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臨床護理病例

      臨床護理病例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臨床護理病例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臨床護理病例

      臨床護理病例范文第1篇

      【關鍵詞】 典型病例討論; 臨床護理; 教學法

      護理學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傳統的以教師講解為主、學生被動聽課的灌輸式授課模式,已不能激發學生們的學習熱情,不能順應時展的需求。教育心理學指出,興趣是一個人力求認識并趨向某種事物所特有的意向,它標志一個人參加某種活動的積極性,是個體主觀能動性的一種體現。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僅來源于對學習內容的興趣,還來源于教師的授課技巧和風格。現采用典型病例討論式教學法,以典型病例為中心,提出相關問題,啟發學生探討有關基礎及臨床護理知識并解決臨床實際問題,以學生為主體,增強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本院2007級護理學本科74名學生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兩組各37人。

      1.2 研究方法

      1.2.1 對照組 采用傳統教學法――灌輸式教學,依據教學大綱及教學目的向學生講解學習內容,講授過程中強調重點難點。

      1.2.2 實驗組 通過典型病例選取、提出問題、討論問題、講解答疑四個環節進行。選取典型的、有代表性、病情病程合適、符合教學要求的臨床病例,首先閱讀分析病例,結合患者的臨床表現,教師提出相關問題,啟發學生去尋找答案。學生圍繞病例及教師所提問題展開討論,對患者進行評估、分組討論,從疾病的病因、發病機制、臨床表現、診斷及鑒別診斷、治療原則、護理問題、護理措施等進行分析,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以便正確及時地觀察病情變化及制定相應的護理計劃。不同觀點可進行爭論,增強探究氣氛,培養學生多角度思維,加強并鞏固對疾病的理解,以及對基礎知識的擴展及深入,教師為學生指引正確思路方法,發言可采取主動發言或每組選出一名代表形式進行,教師根據發言情況及時引導,避免離題,案例討論結束后由教師歸納學生觀點,解惑答疑,講授遺漏之處,進行完整準確的歸納總結與講評,使學生對案例有更全面深入的認識和理解。

      2 結果

      2.1 學生問卷調查反饋意見比較 對照組學生反饋意見普遍認為傳統教學法枯燥、乏味,理論性雖強但缺乏與實踐結合,覺得知識死板、僵化,難以記憶,學生滿意度僅為62.2%;實驗組學生反饋意見明顯優于對照組,學生普遍認為教改后教學法材料豐富、生動、直觀,調動起學習和探討的欲望,使所學知識易于理解與記憶,滿意度達91.8%。

      2.2 兩組學生考核成績比較 對照組優良率為56.7%,實驗組優良率為83.7%,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3.1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自學能力,提高授課效率 此種教改法為每位學生思考、探索、發現、創新提供了開放的空間,激發了學生們濃厚的學習興趣。通過選取形象、生動的典型病例,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大家共同學習討論,共同開拓思路,把學過的理論知識與真實病例相聯系,加深了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與記憶,增強師生間的互動和交流,有效地提高了教學效率。

      3.2 促進學生的綜合能力和臨床思維能力的提高 臨床帶教的效果直接影響著理論知識與實踐的相銜接,是鞏固深化理論知識的重要步驟,更是培養學生臨床思維能力、綜合分析處理問題的主要環節,采用選取典型病例,將理論寓于實踐中,使學生多方面能力得到鍛煉,如綜合理解能力、邏輯推理能力、歸納總結能力、口頭表達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動手能力、主導學習能力及終身學習能力等,運用典型病例討論式教學法實現了以學生為主體,護理為主線,為培養適應現代醫學科學發展的高素質臨床護理人才打下了基礎,以便日后更好地為患者服務。

      參 考 文 獻

      [1] 鄧云洲.案例教學在教學基本要素上與傳統教學的區別.教育發展研究,2001,22(12):12-13.

      [2] 曾勇.學習技能發展的理論框架.國外醫學•醫學教育分冊,2001,22(2):41-44.

