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骨折后的康復護理指導

      骨折后的康復護理指導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骨折后的康復護理指導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骨折后的康復護理指導

      骨折后的康復護理指導范文第1篇

      【關鍵詞】 股骨頸骨折;老年;康復護理

      股骨頸骨折時老年人常見骨折之一。手術治療仍然是此類患者的主要治療方法,手術成功固然重要,由于老年人機體功能下降,會增加術后的并發癥的發生,所以康復護理顯得尤為重要。本文選擇我院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術后72例進行康復護理,觀察其護理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07年6月至2010年6月股骨頸骨折患者72例,其中男33例,女39例,年齡60~83歲,平均(71.4±10.3)歲。致傷原因:交通車禍傷23例,跌倒傷49例。以上患者中,合并高血壓23例,2型糖尿病患者14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7例。骨折類型:股骨頸骨折頭下型30例,經頸骨折型23例,基底型19例。以上患者均行手術治療。其中全髖關節置換術51例,人工股骨頭置換21例。

      1.2 康復護理方法

      1.2.1 心理康復護理 對于老年人來說,都希望自己健康百歲。當發生股骨頸骨折時,老年患者的心理會產生很大負擔,會因為不能行走而產生焦慮、緊張、恐懼等不良情緒。再者,患者可能不適應病房環境,加上疼痛,患者的睡眠受到很大影響,有的患者擔心會給家人帶來經濟負擔,急躁、危機感、焦慮這些不良情緒就會大大加強。根據此類患者的心理特點,護理人員要給患者耐心指導,耐心講解手術及術后的相關知識,態度要和藹熱情,能夠耐心傾聽患者的訴說,可以讓成功手術的病例現身說法,消除老年患者對手術的疑慮,取得患者的信任,盡量滿足患者需要,取得患者主動配合,鼓勵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1.2.2 預防并發癥 預防褥瘡:可在患者的骨骼隆起處按摩,擦拭酒精,促進此處的血液循環。根據情況,可使用充氣床墊,有利于減少軟組織受壓而影響血壓循環,對褥瘡起到預防作用。預防患者出現墜積性肺炎:在住院期間,鼓勵患者做深呼吸,提高肺活量,幫助患者進行定時翻身、拍背部,可根據患者具體臨床情況,給予霧化吸入等措施便于痰液排出。防止血栓形成:對于老年人來說,腦血栓形成的發病率較高,特別是需要長期臥床的患者,可適當給予抗血小板藥等藥物。防止泌尿系感染:護理人員要囑咐患者多飲水,每日飲水量要在2000 ml以上。預防便秘:此類患者臥床時間比較長,再加上攝入纖維素含量高的食物少,患者容易發生便秘,護理人員可指定患者進行腹部按摩有助于排便,根據患者具體情況,可給予緩瀉藥物。囑咐患者攝入纖維素含量高的食物,多食水果、蔬菜等。

      1.2.3 術后早期康復鍛煉 患者術后1 d,采用低斜坡臥位,在護理人員幫助下逐漸增加患者斜坡臥位的高度;根據患者具體情況,對患者患肢的股四頭肌以及臀大肌做舒縮活動,可采用收縮10 s,而后放松的模式,可反復練習,一般每組做20次,每天做4組。囑咐患者利用雙上肢牽拉床上的吊環,利用健側下肢做支撐,抬高臀部,在護理人員幫助下,保持骨盆平衡,一般臀部抬高床面約20 cm左右,此鍛煉每組做10次,每天做3組。在術后的第2到第7天之間,繼續協助患者做股四頭肌、臀大肌的舒縮活動和臀部抬高鍛煉。同時對健側肢體也要進行鍛煉,主要是主動鍛煉。在護理人員幫助下,進行髕骨推移鍛煉,患者取仰臥位,推動髕骨,是髕骨在上下左右等方位運動,每組做20次,每天做4組。在護理人員協助下,讓患者進行屈髖、屈膝等鍛煉,在進行屈髖屈膝等運動時,關節活動范圍要從小到大,禁止內收和內旋等動作。對于患者屈膝鍛煉要從15°開始,每天鍛煉可增加5°?;颊呷⊙雠P位,進行患者的外展運動,可在患者的兩腿之間方一個枕頭,主動做夾腿動作,持續10 s,每組做20次,每天做4組。對患者進行側臥位患肢的外展運動,在護理人員協助下,把患者的患肢和身體同時轉為側臥位,也在兩腿之間放一個枕頭,禁止進行內收內旋動作,每組做20次,每天做3組。在臥床期間,鼓勵患者在床上完成自己能做的活動,爭取能夠自理,比如梳洗、換衣服、進飲食等動作。

