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老年骨質疏松的治療方法

      老年骨質疏松的治療方法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老年骨質疏松的治療方法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老年骨質疏松的治療方法

      老年骨質疏松的治療方法范文第1篇

      [關鍵詞] 骨質疏松;肱骨近端骨折;經皮閉合復位微創固定

      [中圖分類號] R683.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2)02(b)-0049-02

      Comparison of two approaches in treatment of the elder patients with osteoporotic fractures of the proximal humerus

      ZHU Jianguo HUANG Yongbiao

      Department of Surgery, North Branch of Fujian Provincial Hospital Fujian Geriatric Hospital, Fujian Province, Fuzhou 350003,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closed reduction and percutaneous pinning internal fixation in treatment of the elder patients with osteoporotic fractures of the proximal humerus. Methods The data of the patients on closed reduction and percutaneous pinning internal fixation (group A, 40 patients) and open fixation (group B, 46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were analyzed. The time of operation and hospitalization,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 after surgery and Constant scor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 Results The time of operation (t = 26.463, P = 0) and hospitalization (t = 2.651, P = 0.029),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 after surgery (χ2 = 8.227, P = 0.004) in group A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in group B. The Constant score did not show significanct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 (χ2 = 1.792, P = 0.181). Conclusion The percutaneous pinning internal fixation approach ensures the clinical effect as well as safety in the process of treatment. It is appropriate to implement the method in treatment of the elder patients with osteoporotic fractures of the proximal humerus.

      [Key words] Osteoporosis; Proximal humerus fractures; Closed reduction and percutaneous fixation of minimally invasive

      在60歲以上的老年人群中,由于骨質量下降很容易發生骨質疏松性骨折。當骨折發生在肱骨近端時常為復雜不穩定骨折,其發生比例占全身骨折的4%~5%[1]。因患者年齡較高在治療過程中除了要考慮患者功能恢復情況外,還必須顧及到手術對患者的安全性造成的影響[2]。因此,造成損傷相對較小的經皮閉合復位微創固定手術對于高齡患者具有較高的臨床價值。本研究將經皮閉合復位微創固定與傳統手術切開復位固定治療骨質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的療效進行了比較,旨在探討其在高齡患者中的應用前景。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0年1月~2011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86例,納入標準:年齡>60歲,經臨床檢查確診為外傷性肱骨近端骨折,Neer分型為Ⅲ或Ⅳ型,X線檢查患有骨質疏松。排除病例:開放性骨折;伴有神經或血管損傷;具有心、肺、肝、腎器質性病變或腦血管疾病。根據損傷情況和治療需要,將患者分為兩組,為經皮閉合復位微創固定組(A組,40例)和傳統手術切開復位內固定組(B組,46例)。兩組一般資料的比較見表1。兩組年齡、性別、Neer分型、致傷原因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A組:40例患者接受經皮閉合復位微創固定治療。經全身麻醉后,在C形臂X線機指導下實施手法牽引復位,在符合復位標準后使用2.5 mm螺紋克氏針從三角肌外緣下方進針,而后斜向內上在肱骨頭處經皮穿入,一般采用3~5枚克氏針進行固定,穿針完成后通過不同角度透視檢查復位情況,必要時可根據具體情況對克氏針的長度和角度進行調整。手術完成后折彎針尾去除多余針體。

      B組:46例患者接受切開復位內固定治療。經全身麻醉后,在三角肌和胸大肌間隙處進行切開,并暴露兩者間的骨折端,在復位完成后使用肱骨近端鎖定鋼板進行固定。

      1.3 療效評價指標

      療效評價指標包括手術時間、術后住院時間、術后并發癥發生率、Constant評分[2-3]。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處理使用SPSS 15.0統計軟件包。計量資料數據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Fisher確切概率法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進行比較。P < 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兩組手術時間(t = 26.463,P = 0)、住院時間(t =2.651,P = 0.029)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A組手術時間和住院時間均短于B組。兩組間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 = 8.227,P = 0.004),A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低于B組。兩組Constant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 = 1.792,P = 0.181)。見表2。

      3 討論

      肱骨近端骨折的老年患者由于傷處血液循環較差,容易發生肱骨頭壞死。采用手術切開復位固定療法時,由于部分老年患者心肺功能、身體素質較弱對手術耐受能力有限,因而給治療帶來了較大困難[4-5]。因此,在治療肱骨近端骨折的老年患者時,除了要考慮患處理想復位、保持復位后的穩定性外,還應充分考慮患者的身體狀況對于手術和創傷的代償能力[6]。

      經皮閉合復位固定療法是一種微創手術,在手術過程中造成損傷較小,可以降低骨折處周圍組織的破壞程度,從而有助于骨折愈合,使因缺血發生肱骨頭壞死的情況減少。同時對于發生位移的骨折,如NeerⅢ、Ⅳ也能夠保持骨折對位的穩定性,因而對于老年患者較為適用[7]。

      本研究結果表明,采用經皮閉合復位微創固定治療骨質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的過程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在手術時間、住院時間以及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都要優于傳統切開復位療法。在患者術后恢復方面,兩組Constant評分情況相近。

      經皮閉合復位微創固定療法在手術過程中造成損傷較小、所需手術時間和術后住院恢復時間較短,降低了患者所承受的手術損傷。本研究中,經皮閉合復位微創固定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15.0%(6例:血腫3例、術后感染2例、電解質紊亂1例)。切開復位組術后發生并發癥發生率為43.5%(20例:血腫8例、術后感染7例、電解質紊亂4例、心血管疾病1例)。與傳統的切開復位固定法相比,兩者術后肢體功能恢復效果相近。因此,對于機體綜合代償能力減退的老年患者而言,術后并發癥的減少也有助于患者的恢復,而且在骨痂形成后患者在門診即可取出克氏針,無需通過二次手術取出固定物。

      綜上所述,經皮閉合復位微創固定療法,在保證臨床療效的同時,縮短了療程,提高了整個治療過程中患者的安全性,因而該療法對合并骨質疏松的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在該療法的應用過程中,臨床醫生還應注意了解損傷機制、骨折類型、發生位移方向、周圍軟組織損傷等情況,以便在術中采取正確的措施,保證良好復位[8]。

      [參考文獻]

      [1] 王亦璁.骨與關節損傷[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763.

