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心理健康狀況分析

      心理健康狀況分析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心理健康狀況分析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心理健康狀況分析

      心理健康狀況分析范文第1篇

      【關鍵詞】高職新生;心理健康;狀況和原因;有效措施

      高職新生是一個高數量的特殊群體。這些高職新生是在參加激烈的中考后才到高職院校進行學習的,可能會在多方面上出現不適,例如:學習和生活環境等等。所以,高職新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已經成為專家和學者研究的重點問題,同時這也是直接關系到培養人才質量的關鍵。本文通過對高職新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和原因進行了深入探討和分析,提出了一些促進高職新生心理健康的有效措施。

      一、高職新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和原因

      1.中考前后產生的心理問題

      高職新生在進入學校之前通常處在緊張的復習狀態,而且學習負擔比較重,一些學生可能會出現心理極度緊張而失衡。在極度緊張的學習狀態下,再加上各種考試,使得這些學生心理壓力巨大,不僅害怕考試,而且更擔心考試丟分。在剛剛進入高職學校后,學生心理上得到了極大的放松,極易產生懶散的思想。而且這種現象是非常普遍的,具體可以表現為以下兩點:一方面,學生在進入高職學校后,對學習沒有頭緒,靜不下心去學習,把很多的時間都花費在聊天和逛街上;另一方面,其中有些學生不聽取教師和家長的勸說,整天沉浸在玩游戲當中,從而逐漸荒廢了學業。產生上述思想的原因主要有三點:首先,丟失了人生目標。在剛剛結束了緊張的初中生活,考入高職學校后,卻沒有及時確定新的學習目標;其次,對進入高職學校后的新鮮事物充滿了好奇感,一味追求時尚,卻忽略了學習;再次,受一些在校學生的影響,錯誤的認為低年級的課程容易學習,不用細心刻苦的去研究。

      2.學習環境變化,難以快速適應環境的壓力

      由于學習環境在不斷發生變化,特別是對高職新生產生巨大的影響。這些高職新生主要面對陌生的校園環境、新群體等,甚至還有很多新生是第一次離家,被迫離開了經常照顧自己的父母以及各種生活和學習環境,發生了很多的變化。這些變化可能會導致這些剛入學的高職新生在多方面上帶來一些預想不到的問題,這些問題都可能會給新生產生深遠的影響,帶來巨大的壓力。

      3.理論基礎差產生的巨大學習壓力

      現如今,有很多高職新生對自己的期望過高,但是,掌握的理論基礎卻非常差,例如:英語和數學。因此,在高職學校的學習環境下學習會有一定的困難,進而產生了巨大的學習壓力,戰勝這種挫折需要長時期的心理磨合。

      4.生活自理能力較差產生的壓力

      現階段,高職新生在進入高職學校之前,大多數都是家里的獨生子女,而且他們都是家里的掌上明珠,依靠家長來照顧自己的生活,再加上,在初中學習過程中,有些學生曾經擔任過學生干部,然而,真正實踐的機會卻很少,在日常教學過程中需要教師的幫助。因此,在新生進入高職學校后,短時間內難以使這種生活自理能力得到快速提高,進而產生巨大的心理壓力。

      二、促進高職新生心理健康的有效措施

      1.認真做好新生入學各項工作

      認真做好新生入學的各項工作具體可以做到以下幾點:教師可以帶學生多熟悉校園環境,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各種集體活動中,這樣,可以增進學生之間的交流,讓學生更快的適應新的學習和生活環境。除此之外,教師還要注重觀察學生的心理變化,及時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幫助有困難的學生。還有一些高職學校特別注重對學生的軍訓教育,但是,卻忽略了高職新生高考后的心理壓力。

      2.引導學生確立和自身條件相符的學習目標

      引導學生確立和自身條件相符的學習目標,這對心理作用特別重要,從而使學生維持平衡的心理狀態,戰勝挫折和困難,避免學生偏離正確的人生道路。所以,教師和輔導員都要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學習目標和方向,及時發現學生的優點和缺點,從而做出正確的選擇。

      3.廣泛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

      培養學生的各種興趣愛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各種興趣愛好,可以快速的接觸他人和社會,從而提高學生的適應能力。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各種科研項目的研究中去,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除此之外,學校要開展多種形式的文化、體育活動,引導學生培養各種興趣愛好,幫助學生培養一個良好的心態。

      參考文獻:

      [1]劉飛馳,雷招華.高職新生的心理健康問題與對策分析[J].江西青年職業學院學報,2010(3).

      [2]許崢嶸,邵蘊然.高職新生心理健康現狀調查與分析[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7(1).

      心理健康狀況分析范文第2篇

      【關鍵詞】護士;心理健康;焦慮;抑郁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4-0786-01

      隨著社會進步、醫學發展和護理模式的轉變,人們對健康的關注益增加,對護理服務的需求越來越高。護士面臨著新的更多的挑戰.高強度的工作壓力會使護士產生工作疲憊感。護士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和制約著護理服務水平和質量的提高。為了解護士心理健康狀況,對68名3所綜合醫院普外科護士進行癥狀自評量表(SCL一90)問卷調查,現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對象 隨機抽取廣饒縣3家綜合性醫院68名普外科護士。年齡30.5 歲±2.1歲,工作時間7.8年±1.5年。