      1.2.4 術后離床的康復鍛煉 在術后的第二周,根據患者屈髖、屈膝動作完成情況,可攙扶患者進行離床鍛煉,對于下床方法,可根據以下順序進行,患者先移動到健側床邊,然后健側下肢現離開床并腳著地,而后扶雙拐站起離床?;颊咭洗矔r,可讓患肢先上床,動作和以上順序正好相反。在離床活動的第1天,可站在床旁站立,站立時間為10 min左右,或者根據患者情況,做輪椅離床活動,每次15 min,每天做3次,在鍛煉過程中,逐漸讓患者拄著雙拐開始地面行走,根據患者住院時間延長,步行時間和距離可逐漸增加,但是每次步行時間不要超過20 min,在患者離床活動期間,護理人員和患者家屬要在床邊守候,防止意外發生。

      1.2.5 出院指導 護理人員要囑咐患者合理飲食,加強營養,防止過重。囑咐患者要戒煙戒酒,提高機體免疫力,平時要保持心情舒暢。根據患者具體情況,制定出院后的康復鍛煉計劃,在患者家屬的督促下執行。在術后的第2個月,患者避免在床上盤腿而坐,避免髖關節發生外展、外旋?;颊呖勺诖惭?,雙腳可踩在腳蹬上,利用雙臂把上身撐起,而后抬起臀部。同時要對患肢做主動鍛煉。術后第3個月在仰臥位下進行患肢內收外展練習,坐位下行股四頭肌抗阻練習。還要進行日常生活活動練習,提高日常生活活動能力。

      2 結果

      本組72例患者治愈出院,沒有患者發生褥瘡,靜脈血栓以及感染等并發癥。隨訪6~12個月,評定本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其中優為54例,良14例,差4例(患者偶有疼痛,給予鎮痛藥緩解),優良率為94.4%。

      3 討論

      對于老年股骨頸骨折來說,其治療目的是讓患者盡早離床活動,預防因為臥床而引起的各種并發癥和伴隨疾?。?,2]。手術成功固然重要,但是術后康復護理會影響到患者術后的生活質量??祻妥o理可以有效預防術后并發癥,康復護理和指導有利于患者患肢的功能恢復,特別是功能鍛煉方面,鍛煉內容更具體更詳細[3,4]。在本文中,通過心理康復護理、預防并發癥、術后早期康復鍛煉、術后離床的康復鍛煉、出院指導等方面的康復護理和指導,72例患者治愈出院,沒有患者發生褥瘡,靜脈血栓以及感染等并發癥。隨訪6~12個月,臨床治療效果:其中優為54例,良14例,優良率為94.4%。說明康復護理有利于預防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有利于此類患者術后功能恢復。

      參 考 文 獻

      [1] 劉建華,何俐,廖云.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的康復護理.現代醫學,2006,34(5):354-355.

      [2] 程玲.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的康復護理.護理學雜志,2008,23(8):19-20.

      骨折后的康復護理指導范文第2篇

      [關鍵詞]骨折; 功能鍛煉; 康復護理; 心理護理

      [中圖分類號] R473.6[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005-0515(2010)-10-126-01

      隨著整體護理的開展,護理學不斷走向多元化、人性化。功能鍛煉和康復護理成為疾病康復的重要手段之一。骨折的病人病程較長、費用多、術后并發癥發生率高,功能鍛煉和康復護理顯得更為重要。張云等[1]認為:其目的主要是維持關節的正常功能,減少并發癥地發生。骨折后,如活動減少,滲出液和血液就會發生機化,骨、關節、韌帶粘連而導致僵硬,因此要進行功能鍛煉。要最大限度恢復肌肉力量及耐力,防止肌肉萎縮。防止骨質脫鈣,預防骨質疏松。骨骼活動時,承受重量時新陳代謝,反之新陳代謝停止,骨的生成停止,而骨仍不斷的破壞,鈣的排泄率大于沉降率,鈣會流失,使骨質脫鈣。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條件,促進骨質痊愈。骨折的生長靠許多因素,其中局部血液循環是重要因素,功能鍛煉的最終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恢復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其主要原則是縮短住院時間、減少并發癥的發生。

      系統有效的功能鍛煉和康復護理是促進骨折病人早日康復的前提和保障。其方法總結起來有如下幾點:

      1 功能鍛煉

      1.1 功能鍛煉的具體要求 功能鍛煉要以主動活動為主,被動活動為輔,必須強調患者的主觀能動作用。功能鍛煉的要求在于恢復、促進下肢的主要功能站立和行走。

      1.2 分階段訓練

      骨折后1至2周:此時骨折斷端尚不穩定,傷殘肢體血液循環差, 可能還有水腫。應把病人傷肢遠端適當抬高, 在肢體遠端做輕度按摩, 肌肉做輕度收縮活動,以促進血液循環。[3]

      骨折后3至4周:此時傷肢的疼痛基本消失??梢宰龈辛Φ募∪馐湛s活動, 還可做傷肢未固定關節的自主活動。骨折固定去除之后:此時除了繼續原來未曾固定部位的活動外, 重點要轉移到曾被固定關節的鍛煉。關節不能做主動活動時, 可由他人或傷者本人幫助進行被動活動。被動活動的動作要輕柔, 用力適當, 活動范圍應逐步由小加大, 不能引起疼痛, 防止拉傷、扭傷。關節活動有改善時, 多做主動活動, 并逐步加大活動范圍, 延長時間, 以不產生疲勞和疼痛為度。當關節活動恢復到一定程度后,可增加抗阻運動, 肢體上加沙袋進行活動,提高肌力, 加大活動范圍, 并提高動作的靈活性和復雜性, 如進行下肢負重行走、上下樓梯、跨越跑跳等訓練, 直到恢復正常生活和工作能力。[3]

