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美學修養的概念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引言
美學作為一門學科的誕生,經歷了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如果去追溯美學觀念的起源,就會發現它與人類的起源一樣悠久古老。古代的思想家們對于美與藝術問題的哲學上的探討,對于藝術實踐經驗的研究、總結可以看作是美學理論的萌芽和起點。古希臘的思想家們對美學和藝術都有自己的觀點。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思想家們也提出了對美的看法、對美的探索。如古希臘教育家畢達哥拉斯曾提出:“美是和諧。”中國古代教育家孔子也提出:“理仁為美。”德國哲學家鮑母加登在1750年第一次用“美學”(AEsthetics)這個術語(其含義是研究感覺和感情的理論),并把美學看作是哲學體系中的一個組成部分。隨后康德、黑格爾等賦予美學更進一步形態,使之在他們的哲學體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哲學的產生,給美學研究提出了真正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改變了美學研究的面貌,形成了完整的美學思想體系。
由此可見,人類在各個不同的歷史發展時期,總有當時人們的審美觀點和烙印。那么究竟什么是美學?美學作為一門社會科學,是在社會的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的基礎上產生和發展起來的,是研究美、美感、美的創造及美育規律的一門科學。它體現了審美活動中主體與客體之間的關系以及美學研究的對象、內容。
一個時期以來,高校圖書館工作人員只注重學歷教育及專業知識的培訓,而忽視了對哲學的學習。美學作為一門學科,有著悠久的發展歷史,在人們的日常生活當中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它可以喚起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對未來的憧景和希望,對生活學習更加信心百倍。為一個高校圖書館的工作人員,應該加強這方面的訓練,提高自己的審美能力,懂得美,懂得如何去創造美、完善自我,使自己在美的旋律中獲得享受和愉悅。
高校圖書館工作人員的美學修養指的是館員在讀者服務工作當中懂得如何去創造美、感受美、欣賞美,體現一個館員的審美能力和審美熱情,同時也是一個館員職業道德、身心素質和藝術修養的反映。只有加強培養館員的美學修養和審美情趣,來提高他們對美的創造能力、鑒賞能力,才能有助于其陶冶情操,樹立高尚的職業美德,按照美的“規律理論”給讀者創造一個美的、和諧的學習環境。
一、美學修養在讀者服務于工作中的價值和作用
正如美學的一般概念所說,美學是研究美、美感以及藝術美的科學。它可以通過培養人們對自然美、社會美、藝術美、科學美的審美觀、鑒賞力,把美學知識變為人們美化自身、美化外部環境的實踐活動,從而推動圖書館服務工作的發展。同時,良好的美學修養有助于自己的身心健康及和諧的人際關系,在工作中有助于與讀者交流情感、增進友誼,使讀者有一種溫馨和諧的感受,激發起讀者學習文化、學習科學知識的濃厚興趣。
二、圖書館美的建設
圖書館美的建設包括:知識美、環境美、建筑美、裝飾美、綠化美、形象美、語言美等,構成了圖書館美的和諧的統一體。圖書館工作人員是圖書館整體建設的主要成分之一,是圖書館建設與發展的內在動力。所以說,加強館員的美學修養,對于提高館員的自身素質,推動圖書館美的整體建設,進一步提高服務質量,提高服務水平,培養一代具有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新人,是尤為重要的。
