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能源管理需求分析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實踐表明該系統確實能夠提高能源管理的自動化管理水平、提高辦公效率,減少工作人員的勞動強度,減少辦公資源的消耗。關鍵詞:J2EE;能源管理
中圖分類號:TP31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3044(2012) 06-1325-03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建設的蓬勃發展和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迅速完善,各企業都在積極使用現代化的手段,不斷改善管理質量,爭取提高工作效率,向現代化管理轉變。企業管理現代化是指在企業管理中廣泛運用系統論、控制論和信息論等邊緣科學,采用以電子計算機為核心的管理手段,建立符合社會化大生產要求的管理組織,從而使企業管理活動達到當今現代化發展水平,這些在很大程度上給企業提出越來越嚴峻的挑戰,對企業體系在企業管理水平以及優質服務上都提出更高的要求。建設一個科學高效的能源管理系統是解決這一問題的必經之路。
信息化技術出現以前,企業能源管理一直以來都使用傳統的人工方式,這種管理方式存在著許多缺點,如:效率低、保密性差,另外時間一長,將產生大量的文件和數據,使得查找、更新和維護都帶來了不少的困難。一個良好的能源管理系統能夠為企業提供充足的信息和快捷的查詢手段,成為其不可缺少的部分,它對于企業的決策者和管理者來說都至關重要。企業能源系統就是要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強業務管理,提高員工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1功能需求
能源管理就是能源管理人員把企業的能源消耗,比如:水、氣(汽)、風、電的使用情況通過有線或無線方式采集進管理系統,供數據分析、數據計算、數據統計等。詳細的業務需求分析如表1所示:
表1能源管理詳細業務需求表
能源管理系統的用例圖如圖1所示。
能源管理人員的主要管理需求包括數據報表統計、能源輸入/支出管理、歷史曲線、數據查詢功能、拓展功能等。具體用例描述如表2所示。
良好的能源管理能為技能降耗提供科學的依據,為企業查找耗能弱點,促進企業管理水平進一步提高,進一步降低運營成本。
2系統設計
能源管理系統是企業能源管理信息化的實現手段,其主要包括:數據報表統計、能源輸入/支出管理、歷史曲線、數據查詢功能、拓展功能等。能源管理功能模塊中主要涉及的功能通過ReportStasticAction.java,ReportStasticManager.java,ReportStastic.java,Bud? getAction.java,BudgetManager.java,Budget.java,ExtendAction.java,ExtendManager.java,Extend.java實現。
以下是能源管理類關系,如圖2所示。
圖1能源管理用例圖表2能源管理用例描述表
圖2能源管理類關系圖
如圖2所示為能源管理類圖,ReportStastic為數據報表統計實體類,ReportStasticAction為數據報表統計管理類,ReportStastic? Manager為數據報表統計業務邏輯類,Budget為能源收支實體類,BudgetAction為能源收支管理類,BudgetManager為能源收支業務邏輯類,Extend為擴展功能實體類,ExtendAction為擴展功能管理類,ExtendManager為擴展功能業務邏輯類。其中ReportStasticAction類、BudgetAction,ExtendAction類包含能源管理功能相關方法,具體描述如表3所示:
表3能源管理類、方法表
能源管理中用戶對比收入支出情況協作關系圖如圖3所示:
圖3對比收入支出情況時序圖
當頁面發送查詢事件時,首先調用BudgetAction類中的compare()方法,方法中創建業務對象Budget類,并調用countIncoming ()方法和countPayout()方法,取得收支總量,并進行對比,最后將對比結果顯示到頁面反饋給用戶。
3總結
本文描述了企業能源管理系統的需求、設計過程,首先對企業需求進行了需求調研,進行了需求獲取,確定了能源管理系統的功能需求,然后分別用類圖和時序圖的形式對功能模塊進行了詳細設計,系統基本滿足企業能源管理的需求,提高能源管理自動化管理水平、提高了辦公效率,減少了能源管理工作人員的勞動強度,減少辦公資源的消耗。
參考文獻:
[1]余華平.基于UML的高校學生資助工作管理系統設計[J].計算機技術與發展,2010(5).
[2]白尚旺.PowerDesigner軟件分析設計技術[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2.
[3]孫衛琴.java面向對象編程思想[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6.
[4]朱彬,王安保,王娜.用Struts框架建立JavaWeb應用程序[J].計算機輔助工程,2005(2).
[5] Dean Leffingwell,Don Widrig.軟件需求管理:統一方法[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2.