      1.3 功能鍛煉的方法

      1.3.1 主動鍛煉是功能鍛煉的主要方法,要依靠患者自身力量進行鍛煉,對主動運動的患者多指導、多鼓勵,指導患者進行有利于骨折愈合的運動,鼓勵患者微小的進步。[1]

      1.3.2 被動運動指完全靠自身以外的力量進行運動,被動運動的方法有按摩、理療、推拿、針灸、借助器械和被動活動。被動活動力量要柔和,不要過累,防止損傷,以患者不痛或輕痛為度。[1]

      1.4 功能鍛煉的原則功能鍛煉要遵循動靜結合,主動、被動結合,循序漸進的原則。[1]

      2 康復護理

      2.1 轉變護理模式要以病人為中心,實施整體護理,把人看做一個整體,了解病人的身心需要。把功能鍛煉和健康宣教貫徹于病程始終。病人入院時就應向其講解有關知識,讓病人有初步的了解,如功能鍛煉的目的、方法、重要性等。在未出現并發癥之前,就學會基本的訓練方法,掌握其要領,避免和減少并發癥的發生。護士應正確指導病人,積極有效地進行宣教,不拘泥于單純地執行醫囑,而是運用所學知識更好地應用于康復訓練中。護士應主動、耐心、細心地經常觀察和分析,在適當時給予其鼓勵,使病人堅持康復訓練,與病人一起找出效果較好的方法,并運用于實際中。

      2.2 提高護理人員的整體素質護理人員要加強業務學習,提高自身素質。許多護理人員對專科知識了解不夠,知識淺薄,主動學習意識差。要不斷學習專科護理理論知識,提高專業水平,并學習相關學科知識,如醫學心理學、物理學等,有效地應用于康復護理中。不斷豐富護理人員的內涵,提高護理人員的護理水平。

      2.3 運用護理程序實施康復護理將護理程序貫穿于康復護理的整個過程中,更好地實施護理。

      2.4 嚴格做好基礎護理骨折病人由于臥床容易發生許多并發癥,如墜積性肺炎、褥瘡、營養不良、便秘等。應該為病人提供舒適的病床單元,保持床鋪整潔干燥、無渣屑,鼓勵和協助病人勤翻身,按摩受壓處,預防褥瘡發生。飲食上應該提供營養豐富的易消化飲食,多食纖維素,預防便秘。

      2.5 重視健康教育由于病人缺乏相關知識,或護理人員宣教指導不到位,造成病人認識不足,忽略了康復護理,造成很多并發癥的發生。護理人員應加強健康教育,向其說明康復護理的重要性,如何做好功能鍛煉,以及功能鍛煉的原則和必要性。幫助病人早日康復,早日重返工作崗位。

      3 心理康復護理

      由于環境陌生、疾病影響,骨折病人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心理反應。加之病程較長,康復程度的不同,病人心理壓力也很大。但大多數病人的心理反應都隨著病情的發展與轉歸而發生相應的變化,其主要表現為: 驚恐狀態、否定狀態、抑郁狀態、依賴狀態、適應狀態。[5]護士應該做好心理護理,幫助病人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3.1 護士應該主動熱情服務,態度和藹可親,向病人介紹住院環境、有關規章制度、有關醫護人員、盡快幫助病人熟悉住院環境,減輕焦慮。

      3.2 向病人講解疾病的有關知識,減輕病人的恐懼心理。介紹成功病例,增強病人戰勝疾病的信心。

      3.3 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主動傾聽病人的傾訴,了解病人的心理狀態。護士應適當的移情,把病人當作自己的親人,時刻把病人的利益放在首位。

      3.4 掌握良好的溝通技巧,多與病人交談,了解病人的思想狀況,感情狀況,贏得病人的信任,適當的安慰和鼓勵病人。

      3.5 鼓勵病人積極參加有益的娛樂活動。根據病人傷殘程度,分組進行康復活動。通過交流,使病人有了更加積極樂觀的情緒,同時也為重返社會的角色適應奠定了基礎。

      3.6 告知病人康復護理要循序漸進,千萬不可操之過急,以免其因為過于急躁而喪失信心。

      3.7 實施全程優質服務,做好心理護理,促進病人早日康復。

      綜上所述,功能鍛煉和康復護理使骨折病人康復的重要組成部分,護士必須牢固樹立功能鍛煉、康復護理相結合的服務理念,有效地指導病人進行康復護理,最大限度地恢復傷殘肢體的功能,減輕病人生理和心理上的痛苦。隨著醫學護理模式的轉變,康復護理的觀念也發生了轉變,由傳統的醫學治療向多元化綜合治療的護理方向轉變,其主要目的是盡早使康復工作付之實施,以幫助患者恢復的最佳滿意。骨科疾病有治療時間長、護理難度大等特點。針對這些特點,給患者予以科學的康復護理指導,對促進其早日康復具有重要意義。[6]

      參考文獻

      [1] 張云,王青芳.骨科術后的功能鍛煉和康復護理[J].實用醫技雜志(旬刊),2007, 14(15).