      1.2 方法 采用問卷調查法,問卷調查表采用癥狀自評量表(SCL-90) [1]。①一般情況調查表:為自行設計,調查內容包括性別、年齡、婚姻、文化程度、職稱、所在醫院、科室、工作情況等一般資料。②癥狀自評量表( SCL-90) :包括90 項有關心理和精神方面的問題,共歸納為9 個基本癥狀因子(軀體化、強迫、人際關系、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精神病性) ,每項按1 級~5 級評分,得分越低說明健康狀況越好。問卷采用無記名調查方式,統一指導語和填寫方法, 要求被試者仔細閱讀指導語, 然后按要求完成問卷, 所有問卷一次性完成, 限時30 分鐘。由調查員統一發放、收回。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68 份,回收有效問卷68 份,有效回收率100 %。

      3 討論

      癥狀自評量表(SCL-90) 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心理健康測試量表之一,是使用最廣泛的精神障礙和心理疾病門診檢查量表, 廣泛應用于不同人群的心理健康狀況測定、療效評定、神經精神可疾病的癥狀特點研究、與其他量表相關等,主要目的是用于評定一個人是否有某種心理癥狀及嚴重程度如何,臨床上常用作精神科、咨詢門診的一個篩選量表[2]。自20 世紀80 年代引入我國,已廣泛用于調查不同職業群體的心理衛生問題,能較準確反映各種職業對個體心理健康的影響。本研究顯示,與全國常模相比,普外科護士心理健康水平顯著低于全國常模,其中最常見的心理健康問題有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抑郁、焦慮、敵對。

      近年來隨著醫學的飛速發展, 社會對疾病的治療效果和對醫療護理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及在醫患關系普遍緊張的情況下, 醫護人員面臨的壓力也越來越大。護士心理健康發生的原因主要在于危重病人多、搶救多、工作壓力大、負荷重、頻繁倒班;工作模式改變;突發事件心理危機干預不及時;心理健康維護培訓不足等有關[3、4]。護士面臨著終身學習的壓力、行業風險的壓力(包括技術風險和道德風險) 和職業的心理壓力,要是不能很好的調節, 就容易出現心理問題。因此, 護理人員應注意保護自身的心理健康, 減少精神壓力。另外, 對于醫院的管理者, 在全面關心患者利益的同時, 也更應該關注本單位員工的健康。醫院管理者應經常深入一線了解護理人員的困惑, 盡可能解決護理人員工作中的實際困難, 給護理人員建立減壓機制,可針對其獨特性分別進行心理指導, 定期進行心理健康知識培訓, 建立護士心理檔案,通過具體心理減壓措施,如定期運動比賽、野外郊游、文藝表演等,放松心情、緩解壓力,幫助他們提高心理調適能力,減輕和消除心理壓力,提高心理健康狀態,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保持積極向上的愉悅心境,對提高各科室護理人員的心理素質, 提高醫療質量至關重要。

      參考文獻

      [1] 張明圓. 精神科評定量表手冊[M]. 長沙: 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8: 35-42.

      [2] 唐秋萍,程灶火,袁愛華等.SCL-90在中國的應用與分析[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1999,7(1):16-20.

      心理健康狀況分析范文第3篇

      〔關鍵詞〕流動兒童;心理健康;調查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684(2017)06-0004-06

      一、引言

      (一)研究緣起

      有關我國流動兒童受教育這一問題的討論不斷見諸報端,現有研究從流動兒童與家長的關系、流動兒童的社會適應、學業成績、城市融入等角度進行了研究。當然,流動兒童的心理狀況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

      目前關于流動兒童心理的研究主要從流動兒童的心理問題出發,從不同角度探討和分析流動兒童存在的心理問題和影響因素,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如周浩通過比較公辦學校和打工者子弟學校城市流動兒童的孤獨感和抑郁感的差異,建議了更適合流動兒童的就學途徑[1];梁曉燕、章競思從人格健康發展的角度,探討影響城市流動兒童人格健康發展的因素,并提出家庭―社區―學校“三位一體”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2];再如,其他研究發現,“部分學生存在著程度不同的社交焦慮”;“有兩成學生存在與孤獨有關的事實,有一成多的學生有孤獨的體驗”;學生在“幸福與滿足感”與“軀體外貌與屬性”方面存在著程度不同的消極的自我評價[3]。如果從孤獨感來看,流動兒童的孤獨感得分遠高于本地兒童;而且流動兒童學校的兒童所體會到的孤獨感更為強烈[4]。雖然已有學者對流動兒童的心理狀況進行過研究,但是由于流動兒童群體與其他流動群體一樣,群體成員不穩定,隨著年齡的增長以及在遷入地居住時間的變化,具有較強的內部替換性。因此,我們還需對流動兒童的心理狀況給予持續的關注。

      因此,本文將利用 “流動兒童心理健康現狀”調查的數據,描述性分析本次調查中兒童的心理健康狀況,然后分析部分人口統計學變量對本次調查中兒童心理健康的影響,最后比較流動兒童與常住兒童之間的差異,并對上述結果的原因進行分析,進而從提高流動兒童心理健康的角度提出建議。

      (二)研究意義

      通過該研究,掌握了解流動兒童身心發展狀況,為進一步解決流動兒童生活、學習和心理健康問題提出建議;同時,加強對流動兒童的教育和管理,促進他們的身心健康發展,無論對于保障他們的合法權益,還是對于進一步完善城市外來人口管理,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構建和諧社會,都有著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

      二、研究方法

      (一)調查工具

      調查中用到的與本研究相關的量表包括兩部分:《小學生心理健康評定量表》[5]和《中學生心理健康評定量表》[6]。這兩個量表具有很好的信效度:《小學生心理健康評定量表》Cronbach a系數為0.95,分半信度為0.88,CFI=0.97;《中學生心理健康評定量表》Cronbach a系數為0.9007,分半信度為0.91,CFI=0.928。

      (二)數據采集

      自2011年7月以來,作者在甘肅省開展了甘肅省流動兒童城市生活、學習和心理健康狀況調查研究。調查涉及流動兒童集中的初中、小學;城鄉接合部初中、小學;城區初中、小學;民辦中小學等四類學校。