關鍵詞:綜合統計;數據分析;信息化管理
為了快速推進企業信息化進程以及提升數據管理水平,急需對電力行業統計系統和新能源業務進行整合歸納,打破以往“一個蘿卜一個坑,一個業務一系統”的舊模式,轉而將功能和信息等集成到相互關聯、統一協調的系統之中,使系統達到充分共享,實現集中、高效、便利的管理,因此需要建設一個管理分析的平臺,一個能夠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各網格單元間的協調機制,從縱向上促進計劃部下屬各單位協同化管理,實現整合化應用,從橫向上整合各科室價值鏈資源,實現一體化運作,集搜集統計數據、管理數據為一體,以數據為基石提供分析決策支持的綜合性管理系統。
1 業務需求分析
廣西電網公司計劃部涉及到多個業務領域,需要對數據進行收集、統計、匯總、分析,而一些領域無系統支撐,隨著電網業務的要求不斷提高,有系統支撐的領域也漸漸不能滿足業務部門管理需求。主要表現在:
(1)投資數據管理業務:電力行業投資統計工作專業性強,涉及面廣,數據量大,且由于原系統對用戶需求理解有誤差,導致制作出的數據處理方式面對多用戶的海量數據,會出現數據采集困難、效率不高、容易出錯等嚴重漏洞。
(2)新能源管理業務:對于省級以下單位數據,由各省自行收集后上報,因此,目前廣西電網公司需要將下級數據進行收集、統計分析后,再將相關信息和數據按要求填入該平臺上報,而對于收集下級單位如縣級供電企業、市級供電企業的數據,則無系統支撐,仍以郵件、文件傳輸等傳統方式進行,難以保證新能源項目數據的準確性及填報的時效性。
2 統計分析平臺信息化實現過程
2.1 統計分析平臺技術框架
系統采用三層架構為了“高內聚低耦合”的思想。在軟件體系架構設計中,分層式結構是最常見,也是最重要的一種結構。從下至上分別為:數據訪問層、業務邏輯層(又或稱為領域層)、表現層。
2.2 統計分析平臺網絡架構
統計分析平臺使用范圍包括公司各部門以及公司所屬14個地市供電局和44個縣級供電企業。由于用戶訪問量大以及訪問并發性高,系統服務器把應用層服務器和數據層服務器分開,使數據處理壓力轉移到數據庫服務器上,減輕應用服務器訪問壓力。
各單位填報數據時段集中,使數據庫存取數據以及訪問應用服務器的需求驟增,此時由于應用服務器還存在一定的性能空余,可通過擴大Tomcat內存使用閥值,或掛載多個tomcat進行負載均衡分擔訪問壓力。
2.3 統計分析平臺功能模塊
綜合管理統計分析平臺從功能上劃分為:分析展現模塊、報表展現模塊、投資數據管理模塊、關鍵指標數據共享模塊、新能源發電項目管理模塊以及平臺支撐應用六大頂層模塊。
(1)分析展現模塊
通過專題分析模塊注重為領導提供決策支持,以及提供重要業務指標數據較為的直觀和多樣的觀察面,便于發現問題的原因。
(2)報表展現模塊
為專責提供匯總或明細報表,支持在網頁中預覽而不需要保存在本地,使得用戶能夠便捷且安全的瀏覽業務數據??梢钥吹礁鳂I務數據的填報情況,結合分析報表便于掌握公司,以滿足計劃部內部報表、對外報表、領導關注報表、分析報表等相關的報表需求。
(3)投資數據管理模塊
提供主網基建、小型基建、城市配網、縣城網、農網、技改、科技、信息化、前期、應急業務域涉及的項目基本信息管理,能將南網計劃導入到系統中,并下達和落實到各建設單位,實現縣級供電企業市級供電企業廣西電網有限責任公司本部三級數據通道,有效管控各階層、各項目信息。
(4)關鍵指標數據共享模塊
通過分析各專業半年、年度主要指標的完成情況,挖掘指標背后的管理因素,明確優勢與薄弱環節,明晰下一步需改進的工作,以促進年度工作目標的實現。
(5)新能源發電項目管理模塊
將新能源發電項目統計工作納入信息系統管理,規范細化數據交互過程,實現對項目的管理、項目指標數據的把控。主要通過上報審核流程進行采集。采集完成的數據將根據預設好的報表模板匯總統計形成報表,或由分析展現模塊作為進行分析,支撐形成新能源裝機構成,新能源發電量分析等分析專題,幫助用戶更好的做出決策。
(6)平臺支撐應用
平臺支撐應用是平臺公共功能,主要用于帳號、權限、角色等的通用功能管理。
3 統計分析平臺應用及其效果
3.1 規范投資、新能源項目數據填報
系統投入前,投資、新能源項目數據填報工作由手工填寫表格,通過郵件方式上報,由計劃部專責統一統計、匯總、整理,綜合管理統計分析平臺的應用,規范了資產業務域、新能源業務域數據報送流程,數據填報及抽取工作。數據抽取工作的實現,消除了重復填報工作量,統一的報送規范,減輕了專責整理、統計負擔,減少人工錯誤,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3.2 實現日常管理的流程化,提高管理水平
數據填報管理是專責日常的重要工作之一,體現各專責的管理水平和工作質量。以往采用的是表格統計,電話督促各單位進行填報,隨著系統的實用化推廣,實現日常管理的流程化、規范化,有效監控數據填報情況。審核、填報限制機制,有利于考核各單位填報情況,進行績效考核,提高了整體管理水平。
3.3 提高行業分析能力及水平
通過信息化手段將統計人員從繁鎖的數據統計的事務性工作當中解放出來,讓更多的精力放在數據的分析、數據的服務職能上。保證統計信息能更好的為政府部門制定宏觀政策提供信息保障服務,滿足領導希望達到的能快速、宏觀了解關鍵指標的要求。
4 結束語
綜合管理統計平臺從計劃部業務需求出發,實現對省、市、縣單位的三級數據收集,對填報流程的規范管理,同時基于系統收集的基礎數據,進行數據分析,不但提高了企業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更為管理、決策提供有效支持,也為其他業務領域管理、分析系統的改造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J2EE平臺上MVC設計模式在開發電子政務系統中的應用[J].計算機應用研究,2004,21(8):203-205.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lligent 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 has been playing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improving medical service quality and management level, and the network architecture which the information relies on is attract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Comprehensive planning of the overall architecture of the network in the early stage plays a key role in the efficient operation of 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 in the future. Based on practical example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hospital network architecture requirements analysis and implementation.
