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神經康復護理

      神經康復護理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神經康復護理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神經康復護理

      神經康復護理范文第1篇

      多發性硬化是以中樞神經系統白質性脫髓鞘病變為主要特點的自身免疫病,其病變損害脊髓后索式骶神經后根,導致脊髓排尿反射弧的傳入障礙,稱感覺性無張力膀胱,早期表現為排尿困難,膀胱不能完全排空,晚期膀胱感覺喪失毫無尿意,尿潴留或尿液充盈性失禁。尿動力學檢查,膀胱內壓力低于5~10cm H2O,容量顯著增加,達500~600ml,甚至600~1000ml以上,殘余尿增加為400~1000m[1]。我院康復科收治了16例膀胱功能障礙患者,現將其膀胱功能康復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我科自2010年3月--2011年4月收治了16例因神經源性膀胱功能障礙的患者,其中:男11例,女5例,最大年齡72歲,最小年齡18歲。

      2 訓練方法

      2.1 每日的飲水計劃:6:00~8:00(含早餐)飲水量400ml;10:00~12:00(視訓練強度和出汗情況)飲水100~200ml;12:00~14:00(含中餐)飲水量400ml;14:00~17:00(視訓練強度和出汗情況)飲水100~200ml;17:00~18:00(含晚餐)飲水量400ml;19:00~20:00飲100ml;夜間不飲水。

      2.2 前三天膀胱功能訓練計劃:每日7:30開始行膀胱功能訓練:(1)輕叩膀胱區15~30次;(2)收縮會肌肉10~20次,每次收縮維持10秒;(3)盆地肌肉訓練15~20次(主動收縮括約肌);(4)橋式運動15~20次,患者取仰臥位,膝關節屈曲,雙足低平踏在床面,用力使臀部始離床面,如果患者主動有困難則幫助其完成;(5)時對患者的排尿板機點進行不同的刺激,促進排尿功能的恢復,如牽拉,用棉簽輕擦。8:00用擠壓法即當膀胱充盈、膀胱底達臍上2指時可進行手法按摩排尿。操作者用單手由外向內按摩患者下腹部,用力均勻,由輕而重,待膀胱縮成球狀時一手托住膀胱底,向前下方擠壓膀胱。排尿后操作者將左手放在右手手背上加壓排尿,待尿液再外流時,松手再加壓1次,力求排盡,排空尿液后行會陰護理一次并更換尿袋夾管。8:30后開始其它的康復訓練;10:00管一次,并視訓練強度的大小,給予飲水一次。11:30同上法進行膀胱功能訓練一次。12:00進午餐后夾管。15:30同上法進行膀胱功能訓練一次。16:00后再次行會陰護理一次。19:00晚餐后管一次排空尿液。20:00睡覺后夜間一次。

      2.3 后三天膀胱功能訓練計劃:每日7:30同上法進行膀胱功能訓練一次。8:00后行會陰護理,并更換尿袋,夾管。8:00起開始行其他功能康復訓練。12:00后夾管。16:00再次進行膀胱功能的訓練。16:30行會陰護理一次。17:00晚餐。

      2.4 第七天訓練計劃:7:30再次進行膀胱功能訓練。8:00,排空尿液,拔出夾管,行會陰護理。12:00患者尿意明顯,立即行膀胱功能訓練,后再助患者坐于輪椅上,牽拉,用棉簽輕擦患者兩側,并用溫熱水給予會緩慢沖洗,數分鐘后患者解出尿液500ml為淡黃色,清亮尿液。14:00患者未出現遺尿現象。18:00患者再次解小便200ml色黃,清亮。患者夜間未解小便直至清晨解小便800ml。

      3 體會

      3.1 心理護理:因患者功能喪失故認為自己不能鍛煉和身體活動,隨病程延長,患者肌力減退,甚至廢用性萎縮。然而患者處于發病早期,積極治療預后仍可良好,故要讓患者認識到功能康復和身體鍛煉能最大限度地恢復神經功能。護理人員要耐心細致地觀察患者的“言、情、動”,尊重患者,細心呵護其自尊心,努力培養患者的自信心,使患者認識到使用合理的醫療技術和措施,患者的病情能夠改善[2]。