      [2] 楊雷,李彬,潘孝云,等.經皮閉合復位微創固定治療高齡患者肱骨近端骨質疏松性骨折[J].中華外科雜志,2006,44(12):830-832.

      [3] Kettler M,Biberthaler P,Braunstein V,et al. Treatment of proximal humeral fractures with the PHILOS angular stable plate. Presentation of 225 cases of dislocated fractures [J]. Unfallchirurg,2006,109(12):1032-1040.

      [4] Alexa O,Puha B,Veliceasa B,et al. Percutaneous pinning for proximal humerus fractures [J]. Rev Med Chir Soc Med Nat Lasi,2007,111(1):184-189.

      [5] Williams GR,Wong KL. Two-part and three-part fractures: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versus closed reduction and percutaneous pinning [J]. Orthop Clin North Am,2000,31(1):1-21.

      [6] 陳滔,朱美忠,伍慶,等.閉合復位經皮穿針內固定治療老年性肱骨近端骨折[J].重慶醫學2009,38(3):301-302.

      [7] 向明,陳杭,唐浩琛,等.閉合或有限切開經皮穿針固定治療肱骨近端兩部分骨折[J].中國骨傷,2008,21(12):919-921.

      老年骨質疏松的治療方法范文第2篇

      【關鍵詞】針刺;鮭降鈣素;原發性骨質疏松癥

      【中圖分類號】R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9―0752―02

      骨質疏松癥是老年人口的多發病癥之一,因而,在我國老齡人口數量逐漸增加的同時,這一病癥的發病率也隨之升高。原發性骨質疏松癥最常見的癥癥,以腰背痛多見,由多種因素所致,它的基本病理機理是骨代謝過程中骨吸收和骨形成的偶聯出現缺陷,導致人體內的鈣磷代謝不平衡,使骨密度逐漸減少而引起的臨床癥狀。由于劇烈的疼痛和骨折的危險,患有骨質疏松的人深受其困擾,不但給患者自身帶來了身體上和精神上的雙重折磨,也給患者家庭帶來了治療壓力,甚至對社會也造成了某種程度上的困擾。有研究表明,針刺腎俞穴、腰俞穴、大腸俞、懸鐘穴、足三里等穴位可以緩解甚至治療骨質疏松癥狀,能夠調整機體內雌激素水平及垂體、腎上腺的功能。此外,相關基礎實驗和臨床試驗證明,鮭降鈣素對于緩解疼痛和治療骨質疏松也有較好的療效。本研究大膽假設,以針刺配合肌注鮭降鈣素為治療方法,觀察其對原發性骨質疏松癥的療效,以期為臨床合理、經濟用藥提供參考。

      1 方法與材料

      1.1 研究對象

      隨機抽取2010年12月――2013年1月間來四平市中心醫院就醫的100例原發性骨質疏松癥患者,其中男性患者29人,女性患者71人,年齡在61――80歲之間。選取這一年齡段患者的原因是骨質疏松癥是老年人易發病,個別中青年患者不能單純劃分入原發性骨質疏松,并且他們身體素質強于老年人,對于藥物吸收、康復情況等皆強于老年人,61――80歲間的老年患者身體素質大致相同,可將他們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50人。

      為了確保研究的準確性,被100名抽取的患者皆滿足一下要求:一、原發性骨質疏松;二、初次治療骨質疏松癥;三、無重要臟器疾病、糖尿病和精神疾病;四、近期未使用影響鮭降鈣素效果的藥物;五、治療時長均為十二周。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針對研究組和對照組分段進行,研究組50名患者采用鮭魚降鈣素注射液(考克,50 IU/支),前兩周每日一次肌注,第三、四周減為隔日一次肌注,第五至十二周為每周一次肌注。此外,研究組還配合針刺治療,針刺腎俞穴、腰俞穴、大腸俞、懸鐘穴、足三里等穴位,使用1.5寸毫針,每日一次,補法,一個月為一療程。

      對照組50名患者的治療時長同樣是十二周,方法為單純注射鮭魚降鈣素注射液(考克,50 IU/支),或采用針刺治療法。研究結果真實可信。

      1.3 觀察指標

      根據兩個組別治療前后出現的顯著不同點,將觀察指標列為:疼痛程度、治療費用。

      1.4 療效評價標準

      在三個觀察指標中,疼痛程度可按四平市中心醫院應用的VAS分級來劃分疼痛等級,以此作為療效評價標準,從而總結研究組和對照組在治療后病情的改善情況。

      1.5 統計學處理

      本研究在處理數據時主要采用SPSS軟件進行數據計算、比對與處理,采用V2檢驗比較兩組間的差異性,以P

      2 結果

      2.1 兩組治療前后疼痛程度改善情況的比較

      根據四平市中心醫院應用的VAS評分方法來劃分的疼痛等級,共分9級,0級表示無疼痛感,9級為劇痛,從1級至8級逐級加重痛感,等級由患者自己感受而定。研究組的50名患者在經過三療程針刺配合一療程肌注鮭降鈣素(總時長十二周)治療后,表示疼痛程度得到明顯改善的有33人,占研究組總人數的66%,表示這種治療方法有效的有12人,占總人數的24%,但是由于個人身體素質不同,也有5名患者表示該方法無效,占研究組人數的10%。經過十二周的治療,單純使用針刺三療程或肌注鮭降鈣素一療程的對照組的50名患者中,骨質疏松癥的治愈情況不太樂觀。其中,將近一半的患者表示無效,有21人,占對照組50名患者的42%,僅有10人表示效果顯著,19人表示該方法有效(見表1)。

