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果樹嫁接新技術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本刊訊(記者 曾詩淇)1月16日,國家秸稈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成立儀式暨中國秸稈產業發展高峰論壇與重點項目融洽會在中國科技會堂隆重舉行,開啟了“十三五”期間秸稈產業引領環境治理、農業生產、新能源應用、產業扶貧立體發展新征程。
據悉,今后聯盟將通過打造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解決我國秸稈產業面臨的主要問題和技術瓶頸,提高秸稈的綜合利用水平,促進秸稈產業的優化升級和可持續發展。
據統計,我國每年可生產農作物秸稈8億多噸,如全部用來燃燒,可折合約4億噸標準煤的熱值;如用作飼料,折算相當于2億噸糧食。秸稈蘊藏著豐富的能量,含有大量的營養物質,開發利用潛力巨大,發展前景廣闊。然而,由于政策不夠完善、技術水平相對落后、秸稈利用研究與推廣脫節,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秸稈的綜合利用水平和產業競爭力都不高。
為有效解決秸稈產業面臨的問題,秸稈控股有限公司牽頭組建成立了“國家秸稈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聯盟成立后,將以國家秸稈產業技術創新需求為導向,以形成秸稈產業核心競爭力為目標,開展四方面工作:一是組織企業、大學和科研機構等圍繞秸稈產業技術創新的關鍵問題,開展技術合作,突破產業發展的核心技術,形成重要的產業標準;二是建立公共技術平臺,實現創新資源的有效分工與合理銜接,實現知識產權共享;三是實施及時轉移,加速科技成果的商業化運用,提升產業整體競爭力;四是聯合培養人才,加強人員的交流互動,為產業持續創新提供人才保障。
成立儀式當日還舉辦了中國秸稈產業發展高峰論壇與重點項目融洽會,著名農業專家和學者圍繞“創新秸稈理念、促進產業發展”等主題展開熱議。與會專家認為,我國秸稈產業的發展,出路在綜合利用,關鍵是理念創新,要對秸稈重新認識,樹立秸稈是農作物的果實,是農產品,是重要生物質資源的理念,重視秸稈的價值。專家也表示,此次戰略聯盟的成立,無論對解決我國秸稈產業的綜合利用問題,還是對現代農業的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鍛造室式加熱爐 節能新技術 復合輕質爐體耐火材料 極限節能
中圖分類號:G2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5)25-0242-01
緒論
文中詳細介紹了室式加熱爐出現的各種問題及在改造過程中采用的新技術,包括更換蓄熱式平焰燒嘴為蓄熱式自呼吸燒嘴改變爐內火焰形態提高裝爐量,采取澆注料與耐火纖維相結合的爐墻結構降低散熱及蓄熱損失,采用全耐火纖維的爐頂結構解決爐頂“跑火”問題,將輔助煙道拆除,應用無輔助煙道的極限節能蓄熱式燃燒技術,實現煙氣余熱全利用,降低能耗。在改造過程中應用的新技術及改造思路希望能夠對類似的室式爐新建或改造項目起到一定的借鑒作用。
一、改造前存在的問題
4#室式爐是鍛造車間主要的高溫加熱爐,為快鍛機生產線配套使用,主要用于鍛坯的高溫回火加熱及鋼錠的加熱,爐底面積為10O,采用空氣單預熱蓄熱式平焰燃燒器,高溫空氣助燃方式,燃料為天然氣,設置強制排煙(引風機)及輔助排煙(煙囪)煙道。經過4年的使用,爐體及燃燒系統出現裂化,存在以下主要問題影響使用。
1.爐體燒損、技術狀態下降
4#爐爐體澆注料燒蝕嚴重,爐門立柱破損、爐頂多處裂縫。尤其是爐頂裂縫跑火影響溫控裝置控溫準確性,爐溫出現大幅度波動,同時大面積跑易引發爐頂坍塌,存在較大隱患。
2.平焰燒嘴破損、生產能力下降