      臨床護理病例范文第2篇

      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多發生于5歲以下兒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皰疹,少數患兒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腦炎等并發癥。四季均可發病,以春夏季節多見。

      1 消毒隔離

      手足口病的主要傳播方式為糞口途徑和呼吸道傳播,做好消毒隔離,避免交叉感染十分必要。安置于空氣流通,溫濕度適宜的房間,病房門把手、床頭柜以及患兒的玩具,口杯每天用含氯消毒劑擦拭消毒,病房每天紫外線空氣消毒2次,每次30—60min。醫生護士診斷護理每位患兒后,消毒雙手,防止交叉感染。患兒的嘔吐物及糞便均應消毒處理。對患兒出院的床單元,病房物品,兒童的各種用具玩具等應做好終末消毒處理。

      2 發熱護理

      體溫在38.5℃以下者給予散熱,多和溫水,洗溫水浴等物理降溫,體溫超過38.5℃者,應適當降溫。降溫的方法有:①溫水擦浴和頭部冷敷②口服百服寧口服液,并鼓勵患兒多飲水,煩躁不安者可酌情給予鎮靜劑,如苯巴比妥鈉和水和氯醛灌腸等。

      3 口腔護理

      鼓勵患者多飲水,保持口腔清潔,加強口腔護理,每次進食前后,囑患者用溫水或生理鹽水漱口,已有潰瘍者,給予思密達或錫類散涂擦,以消炎止疼保護口腔粘膜促進潰瘍愈合。

      4 皮膚護理

      患兒衣服,被褥要清潔,衣著要舒適柔軟,經常更換。剪斷患兒指甲,防止抓破皮疹。臀部有皮疹的嬰兒,要及時清理患兒的大小便,便后及時清洗臀部,保持臀部清潔干燥,嬰幼兒禁止使用尿不濕,可選擇柔軟舒適的棉織品尿布,手足部皰疹未破潰時可予以0.25%爐甘石洗劑,若手足部皰疹破潰可涂抗生素軟膏,1%甲紫,注意保持皮膚清潔,防止感染。

      5 飲食護理

      患兒因發熱,口腔泡疹潰瘍,胃口差,口腔疼痛,不愿進食,應配以清淡高維生素易消化的流質或半流質飲食如牛奶,雞蛋湯,菜粥等,禁食生冷辛辣咸等食物以免刺激破潰口腔粘膜。

      6 心理護理

      由于患者多是獨生子女,加上曾有死亡病例報道,患兒家長比較緊張和恐慌,醫護要給予相關的心理疏導,以得到患兒和家長的信任和配合,由于患兒處于陌生且被隔離的狀態境,以及疾病帶來的疼痛,容易恐懼焦躁和煩哭不止。在護理過程中,態度和藹,愛護關心患兒,消除患兒的陌生感和恐懼感。對于較大的患兒,可耐心地給予解釋,爭取配合治療,鼓勵多進食,爭取早日康復。

      7 病情觀察,防止并發癥:

      7.1觀察體溫變化,包括入院時,降溫處理后。

      7.2神智情況:觀察是否嗜睡,意識模糊,昏睡,昏迷。

      7.3呼吸系統:觀察呼吸節律,頻率的改變,是否口唇紫紺,是否口吐白色,粉紅色或血性泡沫痰及肺部羅音。

      7.4神經系統:觀察精神狀態,是否頭痛,嘔吐,抽搐,肌張力下降,腦膜刺激征等。

      7.5循環系統:觀察是否面色蒼白,心率加快,四肢發涼,指(趾)發紺,肝腫大,血壓升高或降低。

      如出現以上情況及時與醫生聯系,做出相應的處理。

      8預防

      臨床護理病例范文第3篇

      入院病人的評估

      為了使護理病歷具有完整性、連續性,我們認為護理病歷應該從患者一入院就有一套完整的資料。為此,我們設計制定的護理病歷的第一個內容為入院病人評估,內容包括一般資料、主觀資料、客觀資料、護理級別、入院宣教。患者入院后有當班責任護士完成“入院病人評估”,在收集患者資料的同時,對患者進行入院宣教,從病房的環境、主管醫生、主管護士的介紹,到病房設施使用方法的介紹,均詳細地對患者及家屬講解清楚,減少患者初次進入陌生環境的恐慌感,縮短護患之間的距離,使患者盡快熟悉醫院環境,配合做好各種治療。宣教結束,要求患者或家屬簽字認可,責任護士簽字,護士長確認后簽字。收集資料后對患者進行評估,并將詳細情況交給接班護士,使下一班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連續性的觀察護理。