      由此可見,針刺配合肌注鮭降鈣素治療原發性骨質疏松癥效果顯著,對比單一使用針刺療法或肌注鮭降鈣素的方法在同樣的時間長度內更能改善病人的疼痛程度,讓患者盡快治愈骨質疏松癥。

      2.2 兩組治療前后骨密度改善情況的比較

      骨質疏松癥就是由骨密度降低引起的,因此,治療骨質疏松癥就是為了在本質上增加骨密度。通過十二周的治療,研究組的50名患者中多數人的BMD都有所提高,而對照組中患者的BMD提高程度較低,可以看出,研究組采用的針刺配合肌注鮭降鈣素療法在改善骨密度方面更有效(見表2)。

      2.3 兩組治療費用情況的比較

      病人在就醫過程中,絕大多數患者都會考慮醫療費用,尤其是老年人。而骨質疏松癥是老年人的多發疾病,本研究的研究對象為61――80歲間的老年患者,治療費用是他們極為關心的問題。根據四平市中心醫院的收費標準,考克每只26.5元,一個療程約需花費780元;針刺每次30元,一個療程費用為900元。在十二周的治療過程中,采用針刺配合肌注鮭降鈣素治療方法的患者需要支付1680元,一個療程顯效率最多時可達到94%。研究組的患者僅需花費1680元的治療費即可得到顯著效果,而對照組的50名患者在十二周過后也至少要花費800--1500元治療費,表1中可以得知,對照組患者極少數能夠在十二周內獲得與研究組相同的治療效果,而多數人還需要繼續治療,延長治療時間就意味著增加醫療費用,延長患者的痛苦。

      由此可知,雖然研究組在十二周內的醫療花費多于對照組,但是研究組的多數患者可在1680元的醫療費用內治療骨質疏松癥取得顯著療效。但是對照組的患者卻需要花費比這更長的時間、更多的金錢。

      3 討論

      顧名思義,骨質疏松癥的特點是骨量減少、骨的微觀結構退化,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原發性骨質疏松是臨床上一種年齡退行性疾病,易發生骨折。根據相關部門統計,每年,我國的骨折人群中,有330萬人是骨質疏松導致的,其中老年人居多。骨質疏松癥一直是困擾老年人的疾病,給老年患者及患者家庭帶來了極大的經濟和精神壓力。因此,研究出最直接有效、短時易行的治療方法有著重大的醫學意義。

      本研究涉及到的針刺穴位從內在解決了患者的骨髓空虛問題,又通過給患者注射鮭降鈣素激活蛋白激酶,迅速起到緩解疼痛、中樞陣痛的作用。如此內外兼治的方法才能用最短的療程治愈骨質疏松癥,促進骨形成、增加骨密度,從而降低骨質疏松性骨折發生率。研究表明,針刺配合肌注鮭降鈣素治療原發性骨質疏松癥效果顯著,不僅可以再短時間內改善患者的疼痛程度,更能增強骨密度、減輕經濟壓力。由此可見,針刺配合肌注鮭降鈣素比單純針刺療法或肌注鮭降鈣素治療骨質疏松癥更有效。

      參考文獻:

      [1] 國家藥典委員會.臨床用藥須知[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447-448.

      [2] 王璇,喬敏.鮭降鈣素治療骨質疏松癥腰背痛63例臨床觀察[J].中外健康文摘#醫藥學刊,2008,5(1):99.

      老年骨質疏松的治療方法范文第3篇

      【關鍵詞】 骨質疏松;注射型唑來膦酸鹽;生活質量;骨代謝指標

      DOI:10.14163/ki.11-5547/r.2015.23.107

      骨質疏松是我國中老年的常見病, 是一種以骨量減少、骨組織微觀結構破壞導致骨強度降低、骨脆性增加為特征的全身性、骨骼系統退化性病變[1], 臨床表現主要為疼痛、骨折、駝背, 約占我國總人口的7.1%,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到來, 骨質疏松的發病率呈顯著上升趨勢, 對國人的身體健康造成極大威脅, 成為人類的一大挑戰。唑來膦酸是一種新型的三代含氮雙膦酸鹽的抗骨質疏松藥, 是靜脈給藥的雙膦酸鹽類, 1年靜脈給藥1次, 避免口服類雙膦酸鹽類藥對食管的不良影響及服用的不便, 可通過降低骨轉換生化指標, 增加骨密度, 成為近年來骨質疏松治療研究的熱點。本文旨在通過觀察注射型唑來膦酸鹽治療骨質疏松的臨床療效, 以期優化現有治療方案的臨床效果, 現將研究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符合入組標準的114例骨質疏松患者作為觀察對象, 按隨機數字表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57例。觀察組中男12例(21.05%), 女45例(78.95%), 年齡63~85歲, 平均年齡(75.8±5.6)歲, 病程2~13年, 平均病程(6.7±2.5)年;對照組中男10例(17.54%), 女47例(72.46%), 年齡60~85歲, 平均年齡(76.4±6.3)歲, 病程2~11年, 平均病程(6.5±2.8)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病例入選標準 ①符合《原發性骨質疏松癥診治指南》中骨質疏松的診斷標準, 所有患者均有明顯的骨痛癥狀且伴日常生活功能受限;②入組前3個月內未服用過影響骨代謝的藥物;③排除癌癥、骨折活動期(

