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消費金融行業報告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10月大非農公布時間為10月份第一個周五北京時間20:30。
大非農指的就是美國的非農數據,非農數據指非農業就業人數、就業率與失業率這三個數值。是反映美國非農業人口的就業狀況的數據指標。這個數據是由美國勞工部勞動部門統計局統計的。
大非農公布時間為每個月第一個周五北京時間21:30(冬令時:11月--3月)或20:30(夏令時:4月--10月)。
非農就業人數,它能反映出制造行業和服務行業的發展及其增長,數字減少便代表企業降低生產,經濟步入蕭條。當社會經濟較快時,消費自然隨之而增加,消費性以及服務性行業的職位也就增多。當非農業就業人數數字大幅增加時,表明了一個健康的經濟狀況,反之亦然。因此,該數據是觀察社會經濟和金融發展程度和狀況的一項重要指標。非農業就業人數為就業報告中的一個項目,該項目主要統計從事農業生產以外的職位變化情形。
(來源:文章屋網 )
25歲的林培一直不滿意自己的鼻子和單眼皮。2016年在韓國首爾旅游時,花了3萬元做了綜合鼻部手術,又花了約2萬元開了眼角,割了雙眼皮。“做完手術之后,感覺顏值加分,自己也更有自信心了。”
無論是遠赴韓國做手術,還是選擇國內的醫療美容機構,像林培這樣的求美者不在少數。北京同仁醫院一位醫生表示,以p眼皮項目為例,他執刀的顧客最小年齡是剛中考畢業的16歲少女,“其實這是她的第二次手術,第一次是13歲時在香港做的。” 在這個看臉的時代,大家更愿意花錢買“顏值”。
美國健康醫療公司艾爾建的《全球醫美趨勢報告》顯示,中國女性在面部護理上,每個月要花費約583元,一年消費約為7000元,在各國中排名第一,比位于第二名的韓國女性每月花費要高出146元,遙遙領先全球平均月度消費255元。
醫療美容已經成為新興的消費熱潮。2015年我國整形美容人數官方統計700萬人次,年均人次增速為13.40%,預計到2018年可超過1110萬人次。從人均次數看,2015年國內醫療美容約為3人次/千人,而且后續增長潛力巨大。
聚美優品高級副總裁劉惠璞表示,消費升級首先是消費者的升級,尤其是新女性,作為消費升級的主體,她們正在與舊品牌決裂,敢于透支性消費,享受現在。對于消費升級的群體來說,寧缺毋濫,寧貴毋賤。
更美APP創始人兼CEO劉迪認為,醫療美容正在經歷從整形、微整形到輕醫美的三個階段,受消費升級影響,目前我國已經發展到輕醫美的階段,表現為光電類美容服務項目占比增加。
根據國際美容整形外科學會(ISAPS)測算,2014 年全世界醫療美容總量約2020 萬例,其中手術類占比47.7%,非手術類52.3%。在手術項目中,眼瞼手術、吸脂手術、隆乳手術排名前三,非手術項目中肉毒素、玻尿酸注射合計占比約 70%。
“從消費特征上來看,醫美正從低頻高額的消費模式向高頻平價的消費模式改變,產業的醫療屬性下降,日常消費屬性更強。”劉迪說。
醫美成為一種日常消費
清科研究院指出,當前國內醫美消費群體趨于年輕化和廣泛化,35歲以下消費者占了88%的醫美市場份額,多以都市年輕中產階級為主,愿意為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質而購買專業的服務醫療,包括整形、減肥、心理、皮膚、產后恢復、抗衰老等項目。
新氧APP創始人兼CEO金星說,醫美行業從過去的高收入、高消費、高年齡的高端群體,逐步轉變為大學生、白領等普羅大眾,分期、保險等金融服務正是瞄準這一群體的支付需求和保障需求應運而生。
而醫美金融也是當前醫美O2O平臺探索的商業模式。2016年以來,更美、新氧等APP紛紛與消費金融公司合作,在平臺上提供分期支付、保險、白條等金融服務。“自2016年以來,隨著消費升級,醫美平臺的消費形式多樣化、客單價變多、消費者購買增值服務的醫院增加了,后者是去年以來最為顯著的特征,為醫美消費金融提供了空間,” 金星說。
另一方面,也有金融機構也加入了醫美領域,以深圳市小牛消費服務有限公司(下稱“小牛分期”)為例,其品牌負責人李嘉文表示,醫美的消費群體偏年輕,這個群體往往會傾向借貸、分期支付等金融服務。2015年9月,小牛分期上線,就把醫美行業列為重心,在與美容醫療機構的合作,線上線下都提供金融服務。
除此之外,行業也在進行品牌升級,為提高行業效率、提升用戶體驗。以更美APP為例,其平臺正在對醫美商家和機構分級,選出優質服務商,協助其打造自己的醫院和醫生品牌,提供運營方案。今年開始,更美又與騰訊、潮宏基、小豬短租等超過20家品牌合作大部分與女性、消費升級相關的品牌傳播。
劉迪表示,醫美在消費升級中屬于醫療與時尚行業的融合,年輕人希望醫美更加時尚,有更好地消費體驗、更實惠的價格和更專業醫師服務,“平臺需要更精準地找到消費人群,讓他們認識并且體驗到醫美行業的時尚+醫療雙重屬性。”
APP的“醫美一條街”
自2013年以來,醫美O2O興起。各路醫美APP出現,網羅了國內眾多醫美機構――公立醫院、民營機構、私人診所,每家醫院的價格、口碑、醫生介紹等都在APP上面,相當于把韓國的“狎鷗亭洞”搬到了網上,做中國的“醫美一條街”。
醫美O2O為醫美機構提供了營銷渠道,也為消費者解決了信息不對稱問題。現在,市場上包括新氧、更美、悅美、美黛拉等在內的醫美O2O平臺超30家,其中前幾名APP的用戶規模均達數千萬,入駐的醫美機構、醫生也以千計。
加上各路資本也在不斷涌入醫美市場, 2010年以來,醫美行業在投資數量增加的同時,投資規模也在急劇增大,2015年投資案例數達249起,較2008年增長超過15倍,投資金額增長近10倍。
根據清科研究中心2016年的《中國醫美行業報告》指出,當前我國醫療美容服務量(包括手術及非手術)由2009年的270萬例增加到2013年的480萬例,并預計于2018年達到1020萬例。假設屆時1個案例平均收費1萬元,醫美的市場規模合計超1000億元。
關鍵詞:金融風險 杠桿化 系統性風險 金融監管
中圖分類號:F831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1770(2010)05-017-06