      護理工作計劃

      任何工作都要有目的、有計劃、有實施方法、有效評價等。護理工作對計劃、措施要求就更加嚴格。“護理工作計劃”中有提出護理問題的開始日期、時間,及執行護理措施的開始日期和時間。存在期、時間,及執行護理措施的開始日期和時間。存在的護理問題得到解決后有停止的時間,其相關的護理措施也有停止的時間。我們要求:對一級護理以上的患者,責任護士8小時內完成護理計劃,提出護理問題,制定護理措施并組織實施。隨病情好轉與惡化及時修訂護理計劃。修訂前后有責任護士簽字,組長或護士長對計劃進行評估并檢查護理措施落實效果,對不符內容提出指導修改意見,確認后簽字。

      一般護理記錄

      以前護士在工作中將患者的病情變化記錄在交班報告中。眾所周知,交班報告不隨醫療病例保存,對搜集舉證資料非常不利。而“一般護理記錄”既解決了保存舉證資料的問題,又符合衛生部護理中心的要求。我們參照《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及配套文件匯編中住院病歷書寫要求及內容一章,對不需要記重癥記錄的患者,一級護理需交班者應每班記錄一次護理記錄;不需要交班的一級護理患者至少2天記錄1次護理記錄,二級護理至少3天記1次,三級護理至少5天記1次;病情發生變化是隨時記錄,患者出院必須記錄。書寫內容有銜接性,修改方法正確,無錯別字,應用醫學術語。

      重癥護理記錄

      根據不同患者病情的需要,我們制定和使用了同類型的“重癥護理記錄”單。對普通病房的危重患者要記錄生命體征、血氧飽和度、病情變化、液體出入量、治療處置等,則使用重癥護理記錄(Ⅰ),重癥護理記錄(Ⅰ)的內容包括了危重患者全部需要的記錄項目;重癥護理記錄(Ⅱ)的內容是只記錄患者的生命體征和簡單處置;而重癥護理記錄(Ⅲ)則是針對需要要記錄液體出入量患者設計的。這樣做可減少重復記錄內容,節省護理人員書寫復雜表格的時間,使護理人員能夠更多的為患者做一些實際的護理工作,同時也達到了對危重患者及時觀察和處理的目的。

      護理健康教育實施記錄

      健康教育是對患者實施整體護理的重要內容之一。“護理健康教育實施記錄”內容包括:①疾病及治療檢查知識介紹:講解疾病的臨床相關知識;講解并發癥的防治;遇到危機情況時的處理措施;講解專科疾病護理知識及自我護理方法;留取化驗標本的方法及化驗目的;各種相關檢查的目的及注意事項;講解所用藥物的作用及不良反應;講解如何配合醫生護士做好各種治療;手術前準備及術后康復指導;飲食指導;活動及鍛煉方法等;②出院指導:嚴格遵醫囑按時服藥;注意勞逸結合,生活規律,預防感冒;出院后保持良好的心情和穩定的情緒;飲食指導;如有不適及時就診;患者的聯系方法等。要求護士按時根據病情需要向患者或家屬進行健康指導和效果評價,指導結束由患者或家屬簽字確認,指導護士簽字,護士長確認簽字。

