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老年常見護理問題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老年人 退休綜合癥 空巢綜合癥 喪偶綜合癥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8-1879(2010)10-0055-02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我國人口的平均壽命逐漸延長,人口老齡化的程度也日趨增加,老年人的健康問題也越來越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在關注老年人身體健康的同時,關注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是每個家庭也是每個醫護人員的責任。以下從三個方面就老年人常見的社會問題及護理進行分析。
1 離退休綜合癥
老年人離退休后,不能適應新的社會角色、生活環境和生活方式的變化,而出現焦慮、抑郁悲哀、恐懼等消極情緒,易發人群為:男性;退休前處于管理崗位的老人;事業心強;嚴謹、固執的老人;個人愛好少、社會交往少。
健康指導:
1.1調整心態,順應規律:衰老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離退休也是不可避免的。這既是老年人應有的權利,是國家賦予老年人安度晚年的一項社會保障制度,老年人必須在心理上認識和接受這個事實。將離退休生活看成是另一種絢麗生活的開始,重新安排好自己的工作、學習和生活,做到老有所為、老有所學、老有所樂。
1.2發揮余熱、重歸社會:離退休的老人如果體格健壯且精力旺盛又有一技之長的,可以積極尋找機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1.3善于學習,渴求新知:“活到老、學到老”,一方面學習能促進大腦的靈活度,延緩智力衰退。另一方面通過學習更新知識跟上時代的步伐。
1.4培養愛好、寄托精神:如書法、作畫種花養鳥、跳舞、打球、下棋、垂釣都能增進身體健康。
1.5擴大社交、排解寂寞:良好的人際關系可以開拓生活領域,排解孤獨寂寞增進生活情趣。
1.6生活自律、保健身體:老年人生活起居要有規律,早睡早起按時休息。
2 空巢綜合癥
空巢家庭是指無子女共處,只剩下老年人獨自生活的家庭。空巢老人常常要擔心生活的照料問題和疾病的醫護問題。容易出現無助感等消極情緒,從而出現空巢綜合癥。
健康指導:
2.1父母對子女離家獨立生活要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減輕對子女的心理依戀。
2.2孩子離家后父母要及時地充實新的生活內容、建立新的人際關系、調整生活方式。
2.3夫妻之間相互給予更多的關心、體貼和安慰。
2.4子女要了解父母的心情,經常回家看看,與父母溝通,交流。
2.5對較嚴重的空巢綜合癥的老人,如果產生了嚴重的心境憂郁、失眠應及時尋求心理和精神醫生的幫助。
3 喪偶綜合癥
喪偶綜合癥是指突然失去休戚與共、風雨同舟的終生伴侶所產生的適應。最常見的表現諸如沉默寡言、神情淡漠、注意力不集中、對周圍事物不感興趣等。
健康指導:
3.1自我寬慰:“領悟人死不能復生”的道理,提醒自己老伴兒的去世是一種自然規律,如果總是這樣悲傷下去,對自己是個損害。
3.2自我激勵:多想過去成功的事例,培養自信心。
3.3轉移注意力:為避免觸景生情,不妨把老伴的有些遺物暫時收藏起來,把注意力轉移到未來的生活中去。
3.4尋求積極的生活方式:老人要積極的走出去到社會上參加一些有意義的社會活動,或是到所在的社區跳跳舞打打牌等。