      [2] 李劍媛,張福禎.骨科患者的功能鍛煉[J].中華護理雜志,2002,(2).

      [3 ]高春東. 骨折康復鍛煉的三個階段[J].現代養生,2001(5).

      [4] 叢紅衛,郭淑英.骨科患者的康復護理[J]. 中國社區醫師,2007, 9(177).

      骨折后的康復護理指導范文第3篇

      【關鍵詞】股骨干骨折;老年;康復護理

      作者單位:116013大連療養院(司瑞);吉林省四平市中心人民醫院住院處(杜爽)股骨干骨折多發于年齡較高的人群,由于患者常伴有多種老年病,所以治療難度較大。從前對骨關節的康復重視不夠,常發生很多并發癥,如:關節僵硬、骨質疏松、廢用性肌萎縮等。為了進一步探討康復護理在股骨干骨折術后的應用效果,自從2009年以來,本研究對102例老年股骨干骨折患者施行了針對性的康復護理,取得良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

      2009年以來本科共收治老年股骨干骨折患者102例,其中男68例,女34例,年齡61~78歲,平均年齡66歲。本組股骨干骨折患者102例均經過針對性的康復護理,效果比較滿意,其中膝關節活動功能優63例,良30例,中5例,差4例。除7例合并多發骨折不能進行主動功能訓練外,其他患者膝關節伸屈范圍達90°以上,優良率達928%。

      2康復護理

      21術前康復指導由于此類患者病情急、重,合并傷多,思想及各方面都沒有任何準備,臨床表現復雜,患者對康復治療存在很大顧慮。因此護理人員要做好術前疏導,主動找患者談心,要從言談舉止和服務質量著手,以熱情周到的服務態度,嚴謹準確的護理操作,贏得老人的信賴,增強他們心理上的安全感。同時做好實用性的思想工作,取得老人的配合,給老人多些關心、體貼。使他們從不良的心理環境中解脫出來。同時護士將所學知識向患者反復耐心地講解,使患者對疾病有充分了解,打消患者的顧慮,使患者的心情舒暢,使之放下思想包袱,積極主動的配合治療。術前如需牽引,應向患者詳細解說牽引的重要性,并且嚴格注意牽引的力線有無松脫,針孔以乙醇擦拭防止感染[1]。

      22術后康復指導與護理

      221術后急性期指導與護理。術后回病房應將患肢抬高15~30°,消除腫脹并保持在中立位,只要患者能夠耐受,肢體末端的關節要進行活動鍛煉,指導患者對患肢股四頭肌、小腿三頭肌等進行收縮練習,5~10 min/次,3~4次/d,以后可逐漸延長時間,護理人員及家屬幫助其做被動運動,從25°開始以后每天增加5~10°。在此期間應認真觀察生命體征的變化及局部有無紅、腫、熱、痛的急性炎性反應表現,若切口腫脹明顯伴靜止痛和高熱時,應及時報告醫生,評估患者疼痛程度,適當給予止痛藥物。注意防止深靜脈血栓的形成,早期深靜脈血栓患者一般無疼痛表現,故應嚴密觀察肢體是否腫脹,皮膚溫度及靜脈回流狀況。

      222功能鍛煉期的康復指導與護理。術后功能鍛煉是手術成功的關鍵,其原則是盡早開始、主動為主、被動為輔、持之以恒、循序漸進,一般術后7 d可做膝關節伸屈運動,加強踝關節的伸屈及股四頭肌的功能鍛煉,預防關節僵直,肌肉萎縮,促進血液循環。活動范圍、運動幅度及速度根據患者承受能力由小到大,由慢到快調節,2~3次/d,30 min/次,并開始做小腿及踝關節活動,由小到大,由輕到重。在被動鍛煉的同時,鼓勵患者做主動鍛煉,但必須保持患者無疼痛時進行[2]。

      223術后中后期(起立步行期)的康復指導與護理。術后2周以增加肌力的鍛煉為主,同時增加膝關節訓練的主動運動,讓患者坐于床沿,固定大腿,用力擺動小腿,使膝關節屈曲,力量以膝關節產生輕微酸脹而無明顯疼痛為宜,活動度每周增加5~10°,膝關節訓練達90°以后可進行主動功能訓練。可在護理人員的協助下,持雙腋拐,患肢不持重下地練習步行。要指導患者正確使用雙腋拐,行走時靠兩上肢支持體質量,先將雙拐同時移向兩腿前方,然后健肢移到兩拐前方,再將雙拐同時移到健肢前方,如此反復。如無疼痛或骨折部位的異?;顒?,可每天增加步行時間。術后2個月,復查X線片,顯示骨折固定牢固、無松動、無骨質吸收、骨折愈合良好,可持雙拐下肢負重行走,也可扶拐試行下床活動,架拐支撐質量時,健肢跨前一步,使兩拐間距離與健肢保持等邊三角形。以后逐漸不加扶持,但要在后面跟隨,待行走穩妥后,方可獨立架拐行走,一般4個月后可棄拐恢復正常生活[3]。

      3出院指導

      患者往往帶著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礙出院,出院后家屬應該注重患者的心理健康和身體的康復訓練,包括患者情緒、飲食及體征變化,保持大便通暢,繼續功能鍛煉,加強患肢活動度,最大限度恢復生活功能。

      參考文獻

      [1]吳階平,裘法祖黃家駟外科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79:1947.

