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新生兒保健管理

      新生兒保健管理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新生兒保健管理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新生兒保健管理

      新生兒保健管理范文第1篇

      【摘要】 目的 探討撫觸和中醫按摩對嬰兒呼吸系統的保健作用。方法 通過對80例正常新生兒進行撫觸和中醫按摩,并隨機選擇條件相當的正常新生兒作為對照組,觀察嬰兒呼吸道感染的次數。結果 撫觸和中醫按摩組呼吸道感染的次數及治愈時間明顯少于對照組。結論 撫觸和中醫按摩能促進嬰兒呼吸系統的發育,增強抵抗力,且方法簡便易學,經濟實惠,值得推廣。

      【關鍵詞】 撫觸;中醫按摩;穴位療法;呼吸道感染;保健;嬰兒

      嬰兒撫觸是通過對嬰兒皮膚感官溫和的刺激,以促進嬰幼兒的健康發育。中醫按摩是通過對特定穴位的刺激(揉、按、捏、推),達到疏通經絡的作用,二者有機的結合,更能增強嬰兒的抵抗力及預防呼吸系統疾病。為探討撫觸、中醫按摩對嬰兒呼吸系統的影響,筆者進行了本次臨床觀察。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按照單純隨機抽樣兼顧自愿的原則,選擇200601~200901在本院住院正常分娩的足月順產、出生時體質量≥2 500 g、無產時窒息的新生兒160例,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80例。兩組嬰兒的體質量、身高、頭圍、性別、喂養方式、父母年齡、文化水平、職業及喂養人的文化水平等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撫觸按摩計劃及要求

      嬰兒撫觸具體方法參照文獻國際標準通用手法和步驟[1],撫觸時間為新生兒出生24 h后,喂奶1 h后,安靜無哭鬧時進行。按正規國際撫觸標準進行(即全身按摩法)由頭部、胸部、腹部、背部、四肢和手足的順序進行撫觸。每1個部位撫觸4~6次,手法要輕柔,但要有一定力度,先輕后重。環境選擇溫暖、安靜的房間,室溫26 ℃左右。中醫按摩技術是在嬰兒撫觸資料的基礎上增加了穴位按摩,面部及頭部的穴位有:百會、天庭、攢竹、太陽、迎香;胸腹部穴位:天樞、檀中、肚角、神闕、丹田;下肢及足:足三里、委中、涌泉穴;背部有肺俞穴、肝俞穴、長強穴;手部有小腸經、大腸經、脾經、腎經及肝經等。觀察組生后即開始中醫小兒按摩、撫觸,每日2次,每次撫觸10 min,按摩5 min,6個月后每次撫觸10 min,按摩10 min,對照組不做撫觸和按摩。

      1.2.2 效果觀察

      專業人員對觀察組嬰兒的父母進行撫觸、中醫小兒按摩的培訓,并發放相關的指導手冊,使其掌握方法,正規操作,并每月進行家訪1次,督促及詢問完成情況,遇到問題及時解決。對照組亦每月進行家訪1次。兩組均記錄呼吸道感染次數及治愈時間。診斷指標按兒科學診斷標準[1]。

      1.3 統計學分析

      采用SAS 8.1統計軟件進行t檢驗統計分析,P

      2 結果

      2.1 兩組嬰兒呼吸道感染次數及治愈時間比較

      見表1。表1 嬰兒撫觸和中醫按摩(觀察組)呼吸道感染次數與治愈時間與對照組比較(略)注: 觀察組呼吸道感染次數較對照組感染次數少,且病程短,病情恢復快,t=3.26,P