      3.2 飲食護理:每日攝入50~80克蛋白質,建議多食富含植物蛋白的食物,如豆腐,帶皮土豆,蛋清,谷類,堅果類等食物,減少動物脂肪的攝入,每日攝入一些魚油會對多發性硬化起到良好的改善作用。減少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選擇一些粗糧,如,全麥面粉,全麥面包,糙米。多吃水果,蔬菜和沙拉以提高食物中的纖維素成分。運動無能或長期服用腎上腺皮質激素者,建議多補充維他命D和鉀。

      3.3 康復護理:感覺性無張力膀胱功能康復的最終目的是盡早建立自主性排尿節律,不施行或少施行導尿,盡可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功能康復和身體鍛煉應在疾病的早期就開始,在患者接受治療后,病情有所緩解時就開始。需制定細致的康復計劃,目標明確。患者自從入院起留置尿管一直給予夾管訓練,按照康復計劃,循序漸進,持之以恒,為膀胱功能恢復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李小寒,尚少梅.基礎護理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8

      神經康復護理范文第2篇

      關鍵詞:面神經麻痹康復護理工作身心健康面癱

      【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1-8801(2012)12-0125-01

      面神經麻痹又稱面癱,是由腦神經控制紊亂而導致的面部神經支配功能障礙,在臨床上以口眼歪斜為主要的表現。面神經麻痹對患者面部基本運動功能以及容貌等產生影響,會對患者造成嚴重的生活和心理壓力。面神經麻痹發病人群較為廣泛,各種年齡段都可能患此病。面癱是一種比較復雜的面部疾病,發病原因大多由面部受涼、物理性損傷或病毒入侵所致,發病初期以面神經發炎,此時還未形成明顯的面部癥狀,隨著病情的發展,患者會出現眼角下垂、口眼歪斜等典型的癥狀表現。與其他腦神經疾病不同,面神經麻痹能夠通過一定的治療和康復護理達到痊愈,特別是日常生活中的康復護理對于患者的治療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面神經麻痹患者在肢體的運動功能方面不存在障礙,因此,在大多數日常護理工作可以通過自身完成。

      1面神經麻痹康復護理日常工作要點

      在面神經麻痹康復護理過程中,要針對發病原因及其臨床表現開展全方位的康復護理,在這一過程中,更多的要從細節入手,配合有效的治療,保證護理工作的有效性。

      1.1面部康復運動護理。面神經麻痹主要會導致面部運動及語言能力產生障礙,因此,需要通過有效的面部運動來有效的改善這些癥狀。第一,面部表情肌康復訓練。患側面部表情肌出現運動后,進行有效的表情肌康復訓練可明顯地提高療效面癱時主要累及的表情肌為枕額肌額腹、眼輪匝肌、提上唇肌、顴肌、提口角肌、口輪匝肌和下唇方肌。進行這些主要肌肉的功能訓練,可促進整個面部表情肌運動功能恢復正常;第二,外敷按摩康復訓練。急性期患側面部用濕熱毛巾外敷,水溫50-60度,每日3-4次,每次15-20分鐘,并于早晚自行按摩患側,按摩用力應輕柔、適度、持續、穩重、部位準確。通過面部運動康復訓練可以有效的增加面部神經的敏感性,提高面部肌肉表達能力,有效的減緩癥狀。

      1.2日常生活護理。除了有效的面部運動訓練之外,針對性的日常生活護理對于患者也非常重要。由于口眼歪斜而導致病患不能很好的閉合眼睛和嘴唇等,這些癥狀會導致患者眼角膜以及口腔長期暴露到環境中容易造成眼部和口腔感染。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應當及時的給患者涂抹藥膏和藥水,來防止細菌病毒的感染,在外出時應當給患者帶口罩以及眼罩等。另外,由于面部肌肉運動能力減弱,因此,容易受到風寒等入侵。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應當注意患者面部保暖,選用溫水洗臉,盡量避免靠近風扇、空調以及風吹處休息等。除此之外,護理人員應當積極陪同病患進行必要的體育鍛煉,增強抵抗力以及面部運動能力,并制定有效的實施計劃和鍛煉方式。

