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對母嬰護理的理解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1 連續(xù)性助產護理的概念
連續(xù)性助產護理,即產前、產時及產后助產士為保障產婦健康及嬰兒生命質量展開的連續(xù)性護理服務。針對產婦開展的連續(xù)護理服務可以是團隊,也可以是個人,如果是個人需要對助產士開展專業(yè)技能培訓,如果是團隊,則需要統(tǒng)籌安排,合理配置,做到科學護理[3]。20世紀90年代,英國政府就連續(xù)性助產護理在《分娩改革》中提出,之所以要開展連續(xù)性助產護理,是由于英國剖宮產率逐漸上升,而與此相反的是分娩服務質量卻沒有得到相應的提升,致使母嬰結局受到嚴重的影響[4]。鑒于此英國開始推廣以助產士為中心,與醫(yī)院及社區(qū)相結合的連續(xù)性護理模式,結果顯示效果良好。
2 開展連續(xù)性助產護理的必要性
當前出于對我國基本國情的考慮,對計劃生育政策做出了相應的調整,放開了二胎政策,正是在這種時代背景下,我國剖宮產術后妊娠率呈持續(xù)上升趨勢。這就要求各大醫(yī)院婦產科必須配備足夠的工作人員,并對各崗位人員工作內容進行合理的設置,科學的安排,以確保工作效率最大化,工作效果達到最佳[1]。另一方面醫(yī)院應從思想上高度重視孕產婦護理,努力變革傳統(tǒng)護理模式,積極探討適應于新時代、新形勢下的孕產婦護理模式。連續(xù)性助產護理模式相比于傳統(tǒng)護理模式,能最大限度避免不良分娩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且通過對孕產婦開展心理護理干預,能顯著減少其因精神心理壓力過大導致的一些并發(fā)癥[5]。因此醫(yī)院應以優(yōu)質護理理念為指導,從思想上對孕產婦護理給予高度重視,從行為上為孕產婦提供最優(yōu)質的護理服務。在日常工作中加強對護理人員服務意識、專業(yè)知識及技能培訓,不斷增強護理人員服務意識及專業(yè)技能,提高與患者之間的交流能力等,盡可能降低甚至消除護理事故,確保護理效果,提高護理滿意度,避免醫(yī)患糾紛[6]。
3 國內外連續(xù)性助產護理模式新進展
國外關于連續(xù)性助產護理目前主要有兩種方式:(1)個人責任助產護理。這種助產模式起源于倫敦,由奧爾巴尼首先提出,由8個助產士構成,每位助產士每年對某地區(qū)產婦開展產前、產時及產后連續(xù)性護理。兩個助產士為一組,分別為主責和協(xié)同[7]。當主責助產士因為繁忙不能提供護理時,可由協(xié)同助產士替代。所有人都配備通信設施,24 h手機暢通,隨叫隨到。助產士可與產婦及其家屬協(xié)商工作時間,事先明確分娩地點及方式。奧爾巴尼助產實踐診所處于繁華地帶,產前及產后護理可選擇在家中或診所開展,而生產地點則由產婦自愿選擇。如果產婦發(fā)生危險,由助產士第一時間告知醫(yī)生,而其本人會繼續(xù)陪同助產[8]。(2)團隊合作式助產護理。這種助產護理方法是墨爾本莫納什醫(yī)療中心使用的助產管理模式。團隊中需事先分配和安排助產工作,也是24 h隨叫隨到,與奧爾巴尼助產實踐模式不同的是因為助產士之間需要輪崗,導致其和產婦并不熟知。
國內關于連續(xù)性助產護理目前主要有兩種方式:(1)產時連續(xù)。該種助產護理方法首先出現(xiàn)于20世紀末的上海,當時首次引進導樂服務,為更好地開展導樂服務給分娩期產婦也分配了相應的助產士,在這之后“一帶一”陪護方式逐漸興起,這種助產方式也是24 h隨叫隨到[9]。陪護地點為醫(yī)院,助產士均為產房助產士。從產婦入院時,助產士就開始陪伴,不過在產程主導和分娩過程參與問題卻無法解決。對此有專家通過研究杭州地區(qū)在助產士主導下開展的正常分娩方式后,提出了“二帶一”模式(助產士及家屬),意味著我國連續(xù)性助產護理登上一個新臺階。(2)產前及產時之間的連續(xù)。改革開放后,我國相繼出現(xiàn)了孕婦學校及助產士門診,推進了連續(xù)性助產護理的新發(fā)展。助產士會對孕期產婦開展健康教育,主動與其交流,建立信任感,以幫助產婦順利分娩[10]。生產過程中助產士通過相應措施,如導樂鎮(zhèn)痛分娩儀及導樂工具的使用、自由、按摩等降低產婦疼痛。這意味著連續(xù)性助產護理內容和形式均得到了實質性發(fā)展。
4 連續(xù)性助產護理的結果評價
4.1 連續(xù)性助產護理的優(yōu)勢
相比于傳統(tǒng)助產護理,連續(xù)性助產護理能從更高程度上達到連續(xù)性,尤其是分娩過程中助產士的陪伴。實踐結果顯示奧爾巴尼助產分娩陪伴率高達98%,而團隊模式僅為63%,“一帶一”模式中助產士陪伴分娩率也較低僅為65%[11]。這表明奧爾巴尼助產實踐的模式相比于其他助產護理模式更為先進,在該種模式下產婦對時間的安排及分娩地點的選擇均有充分的自主權,真正做到了以人為本,為助產士更好地開展個人責任制的連續(xù)性護理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前提條件。不過奧爾巴尼助產實踐管理模式中的助產士對產婦訪問次數(shù)并不多,這說明助產護理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并不意味著需要盡可能多的訪問,其根本原因還是在于連續(xù)性模式的護理內容及其實踐應用有利于增強護患之間的信任感,這也是開展連續(xù)性助產護理的一個重要目的[12]。