      3 討論

      嬰兒撫觸是通過對嬰兒皮膚各部位有次序、有手法技巧的按摩,讓大量溫和的刺激通過皮膚感受器傳到中樞神經系統產生效應。對嬰兒生長發育有很好的促進作用。撫觸不僅能使體質量增加,還能促進嬰兒的情商發育[2]。撫觸可促進β內啡肽,5羥色胺、腎上腺素、血清素等的分泌,減低應激反應,增強免疫應答[3],增強嬰兒抵抗力,減少發病次數,在撫觸的基礎上增加穴位的輕揉按摩,能調節陰陽,理氣血,和臟腑,通經絡,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實驗證明無論是患上呼吸道感染還是下呼吸道感染次數均較對照組少,且病程短,病情恢復快。

      撫觸是一種簡便且行之有效的實用技術,這一全新的概念越來越受到專業人士及家長的認可,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楊錫強,易著文.兒科學[M].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04318.

      新生兒保健管理范文第2篇

      【摘要】目的 我縣地處滇西北高原,是聚“山、少、邊、窮”為一體的國家級貧困縣,全縣由15個鄉鎮,91個行政村,1152個自然村組成。全縣總人口:263368人,1~4歲兒童11674人。2006年開始我縣納入國家級5歲以下兒童死亡監測點,本文回顧性地分析寧蒗縣從2006年到2009年間的5歲以下兒童死亡的主要原因,對降低兒童死亡率提供對策和依據。方法 調查2006~2009年5歲以下兒童死亡水平,死亡年齡構成和主要死因順位。結果 5歲以下兒童死亡總數為275例。其中新生兒死亡167例,嬰兒死亡226例,新生兒死亡率16.32‰。嬰兒死亡率22.09‰,在5歲以下兒童死亡中,新生兒死亡占嬰兒死亡的73.89%,嬰兒死亡占5歲以下兒童死亡的82.18%,5歲以下兒童死因順位:新生兒窒息、肺炎、腹瀉、早產低體質量、棄嬰和先天異常。結論 降低新生兒和嬰兒死亡率是降低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的關鍵,現將2009~2006年5歲以下兒童死亡原因分析、總結報告如下。

      【關鍵詞】新生兒;嬰兒;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來源根據《中國5歲以下兒童死亡監測方案》, 2006~2009年寧蒗縣15個鄉上報縣婦幼保健院的死亡報告卡和死亡調查表。對資料采用回顧性方法進行統計分析。

      1.2 方法通過全縣15個鄉屬各醫療衛生單位保健網收集報表及個案死亡報告卡匯總,每年與計生局、統計局及公安局有關資料核對,每年進行2次補漏調查及質量控制,死亡評審,以確保其準確性。

      2 結果與分析

      2.1 5歲以下兒童死亡水平。2006~2009年死亡率見表1。

      2006~2009年,全縣出生活產數為10229例,5歲以下兒童死亡275例,死亡率26.88‰,其中新生兒死亡167例,嬰兒死亡226例,新生兒死亡率16.32‰。嬰兒死亡率22.09‰;在5歲以下兒童死亡中,新生兒死亡占嬰兒死亡的73.89%,嬰兒死亡占5歲以下兒童死亡的82.18%,4年內新生兒死亡占5歲以下兒童死亡的60.72%;因此,重點應放在新生兒死亡上。

      2.3 275例5歲以下兒童主要死因及順位,見表3。

      5年內5歲以下兒童死亡原因 前5位依次為:肺炎、腹瀉、出生窒息、早產低體質量、棄嬰,因此以上這些死因表明,加強孕期保健管理及圍產期保健工作,熟練掌握新生兒復蘇技術,加強新生兒的護理、喂養,消除重男輕女的封建思想,是降低5歲以下兒童死亡的關鍵。

      3 討 論

      嬰兒死亡率是國際社會公認的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文化教育居民健康和衛生保健事業發展的重要指標。我縣5歲以下兒童死亡4年監測結果有如下特點:

      3.1 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趨勢。4年間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由2006年的32.32‰降到2009年的20.32‰,下降了十二個千分點。