4#爐原設計為平焰燒嘴,經過長時間使用,內部旋流器燒嘴磚損壞嚴重(見下圖1所示)空氣及天然氣在燒嘴內燃燒時不能進行強烈的旋轉,從而不能夠形成垂直于燒嘴中心線緊靠爐墻的圓盤形火焰。火焰噴出時雜亂無章,熱輻射能力減弱,導致升溫速度慢,爐內溫度不均,并存在燒料的危險。為防止火焰燒到料坯,只能減少布料,生產能力嚴重受限,原設計裝爐量5t,實際裝爐只有3t左右。
3.爐型設計理念落后,能源利用效率低
4#爐原爐型在爐頂設計了輔助煙道,且布置在爐頂正上方,約15%的1100℃左右的高溫煙氣通過此煙囪排出,排煙熱損失大,造成大量天然氣的浪費。
4.原設計功能不再適用
新生產工藝的開發致使4#爐將主要用于鋼錠的高溫加熱使用,4#爐的原有的主要作為回火加熱爐的功能設計不再適用,需要進行改造。
二、具體改造方案
針對上述出現的問題,本著盡可能保留原有設施的基礎上,我們同廠家進行細致的分析,制定了詳盡的改造施工方案,具體方案如下:
1.采用復合型的爐墻結構
根據4#爐裝出料時的具體情況,拆除原有爐墻及爐頂,燒嘴下方爐墻采用澆注料結構,保證爐墻的堅固及燒嘴固定的穩定性,燒嘴上方爐墻及爐頂采用耐高溫纖維模塊和涂層結合的新型保溫材料,替代傳統澆注料修復爐體,恢復密封保溫性能。
2.采用新型組合式自蓄熱燒嘴
更換原有蓄熱式平焰燒嘴,采用新型組合式自蓄熱燒嘴,并利用P-HTAC即脈沖蓄熱燃燒技術,通過調節燃燒時間的占空比實現爐內溫度的精確控制,脈沖燒嘴只要燃燒就處于設計的最佳燃燒狀態。改變原有平焰火焰為“直焰”火焰,將火焰高度中心提高至0.75m,實現爐膛寬度最大利用,提升裝爐量。
3.拆除輔助煙道
將輔助煙道拆除,利用極限節能技術,應用無輔助煙道的蓄熱式燃燒系統,降低排煙熱損失,實現煙氣余熱全利用,降低能耗。
三、改造后的節能效果
所有的改造方案均為節能降耗考慮,根據現場天然氣消耗的數據采集積累,選取改造前后的同鋼種同工藝的噸耗數據進行對比(具體數據見表1改造前4#爐消耗記錄表及表2改造后4#爐消耗記錄表),節能效果效果顯著,可比單耗降低48%以上。
四、改造過程中節能新技術
1.復合型輕質爐體耐火材料的應用
復合型輕質爐體耐火材料的應用降低了蓄熱及散熱損失,降低天然氣消耗,同時降低維護頻率及費用。
現有高溫爐爐體一般采用各種耐火磚或各種類型的澆注料,這些耐火材料都是經典筑爐材料,較常使用在各種工業爐中,以上各種材料具有不同的又優勢,同時存在一些不足,如在使用中,筑爐料易裂紋,易剝落,以及導熱性高,吸蓄熱量多,保溫性差,使用壽命短,經常需要停爐維護保養,影響生產進度。此次改造過程匯總使用了一種維護簡單、使用壽命久、且保溫效果更好的高溫加熱爐專用節能襯里結構,將1500高溫涂料涂抹在纖維模塊表面,在高溫下,此涂料與陶瓷纖維有很好的粘結性能,擁有較好的抗熱震性能,及較低的導熱系數。這種復合型輕質耐火材料能夠阻止陶瓷纖維的收縮,提高陶瓷纖維模塊對熱氣流的抗沖擊性能,很好的保護陶瓷纖維。通過耐火纖維塊與耐高溫涂層的結合,能夠有效的提高爐體的保溫效果,其爐體內壁表面在煅燒后裂紋較少,維護時只需通過耐高溫涂層涂料修補即可,具有維護簡單,使用壽命高等特點,降低了維護頻率及費用。
2.極限節能技術的應用
極限節能技術的應用,降低了排煙熱損失,降低天然氣消耗。傳統應用蓄熱式燒嘴室式爐均采用輔助煙道與蓄熱煙道的設計,極限節能技術的應用改變了原有爐型設置輔助煙道的設計思路,高溫煙氣全部通過蓄熱式燒嘴排出,比較傳統蓄熱式可進一步節能10~15%。
結論
先進合理的窯爐爐型結構,成熟節能的燃燒技術,輕型化的耐火材料應用等新節能新技術在4#室式爐改造的過程中得到了成功應用。本次4#鍛造室式爐的成功節能改造,大幅度的降低噸鋼天然氣消耗,節省了公司能源成本,是我公司不斷采用新技術,始終堅持節能降耗環保的生產理念的充分體現,為我公司相同(相似)爐型的節能改造提供了新的思路。
參考文獻
關鍵詞 情境教學;過程性評價;信息技術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6)09-00091-02