杠桿是物理學概念,引申到經濟學中,是“以一個小的資本,去撬動大的資產和利益”。在此次全球金融危機中,金融機構過度承擔風險,資產負債表過度擴張,導致杠桿程度過高。危機爆發后,金融機構的資產和負債規模被迫收縮,不得不去杠桿,又進一步引致信貸緊縮、企業投資減少、居民消費不振,對宏觀經濟造成負面影響。可見,杠桿問題值得高度關注。
宏觀經濟中,不僅金融機構存在過度承擔風險情況,居民、非金融企業和政府累積負債也會增加其資產負債杠桿程度。度量居民、非金融企業、金融機構和政府杠桿化程度的指標很多,常用的方法見表1。根據計價方法的不同,杠桿率(或杠桿倍數)可分為賬面杠桿率(賬面杠桿倍數)和市值杠桿率(市值杠桿倍數)。
一、 直接作用:金融機構過度杠桿導致系統性風險增加
金融體系整體杠桿程度過度,各種風險相互觸發、相互推動,系統性風險積聚并形成的概率將成倍增加。
(一)復雜性增加
在資產證券化、衍生品及抵押品交易中,金融機構保證金及創新產品杠桿作用成倍放大了金融機構融資能力。保證金的杠桿作用,意味著金融機構只需有限的保證金,就可進行巨額交易。一旦市場劇烈動蕩,金融機構無法輕易平倉或在平倉時遭受巨額損失,成為系統性風險的重要來源。金融衍生品等創新產品交易機制中,既存在內嵌式的又存在外源型的“杠桿”。多層次、混合工具、跨行業的杠桿設置方式,使杠桿放大效應呈幾何倍數遞增(見圖1)。
杠桿程度越高,結構特征越多樣,交易越復雜,風險越易通過交易對手直接敞口和繼生性敞口傳導,投資者、市場中介和監管者越難看清風險的集中程度,容易積聚重大的系統性風險。
(二)脆弱性放大
系統性風險往往來自系統中最脆弱機構和領域,并由系統內部的關聯性傳染、蔓延。當金融機構債務規模過大、資產負債表杠桿程度過度時,用于抵御風險的資本基礎越薄弱;銀行系統中脆弱性機構越多,抵御外部沖擊的能力越弱。一旦出現觸發事件,單個或多個機構發生危機的可能性越大,金融市場功能被沖擊破壞的概率越大,系統性風險隱患大為增加。
(三)順周期性
金融機構杠桿比率的變化和資產負債表規模的變化正相關。部分資產價值依賴于當前市場價值,在經濟高漲時資產價值高、杠桿率上升;經濟低迷時,資產價值低、杠桿率下降。從而,杠桿化具有順周期性。
杠桿的放大周期作用也可直接由風險價值的逆周期性體現出來。由于杠桿率與風險價值互為倒數,當杠桿值很高時,可度量的風險價值往往很低。高的杠桿率導致資產價格的波動加大,與資產回報的相關關系也相應增大。
二、放大路徑:過度杠桿加深關聯度,進一步放大系統性風險
金融機構、市場和體系的關聯性體現在溢出效應和金融機構的外部性上。金融機構資產負債表過度杠桿不僅意味著金融機構之間相互關聯程度增加,也意味著與之相關的居民、企業、金融機構、政府之間關聯程度加深。一旦系統性風險爆發,擴散及蔓延范圍會放大。
金融機構資產負債表增加杠桿程度,加深了與之相關的經濟部門關聯程度。居民、企業、金融機構和中央銀行的資產負債表相互關聯。居民和企業從銀行貸款,是居民和企業的負債,同時也表現為銀行的資產。銀行從中央銀行獲得再貸款,是銀行的負債,也表現為中央銀行的資產。
一國中央銀行的資產負債表,集中展示了該國的經濟活動。中央銀行的外匯儲備體現了其他國家負債;中央銀行向金融機構貸款,體現為中央銀行資產負債表的資產,以及金融機構資產負債表的負債(見表2)。
一方面,金融機構、企業、居民及政府等杠桿程度越高,意味著存在交易關系、互為交易對手的經濟部門關聯程度越高,內在依賴性越強。另一方面,居民、企業、其他交易對手等客戶杠桿程度越高,金融機構越難以監測和管理交易對手風險,防范交易對手風險壓力越大。金融機構杠桿率越高,監管部門和最后貸款人防范系統性風險壓力越大。
經濟部門可通過調整自身資產負債情況增加或降低杠桿;不同經濟部門去杠桿操作,會相應改變其他部門資產負債表。居民通過增加負債規模增加了杠桿程度,反之亦反;金融機構可通過增加利潤留存比例、新增資本、降低資產和負債規模,或者降低資產的風險水平等去杠桿。極端情況下,違約和破產也可以稱得上是降低負債水平、從而去杠桿的方式。
當資產價格出現急劇變化時,居民家庭和非金融企業可能并不立刻調整自己的資產負債表。與居民家庭和非金融公司相反,金融機構為保持足夠的流動性,會迅速針對預期風險和資產價格的變化做出反應。當資產價格劇烈下跌時,金融機構會被迫拋售資產獲取更多的流動性。這些經濟行為又導致資產價格進一步下降,影響企業、居民資產負債表狀況。
金融危機發生后,市場一度陷于困境,美聯儲和財政部實施一系列救助措施,幫助陷入困境的金融機構和其他企業融資或舉債。換言之,美聯儲通過增加自身資產負債表的杠桿程度,幫助企業和居民去杠桿。
國與國、經濟體與經濟體之間借貸等行為,會影響各自資產負債表,從而改變杠桿狀況。過去20年間,美元資本在全球大規模流動,金融創新和杠桿經營的理念隨之傳播。對沖基金、投資銀行及結構化的融資方式助推資產升值,在當時又推動了實體經濟增長。此外,由于國際資本市場的高流動性和各國間利率政策差異,華爾街向歐洲等其他區域輸送資金時進一步要求高于本國貸款利率的資金回報率,因此,美元資本輸出的同時,高杠桿經營也被同時傳導擴大了。
隨著關聯程度的加深,一旦系統性風險爆發,風險沿著交易產品等渠道不斷傳遞和擴散,波及不同經濟部門,最后沖擊實體經濟的各個層面,并由一國、一個區域蔓延到全球,放大了系統性風險的破壞力。
此外,從杠桿或去杠桿的方式或影響看,可以是經濟部門主動或正向的運作或操作,也可能是被動操作,并對宏觀經濟產生不同影響。如美國金融機構1990年3季度到1995年4季度的去杠桿化和非金融公司1990年2季度到2006年3季度的去杠桿化,都發生在宏觀經濟整體向好的大背景之下(楊金梅,2009)。由于利潤快速積累,金融機構和非金融公司的去杠桿表現為資本增速高于負債增速,且在此過程中,金融機構和企業的資產負債規模均有擴張,企業投資和居民消費都有增加,因此對宏觀經濟產生正面影響。
美國次貸危機爆發后,由于不良資產侵蝕資本,金融機構資產和負債規模被迫下降,不得不去杠桿,引致資產價格下跌、銀行信貸減少、企業投資下降、居民消費萎縮、失業人數上升,對該國宏觀經濟產生負面影響。
三、美聯儲資產負債表視角:美國金融機構的去杠桿化
與歷史上美國各私人部門往往分別去杠桿不同,美國次貸危機爆發后,所有私人部門均被迫去杠桿,并且金融機構的去杠桿操作與居民、非金融企業去杠桿操作相互影響相互強化。這一過程正如Irving Fisher(1933)描述的“債務型通縮”(debt deflation)。