關鍵詞: 老年 護理風險 對策
護理是一個知識密集、技術精良、充滿愛心的專業,也是技術性、服務性較強的職業。它既有關懷照顧的專業實踐,又具有真誠服務的倫理和責任[1],是關懷照顧、倫理道德、知識技能、行為準則的綜合體現。當今法制社會,患者法律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日漸增強,加上疾病譜的不斷變化,患病征象的日趨復雜,以及科學技術要求的逐級增高,醫療護理承擔的風險越來越大。因此迫切要求我們護理工作者樹立積極、正確的風險意識,并積極主動地規避各種護理風險。將護理風險降低到最低限度。筆者通過觀察,總結了老年病房存在的安全問題,并針對護理風險提出相應對策。
1 老年患者常見的安全問題
1.1 一般風險 隨著年齡增加,自身機能減退,內環境穩定能力與應激能力下降,結構與組織逐步退行性變。導致老年患者意識模糊,失去定向力,判斷力差、記憶力減退及應變能力降低等,增加了老年人在安全方面的危險性,嚴重威脅老年人的健康,甚至生命。常見的安全問題有:跌倒、燙傷、嗆咳、墜床、交叉感染等。
1.2 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 老年人睡眠多有鼾聲,有鼾聲時會伴有20秒或更長時間的“無呼吸期”。如果睡眠時夜間無呼吸次數在30次以上,則稱為“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多見于肥胖、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和冠心病患者。這些老人如發生“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可誘發猝死。
1.3 突發心腦血管疾病 夜間患者入睡,交感神經興奮性受到抑制,迷走神經活動占優勢,大腦皮層對心臟的調節功能相對下降,心率和血流減慢,心肌收縮力降低,心肌供血減少[2],睡眠時迷走神經張力增高,使冠狀動脈痙攣,加重心肌缺血而致心肌壞死[3],另外,夜間睡眠時回心血量增加,加重了心臟的前負荷,從而增加了心臟負擔,促使心力衰竭發生[4],夜間心率和血流的減慢,也極易促使患者夜間發生腦梗死。
1.4 藥物不良反應 老年人肝重量減少,有功能肝細胞數減少,肝血流量減少,肝合成蛋白質能力及肝微粒體藥物代謝酶活性均降低,影響經肝代謝的藥物滅活或活化,藥物易在體內蓄積而產生毒副作用,特別是急、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應用洋地黃類藥物易發生中毒。
2 護理對策
2.1 完善護理查房,加強基礎護理及夜間巡視 為了進一步規范及確保危重患者的護理質量,除了常規護理,護士長要進行護理查房,要求護士做到對危重患者、一級護理患者情況心中有數,能夠正確回答出患者的診斷、主要治療措施、陽性檢查結果、病情觀察,對目前存在護理問題及潛在護理問題有針對性的護理措施并實施。基礎護理是最基礎、最能貼近患者的護理方法,是護理服務精神的最直接體現[5],因此護理人員要保證基礎護理的質量。做好危重患者的床旁交接班,加強夜間巡視,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2.2 培養風險意識和法律意識 護理風險始終貫穿在護理操作、處置、配合搶救等各環節過程中,有時即使是極為簡單或看似微不足道的臨床活動[6]都帶有風險。因此,要培養護士重視每一個細節,知道風險就存在于剎那間的疏忽大意中,就存在于某個時刻的少問一句,少看一眼中。業務學習時可對各個地方發生過的醫療糾紛案例進行討論,吸取經驗教訓。
