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特殊教育治療方法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1.1動物輔助在當前特殊教育中的情景介入
在當前的科學研究當中,第一,動物作為一種社會聯接性的物體,可以更多地利用動物的特性,進一步促進學生和動物之間的接觸。實驗證明,寵物狗在和人進行溝通時,可以很好地幫助人解決各種不安的情緒,在和寵物狗的接觸中,可以幫助幼兒建立一種全新的社會角色,當幼兒進入到這一社會角色中,就可以很好地改變他們的行為,符合角色上的期待。在AAT中,可以將來訪者設想成為教師或者是管理者,通過讓幼兒照顧或者是訓練動物,就可以改變其行為,同樣可以通過動物的接觸,進而減少幼兒與伙伴交流中的不便。第二,現在很多的兒童都喜歡動物,而且對動物的關注度非常高,所以,在特殊教育課程中,可以有效地利用這一治療方法加以利用,從而不斷激發兒童的學習動機,尤其是在和動物的直接接觸過程中,會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這樣就能夠引導學生關注一定的教學任務,這樣就能夠有效地做好相應的學習動機上的準備,但是,從某種程度上看,在動物輔助治療的情況下,幼兒的心情會變得更加開放,相應的戒備心理將會降低,所以工作人員就比較容易和幼兒之間進行相應的溝通教學。同時,在對于工作人員攜帶動物和兒童進行互動的過程中,可以盡量獲得工作人員的信任,并幫助其進行相應的指導,這樣兒童就可以很好地順從教學者的教育,不斷提升課程的成效,不斷減輕工作人員的負擔。
1.2動物輔教學方法在特殊教學課程內容上的創新利用
現階段,從當前的動物輔助運用中,可以很好地運用到特殊教育過程實踐中,例如,“爪子”可以通過課程中來進行相應的輔助,從而可以兒童對社會、情感和學術能力等方面的發展。通過閱讀教育來輔助相應的項目,利用動物的相關性能力來逐步提升特殊課程中的兒童閱讀能力水平。在當前的課程教育實施過程中,可以設計一系列的生動形象的課程單元,以動物和兒童的互動性作為內容,有效地將其動作和語言的訓練完全融入到課程實踐中去。在課程實施過程中,可以有效地采用相應的開放性課程情景,例如是戶外運動項目,以及生活場所的實施教學,通過科學合理地方法來促進各種教學實踐活動的開展。在認識的新伙伴課程中,通過特殊兒童與動物的之間交流來挖掘兒童的潛力,或者是可以制作相應的視頻,告訴兒童這是他的新伙伴,可以讓兒童近距離地接觸,從而可以有效地鍛煉兒童的膽量,降低兒童對陌生事物所產生的恐懼。進而培養兒童的社會適應能力。與此同時,通過游戲的相應環節,促進兒童在游戲過程中的教育者和訓練者的角色,從而有助于幫助兒童矯正情緒,有效地解決行為障礙兒童的異常行為。
1.3動物輔助療法中訪問和輔助治療在特殊教育課程的有效設置
在當前的動物輔助療法中,對特殊教育管理者提出了全新的挑戰,而且動物輔助療法具有很強實踐性,但是,我們也應該要看到動物輔助訪問和輔助治療之間存在較大的差別,一般來說,前者主要是簡單將動物在指定的地點和患者進行接觸,其主要的目標就是為了盡量減少訪問的焦慮感,并增加患者的觸覺接觸,這樣就能夠有效增加患者的自尊和得到相應的鍛煉,而在輔治療方面的目標就是切實通過動物來幫助患者進行訓練,例如,對于一些偏癱人員,可以通過梳理動物毛發或者是可以拋球類活動來加強上升的力量,這樣就能夠改進相應的姿勢和提高其自身的平衡能力,在針對抑郁性的病人,則可以通過對有關身體和部位名稱來進行訓練,或者是可以利用吹動物身上的毛發來鍛煉其面部肌肉。同時,在進行動物輔助治療過程中,我們就必須要預防在治療過程中造成疾病的傳播,管理人員在進行相應的訓練過程中,必須要對患者進行洗手,動物必須要進行清潔,這樣就嚴格防止各種動物身上的疾病帶給患者。
2.結語
關鍵詞: 高等特殊教育 音樂治療師資培養 實踐教學
隨著我國特殊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特殊教育學校及兒童康復等機構需要具有音樂知識技能與音樂治療能力的綜合性實用型專門人才――音樂治療教師,而且這種人才的能力愈來愈突出地表現在崗位或技術領域中的操作性和適應性上。筆者立足特殊教育學校及用人單位所需,培養高素質的音樂治療教師,使其在未來工作中具有音樂教育教學能力,并對特殊需要兒童實施干預及研究的能力,構建一種能夠突出高教性、師范性、職業性、技術性的實踐教學體系。
一、實踐教學的依據
音樂治療人才是在音樂教育專業音樂治療方向中培養起來的,此專業人才不僅要有嫻熟的音樂技能,還要有運用音樂進行表達和創作音樂的能力,以及將音樂和音樂技術運用于“臨床”的經驗。因此,加強音樂治療實踐教學,使之成為貫穿學生學習整個過程的實踐教學具有重要意義。
首先,實踐教學是實現音樂治療人才培養目標不可或缺的重要步驟。特殊教育事業的現狀和需求,要求每個音樂人才具備多元化能力,亦是當今用人單位要求的趨勢。我們培養的學生不僅要具備一定的音樂理論和音樂治療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具備相應的音樂專業技能、音樂治療技術、文化素養及音樂治療“臨床”操作應用型人才,這就需要通過實踐教學,讓學生在實踐中解決、提高、實現理論和技術的對接、整合與轉換,因此,當強化實踐教學時才能使學生達到培養的目標要求。