概括來看,危機后去杠桿化呈現六個階段:
第一階段:金融產品去杠桿化。2006年美國房地產價格開始下降、房貸違約率上升,其影響首先體現在各種建立在次級按揭房貸基礎上的衍生品價格大幅下跌,種類繁多的結構性金融衍生產品市場泡沫紛紛破裂。
第二階段:金融機構去杠桿操作。由于金融機構投資衍生產品形成巨大損失,面臨流動性困難,被迫減記不良資產并大幅減少對風險資產的暴露,從而降低杠桿程度。
第三階段:作為消費者或投資者的非金融企業和居民去杠桿操作。金融機構的去杠桿導致信貸成本大幅上升、借貸條件變得異常苛刻,而資產價格下跌又降低了企業和居民抵押品的價值,企業和居民融資受限,不得不去杠桿。
第四階段:不同經濟部門去杠桿相互強化。居民去杠桿導致居民減少消費支出,投資者出售資產,加劇了各類資產(如房地產)價格的縮水并產生負財富效應,這使以英美家庭部門為代表的消費者減少舉債或提高儲蓄率來增加凈儲蓄,緩沖家庭財富萎縮。企業的銷售受到影響,也被迫去杠桿操作。企業銷售和生產的下降導致企業減少股息發放、降低生產規模、減少工人工資和勞工雇用,從而減少居民的收入,進一步促進居民去杠桿。
第五階段:企業和居民的去杠桿操作進一步加劇實體經濟基本面惡化的速度和程度,從而加劇了金融機構利潤的下降以及各類資產價格的下跌,反過來強化了金融機構去杠桿。
第六階段:全球經濟去杠桿。面臨經濟基本面的惡化,各國政府紛紛出臺經濟刺激政策方案。實現政策效果的需要增加政府主導的支出規模,為減少經濟刺激計劃效應因進口“漏出”本國經濟系統,政府支出規模的增加盡量用于購買本國制造的產品,否則,也不能使本國經濟受益。客觀地講,在全球金融危機的背景下,各國政府動員本國財政資源刺激經濟,并相互博弈,出現了全球經濟的去杠桿化。這種情況歷史上曾反復出現。1929年至1932年的世界經濟危機中,美國《斯木特―霍利關稅法案》率先將2萬種進口產品的關稅大幅提高,引發各國跟隨效應和其他國家的報復性關稅;每個國家都試圖將自己與外部危機隔絕開來,結果反而加劇了危機在全球蔓延的速度和程度,世界經濟狀況進一步惡化。
2007年6月末,美國次貸危機越演越烈,作為“市場終極信用機構”美國美聯儲、財政部等采取多種方式救市,為市場提供流動性,幫助金融機構去杠桿。以華爾街五大投行并購、倒閉、轉型為標志,高杠桿業務開始退潮。這一過程導致美聯儲資產負債表的規模與結構發生顯著變化。
2007年6月底,美聯儲資產總規模為8993億美元,資產負債表非常簡潔。在資產方,87.9%資產為美聯儲持有的美國財政部債券;在負債方,90%負債為流通中的貨幣。隨后,美聯儲資產負債表規模急速膨脹。截至2009年末,美聯儲總資產由2007年6月的8993億美元上升到22375億美元,兩年半內增長了2.49倍。
(一)美聯儲資產負債表中新資產項目顯著增多、金額巨大
第一,2009年1月新設“按揭貸款支持債券”(Mortgage-Backed Securities)項目,用于反映美聯儲收購的由房利美、房地美、吉利美擔保的按揭貸款支持債券。該收購計劃于2008年11月公布。計劃收購5000億美元的按揭貸款支持債券(占該市場總量的1/9),用以提高該市場的流動性,壓低市場利率,從而穩定長期住房抵押貸款利率,重振樓市,促進美國經濟復蘇。2009年末,該項目余額為9096億美元,占資產方余額的40.7%。
第二,2007年12月新設“定期拍賣信貸”(Term Auction Credit)項目,用于反映通過定期拍賣便利機制(Term Auction Facility, TAF)向符合條件的存款機構投放信貸情況。2007年12月美聯儲推出定期拍賣便利(TAF)機制,允許存款類金融機構使用更廣泛的抵押品,通過拍賣機制獲得美聯儲的短期貸款。該項目屬短期項目,是流動性投放的重要工具。2009年末余額已逐步減至759億美元,占資產方余額的3.4%。
第三,2008年6月新設“所持Maiden Lane LLC(Ⅰ―Ⅲ)資產凈額”(Net Portfolio Holdings of Maiden Lane LLC Ⅰ―Ⅲ)項目,用于反映美聯儲持有Maiden Lane公司資產凈額。Maiden Lane公司成立用以救助貝爾斯登等公司。該項目2009年末余額為648億美元,在資產方占比2.3%。
第四,2009年3月新設“定期資產支持證券貸款便利”(Term Asset-backed Securities Loan Facilities)項目,反映美聯儲通過定期資產支持證券貸款便利機制(Term Asset-backed Securities Loan Facilities, TALF)向資產支持證券持有者發放的信貸情況。TALF計劃旨在向資產支持證券的持有者以其證券作為抵押品發放貸款,這些抵押品范圍比較寬泛,包括學生貸款、消費類貸款和小企業貸款支持的證券,從而提振消費者貸款。此項目在2009年3月25日首次出現時余額為6.71億美元,到2009年末已提高至476億美元,在資產方占比2.1%。
第五,2008年12月新設“向AIG貸款”(Credit Extended to American International Group)項目,用于反映美聯儲向AIG貸款余額。自2008年9月以來,美國政府四次對AIG施以援手,美聯儲給予貸款支持。該項目目前余額為207.7億美元,在資產方占比0.9%。
第六,2008年6月新設“所持LLC的商業票據融資便利凈額”(Net Portfolio holding of Commercial Paper Funding Facility LLC)項目,用于反映美聯儲通過商業票據融資便利(Commercial Paper Funding Facility, CPFF)機制面向商業票據發行者發放信貸的情況。
根據該機制,美聯儲設立一個特殊目的機構(SPV),來向票據發行者購買無擔保商業票據和資產擔保商業票據,這意味著美聯儲可以繞開金融機構直接對工商企業實施融資支持。該項目一度高達近2000億美元,2009年末余額為140億美元,在資產方占比為0.6%。