      1. 3 治療方法 對照組給予鈣劑與活性維生素D治療, 鈣爾奇D 600 mg/次, b.i.d., 阿法D 膠丸1粒/次, q.d., 連續服用1年, 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再給予注射型唑來膦酸鹽靜脈滴注治療, 5 mg/次, 點滴時間應>30 min, 1次/年, 12個月后評價臨床療效。

      1. 4 觀察指標 治療前后進行腰背部疼痛VAS評分, 采用雙能X-ray骨密度測定儀測定腰椎骨密度及髖部骨密度。

      1. 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兩組治療后腰背靜息痛、腰背前屈后伸痛、腰背翻身痛VAS評分均較治療前明顯降低(P

      3 討論

      唑來膦酸鹽屬于含氮雙膦酸化合物, 為第3代的雙膦酸鹽, 是目前藥理活性最強的二膦酸鹽, 通過靜脈給藥后, 可優先聚集于高骨轉化部位, 選擇性地作用于骨骼中破骨細胞中反式異戊二烯延長酶, 從而抑制破骨細胞活性, 抑制骨吸收, 恢復骨骼吸收和生成之間的平衡, 然后再被緩慢從骨骼組織釋放入全身循環系統, 經腎臟代謝排除, 臨床安全性良好, 且給藥方便, 避免第2代雙膦酸鹽的嚴重胃腸道不良反應較高的缺點, 其在骨質疏松治療應用被國內外學者廣泛報道。2012年, 法國國家衛生管理局更新了關于藥物治療骨質疏松癥的指南推薦, 唑來膦酸鹽可作為髖部骨折之后骨質疏松的首選藥物[1]。黃永明等[2]研究顯示, 唑來膦酸鹽的鎮痛效果強于口服阿侖膦酸鈉, 起效速度更快, 給藥后2周骨痛癥狀明顯緩解, 使患者更快的恢復自理, 減少了臥床時間, 從而減少了因疼痛長期臥床引起廢用性骨質疏松的惡性循環。治療依從性是影響藥物治療效果的關鍵因素, 老年患者多伴有多種基礎疾病, 服用藥物數量種類較多, 需長期服用, 且患者對骨質疏松治療重視度不高, 影響抗骨質疏松治療的依從性, 研究表明, 口服雙膦酸藥物治療骨質疏松癥治療1年后有50%左右的患者未定時用藥, 且隨著時間的延長, 依從性會越來越低, 而唑來膦酸1年注射1次, 有效提高患者治療的依從性。

      唑來膦酸的主要不良反應為發熱、肌肉疼痛、鼻塞流涕、頭痛和關節痛等輕微副作用, 多在給藥前3 d出現, 3 d后一般可自行緩解, 無需特殊處理, 或使用非甾體類消炎鎮痛藥物干預, 安全性良好, 但在臨床應用時應把握其適應證, 蔣元斌等[3]在使用唑來膦酸治療老年骨質疏松性腰背痛時, 1例Ⅰ型骨質疏松性腰背痛患者在治療后6周出現截癱癥狀, 因而, Ⅰ型骨質疏松性腰背痛患者需慎重唑來膦酸, 可能引起患椎再壓縮風險所致。由于唑來膦酸通過腎臟排泄, 因而, 腎功能重度損害是唑來膦酸應用的禁忌證, 只有當內生肌酐清除率(Ccr)≥30 ml/min時才可使用唑來膦酸, 且靜脈滴注前后給予充分的水化。

      綜上所述, 在常規鈣劑及維生素D治療的基礎上再給予注射型唑來膦酸鹽能夠有效緩解腰背靜息痛、腰背前屈后伸痛、腰背翻身痛, 提高腰椎骨密度及髖部骨密度, 且治療過程無嚴重不良反應, 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Briot K, Cortet B, Thomas T, et al. 2012 update of French guidelines for the pharmacological treatment of postmen.Pausal osteoporosis.Joint Bone Spine, 2012, 79(3):304-313.

      [2] 黃永明, 徐逸生, 肖春生, 等.密固達對骨質疏松患者中短期生存質量的影響.中國骨質疏松雜志, 2012, 18(12):1105-1108.