1.建筑藝術美。圖書館作為人們尋求知識獲取信息的場所,不僅為求知閱讀活動提供現實的物質條件,而且為讀者營造出美的精神氛圍,以滿足他們各種不同的審美情趣和精神追求。圖書館建筑美的各種因素,都可能對讀者的精神世界和圖書館功能的發揮產生很大影響。所以,圖書館建筑的藝術美,應該體現出圖書館特有的內涵和風采,更具有文化價值和審美價值。圖書館建筑的藝術美,是人類技術美和藝術美的綜合產物,造型端莊、新穎而充滿活力,是圖書館現代化的標志。它使讀者一踏入館內,就有一種步入科學知識殿堂的神圣和美感,引發暢游知識海洋的欲望。
2.裝飾藝術美。圖書館裝飾藝術美應體現一種文化氛圍,使讀者置身于美的文化環境之中,陶冶情操,增強學習興趣和求知的欲望。作為一個具有現代化標準的圖書館、現代化文獻信息中心,更應具有超前意識和新文化的特征。館內首先要寬敞明亮,通風透光性能好,館內應裝飾一些名人名言、各種繪畫作品和工藝品,體現一種文化氣息,激發讀者學習文化、學習科學知識的熱情。館內應種植一些花草,一來有利人們的身心健康,二來可以給讀者清新、輕松自如的感覺。雕塑是能夠喚起人們美感的藝術。其與圖書館環境相結合,既能提高圖書館的文化格局,又能體現出一個大學圖書館的藝術魅力。中國國家圖書館在紫竹院的碧波綠蔭襯托下散發著中國書院的文化氣息,代表著中國古代傳統文化的大型圖騰雕刻壁畫,則為這座中國書院增添了濃郁的傳統文化色彩,給人們留下一種難以忘懷的情感。上海圖書館新館廣場“智慧樹”雕塑,是提高市民文化素質的象征,永遠激勵著人們求知、探索。
3.語言與形象美。語言與形象美,體現了一個人的文化素養和氣質。它如同大自然美、藝術美一樣,具有一種很強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優雅的言談舉止,儀表大方端莊,是本人素質的一種展示,同時也是自尊和尊敬他人的表現。圖書館是一個服務性機構,館員的語言與形象美是提高服務水平的關鍵。說話和氣,微笑對待讀者,會使讀者感到和藹可親、誠懇親切,在實際工作中就會收到好的效果。
館員良好的美學修養,給讀者帶來了愉悅和美的享受,使讀者增強了學習興趣和求知的欲望,營造了一種和諧、溫馨的學習氛圍、體現了圖書館工作人員良好的素質和水平,同時也是對圖書館工作的檢驗。圖書館員要以美學原理為指導,運用的美學觀,在實際工作和生活中挖掘美、創造美,增強審美覽賞能力,體現一個新時代圖書館員的職業美德。
參考文獻:
[1]任永芳.圖書館美學思考[J].圖書與情報,2004,2.
[2]何少紅.淺談圖書館與環境的關系[J].高校圖書館工作,2005,3.
[3]彭月琴.新圖書館建設雕塑與現代圖書館文化理念[J].圖書館建設,2003,2.
[4]危琴.關于館員加強美學修養的思考.高校圖書館工作,2005,1.
醫學美學是由醫學與美學交叉結合而形成的一門新型學科。是美容原理在醫學領域的運用。醫學離不開美容和審美問題。醫學美的存在和在此基礎上產生的醫學審美觀點,隨著醫學的誕生而出現,并隨著醫學科學的發展和人類健康水平的提高,日益顯示出其重要性。醫學美學作為一門新興的應用美學,是由中國學者于本世紀80年代提出的,并在不到10年的時間里得到長足的發展。醫學美學研究的對象,是關于醫學美和醫學審美的一般規律。
醫學也是一門藝術,是科學-藝術-愛心的結合。正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越來越關注醫學治療對患者外形和生活質量的影響,如何在治療疾病的同時,減少導致人體美受損的醫源性因素就顯得非常重要。所以醫學美學的教育已成為臨床醫生培養中不可忽視的內容。如何培養學生的美學修養,提高醫學生的醫學審美感受力、鑒賞力以及創造力,如何迎合患者的要求在治療疾病的同時體現醫學美學的概念,是提高醫學生醫學綜合素質及教育質量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為培養出高素質的現代醫學人才,塑造醫學生的完美人格、構建其完善的知識和心理結構,在醫學專業的教育實踐中,應注重培養學生的美學修養,把審美教育貫穿于教學過程之中,使學生具有認識美、鑒賞美、表現美和創造美的能力。本文討論幾點美學在醫學教學中的體現。
1提升教師的美學修養