第七,2008年3月新設 “一級交易商信貸” (Primary Dealer and Other Broker-dealer Credit)項目,用于反映美聯儲通過一級交易商信貸便利機制(Primary Dealer Credit Facility, PDCF)向一級交易商發放的信貸。一級交易商提供合格的抵押品,以再貼現利率可從美聯儲獲得隔夜拆借資金。通過這一機制發放的信貸,在2008年10月達到最高值1476億美元之后一直下降,至2009年末已降為0,表明一級交易商資金緊張的局面已有所緩解。
第八,2008年9月新設“資產支持商業票據貨幣市場共同基金流動性工具”(Asset-backed Commercial Paper Money Market Mutual Fund Liquidity Facility)項目,用于反映美聯儲通過資產支持商業票據貨幣市場共同基金流動性便利機制(Asset-backed Commercial Paper Money Market Mutual Fund Liquidity Facility, AMLF)向存款機構和銀行控股公司發放信貸情況。AMLF旨在為存款機構和銀行控股公司從貨幣市場共同基金購買資產支持商業票據(ABCP)提供資金。通過AMLF機制發放的信貸在2008年10月達到最高值1458億美元之后一直下降,2009年末已降為0,說明貨幣市場基金市場資金緊張的局面已得緩解。
上述工具都超越了傳統中央銀行職責,體現了美聯儲向金融機構及市場提供最終儲備的積極態度。與此同時,美聯儲原有資產項目如“持有財政部債券”等金額基本持平微有下降,從2007年6月底的7904億美元,減至2009年末的7765.8億美元,減持1.7%,在資產方占比為34.7%。
(二)美聯儲負債方增長較快
首先,“流通中的貨幣”(Currency in Circulation)余額較快增長,由2007年6月的8097億美元增長到2009年末的9296億美元,增長了14.8%。
其次,新增“美國財政部補充存款賬戶”(U.S. Treasury,supplementary financial account),以反映增發國債籌措的資金。2008年9月美聯儲與財政部達成協議,由美國財政部通過增發國債將籌措到的資金轉入財政部在美聯儲新設立的“補充存款賬戶”中,為美聯儲提供了資金來源。
2009年末,美國財政部在美聯儲的存款(一般存款賬戶加補充存款賬戶, U.S. Treasury, general account and U.S. Treasury, supplementary financingaccount)共計1299.5億美元,占負債方的比重從2007年6月的0.5%上升到2009年末的5.8%。
截至2009年末,美國國債已達12萬億元,相當于美國年GDP的90%強。此外,根據2010年3月10日美國財政部預算報告,至2010年2月美國政府已連續第17個月出現預算赤字,赤字規模再創記錄達2209.1億美元;2010年美國財政赤字預計達1.6萬億美元,相當于美國GDP的10.6%。大量增發、政府巨額財政赤字等因素影響了美國國債價格。2009年,美國國債是全球表現最差的債券,綜合價格下跌3.7%,創下自1978年以來最大跌幅。
最后,準備金余額(Reserve Balance with Federal Reserve Banks)迅猛增加。從2007年6月的72億美元增加到2009年末的10693億美元,增長了約149倍,在負債方的占比從0.8%上升到48.9%。以往,商業銀行繳存美聯儲的準備金并不付息。2008年10月《問題資產救助計劃》通過的最初幾周,美聯儲對商業銀行的法定準備金和備付金(超額存款準備金)支付了不同的息率,后又統一了兩種準備金付息率。2009年末,美聯儲支付的準備金利率為0.25%。缺乏放貸動力的銀行甚至愿意在美聯儲賬戶上保留高額的超額存款準備金以獲取無風險利息收益。
由此可以得到一個清晰的美聯儲籌集、運用資金的路線圖,即財政部將增發國債籌集到的資金存入美聯儲,美聯儲采用各種創新工具投放到市場,金融機構則將得到的流動性通過超額儲備的方式存回美聯儲。
由于美聯儲的特殊性,以調整后的總資產/核心資本測算,截至2009年末美聯儲的杠桿倍數為42.9倍,大大高于2007年6月的17.3倍。
美聯儲快速膨脹了自身資產負債規模,過度擴張杠桿,一方面保持了金融體系的流動性,保護了銀行業信貸投放能力,幫助恢復金融體系理性杠桿程度;另一方面,超越了傳統中央銀行職能,直接為工商企業、住房、助學等重點領域提供融資支持,幫助它們減輕負債壓力,從而去杠桿。
從政策實施難度看,“聯儲引導、市場緊隨”的方式,將金融機構和企業的負債壓力移向美聯儲,使其承擔了巨大風險。一旦美聯儲高度膨脹資產負債后仍“救市失敗”,有可能徹底擊垮市場信心,而這將是美聯儲無法承受的近乎無限大的成本。
從政策效應分析,短期看,在危機時機,美聯儲膨脹資產負債表對推動美國房地產證券化市場等金融市場、緊急救助金融機構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化解了金融市場和金融機構的系統性風險隱患。長期看,美聯儲過度杠桿醞釀著更大的系統性風險隱患。危機不會永遠持續,當危機沖擊的不利影響逐漸消退,生產和消費活動逐步穩定后,美聯儲若不能正確選擇反向調整資產負債表的時機、力度和方式,平穩實現自身去杠桿,可能會產生比此次危機沖擊更大的不確定因素。
因此,不能簡單、割裂、孤立地看待金融機構杠桿程度的增減變化,應以全面、整體的觀念,深入分析不同經濟部門的杠桿變化趨勢和程度,監測和評估脆弱性領域,研判系統性風險積聚的時空區間和可能觸發因素。
四、啟示與思考
由于金融機構之間、金融機構與其他經濟部門之間關聯度不斷增加,還需從宏觀視角進一步加強對金融體系、企業等杠桿程度的監測及引導。
一是加強對企業和居民部門負債水平和杠桿程度的統計監測。政府、企業、居民、金融體系保持健康的負債水平和杠桿程度對整體經濟健康運轉意義重大。
金融體系信息化發展相對最完備。政府宏觀財務體系較以往更具開放性。投資者財務和經營者財務信息化程度較高。上市公司數據披露較為規范。發生過金融業務的企業、居民、重點行業等資產負債情況可以通過金融體系加以了解。