關鍵詞:三級醫院;信息需求;網絡架構;實例;實現
Key words: tertiary hospitals;information requirements;network architecture;example;implementation
中圖分類號:C93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6)14-0126-03
0 引言
某醫院位于中級城市的市中心,目前屬二級甲等醫院,現有床位500張,按三級醫院建設標準進行擴大建設,以達到1000張床位規模。對新建內科樓(14層)、門診樓(5層)、中心機房進行網絡方面的建設,并且需要與現有舊網絡進行融合。本文結合某二級醫院以三級醫院為準備進行擴大建設,談談應從哪些方面長遠考慮醫院信息化建設中的網絡架構,并在應用中得以實現。
1 醫院信息系統需求分析
醫院需求首先應與實際相結合,各級醫院對信息系統需求有所不同,本例是以三級醫院標準建設,其需求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分析:
1.1 醫院信息智能化系統需求 目前,三級醫院信息智能化系統主要包括醫院管理信息系統(HIS)、醫學影像管理信息系統(PACS)、檢驗信息管理系統(LIS)、電子病歷(EMR)、辦公自動化信息(OA)等多種系統。隨著衛生信息化的內涵與外延不斷擴展,HIS除了與LIS、PACS、EMR、OA不斷融合外,還與醫保、銀行系統的業務及數據交互越來越頻繁;目前掌上系統不斷推進,內部無線系統成為必然;未來的衛生信息共享的云架構更是對醫院信息智能化要求越來越高。醫院間的技術集中化處理和交流、各種信息上報下傳,連接INTERNET外網也必不可少。門診多點遠距離設置也讓網絡架構必須考慮各種接入方式。
1.2 患者的需求 為患者提供嚴密的安全防范措施和舒適、迅速、便捷、明了的就醫環境,就需要通過監控系統、門禁控制、候診排隊、窗口對講及LED電子信息公告及引導、信息觸摸查詢等智能化技術手段對人員進行合理有效的疏導、分流、管理,保證醫院工作安全有序高效的運行;為長時間等待患者提供外連INTERNET的免費WIFI。
1.3 醫院管理的需求 提供對醫院的整體環境進行實時的監控管理和安全防范,需要嚴密的監控系統;提供對醫院的各類信息實行統計,實現能源管理和收費管理,達到經濟、實用、方便,財務及設備等管理系統;提供滿足醫院的各類日常試驗、教學需要的條件和要求;加強對醫院安防、服務、信息的管理體制,需要中心機房建設及信息容災系統;加強醫院內外信息溝通,需要外網及程控電話網絡布局。
1.4 與舊樓在網絡上的銜接 目前核心交換機無法滿足擴容后接入需求,需重新建設核心交換機;新建大樓需要重新進行新的網絡架構;原有網絡設備、服務器等陳舊,新建大樓終端設備的增加,后續業務對網絡設備的要求越來越高;網絡百兆接入千兆骨干的網絡平臺無法滿足業務應用高速、穩定的要求。
2 醫院網絡架構的建設原則
2.1 高性能 網絡作為企業信息運行的承載平臺,涉及到眾多不同的應用及眾多用戶,一些實時性強的交互業務應用(如語音、圖像等),勢必對網絡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設計時首先要考慮有足夠的骨干帶寬、合理的網絡拓撲結構、先進實用的技術,同時還要努力實現網絡的無阻塞性,而不能使網絡成為業務應用的瓶頸。
2.2 高可靠性 網絡系統的穩定可靠是應用系統正常運行的關鍵保證。在網絡設計時,應選用高可靠性的網絡產品、合理的網絡架構,制訂可靠的網絡備份策略,保證網絡具有較好的故障自愈能力,以減少網絡中斷時間。為了保證較高的可靠性,新的應具有鏈路容錯和核心節點熱備份。
2.3 安全性 解決安全性問題需制定統一的網絡安全策略和過濾機制,充分使用各種不同的網絡技術,如虛擬局域網絡(VLAN)、、防火墻等。劃分網絡安全體系層次,控制信息系統與管理信息系統分離,關鍵系統用防火墻保護,通過劃分VLAN,隔離不同系統用戶,加強系統的安全性。架構入侵檢測系統和安全評估系統,加強對重點系統的防范。從數據安全的角度來講,重要的數據服務器集中放置,構成服務器群,以方便采取措施集中保護,并對重要數據進行備份。