首先要求醫學教師要具備良好的的醫德修養,有高度的責任心和同情心,熱愛本職工作,有很好的教學意識和樂于奉獻的精神,以良好的醫德、師德,特有的人格魅力影響醫學生。醫學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充分展示醫務人員自身的美,諸如形象美、語言美、行為美、儀表美、職業道德美,乃至醫療技術美在醫療實踐中卓有成效地為人體健康和人體美服務,既要言傳又要身教。
2培養學生塑造良好的形象
塑造良好形象主要體現在美的儀表,而美的儀表能產生良好的首輪效應,給人留下美好的初次印象。教師無論是在課程堂上還是在臨床帶教中應首先注重自我形象,要以典雅、莊重為美,以此感染學生,教育學生,使學生理解醫生的儀表美應是著裝整潔大方,應該給病人留下純潔、文靜、親切、可信賴的第一印象,使病人對醫務人員產生信賴感、親切感和安全感,從而增強醫務人員對病人的親和力,促進良好醫患關系的形成。
3創設優雅和諧的校園環境
醫學生進入為之創設的優雅和諧校園環境,面對特定的審美對象,會在觸境生情的情感共振中,獲得審美情感體驗。可從校園的外部環境和內部環境上進行創設。可根據校園的空間修建醫學文化長廊、建筑醫家名雕。讓醫學生身處優美意境中,在典范指點中生活與學習,從而獲得一種積極、向上和健康的精神力量。誘發醫學生產生相應的情感,激發起心靈美好感情的浪花,提高審美操守。
4組織開展美學教育活動
校園文化節、藝術節等是最好的大學美學教育活動,可以培養學生進行美的創造的感受,促進學生形成較高的審美口味及境界;也可以組織文學社、攝影書畫社、舞蹈及琴棋隊等,在此基礎上增加美學指導,使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之余,培養成為品德高尚、知識淵博、人格完美、體格健康的高素質人才。
5開設醫學美學教育課程
教學內容應包括:醫學美學的含義、醫學美學的實踐價值等,可以在有經驗的老師引領下進行相關的臨床模擬練習,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對醫學生開設醫學美學課程應從兩個方面進行,一是在知識層面上向他們傳授基礎醫學知識,另一方面從美學的角度向他們傳授發現美的辦法,醫學美學是一門邊緣性的新興科學,它與美學、心理學、倫理學、醫學、中醫美學都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要選擇規范的醫學美學教材,并根據醫學審美原則指導醫學生的醫學實踐。
6建立良好的醫患審美關系
關鍵詞:素質教育;數學素質;成功素質;非專業素質
中圖分類號:CAO-012
文獻標識碼:A
一、引言
面對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創新能力的高素質人才是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務。素質教育是目前高校教學改革中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武漢科技大學中南分校校長趙作斌教授創造性地提出了成功素質教育的理念。認為成功素質教育指的是:以促進大學生的成功為根本目的,專業素質與非專業素質同步推進,通過全面培養學生的五大體系素質和學生個性的充分發展,培養學生的成功素質,消除失敗因子,促進學生學業成功與就業成功,并為今后的創業成功和事業成功奠定素質基礎的教育理念與教育模式。實現成功素質教育目標的根本途徑是專業素質教育與非專業素質教育同步推進,達到對學生的專業知識教育、技術知識教育,以及文化知識、道德、倫理、修養、身心、發展等方面的教育。
數學素質是指人認識和處理數與形的規律、理解和運用邏輯關系、領會和研究抽象事物的能力,也是一種思維模式和思維習慣。對大學生主要表現在對問題善于從量的方面洞察、抽象和研究;思維的邏輯性和嚴謹性;用數學的原理和方法去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興趣和能力以及思維方式的創新性等方面。
二、高等數學素質有利于大學生科學的世界觀和人生觀的培養