目前來看,我國中小企業應加快推進基于企業會計準則和內部控制評價報告的可擴展商業報告語言(XBRL[1]),形成“數出一門、資料共享”的統一會計信息平臺,更好地滿足投資者、債權人、監管部門等有關各方的需要,為進一步引導各經濟部門保持合理的負債程度及杠桿水平奠定基礎。
二是對主要金融行業設置內嵌式杠桿監管機制,統一加強銀行、證券等行業杠桿程度宏觀審慎監管與企業與居民家庭不同,金融部門杠桿和去杠桿操作更加主動、靈敏。因此,應推進對金融機構杠桿累積因素敏感性分析,科學測算確定銀行、證券和保險業合理的整體杠桿區間,適時遏制經濟擴張時期主要金融行業過度負債,制定合理適當的杠桿水平行業監管標準,有效防止金融行業資產規模過度擴張和過度承擔風險,控制系統性風險。為有效補充資本監管工具,我國銀行業監管部門已建立杠桿率監管標準,作為審慎監管新的重要工具,進一步增強了系統性風險管理能力。與此同時,由于風險傳遞加速,還需進一步完善金融控股公司、關聯企業、母子公司等并表杠桿程度的宏觀審慎監管。
三是加強宏觀審慎監管政策、貨幣政策、財政政策等的協調配合,建立整個社會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相互平衡,健康、合理、適度的杠桿基礎。加強宏觀審慎監管政策、貨幣政策、財政政策的協調配合。把社會整體負債情況,包括政府(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金融部門、企業(大型企業和中小型企業)、居民家庭部門等杠桿結構及其平衡情況納入宏觀監測的內容。推動各經濟部門的杠桿程度評估更好地支持金融體系層面的杠桿程度監測與評估。引導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相互平衡,推動各經濟部門負債程度和杠桿水平維持在健康、合理、適度的區間。
四是加強宏觀部門杠桿操作規模及方向有效性監管。宏觀經濟部門調整資產負債情況,具有再杠桿或再去杠桿意義,影響銀行及企業杠桿情況。宏觀經濟部門應當在金融體系層面和銀行、證券、保險等行業層面進一步推動宏觀審慎監管工具的研究開發。把握金融部門、房地產等重點行業、地方政府(如地方融資平臺)等杠桿擴張特點,創新調控政策工具集,及時、定向、主動引導重點領域杠桿程度,減少市場泡沫。
五是加強對其他國家杠桿操作影響跟蹤研究。需深入研究美國中央銀行、財政部在應對金融危機時,采取的一系列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創新工具以及美聯儲資產負債過度膨脹的情況。創新工具的設計和應用主要針對金融機構和相關資產的流動性、貨幣市場或特定金融產品市場穩定。不同政策工具的目標對象、有效時機、提供資金量、運作方式對金融體系去杠桿作用各有不同,不僅影響著當前的危機走向,影響著美元匯率和國際貨幣體系,也會對未來全球經濟和金融發展產生深遠影響,需加強跟蹤研究。
注:
[1] XBRL,eXtensible Business Reporting Language簡稱,即可擴展商業報告語言,是目前應用于非結構化信息處理尤其是財務信息處理的科技和報告術語的結合體。其原型為XFRML,是一項由美國會計師協會(AICPA)于1999年發起的計劃,旨在提供一個以XML為基礎的全球企業信息供應鏈,方便使用者取得、交換、分析。我國財政部等部委是可擴展商業報告語言(XBRL)中國地區組織執行委員,從2006年起,力爭用5-10年努力,建全會計信息化標準體系(包括可擴展商業報告語言XBRL分類標準)。
參考文獻:
1.Archarya,Viral, 2009.“A Theory of Systemic Risk and Design of Prudential Bank Regulation”,CEPR Discussion Paper No.7146,London:Centre for Economic Policy Research.
2.Armstrong, J., E. BordeleauLabrecque, A. Crawford and C. Graham, 2009.“The Role of Regulatory Limits on Leverage: The Canadian Experience”, Bank of Canada.
3.De Larosière, J., L. Balcerowicz, O. Issing, R. Masera, C. Carthy, L. Nyberg,,and J. Pérez Onno Ruding, 2009.“The High-level Group on Financial Supervision in the EU”, Brussels.
4.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2009.“Lessons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for Future Regulation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nd Markets and for Liquidity Management”, Prepared by the Monetary and Capital Markets Department.
5.Panetta, F. and P. Angelini, et al., 2009.“Financial sector pro-cyclicality: Lessons from crisis”, Occasional Paper No.44, Bank of Italy.
6.Wellink, N., 2009.“The Importance of Banking Supervision in Financial Stability”,BIS Press Releases.
7.Tarashev, N., C. Borio and K.Tsatsaronis,2009.“Allocating Systemic Risk to Individual Institutions: Methodology and Policy Applications”, BIS Working Papers.