本文主要以小學三年級學生為教學對象,在學習工具箱中各種常用工具的基礎上,教會學生掌握如何用畫圖軟件改變畫紙的顏色,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兩種選取工具,實現圖形的移動、復制、粘貼和改變大小等操作。
1 引入情境教學,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學情境的創設已成為新教學模式的一個亮點,它能夠使知識融入情境之中,顯示出活力和美感,從而讓課堂變得生動,讓學生變得主動,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因此,信息技術教學中只有創設了良好的教學情境,才能更好地使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好地探究和應用知識。因此,在本節課教學中,從學生年齡特點、興趣以及大多數學生對海底世界非常喜愛的實際情況出發,巧妙地把本課各個知識點和教學任務有機融入“美麗的海底世界”這一網絡情境和任務中,設計由淺入深、環環相扣、層層深入,任務與任務之間過渡自然緊湊,緊緊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整節課興趣盎然、情緒高漲,主動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中來[1]。在課堂教學中,有意識地放手讓學生去主動探索和研究,合作中探究,邊玩邊學中去思考、去探索、去發現,提高學生審美能力和環保意識。
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引入“海底世界”這一情境,讓學生觀看海底世界的視頻,進而提出問題,讓學生回答在看到美麗的海底世界后作何感想?在學生思考的過程中,必然會產生對本課程的興趣,進而產生畫出美麗的海底世界的欲望。
畫紙的顏色改變了,一條小魚和海草畫完了,接著可以設置第二個問題:小魚在海底中是不是靜止不動的?通過這一問題引入“選定和移動”內容的教學。
在學生學習了選定和移動而意猶未盡時,設置第三個問題:一條可愛的小魚能在海底中自由自在地游動了,可是偌大的海底中只有一條小魚是不是太冷清了?通過課件給學生展示大小不同的小魚,然后引導學生掌握“復制粘貼”“改變圖形大小”的技巧。
最后讓學生綜合應用本節課所學知識,進一步美化心目中的海底世界。
2 滲透過程性評價,活躍課堂氣氛
課堂是師生互動的場所,在教學過程中滲透過程性評價,能夠對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進行反饋。
給予學生合理的評價 在教學中,學生每回答或者交流一個問題,都要及時給予合理的評價,使學生始終處于自信和積極的學習狀態。同時培養、鼓勵學生在課堂上能夠善于自評和互評,在評價自己、評價他人或聽他人對自己的評價中學會傾聽、學會分享、學會尊重他人,從而更好地鞏固所學的知識、技能,學會在合作中學習,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
如這節課在學生起來交流改變畫紙的顏色時,及時表揚大膽演示交流的學生:“你真勇敢,不僅操作規范,而且講解也很到位,希望同學們起來交流時都能這樣做,好嗎?”既鼓勵和表揚了交流的學生,同時也是給其他學生提出良好的交流演示要求,使學生都能形成良好的課堂交流和學習習慣。再如:“你總結得真好,讓我們掌聲鼓勵一下。”在學生演示復制粘貼時及時鼓勵:“這些方法你是怎么知道的?哦,老師猜想你一定是提前預習了,對嗎?你的這個學習習慣真好,老師喜歡你。”在學生說出課本之外的復制方法時,教師進一步表揚:“這個同學的好方法讓我們大家共享了,我們是不是應該感謝他一下?來,one,two,three(擊掌):‘thank you, thank you, thank you’。”使交流的學生增強自信心、自豪感,同時也為其他學生在課堂上積極大膽合作交流提供了榜樣,活躍了課堂氣氛。