2.4 可管理性 企業網絡作為一種地理范圍,分布較大的園區網(甚至是一種多個園區網連接而成的廣域網),日常管理及維護的工作量較大。為了盡可能提高工作效率,減少網絡停頓時間,同時為未來網絡的發展打下基礎,必須使企業網絡具有良好的可管理性。選擇方案時應考慮以下幾個方面:①對網絡實行集中監測,分權管理,并統一分配資源;②選用先進的網絡管理平臺,可以集中對全網設備(路由器,以太網交換機等)實施具體到端口的管理能力,并可提供及時的故障報警和日志;③選用的網絡設備及其他連接在網絡上的重要設備都應支持遠程管理;④設計時需充分考慮運行維護的問題,在工程結束時,應有設計及實施文檔。
2.5 技術先進性 先進合理的技術是投資保護的重要方面。網絡核心設備應考慮使用國內外主流廠家生產的設備,同時要把先進的技術與國際公認的標準結合起來,使網絡支持國際上通用的標準網絡協議。
2.6 可擴展性 新建設的網絡應支持各種高速網絡技術,應用全系列的交換產品,拓展網絡帶寬。在工作組結構中采用組合技術,可靈活地構成不同系統,并可方便的擴展。對以后需進行網絡擴展時,前期的投資應能繼續能用。
2.7 實用性 在總體設計要一步到位,保證未來10年,滿足醫院對信息智能化的需求。架構網絡到位的情況下,可根據技術的發展改造升級現有的智能化系統,以提升技術應用水平。實施的網絡系統符合醫院實際需要和投資的合理性,防止片面追求系統的先進性和超前性造成投資的浪費。
3 網絡架構的具體技術分析及實施方案
網絡架構的具體需要技術分析包括HIS、LIS、PACS、視頻等對網絡帶寬和速度的要求。①HIS、LIS業務對網絡性能的要求。HIS主要應用在局域網中,以文字、圖形信息為主;LIS主要是一些技術數據和文字為主。HIS、LIS最集中的時間段在上午8:00-12:00并發連接,但因其數據量多為文字,對帶寬要求不算很高;②PACS業務網絡設計需求。PACS醫療應用數據包含大量影像、文字等信息,對帶寬和網速要求非常高;③視頻類業務網絡設計需求。視頻類業務包含大量音、視頻信息,對帶寬和網速要求也非常高。
假設50個客戶端,5秒內分別讀取約30MB影像,則核心網絡流量=(50×30×8)÷5=2.4Gb/s。千兆網絡最大流量僅為0.7Gb/s,萬兆網絡的流量為7Gb/s,因此建議選擇萬兆核心,以及到影像中心的萬兆匯聚。并且視頻類單獨設立網絡。
綜合醫院的需求分析和網絡架構的建設原則,醫院網絡主要采取內網、外網、監控網絡完全分離的架構,具體實現如下:
3.1 內網建設 內網采用“千兆接入萬兆主干”的思路進行建設。內外網完全物理隔理。無線網絡只作基本鋪設和測試。(圖1)
醫院內網建設在網絡結構的設置上采用核心接入的二層網絡架構,保證網絡架構的穩定性。全網核心交換機采用雙機運行。接入層采用千兆鏈路上聯至核心交換機。同時雙核心之間萬兆鏈路互聯,實現虛擬化冗余備份,邏輯上將兩臺核心虛擬為一臺,進而提高網絡的高可靠和高穩定性,兩臺核心交換機之間萬兆鏈路互聯,實現虛擬化堆疊。
網絡帶寬規劃為接入層全部采用千兆交換機,以六類雙絞線千兆到桌面。滿足醫院更新后的HIS、PACS等運行。
醫院后期業務系統的上線,內部服務器區域網絡設備要求極高的鏈路帶寬、可靠性。數據中心鏈路設計全部采用支持下一代數據中心特性的網絡設備。兩臺支持下一代數據中心特性的機房匯聚交換機采用萬兆雙鏈路上聯至雙核心交換機,實現萬兆平臺數據轉發。
醫院內網通過綜合網關出入,經防火墻與醫保網絡、區域衛生平臺、其它網絡進行互聯,實現與外部的數據交換以及安全過濾和安全保護;能夠實現上網行為管理功能,對醫院醫護人員的上網行為進行管理審計;能夠實現VPN功能,滿足移動辦公時內網資源的訪問需求。
中心機房配備2臺核心交換機,雙機熱備,各樓層布8芯光纖各一條(內網、外網、視頻共用)到各樓層弱電井光模交換機;從核心交換機連接接入交換機;從核心交換機布光纖到舊樓,將原有系統并入網絡,遠程門診通過移動公司的專線接入網絡。
3.2 外網建設
醫院在外網網絡結構的設置上采用核心-接入的三層網絡架構,接入層采用千兆光纖上聯至核心交換機。配置一臺核心交換機、一臺路由器、一臺安全網關、二臺接入交換機,如果接入交換機不夠部分利用現有網絡部分交換機,接入層全部采用全千兆交換機,以六類雙絞線千兆到桌面。
3.3 監控系統網絡建設
醫院在網絡結構的設置上采用核心接入的二層網絡架構,接入層采用千兆光纖上聯至核心交換機。核心交換機采用支持萬兆擴展的千兆光交換機進行數據轉發。接入層全部采用全千兆交換機,以六類雙絞線千兆連接監控攝像頭。