2.3 提高專業素質和能力 素質是人在從事某種工作時,本來具有或必須具有的基本條件。能力是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本領[7]。有研究[8]顯示,護士的素質和能力與護理缺陷、事故的發生往往有著直接的聯系,是維護安全護理的最重要的基礎,護士的業務素質越高,越能看到問題的本質,看到事物的內在聯系和全局。因此,護士長應加強急救技術及常規技術操作的考核。由于現代護理實踐要求護理人員必須具備質凝能力和分析推理技巧,能在復雜的臨床情境中,運用護理程序解決病人現存的、潛在的生理、心理、社會等問題,提出最佳方案,并評價其效果[9]因此,批判性思維能力是護理人才必備的核心能力。
2.4 完善護理文書的書寫 護理文件是整個醫療文件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醫院重要的檔案資料,是觀察患者和為患者解決問題的真實記錄,護理文件作為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之一是確認責任的重要依據。不認真客觀記錄或漏寫、錯記、涂改等均可能導致誤診、誤治而引起糾紛,護士長應定期評估護理文件書寫中的存在問題,及時反饋、及時糾正。加強檢查危重及搶救患者的護理文件。杜絕護士錯記、漏寫等現象。
2.5 加強護患溝通交流 老年患者年齡大,治療復雜,病程長并發癥多,病情一經確診后會對老年患者造成一定程度的心理打擊,常使患者產生焦慮、恐懼、抑郁、悲觀、絕望、抱怨等不良情緒與心理反應。這些不良情緒不僅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還會直接影響到治療和疾病的轉歸。因此,護理工作者應利用做健康宣教、晨晚間護理及各種做治療的機會適時的與病人交流,及時了解他們的想法并給予適當的處理。良好的溝通交流能力也是處理各種關系和矛盾的前提。
3 小結
在臨床工作中,護理人員根據老年人的特點進行風險評估,降低護理風險的同時密切了護患關系,也促進了護理質量的提高減少了醫療糾紛的發生。
【參考文獻】
[1] 彭美慈,王春生,汪國成,等.護理是什么[J].中華護理雜志,2004,39(1):2~5.
[2] 張靈芝,劉海寧.心力衰竭患者的夜間護理與觀察[J].醫學理論與實踐,2005,18(10):1202.
[3] 陳灝珠.實用內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1238.
[4] 徐卡敏,方滿紅.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夜間不安全因素及護理[J].護理與康復,2007,6(6):409.
[5] 劉蘇君.護士的專業內涵[J].中華護理雜志,2005,40(4):242~243.
[6] 蔡銅山,鐘德富,張海林,等.推行醫療風險管理,提高醫療服務質量[J].解放軍醫院管理雜志,2001,8(5):342~343.
[7] 馮 力,王淑芳,甘 琪,等.安全護理與事故防范研究的進展[J].國外醫學:護理學分冊,2001,20(1):12~14.
【關鍵詞】呼吸內科;老年病患;護理問題;解決對策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2-0800-01
1 前 言
醫院中呼吸內科住院老年病患大部分為慢性疾病,并且病患體質較弱,病情無規律,反復發作,對病患造成較大的影響。現對我院呼吸內科50例年齡在60歲以上住院病患的常見護理問題與對策進行分析,取得較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2 臨床資料
