchase Management Index,PMI)自2008年6月至今一直低于50,消費者信心指數也屢探新低,對經濟預期悲觀情緒嚴重。2008年全年歐元區經濟微增0.7%。

      1.3 日本經濟

      2008年第4季度,日本GDP環比下降3.3%,按年率換算為12.7%,是自1974年1季度以來的最大降幅。2008年全年日本GDP下降0.7%,成為衰退最嚴重的發達經濟體。

      1.4 發展中國家經濟

      受發達經濟體經濟下滑影響,新興經濟體市場增長開始放慢,我國對其出口保持快速增長的難度也有所增加。2008年前3季度我國經濟同比增長9.9%,比2007年同期的12.2%回落2.3個百分點。貨物和服務凈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比2007年同期下降8.9個百分點。2008年前3季度我國經濟增長率回落的2.3個百分點中。

      種種跡象顯示,2009年世界經濟前景不可能有大的好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也于2009年1月28日大幅度調低對世界經濟增長的預測(見表1)。

      2 國際集裝箱海運需求

      近幾年來,得益于世界經濟的不斷發展,國際商品市場需求一直比較旺盛,帶動集裝箱運輸需求蓬勃發展,如圖1所示。但是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經濟危機在2008年全面爆發,給國際集裝箱市場帶來巨大的沖擊。

      由于2008年初次貸危機尚未轉變為金融危機,加之其對實體經濟影響的滯后性,集裝箱運輸市場在年初表現尚可。從9月下旬開始,北美航線運量受金融危機影響一再下滑,市場供求的平衡關系終被打破。金融危機致使美國主要進口航線出現衰退,維持數月的市場運價開始松動下滑。據遠東班輪公會(FEFC)成員公司統計,2008年前3季度亞歐航線西行貨量為707.5萬TEU,同比僅增長2.1%。其中,遠東至西北歐貨量460.5萬TEU,同比增長1.9%;遠東至地中海地區貨量247.1萬TEU,同比增長2.5%。由于貨量縮減明顯,歐美航線艙位利用率偏低,船公司撤船、并線的消息不絕于耳,周雙班合并為周班,運力大幅縮減,運價嚴重下滑。隨著國際油價的大幅下跌,燃油附加費也隨之下降,班輪公司收入下跌的趨勢無力扭轉。眾多班輪公司難以抵擋虧艙的壓力,市場運價再度下調,反彈乏力。

      Drewey預測2009年國際集裝箱運輸市場需求量增長率為3.9%,比照歷史數據,實際增長率應低于這個數字。全球性的經濟衰退帶來的系統性風險對集裝箱運輸的影響非常強烈,在2001年世界貿易低谷時,全球集裝箱運量僅增長3%,而這次形勢較當年更差,因此2009年集裝箱運輸需求增長率應為3%甚至更低。但是,正因為集裝箱運輸市場對世界經濟高度敏感,在世界經濟出現復蘇的時候,集裝箱市場也有望率先反彈。由于運力過剩的客觀存在,較為樂觀的復蘇預期是在2010年之后[1]。

      3 國際集裝箱船舶運力供給分析

      據克拉克森統計,2007年世界全集裝箱船舶運力達4324艘,946.17萬TEU,比2006年增長16.6%,其中,3000TEU以上的超巴拿馬型集裝箱船舶運力較年初增長17.7%,比2006年同期25.4%的增速減少了10個百分點。截至2008年6月,世界集裝箱專用船隊已經達到4522艘、1135萬TEU。

      按船齡結構分析,國際集裝箱船舶總體比較年輕,平均船齡大約為10.6年。其中5年以內的船舶比例最大為46.26%,其次是5-15年的船舶占了38.45%,20年以上的船舶相對較少僅占了4.32%(見表2)[3]。上述數據表明,集裝箱船新船增長的步伐愈來愈大,老船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少。

      按船型來看,巴拿馬船型所占比例最大,占所有集裝箱船總噸位的四分之一還多,其次是小于8000TEU的超巴拿馬型集裝箱船,占了22.34%,隨著集裝箱大型化步伐的加快,大于8000TEU的大型集裝箱船舶所占比例也越來越大,目前已經達到13.44%,而且這些船舶船齡都在5年以下,全是近幾年建造的,如表2所示。

      據克拉克森預計,2009年全球集裝箱貿易量約1.48億TEU,增幅僅為7.2%。而2009年國際航運市場新船交付運力將再創歷史新高,達179萬TEU,到2009年年底全球集裝箱船隊總運力將達1 649萬TEU,增幅12.7%,(見表3)。2008年和2009年全球海運集裝箱貿易量的增長率從前幾年的2位數明顯放緩至7%左右,實際運力約保持10%的增長率,供大于求的趨勢相當明顯,預計運價將在低位徘徊[4]。