4.2 連續(xù)性助產護理模式下產婦分娩結果分析
據(jù)國內相關研究證實,連續(xù)性助產護理不僅可以降低剖宮產率,而且能降低新生兒窒息率,有助于產程的縮減[13]。據(jù)國外研究顯示,對產婦開展連續(xù)性助產護理能盡可能避免過多醫(yī)療干預,增加自然分娩產婦數(shù)量。有外國醫(yī)院集團通過“一帶一”助產護理模式前后結果對比發(fā)現(xiàn),“一帶一”助產護理模式有效降低剖宮產率[14]。因此需重新定義常規(guī)護理,加大助產士實踐力度,讓其在實踐中提升專業(yè)知識與技能,以達到改善孕婦分娩結局的目的[15]。
在奧爾巴尼助產實踐診所看來,分娩屬于日常生活事件,因此會主動開展相應的宣傳,每周舉辦講座,為眾多孕婦更好地迎接分娩提供咨詢和相關信息。在奧爾巴尼助產實踐管理模式下家庭分娩率幾乎達到50%,該團隊中的助產士通常會采取按摩或水療等方式降低產婦分娩疼痛,并事先準備好相關事項[16]。
4.3 連續(xù)性助產護理模式下的產婦變化
大多數(shù)產婦對連續(xù)性助產護理都持有認可的態(tài)度,尤其是當陪伴她們分娩的助產士比較熟悉時所取得的效果往往更為理想。連續(xù)性助產護理中產前護理在家庭及社區(qū)開展的方式,增強了助產護理的親民性及專業(yè)性,而且在這種方式下,助產士能更好地了解產婦及其家屬和家庭環(huán)境,從而有利于提出更為切合實際、更具針對性的建議[17]。而關于分娩場所的選擇,賦予產婦充分的自主選擇權,并通過助產士友善而又專業(yè)的言語,有利于產婦進一步增強對助產士的信任,從而保障了護患關系[3]。
雖然連續(xù)性助產護理得到了很多產婦的認可,也確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仍有產婦認為護理連續(xù)與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護理質量及護理內容。這意味著連續(xù)性護理無法滿足全部產婦的需求,如良好有效的溝通、情感支持等[18]。所以為進一步提高產婦滿意度,助產士團隊有必要針對不同產婦開展個性化服務,對工作做出精簡、合理的安排[18]。
4.4 連續(xù)性助產護理模式下助產士回應分析
在奧爾巴尼助產實踐管理模式中,可采取“一帶一”助產護理模式將助產士轉變?yōu)楹细瘛I(yè)的助產士,這種模式為助產士創(chuàng)造了更多實踐、學習和提升自身的機會,另一方面也保障了連續(xù)性助產護理質量的不斷提升[19]。不過24 h隨叫隨到的全天候護理服務在很大程度上為助產士個人生活帶來影響,再加之薪酬水平相對較低、助產服務缺乏核心競爭力等,導致少部分助產士對該行業(yè)失望,進而成為其離崗的一個重要原因[20]。
5 結語
【關鍵詞】 妊娠期高血壓疾病; 人性化護理; 母嬰結局
中圖分類號 R714.24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4)13-0080-02
Effect of Humanistic Nursing for Pregnancy Outcome in Hypertensive Disorder in Pregnancy/WU Jin-rong.//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4,12(13):80-81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effect of humanistic nursing for pregnancy outcome in hypertensive disorder in pregnancy.Method:The clinical date of 52 cases with hypertensive disorder in pregnancy in our hospital from December 2010 to December 2012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methods of care,they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26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care,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humanistic nursing,the nursing effects and pregnancy outcome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The rate of postpartum hemorrhage,neonatal asphyxia and fetal mortality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control group,there wer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