數學是客觀物質世界的數量關系及空間形式的客觀規律的反映。因此數學教育的首要特點是客觀性教育。這對于培養學生形成辯證唯物主義的科學世界觀是非常必要的,數學中辯證法不但具體、生動,而且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對一個大學生的成長是十分必要的。而且在數學的發展過程中,概念的形成與演變,重要思想方法的確立與發展,重大理論的創立與沿襲,無不體現著辯證唯物主義的核心思想――發展、運動與變化。例如曲線上任意一點處的切線問題,在高等數學中,把曲線的切線看作是割線的極限位置,實際上體現的就是運動與變化的極限位置,當割線上一點沿著曲線向另外的一點運動時,割線的極限位置就定義成了切線。
三、高等數學素質利于大學生的思想品德的培養
高等數學教育在大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中也有重要作用。數學的發展過程在自然科學領域中屬于困難較多的,數學每前進一步,都充滿了艱難險阻,需要數學家們的勇氣,膽識和毅力,甚至要冒著付出生命的代價。阿基米德就是因為沉浸在數學問題的思考中而忽略了向他下命令的士兵而被殺的。在高等數學的講授中老師們對數學家事跡的介紹往往能夠引起學生們的廣泛回應,他們能夠從中體會到這種歷盡艱難卻又百折不撓的精神,同時對他們今后在工作或學習中遭遇困難時能夠迎難而上、積極應對也有一定的啟發作用,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
數學本身具有結論確定的特點。因此,數學教育可以說是培養學生具有理性的教育,主觀隨意是數學的大敵。從數學問題的發現到問題的解決,都要經過理性思維,決不允許隨心所欲。因此,數學教育本身的特征可以讓受教育者克服任性、我行我素等心理上不健康的毛病,養成處理問題經過理智過濾的良好習慣。在英國,律師所學習的課程是以數學知識為基礎的,通過嚴格的數學訓練“使之養成一種堅定不移而又客觀公正的品格,使之形成一種嚴格而又精確的思維習慣,從而對他們事業取得成功大有益處”。
精確、嚴密也是數學的特點。數學是以其結構嚴謹、邏輯嚴密而著稱。這種精確性始于學校教育的準確性,只有經過持之以恒的、一絲不茍的數學教育訓練,才能使學生達到現代科技要求的精密程度,才能使學生樹立嚴謹求實、尊重客觀事實的良好科學態度。能夠對事物進行嚴格準確的認識,客觀認真的分析是大學生應具備的基本素質。
永無休止的進取精神,是現代科學技術的基本特征,現代數學的發展也是這樣。概念在發展,結論在深入,任何時候的認識總有局限性,都要不斷進取,數學教育在培養學生繼承基礎知識的同時,也無形中培養了他們的進取心與創新精神。
數學教育的理智性是同它的實踐性緊密相聯的。學生可以從事物本身的矛盾提出問題,從事物演變的跡象創立假說,確定事物變化的必然聯系,驗證假說,得到規律。在這一過程中,運用觀察、實驗方法,培養觀察能力、創造能力及邏輯思維能力。學生掌握數學概念、規律的理性思維。歸根到底還是要回到實踐中去,解決實際問題。因此,數學教育的實踐性這一特點,能夠培養學生具有注重實踐、注重求實的優良品質。
四、高等數學素質利于大學生的文化修養和美學修養的提高
數學被譽為“人類思維的體操”,這門課從小學開始就是學校教育的基礎課之一,也是高校絕大多數專業的基礎課程之一,因而數學教育是一種文化基礎教育。同時數學也是一門既美又真的科學,不但擁有真理而且具有至高的美。英國詩人羅素說“數學,如正確地看待它,不但擁有真理,而且具有至高的美,一種冷而嚴肅的美”。因而引導學生認識數學美,并進而欣賞數學美,對于提高學生的素養有著重要的作用。高等數學很多地方反映了數學美的特征,萊布尼茲這位符號大師用簡潔的符號表現了積分概念豐富的思想,因此有數學家把微積分稱為“美女”;數學在各個學科,各個領域中的廣泛應用充分體現了數學的應用美;而連續與間斷,無窮大與無窮小,曲線的凹性與凸性,概率問題中的確定性與隨機性更是體現了數學的對稱美;積分理論中曲線積分,曲面積分,定積分與不定積分之間的關聯充分體現了數學的統一美。在數學教學中學生獲得的數學的審美能力提高了學生的美學修養和文化修養,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成功素質。