      盡管如此,業界還是有理由對2009年國際集裝箱運輸市場持有一定信心。一是當前各國政府開展聯合救市行動,力度之大、協調配合范圍之廣前所未有;二是雖然2009年全球經濟增長乏力,但南美洲、中東、印度、非洲、澳洲等新興經濟體的經濟基本面依然向好,遠東――中東航線西行、遠東――南非南美航線南行和遠東――澳洲航線南行貨量預計將繼續保持10%左右的平穩增長速度[5]。

      4 總結

      總體看來,未來國際集裝箱運輸市場的發展既面臨機遇,也面對挑戰,總體機遇大于挑戰。當前數據不足以預示未來的市場狀況,2009年集裝箱運輸市場前景應為審慎樂觀。基于IMF對歐美經濟將在2009年底走出谷底的判斷,加上我國經濟持續數年健康高速發展打下的堅實基礎、經貿全球化格局造就經濟增長周期、制造業分工轉移趨勢支撐長期需求以及危機中孕育行業整合機會等一系列因素,未來全球經濟仍處于新一輪良性發展長周期。

      參考文獻

      [1] Clarkson Shipping Review Database,2008.

      [2] 蔣 林,庚 琪.新形勢下集裝箱航運市場分析及應對策略[J].世界海運,2008,31(1):20.

      [3] Clarkson Research Services[J].Container Intelligence Monthly,2008(6).

      當前世界的經濟形勢范文第5篇

      關鍵詞:金融風暴 形勢 經濟體 回暖

      一、背景分析

      金融風暴沖擊下的世界經濟處于前所未有的困境。2009 年前三個季度, 美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分別同比下降了3.3% 、3.8%和2.6%, 失業率從2008 年初開始一直呈上升趨勢。美國金融機構也陷入困境, 2008 年9 月15 日雷曼兄弟宣布破產, 道瓊斯指數同日下跌504 點; 9 月29 日下跌777 點, 居美國證券史跌幅榜之首。在世界性金融危機沖擊下, 中國經濟也遭遇了自改革開放以來最嚴重的危機和考驗。作為經濟晴雨表的中國證券市場, 上證綜指自危機前的6 124點飛流直下, 跌至2008 年10 月前后的1 664點。

      有觀點認為我國經濟將進入一個十分重要的結構轉型和政策調整期。繼2008 年的危機和2009 年的刺激之后, 勢必留下很多后遺癥, 2010 年正是清理后遺癥的年份, 問題不斷, 但終將在發展中解決, 經濟增速難以超越9% , 但經濟增長的質量有所提高。從各大投行對2010 年經濟增長的預測來看, 在9% . 11%之間都有分布, 充分體現了對2010 年的分歧之大。

      二、世界經濟總體走勢

      經過金融危機的沖擊,今年世界經濟總體回暖,“二次探底”已無可能。10月6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IMF)預計,2010年“全球經濟增長幅度為4.8%”。目前看來,美、歐、日三大經濟體經濟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長,美國為2.6%;歐元區1.7%; 日本約1%。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迅速,特別是亞洲經濟體“已經坐在駕駛者的位置上”,預計經濟增長7.1%。由于“出口的強勁反彈”和“富有活力的內 需”,作為領頭羊的中國經濟可望達到10.5%,印度可達9.4%。匯豐銀行的經濟學家邁克爾·蓋根提出“未來取決于“靈貓六國”——哥倫比亞、印度尼西 亞、越南、埃及、土耳其和南非……

      從1月至8月19日,雅加達的股指上漲了21%,超出了所有“金磚四國”的基準指數,其國內生產總值 預計將以約6%的速度增長。國際金融協會總裁查爾斯·達雷華認為,在世界經濟舞臺上,僅由美國和歐洲唱主角的時代已一去不返,中國、巴西、印度和墨西哥等 發展中國家將發揮更大作用。11月,G20和亞太經合組織峰會先后在韓國首爾和日本橫濱舉行,兩個會議對加大金融監督力度、避免競爭性貨幣貶值、警惕危險 的世界經濟失衡、反對貿易保護主義和建立亞太自由貿易等問題進行了探討,取得了一些共識。

      不過,當今世界經濟形勢依然嚴峻,困難成堆,積重難返。“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三、各個經濟體的走勢:

      目前世界經濟仍在逐漸復蘇過程中,但隨著歐、美、日主要發達經濟體增速的放慢,復蘇的步伐將會趨于平緩。預計全球經濟在未來1~2年內不會出現非常強勁的增長,更大的可能是出現一個溫和增長的態勢。

      1、美國經濟。進入2季度后,種種跡象表明美國經濟復蘇的勢頭已經開始放緩。目前,美國國內由于消費者信心和投資者信心都處低位,銀行信貸增長乏力,實業部門的銀行貸款同比增速不足1%。廣義貨幣供應量M2增速雖已觸底反彈,但目前仍處3%的低位。

      正是在這種背景下,美聯儲近期再次啟動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準備在未來9個月時間內,增持6000億美元長期國債,以刺激經濟走出通縮的陰影。當然,對美國未來的經濟走勢也不應過度悲觀。未來美國經濟保持一個比較平穩的增速走勢的可能性較大。

      得益于有效的金融刺激政策、擴大的銀行放貸量以及各行業庫存清空后的重置,美國經濟自2009年下半年已呈好轉跡象。當前,美國房地產市場房價已經止跌,美聯儲近期內也沒有提高短期貸款利率的計劃,各公司現金流狀況有所改善,以上利好因素將繼續推動美國經濟的恢復發展。

      2、歐洲經濟。歐洲經濟相比美國經濟要悲觀一些。雖然目前德國經濟一枝獨秀(由于其出口保持了20%以上的增速,二季度經濟增速高達9.1%),但是,歐盟其 他成員國的經濟走勢不容樂觀。由于歐洲各國普遍面臨緊縮財政的壓力,因此,3季度經濟增速會普遍下降。預計3季度歐元區經濟增速由2季度的4.1%下降到1.6%左右的水平。

      3、日本經濟。日本經濟更不容樂觀。由于日元持續升值,其制造業PMI指數已經連續5個月出現下降。預計3季度日本經濟增速很可能出現今年以來的首季經濟環比負增長。

      日本為擺脫經濟危機,采取了一系列刺激政策,特別是貨幣政策,目標明確,主要是維持較低利率,確保金融市場穩定,并為企業提供充足的資金支持。目前,日本經濟已開始改善,2010年中期后將逐步恢復增長。至2011年,日本經濟增速將會明顯高于危機之前。

      日本銀行駐德國法蘭克福首席代表Yuji Osawa認為,日本經濟的恢復增長還存在以下兩個不利因素,一方面是全球經濟形勢未來的可能波動;另一方面是日本各產業對中長期經濟形勢的預期尚不樂觀,信心不足。

      4、新興經濟體。新興經濟體(中國、印度、巴西和俄羅斯)因政策退出和基數原因,今年經濟增速均出現了高位回落走勢,但目前仍然是拉動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預計從今年3、4季度起,新興經濟體的季度環比數據會出現反彈。

      經濟下滑在所難免,后危機時代就是經濟復蘇的時代,能夠盡快走出陰霾的經濟體就是贏家。但是,目前各國經濟的增速放緩是事實,各國的刺激政策能否有用取決于整個世界經濟的齒輪,歐元區和美國兩大經濟體能否頂住壓力,中國能否實現經濟的軟著陸,都是影響世界經濟的重要不可預知事件。

      參考文獻:

      亚洲高清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人成影院在线| 亚洲精品国产啊女成拍色拍|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 亚洲国产综合久久天堂| 一本色道久久88亚洲综合 | 亚洲色大成网站WWW国产| 亚洲av日韩av无码av| 亚洲天堂福利视频| 亚洲乱码中文论理电影| 亚洲国产高清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第一精品电影网| 亚洲欧洲国产综合| 亚洲人成在久久综合网站| 亚洲videosbestsex日本| 亚洲乱码日产精品BD在线观看| 亚洲成人网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人人爱| 亚洲国产成人超福利久久精品| 亚洲色图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片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亚洲AV久久久无码| 中文字幕在线日亚洲9| 亚洲爆乳少妇无码激情| 18禁亚洲深夜福利人口| 亚洲一本大道无码av天堂| 国产亚洲精品国看不卡| 亚洲乱亚洲乱妇无码麻豆| 亚洲AV中文无码字幕色三| 亚洲精品欧洲精品|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代蜜桃 | 亚洲精品自拍视频|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小综合| 亚洲色欲色欱wwW在线| 亚洲av无码天堂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人成网站观看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 亚洲视频在线观看一区| 亚洲午夜电影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熟妇综合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