【Key words】 Hypertensive disorder in pregnancy; Humanistic nursing; Pregnancy outcome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One Three Three Regiment Hospital of Shihezi City,Shihezi 832000,China
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當孕期達到20周后,便有可能發(fā)生這種情況,其主要的臨床癥狀為水腫、蛋白尿、高血壓等,該病嚴重影響母嬰健康,是孕產婦和圍生兒病率及死亡率的主要原因。在臨床中,要對患者應用相應的藥物治療措施及護理干預。有效的護理干預可緩解患者病情,消除患者的顧慮,使其主動配合醫(yī)生的治療。本文主要分析婦產科對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患者進行人性化護理干預對母嬰結局的影響,現(xiàn)將研究情況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0年12月-2012年12月筆者所在醫(yī)院婦產科收治的52例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jù)不同的護理方法將其分為兩組,每組26例。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方法,初產婦19例,經產婦7例,平均年齡(27.64±2.86)歲。觀察組采用人性化護理方法,初產婦20例,經產婦6例,平均年齡(28.34±2.35)歲。所有患者均確診為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其中8例重度、44例輕度。在本組研究的52例患者中,以往均無高血壓病史,患者意識清楚,具備清晰的表達能力,排除糖尿病、腎炎等疾病。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1.2.1 對照組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方法,入院時向患者介紹醫(yī)院周邊的環(huán)境。定期巡查病房,確保室內的整潔。向患者提供飲食指導,將患者的年齡、血壓、孕周等信息詳細記錄下來。
1.2.2 觀察組 觀察組采用人性化護理方法。(1)對患者行心理護理。有效的心理護理可改善患者病情,消除其不良情緒。孕婦患上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后,由于對這類疾病缺乏了解,同時也擔心疾病對胎兒產生影響,因此在此期間,孕婦會產生很大的心理壓力,此時護理人員需對患者進行開導,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可向其介紹與這類疾病相關的知識和治療方法,便于其對病情了解更加透徹,同時告訴患者,經過良好的治療與護理,對孕婦身體與胎兒亦不會造成影響,消除患者心中的恐懼與緊張感,使其愿意主動配合醫(yī)生的治療,增強治療信心[1-3]。(2)宣傳健康教育知識。對于大多數(shù)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患者而言,他們對疾病發(fā)生的原因根本不了解,通常會以為這類疾病是由于飲食不規(guī)律所致,由于對疾病不夠重視,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期,延誤病情后,疾病變得更加嚴重。為了改變這種狀況,護理人員必須要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相關的培訓,便于患者與家屬了解疾病發(fā)生的原因。著重向患者講解與高血壓相關的知識,并提供相應的影片,與患者一起觀看。向患者講解術后的并發(fā)癥情況,叮囑其按時服用藥物。另外,還要仔細講解分娩知識,其中主要包括分娩前的癥狀與分娩過程,以及分娩過程中如何使自己的心情放松。(3)用藥護理。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患者在用藥方面需非常謹慎,一般選用硫酸鎂為患者進行治療,在前期為患者行降壓治療。硫酸鎂的主要功能就是抗痙攣,有利于避免患者發(fā)生子癇,其給藥方法為靜脈注射[4],取20 ml硫酸鎂,將其與20 ml葡萄糖相融合, 然后為患者靜脈注射。以其血壓變化情況為依據(jù),決定是否為患者行深部肌肉注射。(4)飲食護理。患者在住院期間,最好食用清淡食物,除此之外食物還需要含有豐富的營養(yǎng),多食用如雞蛋、魚、牛奶等,便于患者保存體力[5-7]。