      1. 抽樣方法

      為了全面了解流動兒童就學的整體狀況,在甘肅省14個市州的87個市縣區根據流動兒童的分布,確定了抽樣學校和抽樣數量。

      2. 調查過程

      與本研究相關的調查主要是中小學流動兒童心理健康量表的填答。考慮到兒童的理解水平,學生問卷的小學部分年齡范圍為四至六年級,研究人員在問卷發完后,給小學生們念題,但不作任何解釋和暗示,以避免學生被誘導而無法表達他們的真實意愿;初中問卷由班主任在班會時間統一發放,要求學生仔細閱讀指導語并按要求填答問卷。

      3. 問卷發放和回收統計

      向抽樣流動兒童發放《小學生心理健康評定量表》850份,回收有效量表817份,有效率為96.12%;向抽樣流動兒童發放《初中生心理健康評定量表》700份,回收有效量表681份,有效率為97.29%。為了比較流動兒童和非流動兒童在心理健康方面的差異,在向流動兒童發放評定量表的同時,又在同一城區向數量基本相等的非流動人口小學生,發放了《小學生心理健康評定量表》700份,回收有效問卷627份,有效率為89.57%;向非流動人口初中生發放了《初中生心理健康評定量表》700份,回收有效問卷628份,有效率為89.71%,作為對照組。

      三、調查結果

      由于省內義務教育學校大多是初中和小W分開的,因此為方便起見,調查結果將按小學和初中兩個方面分別呈現,最后對流動兒童和非流動兒童的心理健康狀況進行了比較。

      (一)小學流動兒童調查結果

      1. 小學流動兒童心理健康總體狀況

      從表1可以看出,被試在自信水平上的得分最高,依次是情感狀態、人格特質、認知水平、社交方式、外在表現、習慣表現和應付方式。得分越高,說明被試在這個維度上的表現越不好,在這幾個維度中,被試的自信水平最低。

      2. 小學流動人口心理狀況在人口統計變量上的差異比較

      上述分析只能了解小學流動兒童心理健康的總體狀況,沒有更具體的比較,還不足以了解詳細情況,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因此,我們在上述結果的基礎上從學校類型、地域、年級、生源地、是否農民工、性別等方面進行了比較,結果發現在性別、年級上有顯著差異,具體如下。

      (1)性別差異比較

      可以看出,不同性別的學生在整個量表上的得分存在顯著性差異,t=5.30,p

      (2)年級差異比較

      從表3可以看出,不同年級的學生在整個量表上的得分存在顯著性差異,F=6.31,p

      3. 小學流動兒童和非流動兒童心理健康水平比較

      通過獨立樣本t檢驗可以看出,在情感狀態維度,流動兒童小學生和非流動兒童小學生有顯著差異,從均值和標準差比較看,在情感狀態維度流動兒童小學生的均值高于非流動兒童小學生,說明流動兒童小學生的情感狀態問題比非流動兒童較為嚴重。

      從流動兒童小學生在情感狀態維度中的10個題項的百分比可以看出,他們最突出的心理問題是“一人獨處時恐慌害怕”,占47.0%;其次是“不敢獨自出家門 ”,占27.4%;第三是“遇到一點小事也擔憂”,占24.1%;第四是“受到重大刺激不激動、不流淚”,占22.03%。而“害怕上學,多方逃避”的流動兒童小學生只占非常小的比例,從這點看,流動兒童小學生從其內心講還是想上學的并非從小就厭學。

      (二)初中流動兒童調查結果統計

      1. 初中流動兒童心理健康總體狀況

      從表4可以看出,被試在10個維度上得分的高低依次為:強迫因子、情緒不穩定因子、學習壓力感因子、焦慮因子、人際關系緊張敏感因子、適應不良因子、偏執因子、敵對因子、抑郁因子、心理不平衡因子。從每個因子得分的平均分可以看出,被試的心理比較健康,但存在著一定的強迫傾向和情緒不穩定傾向。

      2. 初中流動兒童心理狀況在人口統計變量上的差異比較

      同樣,上述分析只能了解初中流動兒童心理健康的總體狀況,沒有更具體的比較,還不足以了解詳細情況,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因此,我們在上述結果的基礎上,從學校類型、地域、年級、生源地、是否農民工、性別等方面進行了比較,結果發現在學校類型、性別以及年級上有顯著差異,具體如下。

      (1)不同類型學校在整個量表以及每個因子上的差異比較

      從表5可以看出,不同類型學校的學生在整個量表上的得分有顯著性差異,F=8.12,p

      首先,在偏執、敵對、人際關系緊張敏感、學習適應不良、抑郁、焦慮、學習壓力等因子上,民辦中小學(既有小學部分又有中學部分)的初中流動兒童有更高的得分,且有顯著差異(p

      其次,從強迫因子的統計結果來看,不同類型學校學生在強迫因子上的差異顯著,F=2.66,p

      再次,從情緒不穩定因子的統計結果來看,不同類型學校學生在情緒不穩定因子上存在顯著性差異,F=5.5,p

      最后,不同類型學校學生在適應不良因子上存在顯著性差異,F=5.52,p

      (2)不同年級學生在整個量表得分上的差異比較

      可以看出,不同年級的流動兒童在整個量表上的得分存在顯著性差異,F=7.46,p

      3. 初中流動兒童和非流動兒童心理健康水平比較

      通過獨立樣本t檢驗可以看出,流動兒童初中生和非流動兒童初中生在心理健康量表的學習壓力維度有顯著性差異,流動兒童初中生的均值和標準差都低于非流動兒童初中生,說明非流動兒童初中生的學習壓力比流動兒童初中生更大。那么,具體是哪幾個方面造成了非流動兒童初中生的學習壓力變大呢?為了進一步尋找差異,對學習壓力維度的各題項再做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發現非流動兒童在“我討厭做作業”“我討厭上學”和“我討厭考試”三個方面比流動兒童初中生更為突出,流動兒童在學習方面沒有非流動兒童壓力大。出現這一結果的原因可能是,非流動兒童更加期望在學業成績上有很大進步,以便將來上好大學,而流動兒童的這種愿望則弱一些,換句話說,“只想學點知識,有一口飯吃”的學生多一些。