      3.2 死亡年齡集中在新生兒期。5歲以下兒童死亡集中在嬰兒期(占82.18%),嬰兒期死亡集中在新生兒期(占60.72%),而新生兒期死亡又集中在新生兒早期(占72%)

      3.3 加強主要死因的控制。新生兒疾病占全部死因的1/2還要多,是威脅5歲以下兒童生存的主要死因,降低新生兒死亡率,是降低5歲以下兒童死亡的關鍵所在。

      3.4 降低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對策

      3.4.1 加強圍產期保健,提高新生兒救治技術。首先必須加強圍產期保健管理,積極開展孕產期保健宣傳,加強高危孕產婦篩查及監護,積極治療妊娠并發癥、合并癥,最大限度地減少早產低出生體質量兒的出生;推廣新生兒窒息復蘇的適宜技術,使產兒科技術人員必須熟練掌握新生兒窒息復蘇技術,減少出生窒息兒,降低因新生兒疾病導致的死亡[1]。

      3.4.2 加強兒童系統管理,特別是兒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管理和腹瀉病例管理。因為我縣的兒童死亡第一位和第二位分別是肺炎和腹瀉,所以防治肺炎和腹瀉刻不容緩,有效的方法是推廣肺炎和腹瀉防治的適宜技術。

      3.4.4 開展多種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動,提高群眾的自我保健意識。

      3.4.5 兒童意外死亡呈上升趨勢,應加強對家長健康教育、安全教育,防患于未燃,減少意外死亡。

      新生兒保健管理范文第3篇

      我市2000年起在省內率先開展新生兒聽力篩查,經累計對3000余名聽力障礙新生兒進行了早期干預,極大地降低了兒童致殘率,提高了我市兒童健康水平。但是隨著工作的開展和篩查技術的進步,常規新生兒聽力篩查的局限性也顯現出來。即它只能檢測出新生兒受測時是否耳聾,但不能檢測出攜帶聾病易感基因的新生兒。部分攜帶聾病易感基因的新生兒,雖然通過了新生兒聽力篩查,但在某些環境誘因下會出現遲發性耳聾或藥物性耳聾。在常規新生兒聽力篩查時同步進行聾病基因篩查,通過提取血樣進行DNA檢測及時發現攜帶遺傳性聾病易感基因的兒童,做到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干預,可以避免或延緩遲發性耳聾和藥物性耳聾的發生。

      二、實施原則

      (一)知情同意原則

      開展新生兒聾病基因篩查應本著自愿參與原則,各助產機構要認真做好知情選擇。醫務人員在采血前充分告知篩查的條件、方式、靈敏度等情況。

      (二)保密性原則

      基因信息為個人隱私,各有關單位要嚴格按照保密制度進行管理,堅決杜絕新生兒相關信息外泄。

      (三)高危新生兒必查原則

      對于有以下高危因素的新生兒必查:

      1、兒童期永久性聽力障礙(含藥物聾)家族史;

      2、新生兒聽力篩查未通過者(含單耳)

      3、所有新生兒重癥監護室住院患兒,尤其是以下情況:

      (1)住院超過24小時;

      (2)出生體重低于1500克;

      (3)高膽紅素血癥達到換血要求;

      (4)細菌性腦膜炎;

      (5)Apgar評分1分鐘0-4分或5分鐘0-6分;

      (6)機械通氣時間5天以上;

      4、顱面形態畸形,包括耳廓和耳道畸形等;

      5、巨細胞病毒、風疹病毒、皰疹病毒、梅毒或弓形體等引起的宮內感染。

      6、母親孕期曾使用過耳毒性藥物;