      1.3日常飲食護理。由于面神經麻痹病人在咀嚼、吞咽等方面存在嚴重的障礙,另外由于心理方面的問題會導致患者的食欲較差,因此,必須加強其患者的飲食護理。在日常生活中,面神經麻痹病人食物應當以流食和半流食為主,并且適當增加高蛋白質、高熱量的食物,同時要保證營養的全面化。對于具有一定咀嚼吞咽功能的病人,應當添加能夠進行一定咀嚼的食物,例如蛋糕等,增加其面部的運動。在整體的飲食安排上,應當以清淡、易消化食物為主,盡量減少油膩、辛辣、堅硬的食物,增加蔬菜、水果等含維生素較多的飲食。

      1.4日常心理護理。面神經麻痹病癥會導致病人語言及容貌等產生一定的影響,這對于患者而言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特別是一些年輕人其心理負擔更重,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必須給予病人一定的心理護理。在心理護理過程中,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工作,第一,讓病人了解自己的病情。對于病人而言,只有讓其明確自身病癥的具體情況,才能讓其正確的配合治療和護理工作。同時,在治療和護理過程中,要讓病人明確藥物的成分、功能以及護理的主要工作目的等;第二,積極提供正面的治療資料。在護理過程中,要充分打消患者的心理顧慮,讓患者能夠明確治療的方法,并且積極配合護理個工作,增強患者康復的信心;第三,增加患者的交流和交往活動。面神經麻痹患者很多不能面對陌生人,擔心個人的容貌等會給別人造成不良的影響,在日常護理過程中,應當積極打消病人的顧慮,讓其能夠有信心的面對外界,這對于病人的康復具有很大的幫助。

      2結語

      面神經麻痹作為一種常見的面神經疾病,對于病患的身心健康危害是極大的,通過有效的護理幫助病患康復對于病患及病患家庭而言都具有非常實際的意義。通過本文的分析可以看出,面神經麻痹帶給病患心理壓力無疑是更大的,因此,在提倡生活中除了必要的生活護理之外,更多的要減少病患的心理壓力,讓其具有較強的康復信心,加快病癥的康復。

      參考文獻

      [1]熊桂華,孫慧麗.周圍性神經麻痹患者的康復護理[J].中國當代醫藥,2010,35

      神經康復護理范文第3篇

      關鍵詞 腦卒中 康復護理 神經功能恢復

      損害,是造成患者死亡和殘疾的常見疾病之一。據統計,我國每年新發病人約150萬,腦卒中致殘率約87%,嚴重影響病人的生命和健康。近幾年,由于診斷及搶救等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此類患者的死亡率明顯降低,但致殘率卻明顯增加并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負擔。為了降低致殘率,本研究對比觀察康復護理與常規護理在腦卒中患者神經功能恢復和生活質量改善方面的效果。

      一、資料與方法

      (一)一般資料

      選擇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在我科診治的腦卒中患者75例,男43例、女32例,年齡46-79歲,平均(63.54?.36)歲。發病5h~9h內入院,其中腦出血33例,腦梗死42例。所有病例均經頭顱CT或MRI檢測確診,符合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疾病學術會議有關卒中的診斷標準。排除標準:有嚴重肝腎功能不全、重癥心功能不全、嚴重心律失常、腦干出血、蛛網膜下隙出血、腦血管瘤破裂出血、溶栓治療等情況的病人。將75例腦卒中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康復護理組和對照組,其中康復護理組35例、對照組40例。入院時對其進行神經功能評分、巴氏指數評分、生活質量評估。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情等一般情況的基線水平無統計學差異,具有可比性。

      (二)方法

      兩組患者接受相同的神經內科常規治療,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康復組生命體征穩定后在常規護理基礎上采用康復護理。康復護理具體方法如下:

      1、急性期護理

      急性期時,由于病變部位存在水腫,患者主要采取臥位。以一名護士護理一名患者的形式,采用被動運動進行康復護理。肢體功能:以健側臥位為主,根據患者病情適時翻身,變換后用支持物墊好患側肢體,防止關節攣縮和水腫等;被動運動:以健側至患側,大關節至小關節,力度及幅度由小到大,循序漸進,強度、間隔及時長依患者病情而定;坐位及平衡訓練:先從臥位開始,每2至3天小幅度增加角度,直至坐直;按摩:輕柔有節律,減輕肌肉和關節的攣縮性收縮。

