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焚燒秸稈的后果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認真貫徹落實市里關于秸稈禁燒及大氣污染防治工作要求,按照“標本兼治、堵疏結合、屬地管理、源頭控制”的原則,加強宣傳,強化聯動,明確職責,嚴格落實禁燒措施。秸稈禁燒區,全年做到“不燃一把火、不冒一處煙、不留一片黑”,力爭實現“零火點”.秸稈限燒區,按照燒除計劃有序開展秸稈燒除工作,確保不發生因組織不力、管控不到位而導致秸稈露天隨意焚燒引發的大氣污染問題。
二、工作措施
(一)廣泛宣傳發動。社區、村要把宣傳群眾、教育群眾、引導群眾作為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工作重點,加強宣傳引導,通過印發倡議書、張貼通告、懸掛標語、發送公眾號等多種方式,積極宣傳禁燒政策和綜合利用技術,宣傳焚燒秸稈的危害及法律后果,提高廣大群眾法律意識和環境保護意識,增強群眾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的自覺性,確保秸稈禁燒工作做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
(二)強化網格管理。街道與村層層簽訂責任狀,明確責任和工作要求。按照“屬地管理、源頭控制”的原則,以行政村為單位,劃定秸稈禁燒和限燒工作網格,在禁燒區勘界
設立明顯警示標志及界標,采取逐級分包責任制,做到街道蹲點包村,村干部包到組、組包戶、戶包地塊,形成系統的禁燒工作責任體系,做到層層壓實包保責任,切實做到所有農業耕地“片片逐級包保,處處逐級監管”。
(三)建立完善秸稈離田機制。以行政村為單位制定禁燒區秸稈離田方案。明確秸稈離田的組織形式,充分利用閑置土地和空閑場地,設置臨時儲存場所,確保農作物收獲后,除需還田秸稈外,未撿拾打捆和散落田間的秸稈得到及時清除。
(四)建立完善全天候檢查機制。制定秸稈禁燒全天候檢查方案,以禁燒區為重點,以禁燒網格為基本單元,明確檢查的責任主體、對象、方式方法及頻次,開展全天候的監督檢查。在重污染天氣預警期間,要實施24小時不間斷檢查,確保及時發現并制止隨意露天焚燒秸稈行為。
(五)建立完善調度通報機制。建立秸稈焚燒日調度制度。在秋收后,各村要按日將秸稈露天焚燒火點及處置情況。上報街道秸稈禁燒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街道環保所負責日常工作材料收集整理上報工作。各組、村工作材料及時上報。
(六)建立完善執法聯動機制。街道環保所要配合林業、農業、公安等單位開展聯合執法,嚴厲打擊在秸稈禁燒區擅自露天焚燒行為。對造成大氣污染、導致財產損失、引發安全事故等嚴重后果涉嫌犯罪的,依法上報追究刑事責任。
(七)建立量化問責機制。根據《省秸稈禁燒量化責任追究辦法》,對不切實履行監管(包保)職責、不認真組織開展離田,對隨意露天焚燒秸稈現象聽之任之,造成露天焚燒火點數量未得到有效控制的村嚴肅問責。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成立由街道主要領導為組長,相關單位和村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街道秸稈禁燒工作領導小組,負責街道轄區內秸稈禁燒工作的組織領導、統籌協調、督促檢查、考核等工作。
(二)強化措施落實。將街道秸稈禁燒工作任務進行分解,責任落實到村監管責任人,切實抓好落實。同時結合秸稈禁燒目標工作責任書,對責任單位進行考核,對發生秸稈露天焚燒嚴重的村及監管失職行為進行公開曝光。
工作要求:
一、各工作組要各司其責,嚴格按照相關工作要求做好、做實自己工作,并留有記錄。