8.[馬來西亞]沈聯濤.十年輪回――從亞洲到全球的金融危機[M].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2009
而那句代表恒安標準的口號“生活比生存更廣闊”,也透出了濃濃的人文關懷和社會責任,讓人心生暖意。
近日,消費者又一次感受到了恒安標準暖暖的貼心服務,他們可以無償使用公司提供的投連險投資報告。談到此舉的目的和意義,恒安標準人壽保險有限公司的運營總監安迪?克萊克斯意趣盎然。
視投資者教育為己任
問:為消費者無償提供投連險投資報告的目的是什么?您希望消費者能從中得到什么益處?
安迪:主要出于2個方面的考慮。一是隨著中國越來越多富裕人群的出現,他們希望能夠更好地打理自己的財富,但同時也面臨著更多的選擇。公司無償提供投連險投資報告.希望通過專業人員所作的專業報告,能夠滿足這部分人群在金融信息方面的強大需求。
另一方面,保險公司承擔著教育投資者的責任,體現在通過為客戶提供理財知識,引導客戶理性看待金融行業。投資報告會提供一些財經新聞、監管變化、美國經濟走勢以及公司分析師的相關報告。這正是一個信號,傳遞出我們公司想去承擔更多的責任。
問:投連險投資報告多長周期一次?消費者如何獲取投資報告?
安迪:投連險投資報告一個月一次。消費者可以登錄恒安標準公司的網站,找到一個專門的投連險版塊,輸入名稱就可以看到最新的賬戶價值、投資狀況以及各種分析圖表。這個報告的制作、,我們借鑒了英國標準人壽公司的經驗,以及亞洲一些同業公司的做法,相對來說,閱讀比較容易,也比較清晰,方便客戶使用。客戶還可以通過網絡、短信、電話等多種方式隨時了解投資的狀況或者獲取信息。
問:這次為消費者提供無償投資報告可以被看做是一種競爭手段喲?
安迪:當然,我們希望通過提供投資報告增加競爭優勢。如果客戶來購買保險.首先要讓其感覺這是個有誠信的公司,并致力于長期發展。在英國,我們有良好的聲譽,幾乎每個人都知道我們從1825年就從事保險業務了。在中國,我們也希望能進一步提升這種聲譽,讓每個人都能認識我們。我們希望提供給客戶的不是一些急功近利的東西,而是希望通過長期維護客戶關系而達到幫助他們理財的目的。所謂事實勝于雄辯,如果我們告訴客戶希望長期維護關系、長期提供服務,那可能會有人問,你們實際做了哪些事情?我們做的一些公益廣告、慈善活動,包括這次免費開放投資報告,都很好地體現了我們在實實在在地做事情,而不僅僅是體現在語言上。
問:在投資者教育方面,恒安標準還做了哪些工作?
安迪:無償提供投資報告.其實就是一種投資者教育。這個報告會評論市場的走勢,利率、通貨膨脹的變化.以及哪些行業存在投資機會。在與消費者的溝通過程中,我們會給他們一些合理的理財建議。比如,某人手頭有一筆錢投資,但6個月后就要另有他用,那我們就不會推薦他去買進取型賬戶的投連險。因為進取型賬戶收益高,同時風險也高,更適合長期的投資。
再如對團險客戶,我們會出具一個投資策略.建議雇主選哪種賬戶會更適合,對投資的范圍做一個限制,讓參加團險的員工在這個范圍內挑選,這樣就可以從整體上保證員工退休的計劃不會受到影響。
在團險方面,我們從英國引進了一個“生命周期”概念。如一個人離退休還有30年時間.那在前幾年可以選擇風險較高的投資品種,因為年輕的時候不需要這筆錢,即使中間有震蕩,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趨勢總是向好的。隨著年齡的變化,投資賬戶需要從高風險的、激進型的向低風險的、穩健型轉移,我們會根據不同的階段給出相應的合理的建議。
我們是壽險專家
問:恒安標準人壽獲得了很多榮譽,如蟬聯和訊網年度“最受信賴的外資壽險公司”、全球品牌論壇組委會“中國生活方式最佳品牌(保險)”、搜狐網“網民最信賴外資壽險公司”,反映出中國消費者對恒安標準人壽“壽險專家”品牌的信賴和支持。恒安標準是怎樣來贏得消費者的?
安迪:首先,恒安標準的經營模式是“以客戶需求為導向”,因此我們培養了一批專業、值得信賴的理財顧問。我們的理財顧問不會給消費者推薦某一種產品,而是根據其家庭責任、資產結構、收入情況及職業生涯發展等整體狀況提供財務規劃建議,幫助他做決定。從技術上,我們給銷售人員提供了一個理財分析工具,輸入消費者的一些基本情況,如生日、姓名、理財需求、理財目標等信息后,就能出具一份分析報告供客戶參考。
人的一生無非涉及5個方面的內容:健康、保障、儲蓄、退休、教育,但這5個問題在人的不同階段重要性是不同的,如一個人21歲、未婚、無子女,如果這個階段考慮子女教育就很不現實。與投保人建立關系后,我們的理財顧問會每年一次對他的情況做一個檢查。利用理財工具做出的報告,可以讓他選擇適合自己的產品。
在團險方面,我們公司的電子商務還是比較強大的。如果成為我們的團險客戶,我們會提供一個網頁。團險客戶的人事部通過這個網站,足不出戶就可以隨時了解到整個公司的投保情況,如新員工、離職員工所帶來的保險變化,而不必再通過保險公司。而對于參加團險的員工.也會有一個用戶名和密碼,同樣可以通過這個網站了解自己的保險情況。問:除了這些,為確保提供最及時和最便利的服務,恒安標準從技術上做了哪些準備和投入?