      老年骨質疏松的治療方法范文第4篇

      關鍵詞:原發性骨質疏松癥;中西醫結合;補腎壯骨湯

      中圖分類號:R274 文獻標識碼 :B 文獻編號:1671-4954(2010)07-517-03

      doi:10.3969/j.issn.1671-4954.2010.07.030

      骨質疏松癥是一種全身性的代謝性骨骼疾病,其特征是骨量減少和/或骨組織微結構破壞,因此骨強度下降,骨脆性增加,容易發生骨質。近年來關于骨生物力學性能降低在骨質疏松定義和診斷中的意義已引起眾多學者關注。2000年美國國家衛生院(NIH)有關骨質疏松癥的共識文件將骨質疏松癥定義為“以骨強度下降、骨折風險性增加為特征 的骨骼系統疾病”。骨強度主要由骨密度(BMD)和骨質量兩方面決定,臨床上主要表現為腰背部疼痛、身長縮短、駝背,OP嚴重后果是發生骨質疏松性骨折(脆性骨折)、骨質疏松性骨質大大增加了老年人的病殘率和死亡率。隨著我國社會進入老齡化,老年性骨關節疾病的防治越來越受到廣泛重視。骨質疏松的治療方法較多,療效不一。本院采用西藥加服 自擬中藥“補腎壯骨湯”治療原發骨質疏松癥取得較好的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自2007年8月至2008年8月在我院就診的l10例原發性骨質疏松癥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對照組50例,男15例,女35例;年齡48~70歲,平均(51.9±9.8)歲;病程 1至10年,平均 6年;骨量減少4l例,骨質疏松9例。治療組60例,男l5例,女45例;年齡49~68歲,平均(52.2±10.6)歲;病程2~11年,平均7年;骨量減少45例,骨質疏松15例。兩組在性別、年齡、病程等經統計學處理差異無顯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對伴有一處或多處骨折的嚴重骨質疏松癥患者,不列入本觀察。

      1.2 診斷標準

      診斷閉值可參照世界衛生組織(WHO)診斷標準,骨密度值低于同性別,同種族年輕健康人的骨峰值不足1個,標準差屬正常,也可用T-Score(T值)表示,1~2.5個標準差之間為骨量低下(骨量減少),降低程度等于和大于2.5個標準差為骨質疏松,骨密度降低程度符合骨質疏松診斷標準同時伴有一或多處骨折時為嚴重骨質疏松。[1]

      1.3 觀察方法

      骨密度測量使用美國Lunar公司的DEXA雙能X線骨密度測量儀,專人負責測量治療前后腰椎2~5BMD指標的變化。

      1.4療效標準

      骨質疏松癥療效計價標準。痊愈:疼痛完全消失,骨密度檢查顯示骨密度明顯增加。顯效:疼痛明顯減輕,骨密度檢查顯示骨密度增加。有效:疼痛減輕,但經常出現,骨密度檢查未見骨密度下降。無效:和治療前比較,各方面均無改善。

      骨密度療效計價標準:按國際通行標準,根據DEXA精確度,計算出最小有意義變化值(SLC),參考裴福興等2007年出版的《骨質疏松性骨折的臨床診斷及治療》。

      1.5治療方法

      對照組:服用上海羅氏制藥公司的骨化三醇膠丸(商品名:羅蓋全、國藥準字J20050021)0.25mg次,2次/日,1個月為1療程連續2個療程;口服:美國安土制藥有限公司生產的維D鈣咀嚼片(商品名迪巧,國藥準字J20050027)每天1次2片/次,2個月為1療程。瑞士唐華制藥有限公司生產的鮭魚降素注射液(商品名:密蓋息,國藥準字H20050501)50單位/支肌注,第1周每天1次,1次1支;第2周隔天1次,1支/次,第3周隔2天1次,1支/次;第4、5周每周1次,35天為1療程;哈爾濱三聯藥業有限公司生產的骨肽粉針(國藥準字H20051237)25mg/支,每10mg肌注,每天1次,2個月為1療程。

      治療組:在對照組用藥的基礎上加服 自擬中藥“補腎壯骨湯”,方劑組成:熟地、杜仲、何首烏各15g,狗脊、肉蓯蓉、當歸、羊藿、骨碎補、菟絲子、桑寄生各10g,每日1劑,水煎服,2個月為1療程。

      1.6 統計學方法

      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X2檢驗。

      2 結果

      2.1 兩組治療前、后骨密度測量比較,見表1。

      2.2 兩組治療后骨密度

      治療后均有顯著性提高,經統計學處理,差異有非常顯著性(P

      2.3 兩組臨床療效觀察,見表 2。

      3 討論

      骨質疏松癥是由多種因素引起的系統性代謝性骨病,其共同機制是引起腸鈣吸收減少或是腎臟對鈣的排泄增多,或是引起破骨細胞數量增多且活性增強,溶骨過程占優勢,[1]舊骨的吸收和破壞超過新骨形成,抗骨質疏松藥物都是以提高骨強度為目的,常用的治療藥物有抑制骨吸收和促進骨形成兩大類。[2]活性維生素 D(α骨化醇)可以促進小腸鈣和磷的吸收以及骨礦化的經典作用外,[3]研究證實有促進成骨前體細胞分化成熟的作用,促進骨細胞產生骨鈣素,促進膠原的生長和胰島細胞樣生長因子等促進骨形成的作用。研究證實降鈣素(CT)對骨質疏松患者有鎮痛、增加活動功能、改善鈣平衡、減慢骨量丟失、增加骨量以及降低骨折發生的效果。[4]骨肽具有調節骨代謝刺激成骨細胞增殖,促進新骨形成,以及調解鈣、磷代謝、增加骨鈣沉淀、防治骨質疏松,具有抗炎鎮痛作用。對照組采用口服骨化三醇膠丸,維 D咀嚼片、鮭魚降鈣素注射及骨肽粉針四聯治療原發骨質疏松癥療效肯定。