      骨折后的康復護理指導范文第4篇

      1 老年髖部骨折患者術后康復的現狀

      調查顯示,手術治療老年髖部骨折可有效減少并發癥,降低死亡率,如能順利度過圍手術期,則能早期活動,顯著提高患者術后的生活質量。但25%~75%老年髖部骨折患者在術后4~12個月髖關節功能及日?;顒幽芰Σ荒芑謴偷焦钦矍八絒1]。有研究者[2]采用自制問卷對老年髖部骨折患者的功能鍛煉現狀及其影響因素進行分析,結果顯示,老年髖部骨折患者對術后防脫位知識的知曉率為62%,正確掌握功能鍛煉方法者僅為56%,能做到主動功能鍛煉者僅為26%。因此,老年髖部骨折患者術后功能恢復不理想與術后康復鍛煉效果不佳密切相關。

      2 影響老年髖部骨折術后康復的因素

      2.1年齡 老年人記憶力下降,領悟能力差,且文化水平較低,對疾病知識的認知能力、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均較差。加之身體系統功能退化,全身各臟器機能下降,這些均對術后康復造成影響。有研究者[3]調查了120例老年髖部骨折患者,評估患者術后3個月的手術療效,發現年齡較輕患者的術后恢復較快。

      2.2手術方式 目前臨床多主張手術治療,而近年來伴隨著內固定物和置換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完善,內固定術和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成為治療老年髖部骨折的主要手術方式。

      國內研究[4]發現,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在治療老年髖部骨折上可有效縮短術后臥床時間,使患者盡早進行負重行走,且其近期療效也明顯優于內固定術,因此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可作為老年髖部骨折的首選治療方案。目前大多數醫師認為在患者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選擇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對患者的康復可起到促進作用[5]。

      2.3基礎疾病 有研究者[6]統計了321例60歲以上髖部骨折患者基礎疾病的數量、病種和分布,分析并發癥與健康狀況、功能康復、生命留存的關系。結果顯示,80%患者存在基礎疾病,心、肺、腦、糖尿病等共計469例,發生率最高為心血管系統疾??;49例因術后并發癥而無法下地,52例患者在1年內死亡,肺炎是高齡患者的首位死因。

      Tarazona-Santabalbina等[7]對1363例老年髖部骨折患者進行回顧性調查提示:性別、Barthel指數、心臟衰竭及認知損害與死亡風險增加相關。功能恢復不良的相關因素為認知損害、體力狀態、年齡、腦卒中、Charlson合并癥指數以及在住院期間發生譫妄。

      老年患者因其自身的生理特點,且術前常伴有較多的內科系統疾病,使老年髖部骨折術后并發癥發生率高,影響疾病的康復。

      2.4疼痛管理 髖部骨折患者在受傷至創傷愈合的整個過程中,均會伴隨著不同程度的疼痛。對于行手術治療的患者,如果術后疼痛不能有效緩解,將嚴重制約患者的康復鍛煉、延長康復時間、增加并發癥的發生率、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8]。

      有研究顯示,老年髖部骨折手術患者采用多模式鎮痛方法,不僅能有效地緩解術后疼痛,還可促進患者盡早下床活動,提高早期康復訓練效果[9]。

      2.5抑郁情緒 國外報道老年髖部骨折患者的抑郁發生率為9%~47%,平均29%[10]。研究發現,抑郁癥狀評分高的老年患者行走功能、生活自理和移動功能的評分較低,說明抑郁是影響老年患者康復的主要因素[11]。文獻表明,存在抑郁的老年髖部骨折患者因長期臥床、缺乏功能鍛煉,易導致關節僵硬、肌無力、無法行走,增加并發癥的發生率[12]。

      有研究者[13]通過對照研究發現,經過適當的心理疏導和健康教育后,心理抑郁程度得到緩解,可提升患者康復鍛煉的依從性,幫助其更快恢復健康。

      3 老年髖部骨折患者功能恢復的康復護理干預

      3.1干預模式 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以及治療理念的更新,康復干預的重點已由單一的肢體功能訓練轉向全面康復,強調康復的整體性、系統性和連續性。通過多學科的康復團隊協作不斷提高老年髖部骨折患者治療、護理和康復的效果,降低死亡率和再住院率,恢復功能的獨立性,增強日常生活活動的能力,加強社會支持,提高生活質量。