五、高等數學素質利于大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
創造性思維和創新能力是一個人受用終身的成功素質。數學發展史中,許多數學理論的提出都是創造性思維的成果。代數和幾何各自發展了幾百年后,法國數學家笛卡爾創造性地提出將兩者結合,利用代數的方法研究幾何問題,由此揭開了解析幾何的發展;他更創造性的提出了“變量”,完成了數學史上一項劃時代的變革。數學教育中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大膽想象,充分培養學生勇于創新,追求真理的高尚品格。
由于數學教育與數學素質教育自身的特征,使得數學教育在大學生的成功素質教育中顯得尤為重要,同時數學素質也是人才成功素質的一個重要的方面。要把對學生數學素質的培養納入成功素質教育的整體方案中,為國家和社會培養出適合現代社會需要的創新人才。
參考文獻
[1]趙作斌,大學成功素質教育理論與實踐[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9
[2]同濟大學應用數學系,高等數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關鍵詞:美育;大學生;旅游管理專業
中圖分類號:C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0)03-0262-02
旅游管理專業是培養適應旅游管理和服務第一線需要的,掌握旅游管理基本知識和服務技能,從事旅游景區規劃與開發、旅游飯店管理與服務、旅行社經營管理、導游等工作的高級技術應用型人才。除了具備專業性的知識、技能外。美學素養在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的生活和工作中的作用日益凸顯,如何加強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的美學修養,提高其審美能力也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一、美育與大學生的成長
美育,即審美教育,狹義說來是通過藝術手段對人們進行陶冶和塑造的教育活動。廣義來說是指通過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物質成果與精神成果中一切美的形式陶冶人們的情操,從而使審美主體對審美對象產生審美反映,達到美化人們的心靈、語言和行為,提高人們的道德和智慧的目的。審美教育對大學生自由全面的發展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同德育、智育、體育相互聯系,緊密配合,共同構成大學生教育的整體,其對大學生的綜合素質的提高具有重大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美育是大學生緩解自身主體焦慮的重要途徑。大學生處于“成人前期”的心理階段,面對來自學業、愛情、求職、人際、自我實現等諸多壓力。從而表現為一種主體的焦慮情緒。如果處理不當,將會導致個體的精神崩潰,嚴重影響大學生的學習、生活,甚至造成自殺悲劇的發生。因此,為大學生找到一條緩解自身主體焦慮的途徑尤為關鍵。審美教育,可以改變大學生固有的情感形式,凈化不良情緒,培植健康人格等,能有效地提高年輕學子的生存智慧與生存能力,具備審美的處世態度與情懷,意識到人生除了功利之外,更為重要的是健康和諧的心理。