      四、結論及討論

      (一)本研究的主要結論

      對于小學流動兒童,其心理健康總體狀況差于非流動兒童,差異主要體現在情感狀態維度,同時小學流動兒童的自信水平、情感狀態和人格特質這三個維度得分要比其他維度更高。這說明,小學流動兒童表現出自信不足、情緒不穩定等方面的問題較多。進一步來看,表現在人口統計學變量上的差異主要體現在:女生的心理健康狀況要好于男生;六年級的心理健康狀況好于其他年級。

      對于初中流動兒童,其心理健康總體狀況同樣差于非流動兒童,差異主要體現在強迫因子和情緒不穩定因子。這說明,初中流動兒童有更多的強迫傾向以及情緒不穩定問題。進一步來看,表現在人口統計學變量上的差異主要體現在:民辦學校的初中流動兒童有更多的問題;初中一年級的心理健康狀況好于二、三年級。

      (二)分析與討論

      對于上述結果,由于性別和年級間的差異與兒童發展不同時期的身心狀況以及學業壓力有關,此處不再贅述。筆者主要就流動兒童的自信水平與情緒不穩定、流動兒童和非流動兒童之間的差異、民辦學校的問題這三個方面進行討論。

      1. 流動兒童自信與情緒不穩定

      流動兒童對自己的評價總是消極的,他們常常認為自己是一個失敗者,自己不如城市的孩子聰明、有錢、好看;也不如城里的孩子學習好;他們低人一等,這些負面評價同時也會引發更多的情緒問題。盡管這一問題也與親子互動、教養方式等也有很重要的關系[7],但對于流動兒童來講,其根源更多地要歸結為社會不公的影響。流動兒童能夠感受得到他們父母在城里所受的不公待遇,能夠感受到部分同學、教師對他們的歧視,甚至于同為流動兒童的孩子的歧視[8]。因此,父母的關懷在此不足以改善孩子們的自卑與消極情緒,更需要的是全社會對于流動兒童的關注,尤其是作為直接和孩子們打交道的教師,如何公平對待流動兒童和非流動兒童,如何引導其他兒童平等對待流動兒童,如何針對流動兒童進行引導,都是我們需要認真思考并付諸行動的問題。

      2. 流動兒童和非流動兒童的差異

      在此次調查中,很不幸但也可以預料地還是看到了流動兒童和非流動兒童在心理健康水平上的差異。近年來為了促進流動兒童的受教育公平,國家做了很多努力:從戶籍制度的改革到入學和升學制度方面各種身份限制[9]以及不合理收費[10]的取消,實現了兒童受教育權的平等;再進一步,在義務教育階段的辦學機制上,從流動兒童和城市學生的混合編班[11]到打工子弟學校辦學標準的制定、從規范打工子弟學校辦學標準到各種幫扶救助的開展,增強了流動兒童的教育質量和城市融合[12]。然而,問題依然存在,那就是孩子們身在城市,心卻很難融入。“三位一體”[13]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如何操作、城市教師觀念如何轉變、有針對性的心理援助如何開展[14-15]、流動兒童的家庭教育如何改善?這些也是亟需解決的問題。

      3. 民辦學校流動兒童心理健康水平較低

      除了前面提到的兩個問題外,還發現了不同類型學校的差異很值得重視,本次調查的學校類型包括城鄉結合部學校、農民工子女集中學校、城區學校、民辦學校,差異卻顯示在民辦學校上。假如差異顯示在城區學校或農民工子女集中學校,我們很容易理解為流動兒童感受到更多或較少的不平等對待,但民辦流動兒童有更多的心理問題,一個方面體現出許多民辦學校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薄弱和忽視,沒有將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作為學校的重要工作來抓,同時多數民辦學校也存在師資力量薄弱,教學質量和管理水平整體上低于公辦學校的問題,特別是對流動兒童的輔導和管理顯得不夠深入,在某種程度上造成了民辦學校流動兒童心理心理健康整體水平低于公辦類型的學校。

      (三)對策與建議

      1. 加大投入、營造環境,科學建立流動兒童就學和生活的救助機制

      根據國家有關流動兒童就學的政策,不再收取借讀費,學校的教育成本費用大幅度增加,城區教育部門和學校經費支出壓力增大,特別是城市學校外來流動兒童逐年增加,籌措辦學經費的困難越來越大、管理難度越來越大。研究人員在走訪每所學校時都有似的反映,為此提出以下建議。

      (1)國家和省級政府應建立流動兒童教育專項資金,對接受流動兒童就學的學校給予專項補助,其結構應考慮征地費、建設費、教材費、課桌費、電教費、教師人員經費等總和所需;

      (2)地(市)級財政年度預算中安排專項經費,用于改善接收流動兒童入學數較多學校的辦學條件,以充分調動學校的辦學積極性;

      (3)在確保辦學經費落實的前提下,要加大宣傳力度,建立扶持貧困流動兒童就學的“綠色通道”,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流動兒童接受義務教育的良好氛圍,從機制保障上切實減輕流動兒童就學負擔。