      討 論

      臨床護理病例范文第4篇

      【關鍵詞】 肺結核; 重型糖尿病; 臨床護理

      中圖分類號 R52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3)27-0073-02

      糖尿病是臨床中最為常見的內分泌性疾病,而糖尿病會引發多種并發癥,而進年來肺結核合并糖尿病的病例時有發生,而重型糖尿病患者多發[1],因此,筆者特將肺結核合并重型糖尿病患者的臨床治療以及護理干預分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0年3月-2013年3月筆者所在科室收治入院的肺結核合并重型糖尿病患者40例,男27例,女13例;年齡65~83歲,平均(71.3±8.1)歲;糖尿病病程10~20年,平均(15±3.1)年;其中對照組患者20例,男13例,女7例,年齡65~83歲,平均(70.8±8.9)歲,糖尿病病程10~20年,平均(16.2±3.4)年;干預組患者20例,男14例,女6例,年齡65~83歲,平均(62.3±8.7)歲,糖尿病病程10~20年,平均(6.3±2.1)年。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實驗室檢查

      1.2.1 糖化血紅蛋白檢查 糖化血紅蛋白≥6.5%。

      1.2.2 空腹血糖檢查:FPG≥7.0 mmol/L。空腹血糖測定需要至少8 h內無熱量攝入,因此通常檢查空腹血糖為早上。

      1.2.3 口服糖耐量試驗 試驗后2 h血糖≥11.1 mmol/L[2]。

      1.2.4 輔助檢查 痰涂片檢查結核桿菌陽性。

      1.2.5 胸部X線檢查 X線檢查可見肺葉出現干酪性病變,滲出性病變,纖維性病變同時也可出現鈣化。

      1.3 護理

      1.3.1 對照組 對照組采用臨床常規護理對肺結核合并重型糖尿病患者進行護理。

      1.3.2 干預組 (1)飲食護理:飲食治療糖尿病是最為基礎的治療措施,無論是口服藥物還是注射胰島素,均應注意飲食。在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應當將其重要性告知患者以及家屬,可將飲食單發放給患者,可根據自己的口味來合理搭配飲食,做到少食多餐,既可以避免飲食過量造成身體負擔,還可防止低血糖的發生。同時還應該注意及時補充維生素B、維生素C以及鐵和鈣的攝入量。此外,餐后輕中度運動也是有效降低餐后血糖的護理方法之一。因此,可根據每個患者的年齡、體重、血糖指數按照個體需求制訂所需營養量以及運動量。在控制飲食后,還要及時了解效果及預后。應經常測空腹血糖和餐后1 h血糖,使之控制在正常水平:空腹血糖控制在4.44~6.66 mmol/L,餐后1 h血糖

      1.4 療效評價標準

      患者服用抗結核藥物治療期和鞏固期均完成治療后,經實驗室痰培養以及胸部X線檢查均為正常的患者為治愈;如痰培養仍見結核病菌,胸部X線檢查仍見異常為無效。

      2 結果

      干預組低血糖的發病率較對照組低25%。而對肺結核的治療,干預組治愈效果較對照組提高20%。見表1和表2。

      糖尿病是臨床中最為常見的內分泌性疾病,由于蛋白質在缺乏糖的情況下不能夠充分的利用機體的抵抗力從而導致自身免疫力降低。而人體自身對結核病菌的免疫力可分為先天性和后天性免疫力,而后天性的免疫力通常是接種了卡介苗而獲得的較強的對結核病菌的免疫力。而由于糖尿病患者免疫力開始下降,而導致致病菌侵入人體,從而引發[5-6]。而在臨床護理過程中進行合理有效的護理干預,在臨床的治療效果中起到的明顯的效果,而在今后的臨床治療過程中,護理人員應當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以及臨床操作技能。同時對待患者應當耐心指導,按時服藥,控制血糖,幫助患者達到治愈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曹虹.肺結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飲食及營養支持[J].中國醫藥科學,2013,3(5):211-212.

      [2]薛麗霞.肺結核合并糖尿病的護理體會82例[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3,15(3):284-285.

      [3]魯春.綜合護理干預對肺結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2,20(10):1663-1664.

      [4]郭新紅,趙俊奇.肺結核合并糖尿病的多學科護理57例[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2,14(24):309.

      [5]程世云,夏仁海,楊建美.糖尿病合并肺結核24例診治并隨訪分析[J].中國醫學創新,2012,9(19):152-153.