安迪:在團險上,我們做了很大的投入,如系統升級,電子商務等。最近我們引進了一套自動工作流系統,即AWD(AUTOMATIC WORK DISTRIBUTOR)系統,可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和質量,這套系統在美國和歐洲運用得非常廣泛。
對于保單的處理,目前市場上一般使用影像系統,即把保單在當地掃描后再運到處理地。恒安標準人壽使用的AWD系統更智能化。
恒安標準保單的處理業務集中在天津,例如成都的一個保單經掃描后,經AWD系統會進入一個自動工作流,系統會自動建立一個專門的文檔,并自動識別。業務員會根據文檔的類別進行操作。
關鍵詞:文化產品;眾籌平臺;互聯網
中圖分類號:F832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28-000-02
一、文化產品互聯網眾籌平臺的相關界定及發展現狀
1.文化產品:注重體驗價值的精神消費品
按照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定義,文化產品(cultural products)包括文化商品(cultural goods)和文化服務(cultural services)。其中,文化商品指能夠表達觀念、符號和生活方式的消費品,包括書籍、雜志、多媒體產品、軟件、唱片、影片、錄像、視聽節目、工藝和時尚設計等。文化服務是指旨在滿足文化興趣和需求的文化活動,主要包括著作權許可活動和其他與著作權相關的服務,音像分銷活動,藝術表演和文化活動的宣傳,以及提供和保存圖書、唱片和文物等文化信息的活動(包括圖書館、檔案館和博物館等機構的活動)[1]。
文化產品和一般的物質產品在功能、屬性和表現形式上有很大的不同。文化產品的核心是其所蘊含的“體驗價值”,它是超越功能效用的精神性消費。文化消費大多數是主觀的感性消費,體驗價值的雙向性決定了文化消費者關注體驗的自主性、創新性和參與性,同時對文化產品的創意和差異性比較在意。
2.眾籌平臺:創意的集合地
眾籌是一種大眾通過互聯網相互溝通聯系,并匯集資金支持由其他組織和個人發起的活動的集體行動[2]。眾籌平臺,即為這種集體行動的網站載體。世界上最早建立的眾籌網站是ArtistShare,于2001年開始運營,被稱為“眾籌金融的先鋒”。2009年美國的眾籌網站Kickstarter,使眾籌進入大眾的視野。
中國的第一個眾籌平臺是于2011年7月上線的“點名時間”,在網站的運作模式及網頁設計風格上仿照了Kickstarter。2012年2月,國內首家垂直型眾籌平臺“淘夢網”成立了,該網只針對微電影進行眾籌。隨后各種眾籌平臺陸續出現,按照眾籌模式的不同大致可以分為債權眾籌、股權眾籌、回報眾籌、捐贈眾籌。債權眾籌就是企業或個人通過眾籌平臺向其他多個出資人借款,國內有人人貸、拍拍貸、積木盒子等;股權眾籌就是投資人用創業企業的股權換取對價資金,國內有使匯、大家投等;回報眾籌也可以稱為獎勵式眾籌或預售式眾籌,投資人獲得的報酬必須是非現金或者非股權式的,大多為實物回報或者服務承諾,例如點名時間、追夢網、眾籌網等;捐贈眾籌是指投資者不能獲得任何實質性的獎勵的一種眾籌模式,比如微公益。
眾籌不僅是一種新形式的互聯網金融,也創造了一種新的互聯網商業模式,它可以有效地解決中小企業的資金問題和創業企業在起步階段的資金困難。特別是像文化產業――以創意為核心,產品價值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受眾主觀感受,更加適合借用眾籌平臺進行各種文化產品的生產、傳播、推廣和銷售。
文化產品是“注重體驗價值的精神消費品”,互聯網眾籌平臺實現了文化產品生產、傳播與消費的一體化,讓廣大文化消費者能夠參與其中,最大限度地提升了文化產品的“體驗價值”,促進文化產品多樣化和個性化的發展。
3.文化產品互聯網眾籌平臺的發展現狀
據速途研究院2014年10月報告統計,在參與眾籌的各類項目中,文化類募資金額占到了總募資規模的65%,公益類占到了27%,智能電子設備占到了6%。可見我國的眾籌行業項目種類較為集中,文化類項目占據主導地位[3]。
“一千個人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文化產品本身就是個性化極強的精神消費品,它的吸引力和生命力在于其獨特性和差異性,這就決定了不可能創造一種所有人都喜歡的文化產品,文化產品更應該面向小眾市場做更為精準的定位,而不同的眾籌平臺恰恰就是基于社交網絡將有共同興趣愛好的受眾聚集到一起。例如,專注于音樂行業的眾籌服務平臺――樂童音樂,只發起或支持音樂眾籌項目,例如專輯發售、演出門票預售、音樂硬件、明星T恤以及音樂周邊產品的眾籌;“淘夢網”只針對微電影進行眾籌,旨在打造國內最大的微電影籌資平臺;中國首個游戲動漫眾籌平臺――摩點網,專注于游戲、動漫、影視、文學等文創領域的眾籌平臺。無論是音樂、電影還是動漫游戲都是文化產品的代表,可見眾籌平臺為文化產品的多樣化發展提供了舞臺、注入了活力。
除了這種專注于某一領域的眾籌平臺外,我國還有很多綜合性的眾籌平臺,其中有關文化產品的眾籌也占很大部分。例如網信金融集團旗下的眾籌模式網站眾籌網自2013年2月上線運營以來,截至2014年5月4日,已經成功眾籌283個項目,214個項目在眾籌過程中。項目領域涉及科技、藝術、設計、音樂、影視、出版、動漫以及游戲等。網信金融副總裁、眾籌網CEO孫宏生總結他們的眾籌業務時稱,目前以小微創業者的項目占主流,同時,文化產業項目占了很大比重。
二、文化產品互聯網眾籌平臺的生命力及發展瓶頸
據東方財經研究院不完全統計,截止2015年4月底,全國眾籌平臺共計149家,比3月份增加了4家。在眾多平臺中,有7家平臺疑似出現問題,官網無法打開,另外,3家眾籌網未正式運營,1家已停止運營。從調查結果來看,近一半的平臺處于無項目或項目極少的狀態[4]。此外,中國的第一家眾籌網站――點名時間,曾被無數后來者望其項背,在2014年初,還有兩個項目前后突破100萬,可是在2014年4月點名時間公布放棄眾籌。這不禁讓我們想問眾籌平臺的生命力到底有多久?文化產品與互聯網眾籌平臺的融合發展可以走多遠?