      唐容川《 血證論》有言 :“骨內有髓,骨者髓所生,腎藏精、精生髓,髓生骨,故骨者、腎之所合也。”很好的解釋了祖國醫學對腎――髓――骨三者關系的認識,骨質疏松癥屬中醫腎虛骨萎、骨病范疇,大量國內外文獻表明腎虛者骨密度普通低于健康人。老年人由于腎虛致督脈失調,故出現腰脊疼痛,有研究表明補腎中藥具有修復骨損傷,促進骨形成和抑制骨吸收,降低骨轉換率,提高骨質量,能維持和升高骨礦密度,改善骨微結構,增強骨生物力學性能。其發揮作用的機理可能是誘導破骨細胞的凋亡,促進骨細胞的增殖及其活性,在防治老年性骨質疏松癥中具有整體調治、療效好、無毒的作用優勢。[5]本方中熟地、何首烏、杜仲、肉叢蓉、骨碎補、狗脊、羊藿、菟絲子主補肝腎,當歸養氣血,桑寄生祛風除痹通絡,是防治骨質疏松的常用方。治療組提高骨密度和臨床療效方面均明顯高于對照組,說明主要由補腎中藥組成的“補腎壯骨湯”配合四聯抗骨質疏松的西藥治療原發骨質疏松癥療效確切,較單用西藥治療為佳。

      【參考文獻】

      [1] 裴福興,邱貴興,鐘剛.骨質疏松性骨折的 臨床診斷及治療[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 社,2007.108-111

      [2] 孟迅,王歐.發性骨質疏松癥防治藥物的研 究進展[J].基礎醫學與臨床,2007,27 (10):1081-1082

      [3] 姚建峰,許鵬,王軍偉,等.骨康太靈治 療原發骨質疏松癥的療效觀察[J].中醫正 骨,2002,12(4):12-13

      老年骨質疏松的治療方法范文第5篇

      【摘要】 目的 評價四種手術方法治療老年人股骨粗隆間骨折的療效。方法 回顧性分析我院于2004年9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老年人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126 例,其中應用空心加壓螺釘治療25 例,動力髖螺釘治療41 例,股骨近端髓內釘治療24 例,人工股骨頭置換術治療36 例。結果 112 例獲得隨訪,時間6個月~3年,平均23.5個月,四種手術方法療效均滿意。結論 治療老年人股骨粗隆間骨折,四種手術方法各有優勢,只有根據患者年齡、骨折類型、骨質疏松程度、手術耐受情況等合理選擇手術方式,方可取得良好療效。

      【關鍵詞】 股骨粗隆間;骨折;螺釘;髓內釘;股骨頭置換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d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four operative methods in treating femoral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in aged patients.Methods From September 2004 to December 2007,126 aged patients with femoral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were operated in our hospital.There are 25 cases were treated with hollow compression screw,41 cases were treated with dynamic hip screw(DHS),24 cases were treated with proximal femoral nail(PFN)and 36 cases were treated with artificial femoral head replacement.Results 112 cases were followed up from 6 months to 3 years with average of 23.5 months.The effect of all operation modes was satisfactory.Conclusion These four methods in treating aged femoral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have their own advantage.We must choose the method according to the age of patient,the extent of bone rarefaction,the type of fracture and tolerance for the operation in order to get the good response to treatment.

      Key words:femoral intertrochanteric;fracture;screw;nail;femoral head replacement

      股骨粗隆間骨折在老年人骨與關節損傷中比較常見,以往多采取保守治療,患肢牽引或固定后待其自然愈合。傳統療法病程長,長期臥床所產生的并發癥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甚至威脅到生命。近年來逐漸被各種內固定術及人工股骨頭置換術所取代,并取得了較好的療效。由于這類患者多為老年人,其體質差,合并內科心血管及呼吸系統疾病較多,故治療方法的選擇應以固定可靠、手術創傷小、盡早功能康復為原則。我院于2004年9月至2007年12月間采用四種方法治療股骨粗隆間骨折共126 例,療效可靠,現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126 例中,男57 例,女69 例;年齡60~86 歲,平均75.9 歲。致傷原因:摔傷74 例,車禍或騎自行車外傷52 例,其中左髖61 例,右髖65 例。參照Evans分型法[1]可分成五型,Ⅰ型21 例,Ⅱ型29 例,Ⅲ型45 例,Ⅳ型23 例,Ⅴ型8 例。102 例傷前合并不同程度內科疾病,占80.9%。

      1.2 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先行下肢皮牽引或脛骨結節骨牽引制動,緩解疼痛。完善相關術前檢查,對其合并的內科疾病作相應處理,2~7 d內手術治療。根據患者年齡、骨折類型、骨質疏松程度、手術耐受情況,分別采用四種手術方法(見表1):空心加壓螺釘25 例,動力髖螺釘(dynamic hip screw,DHS)41 例,股骨近端髓內釘(proximal femoral nail,PFN)24 例,人工股骨頭置換36 例。手術采用持續硬膜外麻醉97 例,靜吸復合全麻29 例。所有患者于術前半小時預防性應用抗生素,至術后7~10 d。術后第1天取半臥位,開始行髖周肌群及下肢肌群的等長收縮鍛煉。根據患者個體情況,2~10周后部分負重下地活動。出院后門診隨訪,每月一次,骨折臨床愈合后每3個月一次。人工股骨頭置換患者出院后一年內每月隨訪,以后每3個月一次。 表1 手術方法與分型