      臨床護理病例范文第5篇

      【摘要】目的:為了探究肺結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臨床護理方法。方法:對接受治療的80例肺結核合并糖尿病患者采取一般性護理、飲食護理、進行血糖檢測等步驟。結果:80例患者中有53例患者得到治愈,20例患者病情得到好轉,7例患者治療無效。結論:肺結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護理一定要結合兩種疾病的特征,制定綜合護理計劃,做好正規杭結核、降糖治療的護理工作。總之,良好的護理是提高疾病治愈率的可靠保證。

      【關鍵詞】肺結;糖尿病;護理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結核病與糖尿病變得日益常見、多發起來。近幾年,臨床上同時患兩病的患者數量也呈上升趨勢。兩種疾病并發而且病情嚴重的患者,死亡率非常高,甚至容易演化成慢性傳染,致使結核病的流行和加劇。通常情況下,糖尿病患者患肺結核的概率一般高于正常人的4到8倍。

      1 臨床資料

      筆者研究所在科室從2007-2010年,三年來一共收治肺結核合并糖尿病患者80例,年齡均在40-85歲之間,男占58例,女占22例。

      2 病情觀察

      一般情況下,患有活動性肺結核合并穩定性糖尿病的患者會出現時而發熱、全身乏力、體重變輕、血糖不穩定、尿糖呈陽性等癥狀和體征表現。對活動性肺結核合并糖尿病患者治療時要注意對患者高血壓、心腦血管病、糖尿病腎病等有關癥狀的檢測。病情嚴重的患者要嚴密觀察其病情的變化,如高燒發熱、乏力、食欲不振、經常出汗、咳嗽不止、胸悶氣急等癥狀,胸部的體癥一般伴有陽性體癥,包括呼吸聲音低沉或者呼吸聲音呈管狀等。

      3 護理措施

      3.1 飲食方面的護理。肺結核作為一種慢性消耗性疾病,對飲食具有高營養、高熱量、高碳水化合物含量的要求。對于糖尿病,注重飲食的調節和控制是糖尿病治療的前提,其主要方式是通過對碳水化合物的攝入的限制的飲食療法為主的疾病。兩種疾病并存時,在飲食提供方面要比純粹的糖尿病患者要求寬松,食物要有低糖、維生素豐富、熱量高、脂肪中等的特點,碳水化合物50%-60%左右,食用粗米粗面和少量的雜糧,日攝入纖維素量30-40 g左右,可食用粗糧、蔬菜和一定量的水果。與此同時,還要補足微量元素。脂肪大概占總熱量的25%―30%,體重胖者應該注意油炸食物的攝入。

      3.2 心理方面的護理。肺結核和糖尿病作為一類慢性而且難治的疾病,會對患者造成很大的心理壓力,他們會覺得肺結核必定會使糖尿病的病情加劇;另一方面,糖尿病又會反過來阻礙肺結核病的治療。這時候,就需要護理人員來做心理疏導工作。護理人員要跟患者理清這兩個疾病之間的關系,緩解壓力,樹立健康的心態,做好生活和飲食的指導,做好化學治療和藥物治療。同時,要向患者針對性地講述一些治愈病例的情況,從而增加病人的治療信心。

      因為疾病治療的時間很長,這肯定會給病人引起一定的精神恐慌,進而引起病人情緒的低迷。這時候,就需要護理人員充分給予患者心理方面的護理,要做到用心呵護病人,對其進行心理疏導,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從而增強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

      3.3 藥物方面的護理。藥物治療肺結核合并糖尿病的時候,需接受抗結核和降糖藥物的合并治療,要充分了解各種抗結核和降糖藥物的性能、使用方法、相關副作用以及兩種藥物合服的相互作用,做好病人服藥的指導工作,及時發現并糾正不良反應。