其二,實踐教學是音樂治療教學計劃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完成音樂理論和音樂治療基礎理論的教學,只是實現音樂教育(音樂治療方向)專業設置和課程培養預期目標的一個部分。而實踐教學的貫徹和落實,將直接影響此專業和課程設置目標的實現,以及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
其三,實踐教學是保障教學質量的重要措施。學生在今后工作中的實際能力、學校的聲譽及學校的可持續發展都與教學質量分不開。當學生具備較高的音樂及音樂治療專業技能和職業能力后,才能更好地開展工作,服務于有特殊需要的人群。這就要求在音樂治療師資培養過程中充分、正確地認識實踐教學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理順理論知識的教學與職業技術和能力培養間的關系,積極探索實踐教學的方式、方法,提高音樂治療師資培養的教學質量,形成一個科學培養音樂治療師資實踐教學的體系。
二、實踐教學的原則
音樂治療本身就是一個操作性很強的學科,加之學生畢業后就業難和工作初期的難適應或難勝任,實踐教學就成為提高音樂治療學生培養質量的首選方法。現今的音樂治療師資培養,是以教師傳授知識為主的教學方式,以實現學生專業知識、素質、技能和運用能力的掌握。而在今后的特殊音樂教育治療性音樂活動中,則是以音樂為媒,有創造性地使用音樂,最大限度地幫助殘障學生增強心理能力和生活技能。這就要求音樂治療師資的培養,將學生的學習目的與操作、思想與需求有機地結合,消除學生心中和實際“怎樣做、為什么要這樣做”等疑慮,促進其自我覺察、自我進步、自我探索、自我發展和自我體現,學會學習、合作、解決及自我成長。
1.以學生為中心原則
現代教育理念強調教學中以學生為中心,即以學生的目的需要為中心、以學生的能力拓展為中心、以學生的知識結構為中心開展實踐教學。音樂治療實踐課程應以提高學生的音樂技能、音樂治療活動創編、音樂治療方法及實際運用能力等目的為目標設置實踐教學的進程。在課程設置、教學內容的選取上突出實踐教學的地位,在結合學生現狀及所學專業實際的基礎上開展實踐教學,把學生需要的、想學的技能教給他們。
由于音樂治療學生將面對的是精神障礙、智力障礙、語言障礙、感知覺障礙等多種問題,即便是一樣的問題在不同的個體身上也會存在不同的內在成因和外部表癥,這些特殊性和差異性更凸顯出干預過程因材施教、對癥下藥的極端重要性,因此,在實踐教學要以學生的能力拓展為中心成為教學關注的重要環節。實踐教學過程中,向學生傳授面對不同病癥采用不同的“新技術”,盡量消解和釋放學生開展工作可能出現的負面情緒,切實提高學生治療手段的指向性和適配性,以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和干預技術的拓展能力。
實踐教學必須抓住音樂治療干預技術發展的脈搏,提高學生對音樂治療干預技術發展的適應能力。每一個案例都是一個新的課題,都是一個新的挑戰,學生在校的學習又是階段性的,要培養學生終身化的學習,因此,實踐教學不僅要培養學生職業能力外,還要注重培養學生對音樂治療技術的關注能力、拓展能力和創新能力。
而以學生的知識結構為中心是培養的學生在今后的特殊音樂教育工作中,兼具音樂教師和治療師雙重身份。我們必須根據實踐教學的不同課題的設置,為學生選配合適的指導教師,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使學生的知識結構呈現多元化的發展趨勢。
2.密切聯系實際原則
密切聯系實際是在“以學生為中心”原則上的拓展,主要是指在實踐教學過程中,聯系學生音樂治療技術及“臨床”應用的實際、學校現有和發展的實際。從特殊教育學校及其他用人單位的實際出發,通過多種形式密切關注他們的需求,了解他們想什么、需要怎樣的特殊音樂教育及治療性音樂技術的支持,在特殊教育學校及其他用人單位實施音樂治療干預工作中存在什么樣的技術難題,從中選擇出特殊教育學校及其他用人單位急需做的或學生能做的實踐課題,既為特殊教育學校及其他用人單位解決技術難題,又為音樂治療學生提供實戰演練的機會。
而從學校的實際出發是指在課程學習中的自我覺察實踐、特殊教育學校和社會中對特殊需要者的觀察實習、音樂治療專業技術的實習、畢業前綜合能力鍛煉實踐等環節,要安排充裕的實踐教學時間。特別是畢業生將主要面對特殊需要人群,開展音樂治療實踐教學僅僅依靠院校內部練習是不夠的,更需要盡早走上社會和走進特殊教育學校,以培養符合各用人單位應用型的合格人才。這需要高等特殊教育院校主動與社會各用人單位取得聯系,為學生營造適宜的實踐教學環境和機會,以及組建實踐基地等形式,促進實踐教學穩定的發展,從而保質保量地實現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規格。