      2、穩定期護理

      病情穩定后開展床上主動運動。主要包括手部訓練和起坐訓練。此段時間的護理應做好保護措施,以防從床上跌落,此外還應注意訓練時間及強度,在病人可接受的范圍內循序進行,當出現發熱、氣促等癥狀時應立即停止,并做好對癥處理。

      3、恢復期護理

      該段時間主要進行患者的語言和自理能力訓練,借助必要設備幫助患者進行日常生活訓練。在語言方面可以借助現代化多媒體設備,根據患者病情選擇不同層次的口音訓練材料,同時指導家屬配合此類訓練,保證訓練時間和頻率的完整性。出院后也要堅持指導家屬繼續對患者進行康復護理,并定期隨訪。

      4、心理護理

      心理護理對患者的神經功能及生活能力的恢復有著重要作用,往往是康復護理的關鍵所在,良好的心理護理往往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大部分腦卒中患者心情壓抑,寡言少語,情緒焦慮,因各種原因充滿悲觀或恐懼情緒,此時急需護理人員的有效心理安慰和疏導。醫護人員應以高度的責任心和同情心來進行護理,以減輕患者心理負擔,同時向患者及其家屬介紹經護理后功能恢復良好的案例,使其增強信心,進而有助于病情的改善和護理工作的進行。

      5、觀察指標

      對照組和康復護理組分別在入院時、入院后不同時段進行神經功能評分。本研究采用MESSS 評分、BI評分及QLI評估。MESSS評分為神經功能障礙評價方法,包括意識、水平凝視功能、面癱、言語、上肢肌力、下肢肌力、步行能力等 7方面內容,能較全面反映病人神經功能狀態。兩組分別在入院后1個月和出院時進行生活質量評估,采用 Spitzer 生活質量指數量表(Ouality Life Index,QLI)進行評分。QLI 包括5 個生活方面的內容,分別是活動能力、日常生活、健康感覺、家庭支持及前景。另外還采用BI評分評價日常生活活動能力。

      6、統計學方法

      研究結果以均數北曜疾畋硎荊捎肧PSS 17.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組內比較用方差分析,組間比較用t檢驗;P

      二、結果

      1、神經功能障礙評價

      入院時兩組的MESSS評分無顯著差異,入院后3個月和出院時與入院時相比顯著下降,且在出院時康復護理組降低更為顯著( P

      2、生活質量及日常生活能力評估

      兩組出院后的QLI評分和BI評分均比入院時或入院后1個月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且康復護理組在出院時患者活動能力和日常生活方面的評分比對照組提高得更為明顯(見表2、表3)。說明康復護理可以有效改善腦卒中患者神經功能障礙,并顯著提高生活質量。

      三、討論

      腦卒中是臨床上最常見的中老年腦血管疾病之一,與惡性腫瘤等構成威脅人類健康的健康殺手。幸存后的腦卒中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神經功能障礙,致殘率極高,因此會對社會及家庭造成沉重負擔。如果能及時有效的對腦卒中患者進行治療,并采用康復護理來矯正功能障礙、恢復生活和工作能力,使患者殘疾情況得到最大限度的改善,這對生活和家庭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針對腦卒中患者的康復護理,在起病之初便可進行體外護理。該類患者起病迅速,發病突然,在早期由于正常神經功能的喪失而使患側肌肉強烈痙攣,這給肢體帶來了很大傷害。及時的康復護理對促進側支循環式的軸突突觸聯系的建立、對側大腦半球的代償及功能重組可起到積極作用,是預防癱瘓肢體攣縮、促進神經功能恢復的有效方法。根據患者早期病情變化,有目的地采取不同的功能性,既能保持患肢處于功能性,又可避免壓瘡等并發癥的發生,更可避免不恰當的功能訓練而使病情惡化。但需要指出的是在康復過程中,不應康復訓練形式及內容過度,應嚴格按照從大關節到小關節的、從近端到遠端的順序和原則,而不能急于求成,應循序漸進,充分認識良好康復是長期訓練的結果。這需醫患之間的充分溝通和相互配合,這可改善醫患關系,提高患者療效和滿意度。本研究也顯示,患者的神經功能康復取得明顯的療效,同時患者的生活質量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此外,家庭支持在腦卒中患者的康復治療中也有重要意義。腦卒中的患者大多有神經或肢體功能障礙,家庭的支持在患者的康復中占有關鍵作用。一個充滿親情、和諧的家庭,可以有限提升患者的信心,對患者的康復極其重要。患者發病后,產生焦慮、恐懼、悲觀等負面情緒,甚至可能產生輕生的想法,加之患者及其家屬專業知識欠缺,治療病程長而使患者及家屬失去信心和耐心,從而影響治療效果。因此,在康復護理期間,要加強和患者及其家屬的交流,幫助他們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讓患者從被動護理模式逐步轉化為“自我護理”模式,并使家屬積極參與到患者的康復護理治療中,力爭最大的康復效果。