老年病患共50例,女23例,男27例,病患年齡范圍自62到86歲,平均的年齡為67.5±4.6歲。27例慢性支氣管炎病患(病程8年);阻塞性肺氣腫23例(病程5年)。病患平均入院3次;15例患者合并高血壓,11例合并冠心病,9例合并糖尿病,6例合并心肌炎。
3 常見的護理問題與解決對策
3.1 心理護理 老年住院病患由于患病后,心情較為煩躁、憂慮,并且表現悲觀、恐懼,少數病患出現自殺想法。因此護理過程中應與病患建立較好的醫患關系,及時掌握病患的思想及心理活動與變化,為此護理人員應對病患與家屬的疑問應給予耐心解答,及時告知解答有關呼吸內科疾病方面的知識,減輕患者的心理壓力,讓家屬與病患多接觸,增加彼此的情感,樹立病患戰勝疾病的信心,有助于病患盡早康復。
3.2 皮膚問題 老年病患受到疾病的影響,體質較弱,并且易于受到其他疾病的感染,加上長時間臥床,活動較少,因此病患的皮膚易破或受到感染。因此護理過程應注意對病患的皮膚進行常規護理,盡量減少出現壓瘡現象。沐浴時應保持適當的水溫;及時告知病患家屬翻身對病患的必要性與重要性;必要時還可設登記卡,有助于病患較好的翻身。此外,詳細記錄患者翻身的時間以及病患皮膚的顏色;對容易出現壓瘡的地方墊上棉墊或者氣圈;保持病患床鋪的清潔、平整以及干燥,注意給予病患營養支持[1]。
3.3 飲食護理 老年人病患患病后,對食物的營養以及消化等功能和逐漸減退,從食物當中攝取營養量很少,加上慢性疾病對于病患自身為消耗性的疾病,對病患身體的營養消耗較大。因此做好呼吸老年病患的飲食護理工作意義重大,可給予病患增加食物以補充營養,飲食盡量做到量少多餐;做好患者的口腔清潔護理工作,病患應禁止食用油膩或者辛辣、有刺激性氣味的食物。建議病患多喝開水,促進腸道的消化,較好地滿足營養的需要。
3.4 用藥安全 病患生理功能出現改變,服藥時將會改變對藥物的耐受性,為此病患服用藥品易于引發用藥的不良反應。因此護士應該做到按時送藥并指導病患服用,待病患服下藥物后再離開,避免將藥物置于病患身邊或放于桌上,以便病患遺忘服用。對于部分吞咽較為困難或者危重的病患,建議將藥片研成粉末后給予病患服用;對于昏迷的病患而言,應經胃管將藥物注入。
3.5 跌傷與走失 住院老年病患由于長時間的呆在病房中,會感到煩悶、寂寞,造成病患擅自離開房間,出現跌傷或者走失等嚴重后果。病患體質較差、行動不便,跌倒后將會引發股骨頸骨折,最終導致病患臥床不起,嚴重時將出現死亡現象。為了避免不良現象,因此病房內、衛生間以及通道走廊的地面應該保持干燥,避免出現積水。同時還應有專人陪伴病患,病患的床邊應該增設護欄,病患上樓、下樓應有專人扶持,避免意外現象;病患外出應需人陪伴,在病患的口袋放置紙條,并標注住址、聯系方式等信息,病患走失時方便聯系[2]。
3.6 自殺 老年患者患病后缺乏信心,部分病患心理負擔大,難以忍受疾病帶來的痛苦以及經濟負擔等原因而出現自殺。為此病患家屬以及護理者應該多鼓勵、開導病患;發現病患的可疑行為,應進行教育避免其出現自傷或自殺現象。此外病房內應將鋒利的刀具收好,可放置花瓶、綠色植物等擺設物,調節病患的情緒。
3.7 睡眠障礙 呼吸病患的睡眠易于受到外界的影響,為此醫療活動應該盡量安排在白天進行,護理者護理時還應做到三輕(說話輕、操作輕與關門輕)。此外,病患睡前切禁喝濃茶或者咖啡,可用溫水進行泡腳有助于提高睡眠質量[3]。
3.8 康復護理 做好老年病患的康復護理工作,鼓勵病患進行呼吸功能的鍛煉,提高身體的通氣量,同時還應鼓勵病患戒酒、戒煙,有助于病患更好地康復。體質較差或者易于感冒的病患應該多參加力鍛煉,進一步增加身體的抵抗力。
總之,對呼吸內科老年病患的護理應該做到細心認真,同時家屬、病患也應積極配合做好護理工作,確保病患較好地恢復健康,從而提高護理的質量。
參考文獻
[1]黃惠琨,范子英.呼吸內科住院老年患者常見護理問題和對策[J].當代醫學,2010,16(第1期總第192期):101-102.