因此,必須樹立音樂治療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并重的觀念,積極開展學生參加實踐教學環節,建立起以學生自我覺察教學體驗為基礎,專業教師督導實驗為取向,學生畢業前全面實踐為重點的音樂治療實踐教學環節的完整體系。通過此體系的培養,有助于兼具雙重教師之職的學生對所需知識的掌握與他們在某特殊需要具體領域種專業個性的形成。
三、實踐教學的建構
大學之前學生的學習是一種單向的教與學的形式,是教師教什么學生就學什么的方式,某些學生缺乏主動參與學習的意識和權利,認為只要將老師布置的作業任務完成就可以,至于將來干什么、能干什么都不會關心。大學時代的學習和生活則完全不同,特別是高等特殊教育音樂教育(音樂治療方向)學生,對各類特殊需要者的接觸、了解甚少,甚至完全沒有。要完成學業,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僅有畢業之前的綜合實踐是不夠的,因此,進行教學改革,優化教學的各個環節,將實踐教學貫穿始終勢在必行。
1.舞臺實際唱奏實踐
即舞臺上的演唱、演奏的表演。在音樂治療中治療師不僅要長時間地奏唱,還要密切關注治療對象的反應,隨時對音樂的奏唱進行再創作。舞臺上的唱奏表演通常要求表演者不視譜而背奏唱,背奏唱的目的是要求表演者將注意力從視覺信號中解放出來,全神貫注于音樂展開的聽覺之中。這一訓練有助于音樂治療教師通過聽覺器官的感受隨時再創作音樂,觀察被治療者在音樂刺激中的變化和反應。舞臺表演還可促使學生奏唱技術的熟練和過硬,有助于音樂治療教師在治療中為特殊需要者提供美好的音樂奏唱技術,提高被治療者的興趣和參與度。舞臺表演亦可促使學生積累音樂合作的經驗。
2.理論教學中的實踐及了解特殊需要者
音樂治療是一門融合多重學科于一身,既古老又年輕的學科。在教學中,如果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實際感受甚遠,就會嚴重阻礙學生學習的成效,也會降低適應工作的能力。音樂治療基礎理論涉及心理學、醫學、行為學等與學生個體經驗較遠,讓學生學習這些抽象的理論知識,學生沒有太大興趣,學習效果也不好。專業教師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采用理論教學與學生參與體驗相結合的實踐教學法,讓學生參與實踐活動獲得感性體驗,例如音樂對生理的影響:讓學生選擇放松、舒適的姿勢,在一定的時間內測量自己的脈搏數并記下來,再將聽過音樂之后的脈搏數記下來進行比對,學生驚喜地發現自己的脈搏數發生了變化。這一簡單的實踐活動,使學生明顯地測量到音樂的刺激對生理的影響。教學中的實踐體驗使學生表現出極大的學習動力,學習效果更好。與此同時,組織學生每周定時定點地聯系單位,了解、熟悉特殊需要者,從形式上接觸和了解真正意義上的關心、關愛和接納,為鞏固專業思想、服務特殊需要者及開展音樂治療評估、實施干預奠定基礎。
3.開展多元實踐活動
開展多種形式的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多方面、多層次的職業能力,鍛煉其實際工作能力,如體驗式實踐教學、角色和演示扮演實踐教學、臨床實際操作實習及綜合實踐(畢業前實習)。由于音樂治療是一門操作性非常強的應用性學科,在培養音樂治療師資時必須使其不斷地在課堂或特定場所鍛煉他們實際治療的操作能力,解決自身的心理、情緒或人格方面的問題,在督導過程中獲得自身音樂治療的體驗,成為音樂治療老師。體驗式實踐教學的目的是使學生在此實踐中個人得以成長。即使學生有較深刻和系統的內心體驗,了解音樂治療自己內心發生變化的過程,在學會解決自己的問題的前提下,再解決他人的問題。演示和角色扮演的實踐教學,即學生通過扮演治療對象、治療師演示音樂治療的步驟和方法與技術,讓學生熟悉音樂治療過程和熟練音樂治療技術方法,此教學實踐中的體驗或治療可隨時被叫停。演示和角色扮演的實踐目的在于為教學服務。臨床實際操作實習及綜合實踐,是去特殊教育學校和有特殊需要者的場所,以治療為目的,實踐過程為系統的、不可隨時中斷的治療過程,讓學生在真實的現實環境中學習和鍛煉操作能力、職業能力和崗位能力。
因此,把音樂治療專業實踐教學貫穿整個學習過程,優點在于:(1)有利于培養出應用技術型人才的職業能力,使他們在畢業后或畢業設計階段就具有上崗能力;(2)有利于特殊音樂教育學生個性的發展;(3)快速適應各用人單位的需求和音樂治療技術的發展步伐,同時符合音樂教育專業教學規律,是一個相對規范、完整、系統的實踐教學體系。總之,音樂治療師資培養的實踐教學,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和提升可以發揮重要作用,也是為兼具音樂教師和音樂治療教師打下扎實基礎。
參考文獻:
[1]陳永明.教師教育研究[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2003,(1).