      INH、PZA、PAS和EMB會加速血糖的上升,INH還會引起糖尿病患者末梢神經的炎癥,致使INH應用效果的下降,PZA和降糖藥物一起服用的時候還可能使糖尿病控制的難度加大,同時,糖尿病還會加重患者的關節疼痛。所以,要按時調整藥物的使用量。服用胰島素時,要注意觀察患者是否出現過敏反應,若出現了過敏反應,要及時通知醫生做抗過敏治療。PZA、PAS、RFP以及雙肌類的降糖藥物服用后都會出現胃腸道反應,引起肝功能受損,因此一定要注意對患者不良癥狀反應的觀察,及對肝功能進行檢查。要給病人多攝入營養成分,多食用牛奶、雞湯等高營養食物。另外,要注意患者體溫的保持,做好保溫工作,杜絕感冒的發生。

      3.4 最后,要加強日常生活的護理,要加強對房間的紫外線消毒工作,保持室內空氣的新鮮。勤換患者的衣物,保持好患者的皮膚清潔,杜絕感染的發生。

      4 護理體會

      肺結核和糖尿病兩種疾病并發時,會引起之間的相互制約,同時也會相互促進發展。1、糖尿病會造成對肺結核的影響,血糖及組織內含糖量非常高,糖的代謝過程出現紊亂,人體對葡萄糖的利用不充分,脂肪分解后產生的三酸甘油成分增加,這些因素對結核菌的生長都有加速作用,糖、蛋白質以及脂肪代謝過程出現紊亂,造成營養不良,體內的細胞免疫功能下降,致使結核易受感染,進而容易致病,使結核病不斷加劇。糖尿病患者嚴重時會引發多個器官的病變,特別是肝腎功能會出現障礙,不利于抗結核藥的藥效發揮,進而影響結核病的療效。2、肺結核也會對糖尿病造成影響。結核病作為一種慢性病,其結核的中毒癥狀會使胰島細胞出現營養不良的狀況,進而引起萎縮,致使胰腺的內分泌功能衰落,進而導致糖代謝功能的正常發揮。所以,肺結核合并糖尿病的病情比較嚴重,病變情況比較復雜,發病時間比較長,疾病的復發率比較高,只有從患者的病情出發,綜合對其分析。護理人員要有對患者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做好患者的飲食和心理護理,科學對患者服用胰島素和降糖藥物,規范地做抗結核治療,做好預防感染的工作。切實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這是是治療肺結核病合并糖尿病的一個非常關鍵的步驟。在治療過程中,護理人員要細心做好對患者的指導工作,讓患者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另外,要注意室內的新鮮空氣的保持,按照醫囑嚴格服藥。

      5 結論

      多年以來,在醫生以及護理人員的細心治療和護理下,83%的糖尿病合并肺結核患者最終得到治愈,剩下的17%的患者因為糖尿病病情比較嚴重,最終達到病情基本穩定。在治療和護理期間,護理人員一定要耐心做好患者的指導工作,讓患者以一種積極樂觀的心態最終戰勝病魔!

      參考文獻

      [1] 尤黎明.內科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437-440.

      [2] 曹慶臣.結核病護理[M].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131.

      [3] 王隴德.結核病防治閱.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508-509.

      精品亚洲视频在线| 亚洲成av人在线观看网站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日本久久九| 国产精品亚洲αv天堂无码| 全亚洲最新黄色特级网站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首页| 亚洲第一中文字幕| 亚洲免费在线播放| 99久久亚洲精品无码毛片| 亚洲影院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国产第1页|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嫖农村妇女 | 国产精品亚洲专区无码牛牛| 亚洲成AV人影片在线观看| 亚洲s码欧洲m码吹潮|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久久精品| 亚洲AV无码之国产精品| 国产亚洲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A∨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下载| 亚洲av无码片vr一区二区三区| 激情无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XX00视频| 国产亚洲美日韩AV中文字幕无码成人 | 亚洲国产综合在线|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高清视频| 亚洲第一区二区快射影院|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98| 国产精品亚洲专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中文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 亚洲首页在线观看| 亚洲毛片基地日韩毛片基地| 亚洲av乱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 暴爽 AV人人爽日日碰|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YW| MM1313亚洲国产精品| 亚洲欧洲自拍拍偷精品 美利坚 | 亚洲性无码av在线|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成人网站| 男人的天堂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 亚洲国产日韩在线人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