第二,美育是大學生樹立高尚道德情操的有效路徑。由于受社會上不良思潮的影響,部分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被名利所扭曲,精神空虛、追求享樂,功利主義、實用主義思想泛濫。美育,可以“以美儲善”。孔子指出“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仁,游于藝”,主張用藝與樂的感染和熏陶來求得人格和人生的最高境界。當今社會,美育用正確的道德輿論引導學生、以高尚的道德精神塑造學生,不斷豐富和充實大學生的精神世界,提高他們的道德水準。借助美的力量,以情感為媒介,促進外在道德的“他律”要求轉化為內在的“自律”要求,幫助大學生樹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培養和提高大學生發現美、認識美、創造美的能力,激發他們為創造美好人生,為實現美好理想而奮斗的熱情。
第三,美育是大學生智育發展的催化劑。許多科學發現都產生于剎那間美感沖動的啟發。愛因斯坦一生醉心于物理探究,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物理美的驅使,他說過:“照亮我的道路,并不斷給我勇氣去愉快地正視生活的理想,是善、真、美―要不是全神貫注于那個在藝術和科學研究領域永遠也達不到的對象,那么人生在我看來就是空虛的。”大學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美育可以賦予其審美的感受,激發他們內心對于知識的渴求和興趣。增強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促進大學生智力的發展。
第四,美育是大學生塑造完美人格的必由之路。哲學家黑格爾曾指出:“審美帶有令人解放的性質”。美育能幫助大學生從以前的思維模式和情感狀態中解放出來。通過對人、自然、社會的欣賞等情感活動的體驗來實現對人性美、自然美、和諧美的發現、認知和創造,實現以美輔德、以美益智、以美增能、以美健身、以美促勞的效果,促使學生的完美人格的塑造。
二、美育與旅游
旅游是一種綜合性的審美實踐活動。美學家葉朗說過:“旅游,從本質上講,就是一種審美活動,離開了審美,還談什么旅游?旅游涉及審美的一切領域,又涉及審美的一切形態,旅游活動就是審美活動。”旅游活動的六要素“食、住、行、游、購、娛”無一不與美有關,無一不是審美的過程。
首先,旅游產品的設計離不開美育。旅游規劃設計就是結合項目地自身的自然人文資源,發現挖掘其獨特性的過程;就是通過產品來傳達和表現自然美、藝術美、生活美、社會美。規劃設計人員自身審美情趣、審美能力直接影響旅游產品的審美格調、美感表現力和感染力。德國美學家席勒早就指出,“要使感性的人成為理性的人,除了首先使他成為審美的人,沒有其他途徑。”
第二,旅游服務離不開美育。旅游服務是旅游產品的核心,游客購買并消費旅游產品,除了在餐飲和旅游生活中消耗少量有形物質產品外,大量的是接待和導游服務的消費。服務具有無形性,游客對旅游經歷的評價主要取決于他所受到的服務水平和質量。旅游從業人員通過自身的形式美(儀表、儀容)與內容美(精神、道德、情操)的協調統一來傳達和引導游客的審美情趣。“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在旅游過程中,旅游從業人員本身就是一道風景線,他們的審美素養影響著游客的審美感受。
第三,旅游管理的過程離不開美育。旅游業是關聯性很強的產業,其“食、住、行、游、購、娛”六要素涉及到諸多行業和部門;同時,旅游管理又是一個動態的過程,要隨時應對可能出現的突發事件,這些都要求管理者具有整體美、協調美的審美觀,協調好各個部門、員工、環節等,確保游客的旅游活動順利開展,保證游客通過旅游活動獲得審美的享受和身心的放松,提高游客的滿意度和美譽度。
三、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美感的培養途徑
審美教育是一個系統結構,由施教者、審美媒介、受教者三方構成。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審美教育的實施必須根據其心理特征、專業特點等來開展。
第一,加強師資建設,提高高校教師的美學修養。馬克思說過:“如果你想得到藝術的享受,你本身就必須是一個有藝術修養的人。”教師只有首先具備審美的情懷,才能自覺地運用審美的情懷,才能自覺地運用審美的規律進行教學活動,以美育人、寓美于教,用自身的儀表美、風度美、語言美、行為美去影響感染學生的精神和人格。