[2]高天.音樂治療學基礎理論[M].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8,(2):135-136.
[3]曹翎.簡論對音樂教育復合型人才的培養[J].藝術教育,2006,(6).
[4]孫保亮,張輝.提高實習生臨床實踐能力的若干思考[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6,(3):92-93.
關鍵詞:自閉癥兒童 鋁編工藝 康復治療 參與性治療
中圖分類號:R72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7)03(b)-0247-02
兒童孤獨癥過去稱為嬰兒孤獨癥(infantile autism),兒童自閉癥,與兒童感知、語言和思維、情感、動作以及社交等多個領域的心理活動有關,屬于發育障礙,在分類學上目前歸于心理發育障礙范疇,稱為廣泛發育障礙。我國自閉癥兒童比例逐年上升,平均每100個孩子中就會出現一個自閉癥兒童,他們不愿意和他人交流,別人也無法理解他們的行為,這已經嚴重影響了他們自己和家庭的正常生活。但是目前自閉癥治療費用較高且手段缺乏針對性,很難進行有效地治療,這種問題不僅使得自閉癥兒童家長個容易產生負面情緒,也使得治療過程中增加了更多的不確定性。而鋁編工藝是一項由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草編而來的,鋁編工藝品具有精致美觀,不掉色不褪色,易保存的優點。雖然傳統制作工藝復雜,但經過模具的研究和工藝改良后,可以變成一種對自閉癥兒童系統的治療方法。由于鋁線屬于民俗工藝的一種,使得大部分鋁藝匠人文化水平不高,并且不愿意將自己的技術公開。但是在突破鋁線工藝品制作技術的難關后,鋁線質地柔軟的特性及制作方法由易到難的特點,使得它對自閉癥兒童的治療有著獨特的優勢。下面,由筆者來為大家介紹鋁線手工編織用作自閉癥治療的優勢。
優勢一:工具及材料的優勢。
鋁線質地柔軟,可塑性強,制作起來不需要尖銳的工具及大型機械,所需要的工具僅為鉗子及少量模具,成本較低,易推廣。自閉癥兒童一部分對觸覺敏感,而另一部分則對觸覺反應較為遲鈍,一些自閉癥兒童玩具也是因此而設計的。我們可以根據這個特點在鉗子的握柄上設計不同程度的花紋狀突起,從而為使用工具的自閉癥兒童提供不同的觸感,以提高他們的興趣及滿足他們接受肢體刺激的要求。而且,對于自閉癥兒童來說,色彩上的刺激要遠遠大于語言上的刺激,而彩色氧化鋁線顏色種類可達四十余種,常用的粗細十余種,基本的結構包括彈簧、麻花、S形螺旋、反螺旋等,制作的過程也同樣是創造的過程。這些豐富的顏色及結構可以讓自閉癥兒童更好地表達內心的想法,也可以讓他們更愿意表達自己的內心。
優勢二:對自閉癥兒童家長心態上的鼓勵。
自閉癥兒童的背后是一對不幸的家庭,為了照顧好他們的孩子,通常會有一位家長選擇放棄正常的工作對其進行照顧。但是由于病癥的特殊性,使得家長的努力可能長時間得不到回應。由于照顧者的心理需求長時間得不到滿足,大部分家長心中會產生煩躁,痛苦,絕望等情緒,他們需要看到自己努力所帶來的成果而得到心靈上的鼓勵。而鋁線工藝品造型美觀,并且通過模具的使用,使得制作工藝并不復雜,可以在短時間的練習后看到一件完整的作品。家長們在看到自己的孩子做出精美的工藝品后后,會得到很大鼓勵,有利于產生積極心態,進而影響孩子的狀態。