      參考文獻:

      [1]萬麗紅,張小培等.腦卒中病人的健康行為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 護理研究,2010(1):1-2.

      [2]楊紅專.腦卒中的康復治療進展 [J]. 中外醫療,2011(2):182-183.

      [3]藏運華,李淑景等. 三級中醫綜合康復對腦卒中神經和運動功能的療效[J]. 中國康復理療與實踐,2013(8):752-753.

      [4]黃勝立, 黃昭穗, 劉開淵, 等. 腦卒中危險因素暴露人群腦血管血流動力學檢測的臨床意義[J]. 實用醫學雜志, 2006, 22(2):2242-2243.

      [5]石鳳英. 康復護理學[M].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6: 83-98.

      神經康復護理范文第4篇

      【關鍵詞】 三叉神經痛;面肌痙攣;神經根阻滯術;護理

      三叉神經痛是常見病,也是老年人的常見病,它是第V對腦神經,分布于頜面及口腔的大部分黏膜。它是三叉神經分布區內反復發作的陣發性、短暫、劇烈疼痛而不伴三叉神經功能破壞的癥狀,患者的頜面部會出現像電擊或針刺樣的疼痛,并頻繁發作不能正常生活、影響工作。常于40歲后起病,女性較多。作為護士應指導患者正確選擇治療方法,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建立信心。我院康復科疼痛診治室對口服藥物療效差者,均行三叉神經阻滯。在諸多的阻滯技術中,篩選了簡便、安全、可靠的方法,并成為我科常用治療方法。我科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對50例三叉神經痛患者采用神經根阻滯術治療,治療后經過精心護理,均獲較好治療效果,現將術后護理介紹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三叉神經痛患者50例,男19例,女31例,年齡36~70歲,平均54歲。患側位于右側21例,左側29例;病史1~12年,平均7年;Ⅰ、Ⅱ、Ⅲ支痛者12例,Ⅱ、Ⅲ支痛者39例。患者經口服藥物和物理治療無效,給予神經根阻滯術治療。

      1.2 治療方法

      患者平臥位或坐位,方法以純酒精注射于疼痛的神經支或其分支。以眶上神經阻滯術,眶下神經阻滯術,后上齒槽神經阻滯術,上頜神經阻滯術,頦神經阻滯,下齒糟神經阻滯和下頜神經阻滯術為主。一般治療一到三次,隔日治療一次,操作簡易安全。

      1.3 結果

      50例三叉神經痛患者30例術后當日止痛,12例疼痛逐漸減輕,8例疼痛無改變。隨訪2.5~3.7年,平均3.1年,無復發病例。

      2 術后護理

      2.1 一般護理 神經阻滯后,囑患者臥床30 min,同時觀察生命體征及意識,給予心理疏導,緩解緊張情緒。待患者無不良反應時,可離開治療室。

      2.2 并發癥的護理

      2.2.1 頭痛、眩暈、嘔吐 讓患者平臥位,必要時吸氧,給予心理指導,數分鐘可緩解。

      2.2.2 口唇皰疹 患者可出現口角或三叉神經分布區皰疹伴疼痛,可能是神經阻滯治療三叉神經抵抗力下降所致。皰疹因皰膜破裂而形成糜爛或繼發化膿性感染,嚴重者引起帶狀皰疹性腦膜炎,愈后差。因此應給予足夠的重視。采用1%甲紫涂抹患處,涂抹藥物時動作輕柔,避免水泡破裂。按醫囑口服B族維生素,必要時給予抗病毒藥物,一般3~7 d皰疹消退,局部殘留色素沉著。本組10例三叉神經痛患者發生口唇皰疹,經過對癥治療,精心護理,均治愈。