各樓層攝像頭機位相對不多,從攝像頭前端通過計算機雙絞線集中到相對樓層,再從此匯集的交換機通過光纖集中到中心機房的監控核心交換機上。機房的核心交換機通過光纖與監控中心的核心交換機相連,在監控中心進行存儲和前端電視墻進行顯示。
無線架構因耗資過大,現目前只作預留雙絞線及測試AP一個,這里就不談及無線架構。
至此,總體網絡架構成功實現并投入使用。2年多來,運行良好。具體情況如下:
①內網已實現千兆到桌面,PASC圖像因上傳下載量大,只有保證千兆桌面萬兆主干才能正常開展工作。②目前接入信息系統工作站點500多個,屬中等規模,滿足現有信息系統需求,也為后期擴展留有帶寬空間。③智能化的網絡設備通過各種遠程控制軟件對中心機房及網絡設備實現遠程調控,提高工作效率,節約人力。④監控系統因點位不算很多,數據量主要為上傳量大,下行量少,對網絡未形成壓力,運行正常。⑤排隊叫號系統、LED大屏、監控系統等前期網絡架構在保證醫院工作有序安全開展中起到非常大的作用。⑥隨著網絡的正常運行,對服務器要求反而越來越高,服務器面臨需求全面升級。
4 結論
綜上實例,實現三級醫院管理網絡架構,千兆桌面萬兆主干、使用高智能化網絡設備已成現代網絡架構必須,實現醫院工作安全有序前期必須考慮LED大屏、叫號系統、網絡化監控系統等網絡規劃,樓宇異地容災也應該考慮其中。近年無線網絡的大力推行也讓前期無線規劃能在后期得以擴展。前期網絡架構周全考慮才能滿足三級醫院智能管理需求,保證醫院未來十年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宋磊.醫院信息化建設中的網絡架構規劃與設計[J].醫學信息學雜志,2014(11).
關鍵詞:物聯網 智能建筑 綜合管理系統
中圖分類號:TU71文獻標識碼:A
智能建筑綜合管理系統是以當今先進的網絡技術、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控制技術和數據處理技術等多項技術為基礎,以現代建筑(建筑群)經營管理模式為手段,以實現安全、穩定、高效和集約式管理為目的的綜合集成管理平臺。其特點是使整個建筑的管理和監控系統集成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從層次上看,上述三者緊密相連、互相依托、互相支持。
1 智能建筑與物聯網結合的應用需求分析
智能建筑與物聯網結合的意義在于迎合時代的發展,以滿足社會發展需求,從而通過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以及推動社會經濟的發展。然而,按智能建筑設計規范,不同的建筑類型需要配備的建筑智能化系統略有不同,其中涉及一些建筑的特殊用途。在此,智能建筑與物聯網的結合需要針對普遍意義上的智能建筑。一個典型的智能建筑綜合管理系統是以綜合布線為基礎,將建筑物內建筑設備自動化系統、安全防范系統、火災報警與消防聯動控制系統、停車場控制等系統集成為一個中央信息系統。通過先進的網絡技術、計算機技術和現代控制技術,對樓宇內部的全體對象 (如設備、人們的活動、若干重要場所) 進行集中監視、控制和管理,以提高整個建筑物的管理水平。在推進“智慧城市”的發展建設過程中,智能建筑與物聯網結合是大勢所趨,迎合了建設“智慧城市”的發展趨勢,未來智能建筑的發展將融入到以物聯網為基礎的智慧城市之中。
2. 基于物聯網技術的智能建筑綜合管理系統
2.1建筑智能化系統集成
在建筑中應用物聯網技術,不僅可以將底層的“物”直接接入系統,而且將智能建筑子系統接入系統,搭建數字化管理門戶,實時監測各類建筑設備的運行狀態,提供物聯網系統集成服務,最終實現子系統信息融合,便于管理。智能建筑綜合管理系統 (IBMS) 的系統集成與它的實現功能要求有關,IBMS 集成系統主要包括面向設備的綜合管理和面向用戶的綜合管理等兩方面內容。
2.1.1 面向設備的綜合管理系統
面向設備的綜合管理系統主要有三個子系統需要綜合管理,它們分別為 BAS(建筑設備自動化系統)、SAS(安全防范系統)和FAS(消防報警系統)。其中,BAS建筑設備自動化系統包括對給排水設備的監控、暖通空調設備的監控、供配電系統的監控、智能照明系統的監控、電梯和自動扶梯的運行狀態的監控等 ;SAS 安全防范系統包括入侵報警集成系統、閉路電視監控集成系統、出入口控制 (門禁) 系統和巡更系統等;FAS 包括火災報警與消防聯動,該系統本身除了具備國家規定的聯動功能以外,還要能夠實現與其他智能化系統的全面聯動,特別是與 IBMS 集成系統要能直接聯網通信。