優勢三:對補貼家庭經濟上的優勢。
自閉癥兒童的治療費用較高,而自閉癥兒童家庭又有相當大的一部分來自農村,每個月在孩子身上花費的康復、食宿費用至少要4 000元,而父母中的一人往往因需要照顧孩子而無法出去工作,使得家中經濟負擔較重。目前鋁線工藝等手工藝比較受市場認可,一位成熟的鋁藝匠人每個月的收入可以達到萬余元,并且不算參加的民俗演出部份的收入。而自閉癥兒童在可以做出完整的工藝品后,可以由治療機構組織進行公開義賣,進而補貼家庭。從而可以緩解一部分家庭經濟上的壓力。
優勢四:制作步驟的優勢。
鋁線工藝品的結構在外行看來十分復雜,但是在有經驗的匠人眼中無非穿、纏、折、擰幾個步驟,模具的使用不過是按照模具的形狀在上面穿纏,經過講解之后十分簡單。比如市面上最常見的鋁線自行車,只需要十幾個步驟即可完成。在教授的過程中,可以根據自閉癥孩子的病情分出不同的練習程度,比如對于手指手腕不靈活的孩子,可以讓他進行最簡單的步驟:用一個細線再粗線上一圈一圈纏成彈簧狀,而對于好一些的孩子,可以讓他們將繞成彈簧狀的鋁線圈擰成麻花型,而對于學習能力更強的孩子可以讓他們嘗試著使用模具,及按照模具的形狀在上面穿……當他們完成一個步驟學習后可以進行下一個步驟的練習,由易到難,逐漸進步。這樣一方面可以讓他們更容易接受各部分的技法,另一方面也可以更好地鍛煉他們對肢體的控制能力。
優勢五:培養自閉癥兒童合作意識和競爭意識上的優勢。
現有的自閉癥兒童治療輔助工具多數只是兒童與產品之間的交流,比如兒童玩玩具,或者由看護人員指導兒童玩玩具,缺少參與性的治療方法,缺少人與人之間平等關系的互動。而鋁線工藝品的制作方式通常為多部件組合,這種方式使得它的制作過程可以由幾個孩子各自制作部件,再通過組合連接的方式共同完成一件鋁線工藝品,從而培養他們的協作意識;而制作的速度,精美程度等因素可以成為他們互相比賽的競爭主題。這樣,既能產生協作式人際互動功能,又有競爭式人際互動功能,可以幫助他們打破固有的系統,建立更有意義的組織系統。
優勢六:使用安全上的優勢。
自閉癥兒童常常會有傷害自己的行為,因此通常自閉癥兒童的用具應盡量圓潤而柔軟,這樣不僅容易產生溫暖的感覺,也可以避免自閉癥兒童傷害自己。而鋁線工藝品的制作過程中大部分都要求彎處圓潤,并且鋁線質地柔軟而結實,即便成人用力踩也很難變形,至于斷開起頭處可以套上橡膠套來避免劃傷孩子。工具方面也沒有尖銳的工具,可以避免孩子們因為使用工具而受傷。
自閉癥兒童雖然有著功能上的缺陷,無法表達出一些感情,但是他們仍然有著表達感情的欲望。而兒童是祖國的未來,自閉癥兒童的治療是一個值得我們長期關注的問題。目前自閉癥兒童治療輔助工具在國內有著大片空白狀態,尤其是對參與型的治療方法更是少有涉及,自閉癥兒童的情況相對復雜,一種治療方法不見得適用于所有治療兒童,但是筆者相信鋁線手工治療方法的推廣可以使得更多的孩子得到更好地治療,康復教育是一個需要長期努力,不斷改進的課題。目前鋁線手工治療方法還處于比較初級的階段,還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完善治療系統,進而幫助更多的孩子。
參考文獻
[1] 李春,譚偉娜.學齡期自閉癥兒童康復訓練的個案研究[J].現代特殊教育,2014(3):113-114.
[2] 徐云,楊健,季靈芝,等.自閉癥兒童康復困境分析[J].殘疾人研究,2014(2):168-169.