      老年髖部骨折的康復干預模式有多學科協作模式、老年骨科醫療模式、綜合護理模式、連續康復護理模式。連續護理是以護士為核心,使患者在住院期間至出院后得到經過精心設計的、多方團隊支持的、連續性護理活動。

      3.2干預內容 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個性化的制定基礎疾病護理、飲食護理、心理護理、疼痛護理、康復宣教、術后隨訪內容。多因素干預治療,例如準確監測基礎疾病、對癥治療、增加營養、完善術前治療、選擇正確的手術方案和時機、多模式鎮痛、早期功能鍛煉等。

      早期康復護理對老年髖部骨折術后恢復有良好的作用,優于常規護理。康復護理貫徹整個疾病過程,包括術前、術后的功能鍛煉。由于關節結構異常和疼痛,術前功能鍛煉主要圍繞關節周圍肌來展開,包括肌力訓練、關節活動鍛煉。有研究者[14]對60例老年髖部手術進行個性化護理干預研究,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結果表明,通過科學的個性化護理干預,有利于老年患者平安度過圍手術期、縮短患者住院時間、減輕患者家庭經濟負擔,術后正確的功能康復鍛煉指導,對患者生活質量的提高具有關鍵作用。

      術后功能鍛煉應遵循早期主動、因人施教、循序漸進和全面鍛煉四大原則。對于髖部骨折內固定術后的患者可在術后第1 d開始鼓勵患者做小腿、踝部的自主活動,鍛煉股四頭肌、腓腸肌等長收縮活動,遵醫囑3 d左右在床上活動(如膝關節伸屈),4~6 w后試做伸屈髖、膝關節、抬腿活動。為了防止術后過早負重導致骨斷端移位,于術后至術后1個月內其主要的鍛煉方式是在床上進行肌力和關節活動度訓練,術后1~3個月的訪視中才開始部分負重鍛煉直至行走鍛煉。對于髖關節置換的患者可于手術當天行踝泵運動、股四頭肌肌肉舒縮運動;術后1~2 d可主動屈髖、直腿抬高、伸髖;術后3~5 d進一步主動屈髖、屈膝。遵醫囑于術后第6 d、第7 d開始站立訓練,術后第7 d~第9 d開始步行訓練。

      有研究表明[15],術后立即開始關節運動可使膠原纖維沿應力沉積,從而將瘢痕對關節活動的限制降到最低。規律的功能鍛煉可增加患者下肢的血液循環,預防血栓的形成,保持髖部正常的肌力和關節活動度,并逐漸恢復日?;顒幽芰Γ@對于老年患者的完全康復非常重要。

      3.3出院后康復指導 髖部骨折術后肢體功能恢復是一個長期過程,系統的康復訓練長達1年之久。在英美國家,老年髖部骨折患者出院之后,醫院會為其提供服務,轉向康復機構和護理院進行康復;或是聯合醫院、各專業人員及患者家屬,共同解決持續性照顧問題。

      我國康復機構的發展尚不成熟,面對減少住院時間和費用的需求大等問題,髖部骨折術后主要通過居家康復完成,家庭護理仍存在較多問題,因此對患者要加強出院健康指導如下。

      3.3.1囑患者及家屬堅持正確的功能鍛煉,循序漸進地增加活動量、活動時間和活動范圍,防止關節腫脹和疼痛;術后康復應遵循個體化、漸進性、全面性三大原則,由弱至強。因患者個體差異,需根據醫囑,確定扶拐下床時間、完全負重行走時間。

      3.3.2術后注意事項 ①正確使用助行器及拐杖,預防在家時意外跌倒;②避免摔倒、劇烈跳躍和急轉急停;③扶單拐時需置于健側;④避免快速行走、避免進行劇烈的競技體育運動;⑤避免過多負重;⑥控制體重;⑦預防骨質疏松。

      3.3.3術后注意預防和控制全身部位炎癥的發生,防止造成人工關節感染;拔牙、發熱、出血或有局部炎癥時要使用抗生素;術后功能恢復期間,需要服用消炎止痛藥,減少功能鍛煉期間關節的腫脹疼痛。

      3.3.4預防關節脫位 ①根據醫囑避免坐小板凳及蹲便;②避免蹺二郎腿或兩叉;③不側身彎腰或過度向前屈曲;④避免術側髖關節內收、內旋位等不良姿勢。

      骨折后的康復護理指導范文第5篇

      【關鍵詞】 康復護理;踝關節骨折;功能訓練

      作者單位:519000珠海,中山大學附屬第五醫院骨二科(吳振嬋 賴家盈),

      普外四科(楊朝霞),骨一科(呂衛華 江美齊)

      踝關節骨折是人體最常見的關節內骨折之一,約占全身骨折總數的 3.92%[1]。根據骨折情況不同,治療方法各異。旋后外旋型踝關節骨折是踝關節骨折 Lauge- Hansen分型中最常見的一種,在踝關節骨折中占半數以上[2],處理不當易導致踝關節功能障礙,臨床上采用手術方法治療。本科自2004年1月至2009年1月通過對50例Ⅲ度和 Ⅳ度旋后外旋型踝關節骨折患者進行早期手術治療,術后配合科學、系統性的功能訓練,取得良好的效果?,F將術后的康復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本組病例,男31例,女19例,年齡19~76歲。致傷原因:車禍傷21例,扭傷13例,墜傷12例,重物砸傷4例。閉合性骨折41例,開放性骨折9例,其中嚴重粉碎性骨折、骨質疏松患者6例。傷后就診時間半小時~4 d。住院時間:4~173 d。