      2. 提高認識、加大力度,進一步加強流動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流動兒童的經濟條件、住房條件較差,因此他們的心理更加敏感和脆弱。特別是流動兒童在語言、生活習慣、日常消費、處理問題的方式等方面與城區學生有較大的差別,有的甚至被城里學生譏笑和孤立。為了使流動兒童盡快適應城市的生活和學習,學校專兼職心理健康教師、班主任和全體學科教師要更加認真負責地對他們開展心理健康咨詢和輔導活動,幫助流動兒童樹立自信心、克服自卑心理并形成良好的情緒狀態,幫助流動兒童適應城市新環境,給予流動兒童更多的關愛。

      3. 強化培訓、整合資源,全面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隊伍建設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師隊伍是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中堅力量。目前,在流動兒童集中的學校,從事心理健康教育的人員專業化程度比較低,水平參差不齊,學科背景千差萬別,甚至有相當一部分學校根本沒有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因此,對這些學校的校長、專兼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學校心理輔導(咨詢)人員、班主任(共青團和少先隊輔導員)、骨干教師和全體學科教師,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理論、方法以及各種心理輔導和咨詢技巧的專門培訓是解決流動兒童心理健康問題的當務之急。從長遠來說,這些培訓必須納入當地教師繼續教育培訓計劃。通過專門化培訓,普遍提高他們的心理輔導和心理健康教育專業水平,并使他們能夠自覺地將學到的心理健康知識和技能應用到流動兒童常規管理和教學當中。

      4. 積極動員、形成合力,協調統籌家校兩大銜接互通資源

      一個人的成長離不開家庭、學校、社會三方面的教育。美國學者詹母斯?科爾曼研究發現,在流動兒童的教育中,家庭比學校環境更為重要。父母是孩子成長的第一任老師,家庭環境對一個孩子的成長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為了加強與流動兒童家長的溝通,各學校應把開辦流動兒童家長學校作為一項長遠計劃,形成制度。通過家長學校和家校聯系制度,切實提高流動兒童家長家庭輔導和教育能力,做到家校互通信息、無縫對接,切實為流動兒童健康成長提供不間斷的教育和指導,讓廣大家長和監護人切實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為流動兒童身心發展建立堅實的教育資源保障。

      [基金項目]甘肅省2011年度社科規劃項目:甘肅省流動兒童城市生活、學習和心理健康狀況調查研究。

      參考文獻

      [1]周皓.流動兒童心理狀況及討論[J].人口與經濟,2006(1);48-54.

      [2]梁曉燕,章競思.流動人口子女人格健康發展的影響因素探悉[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5(20):58-59.

      [3]胡進.流動人口子女心理健康存在的問題及教育干預.教育科學研究,2002,11(5): 52-53.

      [4]肖娟.武漢市洪山區民工子女自卑心理調查報告[R].中國鄉村研究,2006.

      [5]張雅明,王永麗,曾盼盼等.《小學心理健康量表》的驗證性因素分析[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4(4):278-280

      [6]王極盛,李焰,赫爾實.中國中學生心理健康量表的編制及其標準化[J].社會心理科學,1997(4):15-20.

      [7]李曉巍,鄒泓,金燦燦,等.流動兒童的問題行為與人格、家庭功能的關系[J].心理發展與教育,2008,2:54-59.

      [8]周皓.流動兒童的心理狀況與發展―基于“流動兒童發展狀況跟蹤調查”的數據分析[J].人口研究,2010 ,34(2):66-75.

      [9]孫紅玲.淺論轉型時期流動人口子女的教育公平問題[J].教育科學,2001 ,17(1):4-6.

      [10]繼權.農民工子女教育:政策選擇與制度保障―關于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的調查分析及政策建議[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2005 ,44(3):2-11.

      [11]賀慧.流動人口子女的義務教育權受損問題探討[J].現代中小學教育,2005 (11):1-4.

      [12]沈百福.關于流動人口子女的義務教育問題思考[J].教育科學研究,2002 (9):14-16.

      [13]雷有光.都市“小村民”眼中的大世界―城市流動人口子女社會認知的調查研究[J].教育科學研究,2004 ,6:27-31.

      [14]周皓,榮珊.我國流動兒童研究綜述[J].人口與經濟,2011(3):94-103.

      心理健康狀況分析范文第4篇

      【關 鍵 詞】 心理健康;肥胖;中學生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迅速發展和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我國青少年肥胖率呈不斷上升趨勢,逐漸成為重要的社會問題。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我國兒童青少年主要是營養不良和感染性疾病,兒童青少年肥胖檢出率只有1%。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狀況的改善,兒童青少年肥胖檢出率大幅上升。我國每5年一次的全國體質調研結果表明:近十幾年,我國青少年出現了肥胖率大幅增長的趨勢,尤其是在大城市,中小學生肥胖率和超重率正以驚人的速度上升。大城市和經濟特區的中小學生肥胖率己趕上甚至超出了發達國家的水平。與此同時,與肥胖相關疾病的發病率也呈快速增長的趨勢,許多成人期疾病提前發生,肥胖中小學生高血壓患病率達3.21%,兒童糖尿病患者也日益增多。兒童青少年肥胖增勢迅猛,已引起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

      心理健康是青少年健康的重要組成部分,肥胖作為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響因素,不僅阻礙青少年智力潛能的充分發揮,也影響其優良道德品質的形成和人際之間的正常交往。越來越多的報道顯示,肥胖青少年更容易感覺孤單、生氣、神經質和自尊心受損,交往缺乏主動性,變得膽小、猜疑,容易厭煩甚至自閉,引發一系列心理疾病。因此,對肥胖與正常體重中學生心理健康狀況進行比較研究,對發現青少年肥胖的社會心理因素,有效控制和預防青少年肥胖,防止肥胖相關心理疾病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影響肥胖的主要因素