第二,改進課程設置,完善人才培養體系。目前,旅游管理專業的課程設置主要集中在管理、經濟、計算機、旅游英語、旅游心理學等,旅游美學鮮有要求,或者只作為選修課處理。為此,要改變以前課程設置中的誤區,提高美學教育在旅游管理專業學習中的重要性。結合旅游規劃策劃、酒店餐飲服務、導游等專業知識,提供跨學科選修、主輔修、課外活動等多種教育形式和機會,把美學中的美德要素、美的理念、美的思維、美的表現等傳授給學生,讓學生在專業中發現美、創造美,通過美育,培養學生自覺運用審美的眼光、審美的情趣、審美的手法去指導自己的生活、學習和工作。
第三,營造美育的校園環境。發掘校園的美育功能,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培植具有美育精神的校園文化。通過先進文化、高雅藝術、課外審美活動等途徑陶冶凈化學生的心靈。拓展美育的空間和內涵,激發學生的審美情感,增強審美體驗,培養學生發現美、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
第四,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教育技術促進了審美教育的現代化和信息化。現代教育技術延展了人的視聽覺,跨越了文字的障礙,將抽象的美的概念轉化為審美直觀形象。強烈的視聽覺的審美感知提高了學生審美知識的吸收與內化十分重要,審美信息的生動性、趣味性、直觀性、形象性、感染性,使學生能夠以悅納心理,從動態的聲畫相合中,頓悟與領會美的真諦,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關鍵詞】感受;科學美;化學美
正文: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及其變化規律。學生往往感到抽象、繁雜、枯燥、單調。實際上化學科學在揭示物質內容豐富多樣的運動形式及規律時,也顯示了化學領域中蘊含的美。“科學是美的,每個科學家都有這種感覺”(楊振寧語)。在化學教學中,我們要讓學生感受體驗到化學之美,并影響他們去創造更多的化學之美、生活之美。
一、感受化學思想方法之美
化學思想方法是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完美體現,是學生樹立科學人生觀、世界觀的基礎,能夠為學生提供認識客觀世界的最一般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以此來指導學習,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向,提高能力,增強認識客觀世界、把握自然發展規律的水平,在未來探索中敢于披荊斬棘,克服困難,做出更多有益于社會的事。化學教學中要讓學生體會到辯證唯物主義的物質觀和運動觀,量變質變規律、對立統一規律、否定之否定規律等思想方法。
二、感受化學科學之美
化學科學之美存在于整個化學內容之中。1.化學物質的結構美。碳單質結構中,金剛石是每個碳原子于周圍呈四面體排列的碳原子成鍵,仿佛金字塔般優美壯觀,締造了金剛石的堅硬。石墨由六邊形構成的網狀碳原子平面以0.335nm的間距一層一層地疊在一起,和諧、穩定、能作畫、可導電。C60由12個五邊形和20個六邊形構成的多面體的每個頂點上有一個碳原子,每個五邊形面的周圍環繞著五個六邊形面,是由60個碳原子構成的足球狀的球體結構,擁有完美的對稱性。可燃冰(CH4 8H2O)又稱甲烷水合物,是一種冰狀白色固態晶體,像石蠟遇熱未融化前的樣子,潔白而柔軟。水分子一般通過氫鍵合成多面體籠,籠中包含有甲烷分子。這種籠型結構有很強的濃縮氣體能力,還可形成更大的“洞穴”,足以容納較大的碳氫化合物分子,標準狀況下,1m3可燃冰中能儲存16m3的氣態甲烷。教學中要引導學生體會物質多樣性中的統一之美,物質結構的層次美和對稱、平衡、包容、穩定之美,從而影響他們對和諧包容的追求和創造。