      2.2.3 面神經麻痹 本組4例三叉神經痛患者、2例面肌痙攣患者術后有不同程度面部麻木感,無面癱。給予局部按摩、保暖、促進血液循環,因面部感覺減退,因此,應及時清除口腔殘留食物,囑患者進食后漱口,且進食時細嚼慢咽,防止咬傷,預防潰瘍發生。本組2例面肌痙攣患者角膜反應減退,應用眼罩保護,定時涂抹抗生素眼膏,無角膜潰瘍發生。護士需做好其心理護理,減輕患者的心理負擔。必要時提高說話的音量或在健側與患者交流,護理人員同情、關心、愛護患者,使患者感到溫暖。 3 預防

      得了三叉神經痛除了進行一些基本治療以外,日常生活中也應該有所注意,從而避免病情加重。

      (1)保持個人衛生,在發作間期進行臉部、口腔清潔,避免其他疾病發生。

      (2)避免寒冷刺激,用溫水洗臉。

      (3)注意氣候變化,避免風吹。必要時戴上口罩或頭巾。

      (4)戒煙酒,少食辛辣食物;另外,盡量避免硬物刺激,多吃一些柔軟的食物。

      (5)保持心情舒暢,避免急躁、焦慮等情緒誘發疼痛。

      4 總結

      俗話說“三分治,七分養”,三分治靠醫生,七分養靠自己,對于三叉神經痛患者來說更是如此,三叉神經痛被稱為“天下第一痛”,由此稱號可見三叉神經痛給患者生活帶來的影響是多么的大,三叉神經痛的折磨不僅僅是從肉體上更是從精神上,很多患者對疼痛有恐懼感,長期如此可能會造成患者憂郁甚至是一些其他精神方面的問題。

      三叉神經痛護理在疾病康復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這的護理并不只是從飲食上、生活上給予患者幫助,精神上的護理也是同等重要的,要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幫其建立戰勝疾病的信心,一個好的心態是疾病康復的有利條件。

      通過研究三叉神經痛護理,患者朋友們得到的是更快的康復,為了您的身體,做一些運動,我們覺得不過份,那樣對您的治療效果有提升的作用,治療這類疾病重視治療和調理的相結合,這樣還可以大大的提高治療,緩解患者的疼痛。

      因此,護理上我們應該給予足夠的重視,細致認真地觀察病情,給予系統、完善的術后護理,可促進患者早日康復。

      參 考 文 獻

      神經康復護理范文第5篇

      [關鍵詞] 腦卒中恢復期;康復護理;認知功能;神經功能

      [中圖分類號] R473.74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3)13-0105-03

      近年來隨著人口的老齡化,腦卒中的發病率及致殘率呈逐年上升,約50%~70%存活者常遺留認知、失語、神經及運動等功能障礙。認知功能障礙是腦卒中恢復期常見的并發癥,不僅影響患者神經及運動功能的恢復,而且還影響患者日常的生活質量和預后[1]。康復護理是藥物治療、心理康復、認知康復和康復鍛煉相結合的護理模式,近年來研究發現其對腦卒中恢復期患者的神經、運動、認知功能的恢復及生活質量的提高具有積極的作用[2]。本研究觀察康復護理干預對腦卒中恢復期患者神經、認知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9年1月~2012年8月在我院就診治療的腦卒中恢復期患者70例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符合1995年全國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制定的腦血管疾病的診斷指南標準[3],并經頭顱CT或磁共振檢查確診為急性腦梗死或腦出血;排除既往有腦卒中病史、肢體/運動/認知功能障礙、失語和精神病史的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分為康復護理組和常規護理組,每組各35例。康復護理組中男19例,女16例;年齡37~89歲,平均(68.9±6.7)歲;發病時間2~9周,平均(4.9±1.8)周;腦卒中類型:腦梗死21例,腦出血14例。常規護理組中男18例,女17例;年齡35~87歲,平均(68.1±6.5)歲;發病時間3~7周,平均(4.7±1.7)周;腦卒中類型:腦梗死23例,腦出血12例。兩組患者的性別構成、年齡分布、發病時間和腦卒中類型等方面具有相似性,比較無明顯統計學差異(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就診后均予以控制顱內壓、血壓、血糖和保護、營養腦細胞等常規對癥治療。常規護理組在此基礎上予以常規護理,康復護理組在此基礎上予以康復護理,均連續8周。康復護理內容包括:①心理康復:態度誠懇以取得患者信任,采用心理疏導、安慰和鼓勵等方法,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使患者以積極的心態面對疾病,樹立治療的信心;②認知康復:早期主要通過與患者交談、讀報和播放音樂等,刺激患者軀體感覺功能和環境辨認功能。中期主要進行記憶、注意力和思維能力等方面的訓練。后期主要繼續加深記憶、注意力和思維能力等方面的訓練來鞏固中期效果;③康復鍛煉:采用分階段分步驟的康復鍛煉方法,循序漸進地進行患者肢體運動、感覺及認知功能等各方面的康復訓練。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和治療8周后神經、認知功能及生活質量的變化。