我國60歲以上老人已達1.53億,占全國人口人數11.6%是世界上老人最多的一個國家。提高老年人的身心理健康水平,使老年人幸福歡度晚年已成為我國社區衛生服務的重要內容。心理健康是提高老年人生活質量的基礎,是延年益壽的源泉,因此要延年益壽不僅要重視醫療保健,而且要重視心理衛生保健,才能保證真正的健康。老年人要保持健康的身體和良好的心態,就要正確看待和處理常遇到的一些心理問題,下面介紹一下社區老年人常出現的一些心理健康問題、影響心理健康的因素和健康保健護理措施。
1老年人的心理問題主要以下幾個方面
1.1孤獨感孤獨感是老年人最容易出現的心理問題,是老年人身心疾病的主要誘因。在現代社會里,以核心家庭增為主,出現了許多獨居老人,子女早出晚歸忙工作和學習社會壓力大,與老人溝通不夠,都容易使其產生孤獨感。長期下去,就會導致疾病發生。
1.2離退休綜合征許多老人從工作崗位上離、退休后,不能適應社會角色的轉換,在身心方面出現許多不調適的現象。這也是社區老人中較常見的問題,隨著退休后無所事事的清閑生活,他們所體驗到的幸福程度下降,出現焦慮、抑郁、性情急躁。尤其是一些領導干部離退休后,出現權利的旁落,以及人情冷暖,他們對環境變化和社會角色的轉換不能良好的適應,產生心理不平衡和強烈的失落感、惆悵感,這種狀態如果持續存在,也不利于身心健康。
1.3情緒變化老年期是人生旅途的最后一段,也是人生的"喪失期",例如喪失工作、權力、地位、金錢、親人和健康等。一般而言,老年人的情感處于低沉,這與他們的歷史經歷和現實境遇是分不開的。另外,由于大腦和機體的衰老,老人往往產生不同程度的性情改變,如說話羅嗦、情緒易波動、主觀固執等,少數老人則變得很難接受和適應新生事物,懷戀過去,甚至對現實抱有對立情緒。老年人的性情改變,常常加大了與后輩、現實生活的距離,導致社會適應能力的缺陷。
1.4記憶力減退不少老年人都時常為自己的記憶力不好而深感苦惱,老年人記憶力減退的特點是對新近接觸的事物忘得很快(醫學上稱"近事遺忘"'),而對過去的往事卻記憶猶新。記憶力減遲是大腦細胞衰老。
1.5睡眠問題老年人大多數睡眠減少、睡眠淺、易驚醒。由于老年人睡眠的質和量都發生了明顯變化,因此許多老人常感到睡醒后不解乏,白天精神不濟,甚至有昏昏欲睡之感。有些老人可表現睡眠過多或睡眠倒錯(日睡夜醒),或在白天頻頻打盹,即使在很重要的場合也難以自制,這也是腦功能削弱的顯著標志。退變的常見現象,過于嚴重則可能是老年癡呆的一種表現。
1.6抑郁抑郁是老人常見的情緒和心理失調表現。多由于老年人受慢性病的困擾及死亡威脅而產生恐懼心理而導致,也有的老人生活單調、失去配偶、家庭不和、內心空虛而產生、嚴重抑郁會使人產生輕生的念頭應該引起高度的注意。
2心理問題直接影響疾病發生,發展,尤其老年人身患多種慢性病。心理問題容易出現,要重視這一類人群心理護理與健康教育與護理很有必要。
2.1提倡社區范圍尊老愛老的氛圍.宣傳尊老愛老傳統,爭取政府和居民的支持.對老年人要充分理解和諒解,盡量采取寬容、包容的態度,提供盡可能多和家庭成員情感交流的機會,以減少、消除老年人的孤獨感、失落感,使他們真正感到家庭的溫暖與關心。
2.2保持樂觀的生活態度老年人保持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用樂觀的心態去看事物就會發現其積極的一面,從而使人走出心理困境。只要你熱情、積極、樂觀的生活就將充滿陽光。
2.3開展健康教育倡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習慣,張馳有度、勞逸結合、少飲酒、不吸煙、合理飲食、適當鍛煉,以保證老年人在良好生活環境中健康、科學的生活,維護和提高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水平。社區醫院要定期為老年人提供健康咨詢、進行健康查體,首先保證老年人的身體健康。
2.4督促老年人活到老學到老俗話說:“樹老怕空,人老怕松”。社區要多開展一些適合老年人的團體體育鍛煉活動。培養和堅持各種興趣愛好,既豐富生活也激發對生活的樂趣,有可以協調神經使神經系統更好地調節全身各系統各器官的生理活動。也能夠了解自己在生理及心理上可能產生的諸多變化及適應方法,對易患疾病、意外事件以及心理困擾也要有所認識,才能自我預防和治療。