論文摘要:注意缺陷/多動障礙(ADHD)通常稱為多動癥,是兒童青少年中比較常見的一種障礙,其主要臨床癥狀有注意渙散、活動過多和沖動。對于ADHD的治療尚存爭議,爭議焦點就在于藥物治療和非藥物治療效果的爭議。近年來興起了對于ADHD的綜合治療措施,將藥物和非藥物治療合理恰當地綜合起來,其效果往往優于單一治療方法,為ADHD的治療提供了新的思路。
論文關鍵詞:ADHD;藥物治療;心理治療;綜合干預
注意缺陷∕多動障礙通常稱為多動癥,美國精神病學會出版的《精神疾病診斷統計手冊》(DSM-Ⅳ,1994)將其稱為“注意缺陷∕多動障礙(attention 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世界衛生組織(WHO)出版的《疾病、創傷和死亡原因的國際統計分類》(ICD-10,1988)將其稱之為“活動與注意失調(disturbance of activity and attention,DAA)”,屬于多動性障礙(hyperactivity disorder,HD)的亞型;我國中華醫學會精神分科出版的《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三版)》(CCMD-3)則將其稱之為“注意缺陷與多動障礙(兒童多動癥)”。ADHD多發于兒童時期,所以也稱為兒童多動癥,其主要表現有注意缺陷(attention deficit)、活動過多(hyperactivity)和沖動(impulsiveness)。其中注意缺陷或注意渙散則是ADHD的核心癥狀。
患有ADHD的兒童在學校中往往表現不佳,因為他們無法使自己安靜下來,更無法將注意力集中到教師的講課內容上去,因此盡管他們智力不存在問題,但學業成績往往還是很差。有研究表明,有高達20%-25%的ADHD兒童存在嚴重的學習障礙,這又進一步增加了他們學業成績不佳的可能性。另外,ADHD患兒在人際關系上也存在問題,他們經常會被其他孩子拒絕,而他們也經常會對其他孩子有著言語和動作的冒犯,當事情不順意時,便會與同伴爆發肢體上的沖突。此外,有45%-60%的ADHD患兒還會發展出品行障礙(conduct disorder),甚至成為少年犯。
ADHD患兒存在如此多的問題,因此需要得到有效的治療和輔導。總的說來,針對ADHD的治療主要包括藥物治療和營養支持、心理治療和社會干預以及綜合干預措施。
一、藥物治療和營養支持
(一)中樞精神興奮劑
一般認為,多巴胺、去甲腎上腺素、5-羥色胺等神經遞質的異常與多動障礙存在關系。Wilens等通過研究指出,中樞精神興奮劑之所以能在ADHD的治療中起作用,可能是因為興奮劑能夠抑制多巴胺等神經遞質的再吸收,從而能提高了大腦突觸中的遞質水平。此外,其他很多研究都證明了中樞興奮劑在減少ADHD兒童的破壞性行為和增加他們與人交流的方面都有著顯著的作用。
興奮劑被認為是治療ADHD最有效也最安全的藥物,美國精神病學會、歐洲兒童和青少年精神病學會以及中華醫學會精神分科均將其推薦為治療ADHD的一線用藥。研究表明,70%-85%的ADHD兒童對于中樞興奮劑有著良好的反應。使用興奮劑能夠有效減少患兒的多動和破壞行為;有助于患兒提高注意力和對于無關刺激的抗干擾能力,提高學習效率,從而有助于學業成績的提高;也有助于提高患兒的社交能力,改善同伴關系,增加對父母、老師命令的服從性。
(二)三環類抗抑郁藥
當ADHD患兒伴發有抑郁癥狀時,抗抑郁藥物對于治療也有著比較好的療效,很多研究都認為三環類抗抑郁藥的治療效果與中樞精神興奮劑不相上下。抗抑郁類藥物對于改善患兒的認知表現有一定的積極作用,但總的看來,抗抑郁類藥物的療效還是低于興奮劑的。所以,作為治療ADHD的二線用藥,當中樞精神興奮劑作用不明顯,或者由于某些原因不能使用興奮劑作為治療藥物時,才考慮使用抗抑郁類藥物。
目前常用的治療ADHD的三環類抗抑郁藥有丙米嗪、去甲米嗪、多慮平、阿米替林、去甲替林等。
(三)其他藥物
由于ADHD的病因至今尚未明了,所以并非全部的ADHD患兒都可以通過中樞精神興奮劑和抗抑郁藥進行治療。某些治療病例中,患兒對于興奮劑和抗抑郁藥以外的其他某些藥物也有著良好的反應;此外,有些患兒無法適應興奮劑和抗抑郁藥的副作用,使得治療者不得不考慮換用其他藥物。
在這一類藥物中,可樂定的使用較為廣泛。這是一種抗高血壓類的藥物,有助于減少去甲腎上腺激素的釋放,從而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多動癥狀的緩解。可樂定對于ADHD患兒的多動行為有著明顯的抑制作用,但對于認知方面的改善尚顯不足。
(四)營養支持
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并非由營養不足引起,但合理的飲食卻有助于兒童集中注意力、抑制沖動行為、調節情緒,并提高問題解決的能力,所以了解事物的營養搭配對于治療ADHD也是很重要的。其中,最關鍵的營養物質有蛋白質中衍生出來的氨基酸、酪氨酸、色氨酸、苯基丙氨酸,鐵、鋅、鎂等礦物質以及一些必要的脂肪酸。
二、心理治療和社會干預
(一)行為治療