平時注意對學生課堂的評價和鼓勵 信息技術課上學生興趣高漲,往往專注于忙活自己的,而忽視了課堂上的傾聽。因此,教師在課堂上要常常善于運用評價手段教育學生學會傾聽、善于傾聽,如:傾聽是分享成功,享受快樂的好方法,看××同學正在分享大家的快樂,老師相信他已經有了很多收獲;傾聽既是虛心學習的表現,也是尊重他人的表現呀。運用鼓勵學生大膽自信的語言,如:別急,再想想,老師和同學們相信你。贊揚××同學操作得非常到位:你能大膽地邊操作邊講解么?還有對學生課堂學習行為中及時評價的過程性評價語言,如:你的信息技術知識懂得真多,都可以成為我的老師了;真是棒極了,你真不愧是咱們班的電腦小高手;真了不起,大家都為班級里有你這么棒的同學而感到驕傲;等等。通過這些鼓勵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課堂效率。
緩解課堂緊張氛圍 本課作為山東省優質課,聽課的教師很多,坐滿了整個微機教室,學生可能會有些緊張。上課之前,為了緩解學生有些緊張的氣氛,同時為了新課準備,通過問題加強與學生的溝通。如可以設置這樣的問題:“同學們,你們去過海底世界嗎?你們看到的海底世界是什么樣子的?請同學們相互交流一下。”讓學生簡單交流看到的海底世界,趁著他們興致萬分的時候及時引導:“你們眼中的海底世界真美麗。現在,老師想帶領大家再一次去游覽海底世界,你們愿意嗎?”接著用課件演示海底世界視頻片斷。學生觀看海底世界視頻,在他們意猶未盡的回味中提出另一個問題:“同學們,看到這么美麗的海底世界,你想說點兒什么或者做點兒什么呢?”結合學生回答,導入新課: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描繪這美麗的海底世界。具體過程如下。
1)改變畫紙的顏色,初步畫出海底中的一條小魚和海草。此環節設計的目的是營造和創設美好的學習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利用學生易于感知的色彩艷麗的海底世界形象、熱衷于對海底世界向往的心理趨向,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快速進入學習的最佳狀態,使學生在情境中積極、主動地接受任務[2]。
在這里讓學生自己畫出一條小魚和海草,為后面的選定、移動、復制等做準備。同時讓學生自己畫這些素材,不演示,不提統一要求,學生的小魚和海草等才是他們心里最真實的想象和表現,手中的作品各有特點。
本來以為學生畫魚和水草等能有一定的難度,會畫得較慢,可是低估了他們的水平,他們的小魚都畫得又快又好。他們畫的小魚各不相同,有圓形的、橢圓形的,有三角形的熱帶魚,還有鯨魚,等等。在青島市優質課觀摩時,其中一位學生畫的鯨魚又快又美,受到聽課教師的贊揚,大家不約而同地站起來看那個學生的作品。
根據學生畫的小魚和海草,接著設計進入第二個環節的學習:選定和移動。這個過程讓學生自己探究實踐,遇到問題學生之間相互幫助,或者向課本等請教,培養學生的探究學習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然后師生共同交流總結。學生在實際操作中的感受是最真切的,所以讓他們自主總結自己的收獲,更能提升他們的成就感,讓他們印象深刻。
2)復制和改變大小。選定和移動學生掌握了,再一個學習內容就是復制和改變圖形大小。在學生意猶未盡時,接著設計問題,引出另一個任務――復制粘貼和改變圖形大小。學生是興奮的,很想知道這種快速復制的方法。由于學生家里都有電腦,畫圖是他們熟悉和喜歡的軟件,有一部分學生對這種方法是會的,還有一部分學生可能在Word中也接觸過復制,讓會的學生給大家當“小老師”來演示方法。
同時在這個過程中及時給予學生評價和鼓勵,讓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進一步增強自信心和對信息技術的喜愛之情,始終情緒高昂地參與到學習中來[3]。
在這個過程中為了給予學生發散思維的空間,進一步拓展學習,又讓學生自己小組探究了其他復制的方法,讓學有余力的學生有所收獲。
參考文獻
[1]石惠芬.常規課課堂提問與觀察[J].新課程研究,
2006(3):46-47.