      處于青春期的青少年往往食欲旺盛,但是如果進食過多,尤其是高熱量的飲食攝入過多,活動又少,就造成入大于出,過剩的能量就會轉化為脂肪,造成肥胖。尤其是少女,進入青春期后,由于內分泌激素的作用,女孩子從兒童時的活潑好動一下子變得文靜、害羞,各種較劇烈的活動很少參加,再加上不少女孩子偏好含熱量很高的零食,就勢必造成營養過剩,促使身體發胖。

      不恰當的教育方式是造成學生肥胖的不可忽視的原因。學生長時間的集中于上課和家庭作業,使學生們的活動時間縮短,而體育運動時間已經壓縮到接近于零。全國中小學的體育課普遍存在縮水現象,甚至體育課程基本成為走過場。即使在課余的休息時間,孩子們也多是沉迷于游戲、影視、網絡,體力活動和體育運動減少,這也是造成肥胖率增加的重要原因。

      優越的條件讓孩子門失去了最基本的鍛煉方式,各種代步工具可以帶孩子們去任何地方,方便快捷的通訊方式也減少了孩子們鍛煉的機會。

      二、肥胖中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分析

      (一)肥胖中學生心理健康的肥胖差異性

      調查表明:肥胖學生在軀體化、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恐怖上均高于體重正常的學生。

      從心理行為問題上看,體型不美,活動不方便,肥胖學生在集體活動中常是同伴們取樂的對象,妨礙了肥胖學生主動參加集體活動的熱情和積極性,他們較少或拒絕參加集體活動,漸漸導致抑郁、社交退縮和情緒不穩定等心理行為問題。肥胖學生往往自我評價低、自信心不足、自卑感明顯,表現出較多的焦慮情緒、悲傷、孤獨、緊張等行為特征。同時,中學生處在青春期階段,比較關注自己身材、外貌,注重別人對自己的評價。肥胖中學生由于外貌特殊,易產生自卑心理,日久導致不同程度的心理疾患。

      (二)肥胖中學生心理健康的性別差異性

      男生肥胖學生在軀體化、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上高于體重正常的學生。女生肥胖學生在人際關系敏感、抑郁、恐懼高于體重正常的學生。

      中學生進入青春期,隨著第二性征的出現,肥胖學生開始日益關注自身的性別角色和與之相關的形體特征,男生希望自己魁偉、高大、有男子漢氣質。女生希望自己苗條、漂亮、細心溫柔。若自己不具備這些特征就會自卑、苦惱,整日憂心忡忡,不敢與異往,敏感多疑,常會出現恐懼、緊張、羞澀、孤獨、自卑和煩惱等情緒反應,還伴發頭暈頭痛、失眠多夢、心慌氣促的軀體癥狀和神經過敏、情緒不穩的抑郁癥狀、焦慮癥狀。這樣的性別差異,也與男女生的社會角色認同和教育有極大關系。一般我們認為女孩比較膽小、害羞、文靜、會發小脾氣,而男孩應該勇敢、堅強、敢做敢擔,家長和學校對不同性別的孩子會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這是引起性別差異的另一個原因。

      三、肥胖中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因素

      肥胖中學生心理健康影響的最主要因素為個體因素,其次為家庭因素、學校因素和社會因素。具體分析如下:

      (一)個性的不完善

      我國目前絕大多數大中小學生都是獨生子女,由于獨生子女特有的成長環境,使他們從小就受到了太多的關愛,他們在生活自理、溝通、交往、情感、關心他人、吃苦耐勞、意志品質等多方面都存在著許多先天不足,尤其是肥胖學生更能得到大家的理解和照顧。如果他們不能正視自己的弱點并加以克服,那么當他們遇到問題、矛盾和挫折時,現實的差距,使他們感到痛苦和失望,更促使心理問題的加劇。

      (二)家庭不良習慣的影響

      許多家長認為肥胖對孩子身體沒有影響,更有人以胖為健康,認為孩子結實,對肥胖兒過分照顧,養成了孩子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不良習慣,對肥胖學生的心理問題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三)教師的心理問題

      在學校談到心理問題,提起心理健康教育,似乎更多的是針對學生而言,很少有人想到教師也同樣會面臨心理問題的困擾。許多調查研究表明,當前,教師的心理問題日益突出,同樣應當引起全社會的關心和重視,教師會對學生,特別是正處于青春發育期的肥胖中學生的生理、心理健康發展,產生極為不利的影響,甚至還可能構成嚴重的威脅。

      (四)學校教育的缺陷

      長期以來,我國教育的發展是不均衡的,無論是家庭、學校和社會都過分重視學生的智力教育,忽視了一個學生所應具備的多方面的教育,加上社會上諸多不良現象的耳濡目染,最終導致肥胖學生人格及心理上的偏差。本次調查顯示:心理障礙發生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高,面臨高考的巨大壓力也隨之增大,相對于低年齡學生自由活動時間少、社交范圍局限、學習負擔過重,高年齡學生較低年齡學生易發生心理障礙。

      (五)社會因素的影響

      肥胖青少年在承受沉重課業負擔的同時,還要面對因其自身肥胖而產生的社會問題。由于肥胖造成的因素,在客觀上影響了外觀形體的美,有悖于一般情況下人們的審美觀念,不被大多數人所接受,更容易使肥胖青少年患上生理疾病。