      7、臨床上存在或懷疑有與聽力障礙有關的綜合征或遺傳病。

      高危新生兒家長不接受篩查的,助產機構醫務人員應當告知其不良后果,并由新生兒家長簽字確認。低保家庭的高危新生兒的篩查費用,可視情況適當減免。

      三、篩查對象及程序

      (一)篩查機構與篩查對象

      本市各級各類經衛生行政部門批準開展助產技術服務的醫療機構,應當對在本單位出生的所有活產新生兒按規定做好聾病基因的篩查工作。

      (二)篩查程序

      (1)知情同意:在對新生兒實施篩查前,助產機構要充分做好聾病基因篩查的健康宣教工作,將篩查的有關規定、目的意義、篩查項目等情況告知新生兒的監護人,并發放統一印制的《市新生兒聾病基因篩查知情同意書》(附件1),經其同意并簽字確認后,方可對嬰兒進行血樣標本的采集。

      (2)采血:嚴格按照《市新生兒疾病篩查采血技術常規》和《新生兒聾病基因篩查采血要求》(附件2)操作。聾病基因篩查要求采集2個血斑,每個血斑直徑不小于8mm,針刺后第一滴血聾病基因檢測可用。對采血時間無特殊要求,可以和新生兒疾病篩查同步進行,但須在血片信息中填寫好聽力篩查結果(初篩)。

      (3)血片保存:血片采集完成后,放置在血片架上自然晾干后制成濾紙干血片,獨立防潮包裝、封好封口,常溫干燥保存。

      (4)血片遞送:聾病基因篩查同批遞送血片要獨立包裝,標識明確,血片在保存和運送途中要避免受潮和紫外光照射。與新生兒遺傳代謝病篩查血片同時在規定時間遞送至縣(市)區婦幼保健機構,并做好登記。血片應在采集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送達市新生兒聽力篩查中心。

      (5)血片質控:助產機構要設專人負責采血卡收集,并對血斑質量、信息的完整清晰進行質量控制;縣(市)區婦幼保健機構在收到血片后,要再次對上述內容進行質量控制,并做好登記,填寫由篩查中心統一印制發放的遺傳代謝病和聾病基因篩查血片采集信息登記本。不合格血片,應注明原因后退回原助產機構,并做好登記。

      (6)實驗室檢測:市新生兒聽力篩查中心應當在收到血樣標本后的24小時內做好登記,對不符合要求的標本應立即予以退回,并要求重新采集;對符合要求的樣本,應當在接到標本10個工作日內完成篩查檢測。

      (7)結果反饋:市新生兒聽力篩查中心應當在完成檢測后3個工作日內將檢測結果反饋給各縣(市)區婦幼保健機構。各縣(市)區婦幼保健機構再將檢測結果反饋給助產機構,由助產機構反饋給新生兒家長,對于未通過檢測的兒童,要告知其家長盡快到市新生兒聽力篩查中心就診。

      (8)追訪:未通過檢測的兒童,在篩查結果反饋至家長1月后,仍未到市新生兒聽力篩查中心就診的,由市新生兒聽力篩查中心負責追訪,告知其就診的必要性,并負責記錄追訪(電話聯絡情況)及就診結果。在篩查結果反饋至家長2個月兒后童仍未就診的,將兒童信息整理后提交市婦保所。市婦保所將相關信息反饋至各縣(市)區婦幼保健機構,由轄區婦幼保健機構負責追訪工作。

      (9)咨詢、確診及干預:市新生兒聽力篩查中心為篩查未通過兒童提供遺傳學及聽力學咨詢;咨詢門診時間、人員應相對固定;根據實際制定具體管理流程,保證兒童及家長及時得到相應的咨詢和指導。篩查未通過需要進一步確診的兒童轉診進入基因測序檢測程序。具體程序見《市新生兒聾病基因篩查工作流程圖》(附件3)。

      四、組織實施

      (一)加強領導

      新生兒聾病基因篩查作為預防出生缺陷的二級措施,是降低耳聾發病率,提高人口素質的重要手段。成立市新生兒聽力篩查領導小組(附件4),辦公室設在市衛生局婦幼保健處。負責全市新生兒聽力篩查與聾病基因篩查工作的組織、協調、監督、管理等。