2.1.2 面向用戶的綜合管理系統
面向用戶的綜合管理系統主要是物業管理系統、一卡通系統、辦公自動化系統、通信系統的綜合管理。其中,一卡通系統有門禁系統和停車場管理系統。物業管理系統是 IBMS 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通過物業管理系統可實現設備的臺賬管理、檢修管理、樓宇內平面空間管理、租賃管理、停車場管理、消防管理、三表抄送和投訴管理等。
2.2 能耗監測與能源管理
基于物聯網的智能樓宇能耗監測系統對能耗信息進行實時監控和采集,可以實現對電能的最優配置與利用,保證電力監測管理系統運行的可靠性,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對人們現代化的節能低碳環保生活將是一種質的改善。同時,基于物聯網的能耗監管領域的發展也成為可再生能源以及減少能源消耗對社會經濟發展的潛在推動力。應用物聯網技術,可以實施對建筑供熱(水)、供暖、水、電、氣等用量的分類、分項計量,為建筑物業主提供能耗數據;進一步,通過對建筑中的各類能耗監測、累計、分析可以為政府相關部門、園區管理方或城市管理方提供對能耗的監測和管理。智能樓宇能耗監測管理系統是一套通過物聯網將設備與設備、人與人、人與設備之間進行聯通和資源共享的平臺,系統通過終端節點的信息采集向上給用戶提供設備信息、環境信息和節點信息,又通過分析和收集用戶的需求和指令向下連接并控制各個傳感器節點的動作單元來操縱設備。整個系統旨在通過信息的充分共享以追求現代樓宇能耗設備的自適應和智能化。
2.3 設備和安全管理
建筑中機電設備種類繁多,比如供配電設備、暖通空調設備、給排水設備、電梯、停車場設備、智能化系統設備等,設備采買時均簽有售后服務,但設備故障不能及時反映至設備廠商,有些廠商本可遠程解決的問題但因現場狀況不明,還要維修人員往返,耗費人力財力,耽誤時間,影響設備使用,給用戶造成不便。而建筑設備監控或管理系統的一個重要功能就是設備運行狀態監視、自動檢測、顯示各種設備的運行參數及變化趨勢或數據,累計運行時間,提示并記錄保養次數和時間等。應用物聯網技術,通過建筑設備遠程監控和故障診斷,可以為建筑物業主和設備供應商上傳設備運行狀態、運行記錄等設備資料,或通過監視設備現場的攝像機上傳現場視頻信號,為建筑物業主和設備廠商提供設備運行狀況監視和查詢。
2.4智能建筑公共安全系統是社會綜合安全防控技術系統的有機組成部分,需要得到社會公共安全信息資源的有力支持。應用物聯網技術,可以使建筑物公共安全報警信息(報警地點、報警類型、現場音視頻信號、監聽監視信息)及時上傳至城市公共安全部門,根據警情啟動社會公共安全保障的各種預案,為建筑內各種警情的控制與處理提供支持。
2. 5 環境質量監測
環境質量監測主要監測環境中污染物的濃度和分布情況,以確定環境質量狀況,定點、定時的環境質量監測歷史數據可以為環境影響評價和環境質量評價提供必要的依據;也可為對污染物遷移轉化規律的研究提供基礎數據。環境質量監測主要包括水環境、氣環境、聲環境的質量監測,而智能建筑中的建筑設備監控系統不僅有對水、氣、聲環境的監測,還有對熱濕環境、光環境的監測,不僅可監測室內也可監測室外,故而可提供環境質量監測所需的各類數據,為改善環境提供支持。應用物聯網技術,可以實現建筑物內外或建筑園區環境質量監測(包括水環境、聲環境、氣環境等),為建筑物業主上傳環境監測數據,并為環境保護部門提供監視、查詢環境監測信息。
2. 6 智能化系統管理與維護
建筑智能化系統運行管理的目的是為保證智能化系統的正常運行,智能化系統只有在正常運行中才能發揮其功能效果,實現智能化的真正內涵。目前智能化系統的管理模式主要有兩種,一是建筑智能化系統承建方(智能化系統集成公司)對建筑智能化系統使用方(建設單位)進行培訓,由使用方自己管理,這種方式要求使用方管理人員具有一定的文化背景和技術水平;二是由承建方代管的管理方式,因為是專業的智能化公司管理,技術上沒有問題,但因目前服務尚未專業化,在時間和服務上沒有保障,因而實施很難有保障。應用物聯網技術,可以實現建筑智能化子系統或集成系統運行狀態的遠程監視和故障診斷,為建筑使用者或擁有者上傳智能化系統運行狀態、運行記錄、系統監控界面,為智能化系統建設方提供建筑智能化系統運行的監視、查詢、維護和管理。