      四、青少年肥胖的治療與預防

      一般單純性肥胖學生往往還未達到嚴重肥胖程度,因此更傾向于預防,早行動、早預防。廣泛開展健康教育,使人們對此有正確認識,并能識別肥胖的高危因素,讓他們建立良好的飲食習慣,利用合理膳食減少熱量攝入的方式進行預防。

      加強體育鍛煉。許多肥胖學生并不比正常學生吃得多多少,而主要是活動比其他孩子少。所以要減輕體重,增加運動消耗是重要的。應鼓勵他們多參加集體活動,多散步,尤其是游泳、打球等有氧鍛煉增加熱量消耗,對于減輕和預防肥胖是非常有益的,應充分利用孩子好奇心強和爭強好勝的特點,選擇適合自身特點的運動項目,激發鍛煉的熱情。

      肥胖有一定的遺傳性,但是更多的是遺傳父母的不良生活習慣,這一點應引起我們充分的重視。餐后看電視、玩電子游戲、吃零食等不良習慣都是肥胖的原因,看電視太多,沉迷電子游戲都會對健康不利,容易導致肥胖。父母應當做好表率,多吃蔬菜、水果,少吃零食,餐前不喝甜飲料等。有節制地看電視、用電腦和手機。

      結語

      肥胖學生在心理健康的軀體化、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恐怖等維度上較體重正常學生嚴重。對青少年肥胖應早行動、早預防、加強體育鍛煉、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有節制地看電視、用電腦和手機。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學校應當努力創造一個良好的學校環境,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品質和健全的人格,家長應當從我做起,努力創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

      【參考文獻】

      [1] 韋有華. 人格心理輔導[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2] 季成葉. 中國學生超重肥胖BMI篩查標準的應用[J]. 中國學校衛生,2004(10):127-128.

      心理健康狀況分析范文第5篇

      一、引言

      高中生正處于身心發展急劇變化的過渡時期,在人的一生中占據極為重要的地位。本文首先分析了高中生主要存在的心理問題及可能導致的一些后果,然后分析其產生的原因,最后給出解決問題的方法,且相關部門協助落實,這樣有助于減少高中生在面臨突發狀況時想不開做的一些事情,對于他們今后的發展及當今社會的和諧有著很深遠的意義。

      二、心理健康

      1.心理健康的標準定義

      ①具有充分的適應力;②能充分地了解自己,并對自己的能力做出適當的評價;③生活的目標切合實際;④不脫離現實環境;⑤能保持人格的完整與和諧;⑥善于從經驗中學習;⑦能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⑧能適度地發泄自己的情緒和控制自己的情緒;⑨在不違背集體利益的前提下,能夠有限度地發揮個性;⑩在不違背社會規范的前提下,能夠恰當地滿足個人的基本需求。

      2.青少年心理健康標準

      ①智力正常。②有情緒的穩定性與協調性。③有較好的社會適應性。④有和諧的人際關系。⑤反應能力適度與行為協調。⑥心理年齡符合實際年齡。⑦有心理自控能力。⑧有健全的個性特征。⑨有自信心。⑩有心理耐受力。

      三、數據分析和結論

      本次調查共發放400份問卷,其中收回有效問卷341份,其中參與調查的人男生170人,女生171人;高一129人,高二64人,高三148人。

      1.單項分析

      1.1適應現在的學校生活的人占83.9%,不適應的人占16.1%。

      1.2學習壓力過大的占16.4%,過小的占4.1%,還可以的占76.5%,無壓力的占2.9%。對于壓力的來源,9.4%的人來源于老師,10.9%的人來源于家長,59.5%的人來源于自己,17.3%的人來自于同學,2.9%的人無壓力,所以無壓力來源。由此可以看出,過多的人壓力來源于自己。

      1.3對于睡眠質量,26.7%的人剛躺下就能睡著,62.2%的人躺下20分鐘左右能睡著,11.1%的人經常失眠。由此可以看出,高中生的總體睡眠質量還可以。

      1.4 61.6%的人認為學校有必要設立心理咨詢中心,7.6%的人認為沒有必要,30.8%的人認為無所謂。其中42.8%的人希望面對面交談,10.6%的人希望以書信的方式,21.7%的人希望通過電話、網絡的方式,還有24.9%的人認為什么方式都可以。大多數人認為學校是有必要設立心理咨詢中心的,且大多數人傾向于面對面交談。

      1.5一天中的心情,49%的人大部分時間都是好心情,5.3%的人大部分時間都是壞心情,45.7%的人心情有時好有時壞。其中52.5%的人通過自我放松來調整心情,23.2%的人通過與同學、朋友交談來調整心情,2.3%的人通過與家長、老師交談來調整心情,22%的人通過其他方式來調整心情。分析得出,一天中大部分時間都是壞心情的人比較少,但通過自我放松的人過多,而自我放松的結果存在一定的不可預見性,所以學校及家長方面應多關心學生,多與學生交流,若發現學生心情不太好時,用一些方式如轉移注意力等來調節學生的情緒。

      2.就性別與各項數據之間的關系

      2.1男生不適應現在的學校生活的人數比女生稍多一點。

      2.2男生壓力過大,過小以及無壓力的人數均高于女生。對于壓力來源,男生女生大部分壓力來源于自己,但相比較而言,女生的壓力來源于自己的較男生要多,來源于家長的較男生要少。

      2.3男生的睡眠質量次于女生,其失眠人數多于女生。

      2.4女生相比男生而言,近一個月內受家里環境干擾次數多,考試前緊張次數也多。

      2.5就與家長談心次數,男生不談的人高于女生,但根據次數來說,男生談心次數總體低于女生。

      2.6相比男生而言,更多的女生認為學校設立的心理咨詢中心有必要,對于希望以什么方式去心理咨詢中心交談,男女生大多都傾向于面對面交談,但傾向于書信交談的女生明顯多于男生。