      各縣(市)區衛生局、各相關單位要提高認識,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加大宣傳力度,確保此項工作順利開展。

      (二)職責分工

      (1)衛生行政部門:市和各縣(市)區衛生局按照屬地化管理的原則,負責轄區內新生兒聾病基因篩查工作的監督和管理。

      (2)助產醫療機構:助產機構應設專人負責采血工作。采血人員應當是在本單位注冊的執業護士,經過市級采血技術培訓并取得合格證書。負責做好宣傳教育和新生兒監護人告知工作,并按要求填寫新生兒及其母親的基本信息,保證字跡完整清晰。做好基礎信息錄入、打印、收集、血片質控及遞送工作;做好補(重)采血片;負責結果的反饋工作;在30天內將審核后的檢測結果錄入信息系統。

      (3)婦幼保健機構

      縣(市)區婦幼保健機構應設專人負責本轄區聾病基因篩查血片及相關信息的接收、質量控制、上報工作;對需重新采血的兒童要逐級通知,負責協助追訪個案;對相關數據保存完整并有備份。

      市婦女保健所負責全市聾病基因篩查的管理及質量控制工作。負責信息系統的管理,及時監控采血、標本遞送及檢測、咨詢干預等各環節的信息采集狀況及數據的分析、匯總、上報等工作;組織開展相關人員培訓;失訪兒童及未就診兒童的信息反饋等。

      新生兒保健管理范文第4篇

      關鍵詞:新生兒聽力篩查;信息化管理;網絡

      隨著柳州市新生兒聽力篩查工作的廣泛開展,如何加強對聽力篩查未通過嬰幼兒的群體管理,保證聽力篩查數據上報的及時和準確,是聽力篩查醫院和聽力診斷中心的一大問題。如何進行質量控制已成為全社會共同關注的問題,質量控制的關鍵是項目信息的管理系統,其核心是數據庫[1]。所以,為了減輕手工登記資料、人工統計數據的繁雜的工作,必然要實施聽力篩查群體資料的信息化管理網絡。自2000年起柳州市各助產機構就逐漸開始開展新生兒聽力篩查工作,篩查信息主要是手工登記。由各助產機構進行聽力初篩,發放聽力篩查報告單并填寫聽力篩查登記本,初篩結果為“未通過”者囑咐家長42天內返院復篩,復篩未通過者囑咐家長帶小兒到上級有條件的聽力診斷機構進行進一步確診和干預。直至2009年柳州市婦幼保健院順利通過了“新生兒聽力篩查和兒童聽力診斷中心”(以下簡稱“中心”)的評審以后,全市各助產機構篩查陽性的患兒均要求在三個月齡內轉診至中心進行進一步的確診和干預。聽力篩查工作的進一步深入導致篩查人數大量增長,為了便于中心和基層單位的信息交流,保障聽障兒童從篩查到診斷、干預的流暢運轉,中心根據福建弘揚公司的“新生兒聽力篩查管理系統”軟件,結合臨床實際工作情況,不斷的修改和設計,成為了現在的“柳州市婦幼衛生信息管理系統”,而“聽力篩查管理分系統”是其中的一個子分支,該系統結合了孕產婦保健信息和兒童保健信息,并利用三級婦幼保健網絡進行管理,已小有成效?,F將中心實施信息化管理網絡三年多來的情況分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將2010年1月1日~12月31日(實施信息化管理網絡前)柳州市新生兒聽力初篩、復篩、轉診等手工登記資料和2013年1月1日~12月31日(實施信息化管理網絡后)由網絡數據庫自動生成的數據資料進行對比分析。

      1.2聽力篩查、診斷的儀器設備

      全市助產機構聽力篩查使用耳聲發射儀和/或快速自動聽性腦干反應儀,中心實施聽力學評估采用美國智聽公司的含診斷性聽覺腦干反應、多頻穩態等功能的SmartEP/ASSR聽覺多頻穩態誘發電位儀、SmartOAE全功能型耳聲發射儀,和美國GSITympStar聲阻抗中耳分析儀、GSI61純音聽力計等。