[2]任滿琴.信息技術課堂有效提問的設計[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09(5):30-31.
原有桃園系2001年春季,采用桃砧芽接苗栽植建園。園地土壤為黃褐土,地勢較平緩,土質較黏重。栽植品種為紅清水、加納巖、沙紅四號等3個品種。園地面積為1畝,栽植密度為3米×4米,栽植桃樹56株。桃園建成后第3年進入掛果期,第4年進入豐產期。但由于承包經營者對桃樹修剪、病蟲防治、施肥等各項管理技術掌握較少,對各項技術措施落實較差,進入豐產期2004―2006年連續3年的產銷狀況都表現為“豐產不豐收”,果品質量較差,幾乎全為劣質果品、病蟲果,經濟收益較低,因此,承包經營者,對桃園的承包經營失去信心。
為提高該園地經濟效益,筆者建議承包經營人將桃樹高接換種為早熟、品質優良,豐產性強的“金太陽杏”。2007年春季對原有桃園通過高接換種,更換為“金太陽杏”。與此同時,筆者還建議本場刺坡梁工區承包人將低產劣質李子盛果樹高接改造為“金太陽杏”。
2 高接換種技術和方法
2.1 高接前準備工作
(1)接穗采集與貯藏:在2006年12月份,結合本場其他坡地金太陽杏冬季修剪,從健旺的母樹上采集無病蟲害的一年生枝條作為接穗,接穗長度在20厘米以上,粗度在0.6~1.0厘米,采集以后,按照每捆30根左右打捆并及時采用沙藏法進行貯存。在貯存過程中隔10~15天檢查藏沙的濕度,使濕度保持在50%~60%,如濕度過低則需噴水保濕,以免因缺水使接穗干枯。同時注意兩點:一是接穗在沙藏過程中細沙的濕度(含水量)不能超過60%,如果濕度過大會引起接穗腐爛變質;二是接穗沙藏過程中,應將成捆的接穗在細沙中豎直掩埋,接穗頂端暴露在外,不進行全部掩埋,防止因濕度過大或缺氧而引起接穗腐爛變質。
(2)園地及樹體處理:由于2006年冬季或2007年春季無有效降水,桃園或李園土壤過于干旱,所以在高接前7~10天,曾進行灌水補墑,以利于高接成活。
(3)高接前接穗處理:先將冬季貯存的接穗取出用清水沖洗干凈,并將腐爛變質或有病菌感染的接穗全部挑出,留下待用的接穗在陰涼處晾干水分后,浸泡在500~600倍的多菌靈溶液中3~4小時進行殺菌處理。再將經過殺菌處理過的接穗晾干水分后,按6~7厘米的長度剪截成段,然后及時采用“蠟封法”將接穗上端用石蠟進行封閉待用。
2.2 高接時間和方法
高接時間選定在2007年3月1―2日,即杏樹萌芽開花前的最佳時期進行,具體采用切接法進行高接換頭。先在待接桃樹或李樹主枝距地面40~50厘米高處,選擇相對光滑處鋸平作為待高接樁頭。樁頭直徑選留6厘米以下,過粗樁頭則選用主枝上的分枝進行高接。隨后將樁頭鋸口用嫁接刀削平并清除木屑后,選擇表皮光滑處,豎切桃樹或李樹待接樁頭,切口長度在3~4厘米,深度達到形成層,然后將蠟封接穗下端選平滑面切成長度與樁頭切口同等長度平面,接穗削好后立即插入待接樁頭,用接膜將樁頭及插入的接穗下端全部密封包扎,接穗上部露2~3芽不必包扎(已蠟封)。