      1.3 觀察指標

      1.3.1 神經功能恢復療效評估[4] 根據治療前后歐洲卒中量表(ESS)評分變化進行療效評估。基本痊愈:ESS評分減少91%~100%,病殘程度0級;有效:ESS評分減少46%~90%,病殘程度1~3級;進步:ESS評分減少18%~45%;無效:ESS評分減少

      1.3.2認知功能改善療效評估[5] 根據治療前后簡明精神狀態檢查量表評分(MMSE)變化進行療效評估。顯著改善:MMSE評分較前增加≥4分,改善:MMSE評分較前增加1~3分,無效:MMSE評分較前不變或減少。除無效外均認為總改善。

      1.3.3生活質量的評定[6] 采用GQOLI-74評定問卷評定生活質量,包括軀體功能、心理功能、社會功能和物質功能共四項。

      1.4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檢驗。

      2結果

      2.1兩組患者治療后神經功能恢復的療效比較

      治療8周后,康復護理組患者神經功能恢復的臨床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常規護理組(χ2=8.10,P < 0.01)。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認知功能改善的比較

      治療8周后,康復護理組患者認知功能的臨床總改善率明顯高于常規護理組(χ2 =6.29,P < 0.05)。

      2.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生活質量變化

      兩組患者治療前生活質量評分比較無明顯統計學差異(P > 0.05);治療8周后,其生活質量各項目評分均較前明顯上升(常規組治療前后t = 2.29、2.25、2.35、2.41,P均< 0.05;康復組治療前后t = 2.97、3.02、2.87、2.93,P均< 0.01),且康復護理組上升幅度明顯高于對照組(t = 2.21、2.19、2.12、2.16,P均< 0.05)。

      3 討論

      腦卒中是對生命和健康威脅較嚴重的疾病,其致殘率和后遺癥發生率較高。認知功能障礙是腦卒中恢復期較常見的并發癥,發生率高達50%~60%[7]。腦卒中后認知功能障礙不僅影響患者神經、運動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復,增加家庭和社會的負擔,而且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和預后,還能增加患者再次發生腦卒中的機率[8]。迄今腦卒中后認知功能障礙的發病機制尚不完全清楚,大多數學者認為其與腦卒中引起顱內膽堿能神經通路障礙密切相關。目前對腦卒中后認知功能障礙臨床尚無有效的治療藥物與方法,因此,尋找一種有效的治療腦卒中后認知功能障礙的治療和護理方式是臨床的迫切需要[9]。