秸稈焚燒是指將農作物秸稈用火燒毀的一種行為。近年來,各地焚燒秸稈的現象屢見不鮮,在收獲季節過后,焚燒秸稈導致許多地方濃煙滾滾,嚴重影響了空氣質量,危害了人民的身體健康。
二、秸稈焚燒的危害
危害一:污染空氣環境,危害人體健康。
有數據表明,焚燒秸稈時大氣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顆粒物三項污染指數達到高峰值,其中二氧化硫的濃度比平時高出1倍,二氧化氮、可吸入顆粒物的濃度比平時高出3倍。當可吸入顆粒物濃度達到一定程度時,對人的眼睛、鼻子和咽喉含有黏膜的部分刺激較大,輕則造成咳嗽、胸悶、流淚,嚴重時可能導致支氣管炎發生。
危害二:引發火災,威脅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焚燒秸稈,極易引燃周圍的易燃物,尤其是在村莊附近,一旦引發火災,后果將不堪設想。
危害三:引發交通事故,影響道路交通和航空安全。
焚燒秸稈形成的煙霧,造成空氣能見度下降,可見范圍降低,容易引發交通事故。
危害四:破壞土壤結構,造成耕地質量下降。
焚燒秸稈使地面溫度急劇升高,能直接燒死、燙死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影響作物對土壤養分的充分吸收,直接影響農田作物的產量和質量,影響農業收益。
危害五:焚燒秸稈所形成的滾滾煙霧、片片焦土,嚴重破壞一個地區的環境形象。
危害六:污染土壤。
一些農戶在向秸稈噴灑燃油后,才進行焚燒,使得燃油中的重金屬等有害物質遺留在土壤中,污染了土壤。
三、秸稈焚燒的原因
1 農民對秸稈焚燒還存在認識誤區,有些農民憑經驗認為,焚燒后的秸稈是富含鉀肥的草木灰肥料,適合中性和酸性土壤,對來年種莊稼有好處。
2 秸稈處理的成本太高,許多農民認為不如一燒了之。
3 科技轉化力度不夠,難以發揮秸稈的經濟價值。
現實中,由于科技轉化力度不夠,導致實施成本太高。比如用秸稈做沼氣原料,在國家扶助政策實施前,建造一個沼氣池至少要花費三四千元,這筆費用讓農民望而卻步。
4 農戶對牲口、燃料的需求減少,直接導致秸稈的使用量減少。
隨著農業機械的快速普及,牲口大量減少,導致秸稈的使用量減少。隨著城市化的發展,大量的農村剩余勞動力外出打工,對燃料的需求減少,也會導致秸稈的剩余。
四、解決秸稈焚燒問題的辦法
1 機械化秸稈還田。
秸稈還田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用機械將秸稈打碎,耕作時深翻嚴埋,利用土壤中的微生物將秸稈腐化分解;另一種是將秸稈粉碎后,摻進適量石灰和人畜糞便,讓其發酵,等變質腐爛后取出肥田。
2 作為家畜飼料。
將秸稈通過青貯、微貯、氨化、熱噴等技術處理,有效改變秸稈的組織結構,使秸稈成為易于家畜消化、口感好的優質飼料。
3 培育食用菌。
將秸稈粉碎后,與其他配料科學配比作食用菌栽培基料,可培育木耳、蘑菇、銀耳等食用菌,能有效地解決近幾年食用菌生產迅猛發展與棉籽殼供應不足的矛盾。育菌后的基料經處理后,仍可作為家畜飼料或作肥料還田。
4 制取沼氣。
稻草秸稈等屬于有機物質,是制取沼氣的好材料。我國的北方、南方都能利用稻草秸桿制取沼氣,尤其是南方地區氣溫高,利用沼氣的季節長。制取沼氣可采用厭氧發酵的方法。此方法將種植業、養殖業和沼氣利用有機結合起來,適應了現代農村發展的需求,實現了生態農業的良性循環,它受到農民群眾的熱烈歡迎。
這不,雙休日,我特地到二舅家給他們上一堂“秸稈禁燒”的課。