2.5老有所用對于閑不住的老人,可適當做一些力所能及地家務活,這樣會使他們在心理上覺得晚輩依然需要和依賴他們,也讓老年人感到自己老當益壯,老有所用,充分體現生命的價值。
2.6幫助老人主動創造和諧的家庭環境老人遇事多體諒別人,不要一味感情用事,同時也要培養自己接受新知識的能力,主動和孩子交流,縮小代溝。社區護士在護理工作中,多與老人家庭成員保持聯系,與家屬配合密切,多關心體貼老人,特別是一些喪偶及患有身體疾病的老人,多給予一些精神關懷和物質幫助。
2.7教會老人寬容對人學會制怒寬容對人不僅有益別人,也有益自己。為鄰里之間創造良好環境,促進身心健康。適當地宣泄不良情緒是健康所必需的。不要讓負面情緒長期困擾,要學會用正確方法釋放情緒,成情緒的主人。
隨著社會的發展,老年人在社會中所占的比例也逐漸增加,老年人的身心問題及社會環境引發的各種問題也日益突出,老年人的生活水平和身心健康水平也有待提高,因此,社區護士在老年人的心理護理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社區護士必須掌握相關的知識和技能,幫助老年人改變不良的心理行為和生活方式,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及時為老年人提供心理咨詢服務,指導他(她)們自我的心理適應和調節,幫助老年人身心健康及良好的生活質量,不斷提高廣大老年人的生存質量和自身健康的群體水平。
參考文獻:
關鍵詞:長期護理;老年健康;健康管理
長期護理保險是對被保險人因為年老、嚴重或慢疾病、意外傷殘等導致身體上的某些功能全部或部分喪失,生活無法自理,需要入住安養院接受長期康復和支持護理,或在家接受他人護理時支付的各種費用給予補償的一種健康保險。當前在我國還沒有出現真正意義上的長期護理保險產品,長期護理保險在現實保險業中仍是一個幾乎尚未觸及但又頗具吸引力的新課題。人口老齡化趨勢引致長期護理保險的需求,我國自2000年進入老齡化社會以來,體現了發展快、絕對數大、“未富先老”和地區差異的特點。我國失能老人的人數已經超過了1000萬。可見,隨著我國老齡化的趨勢加快,醫療費用的飛漲,社會醫療保險制度的不完善等原因,長期護理保險在我國的潛在市場將會相當可觀。因此,為了構建和諧的小康社會,在我國發展長期護理保險勢在必行。
一、我國老年人健康需求
老年人的健康需求是多方面的,老年人的疾病治療包括慢性病和突發病,常見病的治療,老年人的健康才能保證老年人過上安定無憂的晚年,對于老年人常見的慢性病,高血壓,心臟病,高血脂,糖尿病都需要一定的治療方案以穩定病情,對于日常的疾病老年人可以及時得到治療。老年人由于機體的退化,生活自理能力減弱,日常生活需要照顧,起居飲食都需要雇人長期的料理。老年人退出工作領域,缺乏情感的依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很重要,所以老年人的情感慰藉很重要,老年人的心理問題較多,及時解決老年人可以通過心理咨詢解決。
二、我國老年護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我國護理保險制度的可行性。在醫院得到治療方案或治療后的老年人需要一定時期的療養,他們并不是重病患者不需要在醫院得到治療。如果長期住醫院會浪費醫院的資源,浪費病床,而居家卻沒有人照顧,所以長期護理制度的實施非常必要。由于我國現在家庭的限制,子女無法長期照料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于是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是一項為此類老年人解決后顧之憂的上佳選擇。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需求也會提高,對于護理保險很多老年人都有經濟能力來承擔,很多養老院都可以提高自己的護理水平來提供,健康保險的需求也在增長。