“眾籌”作為一種舶來品,在中國為什么呈現出“水土不服”的現象?雖然各種文化產品眾籌成功的案例也不少,例如眾籌書籍《社交紅利》、電影《十萬個冷笑話》等,這些成功的案例被大家所熟悉、傳播和放大,掩蓋了無數慘遭失敗的眾籌項目。關于文化產品互聯網眾籌平臺還存在一下一些問題:
1.對眾籌平臺的濫用造成資源流動不平衡
眾籌從某個方面講亦是宣傳,有人籌資者并不是真正的缺少錢,只是為了通過眾籌這種方式來進行產品的宣傳和造勢,這樣不僅白白占用了資源,使得真正需要資金的人不能及時得到幫助,也會打擊文化產品創造的積極性,進而減少了文化產品的多樣性。
2.盲目追求眾籌的成果造成文化產品體驗價值和創意的丟失
眾籌平臺促進了文化產品創造者和消費者之間的聯系,使得文化產品在批量生產之前就能通過籌資金額的高低顯示公眾的偏好與選擇,更加直觀和真實地反映出市場的需求。可以有效地避免產品開發的盲目性,減少閉門造車的風險。但是,這樣可能造成雙方角色的混淆――項目發起人為了能夠成功眾籌,可能主動或被動地迎合大多數人的口味和商業利潤,漸漸失去了思想與觀點的獨立性,進而造成文化產品“體驗價值”和“創意”的丟失。
3.忽視籌資過程中及后續互動
對于很多文化產品項目,點贊的人數遠大于實際投資人數。這說明很多人只是圍觀者,并沒有進行實際的投資的意向。其原因,有可能是投資者對項目還沒有充分的了解和信任。項目發起人可建立一個個小的討論區與支持者積極互動,促進“興趣”到“信任和購買力”的成功轉化。其次,對于那些已投的投資者,后續的互動也非常重要,利用宣傳上的蝴蝶效應,挖掘他們身邊的隱形支持力,同時推進項目的進一步發展。
4.資金和項目運營監管不善
這點主要是針對那些獲得融資,但是后期發展失敗的眾籌項目。資金使用的監管缺失導致資金流向不明,或因為沒有明確的項目進展策劃導致融資沒有發揮最大效應;再者,項目負責人因為自身原因或潛在風險,沒有提前準備或采取應急措施,導致項目不能按原有進度順利進行而導致的項目擱置和失敗。
三、對文化產品互聯網眾籌平臺的再思考
根據《2015眾籌行業報告》,無論是音樂、游戲,還是電影類文化產品投資周期較長、風險較高,且監管審查較為嚴苛,故投資謹慎。加之國內用戶目前對垂直類眾籌平臺的認識程度較低等綜合類因素,平臺募資成功率均不高。所以可以在以下幾方面進行文化產品互聯網眾籌平臺的建設和完善,促進文化產業的發展。
1.從國家監管層面上講,眾籌運作過程處于法律模糊地帶,需完善互聯網法規進行規范和監管。所以,要參照眾籌網站自定的規章制度,結合眾籌實踐制定和完善眾籌的法律法規,加快互聯網金融法律監管體系建設。具體應加強市場準入監管,對文化產品互聯網眾籌平臺的信息技術水平、業務流程、風險控制等方面設定準入標準,對互聯網金融機構的設立進行審批;加強對項目發起者相關信息的披露,詳細規定創業者通過平臺向投資者披露企業和項目的情況,設定項目募資金額限額,避免非法集資的現象,切實保障投資者權益。
2.從平臺運營商的角度看,加強資金管理、信息披露和隱私保護,健全眾籌的流程體系,以期眾籌平臺的健康發。社會文化層面。“眾籌是基于互聯網時代人類社會契約精神的再現”[5],眾籌網站最需要注意的還是項目風險,即如何保證項目發起者和項目的真實性和可靠性。運營者要加強非項目的審查,培育公眾對眾籌概念的信任、接受程度及契約精神,為文化產品眾籌之路的發展創造更加良好的社會文化環境。
3.從眾籌平臺建設的層面上看,要加強眾籌平臺的專業化建設。“樂童音樂”的CEO馬客更看好垂直領域的眾籌發展,他認為:“尤其在中國,縱深服務才有更多發展機會。另外,像眾“籌網這樣的探索開放平臺模式,我認為也許也有可能。但無論如何,只有大家共同把眾籌模式和市場做大,才可能有更多的機會”[6]也就是要更加注重眾籌平臺的質,不能一味的跟風。要充分借用長尾理論,抓住零散、分散但總數龐大的“小眾”群體。眾籌平臺的建設不能只求大而全,各平臺應該抓住特色進行個性化建設,這樣才能吸納更多樣化的文化產品。我國眾籌機構在學習美國的眾籌商業模式的同時,需要進一步改良和完善商業模式,不能全盤接納。例如,可以借用社交媒體和網絡來拓展項目的籌資圈,并拓展線下眾籌項目推廣渠道及采取相應的營銷策略。
4.從文化產品開發者的層面上,項目發起者應該結合文化產品的特性,將科技融入到文化產品的開發、生產及傳播過程,促進文化產品的多樣化發展,是文化產品更貼近時代和生活。和一般產品相比,文化產品的消費具有邊際效用遞增效應,它具有經濟功能,同時還具有社會功能和文化功能,承載著傳遞社會主流價值觀以及教化社會的責任。所以文化產品開發者不能只追求產品的經濟效益,為了獲得眾籌資金而使產品的文化內涵低俗化,要借助眾籌平臺將有相同興趣愛好的大眾聚在一起,借用網絡社群的力量,擴大文化產品的社會影響力。
四、小結
任何新事物在剛出現的時候都存在很多問題,但如網信金融集團CEO盛佳所說,“眾籌模式則是C2B,眾籌設立了游戲規則,只有資金募集達標了項目才能用眾籌方式運作,是一個‘觀眾接受后商家才生產’的邏輯。”這對于強調個人體驗和創新的文化產品而言,是一種很好的商業運營模式。只要以互聯網思維充分挖掘文化產品的核心特色,將創意融入現代科技,眾籌平臺定會讓真正優秀的文化產品茁壯成長,發展壯大,從而促進整個文化產業的發展進步。
參考文獻:
[1]United Nations.International flows of select-ed cultural goods and services,1994C2003:Defin-ing and capturing the flows of global cultural trade[R].UNESCO Institute for Statistics,UNESCO Sector for Culture:Montreal,2005.
[2]Ordanini A;Miceli L;Pizzetti M Crowd-funding:Transforming customers into investors through innovative service platforms 2011(04)
[3]速途研究院:2014中國網絡眾籌分析報告[DB/OL].2014-10-24.
[4]中國眾籌行業2015年4月份行業報告[DB/OL].2015-5-19.
[5]武小菲.眾籌模式:網絡時代書籍出版傳播的路徑與思考[J].出版發行研究,2014(3).
[6]施彥.眾籌為何在國內遇冷.新財經,2013(12).
[7]于平.文化產品及其相關范疇再論[J].藝術百家,2010(6).
[8]孟韜,張黎明,董大海.眾籌的發展及其商業模式研究[J].管理現代化,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