午飯后,我們圍坐在圓桌旁。我當老師,二舅、二舅媽和哥哥則當學生。于是,我把網上搜集來的資料當成講話稿,義正詞嚴地開講:“好,現在我來講講焚燒秸稈的危害性,大家鼓掌!”一陣掌聲之后,我開始了:“焚燒秸稈的危害性一:污染空氣環境,危……”忽然,哥哥打斷我的話說:“打住打住,老妹,不僅污染環境,還直接破壞大氣層吧。”我連忙說:“對,對,補充的很好。”我清了清嗓子:“危害人體健康,有數據表明,焚燒秸稈時,大氣中有害物質的濃度比平時高3倍,對人的眼睛、鼻子、咽喉等部分刺激較大。輕則咳嗽、胸悶、流淚,嚴重導致支氣管炎發生。”我喝了口水,準備繼續說。二舅媽不樂意聽了:“都一把火燒了幾百年了,省時省力,多輕松!”我笑著說:“二舅媽,別急,焚燒秸稈的危害多了去了。可引發火災,尤其在村莊附近,一旦引發火災,后果將不堪設想。”二舅插話道:“可不是嗎,去年,村東頭毛娃家燒稻草,引燃草堆,差點燒著了房子。幸虧大伙搶救及時。”“是啊,還不止這些呢。”我繼續說,“還可引發交通事故,影響道路交通和航空安全。焚燒秸稈造成的煙霧,造成空氣能見度下降,可見范圍降低,容易引發交通事故。”哥哥搶著說:“哎呀,聽說新橋機場快建好了,我還想看大飛機,真飛機呢,可不能讓煙霧鎖住航道呀。”“聽我說,還有呢。焚燒秸稈使地面溫度急劇升高,能直接燒死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影響作物的產量和質量,收益下降。”二舅媽驚訝地問:“還破壞田地呀?”“當然啦!燒秸稈破壞土壤結構,收成一年不如一年,你們白白辛苦啊!”二舅媽若有所悟地點了點頭。二舅說:“村里的李書記和宣傳干事小王來了幾次,說。‘大伙兒別急,鎮里有專人負責粉碎秸稈,村里加派人手協助,不耽誤大伙秋收秋種。”二舅媽說:“那咱們就帶個頭吧。走,孩子們,跟我到田里收攏秸稈去。”
我扛著耙,哥哥拿著叉,二舅媽拿著鐮刀,二舅開著鐵牛,我們奔向田野……
關鍵詞:秸稈;焚燒;原因;防治措施
中圖分類號:X51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944(2013)10020502
1淮南市秸稈焚燒現狀
露天焚燒秸稈,危害多多。有數據表明,焚燒秸稈時,大氣中SO2、NO2、可吸入顆粒物3項污染指數達到高峰值,既嚴重污染空氣,又危害人體健康[1]。同時,秸稈焚燒極易引燃周圍的易燃物,危害生命財產安全。
淮南市秸稈焚燒重點控制區包括:田家庵區舜耕鎮、安成鎮、曹庵鎮、三河鄉,大通區洛河鎮、上窯鎮、九龍崗鎮,謝家集區李郢孜鎮、唐山鎮,八公山區八公山鎮,潘集區田集街道、平圩鎮、古溝鄉,鳳臺縣劉集鄉、鳳凰鎮,大山鎮,毛集實驗區毛集鎮,淮南農場等建成區周圍5km;鐵路、高速公路、國道、省道等重要公路兩側各2km;油庫、糧庫、林地,重要通信、電力設施等周圍1km區域。
對于淮南市2013年夏季秸稈焚燒情況作了調查。2013年6月3日下午筆者在督查中發現田家庵區徐馬村存在3處火點,田家庵區安城鎮沿淮村存在2處火點,謝家集區小孤堆鄉許橋村存在1處火點,八公山區山王村存在1處火點,八公山區孔集村大片農田正在焚燒。督查期間,部分縣區存在不同程度的焚燒秸稈現象。
2秸稈焚燒的原因
(1)秸稈處理的成本太高,機械收割留茬較高,影響下一季莊稼的播種。
(2)科技轉化力度不夠,秸稈的經濟價值難以發揮。
(3)缺乏正確的引導。近年來,對于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雖然提出了不少解決的辦法,但缺乏針對性、實用性、時效性和具體性,大多以行政手段和獎懲措施為主,無人去做秸稈利用的組織、協調和轉化工作,只堵塞不開流,導致禁燒工作收效不大。
(4)缺乏處置技術。首先,多數農戶基本不用秸稈當柴燒,只剩下“付之一炬”。其次,農民找不到秸稈“變廢為寶”的途徑。
(5)機械收割留茬較高。據調查,我國生產的收割機因功率不夠及機械手圖省油等原因留茬高達20cm左右,造成了下茬種植的困難,農民不得不用少量秸稈放在高茬上進行焚燒。
(6)宣傳力度不夠。由于受人力、資金條件限制,秸稈禁燒宣傳教育還沒有真正深入到農村,農民環保意識不強,沒有意識到焚燒秸稈的危害,單靠禁燒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千家萬戶秸稈處理的問題[2]。
3秸稈焚燒的危害