行為治療的總體思想是當兒童出現合理的行為時,便給予獎勵,使該行為得到強化并保持下來;當兒童出現多動、沖動等行為時,便對之采取漠視的態度,甚至給予一定的懲罰,使得該行為逐步消退。
行為治療中常用的是“代幣制法”,即當兒童出現合理的行為時,父母、老師等會給予相應的代幣作為獎勵,當代幣積累到一定量時,可以允許兒童用他擁有的代幣來換取他想要的獎勵(比如一個玩具、出去旅游一次等),在積累代幣的過程中,如果出現多動等不恰當行為,也會被沒收相應的代幣。
(二)家庭治療
治療ADHD并非只是患兒和治療師兩者的事情,還應包含家庭因素對兒童的影響,因此家庭治療在ADHD的治療中也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所謂家庭治療,關鍵是確立家長在治療過程中的重要作用。首先要幫助家長正確認識ADHD,要讓家長增加對兒童的理解,要理解患兒的多動行為并非他故意為之,所以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對于某些不具危險性的多動行為可以給予忽視,使之得不到強化,從而逐步消退;而在兒童出現合理行為時,要及時給予表揚,使之得到強化并保持下來。同時家長還應當合理安排孩子的生活作息時間和飲食起居,保證充足的睡眠,并盡量消除無關刺激對于兒童的干擾。
此外,在治療過程中,父母的角色并非是簡單的“后勤保障者”,而是“參與者”。父母要積極參與到治療方案的制定中,因為沒有人會比父母更了解自己的孩子,只有父母真正參與到輔導中去,才能制定出更符合孩子身心發展的治療方案。同時,父母還是治療的“反饋者”。治療師對于兒童的治療時間是有限的,而父母才是和兒童長時間相處的人,所以父母對于兒童的觀察可以做到更加細致入微,而這些觀察作為反饋信息,也有助于治療的不斷深入以及治療方案的不斷修正。 (三)學校干預
ADHD患兒的學業問題往往是家長老師最為頭疼的問題,很少有患兒可以在缺少外界支持的情況下完成學業任務。在家庭中,這些支持來源于父母和其他家人;而對于學齡期的兒童,這些支持還來源于學校。一方面,學校也別是班級老師在治療中也應充當“參與者”和“反饋者”的角色,通過老師提供的關于患兒在學校的各方面信息,也對治療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另一方面,針對ADHD患兒的特殊性,老師可以為其提供特殊的學習環境,甚至學校也應當建立完善的機制來幫助這些孩子。例如,在美國,當孩子被確診為注意缺陷∕多動障礙時,家長可以寫信索取一份由特殊教育學校(CSE)組織下發的評估,然后將這封信寄到特殊教育學院的領導那里,聯邦教育機構規定,學校必須為這類兒童制定特殊的、符合他實際情況的教學和服務計劃。
(四)團體輔導
在面對一個ADHD患兒的群體時,團體輔導是一個有效的治療方式。團體輔導的作用在于:利用游戲的趣味性,結合學科教學內容對團體里的兒童進行行為訓練,不斷提高其控制行為、調節情緒的能力;團體輔導可以促使患兒在團隊中進行橫向的比較,在與團隊成員的比較中不斷強化榜樣的作用;此外,團體輔導不同于個案輔導,只有每一位成員都遵守團隊規范才能使團隊有效地運轉,因此在團隊中還有助于兒童理解團隊規范、學會與人相處,并將學到的東西運用到實際生活學習中去。
三、綜合干預措施
盡管藥物治療和非藥物治療對于ADHD都有著各自的作用,但很多研究都發現,單獨使用某種治療方法的效果明顯不及將某些方法合理綜合運用:Whalen和Henker(1998)研究發現,單獨使用興奮劑來治療ADHD的效果是短暫的;DuPaul和Barkley(1993)研究指出,在使用行為療法提高兒童注意力、消除沖動和不當行為的過程中配合使用中樞興奮類藥物,可以得到較為持久的療效;DuPaul和Hoff(1998)研究表明,綜合運用心理社會療法和藥物治療,無論是短期還是長期的療效都明顯優于單獨使用一種治療方法;Jensen等(2001)的研究數據也顯示,綜合運用利他林(中樞精神興奮類藥物之一)和行為療法的患兒中,有68%的癥狀得到了緩解,而在單獨接受行為療法的兒童有56%的癥狀得到緩解,在單獨接受行為療法的兒童有34%的癥狀得到緩解,而在僅僅接受常規社區看護的兒童中,只有25%的兒童的癥狀得到了緩解。
以上研究結果均顯示,單一療法的療效不及綜合療法。單一的藥物治療無法解決ADHD不同亞型癥狀的問題,也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家長、老師、家庭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作用;而單一的心理治療和社會支持也無法從生理上解決神經遞質等神經生化因素對于ADHD的影響。據此,美國國家精神研究所(NIMH)開始了對ADHD綜合療法的研究,NIMH指出,行為療法、情緒療法、社會支持、藥物治療等合理恰當地結合使用,更有助于改變ADHD患兒的不良行為。