3. 結束語
研究表明,智能建筑的集成化和智能化水平影響著智慧城市的發展水平。目前,智能建筑均有做出不同程度的系統集成,集成系統的性能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整個智能化系統的優劣。建筑智能化系統集成系統已經是準物聯網形態或已是物聯網形態,建筑智能化系統集成為物聯網提供了數據來源,而物聯網在縱向上提高智能建筑的集成化,實現一個個智能建筑真正的互聯,最終形成智慧城市。
參考文獻:
[1] 姜永東.物聯網在智能建筑中的應用和發展趨勢[J].智能建筑,2011(1)
在樣板房這個平臺上,設計者必須將樓盤的風格和文化內涵以極其完美的方式展現給每一位參觀者,智能家居系統的設計也不例外。不僅需要考慮所有功能的實現,也要做到外觀豪華大方、操作簡捷方便,與室內裝飾、空間布局等融為一體。在樣板房智能家居系統的設計上,為了給客戶一個全面的了解和認識,基本包括了所有能夠實現的功能供客戶參考和選擇,并充分考慮裝飾效果和實用方便的平衡,達到通訊便利、安全、舒適、節能、環保的要求,既要體現現代生活的元素,又要實實在在的享受。智能家居系統功能上實現外,也需要具有不同顏色和材質豪華高貴的控制面板,與室內裝修風格相匹配,展現樣板房高端的定位。下面就以某三層別墅樣板間MY HOME智能家居系統的設計為例進行介紹。
項目概述
該別墅樣板房為三層豪華結構,包括地下層、首層和二層,室內裝飾高貴豪華、定位高端,使用MY HOME智能家居系統AXOLUTE系列對室內所有設備進行管理和控制,創造一個優質、舒適、安全、便利、節能、環保的居住生活環境空間。AXOLUTE系列屬于羅格朗集團旗下Bticino品牌,是Bticino MY HOME智能家居控制系統中的頂級豪華系列,Bticino公司是國際KNX協會組織成員之一,其運用藝術性的美學理念,設計精美、功能強大、簡捷大方。該別墅樣板房智能家居系統主要由燈光控制、窗簾控制、溫度控制、背景音樂、可視對講、安全防范、遠程控制等子系統組成。
MY HOME智能家居系統采用數字總線2芯雙絞線設計,無需中控主機,所有設備通過2芯雙絞線以星形或串形結構連接,連接不分極性:采用27V Dc低電壓供電方式,信號傳輸速率高,抗干擾能力強,可靠性高,距離可達5千米,經過擴展后傳輸距離更遠,可同時傳輸電源信號、控制信號、音頻信號和視頻信號,多通道傳輸,互不干擾;所有控制器可隨時更換位置,改變功能,改變控制負載對象,而無需更改線纜,并可自動修正設定,運行到最佳狀態,節約能源,提高效率:執行器均采用模塊化設計,采用標準35mm導軌安裝方式,無需定制特殊箱體,尤其適合于別墅等安裝空間小的環境。
系統穩定性、兼容性和擴展性強,所有設備均采用相同協議傳輸信號,任何一個設備可獨立工作運行,出現故障時不影響其他設備,含有豐富的外界通信接口如:RS232、USB、IP接口等,系統可隨時進行升級。在控制上,可采用點對點控制、場景控制、遙控、感應控制、觸摸屏、遠程網絡、電話、PDA等多種控制方式,并具有區控、組控、總控、定時、延時、條件判斷等多種功能。
項目需求分析
根據甲方需求,需要對燈光控制、電動門窗控制、背景音樂、環境溫度、可視對講、安防監控和遠程控制等多個系統進行控制,并盡量減少控制面板,但又不能影響控制效果,外觀需要和各個區域的裝飾風格相映襯,并考慮家具擺設,注意產品安裝的位置等細節,做到美觀實用。
系統設計說明
1 點對點控制為主
在功能上,為了減少控制面板的數量,設計的過程中采取了大區域以集中控制和遙控為主,小區域以點對點為主的方式進行設計。如客廳、家庭廳、餐廳等功能復雜,系統眾多的區域,采取場景控制快捷操作,觸摸屏控制進行輔助,通過觸摸屏也可以進行場景、點對點、總控、區控、組控等多種控制方式,在集中控制的同時自由控制任一系統任一負載,達到控制的隨心所欲,配合手持遙控器,即使坐在沙發上也可控制自如。而在衛生間、衣帽間、廚房等小區域一般采取點對點的控制方式,簡捷方便。
2 燈光控制燈光控制