(1)污染空氣環境,危害人體健康。有數據表明,焚燒秸稈時,大氣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顆粒物3項污染指數達到高峰值,其中二氧化硫的濃度比平時高出1倍,二氧化氮、可吸入顆粒物的濃度比平時高出3倍,相當于日均濃度的5級水平。當可吸入顆粒物濃度達到一定程度時,對人的眼睛、鼻子和咽喉含有黏膜的部分刺激較大,輕則造成咳嗽、胸悶、流淚,嚴重時可能導致支氣管炎發生。
(2)引發火災,威脅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秸稈焚燒,極易引燃周圍的易燃物,尤其是在村莊附近,一旦引發火災,后果將不堪設想。
(3)引發交通事故,影響道路交通和航空安全。露天焚燒秸稈帶來的一個最突出的問題就是焚燒過程中產生滾滾濃煙,直接影響民航、鐵路、高速公路的正常運營,對交通安全構成潛在威脅。機場每逢農作物收割季節都深受秸稈露天焚燒的危害,有時機場能見度低于400m,嚴重影響機場航班正常起飛和降落,航空公司及旅客對此反映強烈,一旦導致事故,將造成極為不良的社會影響。
(4)破壞土壤結構,造成耕地質量下降,影響作物對土壤養分的充分吸收,直接影響農田作物的產量和質量,影響農業收益。在農田焚燒稻草稈焚燒秸稈使地面溫度急劇升高,能直接燒死、燙死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3],會使土壤的自然肥力和保水性能大大下降,土壤水分損失65%~80%,板結不耐旱。
(5)焚燒秸稈所形成的滾滾煙霧、片片焦土,對一個地區的環境形象是最大的破壞。
4對策與措施
4.1對策
(1)秸稈還田:農作物秸稈還田技術主要是機械化秸稈粉碎直接還田技術,它是以機械的方式將田間的農作物秸稈直接粉碎并拋灑于地表,隨即耕翻入土,使之腐爛分解,從而培肥地力,實現農業增產增收[4]。機械化秸稈還田技術具有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2)秸稈飼料:秸稈的自然密度通常為30~50kg/m3,如此“蓬蓬松松”的原料很不利于運輸和儲存,影響其深加工或二次開發利用。因此對秸稈首先進行就地高密度壓縮是解決秸稈綜合利用“瓶頸”的關鍵,只有將秸稈高密度壓縮了,才能為下一步的開發利用及流通創造有利條件[6,7]。
(3)秸稈燃氣:秸稈燃氣,是利用生物質通過密閉缺氧,采用干餾熱解法及熱化學氧化法后產生的一種可燃氣體,這種氣體是一種混合燃氣,含有一氧化碳、氫氣、甲烷等,亦稱生物質氣[8,9]。
(4)秸稈直燃發電:秸稈發電是秸稈優化利用的最主要形式之一。隨著《可再生能源法》和《可再生能源發電價格和費用分攤管理試行辦法》等的出臺,秸稈發電備受關注,目前秸稈發電呈快速增長趨勢。各級政府在招商引資中也都把秸稈發電作為一個重頭戲,秸稈發電概念在資本市場也開始活躍。秸稈發電利國利民,受到越來越多的人關注。
4.2措施
(1)收割要“擦地皮”。不留茬或少留茬,秸稈粉碎還田,就地利用。
(2)潘集秸稈發電項目正式啟動。
(3)加強引導,加強監管。
5秸稈綜合利用的意義
搞好秸稈綜合利用,具有重要的經濟、社會和政治意義。從經濟方面看,通過機械還田、保護性耕作、堆漚還田等形式利用秸稈,能夠有效地改良土壤,提高地力,降低生產成本,提高農產品質量,有利于發展綠色農業。從社會方面看,充分利用秸稈資源,抑制秸稈焚燒,可以有效控制污染,優化環境,保障社會經濟生活的有序進行。從政治方面看,做好秸稈綜合利用和禁燒工作,直接關系到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具體體現。特別能夠促使空氣清新、航運和道路暢通,保持社會協調、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畢于運,高春雨,王亞靜.中國秸稈資源數量估算[J].農業工程學報,2009,25(12):211~221.