磊磊是我們開展“醫教結合”項目時認識的一名三年級小學生,調皮搗蛋在學校出了名。他整天動個不停,上課坐不住,經常插話,影響課堂紀律;家庭作業拖拉,需要家長陪伴督促到很晚才能做完;粗心大意,丟三落四,學習成績在班級里倒數;喜歡怪罪別人,經常和同學打架,總是難以控制地亂發脾氣,還會把學習用品從窗戶扔出去。經診斷,磊磊患有多動癥,我們讓他堅持服藥,并且對他父母和所在班級的老師進行了多動癥相關知識的培訓,教授基本的行為治療方法。老師積極配合,對磊磊的在校表現進行反饋,讓醫生能夠更好地根據情況調整藥物劑量,優化治療。很快,磊磊有了明顯進步:上課聽講認真了,作業速度加快了,學習自主性增強了,學習成績提高了,與同學之間的關系也變得融洽了。現在,磊磊已經是一名表現不錯的預備班學生了。
金金是老師家長眼中聰明的笨孩子,人很機靈,一點就通,但就是注意力不集中:上課開小差,做小動作;考試粗心大意,抄錯數字,看錯題目;課堂作業經常做不完;家庭作業磨蹭,沒有監督需要做到晚上10時以后。四年級時,金金成績下降明顯,就醫后被診斷為多動癥,需要進行藥物治療。父母讓金金吃了一個月藥,吃藥期間金金的各方面表現都有明顯進步,但是父母擔心藥吃多了影響孩子身體,期末考試后就自行停藥了。現在金金五年級了,成績差,有厭學情緒,疲憊不堪的父母無計可施,只好又帶他到醫院求助。
我們俗稱的多動癥,全稱為注意缺陷多動障礙(ADHD),是兒童期常見的神經發育障礙性疾病,臨床表現為與年齡不相稱的注意力不集中、注意廣度縮小、不分場合的過度活動及情緒沖動,并伴有認知障礙和學習困難。
多動癥損害重,但可有效治療
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具有以下6個特點:
患病率高 據國內外報道,學齡兒童的患病率為3%~6%;
損害重 注意缺陷多動障礙會對患兒的學業、職業及社會、家庭功能等多方面產生廣泛而消極的影響;
疾病呈慢性終身性過程 70%的患兒癥狀會持續到青春期,30%的患兒癥狀會持續終身;
繼發或共患破壞障礙及情緒障礙的危險性高;
成年期物質依賴、人格障礙和違法犯罪的風險增加;
可治療性 大量研究表明,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存在有效、可用的治療方法,而且這些方法有循證醫學依據。世界衛生組織也指出,如果診斷合理,患兒可以花費相對較低的費用、取得較好的療效。
治療多動癥患兒,醫教結合勢在必行
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屬于重要公共衛生問題范疇,需要整合醫學、教育、社會和家庭等各方面力量共同應對。
在國外,以社區醫生和教師為主體的學校干預的開展,已經成為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綜合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干預主要包括課堂行為干預、學習技能輔導、同伴互助以及學校家庭定期溝通等方面。在干預中,通過實施課堂獎懲干預、教師輔導、父母培訓以及每日報告卡制度等, 同時聯合藥物治療,改善患兒的癥狀,引導患兒形成良好的行為,并且改善同伴及師生、親子關系。針對少數特殊患兒,學校開設特定班級進行個體化特殊教育,設定適合他們的教學目標、課堂環境和課堂時長,優化課堂管理方式等,體現“以孩子為本”的素質教育。但是在國內,這方面的研究目前仍處于探索階段。
近幾年,我們進行了相關研究,通過試點學校,整合醫生、教師及家長的力量,對患有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的小學生進行醫教結合的綜合干預,提高了家長、老師對這一疾病的知曉度,提高了患兒用藥的依從性,提高了藥物治療的緩解率。
大多患兒需要藥物治療
治療多動癥應采取以藥物為主的綜合治療。藥物治療可以增加注意力的持久性,改善書寫和運動的協調性,提高學習效率,改善情緒控制能力,提高同伴的接受度,改善互動,提高自尊心和自信心,減少沖動和過度興奮,減少敵對和違抗,減少懲罰。藥物治療的益處是能夠控制癥狀,使心理咨詢和教育訓練得以實施。
絕大多數患兒需要藥物治療,少數癥狀輕、功能損害小的兒童,是否需要服藥,醫生會非常慎重,需根據孩子的評估情況,和家長交流討論,制定適合孩子狀況的最佳個體化治療方案。
除了藥物治療,綜合干預不可少
注意缺陷多動障礙是一種復雜的引起多種問題的障礙,任何單一的治療往往難以達到顯著、持久的效果。針對具體缺陷情況,醫生應為每位患兒制定個體化的治療方案。患兒同時進行幾種治療并長期堅持,可以取得顯著、持久的療效。除藥物治療外,還有以下治療方法可供選擇。
心理行為治療 主要針對多動癥的心理缺陷進行心理咨詢、治療和行為矯正,改變患兒的不良行為,提高患兒解決問題、自我管理的能力。
父母培訓 通過循序漸進的步驟教給父母管理兒童行為的原則和技巧,提高父母對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的認識,使家長能夠積極參與、配合患兒治療。
學校干預 與老師和學校其他工作人員合作,在教室對患兒的行為進行管理,采用家校聯系方式,把患兒的表現反饋給家長和老師。
技能訓練 包括學校技能、社會(社交)技能和軀體技能訓練等,旨在提高患兒學習技能、減少攻擊行為、改善伙伴關系。
家長和老師,應該怎么做
作為注意缺陷多動障礙患兒的家長和老師,首先要了解此病的本質,應理解孩子,因為此病是生物學問題,不是孩子的性格或人格問題。