1.3 評價指標
妊娠結局主要包括產后出血、胎盤早剝、子癇、剖宮產等情況。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6.0軟件對所得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字2檢驗。P
2 結果
2.1 兩組妊娠結局
兩組子癇、產后出血、剖宮產、胎盤早剝等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表1 兩組妊娠結局比較 例(%)
組別 子癇 產后出血 剖宮產 胎盤早剝
觀察組(n=26) 0 2(7.7) 2(7.7) 0
對照組(n=26) 6(23.1) 7(26.9) 11(42.3) 5(19.2)
字2值 6.8 3.3 8.3 5.5
P值
2.2 兩組圍產兒結局對比
觀察組早產、圍產兒死亡、宮內發(fā)育不良、新生嬰兒窒息等方面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表2 兩組圍產兒結局對比 例(%)
組別 早產 新生嬰兒窒息 圍產兒死亡 宮內發(fā)育不良
觀察組(n=26) 1(3.8) 0 0 1(3.8)
對照組(n=26) 5(19.2) 2(7.7) 1(3.8) 7(26.9)
字2值 4.1 2.1 2.1 5.3
P值
2.3 兩組生活質量比較
觀察組患者生活質量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3 討論
對于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患者,必須要對血壓進行有效控制,但在用藥方面要非常謹慎,可能會對胎兒和孕婦造成不良影響。在治療期間,孕婦由于害怕藥物對胎兒造成影響,因此產生了很大的心理壓力,通過有效的護理方法可以改善這種情況。
表3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對比 分
組別 心理功能 軀體功能 社會功能
觀察組(n=26) 40.5±1.7 41.2±1.3 42.7±1.38
對照組(n=26) 31.5±1.4 30.5±2.4 29.2±1.67
t值 4.8 5.7 6.2
P值
人性化護理在治療妊娠期高血壓疾病中起著重要作用,有效的人性化護理可以改善患者病情,縮短治療時間,并提高產婦分娩的成功率[8-10]。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2例患者選擇剖宮產,大部分患者均選擇陰道分娩,除此之外產后出血量非常低。觀察組中無圍產兒出現(xiàn)死亡,這表明通過有效的人性化護理,可使分娩的成功率得到提升。另外,人性化護理中包含一項重要內容,就是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幫助其消除緊張、恐懼等不良情緒,這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在本組研究的患者中,觀察組患者行心理護理后,其生活質量明顯高于對照組[11-12]。同時,還要積極向患者宣傳與疾病相關的知識,使其對自己病情有徹底了解,便于患者主動配合醫(yī)生的治療,使治療效果得到提升。
參考文獻
[1]尚雪萍.護理干預在妊娠高血壓綜合征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2,7(25):229.
[2]李敬紅.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的護理干預[J].中國應用護理雜志,2009,19(11):100-101.
[3]章幫秀.妊娠期高血壓綜合征臨床護理干預效果的觀察[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1,9(12):146.
[4]李文楠,韓麗華,王林秋.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病人的護理干預[J].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09,22(3):350.
[5]孫惠玲.妊娠高血壓綜合征患者的臨床護理[J].中國當代醫(yī)藥,2009,16(22):127-128.
[6]陳堂.妊娠高血壓病患者相關救護要點[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3,10(2):104-105.