      1.3 統計學分析 統計分析軟件應用SPSS 13.0統計軟件包,計量資料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組間的兩兩比較用LSD檢驗,以P<0.05作為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四組的手術時間、切口長度、術中出血量、術后引流量和平均臥床日有顯著性差異(P<0.01),見表2。與DHS組相比,空心加壓螺釘組、PFN組和人工股骨頭置換三組手術時間短,術中出血量及術后引流量少,切口長度縮小(P<0.05)。人工股骨頭置換組與其余三組相比平均臥床日明顯縮短(P<0.01)。112 例獲得隨訪,隨訪率89%,時間6個月~3年,平均23.5個月。住院期間無死亡病例,后期隨訪中有6 例死于其他系統疾病。術后并發癥:空心加壓螺釘組螺釘穿出股骨頭關節面2 例,螺釘松動1 例,下肢深靜脈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3 例;DHS組髖內翻2 例,螺釘穿出股骨頸2 例,DVT5 例;PFN組螺釘穿出關節面1 例,大腿中部疼痛1 例,1 例因抗旋轉螺釘部分滑出,刺激闊筋膜引起髖部疼痛,DVT 4 例。人工股骨頭置換組下肢不等長2 例,髖部疼痛2 例,傷口感染1 例,無關節感染,DVT 3 例。各組術后均未出現肺栓塞、骨折延遲愈合、骨不連、內固定斷裂現象,各組術后并發癥無顯著性差異(P>0.05)。

      術后半年對患側髖關節進行功能評定,參照索鵬[2]等提出的功能評定標準,分為優、良、差三個等級。優:患肢無疼痛,生活自理,功能大致正常;良:患肢輕微疼痛,行走需用拐,生活基本自理;差:患肢疼痛,行走困難,生活不能自理(見表3)。表2 股骨粗隆間骨折四種手術方法手術資料比較表3 不同手術方法隨訪結果

      3 討

      3.1 股骨粗隆間骨折的分型及治療方法 股骨粗隆間骨折多發生于老年人,常伴有骨質疏松和其他內科疾病。傳統的非手術治療多采用骨牽引或皮牽引,其療法簡單易行,費用低廉,但患者臥床及住院時間長,容易出現呼吸道、泌尿道感染,褥瘡等并發癥。骨折愈合后患者易出現髖內翻、下肢外旋和短縮等畸形,影響下肢功能。尤其高齡患者治療過程中死亡率較高,病死率可高達15%~20%[3]。鑒于此,目前國內外學者均認為,在患者無嚴重心腦疾病的情況下,均應積極手術治療,使患者能盡早下床活動,減少并發癥,恢復肢體功能,以提高生活質量。有資料統計,手術治療死亡率在0.83%~0.9%[4],比保守治療的死亡率明顯降低。

      股骨粗隆間骨折參照Evans分類法可分成五型,Ⅰ型為單純無移位的骨折;Ⅱ型為單純有移位的骨折;Ⅲ型為小粗隆及股骨距骨折,有移位常合并后部的粉碎骨折;Ⅳ型為合并大小粗隆間骨折并可伴有大粗隆冠狀面爆裂骨折;Ⅴ型為反粗隆間骨折。其中Ⅰ、Ⅱ型多屬穩定型,Ⅲ、Ⅳ、Ⅴ型多屬不穩定型。其分型的臨床意義在于既有利于選擇治療方法,又有利于對各種治療方法的療效進行評價。另外老年患者常伴有嚴重的骨質疏松,內固定裝置對骨組織的咬合力較弱,手術困難及術后內固定松動,甚至在骨內移位,所以年齡及骨質情況也是治療方法選擇的重要參考。

      3.2 手術方法的選擇及評價 空心加壓螺釘是在骨折牽引復位的基礎上應用X線透視經皮穿釘,固定加壓骨折。術后可明顯緩解骨折引起的疼痛。早期行髖周肌群及下肢肌群的等長收縮鍛煉,可降低護理難度,減少褥瘡和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生,但對合并嚴重骨質疏松的患者空心釘固定骨折加壓不滿意,抗剪力降低,負重過早容易造成髖內翻。此外,空心釘松動、股骨頸內移位、股骨頭切出,空心釘彎曲折斷等也是常見的并發癥。考慮到以上因素,近年來我們僅對骨質情況相對良好、沒有嚴重骨質疏松,但合并嚴重內科疾病、不能耐受較大手術的Ⅰ、Ⅱ型骨折患者,應用空心加壓螺釘內固定術。

      DHS具有加壓和滑動雙重功能,允許近端粉碎骨折塊加壓使骨折自動靠攏并獲得接觸性穩定。我們對Ⅰ、Ⅱ、Ⅲ、Ⅳ型骨折應用DHS系統治療,固定后骨折端即刻穩定,緩解疼痛,有利于早期功能鍛煉,減少并發癥。DHS系統治療該類型骨折的優越性已被證實[5],但經過我們臨床觀察發現,DHS對不穩定骨折失敗率明顯高于穩定骨折。失敗類型有加壓螺釘穿出股骨頭、加壓螺釘位置不良、加壓螺釘切割股骨頭及髖內翻、加壓螺釘松動鋼板拔出、局部骨吸收等。

      另外,DHS對Ⅴ型反粗隆間骨折不能起到滑動加壓作用,但可獲得堅強固定,選用與否尚有爭議。權日等[6]認為DHS已成為治療股骨粗隆間骨折的一個標準內固定器;Ahrengart等[7]則推薦非嚴重粉碎性(EvansⅠ~Ⅳ型)骨折使用DHS,而在嚴重粉碎性(EvansⅤ型)骨折使用閉合穿釘的Gamma釘內固定。