      2 手術方法簡介

      手術內固定時間為受傷后 4 h~13 d。在椎管內麻醉下,對于腓骨骨折通常使用鋼板做內固定,對于內踝骨折,常規選用松質骨加壓螺絲釘,但當內、外踝骨折為撕脫骨折、或骨塊小,或粉碎嚴重及骨質疏松者選擇張力帶方法。后踝骨折常規以松質骨加壓螺絲釘固定。術中同時修復內踝部損傷的三角韌帶及下脛腓韌帶,其中6例用松質骨加壓螺絲釘固定下脛腓聯合。其中19例骨折粉碎嚴重、骨質疏松者、內固定欠堅固的、內踝部無骨折僅行三角韌帶修復的,術后應用石膏輔助外固定。

      3 術后康復護理

      3.1 心理康復護理 術后康復護理的進行,要以心理康復做為機能康復的樞紐,以心理康復促進和推動機能康復,而外傷后患者及家屬會出現一系列的心理反應,常見的心理反應階段分為震驚期、否認期、抑郁期、反對獨立期及適應期[3]。踝關節骨折術后患者的心理反應主要是后三期的表現。其中值得護理人員注意的是,在抑郁期和反對獨立期,患者心理情緒可能不穩定,特別是合并有其他嚴重外傷的,因此,在康復護理中要注意觀察,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了解引起不良心理的原因,做到換位思考,給予針對性的心理護理及心理上的支持。

      本組病例中,有2例年輕患者對功能鍛煉極不重視,責任護士反復說明,耐心指導無效,經電話通知家屬來院協助教育及主管醫生開導后,能配合;2例分別合并有顱腦外傷、肋骨骨折胸腔損傷的患者出現抑郁、依賴性強的表現,表現為:害怕內固定松動引起骨折再移位或傷口疼痛,而不敢主動訓練,拒絕協助被動活動或哭泣。經針對性的心理干預,配合止痛對癥處理,做好功能訓練各方面的宣教,讓患者了解術后功能訓練的方法、意義、注意事項等之后,能以積極心態,主動參與到機能的康復訓練中。“鼓勵、表揚”是培養積極情緒的心理康復方法之一,對訓練中不成功的動作不可指責,而要耐心的指導,對訓練中笨拙的動作,不得急躁,而應鼓勵。對每一細微的進步成績都應及時給予肯定。才能消除或減輕患者的心理障礙,打消顧慮,增加信心。從而使患者獲得良好的康復。

      3.2 患肢功能康復護理 關節內骨折經過一段時期外固定后,可使關節內外組織粘連攣縮及肌肉萎縮,致使關節活動障礙,所以關節內骨折還要強調早期功能鍛煉[4]。早期功能鍛煉,有促進功能恢復的作用,且對進入關節面的骨折端有“模造塑形”作用[5]。因此,筆者在患者手術復位固定第2天經攝X線復查,無早期功能鍛煉禁忌,如手術復位內固定不良、嚴重粉碎或移位的骨折等情況。即與患者、家屬做好溝通,在主治醫師指導下,根據患者的體質差異、手術手術情況,擬定功能訓練計劃,制定具體的量化指標,由初級責任護士負責,高級責任護士定期檢查、全程指導或協助進行。

      3.2.1 第1階段(術后第3天~2周) 于術后第3天,踝關節腫脹無加重,損傷反應開始消退時,即可開始康復訓練[6]。以患者主動訓練為主,被動活動為輔,可促進末梢血液循環,減輕局部水腫。石膏固定期間,進行趾間關節、跖趾關節、膝關節的活動和股四頭肌等長舒縮訓練。限制踝關節跖屈,禁止內外翻和內外旋活動,以免影響骨折處穩定。要求每天至少進行3~4次,每次訓練總時間≥10 min,其中股四頭肌訓練要求每組動作收縮5~10 s,放松5~10 s,從每次做25組開始,逐漸增加至每次50~100組。本組病例有4例為嚴重粉碎性骨折,而推遲2~3周進行早期功能訓練,其余患者均按要求進行訓練。