2.化學現象和化學反應變幻之美。在化學實驗中,常常會出現豐富多彩的顏色,立體多樣的形狀,如同魔術一般引起美的感受。藍色的膽礬結晶析出,紫色的碘蒸氣升起,銅樹的產生,鐵燃燒中的火星四射,氨氣噴泉實驗的表演等,都會讓學生一片驚嘆。要引導學生感受物質顏色、狀態、氣味、性質、反應現象等外在形式美,也要體驗自然變化之美,科學現象之美。3.化學理論的和諧統一辯證美。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學會分析欣賞應用化學基本概念和化學基礎理論,體會這些語言的簡潔、嚴密、新奇、美麗之美,體會這些內容的矛盾對立統一和諧之美。如催化劑、摩爾、萃取等概念語言命名美;化學反應中的質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質變了而量和能卻守恒;化學平衡原理中,有平衡又有移動,有靜止又有運動;這些矛盾對立又統一和諧變化與永恒之美。其實,我們的生活也是這樣。4.化學儀器的美。化學實驗中用到的儀器,晶瑩剔透,干凈有序,形狀設計大方流暢,使用方便,功能齊全,有觀看大藝術家作品的感覺,留給他們審美和求美的時間和空間。
三、感受化學中的發現美
化學的發展是追求真理的過程,每時每刻每點每滴都有美麗的火星和感人的故事。教學中可通過科學家發現和驗證化學新物質及理論原理的事實過程,讓學生感受科學家的美學修養,追求科學的精神美,熱愛生活美。1.19世紀中葉,只發現了63種化學元素,組成成千上萬種物質,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深信不同類元素之間一定隱藏著某種內在聯系,便做了63張卡片,玩起了化學紙牌。1869年,他終于按原子量大小排列,有規律間隔,元素一些性質會重復出現。這就是元素周期律。他把人們認為無關的各種元素納入一個系統,使他們的性質展現成美妙的循環和節奏,一個周期好比一個句,族之間形成不同的弦,隨著周期重復奏出一部交響樂。同時,他敏銳地感到交響樂不和諧,查找出由原子量不準引起,從而預言了未發現的元素。隨著科學的發展,今天的元素周期律取得了高度的完美和諧。這也是科學發展中的不和諧因子所激發的科學家的創美熱情的體現,望能影響到我們的學生。2.1865年的一天,德國化學家凱庫勒訪友途中,打起盹來,腦海里蹦出碳原子和氫原子,三三兩兩拉手跳華爾茲舞;又像“老鷹捉小雞”排成一行的游戲,忽又像蛇一口咬住它的尾巴旋轉起來。猛地驚醒時,他激動地迅速寫下了笨的六角形環狀結構理論雛形:外輪廓為一個正六邊形,頂點各有1個碳原子,6個氫原子如6朵小花點綴在6個頂點碳原子上,呈現出一種完全對稱、均衡、簡潔的形式美。這個結論事后證明是正確的。這讓人敬佩凱庫勒的美學修養,否則這種美是很難發現的,同時也感受到了他對科學的癡迷之美。3.英國化學家波義耳從紫羅蘭變紅的偶然事件中,及時積極探究尋找原因,又由鹽酸猜測到其它酸,最后想到各種堿再來做實驗,發現了用來鑒別酸和堿的指示劑。波義耳透過五光十色的表面現象,按照自己的邏輯思維,一步步地深入探究,終于揭示了其中的反應規律。這種顏色變化的科學美是由科學家的善于思考探究的精神美發現的。
四、感受化學教材中的美
化學教材中有許多美的生動語言,美的漂亮版式,美的先進教具,美的感人歷程,美的環保廠房,美的干凈實驗室,優美的圖像和彩照等等。引導并教會學生去欣賞它們,如璀璨的鉆石,鬼斧神工的石筍、鐘乳石,晶瑩剔透的水晶、瑪瑙、石英坩堝,樹林中的丁達爾效應等等,讓學生感受自然界的美,祖國山河的美,激發他們熱愛美的情感,追求美的愿望。
五、感悟化學美的本質
化學科學創造美的同時,也帶來有毒、有害、危險等負面因素,成了環境惡化的罪魁禍首,但這些不和諧不美的結果,也是激發科學家創造“真善美”及新的和諧統一的動力,也是激發學生創造美的源泉。科學的美是要給人類帶來幸福,德國化學家哈伯成功合成了氨,解決了許多人的糧食問題,受人追念尊敬,這很美!但在二戰中他也因發明化學武器并用于戰爭,使無數人傷殘致死,遭人唾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