      1.3步驟和方法

      新生兒出生48~72小時后在助產機構簽署新生兒聽力篩查知情同意書并進行聽力初篩,而后填寫初篩報告單,此報告一式兩聯(分別給家長和入病歷),篩查結果為“通過”的,告知家長今后需密切關注孩子的聽覺言語發育情況并定期體檢,有問題隨診;結果為“未通過”者囑咐家長42天內回院復篩,并登記住址、聯系電話等信息,便于追訪。復篩陽性的患兒均要求在三個月齡內轉診至中心進行進一步的確診和干預。2011年之前,中心的工作一方面要接診全市聽力篩查陽性轉診來的兒童,另一方面還要手工統計和匯總全市所有助產機構上報的聽力篩查報表,根據報表數據對各助產機構的聽力篩查工作進行質控和管理。自2011年“柳州市婦幼衛生信息管理系統”的“聽力篩查管理分系統”正式上線后,各個篩查機構通過互聯網錄入聽力篩查信息,柳州市進入信息網絡化管理模式。該系統依據助產機構對全市兒童進行管理,并根據戶籍所屬區/縣對其分類。每一個在柳州市助產機構分娩的新生兒均有一本《兒童保健手冊》并賦予唯一的手冊編碼,系統自動導入母親的孕產婦保健相關信息,助產機構錄入新生兒的分娩信息。后續的兒童體檢、篩查等信息,則由相關醫務人員根據其兒童保健手冊編碼相應錄入,聽力篩查結果也錄入其中。各個助產機構要對本機構篩查陽性的兒童進行追蹤和隨訪,逐一告知復篩和/或轉診事宜,并將隨訪情況及篩查結果錄入系統。來中心進行聽力診斷的兒童,中心的工作人員會錄入各項聽力學檢查的結果、診斷及干預的信息等等。在數據庫管理下,各類統計報表均會自動生成并導出,包括全市各區/縣或各助產機構的初篩率、初篩陽性率、復篩率、復篩陽性率、接診率、干預率等,均一目了然。該系統除了群體管理外,還可進行單個病例的查詢,根據兒童唯一的編碼可以查出該兒童歷次聽力篩查或診斷的結果。該系統還對不同的機構、人員進行分級、設置權限,進行三級婦幼保健網絡管理,不同級別的人,看到的操作界面也不一樣,不能越權,在管理上達到了信息的保密性。

      2結果

      實施信息化管理網絡前、后全市新生兒聽力初篩、復篩和接診情況,見表1。信息化管理網絡使聽力篩查的初篩率明顯增加,初篩機構從一開始的36家增至現在的107家,同時全市的復篩率和接診率也得到了提高,更好的實現聽力早篩查、早診斷、早干預的目標。而且,系統自動生成數據,可以實時上報,實現了聽力篩查和診治工作的動態監控,更有利于指導基層工作。

      3討論

      2004年12月,我國衛生部頒布了《新生兒疾病篩查技術規范》,里面明確了“新生兒聽力篩查技術規范”,使聽力篩查工作能夠規范的開展。隨著項目的不斷深入,也遇到很多技術和管理方面的問題[2]。柳州市每年出生約5萬左右新生兒,這樣大數量的篩查必須要有一個信息化的管理系統。目前全國不同地方聽力篩查的管理模式都有各自的地方特色和優勢所在,可以借鑒不同地方的管理模式和經驗,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管理。新生兒聽力篩查管理分系統作為柳州市婦幼衛生信息管理系統的子分支,其導入功能可以直接導入產科的病歷基礎資料,減少了應用系統前的手工登記及管理的繁瑣、耗時[3],節省了資料的輸入、登記和統計報表的時間。新生兒疾病篩查(含聽力篩查)統計功能較之前的手工統計方法顯著降低了勞動工作強度,提高了工作效率[4]。有的地區報道[5]:可將各項篩查、診斷的原始數據上傳并保存于系統中以便查詢,這也是我們中心今后努力的方向。還有一些問題是要特別注意的,比如網絡安全的維護,避免個人信息的泄露等等??傊獙⑿律鷥郝犃Y查工作更好的在柳州市開展下去。