[2]畢于運,王亞靜,高春雨.中國秸稈資源綜合利用的系統構成及總體趨勢[C]//2008中國農村生物質能源國際研討會暨東盟與中日韓生物質能源論壇論文集,2008:159~166.
[3]高利偉,馬林,張衛峰.中國作物秸稈養分資源數量估算及其利用狀況[J].農業工程學報,2009,25(7):173~184.
[4]刑廷銑.農作物秸稈營養價值及其利用[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5:20~25.
[5]陶用珍,官映亭.木質素的化學結構及其應用[J].維索科學與技術,2003,11(1):42~52.
[6]張子儀.中國飼料學[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0:870.
[7]賈萬福.農作物秸稈飼料加工利用[J].中國畜牧雜志,1996.32(1):43~44.
[關鍵詞] 耀州區 問題 秸稈還田 解決對策
[中圖分類號] S141.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4)10-0059-01
一、秸稈還田的概念
其秸稈還田就是利用秸稈粉碎機將摘穗后的農作物秸稈直接粉碎,并將其在地表拋灑,然后耕翻入土,使其完全腐爛后充分分解,最終成為一項農機化適用技術。秸稈還田為農民帶來高產、穩產和豐產以及節約能源的同時節省土地化肥投入,又使生態環境得以保護,避免了因焚燒秸稈而造成不必要的后果。
二、秸稈還田技術的分類
秸稈直接還田技術、秸稈間接還田技術為秸稈還田技術的兩種形式。以機械的方式將田間的農作物秸稈當場粉碎,均勻的拋散向地表面,然后深耕土地,將其深埋于地下,使其腐爛并分解成為有機肥為直接還田技術。直接還田技術雖然沒有使環境污染,但還田設備費用較高,使投資金額增加。間接還田有效的控制了環境污染,將秸稈家畜過腹、高溫堆漚、沼渣等幾種方式處理后再施入土壤,穩定且肥效高是一種綜合效益較高的秸稈利用生產技術模式。
三、秸稈還田技術應用存在的問題
1.農村勞動力不足
農民已經認識到秸稈還田技術益處,由于近年來勞動力大量轉移,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奇缺,秸稈的收集、轉運困難凸顯,造成大量秸稈堆積田頭,或被焚燒,嚴重污染大氣環境。
2.秸稈還田機械設備投入較高
據調查,秸稈還田每畝比常規作業增加了畝作業成本50-100元,增加了農民的投入資金,其主要原因是秸稈還田技術需要多道工序和相應機械配套作用。雖然秸稈還田可以節約化肥投入,增加土壤有機質,但在短時間內經濟效益并不顯著,且農民不注意對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最終將導致秸稈還田量少的現象發生。
3.自然環境不能有效消化秸稈
耀州區地處干旱區,年降雨量少,灌溉條件差,秸稈還田后,由于不能及時、充分腐化,造成大量秸稈殘留耕層,影響下茬播種。
4.秸稈還田發展不平衡
川道、前塬地區經濟、環境基礎好,農民科技種田的認識度高,同時農業機械程度也高,秸稈還田面積就打大,反之,后塬、山區經濟基礎差的地方,秸稈還田面積就少。
四、為保證秸稈還田技術可持續發展應采取的對策
1.加大宣傳力度,提高農民對秸稈還田的認識
通過對比試驗,如土壤有作物產量、機質含量、經濟效益對比核算,用科學的數據,列舉事例,讓農民看到秸稈還田的種種益處,認識到秸稈還田的經濟效益。
2.嚴懲任意焚燒秸稈行為
采用有效的行政手段和強有力的法律措施,加強法制建設進一步完善機械化綜合利用的法律與法規體系,增強農民環保意識,強化宣傳,禁止焚燒秸稈,全面提高秸稈焚燒和綜合利用的整體水平。
同時,加強農機體系專業合作社建設,為大力推廣機械化秸稈還田技術,將秸稈還田、配肥地力提高到發展質量效益型農業和綠色農業的高度來抓,建設良好的社會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