[7]劉美蓮,陳耀強,葉鳳珍,等.護理干預對妊娠高血壓綜合征患者生活質量影響的研究[J].海南醫(yī)學院學報,2009,15(3):204.
[8]李芳.妊高癥的治療和護理[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1,5(19):116-117.
[9]秦嶺.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的護理[J].中華現(xiàn)代護理學雜志,2008,5(11):62.
[10]朱萍.26例妊娠高血壓綜合征合并胎盤早剝護理體會[J].中國醫(yī)療前沿,2008,3(24):116.
[11]石曉燕.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的臨床特點及護理干預[J].中國醫(yī)學工程,2013,21(5):157.
1.1研究對象隨機抽取本校2013級護理專業(yè)2個行政班89名學生實施教學研究,實驗組(CBL教學組)44人和對照組(傳統(tǒng)教學組)45人,兩組護生授課教材、教師、學時及教學進度相同,其年齡、實驗前成績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教學方法兩組均根據(jù)母嬰護理課程大綱和標準由同一教師授課。
1.2.1.1對照組教師按傳統(tǒng)講授式教學方法完成教學任務。
1.2.1.2實驗組教師主要采用CBL教學法,輔以講授式教學。具體程序如下:教師根據(jù)教學內容認真篩選臨床典型病例;根據(jù)教學的重點難點和學情設計若干核心問題,問題難度呈遞進式。如在學習產后出血患者護理時,可提出該患者是不是發(fā)生了產后出血?如果是,引起該患者產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引起產后出血還有哪些因素?作為產科護士你將如何對該產婦進行搶救和護理?教師通過世界大學城空間將病例和問題到每個學生的空間。實驗組同學按照5-6人為一小組,課前根據(jù)問題去收集、整理資料,思考和解決問題,并寫出匯報材料。課堂上教師根據(jù)相關病例,以問題為基礎,引發(fā)學生的學習討論興趣,每小組選出一名代表闡述本組討論結果,其他同學可以做補充。教師根據(jù)學生討論情況進行點撥,答疑,最后精講本小節(jié)重點內容。
1.2.2評價方法
1.2.2.1考試成績評價課程結束后,兩個班由學校統(tǒng)一組織期終考試。考試試題從試題庫隨機抽取,共100分,包括兩部分:基礎理論知識(50分)和分析應用題(50分)。總分大于、等于60分為合格,低于60分為不合格。
1.2.2.2教學效果評價課程結束后,采用自行設計的調查問卷對兩組護生進行回訪調查,了解護生對教學的滿意程度和評價。當場發(fā)放89份問卷,收回問卷89份,有效回收率100%。
1.2.3統(tǒng)計學方法應用SPSS13.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樣本比較: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率采用χ2檢驗,以P<0.05作為判定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依據(jù)。
2.結果
2.1學生成績比較實驗組護生基礎理論知識、分析應用題以及母嬰護理考試的總成績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教學效果評價比較教學效果評價實驗組在激發(fā)學習興趣、學習主動性、理論知識的理解掌握、理論聯(lián)系臨床實踐和溝通交流能力方面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母嬰護理學》是護理專業(yè)的主干學科之一。它是研究女性生殖系統(tǒng)的解剖生理、妊娠期、分娩期、產褥期以及新生兒的生理病理狀態(tài)的臨床醫(yī)學學科。傳統(tǒng)教學方法是教師通過“填鴨式”,在規(guī)定的學時內將大量的信息傳授給護生。護生學習過程中常感覺枯燥乏味、難以理解。大部分學生在臨床實習過程中遇到具體病例時,不能靈活運用所學基礎理論知識,缺乏臨床思維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差。在教學改革過程中,CBL教學法被應用到醫(yī)學教育領域。CBL教學法就是教師選取有代表性的病例,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分析討論病例,最后教師進行總結,并將病例提升為抽象的理論。從本次研究的結果來看,《母嬰護理學》應用CBL教學法,護生學習能力和成效都有很大改善。
3.1CBL教學法是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法表一顯示:實驗組護生不論基礎理論的掌握,還是臨床思維、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究其原因是CBL教學法是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法,很好地調動了師生的教學熱情:
(1)采用CBL教學法,教師要主導、駕馭好課堂必須具備以下條件:首先,課前要科學嚴謹?shù)卦O計教學流程:規(guī)劃好母嬰護理相關章節(jié)的重點與難點,精選產科臨床典型病例,合理設置恰當?shù)膯栴},這樣環(huán)環(huán)相扣,逐步引導護生進入課堂的主題;其次,教師不僅要牢固掌握母嬰護理基本理論知識,還要有一定的婦產科臨床實踐經驗,理論和實際相結合,才能更好地為護生答疑解惑;再次,教師還要不斷擴大自己的知識面,善于激起學生興趣、寓教于樂、控制課堂節(jié)奏,規(guī)范引導護生。
(2)CBL教學中護生不再被動接受知識,其是課堂的主體。這便要求護生:首先,課前要預習課本知識,根據(jù)教師布置的病例和問題查閱母嬰護理相關文獻資料,整理資料積累知識;其次,課堂中分組討論,積極表達自己的觀點,分析解決問題,討論過程其實也是學習思考過程,同學間可以相互學習。讓護生學會分析解決問題的思路,如在討論產后出血時,知道什么因素會導致產后出血,針對病因止血的方法,如何對產婦進行全面護理評估,做出正確的護理診斷和護理計劃,如何采取恰當?shù)淖o理措施等等。從而逐步形成臨床思維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使用CBL教學過程中教師主導課堂而不是主講,循序漸進,積極引導,促進護生對知識的掌握;護生主動探索性地學習知識,通過匯報討論表達自己的觀點,更好地理論聯(lián)系實際,學會解決問題。課堂氣氛的活躍、師生信息的交流反饋,均有利于激發(fā)護生對母嬰護理的興趣,提高其理解分析能力。因此,使用CBL教學法,只要師生共同努力,就會取得較好效果。
3.2CBL教學法應用于《母嬰護理學》的優(yōu)勢“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現(xiàn)代教育界廣泛認同“:教會學生學習,使之成為一種終身享用的行為習慣”。從表二結果可以看出:CBL教學法在《母嬰護理學》教學中有明顯幫助。這是因為相對于傳統(tǒng)教學方法而言,其有以下幾個優(yōu)點:
【關鍵詞】高危妊娠;母嬰分離;護理干預
高危妊娠是指妊娠期有個人或社會不良因素及有某種并發(fā)癥或合并癥等可能危害孕婦、胎兒及新生兒或者導致難產者。隨著現(xiàn)代醫(yī)學水平的訊速發(fā)展,使過去許多認為不宜妊娠的孕產婦可在嚴密監(jiān)護下度過圍產期,從而高危孕產婦比例有所增加,而高危因素易導致高危兒的出現(xiàn),有時需要進入新生兒ICU治療,由此發(fā)生母嬰分離。由于各種應激使高危產婦心理難以調適,出現(xiàn)明顯的焦慮、抑郁情緒。隨著圍產醫(yī)學的發(fā)展,產婦的心理保健已成為圍產保健中一項不可忽視的內容,產后焦慮抑郁問題已日益受到重視。本研究對120例高危孕產婦產前、產后母嬰分離的心理狀況進行調查和初步分析,并給予恰當?shù)淖o理干預,旨在預防和減少高危產婦心理問題的發(fā)生發(fā)展,使其安全地度過產褥期。
1 資料和方法
1.1 臨床資料 2006年12月至2007年9月,我科住院分娩的產婦共2 052例,產后母嬰分離共161例。高危產婦573例,其中母嬰分離120例(排除產前智力障礙、神經精神疾病),占高危產婦的21.0%,占母嬰分離產婦總數(shù)的74.5%(120/161)。120例母嬰分離高危產婦年齡23~42歲,平均(29.6±2.5)歲;孕周29~41周,平均(34±2.3)周。高危產婦母嬰分離新生兒共136例(轉NICU,雙胎12例,3胎2例),其中5例死亡,2例放棄治療。
1.2 方法 采用Zung設計的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對高危孕婦產前和產后母嬰分離心理狀況進行問卷調查。SAS、SDS均含20個項目,主要評定依據(jù)為項目所定義的癥狀出現(xiàn)的頻度,分4個等級,標準分為50分,≥51分為陽性組。所有問卷均由作者本人發(fā)放,所有內容均由患者單獨填寫。共發(fā)放問卷480份,有效問卷480份。有效率達100%。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t檢驗和χ2檢驗。
2 結果
從表1可以看到,120例高危產婦中,產前焦慮62例(占51.6%),抑郁27例(占22.5%); 產后母嬰分離焦慮82例(占68.3%),抑郁54例(占45.0%), 較產前明顯升高(χ2=5.02,P
3 討論
本組資料顯示高危產婦占產婦總數(shù)的27.9%。妊娠生理的巨大變化加上本身的疾病會使高危產婦產生各種心理改變。本組資料顯示高危孕婦產前焦慮發(fā)生率為51.6%、抑郁發(fā)生率為22.5%,高于文獻報道的普通孕婦焦慮、抑郁發(fā)生率(27%、17%)[1],但低于國內文獻報道的高危孕婦焦慮、抑郁發(fā)生率(61.3%、32.4%)[2],可能與我科具有治療高危妊娠的豐富臨床經驗和實施規(guī)范化優(yōu)質護理、加強心理疏導有關。