      作者:周雪燕 唐向榮 楊磊 農錚 單位:柳州市婦幼保健院

      參考文獻:

      [1]黃麗輝,卜行寬,許安廷,等.第五屆國際新生兒聽力篩查會議報道[J].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07,42(09):717.

      [2]黃麗輝,倪道風,卜行寬,等.我國嬰幼兒“早期聽力檢測及干預指南”編寫思考[J].聽力學及言語疾病雜志,2009,17(02):93.

      [3]劉清明.新生兒聽力篩查資料管理和隨訪系統升級介紹[J].聽力學及言語疾病雜志,2010(18):181.

      新生兒保健管理范文第5篇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母嬰保健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母嬰保健法實施辦法》,開展新生兒疾病篩查。

      二、篩查機構與篩查對象

      本市各級各類經批準開展助產技術服務的醫療機構,應當對在本單位出生的所有活產新生嬰兒按規定和要求做好遺傳代謝性疾病的篩查工作。

      二、篩查項目

      目前,本市確定開展的全市性新生兒遺傳代謝性疾病篩查項目為先天性甲狀腺功能減低癥(CH)、苯丙酮尿癥(PKU)、先天性腎上腺皮質增生癥(CAH)和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缺乏癥(G6PD)篩查四種疾病。

      三、篩查、確診和隨訪程序(見附件1)

      (一)告知:新生兒疾病篩查應當遵循“知情同意”的原則。在對新生兒實施疾病篩查前,接產醫療機構應當發放統一印制的《市新生兒疾病篩查須知》,將新生兒疾病篩查的有關規定、目的意義、篩查項目等情況告知新生兒的監護人,經其理解和同意,在《新生兒疾病篩查知情同意書》(附件2)上簽字后,方可對嬰兒進行血樣標本的采集。

      (二)采血:接產醫療機構應當在嬰兒出生72小時充分哺乳后,按照《市新生兒遺傳代謝性疾病篩查采血技術規范》(附件3)的規定進行采血,制成血樣標本,并做好登記。

      血樣標本應當按照《關于新生兒篩查血樣標本由郵政部門專收和專送的通知》[17號]的有關要求,在24小時內交郵政部門(當日遞送)送往規定的實驗室檢測機構。

      (三)實驗室檢測:定點實驗室檢測機構應當在收到血樣標本后的24小時內做好登記,對不符合要求的標本應立即予以退回,并要求重新采集;對符合要求的樣本,應當在接到標本后2個工作日內進行檢測,在5個工作日內出具篩查報告。對可疑陽性樣本,填寫可疑陽性報告單,報所在區(縣)婦幼保健所。

      (四)追蹤隨訪機構:市、區縣婦幼保健機構在接到實驗室檢測機構出具的可疑陽性報告后,應當在一個工作日內立即通知嬰兒的監護人,敦促并確保其在收到通知后2-7個工作日內攜嬰兒至實驗室檢測機構作進一步確診。

      (五)確診治療機構:對召回可疑陽性者復查,并按照《市新生兒遺傳代謝性疾病診治技術規范》(附件5)進行疾病診斷和鑒別診斷,應當在7-10個工作日之內出具確診報告,并負責確診患兒治療。

      因地址不詳或拒絕隨訪等原因而失訪者,追蹤隨訪機構應當注明原因,并告知實驗室檢測機構及確診治療機構備案。

      四、職責分工

      (一)衛生行政部門市和區縣衛生行政部門按照屬地化管理的原則,負責轄區內新生兒疾病篩查工作的監督和管理,依據本工作規范的各項管理和技術要求做好轄區內的接產機構、實驗室檢測機構和追蹤隨訪機構的日常監督和管理。