每株桃樹或李樹上高接換頭5~6個,不必太多,但也不少于4個頭,防止因成活率過低而影響樹冠形成。全園原存桃樹56株,共高接290個頭,經2007年4月初對成活率進行調查,共成活263個,成活率達到90.7%。
2.3 高接后撫育管理技術
(1)除萌抹芽:高接后對桃樹及李樹主干及時進行除萌、抹芽。每5~7天檢查1次,發現有萌芽及時抹除,隨發隨抹。
(2)病蟲防治:對高接成活萌發的杏芽及時進行病蟲害監測與防治。已萌發的杏芽每1~2天進行觀察,檢查是否有病蟲危害,如若發現立即進行藥劑防治。杏芽長至3~5厘米時,使用5%~10%的吡蟲啉2 000~3 000倍液+10%氟氯氰菊酯1 500~2 000倍+4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噴霧防治蚜蟲、粉虱、造橋蟲、流膠病、炭疽病、斑點病等病蟲害,噴藥防治時注意全樹細致噴霧。隨后進行勤檢查監測,間隔15~20天后進行再次防治。
(3)新梢綁縛:“金太陽杏”萌芽以后,待新梢長20厘米時,使用木棍或竹竿插入地面,再將新梢綁縛于支撐物上,防止新梢因大風撕裂或折斷。
(4)薄膜解除:在高接成活90天以后解除嫁接薄膜,薄膜解除后及時對嫁接樁頭及嫁接口涂抹保護劑,防止病菌感染而腐爛,影響成活和削弱樹勢。
3 桃(李)、杏高接的親和性以及生長發育情況
3.1 高接后親和性表現
據觀察和調查,“金太陽杏”在原有桃樹3個品種上均表現出較強的親和性,未發現不親和現象。除此而外,“金太陽杏”高接在李盛果樹上,親和性也較強,“金太陽杏”也能正常生長、發育和投產見效。
3.2 高接以后樹勢情況
在桃樹上高接“金太陽杏”后,經過2年的恢復生長,樹冠冠徑2.5~3米,樹高2米左右,與同樹齡金太陽杏冠徑和樹勢基本相同,唯有新梢生長勢稍弱,徒長枝發生較少。不同品種桃樹上高接“金太陽杏”以后,樹勢均呈中庸狀態,未發現明顯差異,非常有利于開花坐果。
3.3 掛果及產量情況
在桃樹盛果樹上高接“金太陽杏”以后,第2年開始掛果,第3年進入盛果期。高接后第2年畝產量達到325千克,平均單株產量達到6.0千克,高接后第3年畝產量達到800千克,平均單株產量達到15千克,最高單株產量在25千克左右。在李盛果樹上高接“金太陽杏”,投產及進入豐產期的年限及產量大致也表現出相同的趨勢。
4 新技術模式與傳統模式的效果對比
據觀察、調查和詳實記載發現,采用“在桃樹上高接金太陽杏”的新技術模式與“使用桃砧或杏砧嫁接金太陽杏栽植建園”的傳統模式相比,在如下諸方面存在明顯差異:
4.1 豐產時間
據調查發現,該技術模式與傳統技術模式下的“金太陽杏園”進入結果期的時間基本相同,都可在第2年進入始果期,但進入豐產期的時間則存在明顯差異。在新技術模式下,金太陽杏在高接以后,第3年即可進入豐產期,使用桃砧或杏砧嫁接金太陽杏,要在栽后第4年或者第5年才可進入豐產期或盛產期。
4.2 樹勢情況
據調查發現,在“新技術模式”下的金太陽杏,杏樹生長勢稍弱于傳統技術模式下的金太陽杏樹勢。具體表現在桃樹高接金太陽杏徒長枝較少,葉片稍小,當年生枝條平均長度比桃砧或杏砧嫁接金太陽杏枝條短6~10厘米,當年生枝條粗度(直徑)比桃砧或杏砧嫁接金太陽杏小1~2毫米,但總體來說樹勢中庸,有利于開花坐果。