本研究中21.0%高危產婦發(fā)生母嬰分離,且占母嬰分離產婦總數(shù)的74.5%,因此有必要對高危產婦產后母嬰分離心理狀態(tài)進行分析為臨床護理提供指導。本組資料顯示產后母嬰焦慮發(fā)生率為68.3%、抑郁發(fā)生率為45.0%,與產前相比有明顯升高,也明顯高于文獻報道的產后母嬰同室的普通產婦焦慮、抑郁發(fā)生率(30%、35%)[1],有關資料顯示,產后婦女第1位的心理需要是看見自已的孩子,心理上得到安慰,對自身疾病的關心程度則有所降低[3]。焦慮的產生與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滿足有關,需要得到滿足時產生肯定的情緒與情感,需要得不到滿足則產生否定的情緒與情感[4]。母嬰分離后母親迫切見到自已孩子的心理需要得不到滿足,心理上得不到安慰,從而易導致焦慮、抑郁情緒的產生。
本組資料中有妊娠高血壓疾病者36例占妊娠并發(fā)癥的72.0%。妊娠高血壓疾病可導致孕婦重要臟器供血障礙和胎盤功能下降,影響胎兒生長,從而及時終止妊娠導致早產兒出生率增高。如果妊娠周數(shù)
缺乏新生兒護理知識、母乳喂養(yǎng)知識也成為困擾母嬰分離產婦的一個問題。有研究表明產后12個月內是婦女患精神疾病的高危時期,其中前3個月發(fā)生率更高,產婦對嬰兒的期待,對即將承擔母親角色的不適應,以及有關照料嬰兒知識的缺乏,都增加產婦的心理負擔。有關資料顯示孕產婦住院期間對母乳喂養(yǎng)、新生兒護理知識需求,產前80.5%、產后87.4%[5],剖宮產60.0%、順產82.7%[6],說明無論產前產后,分娩方式采取剖宮產還是順產,孕產婦對這方面的知識需求都很迫切。本組120例母嬰分離的產婦,需求率為63.5%。事實上雖然她們暫時不能與嬰兒在一起,但仍需在住院期間進行這方面的專業(yè)指導,因而不必擔心提及新生兒會加重產婦的焦慮情緒,只要經過耐心的心理疏導,她們多數(shù)能以積極的態(tài)度正視事實,愿意學習這方面的知識。應積極進行新生兒護理知識、母乳喂養(yǎng)知識的宣教,以避免產婦因擔心缺乏上述知識而造成的焦慮情緒。
另外母嬰分離的產婦產后未能得到及時、有效的吸吮,乳腺管瘀塞不通,產后泌乳時間比母嬰同室的產婦延長,脹痛加重,自我舒適感下降[7]等也加重產婦的心理負擔。再者妊娠并發(fā)癥、合并癥在及時終止妊娠后如沒有明顯好轉,也會使她們產生不良情緒。
4 護理措施
4.1 心理支持 高危產婦生理、心理的改變,使她們比以往更渴望親人特別是醫(yī)護人員的特殊體貼和照顧。醫(yī)護人員必須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和語言溝通技巧,使用角色互換思維,根據(jù)產婦的不同心理問題,采取不同的方法,認真傾聽她們的真實想法,分析原因,消除緊張、恐懼心理,提高心理應對能力。同時醫(yī)護人員還應用友善、親切、溫和的語言,對產婦表示出更多的關心與理解,做好產婦的心理調適工作,加強護患溝通,及時了解產婦的需求,盡可能地滿足產婦的需求,增強高危產婦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幫助產婦建立正性情感。
4.2 信息支持 在工作中留心洞察產婦的心理變化,對態(tài)度積極的產婦,給予傳授新生兒護理和母乳喂養(yǎng)方面的知識,應用示教娃娃教給產婦新生兒沐浴、臍部護理、母乳喂養(yǎng)和含接姿勢。對焦慮抑郁情緒明顯的產婦,鼓勵其訴說,耐心傾聽并表示同情和理解,逐漸激發(fā)其學習的欲望。
4.3 的護理干預 采用熱敷、按摩、理療,教給產婦最適合她的擠奶方法。擠出的乳汁收集在瓶子內,存放在專用冰箱內,隨時送入NICU。通過護理干預可促進催乳素的分泌,使泌乳時間提前,增強產婦哺乳的信心,減輕產婦與新生兒分離的焦慮情緒[8]。
4.4 鼓勵母親盡可能多去看望、接觸及照顧自己的嬰兒。本院新生兒科設置12張母嬰同室床位。當新生兒病情平穩(wěn)轉出NICU,母親痊愈出院,即可一起入住,既可繼續(xù)新生兒的治療也有效地實施母乳喂養(yǎng),滿足了母親的需求。NICU還安裝攝像鏡頭,對于暫時不能轉出NICU的新生兒,產婦和家屬也可通過鏡頭看望自己的寶寶,有利于降低產婦的焦慮、抑郁情緒。
參 考 文 獻
[1] 邵明鶴,黃秀芹,朱崇云.分娩前后孕產婦焦慮、抑郁狀況分析.現(xiàn)代婦產科進展,1999,8(2):193.
[2] 張敏,何華,朱婉仙,等.產前孕婦心理狀態(tài)調查.中華護理雜志,1999,34(11):689.
[3] 郭永松,李麗萍,阮芝芳.非母嬰同室產婦焦慮與抑郁狀況的調查與分析.健康心理學雜志,1998,6(3):359-360.
[4] 張春興.現(xiàn)代心理學.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631.
[5] 劉源美,周曉鵬.孕產婦住院期間的需求調查與分析.護理學雜志,2001,16(3):175.
[6] 容玉葵.住院產婦健康教育需求調查.中國婦幼保健,2004,19(7):19.