      3.2.2 第2階段(術后第3~5周) 本組46例患者于術后3~5周拆除石膏外固定,其余4例患者因骨折粉碎嚴重、年老性骨質疏松推遲至第6~8周拆除石膏,開始進行非負重功能訓練。調查發現,在事先無醫務人員告知的情況下,約有76%的患者認為踝部骨折拆了石膏就表示為可下床逐步活動。有一例患者于拆石膏固定后即下床部分負重上側所,引起踝關節疼痛腫脹,重新予小腿支具固定制動一周。因此,在石膏拆除后,要及時與患者進行溝通引導,避免患者因可操之過急,造成不必要的損傷。在此階段的早期,進行直腿抬高訓練:臥位或坐位,伸直膝關節將肢體抬高離開床面,持續5~10 s,每次做20~30 組,重復練習。由護士協助患者進行踝關節的訓練,具體操作如下:被動訓練時間為3~7 d,3~5次/d。患者平臥于床上或坐于床上,護士一手固定踝關節,虎口正向患者的足背;另一手經足底握持足部,拇指固定于足背。踝關節做被動伸屈運動,訓練約5~10 min/次,活動的力度、頻率及幅度由小到大。動作應平穩、緩和,不應引起明顯疼痛及肌肉痙攣,不可使用暴力引起新的損傷與骨化性肌炎[7]。同時可教會患者或家屬具體的操作方法,說明注意事項,鼓勵患者或家屬參與功能訓練,以增強其積極性。此階段,鼓勵患者每日坐輪椅進行戶外活動1~2 h,進行陽光浴,以利于骨折愈合。

      3.2.3 第3階段(術后第6~12周) 第6周,可開始平緩進行踝關節內外翻及旋轉活動,開始幅度不可過大,以不加重關節疼痛為度。切忌突然用力內外翻或旋轉活動,并繼續加強前期的訓練。可開始扶雙拐下床非負重功能鍛煉。本組46例患者于第6~8周開始進行負重練習,4例患者因合并有股骨骨折或骨盆骨折而推遲至術后第10~12周。根據患者骨折的情況、體質情況及手術情況等,與主管醫生進行綜合評估后進行個別性指導。指導患者先坐于床旁或椅子上,患肢屈膝下垂使足平放到地,適當用力,力量由輕到重,循序漸進,以不感到疼痛為宜;時間由10~15 min/次,增至20~30 min/次,3~5次/d,一周后練習下蹲,經扶雙拐進行輕負重(1/3負重力量),短距離步行鍛煉,逐步到半負重,可于病區內步行活動。12周后經攝X線復查后可逐漸棄拐行走。

      4 結果

      本組50例中,48例傷口Ⅰ期愈合,2例傷口感染。其中41例得到隨訪,失訪9例。隨訪時間為5個月~3.8年,最短為5個月,平均1.7年。筆者選擇MAZUR等[8]制定的踝關節癥狀與功能評分標準進行評價,結果:優:21例,良18例,可2例,優良率95.2%。對本組病例按術后2~3周、出院前兩次進行康復護理滿意度調查結果分別為:94%和98%。

      5 討論

      手術內固定治療旋后外旋型踝關節骨折是臨床上常用的治療手段,內固定物的日新月異,而康復護理作為骨折術后治療護理的重要內容,給臨床護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指導下,根據患者的康復期心理反應的特點及病情,加強醫護合作及患者、家屬的溝通配合,開展全程、系統性的心理和機能康復護理對促進患者機能早日康復具有重要的意義,對患者早日回歸家庭和社會,走向正常生活起著橋梁的作用。

      參 考 文 獻

      [1] 胥少汀,葛寶豐,徐印坎.實用骨科學.人民軍醫出版社,1999:743.

      [2] 宋興建,劉淑萍.旋后外旋型踝關節骨折中下脛腓聯合的治療.中華創傷骨科雜志,2005,7(6):594-595.

      [3] 李樹貞,趙曦光.康復護理學.人民軍醫出版社,2001:137.

      [4] 陳少明,趙慶,唐宇星,等. 旋后外旋型踝關節骨折 58 例手術治療體會. 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08,29(17):212-2103.

      [5] 任蔚虹,王惠琴.臨床骨科護理學.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7:169.

      [6] 吳階平,裘法祖,黃家駟外科學.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2284.

      亚洲av无码成h人动漫无遮挡 | 亚洲人成网站免费播放|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天堂| 国产国拍亚洲精品mv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天堂久久久久久 | 国产亚洲情侣一区二区无码AV| 青青青亚洲精品国产| 亚洲av成本人无码网站|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亚洲国产高清美女在线观看| 亚洲AV日韩AV天堂久久| 97亚洲熟妇自偷自拍另类图片| 亚洲电影国产一区| 亚洲视频在线免费播放|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水果派 | 亚洲精品色播一区二区| 亚洲欧美成aⅴ人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人伊人成综合网无码| 亚洲黄色三级视频| 亚洲视频免费在线播放| 亚洲一区精品中文字幕| 亚洲综合区图片小说区| 亚洲短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乱码一二三四区国产| 亚洲三级在线免费观看| 天天爽亚洲中文字幕| 亚洲人成色777777老人头|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 亚洲日韩中文字幕无码一区| ASS亚洲熟妇毛茸茸PICS| 亚洲午夜无码毛片av久久京东热| 亚洲第一成人在线| 亚洲国产精品免费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 亚洲精品无码鲁网中文电影|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66| 亚洲fuli在线观看| 亚洲另类无码专区首页| 婷婷亚洲天堂影院| 亚洲啪啪综合AV一区| 亚洲国产精品国自产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