4.3 果品成熟期
據多年觀察發現,在“新技術模式”下,金太陽杏果品成熟期較傳統技術模式下鮮杏果品成熟期提早5~7天,有的年份可提早7~10天。在農歷“小滿”、5月21日之前即可采收上市。鮮杏果品提前上色,提前成熟上市銷售,可以搶占市場先機,產地批發售價可提高1.0~2.0元/千克。
4.4 果品質量
據觀察調查發現,采用“新技術模式”以后,鮮杏果品外觀色澤鮮艷,呈深橙紅色,陽面紅暈面積較大,完全成熟后果面不留黃綠色斑點。果品達到八成熟時,內質甘甜爽口,略有酸味,可離核;果品完熟時,甘甜帶沙、微酸,全離核;在傳統技術模式下,金太陽杏果品上色和成熟期較晚,果品外觀、色澤橙黃,果面紅暈面積較小,外觀不如新技術模式下金太陽杏果艷麗誘人;果品內質完全成熟后口感甜度也低于新技術模式下的金太陽杏果(含糖量低1%~2%),口感酸度和果汁量則高于新技術模式下的金太陽杏果。口感肉質較硬。即使完全成熟后,少量果品局部仍有黃綠色斑點,也不能完全離核。
4.5 經濟效益
5 小結
(1)在桃樹或李樹盛果樹上高接金太陽杏,完全可行,具有較強的親和性。高接金太陽杏技術也容易掌握,便于操作實施。且高接樹進入豐產期較未高接樹早1~2年。
(2)在桃樹盛果樹上高接金太陽杏的果實成熟期比未高接的金太陽杏成熟期至少可提前5~7天,提早上市搶占市場先機,產地平均批發價可提高0.75元/千克,畝均產值和收益增加明顯。
(3)在桃樹盛果樹上高接金太陽杏果實外觀和內質都優于桃砧或杏砧上的金太陽杏。果實成熟后外觀艷麗誘人,內質口感甜度增加,酸度降低,味甘甜,深受消費者喜愛。而且桃樹高接金太陽杏比未高接金太陽杏掛果率提高,豐產穩定性增強,銷售價格高,產值收益高。
1認識黃瓜新品種 會根據實際情況選擇相應的 品種進行栽培
2學會嫁接育苗 并知道嫁接育苗的好處
3掌握黃瓜的栽植方法 學會如何 整地 做畦 定植
4學會黃瓜各個時期栽培管理及防病
【學習重點】
嫁接育苗及黃瓜各生育時期管理
【學習難點】
黃瓜嫁接技術及管理. 通過實際操作,初步培養動手能力。為黃瓜栽培打下基礎。
【我來學習】
黃瓜品種繁多,適于保護地。露地等多種栽培方法,易于全年生產,全年供應。由于黃瓜種植的利潤較高,價格相對穩定。因此,黃瓜的保護地栽培面積會進一步增加
一、課前預習:(預習本節內容)
二、課內探究導學
【知識點一】:認識新品種
1、 考考你 :我們吃過很多黃瓜 你知道它們是什么品種嗎?
2、 我來做一做:觀察桌上的不同品種黃瓜 體會品種的特點并解決下列問題
(1):各品種黃瓜特點有哪些?通過觀察、學習討論后我知道:
A:津春5號黃瓜: 植株長勢強,____好,產量高。抗________病。對水肥要求高,適宜溫室各茬栽培。
B:白刺1號黃瓜: 耐低溫___光。節成性好 ,幾乎節節有瓜
C:雪中情黃瓜:抗_______病。
D:春優5號黃瓜:前期產量高,抗____病,耐低溫弱光,適于____茬和____茬溫室栽培。
3、 思考:根據本地區氣候特點,秋冬茬和冬春茬應選用什么品種黃瓜進行栽培較好?