[關鍵詞] 母嬰; 綜合護理干預
[中圖分類號] R473.7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3)06-0092-01
母嬰床旁護理是一種新型護理模式,產婦住院期間母嬰的一切護理均由護理人員在產婦床旁進行,產婦及家屬親自參與,它的實施可滿足產婦、嬰兒和家庭的需求,促進父母親角色適應,保障母乳喂養(yǎng),加強母嬰情感交流,提高健康知識知曉率,體現(xiàn)了產科服務的人文關懷[1]。我院產科病房實施母嬰床旁護理以來,取得了較好的成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1年11~至2012年5月在我院婦產科分娩的母嬰300對為研究對象,按照不同護理方法分為兩組,實驗組和對照組均為150對,兩組患者在年齡、嬰兒性別等方面做均衡性檢驗,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實驗組實施母嬰床旁護理。新生兒護理均在母親床旁進行,如新生兒沐浴、撫觸、喂養(yǎng)指導以及其他常見問題,責任護士講述和操作演示的同時, 鼓勵父母參與操作,及時給予指導;有計劃、階段性地進行健康教育,內容包括新生兒常見問題及處理、預防接種、產后康復、產后避孕等。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方法進行護理,新生兒在專屬沐浴室的護理、集中進行健康教育等。
1.3 評價指標
采用自行設計的調查表比較產婦出院時的角色適應能力、新生兒護理技能、健康教育知識掌握情況和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①母親角色適應能力根據(jù)產婦自己的感受按能和否兩個等級進行選擇;②產婦對新生兒護理技能和健康教育知識掌握情況由責任護士觀察評價而得出掌握和未掌握;③產婦和家人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包括:滿意和不滿意。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11.5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 < 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兩組產婦對角色適應情況、新生兒護理技能掌握情況、健康知識掌握情況和護理工作滿意度見表1。實驗組即母嬰同室床旁護理的效果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
3 討論
從妊娠到分娩是一個重要的過程,對初產婦來說,產褥期既要經歷身體功能的恢復,又要適應母親這一角色,復雜的身心變化常可導致她們不能很好地適應做母親的角色[2]。另外初產婦往往缺乏照顧新生兒的知識和技能,容易產生焦慮和抑郁情緒。開展床旁護理可使初產婦盡早適應母親這一角色的轉變,有效減少焦慮不安及產后抑郁癥的發(fā)生,順利平穩(wěn)地度過產后生理波動期[3];開展床旁護理順應了產婦及家屬的需求,通過責任護士現(xiàn)場示范新生兒護理技能,使產婦及家屬學會為新生兒更換尿布、沐浴、撫觸、臀部護理、臍部消毒等護理知識和操作,在這個過程中產婦逐步適應了母親的角色,建立起自信心,增強了照顧孩子的責任感。母乳喂養(yǎng)、撫觸、沐浴等護理過程促進了母嬰互動交流,有利于建立感情,增進親子關系[4]。避免了由于母嬰分離而導致的護患溝通不順暢,護理連續(xù)性中斷,不能充分體現(xiàn)整體護理和人性化服務[5]。
母嬰床旁護理有利于產婦和家屬健康教育知識和新生兒護理技能的掌握,其理論基礎是“知、信、行”理論和健康信念理論[6]。傳統(tǒng)的母嬰護理模式,采用集中宣教,新生兒在專屬沐浴室護理,母親脫離實際操作,健康教育知識和技能掌握不牢固。母嬰床旁護理是一對一,有計劃、有步驟的健康教育方式,循序漸進、不斷重復,由于有責任護士在現(xiàn)場操作,不但可以示范、講解、指導、而且可以及時反饋、評價、改進,產婦及家屬親自參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加深了記憶和理解。健康教育效果得到明顯提高。
母嬰床旁護理有利于提高護理質量和護理工作滿意度。母嬰床旁護理要求護理人員在產婦及家屬的面前實施護理,只有動作熟練規(guī)范,減少差錯,才能取得產婦和家屬的信任與滿意,這既是壓力,又是動力,促使護士積極學習相關知識、不斷練習操作技能,有利于提高整體護理質量。傳統(tǒng)的護理把母嬰分開護理,導致護患溝通隔閡,護理連續(xù)性中斷,缺乏人文關懷,不能滿足產婦和家屬的知情權、參與權、監(jiān)督權、隱私權等要求。母嬰床旁護理則順應了人們對醫(yī)療服務的需求,護理工作公開透明,消除了產婦和家屬的不安,床旁護理加強了護患溝通,減少了護患糾紛,體現(xiàn)了人文關懷,提高了產婦和家屬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7]。
[參考文獻]
[1] 王玉玲. 母嬰床旁護理實務手冊[M]. 青島:青島衛(wèi)生出版社,2010:6.
[2] 胡曉斐,胡永梅,等. Roy 適應模式在初產婦母親角色適應中的應用[J]. 鄂州大學學報,2010,45(12):1099.
[3] 胡德英,方鵬騫,劉義蘭,等. 醫(yī)院護理柔性管理模式的構建及政策[J]. 護理研究,2010,24(9C):2510-2511.
[4] 劉麗琴,黃伶智. 100 例母嬰床旁護理效果分析[J]. 中國民康醫(yī)學, 2012, 24(19):2413-2414.
[5] 余康民. 產科新模式——以家庭為中心的產科監(jiān)護[M]. 北京:中國出版集團現(xiàn)代教育出版社,2009:3-4.
[6] 孫娟,曹松梅. 母嬰床旁護理模式在產科的應用及其效果[J]. 中華護理雜志,2010,45(12):1097-1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