      PFN適用于各型股骨粗隆間和股骨粗隆下骨折,術中使用骨科牽引床、C型臂X線機,采用閉合復位、鎖定技術。閉合復位可保留骨折斷端的血腫(骨折愈合的一個重要因素),髓內固定不需要剝離軟組織,降低了手術創傷、失血、術后切口感染等并發癥的危險。髓內固定,其承受應力的軸心比DHS向內移,抗疲勞能力增大,進而對骨折是否穩定的要求不高。PFN具有很好的力學特性和生物學特性,它具有手術簡單、有效、微創的特點,骨折的固定更穩定,更符合生物力學要求,病人能更早地離床負重。Sadowski等[8]在研究中發現,髓內固定系統比釘板系統更加穩定,手術及住院時間縮短32%,失血量減少24%。但我們不建議對在大粗隆冠狀面近端鎖釘進針點處存在劈裂的Ⅳ型骨折患者應用PFN,因為近端鎖釘通過劈裂骨折線不能起到固定作用。由于髖部骨質疏松時螺釘把持力弱,可能發生鎖釘退出。另外對嚴重骨質疏松患者謹慎應用且不宜過早負重,應積極進行抗骨質疏松治療,觀察到骨折有愈合征象后開始部分負重。

      基于以上內固定治療的不足,近年來嘗試應用人工股骨頭置換術治療股骨粗隆間不穩定型骨折,經過大宗病例證實這是一種可行的治療方法。我們認為確定的手術指征是:a)年齡在75 歲以上;b)局部骨組織有明顯骨質疏松征象;c)骨折屬EvansⅡ、Ⅲ、Ⅳ型,呈粉碎性;d)能耐受麻醉,或原有的并發癥經短期調整治療后可耐受麻醉;e)患者及其家人有行人工股骨頭置換術的愿望及要求,術后能配合治療。以上手術指征是一個有機整體,不能單獨加以理解。對高齡老年不穩定型股骨轉子間骨折的患者,如局部骨組織無明顯骨質疏松、不愿行股骨頭置換術者,可考慮行PFN、DHS等內固定術或其他治療方法。Chan等[9]認為人工股骨頭置換術尤其適合應用于嚴重粉碎性股骨粗隆間骨折并伴有嚴重骨質疏松的患者,或髖關節已存在嚴重骨關節炎者以及粗隆間骨折畸形愈合者。人工股骨頭置換治療該類骨折的優點在于:a)與DHS和PFN等內固定相比,人工股骨頭置換術相對簡單、手術時間短、創傷不大、出血量少;b)能提供早期的關節活動及負重,大幅度減少因長期臥床而導致的各種并發癥;c)解決了一般內固定不牢的弊端,避免因內固定不良造成的畸形愈合和骨不連;d)可盡快使患肢髖關節功能恢復至受傷前水平,有效防止髖內翻及患肢短縮。當然,由于高齡患者骨質疏松,髖部周圍肌群力量降低,術后遠期人工關節仍缺乏可靠的長期穩定性,且因患者高齡,后期假體翻修的危險性及困難度大大增加。對部分粗隆粉碎性骨折患者,由于解剖標志不清,控制假體置入位置有一定難度,假體近端往往無法有效穩定。人工股骨頭置換治療股骨近端骨折時,術后感染、骨溶解及假體松動等并發癥尚沒有很好解決,遠期療效有待進一步研究和探討。

      總之,手術治療股骨粗隆間骨折可早期進行關節活動及負重,減少因長期臥床而導致的各種并發癥,功能恢復快,有效防止髖內翻及患肢短縮,明顯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因此,根據患者年齡、骨折類型、骨質疏松程度、手術耐受情況等合理選擇手術方式,才能取得良好療效。

      參考文獻

      [1]榮國威,王承武.骨折[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909.[2]索鵬,石亞萍,梅漢堯,等.人工假體置換手術治療80歲以上股骨粗隆間骨折[J].實用骨科雜志,2003,9(3):194196.

      [3]吳建國,尹律平,湯俊連,等.老年髖部骨折的治療選擇及圍手術期處理[J].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2005,20(1):4748.

      [4]Lorich DG,Geller DS,Nielson JH.Osteoporotic pertrochanteric hip fractures:management and current controversies[J].Instr Course Lect,2004,53:445454.

      [5]周德春,王亞全.DHS內固定治療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J].實用骨科雜志,2006,12(5):449451.

      [6]權日,徐國洲,尹慶水,等.股骨轉子間骨折治療分析[J].中華創傷雜志,2001,17(2):713714.

      [7]Ahrengart L,Tornkvist H,Fornander P,et al.A randomized study of the compression hip screw and Gamma nail in 426 fracture[J].Clin Orthop,2002,(401):209222.

      亚洲男人的天堂在线| 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 亚洲欧美成人综合久久久| 亚洲视频免费观看| 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亚洲综合伊人久久综合| 亚洲精品国产福利一二区| 亚洲 另类 无码 在线| 亚洲AV无码AV吞精久久| 国产精品亚洲а∨无码播放麻豆 | 亚洲精品无码乱码成人| 亚洲午夜av影院| 亚洲精品tv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亚洲小说| 亚洲国产一区国产亚洲 | 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亚洲bd| 国产亚洲欧美日韩亚洲中文色| 亚洲精品理论电影在线观看| 亚洲av永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乱亚洲乱妇无码|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秋霞1| 亚洲区日韩精品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国产第一综合99久久|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花野真一 |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不卡| 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 亚洲午夜未满十八勿入网站2|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第一页| 亚洲成AV人片天堂网无码|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亚洲片| 亚洲成熟xxxxx电影| 亚洲色偷偷偷网站色偷一区| 亚洲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结合| 亚洲综合色丁香婷婷六月图片 | 亚洲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久久紧| 国产AV日韩A∨亚洲AV电影 | 亚洲午夜日韩高清一区| 亚洲熟女少妇一区二区| 亚洲电影一区二区| 亚洲午夜久久久久久尤物| 亚洲精品精华液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