護理保險制度的建立還可以推動相關產業部門的發展,推動就業,緩解子女的照料壓力。為很多下崗再就業人員提供就業崗位和生活來源。2.德國護理保險制度。德國從20世紀90年代就出臺了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當時的德國的護理保險存在了很多問題,于是就進行了改革,再融資機制,受益資格,受益級別,受益方式方面都重新有了新的明確規定,護理成本多方承擔,并公私合營。德國的護理保險對經濟產生了很好的影響,降低了政府與個人的護理成本,并為相關行業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緩解社會的就業壓力發揮了積極的影響,由于覆蓋面較全,層次多樣,滿足了不同老年人群的不同需要,在護理保險制度內進行監督保證質量,引入競爭機制,各個健康保險基金公司相互比較,刺激發展,是比較成功的。
三、健康管理下老年護理制度的構建
1.護理保險制度人員培訓。在社區可以培養一批為老年人服務的人才隊伍,養老院,老年公寓更需要一批護理人才去給予老年人護理服務。對護理人員的培訓需要從老年人的身體狀況入手,了解老年人的常見疾病,老年人的心理狀況,對老年病的治療有一定的治療方案,護理人員具備的不僅是醫院的醫護人員所具備的醫療技術,更加重要的是具備護理人員照顧老年人的能力,懂得如何照顧老年人,了解老年人的老年需求,融洽的與老年人和睦相處,不管能夠解決老年人的醫療問題,還能解決老年人的生活問題。2.護理保險機構建設。在社區可以設立長期護理康復機構,其中包含的專項治療包括慢性病康復診療室,日間照料護理室,常見病普通治療室,老年心理健康咨詢室,注意增加面積,為老年人提供必要地診療服務。各個診療室要有足夠的床位滿足老年人的需求,建設以小規模為單位保障老年人的健康需求。慢性病的康復診療室專門為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提供醫療和康復治療,老年人可以長期居住,治療慢性病。日間照料護理室是針對一些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所開設的,一些失能失智老人能在這里得到生活照顧。常見普通治療室是為老年人解決日常遇到的一些常見病。在養老院,老年公寓都可以設立性病康復診療室,日間照料護理室,常見病普通治療室,老年心理健康咨詢室為老年人提供各項服務。3.護理保險制度法律法規建設。我國的護理保險制度應該定立一定的法律法規,我國早在2006年的《健康保險管里辦法》已將長期護理保險列為健康保險,我國的社會保險的發展空間廣闊,可以將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列入保險制度里,能加入護理保險制度的老年人人群廣泛,很多老年人都有參加護理保險的需求,我國的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應規定參保人,參保年限,參保資金的繳納與籌集。4.護理保險制度的資金來源。采取公私合營辦養老院和老年公寓,老年護理的服用采取政府財政撥款,由稅收占大部分護理費用,參加護理保險的老年人需要在入住護理機構前繳納護理保險費用,以保證晚年入住護理機構。一般養老院如果進行住院護理的話老年人大概支出3000元左右,對于一般家庭相當一個人的收入或是老年人的退休金,所以政府和有關部門必須多分擔老年人的費用,不至于老年人住護理機構就沒有了老年保障。四、結語我國長期護理保險提出的早,雖然我國護理保險制度資金的籌集也是也是一項不好解決的問題,需要各方在努力思考如何合理地進行籌資,護理人員的配備也不是一朝一夕。但在老齡化和經濟情況允許的情況下,在我國是可以實行護理保險制度的。
參考文獻:
[1]周典,周若祁.構筑老齡化社會的居住環境體系[J].建筑學報,2006(10):11.
[2]周典,周若祁.適宜“老有所居”的城市老齡化社會居住環境建設方法研究[J].華中建筑,2009(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