【知識點二】:學會嫁接育苗
1、 我猜想:果樹嫁接可以保留果樹的優良品質,那么 黃瓜嫁接會有什么好處呢?
2、觀察相同生育時期的同環境下的黃瓜植株和嫁接黃瓜植株圖片并進行比較
3、結論:在相同管理情況下 黃瓜植株的枯萎病 嫁接黃瓜植株沒的枯萎病。
4、思考問題:嫁接有幾種方法?目前普遍推廣的南瓜砧木的靠接法如何接?
A:我來學一學:閱讀教材22頁、23頁內容,結合觀察下圖 我完成了思考的問題
B:我來練一練
(1):利用老師提供的南瓜砧木 和黃瓜接穗 嫁接刀 嫁接夾 我完成10次 實物嫁接
5、接下來面臨的問題是:嫁接的10棵植株怎么管理?
我來學一學:閱讀教材23頁、24頁后我知道:嫁接完成后應立即將嫁接苗移到____.移栽用____開一條淺溝,用水壺沿溝澆水,水滲下____時,擺放嫁接苗。移栽后,應該遮光保濕,嫁接10——15天后,切口愈合,將接穗____剪斷,俗稱斷根
呵呵!真高興,我學會了黃瓜育苗的嫁接技術了,你也來祝賀我吧!
【知識點三】:掌握栽植方法
1、 我思考:苗育好了,是基礎。怎么把苗栽好呢?
2、 我來學一學:閱讀教材24頁后 我知道:
A:整地做畦 定植前施腐熟的有機肥每畝5000㎏、硫酸鉀20㎏、四元素復合肥50㎏、然后______地,再起壟 澆水 覆膜。
B:定植方法:
【知識點四】:加強栽培管理
1、 我思考:定植接下來應該怎么管理呢?
2、 我來學:閱讀教材25頁后我知道:
(!).緩苗期管理:定植__________天澆緩苗水,以后中午不出現_______不澆水。上午溫度控制在___________℃ 下午溫度控制在_____________℃ ,前半夜控制在_______℃,后半夜控制在___________℃ , 最低不低于_________℃。
(2).初花期管理:緩苗后及時吊蔓,去除______及卷須,適當_______,,夜間溫度保持在___℃以上,地溫保持在______℃以上。
(3).結果期管理:a水肥管理:每隔________天澆1次水,結果盛期每3天澆一次水。隨水施肥。b.溫度調控:上午控制_________℃,下午控制在________℃,前半夜控制在__________℃,后半夜控制在_____________℃。c.光照調控:選透光好的薄膜,經常擦洗。d.植株調整:將黃瓜主蔓按順時針方向纏繞在__________上,隨時摘除植株下部的_______,適當___________。
【知識點五】:防治病害 :人得病要看醫生要治療,黃瓜得病怎么辦?我要當黃瓜的醫生!
a)我學醫生:閱讀教材25頁,我知道:
(1).霜霉病:霜霉病是溫室黃瓜最常見的病害,苗期、成株期均可染病。葉背病斑表面長出濃密的___霉層,因此黃瓜霜霉病也叫___病。目前常用______防治。
(2).灰霉病:溫室黃瓜普遍發生。病菌大多從____開始侵入,使花瓣和蒂部呈____狀。很快變_____,萎縮____,,并長出灰色____層。
防治用:________等藥劑。
(3).練習 組內互相提問 評分
三、課堂回顧 小結你的收獲和疑問
四、我學習,我快樂
1.我知道的新品種有________________。
2.嫁接育苗可以有效地預防黃瓜的_____________病,常用的嫁接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等。最普遍的 是采用南瓜做砧木的________法。靠接操作:a 最佳時期_________。B 砧木處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接穗處理___________________。d.嫁接______________。嫁接后的管理_________________。
3.栽植包括: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栽培管理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