      MMSE是目前評定認知功能的最常用的心理測量工具,主要通過檢測患者的定向力、記憶力、注意力、計算能力、語言能力及理解判斷能力等方法評定患者的認知功能,目前已廣泛應用于腦卒中后認知功能障礙評估及治療療效判斷中[10]。近年來有關腦卒中恢復期認知功能障礙的康復護理干預國內外進行了深入的探討。王偉等[11]研究發現康復護理干預對腦卒中恢復期患者的肢體運動、神經及認知功能障礙等后遺癥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促進患者神經、肢體運動及認知功能的恢復,降低患者的致殘率和后遺癥率,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路微波等[12]研究發現認知功能康復訓練對腦卒中伴認知功能障礙的患者具有積極的作用,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認知、運動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本研究結果發現治療8周后,康復護理組神經功能恢復的臨床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常規護理組,認知功能的臨床總改善率明顯高于常規護理組,且觀察組生活質量各項目評分上升幅度明顯高于對照組。表明康復護理干預能明顯改善腦卒中恢復期患者的神經及認知功能,促進神經功能的恢復,延緩患者認知功能下降,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改善患者的預后。康復護理的核心是心理康復,通過心理康復指導,激發患者潛在心理資源,進一步通過認知康復和康復鍛煉相結合的干預措施提高神經、肢體運動及認知功能,從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13]。

      總之,康復護理干預能明顯改善腦卒中恢復期患者的神經及認知功能,促進神經功能的恢復,延緩患者認知功能下降,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改善患者的預后,具有臨床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 張芬,余金明,丁榮晶,等. 北京市居民腦卒中危險因素及認知情況分析[J]. 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11,31(2):116-118.

      [2] Joosten-Weyn Banningh L, Vernooij-Dassen M, Rikkert MO, et al.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coping with an uncertain label[J]. Int J Geriatr Psychiatry,2008,23(2):148-154.

      [3] 全國第四屆腦血管學術會議. 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J]. 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9(6): 379-381.

      [4] 盧菊清,沈群芳,夏荷秀,等. 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對急性腦卒中患者認知及神經功能的影響[J]. 中國藥物與臨床,2012,12(10):1372-1373.

      [5] 徐曉云,黃蕾,胡暉,等. 腦血管病危險因素與腦梗死后認知障礙相關性的研究[J]. 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2003,25(7):422-425.

      [6] 李友梅. 老年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價[J]. 山東醫藥,2011,51(21):93-94.

      [7] Liu M,Wu B,Wang WZ, et al. Stroke in China: epidemiology,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s trategies[J]. Lancet Neurol,2007,6(5):456-464.

      [8] 段建鋼. 腦卒中后認知障礙的最新循證醫學證據[J]. 中國現代神經疾病雜志,2009,9(5): 423-427.

      [9] Tabert MH,Albert SM,Borukhova-Milov L, et al. Functional deficits in patients with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prediction of AD[J]. Neurology,2002,58(5):758-764.

      [10] 楊燕,沈順娣,韓燕紅,等. 腦卒中患者康復期的日常生活能力及認知功能狀況[J]. 護理雜志,2011,28(4B):6-8,11.

      [11] 王偉,薛迎紅,任劍峰,等. 早期康復對腦卒中后運動及認知功能的影響[J]. 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06,12(5): 413-414.

      [12] 路微波,胡永善,吳毅,等. 康復訓練改善腦卒中患者認知障礙的臨床觀察[J]. 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08,23(7):622-624.

      国产亚洲欧美日韩亚洲中文色| 亚洲第一AAAAA片| 亚洲精品国产字幕久久不卡|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一区| 亚洲av产在线精品亚洲第一站| 亚洲性天天干天天摸| 亚洲av丰满熟妇在线播放| 国产亚洲精品一品区99热| 亚洲综合伊人久久大杳蕉| 亚洲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浪潮| 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国产电影| 亚洲精品成a人在线观看夫| 亚洲 日韩经典 中文字幕| 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 亚洲无吗在线视频| 国产亚洲福利在线视频| 亚洲日韩av无码中文| 亚洲精品无码中文久久字幕| 亚洲av永久中文无码精品综合| 亚洲老熟女五十路老熟女bbw| 亚洲欧洲国产成人精品| 亚洲中文字幕人成乱码| 国产91在线|亚洲|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 亚洲香蕉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理论片在线播放| 亚洲制服在线观看| 亚洲性色精品一区二区在线| 亚洲av永久无码| 亚洲综合国产成人丁香五月激情|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在线观看|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小综合| 亚洲a级片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专| 久久综合久久综合亚洲|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网址| 亚洲a级在线观看| 亚洲日韩av无码中文| 色窝窝亚洲av网| 亚洲天堂免费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