      (二)接產機構接產機構是指經衛生行政部門許可開展助產技術服務的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具體負責新生兒遺傳代謝性疾病篩查中血樣標本的采集工作。

      接產機構應當有專人負責新生兒疾病篩查血標本采集工作,負責做好對嬰兒監護人的告知,及時詳盡地解答他們的疑問;負責做好采血卡片的登記、樣本質量的監督檢查、與郵政部門的交接與簽收,以及資料保存等工作;協助追蹤隨訪機構,使可疑陽性嬰兒在最短時間內得以確診和干預。

      采血工作人員應當接受定點實驗室檢測機構的業務培訓和指導,嚴格按照《市新生兒遺傳代謝性疾病篩查采血技術規范》(附件3)的規定,做好采血、血樣標本制作和保存等工作。

      (三)實驗室檢測機構實驗室檢測機構應當接受市和所在區縣衛生行政部門的管理,嚴格按照《市新生兒遺傳代謝性疾病篩查實驗室檢測技術規范》(附件4)的有關要求,配置必要的設施和設備;建立健全各項實驗室規章制度;嚴格按照要求在規定的時間內做好血樣標本的實驗室檢測,并將可疑陽性報告及時通知追蹤隨訪機構,將檢測結果定期反饋采血機構;按要求做好血樣標本和實驗室檢測結果等原始資料的保存;做好篩查結果的統計和分析,按要求定期上報市衛生行政部門;定期對接產醫療機構采血人員進行業務培訓和指導。

      本市定點的新生兒遺傳代謝性疾病實驗室檢測機構有:市兒童醫院新生兒疾病篩查中心、市兒科醫學研究所新生兒疾病篩查中心和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新生兒疾病篩查中心。

      現有接產機構與定點實驗室檢測機構劃分見《本市現有接產機構與定點實驗室檢測機構劃分表》(附件7)。

      (四)確診治療機構。確診治療機構應當具有兒科診療科目,且有檢驗、放射、營養、保健等專業技術力量。確診治療機構應當按照《市新生兒遺傳代謝性疾病診治技術規范》(附件5)的要求,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對可疑陽性嬰兒及時提供確診或鑒別診斷服務;為確診陽性患兒提供治療,并與追蹤隨訪機構協作,共同做好患兒的隨訪和定期評估;及時將確診數、陽性治療數及治療評估反饋給檢測機構及追蹤隨訪機構;做好每位患兒的治療和隨訪資料的保存。

      亚洲a级片在线观看| 亚洲伦理一二三四| 亚洲熟妇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成人福利在线| 91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网站| 亚洲国产成人片在线观看| 日本红怡院亚洲红怡院最新| 亚洲精品成人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无码av人在线观看| 亚洲无人区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国产_亚洲人成在线高清| 亚洲性猛交XXXX| 亚洲午夜国产精品无码老牛影视| 国产亚洲日韩在线三区| 亚洲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日韩已满|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乱码三区| 亚洲AV无码乱码国产麻豆穿越 | 亚洲爆乳少妇无码激情| 亚洲爆乳少妇无码激情| 国产亚洲精品成人久久网站| 亚洲精品国产V片在线观看| 精品亚洲成α人无码成α在线观看 | 亚洲福利视频一区| 亚洲黄网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网站 | 亚洲日本va中文字幕久久| 国产A在亚洲线播放| 亚洲男人都懂得羞羞网站| 亚洲视频在线免费看|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无码国产|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久久2020| 亚洲av无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麻豆aⅴ无码电影| 亚洲午夜久久久影院伊人| 亚洲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av无码片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宾馆在线精品酒店| 全亚洲最新黄色特级网站 | 亚洲精品永久在线观看| 亚洲高清成人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