      2.7對于知心朋友數量,男生擁有的知心朋友數量高于女生。

      2.8對于一天的心情,女生心情較男生更多變一些,在調整心情的方法上,男女生大都選用自我放松的方法,男生選用這一方法的人明顯多于女生,而女生選用與同學、朋友交談的方法來調整心情的人數又明顯多于男生,至于與家長、老師交流這一方法,男生無一人選用,女生僅有8人選用。

      由以上分析得出:男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次于女生,尤其在壓力大小與睡眠質量方面,學校及家長也應在這些方面加強對男生的紓解,多與男生溝通交流。而對于女生,因其易受干擾,易緊張,所以應培養女生盡快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3.就年級與各項數據的關系

      3.1不適應現在的學校生活的高一學生占總高一學生的比例明顯高于高二、高三學生。

      3.2就學習壓力而言,壓力過大、過小以及無壓力的高三學生比例明顯高于高一、高二學生。對于壓力來源,來源于老師的高一、高二學生比例高于高三學生,來源于家長的高一學生比例高于高二、高三學生,來源于自己的高二、高三學生比例高于高一學生,來源于同學的高一、高二學生比例高于高三學生。

      3.3高二學生的睡眠質量略次于高三,但高二、高三學生總體睡眠質量次于高一學生。

      3.4對于學校有沒有必要設立心理咨詢中心,認為有必要的高三學生比例明顯低于高一、高二學生。對于希望咨詢的方式,選擇面對面交談的高一、高二、高三學生比例基本無差異,選擇書信這一方式的高三學生比例明顯低于高一高二學生,選擇電話或者網絡這一方式的高二學生比例明顯低于高一、高三學生,而選擇隨便的高二學生比例最高,高三學生次之。

      3.5對于一天的心情,高一大部分都是好心情的學生比例明顯高于高二、高三學生,而高二、高三學生心情相對高一學生比較多變。對于調整心情的方式,選擇自我放松的高一、高三學生比例高于高二學生比例,選擇與同學、朋友交談的高一、高二學生比例高于高三學生比例,選擇與家長、老師交談的高三學生比例略高于高一、高二學生比例,選擇其它方式的高三學生比例最高,高二次之。

      3.6對于考試緊張次數,每次都會緊張以及從來不會緊張的高三學生比例高于高一、高二的學生,高一學生大型考試會緊張的比例高于高二、高三學生,而個別幾次會緊張的高二學生比例明顯高于高一、高三學生。

      3.7高三學生近一個月內受家庭環境干擾的比例明顯高于高一、高二學生。

      3.8對于知心朋友數量,高三學生所擁有的知心朋友數量按比例來說,總體低于高一、高二學生。

      由以上分析得出:高三同學由于即將高考,所以壓力相比高一、高二學生不正常,但對于考試的緊張次數,高三學生由于經歷過很多次所以已基本習慣。而高一學生由于剛踏入高中校園所以略不適應,高二學生由于踏入了高中的分水嶺,成績可能會發生很大變化,因此在一些選項方面,心理健康狀況有些不樂觀。

      結論

      1.高三同學由于即將高考,所以壓力相比高一、高二學生不正常,但因為考試次數多,所以經歷考試時緊張次數少于高一高二學生。而高一學生由于剛踏入高中校園所以略不適應,高二學生剛剛進入了高中的分水嶺,成績可能會發生很大變化,因此在一些選項方面,心理健康狀況有些不樂觀。

      2.男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次于女生,尤其在壓力大小與睡眠質量方面。學校及家長也應在這些方面加強對男生的紓解,多與男生溝通交流。而對于女生,因其易受干擾,易緊張,所以應培養女生盡快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3.壓力過大會使學生難以適應學校生活。對此,學校應注意,對于這類學生,老師與他交談時要控制說話的態度、語氣,在學習生活方面應適當的放寬限制。

      4.壓力過大、過小以及無壓力的人睡眠質量都次于壓力還可以的人。對此,家長應注意,如果學生已經有很大壓力了,就要注意壓力的紓解,尤其是學生回到家后不應一味的施加壓力;如果沒有壓力或壓力過小,可以通過一些合理的方式施加壓力,但也要控制力度。

      5.跟家長談心,有助于緩解學習壓力,所以,家長每月應抽出一些時間,跟學生談談心,適當的緩解學生的壓力。

      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小说| 亚洲日韩精品A∨片无码| 亚洲人成电影在线观看网|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91久久久| 亚洲精品一卡2卡3卡四卡乱码| 亚洲一级毛片免费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国产福利在线观看| 67pao强力打造67194在线午夜亚洲 | 亚洲AV日韩AV天堂久久|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AAA片| 国产亚洲一区二区精品| 美腿丝袜亚洲综合| 久久综合亚洲色HEZYO国产| 亚洲自偷自偷在线制服| 亚洲kkk4444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黄在线观看| 激情婷婷成人亚洲综合| 国产午夜亚洲精品不卡电影| 亚洲欧洲国产综合AV无码久久| 亚洲男人的天堂网站|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在线观看|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一二三区| 亚洲精品蜜夜内射| 在线观看亚洲精品专区| 亚洲精品99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 国产精品亚洲色图| 亚洲电影日韩精品 |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千人斩| 亚洲成av人在线视| 18亚洲男同志videos网站| 亚洲国产电影在线观看| 一区二区亚洲精品精华液|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 www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 久久久久亚洲AV综合波多野结衣 | 久久精品亚洲一区二区| 亚洲日韩中文字幕| 亚洲人成人无码.www石榴| 五月婷婷亚洲综合|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一线| 亚洲一区二区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