主要采取普通開關、調光、定時、感應、延時、遙控、組合場景控制等方式,在休閑廳、家庭廳、家庭影院、客廳、餐廳、父母房、主臥室、主衛、父母房衛生間使用了調光處理,營造控制的效果和居家的氛圍。父母房和父母房衛生間使用了調光燈,考慮老人在起夜模式時,防止忽然增亮的燈光對老人眼睛的刺激,影響后續的睡眠質量,在燈光啟動和關閉時都做到漸亮漸喑:門廳燈和院墻燈設定定時模式,夏季19:00~24:00和冬季18:00~24:00自動進行開啟和關閉:車庫、衛生間、走廊和樓梯采用紅外人體感應器,并帶有光感,可調節探測距離和靈敏度,方便公共區域的走動,并設定不同的延時時間,遙控和組合場景控制在主要功能房間都有應用,使用便捷,控制簡單。
3 電動門窗控制
電動門窗控制主要采取普通開關、點動、感應、遙控和場景組合等方式,車庫門可進行遙控和室內控制,如院門別墅小門口機呼叫后,通過分機打開電動院門和車庫卷閘門,車庫內入口分別安裝A、B兩個地感,由A向B感應時車庫門延時自動關閉,由B向A感應時車庫門自動打開并延時關閉,開合簾自由開合和暫停,百葉窗可調節角度,天窗采取點動方式控制開合大小,并配合屋頂安裝的風力傳感器和溫度傳感器進行自動感應關閉:電動窗簾也可通過遙控和場景集中控制。
4 背景音樂控制
背景音樂控制方面,各主要功能房以及走廊采取吸頂式揚聲器;洗手間、廚房采用壁掛揚聲器,避免水汽和煙霧在上升過程中滯留揚聲器中,損壞揚聲器:餐廳由于二樓中空采用壁掛式揚聲器。每個房間根據喜好可播放不同的聲源,獨立進行開關、音量和頻道控制,通過紅外發射模塊控制DVD和點播機的開關、歌曲選擇。家庭影院不進行背景音樂的設計,由影音設備提供商統一設計,通過觸摸屏可定時周一至周五早上7:00自動打開指定臥室背景音樂起床提醒模式,衛生間播放廣播節耳。
5 環境溫度控制
環境溫度控制方面,在各功能房和走廊區域安裝二氧化碳探測器,自動開啟和關閉新風系統,控制空氣質量,中央空調的聯動控制可隨時進行溫度調節和運行,并集中到場景中,進行一鍵操作,系統開啟運行后會自動按照夏天和冬天不同模式,每一天每一個房間不同溫度曲線進行自動控制運行,能源管理系統通過對水、電、氣用量的實時監測,減少高能耗設備的使用頻率,提高了管理效率,節約了能源成本;花園安裝有溫度探測器和濕度傳感器,如果探測到連續超過4小時,溫度超過30度且未下雨,系統進行自動澆水,并定時早上8:00和下午17:00進行自動澆水。
6 可視對講系統應用
可視對講系統的應用上,該別墅樣板房具有兩個入口,分別安裝了一臺彩色帶夜間紅外補光功能的別墅小門口機,地下室家庭廳配置一臺5.6彩色智能終端分機、首層客廳和
主臥室各配置了一臺10’觸摸智能終端分機,地下層傭人房配置有一臺2.5彩色智能小分機,分機與分機間可進行呼叫和對講:門口主機呼叫時,所有分機自動亮屏顯示訪客圖像并響鈴,一臺接聽后其他自動關閉,可以接聽通話并開鎖,通話保密:按下靜音免打擾功能鍵,可防止晚上打擾,訪客呼叫后會自動亮屏顯示圖像沒有鈴聲,燈圖示按鈕可開啟指定庭院燈:分機也可以控制設定區域的智能家居系統,通過背景音樂揚聲器進行廣播等功能;也可作為監視器循環監視所有攝像頭和門口主機攝像頭的圖像,與監控系統聯動。
7 報警及監控系統應用
客廳也配備有8防區報警模塊,在各功能房中窗戶安裝有紅外幕簾,入口走廊、樓梯、露臺安裝有人體紅外感應器,并安裝有煙感、瓦斯以及緊急報警按鈕,通過密碼或刷卡進行撤布防,室內分機也具有防區撤布防功能;報警信號觸發后可聯動智能家居系統,打開燈光和背景音樂等發出聲音進行報警提示,同時將報警信息通過可視對講系統傳遞到物業中心進行聲光報警;在入口走廊、一樓樓梯、車庫以及庭院安裝有帶夜視功能監控攝像頭,進行24小時監控錄像,并進行存儲,同時監控圖像也可通過室內分機進行查看。通過手機或連入互聯網的電腦即可輸入用戶名和密碼進入智能家居系統進行遠程控制,包括實現所有的智能家居系統控制、實時視頻監視等功能。
裝飾色彩搭配及細節設置
在外觀設計上,公共區域采用統一的面板顏色,由于Bticino MY HOME智能家居系統在意大利具有60多年的設計歷史,在這個設計和藝術之都的城市米蘭,MY HOME智能家居系統充分體現了藝術與產品的完美結合,產品外觀工藝精美,外觀顏色、材質和形狀多種多樣,與室內豪華高貴的裝飾完美結合;并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喜好,不同的臥室采用不用顏色和材質的產品外觀,使其不僅是功能的實現方式,更是生活中耐人尋味的藝術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